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儿童本位视角下的少儿真人秀节目研究——以《最野假期》为例摘要儿童是电视媒介的特殊受众之一,其人格(知识、情感、意识)受到少儿电视节目及成长环境的重要影响。近年来,伴随着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上井喷式的涌现,越来越多少儿题材类的真人秀节目走进观众的视线。从早期的少儿知识竞赛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到中期的谈话脱口秀、歌唱选秀,再到当下热门的角色体验、亲子互动,少儿真人秀的制作方式愈来愈有向成人真人秀模式靠拢的趋势。一方面,从收视与口碑兼顾、业内制作跟风、网络话题互动热烈等现象说明,这种制作理念的转变对于提高少儿真人秀节目的收视效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全民娱乐的消费时代,迎合市场的竞争需求、争取更高的节目影响力是节目持续生存的保证。但另一方面,节目中表现出的对“童言无忌”的过度消费、对儿童言行举止“娱乐化”的诱导、选秀类节目中“成人式”的评判标准等此类现象,却凸显了少儿真人秀节目在繁荣表象下仍然存在的问题,即“儿童本位”理念的缺失。因此,制作一档少儿真人秀节目,通过借鉴、复制成人真人秀的模式是否可行?仅仅是在大人的游戏中加入儿童角色,是否就能称为少儿真人秀节目?这些便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借助传播学力量来研究少儿真人秀节目中的“儿童本位”理念缺失的现象,依托文化研究方法中文本解读、内容分析等方法,同时以《最野假期》为例,剖析其体现儿童本位理念的成功之处,为我国少儿真人秀的更好发展提供一些改进思路。关键词:儿童本位,少儿,真人秀,《最野假期》
Children'srealityshowbasedonchildren'sstandardPerspectiveTake"thewildestholiday"asanexampleABSTRACTChildrenareoneofthespecialaudiencesofTVmedia.Theirpersonality(knowledge,emotion,consciousness)isgreatlyinfluencedbychildren'sTVprogramsandgrowingenvironment.Inrecentyears,withtheemergenceofrealityshowsonChineseTVscreens,moreandmorechildren'srealityshowscomeintotheaudience'sattention.Fromtheearlychildren'sknowledgecontesttypeofrealityshow,tothemedium-termtalkshow,singingtalentshow,tothecurrentpopularroleexperience,parent-childinteraction,theproductionofchildren'srealityshowisincreasinglyclosetotheadultrealityshowmodel.Ontheonehand,fromthephenomenonofgivingconsiderationtobothviewingandword-of-mouth,followingthetrendofproductionintheindustryandinteractingenthusiasticallyonnetworktopics,thischangeofproductionconcepthasacertainpositivesignificanceforimprovingtheviewingefficiencyofchildren'srealityshows.Intheconsumereraofnationalentertainment,cateringtothecompetitiveneedsofthemarketandstrivingforhigherprograminfluencearetheguaranteeoftheprogram'ssustainablesurvival.Butontheotherhand,theexcessiveconsumptionof"notabooinfairytales",theinducingof"entertainment"inchildren'swordsanddeeds,andthejudgingcriteriaof"adult"intalentshowshavehighlightedtheproblemsstillexistingintheprosperityofchildren'srealityTVprograms,thatis,theconceptof"children-oriented".Defect.Therefore,isitfeasibletomakearealityshowforchildrenbydrawinglessonsfromandcopyingthemodelofadultrealityshow?Whetherthechildren'srealityshowcanbecalledjustbyaddingchildren'scharactersintotheadults'gamesisthefocusofthispaper.Withthehelpofthepowerofcommunication,thispaperstudiesthephenomenonoftheabsenceof"child-centered"conceptinchildren'srealityTVprograms,relyingonthemethodsoftextinterpretationandcontentanalysisinculturalresearch,andtaking"WildestHoliday"asanexample,analyzesitssuccessinreflectingtheconceptofchild-centered,soastopromotethebetterdevelopmentofchildren'srealityTVinChina.Providesomeideasforimprovement.KEYWORDS:childrenoriented,children,realityshow,themostwildholiday.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4一、绪论 6(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6(二)研究现状 6(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71.研究内容 72.研究方法 8二、“儿童本位”和少儿真人秀相关概述 9(一)“儿童本位”的概念 9(二)少儿真人秀的概念和分类 14(三)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 151.中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萌芽阶段 152.中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发展阶段 163.中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繁荣阶段 17(四)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 17三、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儿童本位”理念缺失的表现 19(一)节目的内容——丢失童真 191.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 192.成人问题的儿童化解答 20(二)儿童的形象——复杂化 211.成人化的儿童形象 212.成熟化的塑造视角 22(三)后期的处理——忽略儿童视角 231.儿童隐私的零处理 232.过多的说教成份 24四、基于“儿童本位”视角的少儿真人秀成功案例分析——以《最野假期》为例 26(一)《最野假期》节目特色 261.自然主题的节目定位 262.画面视觉观赏性强 263.故事化表达 27(二)《最野假期》对于“儿童本位”理念的体现 271.“脱俗”和“主体再现”:《最野假期》的伦理追求 272.置公益价值于优先地位,塑造儿童的心灵之美 283.以儿童为主角,塑造儿童人格之美 29五、基于“儿童本位”视角的少儿真人秀节目改进的建议 32(一)合理编排“教”与“乐” 32(二)定位儿童主人翁角色 33(三)少儿节目专业化 33结束语 35参考文献 36致谢 38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39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几年,随着真人秀节目风靡全球,受到全球观众的热捧,这股热度也逐渐影响到了儿童社会。电视少儿节目开始不断地创新形式,在保留了少儿节目特点的基础上,模仿成人真人秀节目形式,制作出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少儿真人秀节目。一时间,少儿真人秀节目在电视荧屏上大放异彩,在我国电视节目市场也逐渐占据着重要位置。少儿真人秀节目以天真烂漫的孩子为主体,以真实纪录的方式展示儿童世界的童真、童趣和单纯,其真实、娱乐、轻松的表现方式不仅受到广大少儿观众的喜爱,还吸引了很多成年人观看。少儿真人秀节目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形式和内容,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的阶段,呈现出形式各异,内容不同的节目样式。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这类节目的受众主体是什么人?以成人化视角制作少儿节目会不会对孩子们幼小且单纯的心灵产生影响,使他们过早的失去童真,变得早熟?年少成名以及家长望子成龙急于让孩子成名的心态会对少儿心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儿童本位”理念的缺失,也是值得少儿电视节目者认真考虑和反思的。基于这些思考,笔者查找、整理了大量相关资料、文献,发现前人已经从多角度、多方面做了很多有关少儿节目和真人秀节目的研究,但是直接针对少儿真人秀节目的理论研究却尚显匮乏。