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中的天人关系思想_第1页
《天工开物》中的天人关系思想_第2页
《天工开物》中的天人关系思想_第3页
《天工开物》中的天人关系思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工开物》中的天人关系思想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中的基本议题。追求天、地、人的整体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而尊重自然规律,达到万物和谐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思考问题的习惯性模式。《天工开物》一书所承载的天人关系思想,是宋应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总结后得来的。在其思想当中,我们既看到《周易》、老子的影响,也看到了儒家学说经汉代董仲舒至宋代张载“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脉络。而对荀子、王充等人“天人相分”思想的重新诠释更是宋应星本人天人关系认识论的重要基础。“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周易》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它既肯定自然规律的客观存在,又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加以认可,其目的是使天人关系和谐的同时,使人类能够掌握、运用自然规律。《天工开物》显然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在人类造物活动的方向上指出了一条基于“经世致用”实学思想的道路。今天,当我们认真品读宋应星的著述,其中所蕴含的造物理念和人文情怀,能够使我们在回顾造物史的同时,对今天的人类造物活动进行深刻的反思。纵观人类近现代以来的文明发展历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往往是被忽略的部分。因此,21世纪的人类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遇到的困境,是有其深层思想根源的。在天人关系的主客体之间,处于支配地位的是“人类中心主义”。总结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教训,我们可以发现,近代工业和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机械论主导下的世界观,以牛顿物理学和笛卡尔哲学为基础,过度强调逻辑分析,强调主客二分。它片面地夸大了人的主体地位、突显了人的主体性,同时,确立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体系。其根本出发点是,在天人关系问题上,自然界只是服务于人的部分,人才是真正的主宰、一切价值的主体。为了自身的利益,人可以对自然进行任意的、不负责任的利用、索取和改造。自然界存在的价值就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前提的。然而,人的物质欲求又是没有尽头的。当人文价值在物质消费的语境中缺席的时候,生理欲望成为了决定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人与自然之间产生了一种恶性关系,即人的欲望和人对自然界的索取成正比发展。终于,生态环境严重失衡,人类自身的生存危机降临了。同样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人在开发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发展了经济—消费—享乐的生活方式,从而导致了天人关系的不可持续发展。正如恩格斯曾经说过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1)面对一系列当代天人关系出现的问题,生态文明、生态伦理、环境保护等问题日渐为人们所关注。但是要真正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体系中挣脱出来,有意识地展开行动却绝非易事。人类需要在进行深入反思自身行为和文化传统的过程中,重新树立人文价值标准,明确人与自然的地位关系,以及应尽的义务,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的兴起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多方面变革,是人类社会的全新选择”。在其2010年1月《人民论坛》(总第278期)发表的题为《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一文中指出,“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和以生态为本的统一,强调人类发展要服从生态规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以‘利润最大化’为发展动力,推崇物质享乐主义,最终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肆意开发”。随着设计在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日益显著,设计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问题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被广为关注的问题,它对于高速发展着的中国社会尤其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张力军副局长在“全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近岸海域污染加剧,……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石漠化、草原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明确写入中央政府报告,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同时指出,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于设计领域而言,要达到这些目标,首先要使设计的思想与生态文明的观念相一致,促使设计走向生态化。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观是在解决现代工业文明的困境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为此,必须改变以往的设计观念,树立一种符合生态规律要求的、生态化的设计思想。许多学者已认识到,正是西方机械论思想当中所具有的征服意识和思维,致使了天人关系的分离,造成了现今世界的生态危机;而中国传统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意识和思维,才能够在造物过程中使人与自然协调起来,以宋应星《天工开物》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为当代设计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丰富思想资源。《天工开物》的传统生态造物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所奉行的是在追求“实体达用”之学、“济世利民”的原则基础上的众生平等的生态价值观、仁爱万物的生态伦理准则,“天人合一”的整体性的生态思想。重视研究中国传统造物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实现自然道德和人伦道德的逻辑统一,强调精神体验和具体经验的思考,对现代设计中生态伦理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开篇序言中说道:“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也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这段话引自《周易》,肯定世间万物的存在超出了人的能力范围,且顺应天地之间的规律造就而成的。宋应星对于自然的态度极其尊重、客观,认为这是“人工”造物的前提。他强调自然界是以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生生不息的,在《天工开物·乃粒》中写道:“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2)人和五谷之间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一目了然。人要靠自然界生产的五谷才能生存,但五谷不能自行生长,要靠人的种植和加工。同时,人也不能完全依赖自然界的恩赐,要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才能获得生存,反映出了宋应星的人与自然要相互依赖、协调的思想。又如《天工开物·粹精》中所言,“天生五谷以育民,美在其中,有黄裳之意焉。稻以糠为甲,麦以麸为衣,……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为此者岂非人貌而天者哉?”(3)《膏液》中,“宋子曰:天道平分昼夜,而人工继晷以襄事,岂好劳而恶逸哉?使织女燃薪,书生映雪,所济成何事也。草木之实,其中韫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冯藉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此人巧聪明,不知于何禀度也。”(4)突出了自然创造万物与人类从事生产、开发资源之间的和谐理念。在人工的各种造物技术中,宋应星极其重视对于日用工具和产品的制造。他在《天工开物·锤锻》中说:“金木受攻而物象曲成。世无利器,即般、安所施其巧哉?五兵之内,六乐之中,微钳锤之奏功也,生杀之机泯然矣。”(5)宋应星深知,工具是人们实现生产生活目的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工具,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就难以得到开发,“天工开物”的真实内涵和价值也就无法为世人所接受。因此,宋应星认为“人工”的巧妙与“天工”的神奇都是值得称道的。无论是“人工”造物还是“天工”开物,都必须顺应自然万物的性质和规律。“离火红而至黑孕其中,水银白而至红呈其变。造化炉锤,思议何所容也。……夫亦依坎附离,而共呈五行变态,非至神孰能与于斯哉?”(6)在《天工开物·丹青》中也体现了人工造物的过程要与自然之力相协调。这里呈现的是中国古代制作墨与颜料的场景,水火之象、五行之变在其中充分展现出来。可见,自然规律在造物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人的价值则主要体现在正确认识自然的客观规律及合理利用自然的经验上。我们今天解读《天工开物》的“天人合一”思想,即天工与人工相谐、互补造物的思想,对于今天的启发,其核心是要在设计活动中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使当代社会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又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不对后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威胁。面对当今的天人关系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