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奥运会2010年第一十五次会议看中华文明与奥运精神的互动交流_第1页
从北京奥运会2010年第一十五次会议看中华文明与奥运精神的互动交流_第2页
从北京奥运会2010年第一十五次会议看中华文明与奥运精神的互动交流_第3页
从北京奥运会2010年第一十五次会议看中华文明与奥运精神的互动交流_第4页
从北京奥运会2010年第一十五次会议看中华文明与奥运精神的互动交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北京奥运会2010年第一十五次会议看中华文明与奥运精神的互动交流

奥罗格斯委员会的罗格赞扬了北京奥运会的“前所未有的奥运会”。勿容置疑,北京奥运会“无与伦比”不仅表现在参赛国家与人数空前,打破43项世界纪录和85项奥运会纪录,获得金牌、奖牌的代表团数目为历届最多;也表现在中国为运动员提供了“水立方”、“鸟巢”等光彩夺目的场馆,为来华观赛的各国人士提供了先进的交通系统,完备的公共设施,热情周到的服务。同样,恢宏壮观的开幕式也是“无与伦比”的标志。光影画卷尽书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故事”为奥林匹克留下传奇性的北京记忆。开幕式“以绘画长卷为轴,以写意水墨为表现形式”,展示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和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展示了中国文化中文房四宝、琴棋书画、礼乐歌舞和丝绸之路等代表性元素;展示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道法自然”的生态意识、“和而不同”的包容态度和盛世中国的开放气象。利用奥运开幕式这个国际性的大舞台,利用现代科技和传媒平台,中国的这次华丽登场最大限度地展示了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与世界眼光。更为重要的是,开幕式很好地找到了中华文化精神与奥运文化精神的契合点,在呈现中华文明的同时,将奥林匹克崇尚团结、友谊、和平、和谐以及开放交流等精神很好地融入其中;在展示文化大国软实力的同时,将奥运文化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1志成城:奥运荀子云:“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中华民族五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动力在于炎黄子孙自古以来就有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统一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已植入华夏儿女的心灵深处,升华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是全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导演用“人海战术”呈现的文艺节目生动地演绎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56个民族儿童簇拥国旗的象征意义自不必说,2008人缶阵、“孔子三千弟子”、2008人太极阵和1000名绿衣使者,他们都以繁而不乱的表演展现了中国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面貌。众所周知,奥运会是全世界运动员团结的盛会。“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为国际奥委会设计的会徽、会旗的五环图案,其环环相扣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会聚。团结是奥林匹克的主要精神。奥运会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举行,204个国家和地区11526名运动员来华参加比赛,毫无疑问将奥运会的团结精神推崇到极致。而且,开幕式将两种文化的团结精神合而为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端坐嘉宾席,冠盖满京华,其中就有曾经多次扬言要抵制奥运会的萨科齐等外国首脑。但是,巨大缶阵却向他们高声发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邀请,展示中国人热情友善的礼仪规范,同时也折射出成熟国民的大局意识;以实际行动把奥林匹克打造成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加深友谊的平台。“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当鸟巢上空响起刘欢和莎拉·布莱曼的天籁之音,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就以舒缓而温情的方式将“我们是地球村里心手相连的一家人”的理念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直击每个人的心灵。在优美的旋律中,2008张灿烂的笑脸在鸟巢如花朵般绽放。这些笑脸跨越了不同国家、民族、肤色和语言的界限,是北京奥组委耗时一年,专为开幕式表演向全世界征集的,他们与13亿中国人的笑脸汇聚在微笑的“地球村”。奥林匹克团结的精神在那一刻得到最好的诠释。2《文字》:中国和平崛起,建设世界的“和平通道”“和”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从个人的为人之道到国家的外交方针,从各家学派的言论学说到文人墨客的诗文作品,从儒家的“仁政王道”到墨家的“兼爱非攻”,都崇尚以“和”来化解矛盾,维护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共融。中国人“和为贵”的理念薪火相传,成为当今中国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以及和平崛起的指导思想。众所周知,奥运会源于古希腊人对战争的厌恶,后逐渐发展为团结友谊的盛会:“将全世界的年轻人召唤到运动场上竞争,而不是到战场上拼杀”(顾拜旦语),“火炬到哪里战火就在哪里熄灭”。今天,“奥林匹克休战”已经成为现代奥运会最响亮的口号——自1993年起,“奥林匹克休战”进入联合国程序,历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所在国家都要向联合国提交审议并通过《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北京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体现的正是奥林匹克的和平精神;“和谐”、“和平”也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集中的诉求。无论是绿衣使者构建的巨大“星光和平鸽”,还是导演设计全场观众一起“放飞”鸽子,都表现了奥林匹克推动世界和平的诉求。在《文字》环节中,最突出的场景是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经典名句以及字印刷板呈现“和”字的演变。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三千弟子围绕着“和”字朗诵《论语》,似乎可以理解为“和”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和”字的反复出现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和平崛起、建设和谐世界的理想。这昭示当今中国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通过提高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和平崛起;对外,则当成为主导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力量。同样,和平崛起是中国在开幕式上向世人发出的最庄严的承诺。除《文字》环节外,《丝路》同样是中国和平发展的见证。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内乱朝代,丝绸之路都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和平通道”。