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及配套工程(K2+100~K3+620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_第1页
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及配套工程(K2+100~K3+620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_第2页
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及配套工程(K2+100~K3+620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_第3页
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及配套工程(K2+100~K3+620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_第4页
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及配套工程(K2+100~K3+620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PAGEPAGE2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及配套工程(K2+100~K3+620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PAGE1目录TOC\o"1-2"\u一、前言 2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21.2勘察阶段判定 21.3勘察范围判定 21.4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 31.5勘察依据与技术标准 31.6前期工作成果 31.7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 41.8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4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2.1自然地理位置 52.2气象、水文 62.3地形地貌 62.4地质构造 72.5地层岩性 72.6水文地质条件 72.7水土腐蚀性判定 92.8不良地质现象 10三、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103.1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可靠性及适用性分析 103.2岩土参数的数理统计方法及统计成果 10四、工程地质评价 184.1地震效应评价 184.2岩土体地震稳定性评价 184.3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94.4桥梁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 194.5雨水湿塘边坡工程地质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 204.6对相邻建筑物影响评价 27五、基础评价 275.1基础均匀性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 275.2地下水及土体的腐蚀性评价 285.3桩基成桩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 28六、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 28七、结论与建议 28附图1、图例2、勘察平面图(1:1000)3、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1:1000)4、钻孔地质柱状图(1:100~1:200)5、动力触探成果图(1:100)附件1、钻孔数据一览表2、试验报告3、物探报告4、测量资料5、勘察纲要6、勘察合同7、委托书一、前言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1.1.1任务由来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业主)拟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修建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及配套工程(K0+000~K3+620段),于2017年8月委托我院进行详细勘察,由于设计方案变更,将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K3+420~K3+570段路基调整为桥梁,临时东西联络线K0+180~K0+210段由涵洞调整为桥梁,拟建四纵线与右侧渝广高速公路距离较近,四纵线主要以高填方路基为主,由于原始地形为一宽缓冲沟,四纵线修建后将对原始冲沟进行改造,与渝广高速之间将修建雨水湿塘,雨水湿塘修建将对渝广高速一侧进行边坡开挖,因此特委托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我院)对该场地进行补充勘察工作。本项目设计单位为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分院。1.1.2工程概况本次勘察范围包含2座桥梁以及四纵线(K2+200~K3+230)雨水湿塘东侧边坡,其中1#桥位于临时东西联络线K0+180~K0+210处,桥长30米,全宽26米,单跨桥梁,跨度20m,桥梁设计高程277.731~276.541,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承台桩基础;2#桥梁位于四纵线K3+420~K3+570处,桥长150米,主要由2个桥台,3个桥墩组成,共四跨,单跨35-40米,总跨150米,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承台桩基础,拟建桥梁从下部穿越复兴互通,主桥桥面分两幅,单幅标准宽度为17米,全宽38米,桥梁设计高程273.093~272.516,桥梁起点桥台处将形成高约10米的填方边坡;四纵线(K2+200~K3+230)雨水湿塘位于拟建四纵线与高速公路之间,雨水湿塘底标高271m,湿塘调节水位273.50m,雨水湿塘西侧边坡为四纵线道路填方边坡,西侧边坡原《勘察报告》已做过评价,本次勘察边坡为雨水湿塘东侧边坡,边坡长约1030米,最大挖方高度约15米,边坡放坡坡率1:1~1:2。综上,该拟建工程的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图1.1.2本次勘察道路总体示意图1.1.3工程勘察等级本次勘察范围内包括一座大桥,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类别为中等复杂场地,场地类别划分见表1,综合判定本次勘察等级为甲级。勘察范围主要以拟建桥梁及雨水湿塘东侧边坡,由于本次为补充勘察,本项目无需做初勘和选址勘察。表1.1.3场地类别划分表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场地类别划分复杂中等复杂简单地形、地貌拟建桥梁及边坡多位于冲沟及斜坡地带,地形坡度5~35°。√中等复杂岩层倾角(°)52-62°√岩土特征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岩体完整程度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土层厚度(m)有两种土体和两种基岩岩性,性质变化较大,素填土为特殊土√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程度场地内地表水体较丰富√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中等强烈√1.2勘察阶段判定根据相关规定,本次勘察为补充勘察,不需要进行初步勘察。1.3勘察范围判定根据渝建〔2013〕345号文《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对勘察范围进行判定,详见下表1-3:表1-3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无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本次勘察范围大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本次勘察范围超过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本次勘察范围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剪出口位置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根据上表结论,勘察范围满足要求。