少儿真人秀出现的时间较晚,与其他已经成熟的电视节目相比尚显年轻。因而目前学术界以及电视节目制作人对于其认识还不够深入,理论研究和实践都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因此笔者希望基于“儿童本位”的视角了解目前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分析其发展至今存在的问题,综合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结合《最野假期》的创新之处,提出笔者对于少儿真人秀未来创新发展策略的思考。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国内少儿真人秀节目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策略,并且能丰富少儿真人秀节目理论研究的构建,希望能够给之后的研究提供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二)研究现状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发现尽管目前国内的少儿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并且种类繁多,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还未成气候。学者们主要是从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1.对于少儿真人秀节目现状与问题的研究。在现阶段的理论研究中,对于其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居多。学者们的研究焦点多为节目对少儿观众身心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研究,研究者对于少儿真人秀节目大多抱有担忧和焦虑的态度。如:张荣雪在《儿童真人秀对儿童的商害》一文中,指出儿童电视节目过度商业化以及家长的过于功利化的思想,导致节目把儿童当作娱乐的工具,甚至不惜在节目让儿童参加冒险、刺激等带有危险性的游戏,以此为看点来吸引观众。电视画面过于直接,一些涉及儿童隐私的画面未经过处理就播放出来,侵犯了儿童权利,以及节目格调不高误导儿童的价值取向等问题。陈海芬的《少儿真人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董志娟的《儿童电视节目成人化问题与对策研究》、张新秋《儿童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丁东女《儿童电视节目中成人化倾向研究》、陈武《从儿童本位意识谈少儿电视真人秀节目》等文章都指出了目前儿童电视节目中存在的“儿童”本位意识缺失,用成人化思维看待儿童、以成人化视角办儿童电视节目的问题。启晓婕在《我国儿童电视泛娱乐化表现及对策研究》一文中专门就儿童电视的泛娱乐化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坚守“儿童本位”、拒绝收视率至上等对策。2.对成功的少儿真人秀节目经验的分析。目前为止,尽管在有关少儿真人秀节目的理论研究中存在很多批判性的声音,但也不乏有一些研究者关注到了一些的成功栏目,分析它们成功的经验,这类研究能够为其它的少儿真人秀节目提供借鉴。李醒岚在《论电视真人秀节目<饭没了秀>的创作特色》一文中,从“真”“人”“秀”三点出发,指出该节目区别于其它真人秀节目的特色之处。张璐的《论“饭没了秀”的创新性》,指出了通过主持人、嘉宾、节目形式等方面的创新,肯定了儿童真人秀节目存在的积极意义。孙燕的《快乐大巴的收视表现和创新特色浅析》,从节目的艺术性、公益性、互动性三个方面分析了该节目的特色。3.对少儿电视节目其他角度的研究。例如赵研的《国内儿童真人秀节目的儿童角色研究》,运用叙事学原理结合具体的儿童真人秀节目,论述了节目中儿童角色的电视叙事策略与话语模式。黄玲《探究少儿栏目的整体策划一一创立少儿品牌栏目》从栏目策划的角度提出创立少儿品牌栏目的原则,并指出国内现有少儿电视栏目在策划上存在的问题。(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综合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厘清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和方法;第二部分重点叙述“儿童本位”和少儿真人秀的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第三部分剖析少儿真人秀节目“儿童本位”理念的缺失表现;第四部分分析成功案例《最野假期》,以其对于“儿童本位”理念的良好把握对其他真人秀节目进行一些启示;第五部分针对少儿真人秀“儿童本位”缺失的状况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最后总结全文。2.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本文在大量查找和阅读与少儿真人秀相关的尤其是基于“儿童本位”理念的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对于实际情况的了解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本文的结论。案例分析法。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少儿真人秀的现状和问题,剖析其缺失“儿童本位”理念的存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最野假期》的成功经验,提出少儿真人秀节目的改进对策。
二、“儿童本位”和少儿真人秀相关概述(一)“儿童本位”的概念儿童本位,简而言之,即以儿童为中心,其他人或事物必须服务于其儿童利益的理念和观点。随着电视媒介的发展,它愈来愈成为儿童生活中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电视正在影响、哺育着一代儿童。这里的儿童本位是指创作者在创作时存在为特定群体——儿童作为观赏主体的意识和观念。以下是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表1):表1\o"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年龄身体发展特征认知发展特征情绪及社会发展特点0~1岁婴儿的听觉和视觉在出生后迅速发展,表现出视、听协同活动,婴儿在听到声音时会将头转向声源;婴儿出生后,骨骼生长十分迅速,如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等逐步实现。“三翻、六坐、八爬”
婴儿的语言发展一般是要经过哭叫——咕咕叫——咿呀作语——规范化语音这样四个阶段。1—2个月会辨别照顾者的声音,4个月会看说话者的嘴型,6个月能发出声音(咿呀声),10个月懂得语词含意,1岁婴儿不但能发出连续的音节,音调也接近真正言语音调,模仿和重复增多,某些音节与实物发生联系,词语开始出现。通过吮、舔、咬等方式来尝试、探索,从质感上获得对物品的认识。害怕陌生的人,害怕陌生的玩具。喜欢鲜艳的色彩,喜爱色彩鲜艳的玩具,爱看漂亮的人脸,爱看图画书和大而鲜艳的图杂。1~2岁有独立吃饭的能力,知道饭前洗手,饭后用餐巾擦嘴。有大小便时,能主动坐盆,会上下床。能容易地脱下衣服、鞋和袜。大肌肉活动日趋发展,除了走得稳外,还开始学习上下小滑梯,从高处往下跳等动作。这时候小肌肉也相应发展起来,不仅能抓握,而且会捏、穿、搭,喜欢拉袜子、脱鞋子,以及用小手拉头绳,还会把小东西塞进鼻孔。注意力能够短时间集中。能记住自己的座位、床位、衣物、茶杯、毛巾、标记等。认识周围常见的物品和动物,认识红颜色。这个阶段是孩子对细微事物敏感期时期,他们对细小的物体、动作感兴趣,经常会专注地观看蚂蚁的活动,发现细小的物品,可以借此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学习过程中以模仿的方式为主,思考成分更多,掌握语言的能力逐渐加强,开始形成事件、动作和概念的精神图像。他也能用思维解决一些问题,在头脑中完成尝试——失败,而不必亲自实践。他的记忆力和智力也有所发展,开始理解简单的时间概念,例如“吃完饭后再开始玩耍”。2岁的孩子不仅能听懂你的大部分话语,而且能利用正在快速增加的超过50个以上的词汇说话。这一年中,他逐渐从说2个或者3个单词的句子(“喝果汁”、“妈妈,吃饼干”)转变为可以说4个、5个、甚至6个单词的句子(“爸爸,球在哪里?”、“洋娃娃坐在我腿上。”)。他也开始使用代词(我、你、我们、他们),理解了“我的”概念(“我要我的茶杯”“我见我的妈妈”)。没有经过任何正式教育,孩子到上学之前,仅通过听和实践就能掌握很多语法的基本规则。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领会故事的情节,理解并记住书中的许多概念和信息片断。到了岁末,随着他的语言技能变得更加熟练,他也能够从用重复滑稽的音节和可笑的短语组成的诗、双关语和笑话中得到乐趣。本阶段孩子更关心自己的需要,而且行为也更加自私。大部分玩耍时间可能用来模仿其他人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模仿和“假装”是本阶段最好的游戏。因此,2岁孩子将玩具熊放到床上或喂他们的洋娃娃吃饭时,并在告诉玩具熊睡觉或让孩子吃菜时,他使用的词汇和语调与家长完全相同。不管在其他时候他如何拒绝家长的指令,在他转换为父母的角色时,他会非常精确地模仿家长。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理解“我的”或“他(她)的”的概念。但他们还不能完全与父母分离,不能完全理解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所以虽然表现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但情绪变化较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始显露挑衅性行为。在1岁半左右分离焦虑增加,此后逐渐消失。能自发的对熟悉的伙伴表示关心。