正如“画卷”上所展现的,中国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丝绸、茶叶、瓷器等领先世界的产品带到了欧亚大陆与非洲沿岸,与沿途国家建立了互信的经贸关系和深厚的友谊。起源于西周的海上丝绸之路在郑和七下西洋时臻于顶峰。尽管明朝国力无双,但是,船队所经之处,没有征服与掠夺,反以“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外交理念,留下和平、友谊、互利贸易和相互尊重。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虽有限度),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不以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很显然,开幕式以明朝服饰装扮“海上丝绸之路”船工的用意,就在于突出中国和平仁爱的传统与和平发展起的诉求。3开幕式上的严格意义《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自强不息,通过自立自尊,成就光荣与梦想。无论是辉煌还是黯淡,无论是称雄于世还是被外族奴役,中华民族精神血脉里的图强之志都从未泯灭过。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竭尽全力去追求至善理想和人生价值,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愈挫愈勇的精神源泉。奋进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无论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还是《宪章》强调奥林匹克要建立“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与人生哲学”,奥林匹克精神都是要求人们具有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金牌的争夺从来不是唯一的目标,除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交汇,比赛中的奋斗、竞争、超越自我的过程更是每个人应该好好享受的。开幕式很好地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奥林匹克的奋进精神进行了完美的展示。在《梦想》环节,空中飞人隐喻了中国实现飞天梦想的奋斗历程和伟大壮举,卫星发射、载人航天、太空漫步,不仅回应了“飞天”提起梦幻五环的神话,也是对中国人世代相传飞天传说的演绎。同样,海上丝绸之路的“乘风破浪”,陆上丝绸之路的“披荆斩棘”,都是奋进精神的象征性体现。最能体现二者完美融合的情景是主火炬塔的点火仪式。“体操王子”李宁高举火炬腾空而起,在“鸟巢”上空的“空中跑道”奔跑一周,点燃巨型“祥云”主火炬塔。其神话原型无论是“嫦娥奔月”还是“夸父逐日”,李宁的奔跑无疑都体现了中国人的浪漫情怀和图强理想,诠释了中国人追寻奥运脚步的一百年艰难征程。而且,李宁的人生旅程烙下了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印记,他当晚矫健的“太空步”背后本身就是不辞辛劳刻苦训练的结晶。此外,与旗手姚明同步出场的抗震小英雄林浩,作为开幕式唯一的汶川元素,恰到好处地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融入了奥运舞台。回顾奥运前的中国,堪称多灾多难,冰冻雪灾、拉萨骚乱、圣火传递受扰、汶川大地震,一连串天灾、人为干扰和恐怖威胁给奥运会蒙上一层阴影。但是,开幕式上的中国人不仅走出了这些阴影,而且告别了百年民族主义悲情。小林浩带给世人无数温暖和感动,这份感动源于他舍己救人的英勇无畏,源于灾区人民笑对苦难的无比坚强。正如罗格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说:“(四川地震灾难表现出)中国人民的伟大勇气和团结精神使我们备受感动。”4体现人道的人文景观和人文艺表演“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源于庄子,《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此后,佛、道、儒各家都对其进行阐发和深化,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成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它是中国人的宇宙观、生命意识和生态意识。同样,奥林匹克一方面强调人的身心、体力与智力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奥林匹克宪章》指出:“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同时,《宪章》中对奥运会举办城市提出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倡导各国重视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北京在申办奥运时提出了“绿色奥运”的承诺,既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是国人在发展现代经济中秉承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样,在开幕式上,文艺表演道具大量使用高技术产品,如无污染光电产品的大量应用,一方面是“科技奥运”的展现,同时也成全了“绿色奥运”的美誉。在《星光》环节中,无数绿衣使者搭建起一个绿色的鸟巢,一个小姑娘在“鸟巢”上空快乐地放飞风筝,晶莹剔透、变幻莫测的“鸟巢”旁边,画卷之上展现出中国大江南北的现代风貌,城市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成为家园的主色调。此外,《梦想》环节冉冉升起的“蓝色星球”,同样传达出小心呵护同一个家园的心愿。最突出表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是《自然》环节的太极阵。2008个太极拳手围绕方形画卷站立呈圆,寓意“天圆地方”。古人把天地未分的混沌状态称为“太极”,认为太极是宇宙衍生的本原。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拳路,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动静相和”。太极的理论真谛是天人合一,拥有和谐底蕴,彰显自然之美。在滚滚而下的瀑布声中,拳手们打起太极拳的各种套路,纯真的孩子在画卷上尽情描绘美丽的大自然。“外圆内方”的太极阵暗示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和立身处世的原则。孩子们播种的绿色希望就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全世界开花结果。5开幕式展示了不同文明交流的聚合式的文化对话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延绵不绝,在于它开放交流、兼容并包的姿态,在于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无论是朝代更替,内乱天灾,还是外族入侵,丧权辱国;无论是佛、道、儒理念相异,还是与基督、伊斯兰教义相冲,中华文化都注重与异域文明互通有无,博采众家之长,形成内容多元、博大厚重的东方文明典范。从古代奥林匹亚到现代奥运会,奥林匹克的意义不再是单纯的体育竞技活动,它“跨越了民族、性别、宗教以及政治制度的界限”(罗格在开幕式致辞),成为不同文明交流的聚会。开幕式是东道主呈现本国文化的良机,也是与奥运文化及他国文明对话的窗口。开幕式呈现的“四大发明”是中国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标志性见证,而它们能够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并推陈出新,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交流共进的结果。以29个焰火(火药)脚印呈现现代奥运的“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