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设计说明(观景口深度处理)_第1页
施工设计说明(观景口深度处理)_第2页
施工设计说明(观景口深度处理)_第3页
施工设计说明(观景口深度处理)_第4页
施工设计说明(观景口深度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概述1.1设计依据1、《观景口水厂一期深度处理工程项目核准申请报告》2019年8月2、观景口水厂厂区1:500地形图3、《重庆市观景口水厂(一期)工程施工图》4、《观景口水厂一期深度处理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1.2工程简介1.2.1建设年限及服务范围1、建设年限设计年限拟定为2025年。2、服务范围本工程2025年主要服务范围包括峡口片区高区、迎龙片区高区、长生片区高区,茶园片区高区及鹿角北片区。1.2.2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深度处理建设规模为观景口水厂一期工程规模10万吨/天。主要建设内容如下:观景口水厂一期工程规模10万m3/d,本次工程按一期规模设计。深度处理主要生产构(建)筑物包括:前臭氧接触池、后臭氧接触池、活性炭滤池及反冲洗泵房、臭氧制备间、液氧气化站等。1.3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依据项目申请报告,工程规模、建设厂址、处理工艺未作变更。1.4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程GB50974-2014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其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1.5对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本次工程设计无违反行业先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形。1.6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本工程规模及净水流程严格执行项目申请报告的方案。2设计内容2.1工艺设计2.1.1净水工程净水厂区包括预深度处理构(建)筑物等。水厂构筑物分期分组表构筑物近期远期前臭氧接触池1座2格,单座10万m3/d后臭氧接触池1座2格,单座10万m3/d活性炭滤池及反冲洗泵房1座4格,单座10万m3/d臭氧制备间土建按30万m3/d一次建成,设备按10万m3/d安装扩容设备至30万m3/d液氧气化站土建按30万m3/d一次建成,设备按10万m3/d安装扩容设备至30万m3/d废水回收水池设备增容至30万m3/d净水厂各构(建)筑物具体设计参数详见各单体设计施工图。2.1.3厂区布置(1)厂区平面布置在厂区深度处理预留用地进行深度处理平面布置,前臭氧接触池布置于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北侧,后臭氧接触池布置于沙滤池反冲洗泵房东侧,炭滤池及反冲洗泵房布置于砂滤池与清水池中间的预留空地,液氧站及臭氧制备间布置于厂区东部侧的预留空地。详见SGS0102-002。(2)厂区高程布置观景口水厂原水来自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根据业主提供的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结合净水工艺高程、厂区现状地形标高及土石方平衡计算,确定前臭氧接触池进水面标高为281.5m,其他设计高程详附图厂区工艺流程图SGS0102-005。2.1.4构筑物设计2.1.4.1前臭氧接触池按近期规模10万m3/d设计。数量 1座臭氧投加量 0.5~1.5mg/L接触时间 4.3min水深 6m平面尺寸 9.2×12.2m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2.1.4.2后臭氧接触池按近期规模10万m3/d设计。数量 1座臭氧投加量 1~2mg/L接触时间 12.2min水深 6.0m平面尺寸 15.2×17.05m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2.1.4.3活性炭滤池及反冲洗泵房活性炭滤池按近期规模10万m3/d设计。数量 1座分格数 4格单格过滤面积 124.5m2单格尺寸10.16m×14.55m滤层厚度2.0m水头损失2.35m过滤速度8.6m/h强制滤速11.5m/h空床接触时间 14min冲洗方式 气水冲洗冲洗周期 5d气冲强度15.3L/m2.s气冲时间5min水冲强度7.0L/m2.s水冲时间8~12min管廊布置形式 单侧布置反冲洗泵房及配电间 351m22.1.4.4臭氧制备间臭氧制备间1座,土建按30万m3/d一次建成,建筑面积458.42m2。主要配置如下:数量 2套(互为软备)臭氧产量 13.125kg/hkg/h/台臭氧气浓度 10%wt功率 151kW臭氧制备原料采用液氧消耗量 262.5kg/h储备量 4~5d。2.1.4.5废水回收水池(扩容)废水回收水池设备扩容至30万m3/d,新增潜水排污泵3台,两用一备,单台Q=100m3/h,H=19m,P=11.8k;新增潜水搅拌器2台,单台P=3kW,∅=360mm。2.1.5厂区综合管线设计厂区内有工艺管线、冲洗废水管、纯氧输送管、臭氧投加管、自用水管、反冲洗水、电缆沟等多种管线、管沟(详管线综合设计图纸)。各种管线、管沟在施工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调整的原则是:小管让大管,压力流管道让重力流管道,辅助性管道让工艺管道,给水管应位于其它管道上方。1、生产水管设计各构筑物的生产废水、放空水均排入废水回收系统,进行回收处理。管材:除施工图特殊标注外,构筑物连接管、厂区内泵房压力出水管道、冲洗废水回收压力管道、自用水管采用焊接钢管(GB/T3091-2008),材质为Q235B;纯氧输送管及冷却水管采用SS304不锈钢管,采用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2012。