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女性阴道菌群分布及其影响因素_第1页
成都地区女性阴道菌群分布及其影响因素_第2页
成都地区女性阴道菌群分布及其影响因素_第3页
成都地区女性阴道菌群分布及其影响因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地区女性阴道菌群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正常的女性阴道有几种细菌,包括某些病原体,其中乳酸杆菌占很大比例。阴道菌群之间形成生态平衡并不致病。当各种原因,如pH值改变,雌激素减退等引起阴道生态平衡破坏时,某种致病菌异常繁殖成为优势菌而引起阴道炎症。近年对我国女性阴道菌群分布状况的研究较少,现有的资料多为国外上世纪70、80年代或各地小样本的零散资料。有鉴于此,我们调查了成都地区800例妇女的阴道菌群分布,并结合阴道pH值、宫颈炎症和白带清洁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女性阴道的菌群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数据和方法1.1工具逃避钢柱炎选取了2006年4月至2006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常规体检的800例妇女,将成年已婚妇女,采用工具避孕(安全套),2周内全身及阴道局部未使用抗生素,3天内无性生活者纳入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书面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1.2学习方法1.2.1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采集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采集方法规范化,于月经干净后3~7天内取材;采集阴道分泌物后立即测定pH值、常规检查白带及需氧菌培养。1.2.2阴道ph值的测量阴道pH值试纸购自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操作方法参照说明书,根据对照读出pH值。1.2.3一般介绍白带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检验科检查。1.2.4平板、菲尔德平板、水真菌培养法用无菌棉签于阴道穹窿转动1周取分泌物,随后将棉签置入无菌试管,立即送检验科将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念珠菌显色培养平板等,操作方法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菌落生长后初步分类,根据需要采用API20NE鉴定条或GNI+卡或GPI卡进一步鉴定,培养72h后不生长判为阴性。所用平板和鉴定卡(条)及微生物鉴定仪VITEK32均系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1.3统计处理应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2结果2.1以少数民族为主,余者为少数民族800例妇女年龄为18~66岁,平均33.6±7.8岁;以25~45岁为主,占79%,786例为汉族,占98.3%,余者为彝、藏、苗、回等少数民族。大专/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321例,占40.1%,初中文化程度占26.9%,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占23.5%,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占9.5%。2.2阴道ph值的变化不同年龄段妇女阴道pH值的分布见表1。45岁以下各年龄组p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45岁和50岁以上阴道pH值显著升高(P<0.05)。以pH值≤4.5为正常酸性环境,50岁以下各组阴道异常酸性环境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50岁以上的阴道异常酸性环境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2.3阴道菌群分布本研究检出阴道菌群22种,以乳酸杆菌为阴道优势菌群(59.8%),其余菌群为棒状杆菌(2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6%),阴道加德纳氏菌(18.1%),粪肠道球菌(18.4%),大肠埃希菌(8.9%),白色念球菌(4.4%),近平滑念珠菌(0.5%),光滑念珠菌(7.5%),热带念珠菌(0.3%),金黄色葡萄球菌(0.8%),克雷伯菌(2.9%),产酸克雷伯菌(0.5%),B群链球菌(1.8%),C群链球菌(0.1%),草绿色链球菌(2.9%),奇异变形杆菌(0.3%),变形杆菌(0.3%),牛链球菌(0.4%),微球菌属(1.9%),李斯特菌属(0.3%),淋病奈瑟菌(0.1%)。此外,尚有18例(2.40%)在48h内无细菌生长。各年龄段主要的阴道菌群分布情况见表2。其中,乳酸杆菌和棒状杆菌在绝经前后妇女中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2),50岁以上者此两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50岁以下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4其他菌群检出率见表3。