1.4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的目的是通过勘察查明拟建道路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为拟建工程设计及施工图编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任务如下:1、查明拟建桥梁及边坡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2、查明场区内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及规模,对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作出评价;3、查明拟建道路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为桥梁、边坡及不良地质现象防治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4、查明场区地下水情况,判定环境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提供抗震设计所需的有关参数;6、对雨水湿塘东侧拟将形成的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7、查明桥位区的地质情况,对桥台、桥墩基础形式提出建议,并对施工方法提出建议,提供桥位区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1.5勘察依据与技术标准1.5.1勘察依据本次勘察主要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3)勘察任务委托书(2)附有建筑物布置总平面图的1:500地形图(3)设计线路的纵断面图(4)勘察纲要1.5.2技术标准本次勘察工作根据业主任务要求执行《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及参照以下规范:(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6)《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1);(7)《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9)参考《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1.6前期工作成果勘察区前人工作成果主要有:1、1977年,由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队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20万重庆幅H-48-(23))2、2015年由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7地质队完成的《重庆市两江新区2015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核查报告》3、2017年由我院完成的《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及配套工程(K0+000~K3+620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该报告结论本场地适宜拟建道路的工程建设。上述报告对勘察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工程特征,地下水情况等工程地质条件作了一定深度的阐述,可供本次勘察工作利用。1.7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勘察工作主要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有关规定并结合拟建工程特征进行布置。桥梁处沿桥墩台布置横剖面,边坡按照间距30-40m布置横剖面,共布置剖面53条。桥梁段钻孔主要根据设计方案在拟建大桥的桥墩、桥台位置进行布置。钻孔深度:2#桥梁重要性等级为一级,钻孔应进入预计的基础底面以下8-10m,1#桥梁重要性等级为二级,钻孔应进入预计的基础底面以下5-8m,挖方段边坡孔进入最下层潜在滑面不小于5m,边坡支挡位置钻孔深度应进入预计持力层以下3-5m。本次勘察工作中钻孔的深度满足控制边坡稳定性、确定挡墙及桥梁的基础持力层、取样测试等要求。接业主委托后,我院于2018年5月3日进行勘察方案布置,于5月5日通过方案审查,共布置钻孔128个,于2018年5月7日进场施工,于2018年5月16日接设计通知,雨水湿塘终点处由于排水明渠的修建需补充4个钻孔,共布置钻孔132个,场区内取岩样51组(其中泥岩31组,砂岩20组),土样6组,水样2组。场地内选取4孔进行钻孔波速测试,1孔进行简易提水试验,对每个钻孔应观测地下水位。我院于2018年5月2日接受该项目,随即进场踏勘,编写勘察纲要,经院总工审批后执行,于2015年5月7日进场施工,于2018年5月20日完成全部野外工作,随后转入室内资料整理,编写本报告,完成主要的实物工作量详见表2。表1.7工作量完成情况一览表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工程地质测绘1:500km20.20工程测量钻孔定测个132剖面测量Km/条4.453/53钻探钻孔m/孔2295.25/132利用m/孔162.7/12物探钻孔波速测试m/孔117.3/4现场试验简易提水试验孔2动力触探m/孔7.4/2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次/孔132/132室内试验土样组6岩样组51水样组21.8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察工作是在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定、勘察纲要,针对拟建工程性质及场地实际情况,结合业主任务要求进行完成的。本次勘察中采用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动力触探、波速测试、室内岩土测试等手段。现分别对这些工作分述如下:1、钻孔布测:钻孔位置由我院测量人员采用中海达GPS(V90)仪器测量。控制点坐标由甲方提供,坐标如表3所示。表1.6控制点数据点名坐标高程XYHT134196752.21764255.364284.412T134296305.22963999.874274.692测量时,使用网络RTK固定解对T1341、T1342点进行平滑采集,计算四参数及固定差改正并使用,然后将布设钻孔放样132个。使用规范为《城市测量规范》(CJJ-2011);坐标系统为重庆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平面定位误差小于0.1m,孔口高程测量小于0.01m,测量工作精度均达到规范要求。2、剖面测量: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控制成果,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进行,采用GTS-336全站仪对剖面线实测。剖面测量工作的精度达到规范要求。3、工程地质测绘:对拟建物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1:1000的工程地质测绘,测绘工作包括了以下内容:调查场地冲沟及水塘现状水位、洪水位;调查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在图上圈出分布范围;调查了解土层的形成条件、颜色、颗粒组成、结构特征;调查了解岩层的出露情况,岩石的成分、结构、厚度、风化程度、产状以及裂隙发育的规模、规律和特征。重点调查了场地内的边坡稳定性情况,人工填土等特殊性岩土的分布以及是否存在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地质调查点以及地质界线误差在成图比例上不超过3mm。4、工程钻探:我院委托具有钻探施工资质的重庆市宇豪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下属的钻探队伍进场施工,钻机操作人员均持证上岗,共钻探施工投入XY-150油压型钻机10台。工程钻探严格按钻探操作规程施工。开孔口径Φ110mm,终孔口径Φ91mm。本场区局部段第四系填土层厚度大,其成分主要为砂、泥岩大块石夹少量粉质粘土,钻进过程中极易垮孔,对此,勘探进行中,对第四系填土层均使用套管跟管钻进,并采用干钻和小水量钻探,基岩采用清水钻进,土层回次进尺控制在1m以内,岩石回次进尺控制2m以内。土层岩芯采取率70~85%,强风化基岩采取率70~80%,中风化基岩采取率大于80%;分层精度0.01m;钻孔深度严格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确定。工程地质人员跟班野外编录,编录时按回次认真观察,仔细描述,确保了编录资料的可靠性。5、钻孔地下水位观测及简易提水试验:对场区内各钻孔终孔后提干孔内循环水,待24小时后进行地下水位观测,以确定有无地下水。在场区靠近冲沟地段选取代表性钻孔进行简易提水试验,试验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试验数据真实。6、动力触探试验:为获取场区填土层的密实度,在场地内填土厚度较大地带,选取2孔作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试验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试验数据真实。7、工程物探:本次勘察的物探测试主要选取在桥台、桥墩的钻孔内进行,共现场测试4个孔。