臭氧投加管采用图中所有管材及管件SS316L,采用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2012,钢管壁厚满足《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17395-2008要求,选用规范推荐壁厚;埋深小于3m,且管径小于DN800的排水管道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管材环刚度SN≥8kN/m2,HDPE双壁波纹管应采用承插橡胶圈柔性连接,管基础采用中粗砂石基础;DN800及以上口径管道或管道埋深3~7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管基础采用中粗砂石基础,选择III级管材,钢筋混凝土管应采用承插橡胶柔性连接;管道埋深超过7m采用钢筋混凝土包管,选择III级管材,管道开挖断面及基础做法详06MS201-1,11页。室外氧气、臭氧输送管道及臭氧配气管需做保温处理,保温做法:20mm厚岩棉保温层,外包0.5mm镀锌铁皮保护层,具体做法详见99R101燃气锅炉房工程设计施工图集。2、检查井检查井井盖及井座均采用QT500-7材质的球墨铸铁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座,按照CJ/T3012-93标准设计。检查井盖还应执行GB/T23858-2009标准,车行道下采用承载力D400井盖,绿化带下采用承载力A15井盖。检查井位于车行道时井顶标高应与路面平,位于非车行道时井顶标高应高出地面0.15m,检查井内踏步为球墨铸铁踏步。3、管沟绿化带下管沟采用砖砌,做法详见02J331-9Z0404-1,盖板做法详见02J331-29B4-1;车行道下采用无缝钢管作为套管。厂区的加药管沟沟底回填土需分层压实,分层厚度30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加药管沟每隔30米设置一根dn110排水管,排水至附近雨水井。2.1.6其他2.1.6.1防腐工程(一)钢制构件防腐所有露明铁件(非不锈钢及铝质栏杆、工作桥、护栏、爬梯、管道支架等)需表面除锈后刷涂环氧涂料,底漆面漆各两道。墙体、池体内预埋铁件需表面除锈后涂防锈漆两道。涂装前钢材表面手工除锈质量应达到St3级,喷射除锈应达到Sa2.5级。与饮用水接触的防腐涂料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规定。(二)钢制管道防腐臭氧管道和氧气不锈钢管道出厂时完成酸洗、钝化处理,现场安装后再脱脂处理。普通碳钢管道的内外防腐层参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5.4节执行。现场破坏的防腐层必须进行二次补充防腐。1、直接埋入混凝土的钢管外表面仅需作表面除锈处理,不得涂刷任何涂料。2、钢管外壁加强防腐:厂区埋地管道采用环氧煤沥青加强级防腐,具体作法为:底漆-面料-面料-玻璃布-面料-面料,总厚度大于0.4mm。3、钢管外壁普通防腐:室内及室外明装钢管采用环氧煤沥青普通级防腐,涂层构造为:底漆-四道面漆。4、钢管内壁防腐:采用IPN8710-2B饮水设备涂料作防腐处理,涂层构造为两道底漆,两道面漆,涂层总厚度大于200um。5、水下钢制构件:采用IPN8710-2B饮水设备涂料作防腐处理,涂层构造为两道底漆,两道面漆,涂层总厚度大于200um。6、防腐注意事项(1)钢管内外防腐层宜在工厂内完成。(2)钢管内表面应采用喷射除锈,质量等级不低于Sa2级;喷射处理后应用清洁、干燥、无油的压缩空气将管道内部的砂粒、尘埃、锈粉等微尘清除干净。涂装前钢材表面手工除锈质量应达到St3级,喷射除锈应达到Sa2.5级。处理后,要求基层平整干燥无水迹。(3)防腐施工中,必须等前一道涂漆干透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涂漆。(4)为了保证焊缝处的漆膜厚度,涂刷时应先将焊缝部位涂刷两道,然后再全面涂刷防腐漆。(5)涂刷后的表面应光洁,无流挂,无皱皮,无刷痕,无露底和开裂现象。涂层应均匀。(6)每节管道两端各留100mm不衬涂,待安装完毕后,再按要求进行涂漆。(7)管道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异物硬性摩擦,以避免损伤涂层,否则应修补至合格为止。(8)在雨雪天和大气湿度在85%以上时,不得在露天涂刷防腐漆。(9)主要管道的防腐应作漆膜厚度电火花及绝缘检查。(三)构筑物防腐详相关结构图设计说明。2.1.6.2钢格板图纸中未特别说明的热浸锌钢格板,均选用国家标准YB/T4001.1-2007《钢格栅板及配套件第1部分:钢格栅板》第24页表E.1,:G355/30/50W,钢格板材料为Q235-B,表面铺设3mm厚网纹钢板。表面处理方式要求采用热浸镀锌。2.1.6.3抗震设计本项目所处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按《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规范要求,本专业设备及管道须进行抗震设计,设备安装设有混凝土基础,通过螺栓固定,对震动较大的设备应配置防震垫。具体抗震设计由具有资质的厂家深化。管道穿过池壁、墙壁应避开主要承重结构构件,并应设有刚性防水套管,并采用柔性填料,符合图集02S404中要求。抗震支、吊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锚栓连接。2.1.6.4色标和安全标识A、管道色标取水及净水厂内工艺管道色标建议符合下表规定。管道名称 管道识别色 管道保护色工艺水管 海灰色(B05) 海灰色(B05)自来水管 淡绿色(G02) 海灰色(B05)回收水管 天酞蓝色(PB09) 黑色空气管道 浅灰色(B03) 白色泥沙管 棕黄色(YR06) 黑色氧气管淡酞蓝空(PB06)淡酞蓝空(PB06)识别色的使用方法应从以下三种方法中选择一种(1)涂刷在管道的全长上;(2)在管道上涂刷150mm宽的色环;(3)在管道上用识别色胶带缠绕150mm色环当采用(2)和(3)方法时如果管道识别色与保护色或管本色相近不易识别时应在识别色与保护色或管本色之间用对比明显的白色或黑色涂刷50mm宽的色环。识别色色环应涂刷在所有管路交叉点阀门和穿孔两侧的管道上以及其他需要识别的部位。埋地铺设或管沟内的管道可不考虑保护色。B、安全标识氯气管应在识别色环附近设置危险标识。危险标识为150mm宽黄色,两侧各25mm宽黑色色环或色带。消防专用管道应安装GB13495的规定设置消防标识。构筑物走道板、栏杆、扶梯应设置黄绿色间隔条纹。安全标志按照《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设置。2.1.6.5安全措施水厂的主要生产构(建)筑物设置有便道,并设置栏杆、防滑梯等安全措施。2.2建筑设计详见建筑图纸施工说明。2.3结构设计2.3.1设计标准1、本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2、结构安全等级本工程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基坑边坡)、二级,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γ0=1.0;管道的重要性系数:配水管γ0=1.0。