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银行贷款项目实施6年回顾_第1页
水土保持银行贷款项目实施6年回顾_第2页
水土保持银行贷款项目实施6年回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土保持银行贷款项目实施6年回顾

临汾地区的节水贷款项目是洛杉矶高原的水保护项目之一。这是临汾地区首次利用大规模水土流失综合处理的重大项目。1994年~1999年6年,临汾地区坚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项目实施战略,以“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为目标,把水土保持和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发挥了水土保持在山区脱贫致富中的能动作用,既保证了项目的成功实施,又为农民今后还贷奠定了基础,保证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1项目实施情况1.1项目治理情况临汾地区1993年底开始实施一期项目,1999年上马二期项目。项目区面积4316.8km2,涉及隰县、吉县、乡宁、蒲县、大宁5县的44个乡(镇)397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24.56万人。项目设计总投资2.9亿元,其中世行贷款2110.5万美元,国内配套资金1.15亿元。项目从1994年至2003年共计实施10年,实施治理面积492.26km2,其中包括梯田16106.13hm2,坝地320hm2,治滩造地100hm2,乔木林7500hm2,灌木林17200hm2,经济林2000hm2,果园4700hm2,人工种草300hm2,封山育林1000hm2,建设苗圃50hm2,建设骨干坝6座,旧坝加固5座,淤地坝200座,人字闸40座,旱井1万眼。到项目实施期末,项目区累计治理面积由1007.15km2达到1499.41km2,治理度由现在的30.1%提高到44.8%。到1999年底,项目区共上马推土机械95.64万台班,投劳924.56万工日,动土石方4160多万m3,累计完成投资20065.89万元,占计划投资的69.1%,完成治理面积362.53km2,占计划任务的73.7%,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0.8%,年治理进度高达12.3%,是建国以来年治理进度2.2%的5.5倍。其中:完成梯田14932.82hm2,坝地177hm2,滩地97.43hm2,乔木林8397.65hm2,灌木林6013.42hm2,经济林2395.56hm2,果园3045.17hm2,种草193.87hm2,封山育林1000hm2,骨干坝3座,淤地坝147座,人字闸5座,旱井500眼,建成苗圃5处共50hm2。1.2项目效率1.2.1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项目实施6年来,项目区农业总产值由治理前的2.764亿元提高到6.095亿元,增长120.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69元上升到982元,实现了翻一番,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累计新增基本农田152.07km2,人均新增0.06hm2;累计增产粮食7.53万t,年增产粮食1.25万t,人均增加51kg,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10万t,人均产粮490.8kg。随着果树盛果期的到来及其它措施效益的稳定发挥,经济收入还将有更大幅度的增长。1.2.2农业经济结构特点截止1999年底,农、林、牧、副产值比例由实施前的1∶0.49∶0.24∶0.20调整为1∶0.7∶0.3∶0.3;农、林、牧各业用地面积由2236.27km2增加到2489.0km2,土地利用结构由1∶1.44∶0.16变化为1∶2.02∶0.18;土地利用率由53.8%提高到60.7%,土地生产率由原来的640元/hm2提高到1412元/hm2;劳动生产率由8元/工日提高到19元/工日。项目新增和拓宽道路3730km,38个农户回迁旧址或移居到项目区。与此同时,项目本身为农村剩余劳力就业创造了条件,农民参与项目实施投劳近1000万个工日,平均每年有40多个专业队、700余人奋战在造林工地上。农业经济结构已由种植业为主的模式向农、林、果、牧、副综合发展的方向转移。农民从项目技术培训中增长了科技知识,掌握了大量的实用技术。1.2.3造林密度和林草覆盖率到1999年底,项目累计新增治理面积1.28万hm2,治理面积由实施前的4.98万hm2增加到6.26万hm2,治理度由30.1%提高到37.9%。退耕坡地2.36万hm2,还林、还草、还果8467hm2,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9.6%提高到33.5%。经估算,新增治理措施每年可减少入河泥沙124万t,能够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2主要实践和经验2.1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水土保持治理不仅要有改善环境的措施,更要有发展当地生产与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临汾地区项目实施的指导思想是:“以保持水土、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建设以梯田、坝地、滩地为主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在保证粮食总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退耕还林还果,以果品生产为突破口,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商品经济;配套建设集雨截流、蓄水节灌工程,提高项目工程效益,达到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实现的目的。”项目所实施的梯田、果园等工程完全符合当地生产发展实际,农民自身能够进行管理,能够切实从中受益。2.2农民或农民受益,成为经济的充分实现社会在制定规划时,围绕项目目标,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优先安排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农民积极性高的工程,以超前意识指导施工,让经济效益提早发挥,农民能够尽早受益。梯田4年即可稳产,果园、经济林4年~5年后即可进入受益期。坝地是高产稳产良田,深受农民欢迎,隰县项目办创造了“一次建坝,一次成地(推土机平整),次年受益”的淤地坝建设模式。乔木林、灌木林以生态效益为主,前几年主要与工程配套,后几年大连片、规模化建设。梯田、果园、经济林等单项工程已超前、超额完成,总体治理任务也处于超前态势。2.3发展优势经济临汾地区围绕综合治理,坚持措施集中布局、流域连片治理、土地综合开发的原则,突出规模优势,大力建设精品工程,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为山区的经济腾飞培育了具有当地优势的经济增长点。目前,隰县大力发展果树2000hm2,形成了以红富士、酥梨为主导产品的水果生产基地;蒲县种植仁用杏300hm2,形成了以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生产基地。吉县、隰县近年来形成的粮、果、牧、烟四大主导产业,带动了果品加工业、储藏业的发展。2.4基于科技意识的服务2.4.1提高农民的专业水平,增强农民的科技观一是加强施工技术培训,提高项目的施工水平和施工质量;二是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增长农民的科技知识,提高管理技能。先后有1200余人次的农民,在梯田施工、淤地坝施工、造林技术、果树栽培与管理、育苗技术、节水灌溉等方面接受了培训,并在项目实施、工程管理、生产作业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应用。2.4.2新修体系建设效益显著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是高标准、高水平实施项目的重要保证,是提高项目效益的有效手段。在项目实施中,临汾地区着重推广了4项新技术:(1)径流林业技术。通过提高整地标准,调整栽植密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共推广以刺槐为主的径流水保林2800hm2,使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第二年保存率达到85%以上。(2)节水灌溉技术。为加快果树生长,提高果园效益,以滴灌、渗灌方式为主,推广果园微灌1800hm2。(3)生物埂技术。为防止新修梯田地埂的水土流失,提高土地产出,让群众能够多重受益,从1995年至1999年,在新修梯田地埂上共栽植黄花菜1.2万hm2,生物埂总长度达9000km,栽植黄花菜1800万株。蒲县西坪垣1995年栽植黄花菜133.3hm2,1996年产黄花菜5000kg,产值达5.0万元,效益非常显著。(4)新修梯田增产技术。为提高新修梯田前期效益,通过调整作物结构,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