异常酸性环境中乳酸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减少(P<0.001),而其他菌群检出率显著上升(P<0.02),其中,加德纳氏菌的增加最为显著(P<0.001)。2.5几种主要阴道菌群与慢性宫颈炎的关系见表4。白带清洁度异常组乳酸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减少(P<0.001),而加德纳氏菌检出率明显增加(P<0.001)。其余菌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几种主要的阴道菌群与慢性宫颈炎的关系见表5。慢性宫颈炎组各菌群的检出率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讨论3.1阴道乳酸杆菌在阴道内的生长生育期健康女性的阴道内有大量正常寄殖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常见的有乳酸杆菌、棒状杆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加德氏纳菌、消化球菌等。正常菌群通过自身的粘附机制与阴道上皮细胞受体结合生长于阴道壁粘膜表面,参与物质代谢、营养转化;作为抗原刺激宿主产生抗体,增强其免疫力;其代谢产物可以构成防止外来细菌侵入的生物屏障,对维持阴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正常阴道内以能够产生乳酸及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占绝对优势。正常情况下,阴道上皮细胞在雌激素的影响下产生并释放糖原,阴道乳酸杆菌分解糖原产生乳酸、过氧化氢及多种抗微生物因子。乳酸杆菌产生的乳酸使阴道处于微酸性(pH<4.5)环境,可抑制其他寄生菌过度生长。乳酸杆菌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利于减少细胞表面负电荷和去除覆盖于受体表面的糖基,暴露受体而有助于细菌粘附。从本调查中阴道菌群状况与阴道pH值的关系可见,乳酸杆菌的检出率随着阴道pH值的增高而逐渐下降,其他菌如阴道加德纳氏菌、粪肠道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比例增加。其他研究也得出相似结果。此外,部分乳酸杆菌可合成过氧化氢,产生H2O2的乳酸杆菌绝大部分是兼性厌氧菌,它们通过与其他过氧化物联合作用可抑制其他细菌。乳酸杆菌代谢中产生的抗微生物因子也可有效地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阴道乳酸杆菌从多层面调节着阴道内正常菌群的共生比例,维持着阴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阴道乳酸杆菌对维持阴道正常菌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2阴道感染的发病机制乳酸杆菌在阴道菌群分布中占绝对优势,本次调查中乳酸杆菌检出率为59.8%。与文献报道在阴道分泌物中乳酸杆菌的检出率略有不同,但一般认为是50%~80%。多种因素可以影响乳酸杆菌的分布量。(1)阴道pH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适当的外阴、阴道洗浴方法,不正确的阴道灌洗,多个性伙伴,不洁性交,性交过频(每周>5次)等,都可以破坏阴道pH,使阴道酸度减低,不仅抑制了阴道乳酸杆菌的生长,而且为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条件,导致阴道炎发生。Jahic等研究发现,细菌性阴道病pH值改变与乳酸杆菌减少、粪肠道球菌比例增高有关;(2)雌激素水平改变:雌激素能促进阴道上皮基底层和旁基底细胞增生,逐渐分化为中层细胞,再生成表层细胞。其中中间细胞含丰富的糖原,雌、孕激素均可使糖原增多,雌激素与阴道上皮雌激素受体结合,启动上皮细胞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包括糖原生成。阴道上皮糖原含量随着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对阴道内微生物群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青春期以前及绝经后的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阴道上皮菲薄,阴道上皮细胞产生糖原减少,产生的乳酸减少,阴道内pH上升,不利于乳酸杆菌生长;(3)阴道乳酸杆菌被抑制:长期使用抗生素、阴道内使用抗生素软膏,甚至一些避孕用杀精剂等都能抑制阴道乳酸杆菌生长。阴道乳酸杆菌减少,除使阴道内pH值发生改变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产生的过氧化氢和抗微生物因子减少,失去抑制阴道内寄居菌生长的作用,使其他细菌大量繁殖,细菌性阴道病即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而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中能产生H2O2的乳酸杆菌明显减少;(4)病原菌入侵:不洁性生活,使用不清洁的阴道器具,阴道异物等都可以带入大量的细菌。当被带入的细菌不能被阴道的自净作用所消灭和限制时,即在阴道内大量繁殖,成了优势菌,同时乳酸杆菌生长受抑,阴道内正常菌群平衡打破,从而引发炎症。3.3乳酸杆菌年龄检测结果本调查表明,50岁以下各组阴道菌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50岁以上较50岁以下妇女的乳酸杆菌检出率显著降低(40.0%vs60.4%,P<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