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_第1页
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_第2页
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一、医疗技术管理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定所开展的全院所有医疗技术及科目,科室主任负责各种医疗技术标准的落实。医疗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对执行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指南等落实情况的监督和评价。二、医疗技术的准入(一)所开展的各种诊疗技术必须符合诊疗技术规范。不准将不成熟的技术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二)从事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必须取得相应执业证书,是经过注册的卫生技术人员,不允许未取得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和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三)实行手术准入制(包括有创操作)。将手术分为四个等级,手术者必须经考核合格授权后,才允许独立操作。(四)各科要根据各自不同的专业特点,认真执行卫生部和省卫生厅颁布的有关诊疗技术规范和各种技术操作常规和程序,并做到人人应知、应会。各种有创的操作技术项目在独立操作之前必须经过培训,经科室考核批准后,才能单独操作。三、新技术准入、实施、评价(一)各专业新技术的准入,必须保障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效益性和合理性,同时符合伦理道德要求。(二)各科拟开展新技术前必须填写新技术的申报表,有详细的论证报告(包括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论证),经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和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在医院下达可以开展此新技术的审批同意书后,方能开展。(三)在新技术实施的初期,医院各科室应相互配合、支持,在技术、设备上优先满足新技术开展需要;科室主任要对开展的每一案例技术、安全负责。(四)新技术应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载,定期分析,为评价做好准备。(五)在新技术开展一段时间和/或积累一定案例后,应写出阶段性总结。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专门就此新技术效果和负面影响进行评价,决定是否终止。决定终止应写出书面终止通知。如果继续,可以进入医院常规技术继续开展。但开展科室前两年每年应有一份总结汇报材料,相关职能科室有一份评价报告。四、医疗技术损害的防范(处置)预案(一)临床开展的医疗技术必须有完整的应急处置预案(包括手术、有创操作)。每一案例在操作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术前讨论,掌握适应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等。在实施操作前必须有完整的医患沟通记录,取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二)凡发生医疗技术损害,应及时报告。医教科和相关科室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补救,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三)临床已常规开展的医疗技术,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时,所在科室和职能科室应及时对开展该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质量作出评价,并提交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讨论。当上述改变已经影响到此技术的质量和安全时,医院下达暂时中止此项技术开展的指令,有关科室必须服从,不得违反。(四)因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改变而暂时中止的常规医疗技术,在医院将上述改变进行纠正后,科室和职能科室应再次进行评价并提交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讨论,达到标准后,医院下达恢复该项技术通知。但在恢复初期,科室和相关职能科室应按照新技术开展进行管理。(五)提高医技人员技术水平,加强对临床、医技人员的“三基”训练和考核,坚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培训期间到高等院校或上级医院进修学习1年。安排专科医师参加各种短期学习班和本专业的学术会议。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