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行旅图》中的浩然之气
《庐山行》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范宽(约950-1027)的杰作。范宽字中立,陕西华原(今耀县)人,活动于北宋前期,其所作《谿山行旅图》为绢本墨笔画,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徐悲鸿曾对该画有过极高的赞誉,认为其“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章法突兀,使人咋舌”,令人倾倒。在这幅竖长的巨制中,一座顶天立地的大山矗立眼前,迎面而来的悬崖峭壁约占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可谓“高山仰止”。作者以雄健的笔力勾勒皴擦出山石的轮廓和脉络,造型峻巍,墨色和谐厚重,层次丰富分明,描绘出北方关陕一带山川峻拔雄浑、壮美浩莽的气概,整幅作品势壮雄强,凝重浑厚。山路间一队缓缓行进的商旅又使得整幅画面静中寓动,跳跃着现世生活的脉搏与生动的气息,将自然与人的生命活动完美交融,于浩大之境中生出人间景致的伟力。历来很多艺术家或美术评论者对《谿山行旅图》的评价与认识多集中在对画面物象及其表现手法的欣赏或赞美方面,少有言及作者的创作思想与传统哲学的可能关联,以及画面所体现出的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少有探讨传统儒家思想对《谿山行旅图》的创作与欣赏的重要作用。由于艺术除了形式的因素外,还具备一种人生信仰的内涵,因此我们应该可以从充满浩然气度与俗世信息的《谿山行旅图》中一窥范宽“入世”的生活观念及其在艺术行为中渗透对人生理想追求的隐晦传达。这个传达过程也许并不显著甚或是在作者的无意识中完成的,但其存在却应是客观且必然的。本文即试图通过考析《谿山行旅图》中所激荡着的浩然之气,对该作进行一种不同角度的解读。欣赏者在面对《谿山行旅图》时,很可体味到画面中所充盈着的一股雄伟气魄与浩大境界,而这种壮美浑厚的气势与孟子所讲的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的精神境界有着相当本质的内在契合之处,体现出儒家“为人生而艺术”的浓郁氛围,成为充实、厚重、仁、大的儒家美学标准的鲜明形象注解。在儒家的经典著作中,有一些关于艺术的论述对于欣赏和创作传统中国画具有十分有益的指导作用。儒家有关传统文化与艺术的论述,诸如“文质彬彬”的中庸之道、与道德、自然和合的“仁智之乐”、至大至刚、庄重浑厚的“浩然之气”以及“美、大、圣、神”的审美范畴等都可以理解为是传统绘画审美与创作的非常有价值的标准。这些看似概略的标准往往起作用于无形之中,其潜移默化的威力却十分显明,甚至可以说,绘画史上有相当数量的画家及其作品都可在此类观念中得到有效的认知与理解。《谿山行旅图》所体现出来的“至大至刚以直”,“塞于天地之间”的气度便正合于孟子所“养”的“浩然之气”。孟子倡导重仁德轻私利的政治与人生,崇尚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本人也具有刚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其人生境界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养“浩然之气”的精神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学、历史、哲学以至政治、伦理等方面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在传统中国画史上也不例外,传统山水画史中就存在着颇多可体现这种刚正浩大风范的作品。徐复观认为“今日要领会儒家真正的艺术精神,必须在这种根源之地领会”,而此处“根源之地”概言之即为儒家“识仁”、“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观。孟子“浩然之气”的人生观体现于传统山水画艺术上,正是抒写“仁智之乐”的情怀与人生豪迈的壮阔气概。如果这个角度审视充满浩大气度与世俗风味的《谿山行旅图》,则范宽秉承儒家“入世”的生活观念,在艺术创作中渗透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传达平生胸襟抱负的心理状态便是很可以被领会的。以孟子“浩然之气”的精神境界审视传统中国画艺术,我们可以相当明确地发现画史上很多壮美的、充满此类气象的作品,它们或者浩大辽阔、气吞万里;又或至大至刚、有塞于天地之间的雄强之势。这些儒家气象的美与萧索空寂或超逸绝俗的佛禅、老庄思想统领下的艺术之美是迥然不同的审美类型,它充实、宏阔,虚实结合而以实景见长,承载着一种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生活与艺术的态度,是儒家“入世”人生观在绘画中的鲜明映射。所以,我们可以说: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应可看做是对传统中国画审美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审美标准显然不是停留在绘画的技术层面上,它的产生在本质上是一种思想观念熏陶的结果;体现在画面上,则成为自然流露出的风格与气度,是给欣赏者的一种整体和深层次的感受。