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_第1页
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_第2页
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_第3页
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_第4页
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摘要在婴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观察、记录、解读幼婴幼儿行为成为必备的专业技能。研究者发现,当下在婴幼儿行为观察中存在观察前缺乏足够准备、观察中对婴幼儿干预过多、观察记录混淆客观描述与主观评价以及观察结束后缺乏对资料的有效分析等问题。为此,提出通过学习、培训、提供支持性环境、个人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等有效实施策略,切实提高观察婴幼儿行为的能力。首先介绍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中暴露出的问题,然后总结提出完善0~3岁婴幼儿行为的解决对策。关键词:婴幼儿;行为观察;分析

ABSTRACTToday,withthevigorousdevelopmentofinfanteducation,itisnecessarytoobserve,recordandinterpretinfantbehavior.Researchersfoundthattherearesomeproblemsininfantbehaviorobservation,suchaslackofadequatepreparationbeforeobservation,excessiveinterventioninobservation,confusionbetweenobjectivedescriptionandsubjectiveevaluationofobservationrecords,andlackofeffectiveanalysisofdataafterobservation.Therefore,effectiveimplementationstrategiessuchaslearning,training,providingsupportiveenvironment,individualcontinuouslearning,practiceandreflectionareputforwardtoeffectivelyimprovetheabilityofobservinginfants'behavior.Thispaperfirstintroducesthemaincontentsoftheobservationandanalysisofthebehaviorof0-3year-oldinfants,thenputsforwardtheproblemsexposedintheobservationofthebehaviorof0-3year-oldinfants,andthensummarizesthecountermeasurestoimprovethebehaviorof0-3year-oldinfants.Keywords:Infantsandyoungchildren;Behaviorobservation;Analysis

目录TOC\o"1-3"\h\u前言 41.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的主要内容 41.1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目标的制定描述 41.2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目标的观察记录 51.2.1目标的观察 51.2.2目标的记录 61.3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目标的分析策略 71.3.2方法归因 81.3.3单元分解 92.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中暴露出的问题 102.1观察前没有足够的准备 103.1.1观察目标不明确 103.1.2观察计划缺失 103.1.3观察方法选择不当 102.2观察现场对婴幼儿干预过多 112.3观察记录混淆客观描述和主观评价 112.4观察结束后没有充足的分析 113.完善0~3岁婴幼儿行为的解决对策 113.1提升观察行为的技能水平 113.2减少对婴幼儿的行为干预 123.3清晰处理评价方式 123.4加强观察内容的合理分析 13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6

前言婴幼儿行为观察指在自然情境下,借助一定的观察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婴幼儿个体、小组或集体,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并展开客观分析。婴幼儿行为观察的本质和要点在于教师观察并看懂婴幼儿:一是看懂婴幼儿现在的能力发展水平、个性特征(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学习风格等),相同经历时不同婴幼儿的差异;二是解析婴幼儿行为背后的意图,即当下的内心感受与可能的发展需要;三是根据观察与解读,对后期教育的跟进(包括课程与教师行为)做预设。也就是说,在区域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主要有观察(了解婴幼儿行为)、分析(解析婴幼儿行为背后的意图)、判断(在理性观察与分析婴幼儿行为的基础上,做专业判断)、适时介入与指导等。