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为丙级。3、抗震设计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净水厂区的前臭氧接触池、后臭氧接触池、活性炭滤池、反冲洗泵房及配电间、臭氧制备间、液氧气化站等构(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重点设防类建(构)筑物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标准设防类建(构)筑物按6度采取抗震措施,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4、建筑防火设计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二级。建筑物构件的耐火极限:柱2.50h,梁1.50h,楼板1.00h。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6、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环境类别建筑物地下部分及构筑物为二a类;建筑物地面以上部分为一类。7、地下及贮水构筑物的混凝土抗渗等级:除特别注明外为S6。2.3.2自然条件1、基本风压:0.4kPa,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2、场地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净水厂区与取水工程均为Ⅰ、Ⅱ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25s、0.35s。3、各建(构)筑物地质条件详见地勘报告和各单体施工图设计说明。2.3.3结构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J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1: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钢筋混凝土承台设计规程》CECS88:9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2014《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2.3.4设计荷载1、抗浮设计本工程构筑物原则上采取自重抗浮措施;对于自重不能满足抗浮要求的构筑物,采取抗拔桩抗浮。具体要求见各单体构筑物施工图2、各构(建)筑物施工图中有单项说明的,按该单项说明执行,其余未作说明的项目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0-201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和《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的要求取值。2.3.5主要结构材料所有结构材料必须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并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满足要求后方可在本工程中使用。1、水泥①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性能指标满足《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②应优先采用旋转窑水泥;③水泥中不得含有氯化物;④水泥的质量应符合《通用水泥质量等级》JC/T452-2002优等品的要求。2、混凝土①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宜控制在300~350kg/m3之间;②混凝土中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50;③混凝土中粗骨料应级配良好,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3、钢材①普通钢筋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499的钢材;HRB400E钢筋采用20MnSiV热轧螺纹钢筋,HPB300钢筋采用Q300-B热轧钢筋。②型钢、钢板等应采用Q235-B钢。③吊钩、吊环均采用HPB300级钢筋,不得采用冷加工钢筋。④焊条HPB300钢筋、Q235-B钢焊接:E43系列;HRB400E钢筋焊接:E50系列;钢筋与型钢焊接随钢筋定焊条。4、砌体砖或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5,石材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0。地下或贮水砌体结构砌筑砂浆应采用水泥砂浆,且不应低于M15;非贮水地上砌体结构砌筑砂浆采用M10水泥砂浆。石砌体应采用料石砌筑,其石材应选用无明显风化的天然石材。5、混凝土外加剂①混凝土中外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GB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外加剂的掺量及其与水泥的适应性应根据试验确定。外加剂供应方应提供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要求,以确保外加剂的正确使用。外加剂中不得含有氯化物;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由外加剂带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1.0kg/m3混凝土。②有抗渗要求的结构(地下或贮水构筑物)的混凝土中,要求掺入适量的微膨胀高效抗裂防水剂,其材料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及检验标准应执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第13章和建材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T23439-2017的有关规定。