2~3岁喜欢跑、跳和踏小轮车等大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但还无法控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某一动作。3岁早期儿童,在没有扶持的情况下上下楼梯,仍需双脚同时踏同一台阶后再前进。3岁后期,大多数儿童已会双脚交替上下楼梯。3岁儿童手部小肌肉发展相对较迟,但双手协调技能有了较大发展,他们会折纸,会用蜡笔画画,也会使用剪刀,能沿线剪直条,动作逐步精细化了。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但此时儿童的概念很具体,只是特指某项事物。儿童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简单形状等。会10以内口头数数,但不能做到口手一致。认识活动基本上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常常东张西望,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认识很具体,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思维缺乏可逆性与相对性,因此不能理解反话。语言发展飞跃期,能用简单语言与他人交往,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我们”、“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常常出现。受情绪支配作用大,情绪仍然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哭闹。但是较之2岁儿童,他们己开始产生调节情绪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上尚不能完全控制。对别人的意见、别人情感的反应敏感性增强,当做错事受到成人批评时,会感到害羞、难为情。在羞耻感的体验和表现上,女孩比男孩更为明显。社会交往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他们会以动作引起老师的注意,愿意亲近老师,和老师交往。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与同伴共同玩的意识增强,逐步学会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这个时期儿童也爱管同伴的事,经常把同伴的事告诉成人。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动手尝试的愿望。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
3~4岁脑的结构和机能继续发展。大肌肉发展较快,身体动作比以前灵活,开始协调。逐步能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喜欢跑、跳、玩球、骑小车、投扔沙袋等。逐步能双脚交替上下楼梯。手部小肌肉有较大发展,动作逐步精细化,如:搭积木、串珠、折纸、捏泥、使用剪刀等。能自己用勺进餐等,逐步自己穿、脱衣裤,会自己扣纽扣。认知范围逐步扩大。无意注意仍占优势,对新鲜事物、新异活动有较强的好奇心。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易集中。开始形成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事物概念,但常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思维方式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常常是边做边想,或先做后想。爱模仿,常常通过模仿来学习。对数量的认知能力有提高,能顺口唱歌1-10,感知5以内量的多少。初步会对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语言能力发展迅速,语言发展关键期,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玩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时,话就更多。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树木、小河或公园里的动物、秋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例如,他们会对飘走的云彩招手说:“请再来玩。”会对被雨淋湿的童车同情地说:“你在哭吗?我来帮你打伞好吗?”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学习性别的区分。起初,孩子由于男女间身体上的差异和行为特点而对性的区别发生兴趣,随后幼儿便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开始习得同自己的性别相适应的态度和反应。在幼儿习得性别区分的过程中,父母及周围人给予的赏罚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强化作用。具体说来,他们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同伴关系);大多数时间轮流做事和分享,但可能仍会搞得乱糟糟的;寻求成年人的同意;大多数时候能理解并遵守简单的规则;在做游戏时会改变游戏规则;喜欢进行一些复杂的交谈;开始有嫉妒心;总是坚持问“为什么”(好奇心进一步发展,求知欲扩大);爱吹牛,喜欢炫耀吹嘘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害怕黑暗和怪物;开始懂得什么是危险,有时会非常害怕;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为了保护自己和朋友,有时会撒谎,但并不理解撒谎的真正含义,常常用想象代替真实;会叫名字,能自如地闲聊;喜欢用“可怕的”字眼来吓唬别人;多数时间用语言而不是形体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仍会在遇到小挫折时大发脾气;模仿和自己同性别的家长,尤其是在做游戏时;喜欢假装,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会玩有更多复杂布景的“过家家”,包括消防站、学校、鞋店、冷饮店等等;喜欢讲笑话,但这些笑话对成年人来说可能毫无意义;能感觉到强烈的愤怒及挫折;具有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常会想象有一位小伙伴;喜欢演戏和扮演自己。4~5岁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能折纸和纯熟地动用剪刀,及有技巧地使用铅笔及画笔进行简单的美劳活动。自我照顾方面,他们能用筷子吃饭、挟菜,亦会用梳整理头发。这时期的儿童的速度已与成人一样,他们可轻易地在窄线上行走。攀、爬、滑、滚的技巧已相当纯熟,又能随音乐手舞足蹈及作体力游戏。能长时间很好的集中注意力。数概念形成的关键期。能掌握读、写和计算前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对于时间、空间、数量物体类别的概念已颇了解。他们能以正确次序排列长短、高矮、阔窄或大小不同的物件,也能数数至二十。语言能力得到发展,语法和结构大致和成人无异。会使用含5~8个词的句子。喜欢争论和推理,常用“因为”等词语;喜欢听故事,特别是小动物的故事;理解故事有开端、进展和结尾;能记住故事并复述,还喜欢自己编故事讲故事;对原因和结果感兴趣;喜欢笑话和谜语。情绪渐趋稳定,有良好的自制能力;理解并尊重规则,常常请求他人的允许;对他人的感觉更加敏感,懂得呵护和安慰别人;有时会批评别的孩子,并为自己的错误感到难堪;有时会轮流做事以及与别人分享,但并不总是乐于这么做;对正确与错误开始有了很基本的理解,例如受到表扬就是对的,受到指责就是错的;会自己床在有简单规则的游戏,能组织其他的孩子和玩具一起玩复杂一些的“过家家”;用身体语言表达愤怒和嫉妒;喜欢测试肌肉和运动技能,但在感情上还没做好竞争的准备;在做游戏时经常排斥非最好朋友的其他孩子;用发誓的话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候会表现的很跋扈;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和冒险;喜欢有自己的主张;喜欢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会向更小更弱的孩子吹嘘自己;喜欢收集物品;常常害怕噪音、黑暗、动物和一些人5~6岁脑重约为成人的90%,脑结构已相当成熟,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进一步加强,但仍不够平衡,兴奋强于抑制。动作的灵活性增强,能熟练的做大肌肉运动,如单脚跳、玩绳等。平衡能力提高,能攀爬、滑行等。精细动作机能得到较大提高,能较自如的控制手腕和手指。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感兴趣的活动能集中较长的时间。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集中时间能延长约15分钟,有了初步的任务意识。观察的目的性有所提高,能主动观察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并能掌握一些观察方法。记忆的有意性有了明显的发展,能主动记忆所学的内容或成人布置的任务。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能分析理解事物间的相对关系。求知欲和探索欲强,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进行一些操作、科学实验等,渴望寻求科学的答案。词汇量迅速增加,言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能较清楚、连续甚至有表情的描述事物,讲得生动、形象。能较好的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能自信的表达个人的观点和主张。