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_第1页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_第2页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_第3页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_第4页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高、初中化学教学的

衔接问题一、高中一年级化学教学困难的原因分析二、高中一年级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三、如何搞好高、初中化学的衔接教学

一、高一化学教学困难的原因分析1.传统化学大纲与九义化学新课标不能很好的衔接3.教师对九义化学新课标及教材了解不够

2.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方法参差不齐从注重学习结果和知识获得的化学课程向既注重结果又关注过程,既注重知识的获得又关注科学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关注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形成的化学课程转变课程评价从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转变课程实施从过分注重学科系统知识的化学课程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表达STS教育思想的化学课程转变课程内容从面向少数人的化学课程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转变目标取向从过分强调掌握“双基〞的化学课程向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开展的化学课程转变课程目标从“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向“以学生开展为中心〞的课程观转变课程观化学课程理念的转变工程〔1〕化学教学大纲到化学课标在理念上有如下六个方面的转变:

〔2〕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不衔接

教学内容的变化:原大纲上有,新课标删去知识点的有:〔15项〕(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2)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3)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4)H2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5)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6〕酸、碱的定义;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变化关系及相互反响;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从反响物判断〕及应用;〔7〕物质的溶解过程;〔8〕元素的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9〕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

〔10〕碱式碳酸铜的分解;〔11〕氧化物和自燃的定义;〔1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13〕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合物的介绍;〔14〕Cl_、SO42_检验;〔15〕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等。新课标中有但比原大纲降低了要求的有:〔9项〕〔1〕新课标要求“知道〞O2和CO2的主要性质,原大纲要求“掌握〞O2〔碳、硫、磷、铁在氧气里燃烧〕和CO2〔跟水、石灰水的反响〕的化学性质;〔2〕新课标要求“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O2和CO2,原大纲要求掌握〞O2和CO2的实验室制法;

〔3〕氧化反响、复原反响在新课标中也降低了要求,只在“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响,“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复原出来的方法两处有所表达,原大纲要求从得氧、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响、复原反响;〔4〕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响,原大纲中要求“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与盐酸、硫酸,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响〕;

〔5〕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原大纲要求“掌握〞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和硝酸,“了解〞酸的通性,“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碱的通性;〔6〕新课标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大纲对分子的概念、原子的概念要求均为“理解〞,并要求“掌握〞它们的应用,对离子的要求是“了解〞;〔7〕关于元素,新课标要求“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原大纲要求“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8〕关于化合价,新课标要求“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原大纲要求“了解〞化合价的含义,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9〕关于化学式,新课标要求“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原大纲要求“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并“掌握〞其应用;新课标中有但比原大纲增加要求的有:〔3〕学习方法的新变化

新课程倡导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尽可能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猜测、设计方案,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思考、讨论等活动,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2.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方法参差不齐

刚刚进入高中的很多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感到不适应,认为化学知识难度突然增大,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方法不当,往往产生畏难情绪。又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的学习根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存在差异,导致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

3.教师对九义新课标化学教材了解不够

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有80%的一化学教师未学习九义《标准》和《教材》,同时,由于这些教师的工作任务很重,他们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钻研,必然会影响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高中一年级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6.练习和习题数量和难度不当1.唯大纲和教材对学生分析较少2.唯高考考纲要求抓根底不落实3.唯资料遵循大纲和教材不够4.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包办代替多5.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重结论轻过程

三、如何搞好高、初中化学的衔接教学

1、高中教师要认真研读九义《标准》和《教材》内容和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2、深入钻研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的“度〞3、把握学科特点,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能力

1、高中教师要认真研读九义《标准》和《教材》内容和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

九义化学课程总体变化是:淡化了知识体系,降低了根本概念和根本理论、化学计算的难度,有的知识已不再作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加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的联系;强调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轻视学生知识结论的教学。如果高一化学教师对这些情况变化不清楚,仍然按照以前的经验教学,教学就必然会出现困难。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需要哪些知识作准备?〔3〕需要联系学生哪些已有的学习生活体验或经验?〔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到达什么程度?〔5〕使学生在形成知识和技能过程中受到哪些思想教育?〔6〕使学生学到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2、深入钻研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的“度〞

教材的处理要“瞻前〞和“顾后〞所谓“瞻前〞,是指处理某一局部教材时,除了要着眼于该局部教材,还要回过头去看看前面的教材,理解已教过的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找到新知识和技能的生长点,到达释疑深化知识的目的。“

顾后

,就是在处理某一局部教材时,不仅要着眼于该局部内容,而且要放眼于教材后面的乃至怎个高中教材中的内容,以便为现学内容找到迁移的落脚点、稳固的深化点,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扫清障碍、埋下伏笔。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充分考虑了知识的提前与靠后、集中与分散、直线上升与螺旋上升等问题,教材在处理物质结构、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难度较大的理论教材编排问题时,做到理论知识的内部结构严谨,但又使难点分散,使各个年级根据不同的需要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例如,对于物质结构知识,高一侧重介绍原子结构,高二侧重介绍化学键等分子结构,高三侧重介绍晶体的类型和性质的关系;又如,对于电解质溶液知识,高一侧重介绍离子反响和离子反响方程式,高二在化学平衡知识的根底上侧重介绍电离平衡及原电池原理,高三侧重介绍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3、把握学科特点,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有法,教要得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根本方法,如运用实验法(探究式或演示法或研究性)、讨论法、自学法、启发性讲授法、练习法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实施科学探究,做好学习方式的衔接工作〔1〕加强实验教学的思维训练围绕实验的“三大原理〞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2〕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3〕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注重环保意识和思想教育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深入学习九义《标准》和《教材》,依据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要从知识、学习方法和能力要求等多方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并结合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