孟子“浩然之气”的思想为我们欣赏《谿山行旅图》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儒家立场,而这一立场和艺术鉴赏标准根本不同于道家或禅宗思想观念对中国画的审美规定,与画史上所谓“南北宗”的派别评价体系也基本无关,亦可说是这些理论所无力规范的内容。儒家“大乐与天地同合”的思想说明其对艺术的品评标准存在“大”与“小”的价值区分,并以此来鉴别绘画作品的气象格局。五代和北宋时期有很多山水画属大气浩然之作,此即可视为一种典型的儒家气象;而纵观宋以后历代绘画作品,儒家思想在其艺术发展进程中几乎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那些不乏儒家气象的作品其艺术水准不可谓不高,只是论者多为时评所蔽或因先入为主的成见所限,遂导致不能或是不肯深究其内涵、寻绎其意义。通过对《谿山行旅图》中所体现出的“浩然之气”的体悟,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儒家思想对传统中国画的欣赏与创作具有非常根本性的影响:儒家标准可以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鉴赏建立某种应有的规范,而从儒学视角对中国画进行观照、认知与创作则是尊重传统文化、丰富和完善既有传统艺术审美与创作理论的内在要求与正确思路。笔者认为,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把握其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化思想的密切联系。作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正统与主体,儒家思想在影响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与品评观念诸因素中的地位是应该得到更充分重视的。一直以来,在学术界所存在的低估儒学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根本性作用的偏见反映出有待健全的研究取向与路径。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与理解,不能离开其所生成的文化大背景,更不能离开对绘画语言的细致领悟和对画面本身的深刻审视。我们应清醒认识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中对传统绘画创作与欣赏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作用,对主流文化思想的巨大辐射力具有客观与历史的判断;在欣赏历代优秀的绘画作品时,结合对画面的详细观看与感受,联系对文献的考证与切身的体验,努力从最恰切的角度获取判定作品性质的核心依据。综而言之,充溢着“浩然之气”的《谿山行旅图》所体现出的鲜明气质与道家的朴质、禅宗的空寂有着根本的不同,通过论述使我们更明晰地认识到其鲜明而强大的艺术魅力。儒家仁山智水、文质彬彬、充实尚礼、美善合一的一系列审美规范在许多方面为我们揭示出真实而生动的画理,而这些理论在过去和现在的很多时候却常常被有意或无意地遮蔽或取代,难以在艺术鉴赏和评价体系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使作为中国人价值观主体的儒家价值观念在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新型建筑项目施工安全免责协议书3篇
- 2025版智慧物流合作投资项目协议书范本3篇
- 2025年新型环保材料应用个人住宅装修合同
- 2025年项目合作商业机密保密协议书2篇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低温硅导热液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核电蒸发器U型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经典拉线驱动探头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氧化锆蒸发材料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度个人住房借款合同模板(含二次抵押)3篇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交易合同范本解析
-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 2024版个人私有房屋购买合同
- 2024爆炸物运输安全保障协议版B版
- 2025年度军人军事秘密保护保密协议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合同3篇
- 《食品与食品》课件
- 读书分享会《白夜行》
- 中国服装零售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5版)
- 光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DB4101-T 121-2024 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 化学纤维的鉴别与测试方法考核试卷
- 2024-2025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