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阅读兴趣显著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初步发展,当别人的评价与自己的感觉不相符时,会表示反对和进行争辩。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有相对稳定的好朋友,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合作意识、规则意识、自律意识增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象征性游戏趋于成熟。(角色游戏)表现与表达方式多样化。诚如美国心理学家Wright教授所说:“正如在以前的几百年内,儿童应该在教堂和家庭中完成的社会化过程由学校完成一样,在20世纪下半叶,儿童应该在教堂、家庭和学校完成的社会化过程则由媒介尤其是电视完成了。”但是在传统“家长”观和商业利益的影响下,在电视传播过程中,一种忽视儿童群体的现象潜在地存在着。在儿童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为他们提供了现实世界的图景和各种人生理想的模型,因而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代儿童比以往任何一代更充分地享受了媒介资源的丰富。但是就我国现在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儿童的媒介的使用尤其是儿童电视传播还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二)少儿真人秀的概念和分类目前关于真人秀节目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并未统一标准。清华大学尹鸿教授给电视真人秀的定义是“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尹鸿教授的定义中就涵盖了真人秀节目所要具备的元素:自愿参与、规定情境、预定目的、特定规则、竞争、真实记录、艺术加工。另外,真人秀节目的拍摄手法也有别与其它的电视节目,多采用摆拍、跟拍、隐蔽拍摄等纪录片式的拍摄方式,这更能突显节目内容的真实性。参与嘉宾所说的话没有事先安排好的剧本,故事情节和走向也并非事先预设好的,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在这里,笔者结合两位学者对真人秀的定义谈谈自己的认识:真人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由普通人而非扮演者根据一定的规则完成预先设定的目的,并被真实记录下来的电视节目。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属于舶来品,在国内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尝试,目前国内真人秀节目形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如果要对其进行分类,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真人秀节目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节目形式,无论是从节目的受众群体、节目的主题还是节目的拍摄地点等进行划分,似乎都不能完全囊括。前人对其的分类,一般是以内容差异为划分依据。例如:尹鸿教授将其分成以下九大类:生存挑战型;人际考验型;表演选秀型;职业应试型;身份置换型;益智闯关型;游戏比赛型;异性约会型和生活技艺型。表2国内真人秀节目类型表演选秀类中国梦工厂、中国好声音、星光大道等户外竞技类男生女生向前冲、奔跑吧,兄弟等婚恋交友类百里挑一、非常完美等生存挑战类生存挑战、我们15个、丛林的法则等职场应试类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亲子类爸爸去哪儿、人生第一次等户外旅游类花儿与少年、花样爷爷等明星恋爱类我们相爱吧、如果爱等生活服务类天使爱美丽等(三)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在国内少儿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初级阶段,少儿电视节目制作者所关注的目标受众大多为学龄前幼儿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扩展到青少年群体。在表现形式上,也由单纯的才艺表演、简单问答向家庭互动、生活体验等延伸。1.中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萌芽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北京电视台开设的《少年儿童节目》专栏开辟了一档针对幼儿群体的栏目《小小俱乐部》。《小小俱乐部》首先将受众群体定位为少年儿童,从而拉开了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序幕。由此可见,我国的少儿电视节目历史悠久,但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萌芽则较晚。我国大陆的少儿电视节目中真正意义上初步呈现真人秀特征的电视节目则是1999年河北电视台开播的《激情99》栏目中的“超级宝宝秀”版块。该节目的参与者是2-5岁的学龄前宝宝,主持人在现场即兴发问,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宝宝们以最自然、最本色的方式与主持人平等交流,妙趣横生的回答尽显童真童趣。节目中,主持人采用半脱口秀的主持方式,初步体现了真人秀节目“纪实性”的特征。该节目因其独特的儿童视角和新颖的节目形式,播出不久便人气直升,短短时间内在全国各地几乎家喻户晓,这种让宝宝“秀”自己的形式也引起了其它电视台的模仿,一时间全国的电视台掀起了“宝宝秀”的热潮,为更多的儿童电视节目制作者提供了参考,可以看成是我国少儿真人选秀类节目的萌芽。此后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竞赛类真实体验栏目《金苹果》,标志着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正式出现。这档栏目集合了丰富多样的竞技元素,设置了社会角色体验、意志和体能极限体验等富有真人秀元素的环节,强调真实体验。特别是在2003年改版之后,《金苹果》揉合了智力问答、才艺表演、游戏竞技等元素,增加了很多闯关环节,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更具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在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萌芽阶段,少儿真人秀并没有完全脱离少儿综艺节目成为独立的节目形式,只是作为少儿综艺节目中的一个环节出现。儿童电视人也没有完全意识到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并没有将目标受众直接指向少年儿童,而更多的是聚焦于父母,附带儿童。2.中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电视节目市场化不断深入,中国电视业在体制上不断革新,开始逐渐打破央视一家独大的局面,各卫视、地方电视台开始奋勇直追,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制作出不少形式新颖的少儿真人秀节目。通过不断地探索,少儿真人秀节目不仅在数量和种类上有所增长,内容和形式也变得多样,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征。此外,这一时期,随着受众市场的细分,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制作者开始充分认识到锁定部分受众群体的重要性,意识到儿童受众群体的独立性,开始将儿童从原本属于附庸的角色节目中分离出来,制作出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群体的少儿节目,少儿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专业化进程加速。这一时期,生活体验类、置换类、选秀类、真人表演类等形式各异的少儿真人秀节目涌现荧屏。2003年12月,深圳卫视开播的《饭没了秀》是一档真正能完整体现少儿真人秀节目特征的节目。该节目以3-6岁学龄前宝宝为主体,摆脱在传统的封闭的演播室内表演节目的俗套,采取演播室内才艺表演秀和户外真人秀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在演播室内,每期都有不同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魔力宝宝参与。主持人强子采用脱口秀的主持方式与孩子们交流,并且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或是陪着孩子们玩游戏,或是让孩子们展示才艺,或是让孩子们与观众互动。宝宝们充满稚气的表演、奇特的想法、搞怪的表情、趣味性的话语经常逗的观众忍俊不禁。在户外拍摄环节,孩子们需要独自或结伴而行去往节目组指定的目的地,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需要与成人社会进行多方面的接触,独自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独立完成任务。节目组采取全程跟踪拍摄的方式,真实记录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将孩子们最真实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呈现给观众,充分体现了真人秀节目的特点“真实性”02006年,湖南卫视播出真人置换类节目《变形计》,每期节目选取两至三位成长背景不同、性格完全迥异的城乡儿童交换至对方家中生活一周,节目组采取跟拍、隐蔽拍摄等纪录式的拍摄方式,真实记录孩子们在新家庭中的学习、生活状态以及情感收获。