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3分)考古发现,四川营盘山、波西等遗址的先民已经发展出原始种植业,以种植粟和黍等旱地农作物为主。营盘山先民还学会了驯养家畜()A.原始农业得到初步发展 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形成 C.与中原地区有密切往来 D.商品交换促进农业发展2.(3分)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都是如此”。这最能表明分封制()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形式 B.森严的等级制度 C.权力分散未形成中央集权 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3.(3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A.教育上私学的兴起 B.诸侯争霸的现实需要 C.新兴士阶层的崛起 D.社会大动荡与大变革4.(3分)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秦始皇()A.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 B.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 C.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D.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5.(3分)西汉时期对土地集约使用的情况,在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东部平原地区相对更为普遍,在黄河与汉水上游之间的地区也一样。而在南方长江流域的肥沃土地上,当时()A.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明显 B.南方小农经济发展严重受阻 更多免费优质滋元可家威杏MXSJ663C.灌溉农业普遍得到发展 D.政治中心地带经济尤为繁荣6.(3分)汉武帝时,政府设平准令丞,如果遇见市场上商品价格过低,平准就以较低价格抛售。这一措施()A.有利于稳定市场的秩序 B.避免了市场价格的波动 C.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D.加强了对地方有效控制7.(3分)西晋太康元年,广陵郡(今江苏境内)领有淮阴、江都等八县,该地区衍生出海陵、山阴二郡,而成三郡,户口数增长到一万四千百八十。这一现象()A.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 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改变了地方的行政制度 D.推动了均田制度的实施8.(3分)下表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据表可知,这些方式体现了唐代()方式举措战争唐初与突厥开战,大败突厥,俘获其首领。设置机构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册封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和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A.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 B.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 C.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 D.照搬汉代的民族政策9.(3分)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形成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 C.抑制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 D.导致土地私有制度瓦解10.(3分)《唐诗画谱》由明代书商黄凤池编辑,为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诗选唐诗五言、六言、七言各五十首左右,书求名公为之挥毫,刻版出自徽派名工之手,被时人誉为“诗诗锦绣,画画神奇”。这()A.体现当时艺术名家辈出 B.折射出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C.反映了时人的审美取向 D.说明印刷技术的创新突破11.(3分)论及宋朝政治制度,钱穆认为,宋代制度,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央集权”的是()A.设三衙掌握禁军的统兵权 B.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C.增设通判与知州共署文书 D.设枢密院专掌全国军政12.(3分)宋代财政收入中非农业收入占据的比重远较唐代大,熙宁时期的税收中,非农业收入已占一半以上,实物渐趋减少。这反映出,宋代()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经济作物种植减少 C.国家铸钱日益增加 D.社会经商风气浓厚13.(3分)元代行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元代这样做()A.体现出蒙古族对汉文化了解甚少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违背了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D.促进了民族交融进入高潮14.(3分)如表所示为明朝内阁发展演变情况。这反映出明代内阁()时期内阁的作用明成祖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明宣宗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明世宗夏言、严嵩为首辅时,“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明神宗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A.政治地位的提升 B.成为事实的宰相 C.取得法定的地位 D.具有决策的权力15.(3分)明初珠江三角洲一带“果基鱼塘”繁荣,在鱼塘周围种植果树,用鱼的排泄物做果树的肥料。明末开始出现大量的“桑基鱼塘”,塘蓄鱼,桑饲蚕,塘泥肥桑。这反映出当地()A.农业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特色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C.粮食生产出现不断萎缩的现象 D.土地集中的趋势明显16.(3分)清前期逐渐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这一事务分工有利于()A.限制皇权高度集中 B.六部行政权的加强 C.强化官僚贵族特权 D.行政效率的提高二、非选择题(4题,共52分)17.(12分)文学作品不仅蕴含作者的情感,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唐)《法曲》材料二: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百夫长,古代军队百人左右队伍的军官)﹣﹣杨炯(唐)《从军行》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宋代以来的民间俗语材料三:吴用前往石碣村游说阮氏三雄,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一对大鸡。﹣﹣据《水浒传》(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并对此做出合理解释。(2)材料二反映出唐宋两代军人地位明显不同,这也是时代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这两个时期加以说明。(3)据研究,明代中后期,白银才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材料三中梁山好汉豪爽使用银子的情节在《水浒传》却多次出现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材料三: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概括科举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1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具有很大局限性,如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病,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的设置,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摘编自周良霄、顾菊英著《元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影响。