对土层要求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对岩层要求进行声波和剪切波速测试;其测试过程及成果满足物探测试规范要求,真实地反映本场地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测试单位:重庆岩土工程检测中心。8、取样送检:取样送检工作按专业技术人员的安排进行。岩样通过钻孔岩芯进行采集;土样通过薄壁取土器采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进行采取;水样从冲沟及水塘中进行采取。对岩、土、水样进行了准确编号及封装,并对取样时间、层位、深度、岩性、存放地点进行了全面记录,按规范要求及时送检,试验工作由重庆岩土检测中心完成。室内试验采用标准为《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及《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规范》DL/T5194-2004;其试验数据精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保证了本次勘察成果,较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9、本次勘察外业施工由重庆市宇豪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下属钻探队伍进行施工,钻探队伍具备相应资质,主要钻探人员为:辜庆华,钻探人员证书号:渝15111165187965;梁俊,钻探人员证书号:15111165027076。在本次地质勘察施工过程中,由见证单位重庆市勘测院对外业施工进行旁站见证,见证员:李沙,外业见证印章号:YKJZ-2310104-0004,外业见证人员监督了钻探的采芯率、取样、深度等内容,并由见证单位出具外业见证报告,确保了地质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10、本次勘察图件整理所使用的软件为AUTOCAD2008和我院研发的QuickGe,图件成果满足要求。综上所述,本次工作勘察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自然地理位置拟建项目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区,有城市道路可直达勘察区,交通便利(见图2.1)。图2.1拟建项目交通区位图2.2气象、水文1、气象勘察区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提供的重庆主城区气象资料,沿线气象资料如下: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极端最高气温43℃,出现日期:2006年8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4℃,出现日期:1977年1月30日。湿度:年蒸发量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hpa;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为1104.5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为93.9mm。最大年降雨量1378.3mm(1968年),最小年降雨量783.2mm(1961年),最大日降雨量266.6mm(2007年7月17日),历史年最大降雨量为1357.7mm(1986年),年平均降雨日为168天。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其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且多大雨、暴雨。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26.7m/s(1958年5月10日),实测极大风速27.0m/s(1961年8月4日),最大静风频率7%(1月份),平均风速3.4m/s。2、水文用地红线范围内原始冲沟发育,冲沟南高北低,纵坡降3-8°,冲沟现状水位较低,高程267.162-264.07m,根据调查访问,冲沟内最高洪水位约268.00m,常年洪水位约267.50m,地表水主要通过场地内冲沟东侧排水沟向北侧排出场地外,冲沟内常年积水,部分区域为稻田分布,本次勘察钻孔施工期间受降雨的影响,场地内冲沟及水塘水位上涨,水域面积较详细勘察时有所增加,冲沟内水深0.3-1.2m,水塘处水深1-2.1m。2.3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属丘陵斜坡地貌区,为原始斜坡沟槽地形,沟槽沿两斜坡坡底发育,宽13~36m,南高北低,勘察期间受暴雨影响水位较深。拟建桥梁区位于冲沟底部,雨水湿塘边坡位于冲沟右侧斜坡处,该段斜坡地形总体坡度不大,一般6~16°,局部斜坡较陡,倾角15~35°。场区最高点位于拟建线路东侧斜坡坡顶,高程295.14m,最低点位于拟建道路终点冲沟底部,高程263.04m,相对高差约32.10m。拟建道路右侧渝广高速路填方边坡已采取格构护坡。2.4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勘察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岩层倾角较陡,呈单斜产出,无断层发育。经现场踏勘,在拟建线路沿线的岩坡处测得岩层产状290-305°∠52~62°,岩层间层面结合差,为软弱结构面。拟建场地内岩坡处测得裂隙产状、特征分别为:①产状100-136°∠50-52°,裂隙面张开2~6mm,一般为泥质充填,裂面平直,延伸3~10m,间距0.5~1.8m/条,为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②产状29-35°∠78-82°,为软弱结构面,裂隙微张,宽度一般5~6mm,局部宽度超过10mm,多为粘性土充填,裂面较平直或微弯曲,延伸5~8m,间距1.5~3.6m/条,为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P9表3.1.5,该场地岩体节理裂隙不发育。2.5地层岩性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场地内出露的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层(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层(Q4el+dl),下伏岩层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J2s)岩层,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土层(Q4)(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成份为砂、泥岩碎块石夹粉质粘土,碎块石块径一般在2~50cm,大者可达100cm,硬杂质含量40~60%。该层主要为周边工程修建及建筑物拆迁堆积而成,结构松散~稍密,堆填时间1~3年。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桥梁处以及边坡局部地段。本次钻探揭露填土层最大厚度10.2m(ZY004)。(2)淤泥(Q4el+dl):灰黑色,流塑-软塑状,有臭味,含腐殖质,主要分布在水田、鱼塘及冲沟表层,一般厚度1.0m~3.2m,靠近丘陵斜坡坡脚地段厚度较小,冲沟及鱼塘中部厚度稍大。(3)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黑褐色为主,主要为粉质粘土,多呈可塑状,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均中等,无摇震反应,为残坡积成因。该层厚度0.4(ZY66)~6.0m(ZY51),主要分布于坡间沟谷、丘陵斜坡脚及丘间垭口地段。2、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紫红色、灰绿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粘土矿物,部分含砂质重,质软,易风化崩解。揭露厚度0.50(ZY098)~28.7m(ZY038)。勘察场地均有分布。据勘探资料,泥岩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区基岩主要岩性,与砂岩呈互层状产于场地内。钻探未揭穿该层。(2)砂岩(J2s-Ss):灰白色,黄色、青色,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暗色矿物次之。钙泥质胶结,部分含泥质重。揭露厚度0.6(ZY056)~24.6m(ZY008)。据勘探资料,分布于整个场区,与泥岩呈互层状产于场地内,为场区基岩次要岩性,与泥岩呈互层状产于场地内。钻探未揭穿该层。3、基岩面及强风化层特征经地面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场区的基岩面主要随原始地形起伏而起伏,总体来说,场地内的基岩面向冲沟内倾斜,其埋深在拟建线路上主要与人类工程活动(填方平场)密切相关,在原始斜坡、岸坡地带,基岩面埋深较浅,一般0.0~10.2m。场地中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为0.3m(ZY047)~5.7m(ZY020),经钻探揭露,其岩芯相对破碎,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岩石强度低。