该节目成功地以真实记录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城市与农村差距大的“冲突”、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性格的“冲突”,向观众传递深刻的教育意义,深受观众喜爱。3.中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繁荣阶段近年来,随着各方面技术的成熟,我国的少儿真人秀节目呈现井喷的态势。一方面,国外蓬勃发展的真人秀节目为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另一方面,不少电视节目制作者看中了少儿观众这一庞大的市场,大量的资金和人才被引入,少儿真人秀节目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有所提高。此外,随着电视台制播分离政策的落实,我国的儿童真人秀节目也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制播一体的模式,不再单纯依靠电视台单独制作,而是开始拥有了多渠道的制作团队,出现了由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公司共同合作以及影视公司独立制作再将成片售卖给电视台的制作形式。这一举措无疑是给少儿真人秀节目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许多电视台争相推出形式各异的少儿真人秀节目,我国的少儿真人秀节目开始繁荣发展起来。有受成人选秀节目火爆的影响而涌现的少儿才艺表演类真人秀,如:湖南金鹰卡通卫视的《中国新声代》、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辽宁卫视《天才童声》、安徽电视台《当红不让之小孩很忙》等等,这些节目给多才多艺的孩子们提供了展现个性,施展才艺的舞台。而继2013年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开播之后,亲子互动类真人秀节目火爆荧屏。代表节目有: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爸爸回来了》、浙江卫视《爸爸回来了》、《人生第一次》等等,这些节目以活泼可爱的少年儿童为主体,将“家庭”、“亲子互动”这些元素搬上荧屏,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收视体验。(四)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我国的少儿真人秀节目发展至今已基本成熟,节目的类型逐渐多样,节目的数量有了显著提升,节目的质量也在不断改善,少儿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型的节目形式正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不少优质的少儿真人秀栏目已经走上了品牌化发展道路,而且经过不断地创新和探索,也出现了不少新的节目形式。然而我国的少儿真人秀节目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创新发展中不断的改进。与最初发展不成熟的阶段相比,现阶段我国的少儿真人秀节目有了很大变化:首先最大的变化是打破了固定的模式。早期的少儿真人秀节目较为刻板,往往对于节目的形式、主持人的要求等等都会制定规则。现在的少儿真人秀节目己经打破了这种僵化的模式,朝着自然常态化发展。节目制作者不再制定很多规则,节目参与者的自由度较高,因而能够表现的更加自然、真实。其次是节目的参与者更加多元。在少儿真人秀节目发展的最初阶段有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宝宝秀一枝独秀,当时节目的参与者都是适龄儿童。但是随着节目的逐渐发展,节目的参与者日益变得多元。少儿真人秀节目不再是只有少年儿童参与,更多的成人也加入进来。并且,国内早期的真人秀节目,因其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为了节约成本,一般节目组邀请来的参与者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可是现阶段,受商业化的影响,节目为了高收视率、高关注度开始热衷于邀请明星及“星二代”。少儿真人秀节目也不再是只有普通孩子参与,不仅如此,还出现了重视明星子女,忽视平民子女的倾向。少儿真人秀节目的第三个变化就是制作成本提高。最初少儿真人秀的制作成本都比较低,因为它不需要专业的剧本和演员,参与节目的都是未受过训练的平民百姓。现阶段的少儿真人秀节目热衷于依靠名人创造高收视率,收视率越高,广告费用也越高,同样支付给嘉宾的费用也水涨船高。
三、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儿童本位”理念缺失的表现(一)节目的内容——丢失童真1.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一个成人真人秀节目播出后希望受众越多越好,即使是少儿节目也不例外。“很多儿童真人秀节目在最开始设计的受众群体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加入了成人群体,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许多少儿真人秀节目在录制时,现场观众大多是成年人,这多少让少儿真人秀节目有鱼目混珠之嫌。面对这样打着擦边球的节目,其受众定位必然会出现偏离儿童节目制作初衷的情况。受众不单一,这样很难形成统一的收视心理和收视特点,没有统一的收视心理和收视特点,加上制作儿童节目的工作人员多数没有系统的学过儿童心理,因此其制作出来的节目渐显成人模式,导致很多的儿童真人秀节目‘不儿童’”。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少年儿童除了喜欢看动画片外,对其他儿童节目的兴趣仍然赶不上成人电视剧和成人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本来为孩子们准备的少儿真人秀节目反而使得成人更加关注。少儿真人秀节目就这样被偷梁换柱成为了成人真人秀节目。少儿真人秀节目不断展示着孩子们的童真童趣。但是这些节目内容是展示给谁看的呢?名义上给孩子们看的节目,实际上是给那些需要解压的家长们看的。电视借“体验”、“游戏”、“选秀”的名义让孩子们出尽了洋相。他们在观赏节目时会把电视节目的内容就当作身边发生的事来对待。而这些“洋相”对成人来说是转瞬消逝的笑话,所以这种“洋相”更会满足成人的收视心理。某期《饭没了秀》中,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孩子,拿着听诊器,站在舞台上,一边装作给旁边的主持人听诊,一边油腔滑调说着引人发笑的童言童语,引得台下一阵一阵的笑声。这些话虽然有些是符合小孩的思维,但更多的带有主持人的诱导。孩子觉得自己的无知能逗大家开心,惹得掌声阵阵,所以会继续以自己的无知博得关注,而成人则利用儿童的无知来使自己开心。真人秀节目都有自定的故事编排,少儿真人秀节目同样如此。随着电视节目市场化的不断加深,节目组为了收视率、为了生存,需要取悦除儿童群体外的电视观众,这就难免造成编导事先安排好故事情节,对参演嘉宾和每个人的形象设定严格限制,以期达到预先设想的节目效果。但事实上,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节目编排,对于少儿真人秀节目而言是不合适。比如,东方卫视每日中午播出的访谈脱口秀类少儿真人秀节目《潮童天下》,节目组为了追求“流行”趋势,在主持人的访谈用语中,大肆运用“我醉了”、“我屎了”、“翔”等网络用语,但参加节目的嘉宾都是幼儿园或者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这些网络用语并不适合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使用,非但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而且刻意地迎合网络时尚,反而失去了儿童电视节目以寓教于乐为目的、以“儿童本位”为理念的出发点。还有一些台词的设定,与儿童之间的真实对话相差很远,更像是成人们之间的对话。在《人小鬼大》节目中,主持人孙国庆会问一些类似“你们会不会谈恋爱”等超出儿童年龄范围的话题,只为搏成人受众一笑。并且有些节目对儿童心理缺乏足够的研究,例如歌唱选秀类的少儿真人秀节目,在奖项设置、节目内容安排、节目效果等方面,刻意制造某种气氛。如设“最差奖”、“表现最不好奖”,或者是刻意让小孩们哭,烘托孩子在比赛失利后的难过感觉,博取成人受众的同情与爱J冷。不仅没有尊重儿童的本真表现,而且没有使得儿童在节目中获得教育和快乐,节目本身从道德层面和教育层面是失败的。一场以儿童为主角的娱乐节目,台词与节目内容的设置却是为了迎合成年人的收视偏好,其价值与品位必然难以遵循“儿童本位”理念。2.成人问题的儿童化解答很多的儿童脱口秀节目,让孩子们探讨成人的问题,如果是一些正面的问题,能对电视机前的孩子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可是有一些节目却问一些特殊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大众的置疑。例如问一些四、五岁的孩子,你知道“亲爱的”是什么意思吗?你有没有“亲爱的”啊?等等这样带有成人色彩的问题。虽说能在孩子们各式各样的回答中得到笑料,但是却让整期节目变得低俗。少儿真人秀节目应该针对儿童成长的过程,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有权利来享受和记录成长的美好,而不是把儿童的成长过程当作大人们娱乐的对象。在许多儿童节目中,无论在形式设计还是在内容安排上,都隐约可见编导们煞费苦心的成人意图。他们以其成人的眼光来确定儿童节目的主题,往往缺少“童趣、童味”,缺乏儿童企盼的新鲜事物、新鲜知识和趣味故事。即使是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报道、剧作、画面,往往也缺乏贴近性和针对性,常常顾此失彼。”从成人节目中借鉴过来的少儿真人秀节目相对于其他节目在这个问题上体现的更加明显。许多类型的儿童电视秀类节目的编导及主持人,他们的思想观念没有真正的儿童化,他们在舞台的设计,灯光的运用上无不是借鉴成人类节目,缺少儿童节目的特点。