几种行为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比如教师的介入与指导应该是在理性观察与分析婴幼儿行为的基础上,做专业判断后发生的。脱离观察、分析与判断的步骤,就会演变成个人经验主义的指导行为。1.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的主要内容1.1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目标的制定描述《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社会领域提出了这样的教育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目前,教育部对0~3岁婴幼儿行为在社会领域方面也提出了“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如: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这些要求,为本课题制定婴幼儿行为观察目标提供了依据。与此同时,课题组的教师根据实际,通过自拟、讨论,最终将婴幼儿(社会)行为观察目标分成具体指标,进一步帮助观察者能够把握目标的理解,使不同观察者在对同一目标观察时,能够保证观察结果的一致性。1.2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目标的观察记录对婴幼儿行为观察目标的观察,即观察目标行为与行为目标的一致性。行为目标的制定与描述,是为了对目标行为的观察更具有指向性,体现了教师对婴幼儿行为的教育性。虽然,对目标行为的观察不是本文阐述的重点,然,没有观察,即没有对行为目标的分析因此,本文主要对婴幼儿行为观察目标的观察与记录作一阐述。1.2.1目标的观察对婴幼儿行为观察目标的观察主要可以分为:随机观察与定向观察两种方式。随机观察主要是为了发现问题,而定向观察是为了收集资料一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定向观察而这种定向观察主要属于“第三者观察”,而不是当事人的观察。(1)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可以从观察的工具入手来分,可以用摄像、录音、照相的方法来记录婴幼儿行为,然后进行观察;也可以利用眼、耳、手并用的方法,观察婴幼儿行为并进行记录;还可以将以下的方法综合运用。除此之外在观察的时候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秒表等。为便于观察,观察前,也往往会制定一定观察表,如案例1.案例1:婴幼儿间接触行为观察记录表观察者:观察对象:姓名:性别:年龄:观察日期:观察时间:观察行为:观察背景:观察方法:时间间隔:2分钟,婴幼儿出现观察行为时记录,主动接触记“+”,反之记“一”。同时记录接触对象(2)观察角度对行为的观察最为直接的是两种角度,一种是行为发生的频率,另一种是行为持续的时间。行为发生的频率是指行为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次数,有时候,频率也可以称之为行为发生的次数,这种角度是用行为发生的频率来判断行为的好与坏行为发生的持续时间是指某一种行为发生后的持续时间。量的聚集会引起质的变化,某一种行为是否判断为不良行为,很大程度下看这种行为持续的时间。除了以下两种角度之外,还可以从行为发生的比率和强度对行为进行观察。所谓比率是指行为发生的次数占单位时间的百分数,因此也称之为行为发生的百分数有时候,仅靠频率还不足以对不同婴幼儿的同一行为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或者是要对同一婴幼儿的同一种行为在不同时期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时,需要引入百分数需要说明的是,百分数不是行为直接观察所得的数,而是一个统计量行为的强度是指某一种行为发生的程度,主要用于观察者对某一种行为的主观评价,如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会用“饱满”一词来表达精神的强度,如“非常饱满、饱满、一般、不饱满、非常不饱满”,这一角度可以解决一些无法量化的态度类的观察。1.2.2目标的记录记录方式采用现场记录与事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记录婴幼儿的可观察与测量的动作行为,强化对行为动作的记录,尤其突出运用动词进行记录动词包括操作动词(如打开、关上、吹、吸、拿起、放下等)、肢体动词(跑、走、跳、推、跌倒、坐下、站起等)和表情动词(笑着说、嘟着嘴说、疑惑地看等)。如案例2所示:案例2:婴幼儿行为的记录情境1:A画画的时候一直在向我介绍如何画画,“要把苹果涂满”,“画边上的时候要慢,仔细”,“先画一个大圆圈,再画一个柄,最后画一个辫子”……画好以后,就问我:“好不好?”我说画得非常好她说“我给老师去看一看”,老师在表扬之后,告诉A在边上还可以再画一些,把画画得满满的,A回到座位上,说:“我要画小小的苹果,用红色的。”画了一个轮廓,我说:“给苹果画上颜色。"A说:“不用的,你看老师也没有涂色。"A再次给老师的时候,老师说:“给小苹果也穿上衣服吧!"A才做黄老师说,A年纪很小,倒数第6,很懂事,很会表面情感,表达情感非常自然,并没有做作之态,如“老师,我爱你。’,情境2:A来买鱼了,B就把鱼给了A,A拿了鱼就想走了,B说:“你没有钱,没有钱是不能买的。”“你给钱”,“不行不行,没有钱是不行的”,B边说边伸手向A要回自己的鱼。A左看右看,最后说,我把钱放在了这里,B就找了一会儿(不知找着了没有?)总之,同意买给A了,于是说“别忘了烧一烧”,“烧了以后才能吃。”情境3:A强行突破过道,将椅子搬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中途经过B的座位,B正在整理凳子,本身就不稳定又遭到了A的强行突破,B向老师求助,“老师,他把我的凳子弄翻了”A要过去必须把B推开,于是,一直冲,将s推到自己的位置边,但是由于空间较小,B虽然退步,但依然档在A的面前,左冲右突,两人还是错肩而过,各自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一切安然。