(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原因。20.(12分)中国古代,各地方言与“官话”并行并不断演变,折射着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材料:西周和东周西周各地方言差别很大。雅言(西周王畿一带王室所用方言)成为贵族通用的“标准音”。战国时各地方言差异更加复杂。雅言失去标准音地位,各诸侯国“言语异声”。汉代形成南北两派方言,分别以秦晋方言和楚方言为核心。北方方言发生混化,逐渐糅合。关中话、洛语先后成为官话“,并向周边扩展。魏晋南北朝魏晋继承洛语为官话。西晋末年北方方言逐渐向南扩展,并与南方方言交融,逐渐形成“南杂吴越、北杂夷虏”的现象。洛阳雅音吸收吴越方言而成的金陵音成为正统官话之一。隋唐隋朝以金陵音和洛阳正音为基础融合形成长安音,唐承隋制。金陵音与长安音分庭抗礼,长安音逐渐成为正统。——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官话发展演变趋势并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官话发展演变的认识。(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断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的构成因素。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3分)考古发现,四川营盘山、波西等遗址的先民已经发展出原始种植业,以种植粟和黍等旱地农作物为主。营盘山先民还学会了驯养家畜()A.原始农业得到初步发展 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形成 C.与中原地区有密切往来 D.商品交换促进农业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要求学生结合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四川营盘山、波西等遗址的先民已经发展出原始种植业。营盘山先民还学会了驯养家畜,四川地区的原始先民可以培育出农作物,说明原始农业得到初步发展;B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3分)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都是如此”。这最能表明分封制()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形式 B.森严的等级制度 C.权力分散未形成中央集权 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下的权力关系特点。【解答】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制下家庭结构与政治关系的一致性,没有体现出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虽然材料提及等级森严的“权力金字塔”,但强调的是“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故B项错误;“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只体现出分权,没有制衡。故选:C。【点评】解答问题关键是学生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西周分封制下的权利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3.(3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A.教育上私学的兴起 B.诸侯争霸的现实需要 C.新兴士阶层的崛起 D.社会大动荡与大变革【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题关键信息是“最主要原因”。【解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思想领域表现为百家争鸣;ABC都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但是不是最主要原因。故选: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查基础知识,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4.(3分)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秦始皇()A.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 B.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 C.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D.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朝的统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秦朝的统治措施。【解答】根据材料“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该学者认为秦朝没有采取分封制是正确的,C项正确;秦朝的统一并非得益于实质性改革,是多重因素导致的;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朝的统治,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3分)西汉时期对土地集约使用的情况,在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东部平原地区相对更为普遍,在黄河与汉水上游之间的地区也一样。而在南方长江流域的肥沃土地上,当时()A.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明显 B.南方小农经济发展严重受阻 C.灌溉农业普遍得到发展 D.政治中心地带经济尤为繁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考生可根据材料“西汉时期对土地集约使用的情况,在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东部平原地区相对更为普遍,在黄河与汉水上游之间的地区也一样。而在南方长江流域的肥沃土地上,则仍在使用简单的刀耕火种的农作方式”分析。【解答】北方土地集约使用普遍表明土地利用效率高,反映了农业注重精耕细作,可知当时南北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小农经济是经济形式,以精耕细作为主,刀耕火种是农业耕作技术落后;灌溉农业发展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经济南北经济发展的情况,与政治与关。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6.(3分)汉武帝时,政府设平准令丞,如果遇见市场上商品价格过低,平准就以较低价格抛售。这一措施()A.有利于稳定市场的秩序 B.避免了市场价格的波动 C.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D.加强了对地方有效控制【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需要考生掌握汉武帝推行均输平准的内容及影响。【解答】从材料可知,平准令丞的设立,打击不法商人的投机倒把活动,A项符合题意;“避免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题干措施与百姓生活水平无关,C项错误;平准令丞的设置并非控制地方的举措,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考查西汉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7.(3分)西晋太康元年,广陵郡(今江苏境内)领有淮阴、江都等八县,该地区衍生出海陵、山阴二郡,而成三郡,户口数增长到一万四千百八十。这一现象()A.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 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改变了地方的行政制度 D.推动了均田制度的实施【分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需要考生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史实及原因。【解答】根据“到东晋安帝时,该地区衍生出海陵,而成三郡,户口数增长到一万四千百八十,说明南方经济有所发展;B项在南宋,排除B项;材料中所涉及的还是郡县,并没有改变行政制度;均田是在北魏,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3分)下表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据表可知,这些方式体现了唐代()方式举措战争唐初与突厥开战,大败突厥,俘获其首领。