很多的主持人在舞台上与小嘉宾们沟通时,大多都是用“唠”的语言来哄孩子,他们以为只要是学孩子们说话就能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就能很好的与他们交流,进而完成这一场场的“脱口秀”。更有一些主持人在舞台上借各种名目让孩子们在镜头面前尽情的展现,口无遮拦,他们认为这样就能增加节目的收视看点。其实不然,无论是舞台上的孩子,还是电视机前的孩子,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浙江卫视《绝对小孩》中5岁的小朋友陈芳琳,一出场就与6岁男孩对唱《童话》,两个小孩都说对对方有感情,还要结婚。主持人紧紧抓住“结婚”二字做文章,女孩告诉主持人:“结婚就是戴戒指,然后划开女人肚子,把孩子的种子放进去。”主持人刻意重问把什么放进去。针对小孩在节目中的“口无遮拦”行为,国家广电总局对浙江卫视的《绝对小孩》提出批评。把成人问题强加在孩子身上,并刻意放大,无非是想吸引观众的眼球。无论是不当的主持语言,还是不当的内容设计,追根溯源是我们的儿童电视工作人员忽视儿童电视观众的收视特点和收视心理,进而脱离了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实际,导致儿童节目秀偏离节目初衷。儿童电视节目应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积极引导儿童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儿童的形象——复杂化1.成人化的儿童形象很多儿童类的节目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保存了孩子们最纯真的思维与行动。孩子们表现出的是他们的单纯与可爱,表现的是没有太多的负担、天马行空的思维特点。由于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成人的世界,社会的一切发展都由成人“操纵”。因此成人很轻易地成为使用媒介的主体,按照自己的口味和收视习惯将儿童包装成成人喜好的样子,使儿童成为成人的娱乐工具和观赏工具。节目中含有大量的成人元素,包括衣着、语言和动作,各种娱乐节目的元素也呈现其中。节目中每个小朋友都非常的能说会道,能歌善舞,说话乖张,懂得讨巧。这与他们的年纪并不符合,不少小朋友在上节目时父母或者栏目组都会好好“教”小朋友讲话。《饭没了秀》每期的开场舞部分,魔力宝宝们俨然成为专业的舞蹈演绎者,稚嫩的性感动作、不解其意的爱情歌曲、搞怪的行为表演等,与成人表演没有多大区别。《饭没了秀》鬼马饭团里4岁的宝宝“奶茶”,在节目中成名后,便成了《饭没了秀》的常客,借助节目的播出平台,他的知名度一下子打开,并多次参加《饭没了秀》大型演唱会等系列活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童星。节目中他表示其表演的所有舞蹈和歌曲,都是由父亲亲自设计,亲自教学。孩子其实是在父母和媒体的联手打造下成为了电视娱乐的猎物。“奶茶”一身摇滚朋克造型的装扮,浓重的烟熏妆,极其成人化,被完完全全包装成了“小大人”模样。在这些节目中,儿童虽然参与了媒介,但这种成人化的形象和表现并不是儿童自我思想和意识的真实表达,他们在媒体和家长的包装下,变成了成人世界的形象外观。儿童选秀节目在某种程度上是父母进行炫耀的一个场所。父母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选秀节目,虽然给孩子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增长了知识与才智,但是这种做法也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隐患。父母让孩子参加选秀节目,大部分抱有功利心,父母决定了孩子的参与权,并且希望获奖归来,对孩子寄予厚望,在比赛的过程中更是凸显了求胜的欲望,这往往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对于没有兴趣参加选秀节目的孩子,家长勉强其参加,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这些不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儿童真人秀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儿童的虚荣心和一夜成名的惰性心理。儿童在选秀节目中被夸赞“漂亮”、“可爱”、“帅”等,这些词汇给他们的世界观造成误导,那就是外表长相是一种胜过内在的资本。太小的孩子参加具有商业性质的选秀活动,从小就争夺名利,爱慕虚荣,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如此,不管儿童在选秀中是梦想陈真,还是与明星梦失之交臂或,都会给儿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带来误导,对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2.成熟化的塑造视角将一档少儿真人秀的节目视角变成成人的视角,这样的做法是与“儿童本位”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很多少儿真人秀节目,它们的视角是脱离孩子的,电视编导在前期策划期间无意识的带入成人的思维模式进行设计,有的节目甚至打着少儿电视节目的旗号却完全将孩子当作配角。这些都是“儿童本位”理念缺失的表现。做儿童类节目就必须尊重儿童受众,且要做对他们生活成长有意义的娱乐节目。而很多节目不但帮不了孩子,还刻意渲染一些不健康、不利于儿童成长的气氛和环节,使得孩子表现出异于其他孩子的成熟,而这些成熟表现却得到了节目组和家长的认可,但是这样的视角是孩子们不期待的,也是很多尊重孩子的家长不希望看到的。因为这更像是思维的束缚和禁锢,这样的思维方式,将会将所有的孩子的形象与思维趋同化。尤其在体验类的节目中,儿童们在相互交流中,各自散发着不同的思维魅力,但是在节目中,节目组在情节安排上采用过于成熟化的视角,设置很多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话题或任务,致使孩子们的对话和交流毫无任何的营养价值、现实意义。儿童天性就是爱玩,例如在《饭没了秀》中,有些儿童过于调皮和贪玩,对于节目组设置的任务不是在意,虽然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他们表现出的话语和思维是独特的,但是节目组会通过后期剪辑的方式刻意干涉镜头画面,只播出了父母对其进行反复劝导的电视镜头,这种说教式的节目对话占据了大量的播出时间,孩子的真实表现却被一笔带过。再例如,《人生第一次》中的很多任务环节的设置同样饱受争议。第五期节目,节目组安排了交换“父亲”的任务,这对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有冲击性的。从成人视角来说,这种父亲角色的交换将会是一次不错的尝试,在拍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某些冲突的情节。这样的任务完全变成了由成人体验生活,教育别人孩子的节目形式,完全忽略了儿童的喜好与情绪。再如节目中还有些带有竞技性质的任务项目。例如,比赛的名次决定了选择房屋的先后顺序。节目中明显体力较好、年纪稍长的孩子占尽优势,而缺乏运动能力或幼小的儿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住进环境较差的民宅。节目组希望捕捉到名次较后的孩子们低落的情绪,以此达到任务设置的节目效果,但事实上这样的比赛不仅是对幼小孩子们体力的折磨,也会对他们造成不好的心理影响,不利于他们建立有效的自信心。视角过于成熟化,会对受众范围进行禁锢,对于内向的儿童和保守的家长们来说,会觉得这类的少儿真人秀未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儿童电视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儿童真人秀节目的目标受众应该是儿童本身,而其展现的主体也应该是儿童本身。”对于《人生第一次》这类节目,父母们过多的表演戏份,减弱了节目对儿童嘉宾的塑造和观察,对儿童本身的个人表现是不公平的。(三)后期的处理——忽略儿童视角1.儿童隐私的零处理“真”是真人秀节目区别于一般综艺节目的特色。在少儿真人秀节目中,大量采用了跟踪拍摄、隐蔽性拍摄、监控拍摄等纪录片常用的拍摄手法,在后期制作上编导也只进行粗加剪辑,以确保节目的真实性和可看性。这种拍摄方式的确抓住了很多精彩的瞬间片段,迎合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呈现了优质的节目效果,但也容易陷入侵犯儿童隐私的雷区。为了充分展示低龄幼儿在生活中的天真可爱的一面,增强节目的娱乐效果,不少少儿真人秀节目组在孩子们小便、洗澡、换衣服时依然将摄像机对准他们,完全忽视了即使是低龄的孩子也有隐私权,且他们具备了模糊的性别意识和羞耻意识。在生活体验类的少儿真人秀节目中,为了最大程度的还原生活情景,节目组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拍摄,孩子们洗澡、换衣服时拍摄人员也不回避,就连晚上睡觉时房间内的监控摄像头也在全程拍摄。尽管他们在换衣服和洗澡时有下意识躲避镜头的行为,但是都没有得到大人们的正视,仅仅认为是小孩子可爱、淘气而已。在《变形计》节目中,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群体已具备了独立思维的能力,能够在摄像机镜头前刻意地伪装自己。为了抓拍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节目组每天24小时全程不间断纪实拍摄,甚至在他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了多处监控摄像头,很多城市少年自私、叛逆、暴躁的一面都是在这种拍摄方式下完全暴露在全国观众面前。《饭没了秀》的第二板块“加油宝贝”通常播放外景VCR,节目环节为参演儿童独自去指定的城市完成一个任务。有一期节目是“两个深}f!儿童乘飞机去武汉和两个武汉儿童在黄鹤楼会合,节目组一路跟拍宝宝们的搞怪行为。武汉宝宝在户部巷吃热干面,小男孩赖着不给钱,让早餐店老板颇为尴尬。深圳宝宝打车时也不愿出钱而让同伴掏,同伴随手拿出一张100元的人民币。其中更有因为找不到厕所,而随地小便的场景,且镜头直接对准儿童。”①由于儿童认知还不成熟,当下对这样不雅行为可能不会有羞耻感,但作为摄制组,在后期的剪辑中,应该适当地做出编辑,打上马赛克或者将画面隐晦。