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秦安县王洼墓地战国墓发掘简报_第1页
甘肃秦安县王洼墓地战国墓发掘简报_第2页
甘肃秦安县王洼墓地战国墓发掘简报_第3页
甘肃秦安县王洼墓地战国墓发掘简报_第4页
甘肃秦安县王洼墓地战国墓发掘简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秦安县王洼墓地战国墓发掘简报

王洼公墓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市王家洼村以北的南坂平台上。老爷头山呈东西走向,西邻清水河,东邻上沟,南部为王家洼村(图一)。墓地所在区域的自然地貌现为北高南低的梯田。墓地近年屡遭盗掘,随处可见盗洞及骨骸。2009年8~11月,为防止墓地再度遭到盗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勘探与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墓葬30座,其中26座被盗。此次发掘清理战国墓葬3座,出土器物有铜器、陶器等,其中绝大多数为车马器,其次为容器、装饰品等。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土层及土层厚度此次发掘的3座墓葬均位于老爷头山南坡的台地上,地层堆积情况如下。第①层:耕土层,厚约0.3米。土质松散,呈浅褐色,内含大量的植物根茎。第②层:扰土层,厚约3.2米。土质较硬,呈黄褐色,内含较多的植物根系及草木灰烬。第③层:垆土层,厚约0.6米。土质较硬,呈黑褐色,内含较多的白色钙丝。第③层下为黄色生土。1.第5级台阶型M1为竖穴偏洞室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方向95°。墓道为竖穴土圹,开口距地表2~2.4、深3.9米。平面为长方形,长6.57、宽4.18米。西端有5级台阶,宽0.28~0.6米,第1~4级台阶高0.32~0.64、第5级台阶高约1.7米。墓室开口于墓道东北,为长方形土洞,或为拱顶。宽1.7~2.76、进深约3米。因顶部塌陷,高度不详,现存高1.5米。墓室口处发现木质封门板痕迹。在墓道中部发现一约长1、宽0.5米的椭圆形盗洞,由地表直至墓底,并在墓底向墓室及墓道四周延伸,盗扰情况十分严重。从墓室被盗后残存的痕迹观察,葬具为一棺。在墓室口处发现一具被扰乱的人骨。经初步判断,墓主为女性,年龄为25~30岁。墓道东北部随葬马车1辆。因遭盗扰,车的形制、尺寸不详。残存的车衡部分较为完整,长约1米。车衡两端装饰有铜衡末饰,中部装饰有铜衡饰4件。随葬马头骨6具,其中车衡下4具,并排放置;车衡南侧2具,并排放置。均无任何装饰品。墓道西南角随葬马腿骨一具及马肋骨若干(图二)。2.取出遗物(1)高生长1长丝束正义律壶1件(M1∶43)。横截面呈十棱形,侈口,方唇,束颈,鼓腹,圈足,肩两侧有铺首衔环。通体饰夔龙纹,并镶嵌细碎的绿松石。底部略有残损。口径11.2、腹径24、底径14、高33厘米(图三)。钟1件(M1∶46)。横截面略呈椭圆形,环形纽,平舞,铣外弧,于部平。素面。铣间7.4、鼓间5.8、高10厘米(图四∶2)。铃1件(M1∶9)。形制与钟基本相同,唯腔内有铃舌。素面。