同时设计要求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水中养护14d的限制膨胀率控制在0.02~0.03%,膨胀加强带部分控制在0.035~0.045%。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限制膨胀率的条件下,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须由配合比试验确定。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在同坍落度条件下不得低于不掺外加剂的同类水泥拌制的混凝土。6、变形缝材料变形缝采用紫铜止水片,具体详结构图中说明及大样。橡胶止水带材料宜选用氯丁橡胶,型号应采用CB型;用于深度≤8.0m的水池时,要求其宽度≥300mm,厚度≥6mm;用于深度>8.0m的水池时,要求其宽度≥350mm,厚度≥8mm。填缝板宜选用闭孔型泡聚乙烯塑料板。嵌缝密封料宜选用低模量双组份聚硫密封胶(PG-321)。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分别符合《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附录A、C、D的要求。2.3.6基础工程1、基坑边坡工程、净水深度处理工程厂区、地基处理工程设计详见有关结构施工图。如施工时发现实际地质条件与设计条件(地形图、详勘报告等)不符,或发现存在不良地质条件而危及安全,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共同协商研究处理;必要时尚应补充进行边坡施工勘察。2、岩石基础开挖,如采用钻孔爆破法施工。爆破作业的安全,必须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的规定。爆破作业前应采取可靠而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对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3、基坑工程①如各建(构)筑物结构施工图中未作特殊设计,基坑边坡采用坡率法处理,其坡率按GB50202-2018第9.2节的规定执行,同时可参考地勘资料给出的临时放坡坡率建议值;必要时施工单位尚应采取可靠而有效的支护措施,确保工程安全。②基坑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降水、排水措施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方批准后方可开始施工。③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组织验槽,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④基坑回填应在构(建)筑物地下部分的工程内容(包括土建和安装工程)全部完成且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要求作水密性试验的构筑物应在试水合格后进行回填。填料应采用碎石类土,不得掺有耕植土、淤泥或垃圾,填料的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4。2.3.7模板工程1、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刚度,表面平整光滑。安装时要求接缝紧密,不得出现胀模,漏浆等现象。2、宜采用分离式带止水环对拉螺栓固定模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到达设计强度后应将螺杆两端的橡皮帽卸掉,在混凝土壁面留4~5cm深的锥形槽,锥形槽用C35细石混凝土封堵(混凝土要求掺入适量膨胀剂)。2.3.8混凝土工程1、抗渗混凝土制作要求①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②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宜控制在300~350Kg之间。③水灰比不应大于0.5。④混凝土骨料应选择良好级配,应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应严格控制含泥量。⑤水池混凝土必须用振动器振捣密实,以防渗水。⑥水池混凝土应加强养护,保证表面连续湿润,避免发生干缩现象。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28d。⑦水池混凝土中应掺入适量微膨胀高效抗裂防水剂。掺入微膨胀剂的混凝土的施工及养护要求应遵照《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执行。2、水池底板和顶板应连续浇筑,当设计有变形缝时,可按变形缝分段浇筑。除变形缝外,池壁其余部分不允许留垂直施工缝。当需要设置水平施工缝时,可设在底板腋角以上300~500mm处或顶板腋角以下300~500mm,其余部位不宜设置水平施工缝。水池施工缝的施工应严格执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第6.2.13~6.2.15条的规定。施工缝做法按国标图集02J301第19页节点3实施,钢板止水板型号为-400x3mm。3、大体积混凝土应严格按有关单体结构施工图中的要求执行。4、变形缝施工应执行CECS117:2000和院标(建)9801的有关规定。橡胶止水带的各种连接节点必须在工厂中制作成配件,以保证在现场连接的接头只在直线段进行,其接头应采用橡胶止水带生产厂家提供的热压流化胶合,不得采用冷接头。接头外观应平整光滑,抗拉强度不应低于母材的强度。2.3.9满水试验水池在其结构达到设计强度之后,应进行满水试验,试验的方法及要求按《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第9.2节的规定执行。在满水试验前必须备好紧急排空措施。满水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3.10其它要求1、采用标准图、重复使用图或通用图纸时,均应按所用图集要求进行施工。2、受力钢筋接头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直径≥16mm的钢筋不应采用绑扎搭接接头,直径≥22mm的钢筋应采用机械连接。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不得采用绑扎搭接。