诚然,这种窥私的拍摄方式增加了节目的冲突性和可看性,提高了收视率,扩大了节目的经济效益,但是在这些还尚未成年的孩子身上采用“零处理”的做法,把不合情理的事情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不仅对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也会对电视机前的儿童带来错误的示范和影响。2.过多的说教成份少儿真人秀节目体现的是儿童真实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很多儿童成人秀会将节目的说教性过分强调,将一些个人的育儿经验过分放大,每次的节目落脚点,都成为了育儿经验的分享与对比,忽视了儿童本身纯真的个人表现。尤其是在家庭互动类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东南西北的不同亲子嘉宾,他们之间的共融共通是很奇妙的。首先父母的思维模式和文化素养是不一样的,其次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形式也是不一样的。节目总是在强调孩子应该怎么做,并且成人嘉宾受到荧幕形象的约束,对孩子的个人表现也非常重视。所以我们在每一期《人生第一次》的结尾部分,都会看到父亲与孩子一起睡在床上,一起谈论今天如何表现诸如此类的镜头,家长指出孩子表现欠佳的地方,紧接着家长们开始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的视角是成人化的,是很理性的,并不符合少儿群体的心智及思维,过度的说教只会压抑孩子正常的表现。例如节目里有选择房子的环节,某位家长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懂得谦让,即使在拥有优先选择权的情况下,也要将心仪的房子让给年纪较小的孩子。这种礼貌谦让的行为在成人的心中是完美的,是符合他们心目中善良美好的孩童形象。但这样的说教只会扭曲孩子内心原本单纯的愿望。再比如一些歌舞选秀类的少儿真人秀节目,过分强调老师的点评或老师的安排,尽管点评嘉宾己经顾忌儿童特殊的身份,语气尽量平缓,但客观存在的比赛名次及点评环节,对孩子们来说是残酷的,完全背离了“儿童本位”的理念。事实上,此类节目的主体也变成了为儿童的发展和成长设置了衡量标准的点评嘉宾或孩子家长,这对节目的受众群体的不断拓展是不利的。成人的说教过多,不利于儿童在节目上的表现,使得节目内容呈现出来的是不真实的“秀”,嘉宾形象就变得成人化,人们看不到孩子纯真的个人表现,看到的全是家长个人思维的比拼和没完没了的说教。少儿的真人秀节目因为渗入了成人视角、成人戏份,变成了成人的真人秀,少儿的演出失去了其本真的意义。在《饭没了秀》中,有一个环节,展现的是孩子独自出远门寻找正在工作的父母的场景,这个环节表现出的笑点非常吸引人,也是该节目受到孩子的热捧的主要原因。该环节进行过改版,主要区别在于在孩子执行任务前与父母进行电话沟通的细节。改版前的某期节目,孩子想要搭乘公交车前去寻找,父母却反复劝说孩子乘坐地铁前行。家长认为地铁直达目的地,免去转乘的麻烦,更加便于孩子完成任务,可实际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地下世界,并且不识字的情况下,孩子更加容易迷路。改版之后的节目取消了电话联系的环节,孩子完全脱离了父母的干扰,随心所欲,发挥其所能,依照自己的本愿,展现自己的机智与应变能力。成人说教本意是想体现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呵护及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但事实他们希望塑造的儿童形象,往往与现实生活的儿童并不一致。少儿类真人秀节目应当以孩子之间的互动及言行思维作为表现重点,但在实际的节目内容,家长介入孩子们互动的现象比较严重。少儿真人秀类的节目应该倾向于儿童的感受与思维。这些娱乐节目在开展前,看重的便是节目效果,节目效果必然是需要适度的表演成份,重在表演的娱乐节目是否能寓教于乐,就目前绝大多数的少儿真人秀而言,是无法达到此目的的。这些利用儿童参演却并不以展现儿童真实生活的面貌的娱乐节目是对“儿童本位”理念的冲击,需要得到社会和电视业界的认识和重视。节目中成人元素过多的渗入,会影响孩子们最本真的表现,让儿童受众找不到生活中的影子,感受不了强烈的认同感,让儿童看这样的电视节目,似乎与让他们观看成人电视节目没有了本质区别。
四、基于“儿童本位”视角的少儿真人秀成功案例分析——以《最野假期》为例(一)《最野假期》节目特色《最野假期》节目定位于自然、公益}几题,注重发挥电视媒介的视听优势,画面视觉冲击力强,故事化表达特征明显,从内容、形式等几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自然主题的节目定位目前,国内真人秀电视节目被划分为才艺表演、生活服务、职场工作、公益慈善4大类型,经济商业性和大众娱乐化特征很明显。《最野假期》以自然主题为节目定位,真实记录了两组孩子在假期走进国家自然保护区,寻找金丝猴、给大象洗澡、观察藏羚羊、当熊猫医生助理、寻找红海龟、为丹顶鹤摄影等一系列野外活动,内容有别于当前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在一系列野外活动中,小选手们历时数月,行程数万公里,行踪遍及祖国各地,珍稀野生动物近距离亲密接触,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了解一些珍稀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展现小选手和珍稀动物在野外真实的生活状态,倡导亲近大自然、热爱自然的生活观和价值取向。这一节目定位契合当下国家关注自然环境、建设生态义明的背景,自然生态建设应“从娃娃抓起”的节目导向充分履行了国家电视台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职能。2.画面视觉观赏性强视觉优势是电视节目所固有的,《最野假期》力求画面优美,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节目精心选择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等地作为拍摄场地,这些全国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景色优美,植被茂密,物种丰富,色彩鲜艳,在视觉上为节目增色不少。同时,和小选手们开展真人秀活动的合作对象是大象、羚羊、金丝猴、大熊猫、海龟、海豚、丹顶鹤等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这些珍稀动物外形漂亮可爱,性情温和,和小选手一起开展活动时配合度较好,可以近距离拍摄,易于抓取有视觉冲击效果的特写画面。在此基础上,《最野假期》节目组运用多机位跟拍,从多个方位展小小选手的活动过程,穿插运用的全景、特写景别使得画面丰富多样。在介绍各个自然保护区时,节目还运用了多段航拍画面,产生气势恢宏之感,视觉观赏性强。3.故事化表达用故事化叙事从容地进行情感建构和叙事线索搭建,是真人秀电视节目的核心特质。同其他电视真人秀节目类似,《最野假期》运用电视语言和小选手的情绪波动,以故事化手法展现小选手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细节。节目注重电视语言的表达功能,从而使画面的叙事逻辑关系合理顺畅。《最野假期》在每期节目中都设有上期节目回顾、本期节目看点、重要情节提不等,使上期节目与本期节目在内容上有了衔接点,便于本期节目切入,也加强了各期节目之间的连续性。节目在开始前,对各个自然保护区的概况进行介绍,便于观众从整体上把握小选手们将要开展的活动,符合中国人整体思维的传统观念,增强了节目的纵深感和厚实度。与此同时,节目尽量跟拍小选手完成任务过程的连续动作或者完整的对话片段,形成了多情节和故事化的表达。节目主持人或导演也经常出场串讲或者说明小选手完成任务的情况,增强了节目的故事性与内容的连续性。此外,字幕和话外音经常用于补充小选手没有说出来的“弦外之音”,一些节奏感强的背景音乐则增强了小选手动作的连续性和动态感,有助于提高观众收看的兴趣。在任务设置上,《最野假期》没有淘汰赛,比赛竞争的程度并不激烈,冲突性较弱,但是节目组利用孩子性情多变的特点改变了这一不利因素。小选手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个性不同,表现不一,制造了不少外在矛盾冲突和人物内在冲突,从而推动活动持续进展。(二)《最野假期》对于“儿童本位”理念的体现1.“脱俗”和“主体再现”:《最野假期》的伦理追求《最野假期》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制作的一档大型原创野外真人秀节目,2015年暑期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是2015年央视的重点季播节目。它的“最野”体现在三个方面:“野”模式、“野”孩子和“野”制作。“野”模式表现在独创的“J+G”模式上。“最野孩子团”由九位小勇士组成,其中,三位小主持人分别是活泼直爽的张嘉柔、女神气质的李慧佳和乐观积极的李鸿霖,其他六位分为红、蓝两个团队进行游戏PK。“野”孩子表现在演绎最强“00后”。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与东北虎、海龟、藏羚羊、丹顶鹤等动物亲密接触,在与野生动物的互动中完成营长指派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意志、心理、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都受到巨大的考验,从中也展露出儿童真实的成长状态。“野”制作表现在勇闯“禁地”。有一些神奇的自然秘境,是孩子们无法想象自己孩童时代就可以到达的地方。例如,登上海拔4700米的可可西里高原去寻访藏羚羊经历的几次身体和意志的考验。如果没有栏目组提供的机会,他们个人可能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如果从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最野假期》着重体现了以下两方面的特色抑或成功之处。一是“脱俗”。该节目脱离一些少儿真人秀节目过于注重商业性的低俗感,兼顾到商业性与公益性的统一,更偏重于少儿伦理美德的培养。二是“主体再现”。