设置机构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册封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和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A.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 B.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 C.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 D.照搬汉代的民族政策【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需要考生掌握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发展民族关系的史实。【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唐朝采用战争、册封,恩威并施,B项正确;唐朝并未实现各民族平等,排除A项;“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唐朝并未照搬汉代的民族政策,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9.(3分)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形成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 C.抑制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 D.导致土地私有制度瓦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赋税制度,考生可结合材料“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进行分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增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因此A项正确;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排除B项;两税法加剧了土地的兼并,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赋税制度,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10.(3分)《唐诗画谱》由明代书商黄凤池编辑,为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诗选唐诗五言、六言、七言各五十首左右,书求名公为之挥毫,刻版出自徽派名工之手,被时人誉为“诗诗锦绣,画画神奇”。这()A.体现当时艺术名家辈出 B.折射出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C.反映了时人的审美取向 D.说明印刷技术的创新突破【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考生可结合材料“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诗诗锦绣,字字珠玑,画画神奇”进行分析。【解答】根据“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诗诗锦绣,画画神奇”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包含了多种元素为一体,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艺术名家,排除A;新经济因素出现于明朝,排除B;材料主旨没有强调印刷术的突破,且印刷术的突破是在宋代。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既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属于一道典型试题。11.(3分)论及宋朝政治制度,钱穆认为,宋代制度,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央集权”的是()A.设三衙掌握禁军的统兵权 B.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C.增设通判与知州共署文书 D.设枢密院专掌全国军政【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央集权”,理解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含义,结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解答。【解答】依据材料“中央集权”,结合所学可知,削弱地方权力,设通判与知州共署文书,故C项正确;设三衙掌握禁军的统兵权,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最高指挥权属皇帝,而非中央集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是为了分散丞相的行政权,加强皇权,而非中央集权;设枢密院专掌全国军政是为了分散丞相的军权,加强皇权,而非中央集权。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12.(3分)宋代财政收入中非农业收入占据的比重远较唐代大,熙宁时期的税收中,非农业收入已占一半以上,实物渐趋减少。这反映出,宋代()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经济作物种植减少 C.国家铸钱日益增加 D.社会经商风气浓厚【分析】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宋朝商业发展的情况。【解答】根据材料“非农业收入已占一半以上,且所收货币越来越多,可知宋代商业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比较大,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税收构成情况与经济作物种植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税收中上交的货币多少,无法反映国家铸币情况;风气“浓厚”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中的税收情况只是与唐代相相比较,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3分)元代行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元代这样做()A.体现出蒙古族对汉文化了解甚少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违背了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D.促进了民族交融进入高潮【分析】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需要考生掌握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影响。【解答】根据“一反过去汉州、唐道,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重要山川边界……”可得出元代行省的设置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地方割据,B项正确;材料与体现出蒙古族对汉文化了解甚少无关,排除A项;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划分遵循了犬牙交错的原则,排除C项;材料与民族融合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3分)如表所示为明朝内阁发展演变情况。这反映出明代内阁()时期内阁的作用明成祖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明宣宗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明世宗夏言、严嵩为首辅时,“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明神宗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A.政治地位的提升 B.成为事实的宰相 C.取得法定的地位 D.具有决策的权力【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朝内阁,可结合明朝内阁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大权尽归内阁,内阁由替皇帝提供顾问发展到有票拟权,最后到明神宗时大权尽归内阁,这反映出明代内阁政治地位的提升;B说法错误,排除;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内阁地位的变化,不是强调决策权,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朝内阁,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5.