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四文下教案6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2020四文下教案6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2020四文下教案6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2020四文下教案6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2020四文下教案6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课题13夜莺的歌声总课时二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章节第四组集备时间集备教师余秀萍叶华芳尤艳平江晓颖王静王新圣翁秀娟林梢林姜冯丽娟聂淑玲柯香华张冠商冯平主备人余秀萍授课班级四年(1)班授课教师林梢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练习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教学重点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联系实际,练习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与补充第一课时(一)巧设悬念、引发兴趣。在古今中外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流血,开动脑筋,千方百计的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不信,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夜莺的歌声》。(二)听教学磁带,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介绍时代背景。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抵抗战争,叫“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卫国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有利的因素占领了苏联不少地方,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军发起总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历经4年的卫国战争的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其间,苏联各地涌现出许多爱国将士,爱国民众。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是许许多多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人民中的一分子,大家都亲切叫他什么?(小夜莺。)(四)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五)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课文中有的生字是多音字,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如:削xi1o钉d@ng。讲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给多音字在词语中选择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填表法作分析字形结构练习。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蠢”上边是“春天”的“春”,下边是两个“虫子”的“虫”字,合起来是“蠢”。在书写中要注意“”中的丶要盖住两个虫字。“屑”、“埃”可以用旧字换一部分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相比较,加强记忆和理解。如:挨1i,可用唉换部首识记。“宛”字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记住字形。如“大碗”的“碗”去掉“石”字旁,就是“宛如”的“宛”。其中夕只有一个“舌头”,不可再多加一点。(六)理解词语。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以“宛”字为例:“宛”在课文中组成新词是“宛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把“宛”作为带点字,查字典。字义是:①曲折②宛然,仿佛。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宛如”的句子。读一读,再看一看字典中的解释。应选“曲折”有“忽高忽低、动听迷人”之意。(2)而“木屑”、“蠢”、“尘埃”通过字典能很快理解。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盘问:盘查,仔细地问。轻蔑:看不起、轻视。凝神:聚集、集中地看。(七)造句训练:弄清词义。在练习造句之前,教师应让每个学生弄清词语的意思。(1)出示词义:宛如:好像,仿佛。兴致勃勃:兴致极高;兴趣很大。(2)思考:“宛如”是一个比喻词,可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呢?回忆以前的课文。桂林的水真绿啊,绿得宛如________。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宛如________。(3)读书中“兴致勃勃”的句子。“夜驾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4)仿照文中句式练习造句。(谁,什么时间)兴致勃勃(做什么)。同学们在操场上兴致勃勃地做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兴致勃勃地在家里玩电子游戏机。(5)试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八)作业:1.组词:屑()埃()宛()蠢()削()挨()碗()春()莺()旷()鹃()蘑()鹰()矿()捐()磨()2.抄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3遍。3.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理清思路。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大段。(二)学习第一段。1.默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学生自己读文,悟出字里行间的意思,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学生会回答:第1自然段从“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可以看出战斗紧张激烈,刚刚结束。没有人会在这里停留。从军官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可以看出这么好听的夜莺的叫声,引起敌人的怀疑。“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从这个感叹号中看出孩子机智巧妙地戏弄敌人。这一段讲了德国兵发现了学夜莺叫的孩子,并叫他带路。2.这一段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个孩子在离敌人很近很近的地方?他不害怕吗?”有人会问:“德国人是侵略者,小男孩干吗还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呢?”有人会问:“‘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什么意思?3.大家讨论这些问题。发散大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小结:孩子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此时已做好诱敌入埋伏圈的准备啦!孩子在敌人面前装着什么都不懂也不怕的样子,来掩护自己,麻痹敌人。孩子对敌人的憎恨,把德国鬼子称之为野兽。4.默读这一段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机智、勇敢、沉着、自然。5.他凭着机智勇敢,引着德国鬼子一步步地朝伏击圈走去,敌人还认为他是“蠢东西”呢?其实呢?(三)学习第二段。1.第二段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孩子故意麻痹敌人,使他们觉得这只不过是个顽皮的小孩。什么也不放在心上,挺听话的一副没什么心眼无忧无虑的样子。要读出轻松、幽默的语气。2.指名读第二段,大家评议,老师指导。3.其中“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要读得轻松,语调上扬些,显得欢快。“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是敌人故意问的,说明敌人心存戒心,语气要低沉一些。“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孩子不正面回答,用话岔开,说明他机智,语气应似疑惑不解的。(四)学习第三大段。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三大段。找出小男孩是如何配合游击队员歼灭敌人的句子来。然后指名回答。2.抓重点语句、深入理解。投影出示重点句,指名朗读后,大家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讨论。(1)“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这句话中的“夜莺的歌声”指什么?这时教师可以出示两种解释,让学生判断。①“真的夜莺鸟的叫声”。②小男孩的口哨声。让学生在选择答案后,说明理由。使学生从中体会出游击队员埋伏在树林深处。他们是通过小男孩学夜莺的口哨得知情报的。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人物间的活动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让学生换词。把“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换成:“夜莺的歌声由远及近了。”行不行?为什么?讨论,认识到换成“由远及近”不行。因为“越来越响”有提醒和暗示的作用,让游击队员快点准备好。这说明孩子和游击队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第二步在这一段中去掉这句话行不行,为什么呢?不行。因为这句话说明小男孩发送情报十分及时,镇静、自然,能麻痹敌人。同时体现出配合十分默契。游击队员同小男孩之间巧妙地织成天罗地网,只等德国鬼子来钻啦!而此时德国鬼子还全然不知是怎么回事呢?(2)体会下一个重点句,投影打出:“32个鬼子……”那个人说。“两挺机关枪。”体会出原来夜莺和杜鹃已不是鸟叫声了,而是暗号。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可以想到,孩子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五)学习第五段。读读倒数第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知道了什么?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首尾照应。这样的写法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而更有力地表达了小男孩发出夜莺的叫声,是为了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的主题。(六)小结: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在村口引诱来德国鬼子;又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他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这位小夜莺,永远记住他的歌声吧!(七)作业:1.搜集有关卫国战争的故事。2.看小说《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一书。