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进行行为目标记录的时候,观察者要注意保持观察的中立,在描述的时候要保持客观性,尽量还回行为现场本来的面貌,而不加入一些老师对行为的主观判断的描述1.3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目标的分析策略在婴幼儿观察活动中,或者是对婴幼儿行为观察的研究中,教师会比较关注如何观察婴幼儿的行为目标,在众多的介绍中,许多学者也会将观察研究的方法作为重点进行介绍。其实,对婴幼儿的研究中,观察仅是研究的开始,并不是研究的终点。对观察记录的行为目标进行分析,才是观察法的重点。许多婴幼儿教师会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一些教学日志,其中包括对婴幼儿行为观察之后的一些记录,然而,多数老师会让这些记录束之高阁。另一方面,又会抱怨自己对婴幼儿的了解不够深入其中之一的道理就在于教师对婴幼儿行为观察目标记录之后不会分析,由于不会分析,也就无法通过这些“观察”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然而,对行为的这种分析,没有捷径可走,需要教师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提升自己的观察研究素养下面,不妨通过儿个案例来阐述分析的三种策略:1.3.1换位揣摩教师需要从行为主体的角度来思考行为的动机与价值。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经常会有学者提醒老师,不要用自己的思维绑架婴幼儿的思维,也就是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婴幼儿的行为。如案例3:案例3:玩雪小A拿了一块雪,眼睛看着我,停顿了一下,然后跑向另一个地方。案例3描述了婴幼儿一个很简单的行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A的行为会有两个结果:一是教师阻止小A的行为;一是小A的行为被教师忽略了。案例3,教师采用的显然是第一种,或许,教师的这种行为反应并不事先设计好的。事实上,第一种处理方式显然要比第一种好。对小A的行为描述中,有四个动词“拿”、“看”、“停”、“跑”。这四个动词表达了小A这一行为的心理变化,“拿”是婴幼儿天性使然,表达了小A的高兴情绪;“看”与“停”,表达了小A对老师的敬畏,并开始等待老师的“指令”,同时,小A开始怀疑自己“拿”雪的正确性;“跑”,表达了小A对老师“指令”的理解,尽管老师没有对小A的行为作出指令,但是,老师没有对行为作出及时的反应本身就是一种“指令”—默许,小A的理解就是:老师没有否定,即是肯定。对小A行为的这些分析,还原了当时小A对“玩雪”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了解婴幼儿。1.3.2方法归因对婴幼儿行为观察目标的分析,应关注婴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的分析,并做到基于行为表现的分析。切忌根据一种情境所体现出来的行为,对婴幼儿进行“下结论”的分析与判断。这种“下结论”式的判断,是一种静止的分析方法,不适合用在动态发展的婴幼儿身上。因此,课题组将这种关注婴幼儿学习方式与特点的分析称之为“方法归因”。从案例4中可以看出这种策略的使用要求案例4:婴幼儿的冲突处理小A拿了一个呼拉圈,小B也要去拿,两个就争执不下,此时,小B就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像桂圆”一样的东西,给了小A,小A就把呼拉圈给了小B。从案例4中可以看出,这两位小朋友为了呼拉圈产生了一些小小的争执。而这争执,不需要老师关注,争执的产生、发展与结束,均由婴幼儿自主完成。然而,老师需要关注婴幼儿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这些冲突的。案例4中的小B用了一种“物与物交换”的方式解决了这一冲突。根据对其他婴幼儿的观察,可以明显感觉到小班婴幼儿采用这种方法解决冲突的现象比较少见。因此,作为一种“异常”现象,需要老师对小B在这一社会性发展方面给予关注。而案例5可以告诉老师婴幼儿的模仿学习无时不在。案例5:婴幼儿的模仿学习一位小朋友在大家读完之后才来,小朋友就说:“睡懒觉。”老师说:“刚好赶上我们给树装扮。”小朋友就位以后就开始动手做了。此时,又一位小朋友进来了,小A就说:“他正好赶上。”案例5中,老师对婴幼儿迟到的态度,显然与婴幼儿已有的经验不相符,婴幼儿已有经验是一种“责备”、“嘲笑”的应对方式,老师的一句“刚好赶下我们给树装扮”,给婴幼儿一种纠正的机会与学习的范式,果不其然,有一位小朋友就模仿老师的学习,调整了自己对婴幼儿“迟到”的态度因此,这则案例可以告诉老师,婴幼儿的学习经验与教育目标不一致时,老师不能用一种“责备”的态度去否定婴幼儿的学习,而是给出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供婴幼儿学习。1.3.3单元分解尽管,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求老师以一种行为一种现象的方式来记录婴幼儿的行为。然而,婴幼儿的行为表现往往是整合在一起的,有时难以机械地区分开来如案例6:案例6:教师引导婴幼儿说“谢谢”小A给小B加牛奶,老师对小B说:“你应该怎么说?”小B只管自己摆弄杯子,摇晃着身子,无论老师怎么要求,就是不说,老师没有坚持,只是说:“老师喜欢有礼貌的小朋友”“以后小朋友帮你做了什么事后,要说‘谢谢”’,小B说“哦”,老师顺势说“那么,你对小A说‘谢谢”’小B很爽快地对小A说“谢谢”,小A说“不用谢”案例6的描述,相比案例3来说,就复杂多了。