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岩土界面倾角一般6-35°,局部原始斜坡坡度较陡处可达55°。2.6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属丘陵斜坡地貌区,拟建场地位于斜坡、沟谷地带,总体地势纵向上呈南高北低、横向上东高西低,沟谷较发育,坡降小,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来自大气降雨补给,并自含水层向沟谷呈渗流或细流状态排泄,气候条件对地下水流量影响较大,一般丰水期流量大,枯水期流量小。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人工堆填、建筑物的修建等,天然水文地质条件受到极大改变,这无疑对含水层及地下水补、迳、排特征都有极大影响。按含水层和地下水特征划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1)基岩裂隙水这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岩性为砂岩、泥岩,地貌上呈陡崖或缓坡,主要分布在场地内冲沟两侧的丘坡地带。该含水层按受大气降雨及人工排水补给,迳流途径短,排泄条件好,多以渗流或细流形式流出地表或补给其它含水层,故富水性较差。(2)第四系孔隙水根据堆积物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①残坡积中的地下水,多属季节性含水,即丰水期地下水较丰富,枯水期几乎无水,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及人工排水,部分地段接受基岩裂隙水补给,以渗流、片流排出地表或补给其它含水层。②人工填土中的地下水该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沿线的填土中,场地内填土层主要分布于拟建桥梁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人工填土碎块石含量较大,透水性较好,储水条件较差,但不排除雨季时上层滞水较丰富,地下水主要沿原始地面排泄;拟建道路右侧填土层为渝广高速路基填方,该段有统一的地表水体排泄通道,综上,场地内该层地下水多以渗流方式沿原始冲沟或人工地下沟道排泄。2.6.1.地表水勘察区场地冲沟较发育,区内地表水系以场地内冲沟为主,冲沟地表水主要接受周边地表水径流补给,汇集于冲沟排泄于场地外,位于拟建2#桥梁区存在一积水池塘,雨季时,由于排水不畅,地表水为较高。除此之外,场区还分布数个大小鱼塘及水田,勘察期间冲沟及鱼塘内均有地表水存在。2.6.2.地下水①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冲沟沟附近地带第四系土层及斜坡松散堆积物中,受堆积层厚度、补给条件影响大,多属季节性潜水,主要接受地表水、降水及邻近含水层的补给,并向地形低洼地带排泄。场地内孔隙水主要存在于场地冲沟两侧地带,场地内冲沟地段的孔隙水除降雨补给外,与冲沟水涨落形成季节性互补关系,水量受季节性影响显著。地下水水位受冲沟水位涨落影响明显,当冲沟水上涨时地下水水位亦随之上升。②基岩孔隙裂隙水基岩孔隙裂隙水广泛赋存于勘察区,该类地下水的含水岩组为一套以泥岩夹砂岩、或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的河、湖相沉积岩。砂岩中的裂隙是地下水储存、运移的主要通道,泥岩相对隔水,地下水除裸露区外,补给条件一般较差,含水量较低,具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总体顺坡向或遇隔水层后顺层向小溪沟内排泄。由于区内中风化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储水条件较差,故该类地下水多较贫乏。③地下水的补、迳、排关系据现场调查,本场地上覆土层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和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及泥岩。场区为斜坡地形,总体地势纵向南高北低,横向上东高西低,斜坡坡底主要为粉质粘土覆盖,粉质粘土为弱透水层,不利于地下水赋存。场地总体地形为槽谷地形,边坡处斜坡坡度较大,基岩出露条件好,岩体中构造裂隙不发育——即场地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斜坡体内的岩石风化带裂隙水——该类型地下水在斜坡上仅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且地下水的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基本上同时发育于斜坡的上、中、下段或坡脚——该类型地下水尚受控于场区侵蚀基面,即地下水赋存、运移与微地形条件关系密切,在斜坡地段具有近源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且当遇长时间暴雨才有可能形成地下水,但流量一般很大,且不会在场区地表出露,只能沿斜坡岩体强风化带裂隙向下运移,并排泄于冲沟一带。本次勘察范围内2座桥梁均位于冲沟底部,1#桥梁区主要地层岩性为砂岩,地下水较丰富,该区域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及松散类孔隙水,地下水受地表水水位变化而变化,2#桥位区出露地层一泥岩为主,地下水较贫乏,该区域内地下水主要为松散类孔隙水为主,边坡一带主要为斜坡地形,斜坡地形较平缓,覆盖层较薄,覆盖层主要以不透水层(粉质粘土)为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及人工排水的补给,沿地势低洼处排泄。④地下水水量根据在拟建场地桥梁区选取代表性钻孔,进行抽水测试。在进行抽水试验前,先提干孔内钻探循环水,测得恢复后的静止水位,再进行抽水试验并记录,同时对后续的恢复水位也进行记录。经对记录资料分析、计算,提(抽)水试验成果详见提水试验图2.6.2-1。经对钻孔场地内ZY12进行简易抽水试验,ZY12稳定水位为7.00m水位恢复至7.34,单孔涌水量20.39m3/d;对钻孔ZY34提水后水位降至孔底后,水位恢复较慢,故勘察期间、勘探孔深度范围内除场地内冲沟及水塘旁地形低洼处有少量地下水存在以外,其余勘察地段无地下水,场地内地下水无统一水位线。图2.6.2-1抽水实验成果1#桥梁区位于冲沟两侧,地势低洼处,岩性以砂岩为主,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场地地表水及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施工期间影响较大。2#桥梁地带由于填土层厚度较大,填土以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组成,在持续雨季降水补给下或施工中排水较多的情况下,该区域易形成孔隙潜水,水量可能远比勘察期间的水量大,施工单位应备好排水设施,应对局部地带基础开挖后较大水量的疏排。边坡一带位于斜坡地带,斜坡地带局部填土层厚度较大,在持续雨季降水补给下,该区域填土带易形成孔隙潜水,水量可能远比勘察期间的水量大,施工单位应备好排水设施。2.7水土腐蚀性判定根据场地内冲沟地表水及钻孔地下水水质分析报告判定,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腐蚀性评价标准对表层粉质粘土进行了土的腐蚀性分析(详细判断见表2.7-1),按建筑场地处于Ⅱ类环境类别对水的腐蚀性评价如下:表2.7-1土质分析成果样品编号腐蚀性(mg/kg)TZY025粉质粘土7.5100162252713202表2.7-2土腐蚀性判定表腐蚀介质环境类型Ⅱ地层透水性实验数值(mg·kg-1)判定标准判定结果实验数值判定标准判定结果SO42-202<450微腐蚀性PH值7.51>6.5微腐蚀性Mg2+13<3000微腐蚀性OH-0.00<64500微腐蚀性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判定:按Ⅱ类环境,以上土样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在强透水土层有微腐蚀性,在弱透水土层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表2.7-3水质分析成果编号PH游离CO2侵蚀CO2HCO3-Cl-SO42-NO3-Na+Ca2+Mg2+NH4+OH-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SY1(地下水)7.1514.440.00257.5653.08108.0134.7251.1879.1427.100.040.00SY2(地表水)7.3910.620.00219.8032.0695.0454.2933.0585.1818.190.060.00表2.7-4水腐蚀性判定表腐蚀介质环境类型Ⅱ地层透水性实验数值(mg·L-1)判定标准判定结果实验数值判定标准判定结果SO42-95.04~108.01<390微腐蚀性PH值7.15~7.39>6.5微腐蚀性Mg2+18.19~27.10<2000微腐蚀性侵蚀性CO2(mg·L-1)0.00<30微腐蚀性NH4+0.04<500微腐蚀性HCO3-(mmol·L-1)3.602~4.205>1微腐蚀性OH-0.06<43000微腐蚀性总矿化度371.07~579.26<20000微腐蚀性场地水样为HCO3+SO42--Ca+Mg型水,PH值为7.15~7.39。