口部长颈4.5、短径2.4、高6.3厘米(图一〇)。軎1件(M1∶20)。仅存矛部,軎身不见。圆柱状,一端有圆形穿孔,顶尖。素面。有锈蚀痕迹。长17.6、直径5.3厘米(图四∶7)。衡饰2件。近长方体。边缘饰卷曲草叶纹。M1∶16,长14、宽1.7~3.2、高4厘米(图四∶5)。M1∶5,长9.9、宽1.5~4、高4.7厘米(图四∶6)。衡末饰2件。形制相同。圆柱状,两端细,中部外鼓。标本M1∶12,两端各饰一周卷曲草叶纹。长12,两端直径分别为4、3.6,中部直径5厘米。中部有一孔,孔径2.2厘米(图四∶8)。二卷4件5型主要为车马器和容器。鬲1件(M1∶44)。夹砂橙黄陶。直口,直颈,两侧附半环耳,袋足,连裆。颈与袋足的连接处及裆至足尖间均饰有一圈贴塑戳刺纹,三足上各饰有三条纵向的贴塑戳刺纹,一面有火烤痕迹。口径12.5、裆高7.5、通高15.6厘米(图一一)。5件。标本M1∶58,近长方形。一面饰对称的卷曲草叶纹。长5.5、宽4、厚1.7厘米(图四∶9)。标本M1∶55,上部呈三角形,中部呈亚腰形,下部平直。一面饰对称的卷曲草叶纹。长8、宽5、厚1.7厘米(图四∶10)。轭首2件。标本M1∶56,圆柱体。素面。长8.2、直径2.7厘米(图四∶11)。环1件(M1∶42)。圆形。外径3、内径0.9、厚0.3厘米(图四∶13)。泡7件。标本M1∶54,圆形。素面。直径5厘米(图四∶14)。伞柄饰2件。标本M1∶38,为一圆形铜管,套于伞柄上。素面。长6、直径3.2厘米(图四∶12)。三角形牌饰15件。标本M1∶32,等边三角形。饰镂空的卷曲草叶纹。边长14.5厘米(图四∶4)。方形牌饰6件。标本M1∶26,正方形。饰镂空的卷曲草叶纹。边长11厘米(图四∶3)。羽状饰1件(M1∶40)。首端横截面呈圆形,直径1厘米;末端横截面呈长方形,宽2.7厘米;中部有穿孔。长20.5、厚1厘米(图四∶1)。(2)素面为热的行为罐1件(M1∶45)。夹砂橙黄陶。侈口,束颈,一侧有半环耳,弧腹,小平底。素面,一侧有火烤痕迹。口径11、底径6、高12.3厘米(图一二)。(3)上饰4.《汉丰富》5带饰2件。出土于盗洞中。均为薄片,近长方形。上饰四只鸟的形象。长5.5、宽3.5厘米。M1盗洞∶19,银质。M1盗洞∶26,金质(图四∶15)。三地表形状3.3米M2为竖穴偏洞室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方向120°(图五)。墓道为竖穴土圹,开口距地表约2.4、深3.4米。平面为长方形,长5.3、宽3.5米。西端有2级台阶,第1级台阶宽约1、高1.2米,第2级台阶宽0.6、高1.6米。墓室开口于墓道东北,为拱顶土洞,平面近长方形。宽2.1~2.3、进深约3米。因顶部塌陷,高度不详,现存高1.5米。1.车辕结合轴类型材料葬具为一棺,近长方形。长1.9、宽1.1~1.2、高约0.5米。棺外似涂有红色漆。棺内埋葬人骨一具,仰身屈肢葬。或为未成年男性。人骨周身装饰金、银、铜质装饰品(图八)。墓道中随葬完整马车1辆,为车轮拆散后葬入。车衡长1.3、辕长3.2米,其中辀首至车厢前部分长1.7米。车辕有辀首、辀尾,车辕直径0.11米。车厢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其上无伞的痕迹。长1.4、宽1.3、高0.48、壁厚0.08米。车轮大小不一。