板书设计教后反思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课题14*小英雄雨来总课时一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章节第四组集备时间集备教师余秀萍叶华芳尤艳平江晓颖王静王新圣翁秀娟林梢林姜冯丽娟聂淑玲柯香华张冠商冯平主备人余秀萍授课班级四年(1)班授课教师林梢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3.了解故事内容,学习他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教学重点概括每部分内容,了解故事内容,学习他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与补充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提出自学要求《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小说,篇幅比较长,内容较多。学习这类课文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人物等等,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课文:1.熟读全文,抓住主要内容。2.理清结构,了解事情的情节变化。3.抓住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思想。二、检查自学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2.用“──”画字词。三、指导读第一部分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游泳本领高。写得好的句子:“芦花开的时候……在柔软的芦花里”。“每到夏天……露在水面上”。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标题可以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概括:游泳本领高或者“望着妈妈笑”)四、指导读第二部分1.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语句。(限时)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写得好的句子:“女老师走到……翻开书”。“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小标题:上夜校或者“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五、指导读第三部分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3.加小标题。(掩护李大叔或者“把缸搬回原地方”)六、指导读第四部分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思考: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是怎样同敌人斗争的?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限时)2.交流。七、指导阅读第五部分1.自读课文,画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这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限时)2.交流。(小标题河沿上的枪声或者“有志不在年高”)3.有感情地朗读。八、指导阅读第六部分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水中雨来的句子,想想这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2.交流。(小标题机智逃脱或者“雨来没有死”)3.有感情地朗读。九、讨论课文是按怎样的叙述顺序表达文章中心的?1.课文的表达顺序是什么?2.“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4.在抗日战争时期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就他一个吗?谈谈你的认识。十、作业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板书设计14*小英雄雨来教后反思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课题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总课时二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章节第四组集备时间集备教师余秀萍叶华芳尤艳平江晓颖王静王新圣翁秀娟林梢林姜冯丽娟聂淑玲柯香华张冠商冯平主备人余秀萍授课班级四年(1)班授课教师林梢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教学准备1.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2.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教学过程修改与补充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2.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3.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4.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3.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4.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⑴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⑵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⑶指导朗读。(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⑴朗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⑵如果当时你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⑶指导朗读。(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⑴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⑵“本来……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5.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6.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7.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2.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3.着重理解下列句子: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⑵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⑶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4.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出示数据资料: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5.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6.(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7.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三、指导实践,升华情感1.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四、课外延伸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板书设计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平!!!和平!和平!!教后反思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课题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总课时一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章节第四组集备时间集备教师余秀萍叶华芳尤艳平江晓颖王静王新圣翁秀娟林梢林姜冯丽娟聂淑玲柯香华张冠商冯平主备人余秀萍授课班级四年(1)班授课教师林梢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与补充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图片。)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二、初读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交流。3、读读想想:了解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三、交流讨论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2、交流: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四、阅读示范1、默读第三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夜空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正在经历战争的夜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3、自主阅读,按阅读第三节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六、升华总结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话要说。宣读“儿童和平宣言”。七、作业阅读选读课文《黄继光》。板书设计16*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有洁白的教室世界和平的期盼平稳的课桌鲜花中读书教后反思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课题语文园地四总课时四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章节第四组集备时间集备教师余秀萍叶华芳尤艳平江晓颖王静王新圣翁秀娟林梢林姜冯丽娟聂淑玲柯香华张冠商冯平主备人余秀萍授课班级四年(1)班授课教师林梢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3、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索然无味都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4、提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与补充第一课时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结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记忆“读读写写”的词语。

4、教师听写词语。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时,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总结: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第二、三课时

看图写话

一、触景生情

1、播放残酷的战争录像,然后定格在书中的那张照片上。

2、启发谈话:战争给从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刚才的录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真情表达

1、指出要求: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