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判定:按II类环境水,该水样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透水性:该水样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根据场地环境条件及重庆岩土工程检测中心对场地地下水质分析,可判定场地环境水和土对砼及砼中钢筋具微腐蚀性。2.8不良地质现象据区域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整个拟建线路沿线的人工填方边坡、自然斜(边)坡未见变形、开裂、垮塌等迹象,稳定性较好。本勘察场地内及附近地带也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硐室等不良地质现象。三、岩土物理力学特征3.1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可靠性及适用性分析本勘察场地进行了取样测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重庆岩土工程检测中心承担。岩石样品直接采取中风化的基岩岩芯;粉质粘土采取薄壁取土器用静力法连续压入,确保土样受到的扰动小。岩、土、水样品采集后,及时密封,运输途中采取防震处理,减小了样品的人为扰动影响,确保室内测试数据的真实、客观,测试结果可靠性高。本工程勘察共采集中风化岩芯样51组,土样6组,水样2组。中风化岩石样品进行密度,天然、饱和抗压强度、变形、三轴压缩及抗拉强度试验;粉质粘土6组样品进行室内土体常规试验及饱和快剪试验;沿线冲沟水、鱼塘水和钻孔孔内地下水2组作简分析、侵蚀性CO2测试。所取样品的测试项目较齐全,试验成果资料经数理统计、分析整理后,所提供的岩土参数指标客观、可靠,对本工程设计针对性较强,能满足本次路基设计所需岩土参数的要求,适用性较好。3.2岩土参数的数理统计方法及统计成果拟建工程为桥梁和边坡,沿线主要为原始槽谷斜坡地带,跨度较大,同类岩土体在各区段上变异性较大,为客观、合理提供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便于设计选用,本次勘察在数理统计所取样品的测试数据时,主要按拟建工程(边坡或桥梁)特性分段统计岩土参数,特别针对桥梁区的岩体统计时,按拟建大桥的不同分墩分层分别进行参数统计。岩石、土体试验数据均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1节有关公式统计计算。统计时,个别统计参数不足6组的,采用平均值按经验值折减作为标准值使用。3.2.1素填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勘察区内人工素填土主要分布在拟建桥梁区以及边坡一带局部地段,1#桥梁处填土主要为已建桥梁段地基以及房屋拆迁回填,填土为松散~密实状态,2#桥梁处填土主要为已建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回填,填土为松散~稍密状态,由于1#桥梁处回填以房屋废墟为主,动力触探施工难度大,本次仅针对2#桥梁段填土进行动力触探工作,由于其该段堆填时间较短(1-3年),填土未完成自身固结沉降,因此,本次勘察对该段填土共选择2个钻孔作重型(N63.5)动力触探测试,该段内填土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夹粉质粘土组成,碎块石块径5~50cm,硬杂质含量40~60%,钻探时,该段不易垮孔。该区段选取2孔进行动力触探测试,其试验成果统计见表3.2.1-1。表3.2.1-1动力触探成果统计表岩性编号锤击数范围平均锤击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触探测试累计深度(m)密实程度素填土ZY282-158.233.890.4744.0松散-稍密ZY351-155.673.940.6963.4根据测试结果,该段填土为松散~稍密状。3.2.2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本次勘察粉质粘土试验成果结果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1条下列公式进行统计。1、计算平均值公式:2、计算标准差公式:3、计算变异系数公式:4、计算统计修正系数公式:5、计算标准值公式:式中:-岩土参数的标本数;-岩土参数;-岩土参数的平均值;-岩土参数的标准差;-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岩土参数标准值。拟建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风险概率取0.025。拟建场地内粉质粘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3.2.2-1。根据表3.2.2-1:粉质粘土天然含水量平均值24.3%,天然孔隙比平均值0.7,塑性指数平均值12.0,液性指平均值数0.3,液限(10mm%)平均值32.1,压缩系数(a1-2)平均值为0.3MPa-1,压缩模量(E1-2)平均值为5.5MPa,天然凝聚力标准值为32.4Kpa,天然内摩擦角标准值为13.4°。粉质粘土呈可塑状,为中压缩性土。3.2.2-1粉质粘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数理统计表野外编号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土粒比重孔隙比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土的压缩性(200kPa)天然快剪10mm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凝聚力内摩擦角%g/cm3%%MPaMPakPa°TZY1826.11.962.730.75632.821.211.60.420.384.6832.6013.50TZY25251.942.730.75933.120.512.60.360.3055.74733.912.5TZY6224.11.972.720.71331.820.111.70.340.3215.33331.414.7TZY8522.71.972.730.730.419.111.30.320.2556.66737.716.2TZY9823.81.962.740.73132.419.712.70.320.3315.23635.815.6TZY12423.81.952.720.72732.119.812.30.330.3325.20834.114.6样本数666666666666最大值26.12.02.70.833.121.212.70.40.46.737.716.2最小值22.71.92.70.730.419.111.30.30.34.731.412.5平均值24.32.02.70.732.120.112.00.30.35.534.314.5最小平均值23.51.952.720.7231.2519.5811.670.330.295.0832.8313.51标准差1.1670.0120.0080.0230.9550.7230.5790.0380.0390.6742.2491.353变异系数0.0480.0060.0030.0320.0300.0360.0480.1100.1230.1230.0660.093统计修正系数0.9460.923标准值32.413.43.2.3中风化岩石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由于本次主要工程为桥梁及边坡,因此,本次针对桥梁墩台以及边坡分开统计(表3.2.3-1~表3.2.3-18)。在统计结果显示,岩石统计结果的变异性较大,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基岩为沙溪庙中下统交界地层,颜色杂,同类岩性变化大,泥岩多含砂质,砂岩中胶结成分的差异,导致强度差异性较大,统计结果的变异性局部偏高。3.2.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及配套工程(K2+100~K3+620段)工程地质勘察(补充勘察)波速测试报告》:中风化泥岩层声波速度为2662-2848m/s,中强风化砂岩层声波速度为1690-1898m/s,根据完整性测试成果表,该场地中风化岩体完整系数为0.58-0.71,其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根据表3.2.3-1~表3.2.3-18的统计结果、及《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判定:拟建1#桥梁区:中风化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8.74Mpa,为软岩,属Ⅳ类,中风化砂岩(黄色)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1.20Mpa,为软岩,属Ⅳ类,中风化砂岩25.64-30.80Mpa,为较软岩,属Ⅳ类。拟建2#桥梁区:中风化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6.55-7.53Mpa,为软岩,属Ⅳ类,中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6.47-24.44Mpa,为较软岩,属Ⅳ类。拟建风雨湿塘边坡区:中风化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6.764Mpa,为软岩,属Ⅳ类,中风化砂岩(黄色)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0.88Mpa,为软岩,属Ⅳ类,中风化砂岩20.86Mpa,为较软岩,属Ⅳ类。