北侧车轮直径1.35、牙宽0.05,辐条长0.55、宽0.02米。现清晰可见的辐条有19根,估计全部辐条应有38根。南侧车轮直径1.1、牙宽0.05,辐条长0.4、宽0.02米。现可辨辐条有24根。车轴直径0.1米。整车铜饰完整无缺。由车衡饰可知,车衡两端横截面呈圆形,中部横截面呈长方形。车辕的辀首、辀尾均有铜饰。车厢前有长方形铜饰,后有戈形铜饰。车轮部分有大量铜泡饰,但绝大多数面向下摆放,原因不明。车軎置于车厢底板下,不见车辖(图九)。2.回纹组镜2件。均为具柄镜。M2人骨∶1,圆形,窄平缘。素面。直径10、厚0.3,缘宽0.7、厚0.4,柄残长3.3厘米(图一三)。M2人骨∶2,圆形,窄平缘。柄上饰有回纹。直径9.9、厚0.3,缘宽0.7、厚0.4,柄长2、宽3厘米(图一四)。(1)件3座以附着于人骨的装饰品和车马器为主,车马器的形制与M1出土的同类器相同。铃1件(M2∶67)。纽残。平顶,凹口。素面。口部长颈6.5、短颈3、残高2厘米(图一五)。牌饰4件。标本M2∶223,长方形。一面饰一侧向内卷曲的椭圆形纹饰,共三排,每排6个。长10.5、宽3.8、厚0.2厘米(图一六)。戈1件(M2∶168)。长条状援,本部有一穿,长胡,胡上有二穿,有阑,直内,内有一长方形穿。素面。援长11.1、宽2.6,内长7.5、宽3,胡长7.2、宽2.8,厚0.61厘米(图一七)。鹤嘴锄1件(M2∶170)。两端细,中部圆鼓,内有圆孔。素面。长7.1、中部宽2.4、两端宽1、厚1.6厘米。中有一孔,直径1.6厘米(图一八)。(2)铁线莲铜鞘铁刀1件(M2人骨∶23)。刀鞘通体饰卷曲草叶纹。通长25.5、刀鞘长17、宽2.5、厚0.9厘米(图一九)。(3)嘴唇束颈壶1件(M2∶167)。泥质灰陶,轮制。敞口,束颈,鼓腹,平底。周身饰凸弦纹及细绳纹,颈部饰两周压印纹。口径13、腹径29.4、底径13.1、高33.4厘米(图二〇)。(4)石项饰坠1件(M2人骨∶9)。圆形,中有穿孔。白色,无纹饰。直径3.3、孔径0.4、厚0.3厘米(图二一)。(5)臂镜1件m项圈1件(M2人骨∶6)。半环形,其上均匀排列7枚铜泡。素面。外径20、内径13.6、宽3.2~4.5、厚0.1厘米(图二二)。臂钏1件(M2人骨∶22)。圆筒形。饰三周凸弦纹。宽4.7、直径7、壁厚0.1厘米(图二三)。四p31.车间和马骨马头M3为竖穴偏洞室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方向105°。墓道为竖穴土圹,开口距地表0.2、深4.2米。平面为长方形,长5.9、宽3.24米。西端有3级台阶,宽约0.5米,其高度自上而下依次为1、0.88、1.9米。墓室开口于墓道东北,拱顶土洞,平面呈不规则梯形。宽2.05~3、进深3.3、拱顶高1.9米。共发现盗洞两处,一处位于墓道中部,一处位于墓室东北角,洞口较小,在近底部1米处扩大至底部,并向四周辐射。墓室已被盗掘一空,葬具、葬式等不详。墓道内随葬马车2辆,均为双轭单辕车。两辆车均拆开放置,四个车轮靠南、北、西三壁放置。车厢均放置于坑内中部,辕均向上翘起置靠于东壁,衡均挂于辀首端,衡下均有两轭。因被盗扰,车厢、辕已遭破坏。四车轮中有三轮的中部被掏空,仅西壁一轮尚保存完整。车轴亦被破坏。位于北部的车,北端衡首折断,立靠于北壁。残长1.26、复原长1.32米。上饰贴金衡末饰等铜饰。