像这样的行为观察记录,在分析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单元分解”。单元分解,就是将一种行为表现的描述,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独立行为单元的方式,进行分解,而后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这种分解,往往是以事情为单元进行划分的。案例6,可以分成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老师没能让小B向小A说声“谢谢”;第一单元,老师表达了自己喜欢小朋友的标准;第三单元,老师让小B向小A说声“谢谢”。这三个单元纠缠在一起,体现了老师引导婴幼儿的策略,同时体现了婴幼儿处理冲突的方式、认知规律以及情绪表现方式,综合体现了婴幼儿社会性发展作为老师的分析,需要根据观察目标来进行,不同的目标,可以从中分析出不同的内容来因此,这种单元分解的分析方法也强调了老师对行为观察目标的分析需要有针对性,突现关键信息。2.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中暴露出的问题2.1观察前没有足够的准备3.1.1观察目标不明确婴幼儿有其独特的行为模式,但婴幼儿的行为是可观察的,观察是理解婴幼儿的第一步。在进入观察现场之前,教师应先确定观察对象、观察行为、观察目标,使观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观察”,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意的“看”。有目的的观察可以帮助婴幼儿教师了解婴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爱好等,也可帮助老师通过观察学会做研究,在实践中推动自己的专业化成长。而大多数婴幼儿教师对班级中婴幼儿所做的观察无明确目的,没有对观察问题下操作性定义并分解为可观察的一系列行为事件,仅在个别婴幼儿身上发生一些特殊行为如争执、吵闹、告状等时做出简单的观察、记录。3.1.2观察计划缺失在确定了观察目标后,就需要制订出一份详细的观察研究计划。一份完整的观察计划是对观察研究的总体规划,应该包括观察内容、观察时间(包括在什么时间观察、观察多长时间、观察多少次)、观察对象的选择、观察地点、观察方法和手段(参与观察还是非参与观察、是否使用录音或录像设备)、对观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观察者之间的分工以及观察报告撰写规划等内容。科学的观察计划是教师对婴幼儿实施有效观察的有力保障,但一线婴幼儿教师大多缺乏职前及职后专门的观察技能培训,不会制定具体可行的观察计划,导致后续观察无章可循。3.1.3观察方法选择不当适用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观察方法有不同的类别,有适合质性研究的方法如叙述性观察法,也有适合定量研究的方法如取样观察法。不同的观察方法有自身不同的优势与局限,教师在观察婴幼儿行为时应充分了解各类观察方法的特性与用途,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增强观察者的角色意识,尽可能消除观察者效应,以保证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2.2观察现场对婴幼儿干预过多婴幼儿行为观察是教师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所谓“自然状态”是指被观察的对象处于常态之下,婴幼儿行为不受人为控制,能真实地呈现。而通常婴幼儿教师在进入实际环境进行观察时,经常忽略婴幼儿易受环境影响的特点,并且不时干预婴幼儿行为,使婴幼儿自然行为减少,难以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如一位教师在观察婴幼儿的“娃娃家”游戏时,看到孩子们因争抢角色而出现吵闹,教师就主动给孩子分配角色以平息争执,这种“教师包办”的做法打破了婴幼儿行为出现的“自然状态”,不利于更多客观资料的获取。2.3观察记录混淆客观描述和主观评价观察过程中教师作为观察者,要按照婴幼儿行为出现的次序,客观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采用白描的形式记录事实,不做任何价值判断。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只用描述性的语句,避免使用解释性的言语。例如,某位教师对婴幼儿的户外活动做了如下记录:“今天下午天气晴好,孩子们在操场上玩得非常开心,班里最调皮的豆豆和轩轩都没有找老师的麻烦。”可以看出,“玩的非常开心”、“没有找老师的麻烦”都是教师对婴幼儿行为的主观判断,并非客观事实描述。在观察记录中,婴幼儿教师经常出现此种混淆客观描述与主观评价的情况,过多使用判断性、解释性、评价性的词语,而缺失对婴幼儿具体行为的全面、客观的描述。2.4观察结束后没有充足的分析婴幼儿教师对婴幼儿的有效观察,不仅仅是搜集表面的行为信息资料,更重要的是整理、分析资料,找出各种行为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而许多婴幼儿教师由于对儿童行为观察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在观察结束后对流水账式的观察记录很难进行后续资料分析,个别在解读记录材料时也常常存在着浅显的主观臆断、建议不够明确具体等问题。3.完善0~3岁婴幼儿行为的解决对策3.1提升观察行为的技能水平教师对婴幼儿行为的观察技能不能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而需要长期系统的学习与训练。