3.2.5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原则本次勘察岩土参数建议值分里程按不同的工程类型、不同岩性,不同层位、不同风化程度分别提供:(1)土体物理性质指标直接采用室内试验平均值,土体变形指标根据室内试验值并结合地区经验进行取值。(2)岩体物理性质指标不折减,直接使用岩石相应指标的平均值。(3)岩质地基承载力值的确定: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14.3.2条: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较完整时取1.40-1.10,本次勘察范围内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14.3.5条,当设计需要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对岩质地基可由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33的系数确定;对土质地基可由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50的系数确定。(4)当岩土力学性质指标统计数不足时,岩土试验标准值按岩土试验平均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所得。(5)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按岩石试验标准值折减而成,折减系数取0.9;岩体粘聚力标准值按岩石试验标准值折减而成,折减系数取0.3;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按岩石试验标准值折减而成,折减系数取0.4。岩体变形模量标准值按岩石试验标准值折减而成,折减系数取0.6;岩石泊松比可视为岩体泊松比。3.2.6岩、土体设计参数推荐取值各区段岩土体设计参数推荐取值详见后表3。备注:1、带“*”参数为结合重庆地区经验进行推荐;2、岩体变形指标宜通过现场试验进行校核;3、填土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3.2.7土石可挖性分类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0.1,拟建场地内土、石可挖性分类如下:(1)普通土(Ⅱ):主要为拟建场地内的粉质粘土;(2)硬土(Ⅲ):主要为拟建场地内内的素填土;(3)软石(Ⅳ):主要为拟建场地内的泥岩、强风化砂岩;(4)次坚石(Ⅴ):主要为线路区内的中风化砂岩。四、工程地质评价4.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拟建道路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力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拟建道路修建后,可根据覆盖层厚度和等效剪切波速修正。按《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及配套工程(K2+100~K3+620段)工程地质勘察(补充勘察)波速测试报告》,场地内粉质粘土剪切波速范围174m/s,本场地粉质粘土Vs取值为174m/s,为中软场地土;场地内人工素填土剪切波速范围132-135m/s,本场地素填土Vs取值为133m/s,为软弱场地土;下伏基岩声波速度Vp均大于1000m/s。对于桥址区,1#桥和2#桥的抗震设防类别均为B类。1#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及素填土,填土厚度1~10.2m,土体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为133m/s,该桥址区场地类别为Ⅱ类,由于该桥梁区位于河岸边缘,属抗震不利地段,6度区B类桥梁抗震措施设防烈度取7度;2#大桥覆盖层主要粉质粘土及素填土,厚度1~9.0m,土体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为133m/s,该桥桥址区场地类别为=2\*ROMANII类,该桥址区地形平坦,但位于冲沟底部,属抗震不利地段,6度区B类桥梁抗震措施设防烈度取7度。边坡地段现状第四系覆土层厚度约0.60m~8.5m,属于Ⅰ0、Ⅱ类场地。场地为抗震不利地段。需要说明的是后期回填的压实填土应实测剪切波速值以校核场地类别。4.2岩土体地震稳定性评价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并按照上述设防类别进行抗震设防的情况下,素填土可能因不均匀性引起地基错裂或沉降,要求压实填土的压实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对场地内边坡进行有效支护,使场地稳定后,在地震作用时本场地或场地附近不存在滑坡、崩塌、地基液化、震陷的问题。4.3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线路沿线范围及其周边的人工填方边坡、自然斜(边)坡、等未见变形、开裂、垮塌等迹象,稳定性较好。本勘察场地内及附近地带也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硐室等不良地质现象,拟建场地的整体稳定性较好。经钻探和现场波速测试,场地内中风化基岩较完整,岩石强度较高,岩体稳定。勘察过程中在基岩内未发现掉钻、空洞或软弱夹层等现象。综上,本场地适宜拟建道路的工程建设。4.4桥梁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本次勘察范围包含两座桥梁:1#桥和2#桥。1#桥梁长30米,2#桥梁长150m,该两座大桥均拟采用现浇连续箱梁,桥墩采用桩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承台桩基础,桥梁的重要性等级为一级。现分别对此2座大桥进行评价:4.5.11#桥拟建1#桥分布里程临时东西联络线K0+180~K0+210处,大致呈东西走向,穿越场地内原始冲沟,经现场地面调查,1#桥位区沿线范围及周边的边(斜)坡现状稳定性较好,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拟建场区适宜1#桥的修建。1、Q1-0桥台区:按设计方案,1#桥的桥台Q1-0的基础拟采用重力式承台+桩基的形式。该桥台区属斜坡沟谷地貌区,地形坡角较缓(6-10°),局部地形坡角较陡,地层岩性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以及强、中风化泥岩、砂岩,上部覆盖层厚度4-10.2m,岩土界面倾角较缓,强风化层厚度0.6-1.1m,强风化界面随岩土界面起伏而起伏,中风化岩体稳定,强风化标高260.27-263.28m,基础埋置标高及基底持力层承载力建议详见表4.4.1。2、Q1-0桥台区:按设计方案,1#桥的桥台Q1-1的基础拟采用重力式承台+桩基的形式。该桥台区属斜坡沟谷地貌区,地形坡角较陡(10-29°),地层岩性主要为素填土以及强、中风化泥岩、砂岩,上部覆盖层厚度1-5.2m,岩土界面倾角较缓,强风化层厚度0.4-1.8m,强风化界面随岩土界面起伏而起伏,中风化岩体稳定,强风化标高266.40-269.66m,基础埋置标高及基底持力层承载力建议详见表4.4.2。建议先对雨水湿塘边坡进行开挖施工,如雨水湿塘晚于桥梁修建,雨水湿塘边坡开挖可能对桥台产生产生影响。3、基坑边坡按设计方案,1#桥的桥台Q1-0、Q1-1的基础拟采用重力式承台+桩基的形式。桥台修建过程中将在四周形成一定高度的基坑边坡,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其自身稳定性差,且受地下水影响明显,边坡开挖过程中易失稳,边坡可能沿圆弧面产生滑移,建议施工期间对基坑边坡进行支护。4.5.22#桥拟建2#桥分布在四纵线北延伸段里程K3+420~K3+570处,大致呈南北走向,下穿复兴立交,经现场地面调查,2#桥位区沿线范围及周边的边(斜)坡现状稳定性较好,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拟建场区适宜2#桥的修建。1、Q2-0桥台区:按设计方案,2#桥的桥台Q2-0的基础拟采用重力式承台+桩基的形式。该桥台区属丘陵斜坡地貌区,地形坡角较缓(6-10°),地层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以及强、中风化泥岩、砂岩,上部覆盖层厚度1-3.3m,岩土界面倾角较缓,强风化层厚度2.6-5.7m,强风化界面随岩土界面起伏而起伏,中风化岩体稳定,强风化标高255.97-258.97m,基础埋置标高及基底持力层承载力建议详见表4.4.3。2、Q2-1桥墩区:按设计方案,2#桥的桥墩Q2-1的基础拟采用重力式承台+桩基的形式。该桥台区属丘陵斜坡地貌区,地形坡角较缓(6-10°),地层岩性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以及强、中风化泥岩、砂岩,上部覆盖层厚度1-3.4m,岩土界面倾角较缓,强风化层厚度1.9-3.3m,强风化界面随岩土界面起伏而起伏,中风化岩体稳定,强风化标高256.97-261.04m,基础埋置标高及基底持力层承载力建议详见表4.4.3。3、Q2-2桥墩区:按设计方案,2#桥的桥墩Q2-2的基础拟采用重力式承台+桩基的形式。该桥台区属丘陵斜坡地貌区,地形坡角较缓(6-10°),地层岩性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以及强、中风化泥岩、砂岩,上部覆盖层厚度7.2-9.0m,岩土界面倾角较缓,强风化层厚度1.2-2.0m,强风化界面随岩土界面起伏而起伏,中风化岩体稳定,强风化标高255.22-257.01m,基础埋置标高及基底持力层承载力建议详见表4.4.3。