钢筋截断率不大于25%。机械连接接头等级不小于二级,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40d。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3、水池垫层施工完后,水池底板以下的管道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4、悬挑构件必须待构件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底模。5、跨度≥4.0m的梁、跨度≥3.6m的楼板均应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起拱。6、施工期间不得在结构构件上超负荷堆放建材和建筑垃圾。7、结构施工图中仅表示了部分预留孔洞、预埋件,土建施工时,所有预留孔洞、预埋件必须按各专业(给排水、建筑、电气等)施工图上所示的位置和尺寸进行预留和预埋,不得错漏。设备预留孔和预埋件应与安装单位配合施工。8、土建施工应遵守以下规范和规程以及有关的其他现行规范、规程《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14《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8、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9、所有的隐蔽工程(基坑、底板、顶板、闭水试验等)及其他验收须严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等验收规范组织参建各方执行。10、对岩质基坑,不得采用爆破开挖,具体开挖方式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并应注意不能因岩体开挖破坏岩体原有结构的构造与稳定。不能影响厂区一期工程正常运行,不能影响一期工程构建筑物的结构安全。11、本说明优先级低于各单体构(建)筑物说明。12、滤池施工精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后期返工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2.3.11危大工程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要求,本工程有且不限于以下分部分项工程属于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按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做危大工程专项方案,并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1、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2、危险性较大的切坡及填方工程3、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4、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5、脚手架工程6、顶管工程7、其它满足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2.3.11管道工程本章所述仅适用于净水厂深度处理厂区、厂区室外综合管线,所有构(建)筑物室内管道设计详相关施工图。《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4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第一~八号)》《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2.3.11.1埋地钢管1、设计荷载按《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要求取值。2、管材管材符合《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2008)。推荐采用以下管道外径:公称直径DN外径D(mm)公称直径DN外径D(mm)公称直径DN外径D(mm)公称直径DN外径D(mm)5057200219450480900920808925027350053010001020100108300325600630120012201251333503777007201400142015015940042680082016001620钢管管材强度等级不应低于Q235-B,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的要求。管材不宜采用Q235沸腾钢。钢管焊缝质量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所规定的二级焊缝的要求执行。钢管的焊接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手工焊接焊条采用E43型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的相关规定;自动焊和半自动焊应采用与钢管管材相适应的焊丝和焊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5293的相关规定。3、地质概况地质情况详见地勘报告。管槽开挖后,必须组织有关单位验槽,并由地质勘察单位对地质情况进行确认,当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4、管道基础及地基处理管基持力层要求为稳定的未经扰动的老土层、基岩及压实回填的土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小于150Kpa。当管基持力层为松散填土、液化土层或淤泥等,且其深度不大于2.0m时,应将该土层全部清除,换填级配碎石,并分层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换填材料及施工要求应遵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执行,换填前务必通知参加各方协商一致后再施工。如该土层深度大于2.0m时,视施工时现场具体情况处理;当管基下为基岩时,应将基岩凿除0.3m,再做砂石管道基础;如施工时遇特殊地质段,则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共同协商,采取处理措施。