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1-8单元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3.倍数问题。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使学生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说明估算的思路。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计算本身是枯燥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厌烦,因此要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得到每一位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挖掘教材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收集一些有趣味、有新意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去学习数学。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时,就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引导。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迁移类推,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本单元的知识重点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连续进位的乘法是个难点。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例题进行突破。教学时,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计算的方法,确保学生掌握。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中,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关于“0”的处理,必须帮助学生理解透彻。4.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于乘法的计算方法,教材淡化了对计算法则的表述,没给出计算法则或结语。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概括出严密的法则,更不要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相应的结语,重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5.重视估算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必须得到重视。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课时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1课时3倍数问题 2课时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课时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2课时6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课时7笔算乘法练习 1课时8乘法的复习 1课时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2.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3.知道1千克(kg)=1000克(g)。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在测量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1.使学生感受到物品有轻重之分,要想知道物品具体有多重,需要用秤去称。2.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和克。3.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4.知道质量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5.知道1千克(kg)=1000克(g)。千克和克 3课时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的含义。2.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1.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的能力。3.通过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知识,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1.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的能力。教材通过教室内的画面,把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具有长方形和正方形表面的物体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探索长方形的特征,得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可以通过先折再剪的活动,从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正方形,得出:正方形有四条边,每条边长度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通过比较,找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张书签的边线、一片树叶的边线来初步认识周长。通过用4种不同的方法计算篮球场的周长,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材通过试一试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理解、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对比、操作,进而理解并掌握教学概念。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长方形和正方形 3课时周长是多少 1课时1.掌握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及验算方法。3.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算理,会合理、灵活地进行验算。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的除法。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的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其次,让学生在小组中(或与同桌)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说话的范例。让说得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老师根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通过有层次地说过程、说算理,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足广大城乡师生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时,老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人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和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根植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索性。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老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有如下变化:①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作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②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算法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③适当补充一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4.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60。又如,教学除法在验算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1课时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3课时3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7课时1.掌握用列表或列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2.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理解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价值。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筛选问题。当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的问题放在每个学生面前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2.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解决问题的策略 3课时间隔排列 1课时1.平移。2.旋转。3.轴对称。4.数出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画出平移后的图形。5.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实例,认识生活中的物体有平移、旋转和对称的现象,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2.知道在方格纸上的图形发生平移是方向和位置的变化。3.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向上、下、左、右(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体会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后,只是在位置或方向上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变化,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5.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的。6.通过情景图的场景,体会生活中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1.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教材是从生活中的物体或图形入手,然后教学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2.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材上的例题以外,教师还应该再增加一些实例和图形。如汽车的车轮、旋转木马的运动等是旋转现象,斗兽棋等棋类棋子的移动是平移现象,学过的正方形,正六边形等是轴对称现象。这样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3.在教学中要注意变式的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应用变式,要让学生多做一些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实例,多找一些轴对称的图形,从而增加他们对新内容的感性认识,在全班进行讨论。4.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分散知识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1平移和旋转 1课时2轴对称图形 1课时1.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2.比较分数的大小;正确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说明分数的意义。可以指出,过去学过的0、1、2、3、4……都是整数。有时遇到不够1个,就不能用整数表示。例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只能分到半个,不能用整数表示出来的数,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教学例题时,教师可以用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版商品房包销合同3篇
- 招标文件确认纪要3篇
- 教育培训服务用工合同范例3篇
- 开庭委托书写作要点详解3篇
- 政府跟保险公司合作协议3篇
- 文物流运输招标要求3篇
- 放射性废物管理工程师劳动合同3篇
- 挡土墙建设合同样本3篇
- 携手同行的研学合作协议3篇
- 旅游业客户信息保护3篇
- 辅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 《枣树常见病虫害》课件
- 刑法试题库大全
- 燃气安装人员管理制度
- 省份简称课件
- 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
-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附答案)
- 小学健康教育试题-及答案
- 110kV升压站构支架组立施工方案
- 何以中国:公元前的中原图景
- 小学英语-Unit3What would you likePartB Let's talk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