4、Q2-3桥墩区:按设计方案,2#桥的桥墩Q2-3的基础拟采用重力式承台+桩基的形式。该桥台区属丘陵斜坡地貌区,地形坡角较缓(6-10°),地层岩性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以及强、中风化泥岩、砂岩,上部覆盖层厚度3.5-8.1m,岩土界面倾角局部较陡(15°),强风化层厚度1.4-2.5m,强风化界面随岩土界面起伏而起伏,中风化岩体稳定,强风化标高255.59-259.15m,基础埋置标高及基底持力层承载力建议详见表4.4.3。5、Q2-4桥台区:按设计方案,2#桥的桥台Q2-4的基础拟采用重力式承台+桩基的形式。该桥台区属丘陵斜坡地貌区,地形坡角较缓(6-10°),地层岩性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以及强、中风化泥岩、砂岩,上部覆盖层厚度1.6-7.6m,岩土界面倾角局部较陡(13°),强风化层厚度1.9-2.3m,强风化界面随岩土界面起伏而起伏,中风化岩体稳定,强风化标高257.50-260.73m,基础埋置标高及基底持力层承载力建议详见表4.4.3。3、基坑边坡按设计方案,2#桥的桥台Q2-0、Q2-4的基础拟采用重力式承台+桩基的形式。桥台修建过程中将在四周形成一定高度的基坑边坡,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其自身稳定性差,且受地下水影响明显,边坡开挖过程中易失稳,边坡可能沿圆弧面产生滑移,建议施工期间对基坑边坡进行支护。4.5雨水湿塘边坡工程地质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4.5.1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本次勘察对雨水湿塘边坡采取定性、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本项目主要形成的边坡位于雨水湿塘右侧,雨水湿塘边坡主要为岩土质挖方边坡,现按桥梁及雨水湿塘边坡分段进行评价,对边坡首先采取定性评价,如定性评价边坡稳定性差时进一步采取定量评价。参数选取:根据重庆地区经验结合本场地的粉质粘土试验数据,本次土体的计算参数参照本次实验数据并结合详细勘察报告实验数据采用综合取值法,计算参数取值见下表4.5.1。表4.5.1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取值滑面部位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填土与粉质粘土交面32.419.213.48.3填土内部531815拟建工程为道路,考虑车辆荷载1KN/M。②工况选取:工况1:天然工况;工况2:暴雨工况。③稳定性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及计算方法查《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0.3确定,雨水湿塘东侧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35,稳定性计算采用传递系数法隐式解,公式如下:式中:—第条块单位宽度剩余下滑力(kN/m);—第计算条块与第计算条块单位宽度剩余下滑力(kN/m);当<0(<)时取=0;—第块计算条块单位宽度重力及其他外力引起的下滑力(kN/m);—第块计算条块单位宽度重力及其他外力引起的抗滑力(kN/m);-1—第计算条块对第计算条块的传递系数;4.5.2雨水湿塘边坡分段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按照设计方案可知:拟建雨水湿塘东侧将形成最高约13m的挖方边坡,现按照边坡类型及边坡方向分段进行评价:表4.4-3四纵线北延伸段道路及配套工程(K2+100~K3+620段)雨水湿塘东侧边坡分段工程地质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表边坡编号代表剖面边坡类型坡长(m)坡高(m)坡向(°)赤平投影分析图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AB17-17’~19-19’挖方边坡904.08-6.79282\该段受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边坡右侧主要为渝广高速回填路基段,该段地形坡角较陡,坡角21-31°,经现场调查,该填土边坡位于高速公路红线范围内采取格构护坡支护,下部边坡未支护,边坡未发现有垮塌、变形迹象,现状稳定。该边坡段地表覆盖厚度不均的人工填土,厚度1.8~4.3m,结构松散,主要成分为砂、泥岩碎块石夹少量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实测产状294°<62°。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该段将形成高约4.08~6.79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表层土体厚度较大(1.8-4.3m),表层土体不会沿基岩面产生滑移,但边坡与高速公路距离较近,开挖对高速公路边坡产生破坏,建议对该段边坡采取桩板挡墙支挡,挡墙基础应置于中风化岩体内,应采取先支挡后开挖的施工顺序,并做好排水措施。BC20-20’~25-25’挖方边坡2215.1-14.12295该区段基本为原始斜坡地形,局部由于原铁路修建回填形成高约6m的边坡,地形坡角整体倾角约5~29°,局部较陡,倾角46°;斜坡表层多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该段将形成高约5.1-14.12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以土层、强风化层以及中风化基岩为主,由于边坡表层岩土体界面倾角较缓(10°),且土层厚度较小,局部土体厚度较大地带,按照设计高程开挖后边坡高度较小,土质边坡整体稳定,岩质边坡岩体类别为Ⅲ类,岩质边坡按照设计放坡坡率放坡后,对岩质边坡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可知,边坡为顺向坡,但边坡坡角小于岩层倾角,建议对边坡采取分阶放坡措施处理,每8m一阶,土质边坡放坡坡率1:1.75,强风化基岩放坡坡率1:1.5,中风化基岩放坡坡率1:1,并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CD26-26’~27-27’挖方边坡804.41-5.35292-322\该区段基本为原始斜坡地形,地形坡角整体倾角约7~15°,局部较陡,倾角34°;斜坡表层多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实测产状305°<62°。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该段将形成高约4.41-5.35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以土层与强风化层为主,由于边坡表层岩土体界面倾角较缓(12°),土体整体不会沿基岩面产生整体滑移,建议对边坡采取放坡措施处理,土质边坡放坡坡率1:1.75,强风化基岩放坡坡率1:1.5,建议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DE28-28’~34-34’挖方边坡80295该区段基本为原始斜坡地形,地形坡角整体倾角约19~23°,局部呈陡坎状;斜坡表层多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该段边坡以岩质边坡为主,该段边坡表层土体厚度小,土层不会整体产生滑塌破坏,岩质边坡岩体类别为Ⅲ类,对岩质边坡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可知,边坡为顺向坡,但边坡坡角小于岩层倾角,边坡稳定,建议对边坡采取分阶放坡措施处理,每8m一阶,土质边坡放坡坡率1:1.75,强风化基岩放坡坡率1:1.5,中风化基岩放坡坡率1:1,并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EF35-35’挖方边坡2615.44295该区段由于高速公路修建在场地内形成高6m的填方边坡,坡角约30°,边坡未支挡。