真正把孩子作为节目的主角,打破“以明星博收视”的商业模式,所有成人角色均是围绕着孩子展开而非相反。在主体选择上,该节目很好地协调了主角与配角的关系。2.置公益价值于优先地位,塑造儿童的心灵之美亚里士多德在论述美德伦理学时,把美德解释为“按照规则进行选择的意向,而规则是真正的聪明人所判定”的过量与不足之间的中道。如果少儿真人秀节目只强调商业含量而忽视了公益价值,那么儿童不仅成为电视观众消费的对象,而且儿童自身的心理也会被扭曲,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灵成长。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公益价值而忽视了电视的商品属性,那么公益价值的实现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做好电视公益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投人,否则,公益的价值就难以实现。因此,通过电视的商业运作来实现电视的公益价值,谋求两者之间的平衡是最佳之选。《最野假期》在实现电视的公益价值、塑造儿童的心灵之美上,体现出两方面的特质。首先,注重儿童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把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让他们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不仅是对他们进行的一次科普教育,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会从中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发现野生动物是与人类的生存同呼吸共命运的,从而在无意识中启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和信念。对孩子们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该节目采用了多种方式,如节目组向优秀的小朋友授予“保护自然小大使”和“动物保护先锋”的称号,邀请藏羚羊保护站站长讲述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原县委副书记杰桑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而牺牲的故事,使孩子们的心灵受到洗礼;此外,该节目还让孩子充当动物摄影师,在湿地之旅中感受鹤与自然、鹤与人类真实相处的状态。当海龟“六月”重回大海时,孩子们无不带着眼泪与其作别……生态保护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该节目利用暑期对电视机前的少年儿童进行生态道德的培养,显然,这种节目理念已经超越了单纯以收视率为主导的构想,把电视媒体的公益价值放在了优先考虑的地位。其次,注重儿童人文关怀意识的养成。在孩子们到达最后一站时,他们由先前的被照顾者变成了组织者。最后一站,节目组邀请60多位普通小观众参与到节目中,让孩子团做导游为60多位小观众服务。这中间,大部分小朋友是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打工子弟、留守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的身体残疾者,《最野假期》的小伙伴不仅带领他们游览,还组织盛大的联欢会,把关心送给每一个人,尤其是对那些需要特殊照顾的小伙伴。如上下车时,对双下肢瘫痪的16岁的殷婉静悉心照料;做导游时,对先天失明的9岁的刘淑琳耐心细致地讲解。在联欢会上,节目组诚邀热心公益事业的著名歌手周艳乱与《最野假期》的小伙伴、留守儿童、打工子弟一起歌唱、联欢,使该节目的公益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儿童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上,更强化了节目组和参与节目的孩子们的人文关怀意识。通过让小伙伴与这些普通孩子近距离地接触,培养r一种关爱他人、扶危济困的理念。这种公益价值的彰显,不仅是很多少儿真人秀节目极易忽略的,而且深化了该节目的伦理深度。有学者认为,真人秀节目是媒体有意塑造的文化奇观,它“在再现社会现实,并且塑造社会现实”,儿童同样逃脱不了被当作一种元素用于塑造这种媒体文化奇观的境遇。编导将儿童的功能分为两个方面来使用:一是利用他们的天然、纯真来满足成人的好奇心和回忆的情怀,利用童言无忌来活跃节目气氛、取悦观众;另一方面,利用弱势儿童如留守儿童的可怜故事来博得同情与关切,唤醒人们的良知。《最野假期》的制作则摆脱了这两个方面的案臼。该节目的定位是面向所有少年儿童,不存在“满足成人的好奇心和回忆的情怀”;节目没有讲述留守儿童的可怜故事,而是把留守儿童带到现场,参与到《最野假期》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平等相处。《最野假期》之所以能够在上述两个方面取得成功,究其原因在于节目组把公益价值置于商业利益之上,没有一味地追求商业价值。3.以儿童为主角,塑造儿童人格之美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少儿真人秀节目时常被人诟病的地方,在于儿童作为人格主体不够独立,儿童往往作为成人的配角呈现于电视荧屏,儿童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在成人的控制之下。电视受众以粉丝的心态关注成人明星的一举一动,儿童在被消费的过程中人格也会被扭曲。的确,有一些少儿真人秀节目会导致此类伦理问题的出现。在儿童主角和成人配角之间,此类节目过于倒向成人配角。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应该在“儿童主角”和“成人配角”之间寻求一个“中道”。因为儿童年龄小,在参与节目过程中需要引导,过分走向“儿童主角”一端可能不符合现实需求;但过分走向“成人配角”一端,则儿童的主体性就会丧失,这也是常被大众垢病的一面。《最野假期》在凸显儿童的主体性地位方面,同样超越了同类的少儿真人秀节目。首先,该节目突破了明星为主角、儿童为配角的制作范式。《最野假期》独创了“J+G”模式,即除了营长黄炜和鞠萍姐姐(少儿节目主持人)等其他客串参与人以外,所有参与主体都是儿童。这些孩子来自普通家庭,通过报名的方式参与到节目中,没有明星子女。红、蓝两队的6位孩子走进惠东海龟湾、西双版纳野象谷、陕西天华山、厦门宝珠屿、黑龙江扎龙、四川都江堰、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青海可可西里等十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高山、草原、湿地、沙漠、高原、雨林、海岛等不同环境中,零距离地接触大自然和野生动物,独立生活、面对困难,以团队合作竞技的方式展开野外生存与协同闯关。扮演组织者、照顾者角色的黄炜和鞠萍姐姐的参与,并没有弱化孩子的主体地位,相反,有助于孩子们的才能和个性得到更好的展现。此档节目的定位也决定了儿童不可能沦为明星的配角。《最野假期》的受众定位是所有观众,普通孩子对明星知晓有限,也不太熟悉,他们感兴趣的只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乐趣、冒险、探秘等内容,这也决定了以明星为主角的节目制作范式在《最野假期》中是行不通的。其次,挖掘儿童本身的个性、能力、意志、情感等人格要素。一档节目是否把儿童作为主角,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节目是否通过儿童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凸显其人格要素。如果儿童自身的言行在成人的支配下完成,那么儿童各方面的人格要素就难免会受到成人的影响。《最野假期》中红、蓝两队的6个孩子,每个孩子的个性在节目中均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小暖男”张俊一作为红队队长,胆大、细心、独立自主,善于克服困难。当自己的队员因比赛失败而情绪低落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牌识别课程设计
- 初、中级保育员培训方案
- 烧烤配料配方课程设计
- 轿车悬架课程设计
- 安全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 湖北工业大学《Opencv计算机视觉》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湖北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湖北工程学院《高电压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弧焊电源课程设计反思
- 电荷放大器课程设计
- 建筑工地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 国网新安规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医学教程 胆囊癌诊治课件
- 5.1+走近老师(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
-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山西省运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题
- 4.3《课间》 (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班主任工作】2024-2025学年秋季安全主题班会教育周记录
- 2024年云南合和(集团)股份限公司招聘3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街舞培训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预测报告
- 橡胶坝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及填表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