管道基础采用180°人工土弧砂管基,人工土弧砂基础采用中粗砂或细碎石铺设,管基材料要求应遵照CECS164:2004第6.3节要求执行,180°人工土弧砂管基详下图示意::5、管道设计覆土深度本工程管道设计适用条件:覆土容重≤20KN/m3;管顶最小要求覆土深度非车行道下为0.7米且不小于1.0D(D为管道直径),车行道下为1.0米且不小于1.0D(D为管道直径),最大允许覆土深度为3.0米;地面堆载10KPa;当使用条件改变时应通知设计院采取处理措施。6、沟槽开挖及回填注意事项1、沟槽开挖基槽开挖前,应对拟开挖场地地下管网及其它构筑物的情况进行调查,以避免施工对其它市政设施及地下管道的破坏。基槽开挖应尽量与相邻建(构)筑物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对现有建(构)筑物造成影响和破坏;必要时可进行托底处理。沟槽临时开挖边坡坡率根据现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3节的有关规定和地勘报告提供的临时坡率执行。如开挖深度较大,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将临时开挖边坡坡度适当放缓,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保证边坡稳定。施工时应做好地面排水及沟槽排水;应采取必要的人工降水措施,使地下水降至沟槽以下0.5m,以防止水泡沟槽,槽底不得积水,并采取措施防止管道产生水平位移。在不稳定土层中应增设沟槽支撑。沟槽与地下管线及其它设施水平距离较近时应对沟槽支撑进行加强。在欠稳定边坡地带必须分段跳槽开挖,并做好基坑支护,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宽度的确定按GB50268-2008第4.3.2条的要求执行。沟槽的开挖和管线铺设与回填应一致,开槽后应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开槽距离和亮槽时间尽量短。当管顶覆土厚度超出上述管道设计覆土深度要求时,此部分管道应进行砼包管加固(需通知设计院进行复核确定)。包管大样详包管加固示意图。2、沟槽回填沟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及闭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沟槽回填。管道两侧采用碎石土对称回填,高差不大于30cm,严禁大块石直接与管壁接触。管道回填的压实系数要求如下图示:当沟槽位于路基范围内,其回填土压实度标准按GB50268-2008第4.5节的要求执行。对埋设于冲沟、河岸边可能受到水流冲刷、洪水淹没和陡坡上的管道,沟槽回填后地表沟槽开挖面应采用300厚M10水泥砂浆砌MU30片石进行保护。7、管道安装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8、管道防腐详2.1.4.10。9、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根据测量规范引出的控制点,其高程控制点必须满足管道设计坡度的精度要求。在控制点建立后,建议用多点高等级的控制点进行复测。施工前必须进行施工测量,若测量中有与设计图不符之处,尽快会同测量部门、设计单位商榷解决。施工每一道工序完毕后,须经现场监理、项目监理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10、施工及验收规范《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规范》SY/T0407-20122.3.11.2埋地PE管及其它工程塑料管1、材料要求(1)、厂区管径小于或等于DN500的排水管道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的要求。(2)、厂区内室外给水管采用PE管,其各项指标应符合《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13663-2000的要求。原材料等级不低于PE100。(3)、厂区加药管(聚合硫酸铁)采用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化工用硬质聚氯乙烯管》GB/T4219—1996的要求。2、管道连接PE管道连接采用热熔连接(热熔承插、热熔对接连接或电熔连接、电熔承插连接、电熔鞍型连接),不得采用螺纹连接和粘结。管道与金属管道或阀门连接,采用钢塑过渡接头连接或法兰连接。管道连接宜采用同牌号、材质的管材和管件。在寒冷气候(-5℃以下)和大风环境条件下进行连接操作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室外给水管接有消火栓时,消火栓应采用支管安装,消火栓支管为铸铁管。不得直接在塑料给水管上安装消火栓。3、沟槽开挖、回填及管基1、开挖沟槽开挖同第2.1.3.11节第1条。管道的地基应为无尖锐和无盐类的原土层,当不满足前述要求时,应铺垫细砂或细土。2、回填回填土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表1和图2的规定执行:表1沟槽回填图的密实度要求图2沟槽回填土要求管道安装铺设完毕后,应尽快回填,回填的时间宜在一昼夜中最冷的时刻,回填土中不应有砾石或其它尖锐物体。回填一般应分层进行:在管道铺设的同时宜用中粗砂、碎石屑、最大粒径小于40mm级配砂砾或符合要求的原沟槽土回填管道的两肋,每次回填的高度为0.06~0.15m,人工捣实后再回填第二层,直至回填到管顶以上0.5m处。在回填过程中,管道下部与管底间空隙必须填实,防止出现空穴造成管道受力不均,引起管道变形而造成接口破坏。管道接口前后0.4m范围内不得回填,以便观察试压时是否漏水。管道敷设后应立即进行沟槽回填。在密闭性检验前,除接头部位可外露外,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0.5m,密闭性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其余部分。从管底基础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管顶0.5m以上沟槽采用机械回填时应从管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并夯实、碾压。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和冻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他杂硬物体。