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该段将形成高约15.44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以土层、强风化层以及中风化为主,上部土质边坡高约10米,由于边坡表层岩土体界面倾角较缓(6-10°),土体整体不会沿基岩面产生整体滑移,岩质边坡岩体类别为Ⅲ类,对岩质边坡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可知,边坡为顺向坡,但边坡坡角小于岩层倾角,边坡稳定,但由于边坡整体高度较大,建议对边坡采取分阶放坡措施处理,每8m一阶,土质边坡放坡坡率1:1.75,强风化基岩放坡坡率1:1.5,中风化基岩放坡坡率1:1,并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FH36-36’~38-38’挖方边坡957-15m295该区段基本为原始斜坡地形,地形坡角整体倾角约13~18°,局部呈陡坎状;斜坡表层多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局部段土层厚度大,岩土界面倾角较陡(7-13°),对土质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可知,土质边坡整体稳定,岩质边坡岩体类别为Ⅲ类,对岩质边坡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可知,边坡为顺向坡,但边坡坡角小于岩层倾角,边坡稳定,建议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HI39-39’挖方边坡367.6357该区段基本为原始斜坡地形,地形坡角整体倾角约8~15°;斜坡表层多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该段将形成高约7.6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以土层与强风化层为主,由于边坡表层岩土体界面倾角较陡(19°),但土层厚度较小(<2米),土体不会沿基岩面产生整体滑移,岩质边坡岩体类别为Ⅲ类,对岩质边坡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可知,边坡为切向坡,边坡不存在临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建议对边坡采取放坡措施处理,土质边坡放坡坡率1:1.75,强风化基岩放坡坡率1:1.5,中风化基岩放坡坡率1:1,并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IJ40-40’挖方边坡324.8297该区段基本为原始斜坡地形,局部由于高速公路修建堆积部分回填土,地形坡角整体倾角约5~24°;斜坡表层多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该段将形成高约4.8m的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以素填土、粉质粘土为主,由于边坡表层岩土体界面倾角较缓(5-10°),土体整体不会沿基岩面产生整体滑移,建议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JK41-41’挖方边坡424.7241该区段基本为原始斜坡地形,局部由于高速公路修建堆积部分回填土,地形坡角整体倾角约2~5°,局部呈陡坎状;斜坡表层多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该段将形成高约4.8m的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以素填土、粉质粘土以及强风化泥岩为主,由于边坡表层岩土体界面倾角较缓(5-10°),土体整体不会沿基岩面产生整体滑移,建议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KL42-42’~45-45’挖方边坡100295该区段基本为原始斜坡地形,地形坡角整体倾角约15~23°,局部呈陡坎状;斜坡表层多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该段边坡以岩质边坡为主,该段边坡表层土体厚度小,土层不会整体产生滑塌破坏,岩质边坡岩体类别为Ⅲ类,对岩质边坡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可知,边坡为顺向坡,但边坡坡角小于岩层倾角,边坡稳定,建议对边坡采取分阶放坡措施处理,每8m一阶,土质边坡放坡坡率1:1.75,强风化基岩放坡坡率1:1.5,中风化基岩放坡坡率1:1,并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LM46-46’挖方边坡5010373该区段基本为原始斜坡地形,地形坡角整体倾角约5~21°,局部呈陡坎状,斜坡表层多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该段将形成高约10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以土层与强风化层为主,由于边坡表层土体厚度较小,土体整体不会沿基岩面产生整体滑移,岩质边坡岩体类别为Ⅲ类,对岩质边坡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可知,边坡为切向坡,边坡不存在外倾临空结构面,边坡稳定,建议对边坡采取分阶放坡措施处理,土质边坡放坡坡率1:1.75,强风化基岩放坡坡率1:1.5,中风化基岩放坡坡率1:1,并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MN47-47’挖方边坡247295该区段基本为原始斜坡地形,局部由于高速公路修建堆积部分回填土,地形坡角整体倾角约5~21°,局部呈陡坎状,斜坡表层多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该段将形成高约7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以土层与强风化层为主,由于边坡表层岩土体界面倾角较缓(9-11°),土体整体不会沿基岩面产生整体滑移,建议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NO48-48’挖方边坡606253该区段基本为原始斜坡地形,局部由于高速公路修建堆积部分回填土,地形坡角整体倾角约5~11°,局部呈陡坎状,斜坡表层多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该段将形成高约7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以土层与强风化层为主,由于边坡表层岩土体界面倾角较缓(9-12°),土体厚度较小,整体不会沿基岩面产生整体滑移,建议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OP50-50’挖方边坡606.5355该区段基本为原始斜坡地形,局部由于高速公路修建堆积部分回填土,地形坡角整体倾角约5~11°,局部呈陡坎状,斜坡表层多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该段将形成高约6.5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以土层与强风化层为主,由于边坡表层岩土体界面倾角较缓(9-12°),土体厚度较小,整体不会沿基岩面产生整体滑移,建议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PQ51-51’挖方边坡606297该区段基本为原始斜坡地形,局部由于高速公路修建堆积部分回填土,地形坡角整体倾角约5~11°,局部呈陡坎状,斜坡表层多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该段将形成高约6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以土层与强风化层为主,由于边坡表层岩土体界面倾角较缓(9-12°),土体厚度较小,整体不会沿基岩面产生整体滑移,建议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QR52-51’~53-53’挖方边坡604.5209该区段基本为原始斜坡地形,地形坡角整体倾角约4~10°,斜坡表层多为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近轴部。按设计放坡坡率1:2放坡后,该段将形成高约4.5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以土层与强风化层为主,由于边坡表层岩土体界面倾角较缓(11°),土体整体不会沿基岩面产生整体滑移,建议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4.6排水明渠工程地质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根据设计方案可知,排水明渠起点段将形成高约8m的岩土质边坡,上部土层厚度较小,岩土界面倾角较缓,填土沿岩土界面产生的滑移的可能性小;对岩质边坡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可知,边坡为顺向坡,边坡存在外倾临空结构面,边坡不稳定,建议对边坡采取放坡措施处理,土质边坡放坡坡率1:1.75,强风化基岩放坡坡率1:1.5,中风化基岩放坡坡率1:1,并对边坡做好护坡及排水措施。由于排水明渠与四纵线道路边坡坡脚相接,根据目前方案可知,排水明渠可能会破坏道路边坡坡脚,建议对排水明渠边坡进行有效支挡。4.7对相邻建筑物影响评价1、拟建1#桥位于已有桥梁处,目前该桥梁主要为顺安爆破器材有限公司办公区与库房之间的通道,经业主确认,该桥梁将在顺安爆破器材公司拆除后重新修建1#桥与四纵线连接。2、拟建2#桥下穿渝广高速复兴互通匝道,拟建桥墩距离已有桥墩最近4.7米,桥墩的开挖对已有桥墩影响较小,但桥墩开挖过程中施工平台不应大面积开挖,避免对已有桥墩产生应力破坏,基坑开挖过程中做好基坑支护及监测措施。3、1#桥梁处存在多处电力管线,桥梁修建过程中将会对电力管线进行破坏,建议对该段管线做好保护工作。4、雨水湿塘部分段开挖段离渝广高速路较近,施工开挖过程中对高速公路影响较大。五、地基基础评价5.1基础均匀性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场地路基段岩性包括素填土、淤泥、粉质粘土、中风化基岩。各岩性路基均匀性及工程措施建议如下:1、桥位区素填土分布厚度较大,一般厚1~10.2m,素填土结构松散,均匀性较差。松散的素填土不能直接作为桥梁基础持力层。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