衡下两轭均有铜饰,有轭首和,轭首贴金。辕残长1.7米。位于南部的车,车衡全为木质,无饰件。长1米。衡下两轭无饰件。辕残长0.64米。现清理出四个车轮痕迹,南壁轮径1.46米,38辐;西壁轮径1.48米,36辐。北壁两轮中部均遭破坏,其中一轮破坏较严重,但大小应与上述两轮匹配成两组。两车厢一个已无存,一个尚有残余。可分辨出车厢宽1.25、高0.68米,并见有涂漆的竹板印痕,每条竹板宽0.05米,长度与车厢高相同。车厢后留有上下缺口,宽0.6米。车厢下有马肋骨,并见有铜泡。共清理出马头骨6具,自北向南依次编为1、2、3、4、5、6号。1、2号马头骨位于墓室口,1号稍前、2号稍后放置,无饰品。3、4、5、6号马头骨并排放置于北部车衡下,马头上附着攸勒等马头饰,应为埋葬时覆盖于马头之上,并未套于各马头上。在墓道东北角立置两根木质器柄,高1.8米。估计应为兵器柄,然未见兵器头部(图六)。2.取出遗物(1)马饰2件图2以车马器为主。轭首2件。标本M3∶3,圆柱形,中部略细。两端各饰一圈贴金波折纹。长9.5、直径2.7厘米(图二四)。衡饰1件(M3∶4)。近长方形。一侧边缘饰有一圈贴金波折纹。长12.5、宽1.1~1.5、高5.5厘米(图二五)。衡末饰2件。标本M3∶1,圆柱状,两端细,中部外鼓。两端各饰一周贴金波折纹,中部饰半周贴金波折纹。长12.3,两端直径分别为4、3.7,中部直径5厘米。中部开一孔,孔径2.5厘米(图二六)。圆形马头饰4件。标本M3∶12,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倒梯形与圆形组合,下部为一圆形。圆形周边饰一周辐射纹。梯形下底长6.2、高3.5、圆形直径约8厘米(图七∶2)。花瓣形马头饰9件。四瓣花朵状,每瓣均贴金。标本M3∶16,长6.7、宽6厘米(图七∶10)。标本M3∶36,长、宽均为5厘米(图七∶9)。“工”字形马头饰4件。标本M3∶26,四角贴金。长5.5、宽3.5厘米(图七∶3)。马蹄形马头饰3件。马蹄形,中空。标本M3∶20,长3.5、宽2.7、厚1.6厘米(图七∶6)。标本M3∶21,长2.7、宽2.1、厚1.3厘米。管状饰5件。标本M3∶23,贴金一周。长2.5、直径1.3厘米(图七∶8)。标本M3∶24,长6、直径1.8厘米(图七∶4)。泡4件。圆形,半环形纽。素面。标本M3∶53,直径9.5厘米(图七∶1)。牌饰1件(M3盗洞∶1)。出土于盗洞。正方形。饰镂空的卷曲草叶纹。边长6.5厘米(图二七)。(2)铁线莲矛1件(M3∶59)。仅存矛头。残长43.5、宽6.5厘米(图七∶5)。(3)加装法攸勒3件,共72颗。标本M3∶30,绿色。纵截面为圆角长方形,横截面为扁椭圆形,中有穿孔。长3、宽2、厚0.6厘米(图七∶7)。五在一些特殊的文化方面的相似性此次发掘的墓葬均为竖穴偏洞室墓,墓室口位于墓道东北,墓室与墓道之间呈直角或近于直角。墓道西端为阶梯式墓道,阶梯数为二级、三级或五级。墓道内随葬马车并殉葬有马头骨。就墓葬形制和葬俗来看,与张家川马家塬墓地的次中型墓基本相同。就仅存不多的随葬器物来看,如金银带饰和料珠等,同张家川马家塬墓地出土的同类器相同,尤其是金银带饰,几乎与马家塬墓地出土的M14∶15腰带饰别无二致。然而就某些细节而言,如随葬马车的车衡,马家塬墓地出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