试压合格后的大面积回填,宜在管道内充满水的情况下进行,管顶0.5m以上部分可回填原土并夯实,密实度按地面或路面要求。采用机械回填时,机械不得在管道上行驶。3、管基管基持力层要求为稳定的未经扰动的老土层、基岩及压实回填的土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小于150Kpa。管道应采用1800土弧基础。对一般土质,应在管底以下原状土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150mm的中粗砂或砂卵石基础层;当地基土质较差时,可采用铺垫厚度不小于300mm的砂砾基础层,也可分二层铺设,下层用粒径为532mm的碎石,厚度100150mm,上层铺中粗砂或砂卵石,厚度不小于50mm。基础密实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对软土地基,当地基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或由于施工降水等原因,地基原状土被扰动而影响地基承载能力时,必须先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在达到规定的地基承载能力后,再铺设中粗砂或砂卵石基础层。当管道位于非车行道下管顶覆土厚度小于0.7m或小于1倍管直径,管道位于车行道下管顶覆土厚度小于1.0m或小于1倍管直径,以及管顶覆土厚度大于3.0m时,此段管道所处的两检查井之间全管段应采用钢筋砼连续包封,做法如下。混凝土管基及满包砼加固段,原则上每20米设变形缝一条,变形缝应留设在管节处;遇地基地质条件明显改变处、管顶覆土深度变化超过2米处、天然地基与经处理地基交接部位等应增设变形缝;变形缝处管基完全断开,缝宽30mm。4、支墩管径dn≥110的给水管道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转弯处,改变管径处,三通弯头处和阀门处设置支墩,支墩应设置在产生推力的位置。支墩混凝土必须现场浇注在开挖的原状地基及槽坡上。支墩做法可参考10S505,。5、其它施工除应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4S520外,尚应执行其它现行规范、标准、规程,国家规范、标准、规程无明确规定的,执行产品生产企业提供的施工技术手册、使用说明。2.3.12注意事项由于施工破坏的道路、挡墙、环境边坡设施及其它的构筑物,施工完成后应予以恢复。现状道路施工临时弃土等未治理,欠稳定边坡应先治理,待边坡稳定后再埋置管道等。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保证施工安全所采用的所有临时施工措施(包括沟槽的临时支撑、基础的保护、构筑物的保护、地下水的排放等)以及对施工中破坏的原有构筑物(包括需改造的现状管网)恢复的方案及所发生的费用均应包括在施工投标文件中。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探明地下管线情况,以保证顺利施工。管道的施工过程应严格遵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相关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及时与监理、业主、设计单位取得联系,各方协商共同解决。施工时涉及到的支护、包管及换填等措施,均应在施工前及时与监理、业主、设计、地勘单位取得联系,经参建单位协商同意后方可施工。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内边坡治理工程管理的通知》渝建发〔2010〕2号文件,施工时应遵循“先基坑、边坡支护,再进行建(构)筑物施工”的基本原则。处于陡斜坡地段的管段,应确保陡斜坡处于规范许可范围的稳定状态方可埋设管网;各管道及井道在陡坡区域稳定性应经勘察、设计及业主等确认后再封闭施工。对于紧临已建建构筑物的管网,其管沟管井开挖应根据具体情况编制安全施工方案,不得影响已建建构筑物的安全。2.3.13危大工程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要求,本工程有且不限于以下分部分项工程属于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按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做危大工程专项方案,并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1)顶管工程;2)其它满足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范围的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其它工程等。附录:a.危大工程说明。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及安全注意事项:1、基坑工程施工安全要点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及土方开挖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工程。应采取如下安全措施:1)基坑支护必须进行专项设计。基坑工程必须按照规定编制、审核专项施工方案;2)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要组织专家论证。3)基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严禁无资质、超范围从事基坑工程施工。4)基坑施工前,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基坑施工要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在现场进行监督,发现不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的,应当要求立即整改。5)基坑施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基坑主要影响区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安全。基坑周边施工材料、设施或车辆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荷载限值。6)基坑周边应按要求采取临边防护措施,设置作业人员上下专用通道。7)基坑施工必须采取基坑内外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措施,防止出现积水和漏水漏沙。