第一,在培养婴幼儿教师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首先要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中详细地讲授“观察法”的概念、特点、使用条件、操作程序等理论知识,并且注重“观察法”的实际运用,让幼师学生走进婴幼儿园,走近儿童,开展真实的场景观察,记录婴幼儿行为,解读记录资料,反思观察过程,不断提高观察技能;其次,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更应开设《学前儿童行为观察》这门专业必修课程,从婴幼儿行为入手,系统地讲解观察婴幼儿行为的流程、方法、应注意的伦理问题等,使幼师掌握观察与记录婴幼儿行为的精神与实践策略,并能将观察技能在幼教教学现场实际应用。第二,对于已入职的婴幼儿教师,应经常对其进行婴幼儿行为观察技能的培训。如“婴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训”、“婴幼儿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园长培训”、“公建民营婴幼儿教师培训”、“国培”等各级各类不同层次对婴幼儿教师进行的培训中,都应该把“婴幼儿行为观察”作为培训项目之一,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切实提高教师观察婴幼儿行为的专业技能。3.2减少对婴幼儿的行为干预观察婴幼儿自然出现的行为,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带“有色眼镜”去看,应理性地看待每个婴幼儿个性化的行为表现,避免误读婴幼儿。同时,教师观察时要注意自己的角色身份,少干预,多看,多倾听婴幼儿的想法,在尊重婴幼儿游戏的基础上适时地介入并提供帮助和支持。3.3清晰处理评价方式观察前要做好观察的准备———制订计划并明确目的。在区域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制订观察计划,重点考虑观察时间、观察方法、观察的对象和观察内容等。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教师持续观察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灵活调整。观察的方法主要包括扫描式(活动开始或活动结束环节,对一般婴幼儿寻常时刻的观察与解读,积累不同年龄婴幼儿的共性想法、典型行为、共同关注点、共同喜好)、蹲点式(对某一区域婴幼儿游戏行为的持续观察、记录)和跟踪式(对个别婴幼儿行为的追踪观察与解读)三种方法。尤其要重视观察目的和观察内容的有效确定,教师应围绕《指南》的目标解读与教育建议,形成有效的策略。要客观地记录。客观地记录,就是要记下婴幼儿在游戏现场发生的真实事件,是描述性的婴幼儿行为记录笔记。观察笔记应尽量不受自己价值观或固有偏见的影响,将观察笔记与解释和评价分开。观察者通常采用表格式记录,将观察的项目和行为预先列出表格,然后核查行为是否出现或行为表现的等级如何,并在所符合的条目上做上记号,作为数据统计与情况分析的依据。实践证明,表格式记录方法简单、易行、高效。3.4加强观察内容的合理分析教师观察婴幼儿行为既要有明确的目的、计划、主题,更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相关专业理论支撑。一方面,专业理论作为背景知识,会影响教师观察主题的选择,以及观察婴幼儿行为的具体性、客观性。另一方面,儿童发展专业理论知识可以使教师深入解读观察到的婴幼儿行为,进而合理地调整教育对策,以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为此,婴幼儿教师应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以提升婴幼儿行为观察的敏锐性和解读记录的准确性。观察技能的提高不仅依赖培训和理论学习,更应在工作中进行不断的观察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园长支持、同事帮助及家长协助下,营造有利的观察环境,合理安排观察计划,科学观察婴幼儿行为,适时评估婴幼儿的需要,拓展婴幼儿的经验,促进婴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结论综观西方发达国家,他们通过制定文件或教育行政部门的纲领,明确地把观察作为婴幼儿园教师入职的必修课,同时,积极倡导把观察婴幼儿作为课程的突破点,引导婴幼儿园注重提高教师观察与解读婴幼儿的能力,通过观察提升婴幼儿游戏和生活等活动的质量。虽然也早已提出了观察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得到实际的重视和务实贯彻,近些年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规定,才真正意义上对婴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提出明确要求,明确观察、了解婴幼儿是婴幼儿园教师最主要的专业能力。我们试图从区域活动中婴幼儿行为的观察入手,引导婴幼儿园注重提升教师观察与解读婴幼儿的能力;通过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等形式,引导教师对婴幼儿行为观察价值和意义的认同,逐渐地积累观察婴幼儿行为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1]刘莎,董瑞娟.小儿行为测听(5)[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7,25(03):331-332.[2]李文.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7):181-182.[3]叶静,何丽梅,徐志浩.综合护理干预在婴幼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95-97.[4]李慧,严仲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