汛期施工,应当对施工现场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8)基坑施工必须做到先支护后开挖,严禁超挖,及时回填。采取支撑的支护结构未达到拆除条件时严禁拆除支撑。9)基坑工程必须按照规定实施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指定专人对基坑周边进行巡视,出现危险征兆时应当立即报警。并严格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有关规定进行施工。2、模板工程施工安全要点1)当地面大跨或超高支模要提前预压。2)应严格按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使用安全要点进行施工;3、工程施工中其它应注意的施工安全要点:应严格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文件要求的内容进行施工。b、排水措施、安全防护措施等图中未特殊注明的,应以场地勘察报告和现场实际为准,由施工单位自行制定实施方案,相关费用按业主要求含在措施费內而不另行计费。2.4电气及自控设计详见电气专业图纸。2.5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臭氧制备间通风设计采用9台轴流风机(4台高位风机,5台低位风机),解决室内正常的通风换气。单台风机Q=3849m3/h,N=0.18kW。2.6消防设计2.6.1消防总体设计方案2..6.1.1消防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⑴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1984年5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1987年3月16日)《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L329-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50140-200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程》(GB50974-20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国家和地方相关消防法规、消防技术规范⑵设计原则本工程消防设计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和确保重点、兼顾一般、便于管理、经济实用的原则。设计中,采用“一防、二断、三灭、四排”的综合消防技术措施。工程消防设施的配置应以消防自救为主,外援为辅。在工程总体布置中消防车道、防火间距、安全出口均应满足规范要求。工程选用的消防设备均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并满足本工程中的特殊要求。所选用的产品均应为经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2.6.1.2消防总体设计方案本工程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一般不易发生火灾,只有在操作失误、违反规程、管理不当及其它非正常生产情况或意外事故状态下,才可能由各种因素导致火灾发生。因此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发生造成的损失,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本工程在设计上采取了以下相应的防范措施。1、总图运输在厂区总平面布置上,按生产性质、工艺要求及火灾危险性的大小等划分出各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并在各小区之间采用道路相隔。生产管理区,道路环形布置,通往厂区各个建(构)筑物。所有厂内建(构)筑物与围墙间距均大于4m,厂内建(构)筑物间距均满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在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设置安全标志及信号装置,在设计中对各类介质管道应涂以相应的识别色。2、建筑本次新建臭氧制备间,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与厂内建(构)筑物间距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3、安全疏散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规定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疏散门均为外开平开门。配电间所有安装电气设备的房间门均对外开,以供危险发生时职工逃生。所有建筑安全出口,疏散宽度及个数均能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4、电气本工程一期工程已按双电源供电实施,满足消防设备用电电源要求。其配电线路穿导管,明敷时置于桥架内或暗敷与墙内,并在总配电柜预留了消防电源,以保证消防用电的可靠性。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本工程可不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建(构)筑物出入口设置应急灯,照度不低于3.0Lx。楼梯间设置疏散照明、应急灯,照度不低于5.0Lx。应急灯、疏散照明灯具采用自带镉镍电池装置的灯具,当正常电源停电时灯具能继续工作30分钟以上,并穿管暗敷于墙内,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建、构筑物的设计均根据其不同的防雷级别按防雷规范设置相应的避雷装置,防止雷击引起的火灾。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严格按照环境的危险类别或区域配置相应的防爆型电器设备和灯具,避免电气火花引起的火灾。电气系统具备短路、过负荷、接地漏电等完备保护系统,防止电气火灾发生。2.6.2工程消防设计2.6.2.1设计依据:本工程防火设计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