(3分)明初珠江三角洲一带“果基鱼塘”繁荣,在鱼塘周围种植果树,用鱼的排泄物做果树的肥料。明末开始出现大量的“桑基鱼塘”,塘蓄鱼,桑饲蚕,塘泥肥桑。这反映出当地()A.农业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特色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C.粮食生产出现不断萎缩的现象 D.土地集中的趋势明显【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即基种桑,塘蓄鱼,再以蚕屎饲鱼,明朝形成的“桑基鱼塘”将种植、养殖相结合,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农业的经营方式,不属于农产品商品化的内容;材料并未涉及粮食生产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到经营方式,与土地集中程度关系不大。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发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6.(3分)清前期逐渐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这一事务分工有利于()A.限制皇权高度集中 B.六部行政权的加强 C.强化官僚贵族特权 D.行政效率的提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要求学生结合军机处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A.内阁和军机处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的,不可能限制皇权;B.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并没有加强六部的行政权力;C.清朝没有强化贵族特权;D.内阁处理日常事务,军机处理机密事务。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二、非选择题(4题,共52分)17.(12分)文学作品不仅蕴含作者的情感,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唐)《法曲》材料二: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百夫长,古代军队百人左右队伍的军官)﹣﹣杨炯(唐)《从军行》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宋代以来的民间俗语材料三:吴用前往石碣村游说阮氏三雄,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一对大鸡。﹣﹣据《水浒传》(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并对此做出合理解释。(2)材料二反映出唐宋两代军人地位明显不同,这也是时代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这两个时期加以说明。(3)据研究,明代中后期,白银才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材料三中梁山好汉豪爽使用银子的情节在《水浒传》却多次出现【分析】本题考查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史料的重要作用。第一问结合“胡骑”“胡妆”“胡音”“胡乐”作答;第二问结合“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分析;第三问结合“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总结。【解答】(1)现象:根据材料“胡骑”“胡妆”“胡音”“胡乐”等可以概括出答案。解释: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前期国力强盛,促进丝绸之路繁荣,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2)根据材料“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可以看出唐代军人社会地位较高、开疆拓土、对军旅生活充满向往、自信昂扬的进取精神。根据材料“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可概括出宋代军人社会地位不高,宋代实行募兵制,管理混乱,战斗力弱。(3)根据材料“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并结合所学可知,因此可以看出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构成分,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但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的成分,要有其它史料相互印证。故答案为:(1)现象:“胡骑”“胡妆”“胡音”“胡乐”在唐都长安一带盛行。解释:唐朝打通了西域交通,恢复了商路秩序;唐朝的强盛吸引异域客商到长安经商或定居。(2)说明:唐代军人社会地位较高,源于唐代尚武,对建功立业充满渴望,这体现出当时豪迈。宋代军人社会地位不高,源于宋代实行崇文抑武政策,军队多通过招募组建,素质低下,因此社会地位不高。(3)解释:《水浒传》中宋江起义的故事发生在北宋,但作者施耐庵生活在明代。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但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的成分,要有其它史料相互印证。【点评】本题考查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史料的重要作用,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材料三: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概括科举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汉晋”,并正确掌握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及选拔标准。(2)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二中“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的主旨,并正确掌握科举制创立的历史背景及历史影响。(3)本题主要考查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三中“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的主旨即可。【解答】(1)选官制度及标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诞生之前,以德行为主,以门第为标准。(2)原因: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可以从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中央集权加强、扩大统治基础等角度回答即可。(3)特点: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三中“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可知;根据材料“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文官选拔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拔性。故答案为:(1)察举制:以德行为主;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2)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新王朝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影响: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大大加强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3)特点: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以及科举制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具有很大局限性,如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病,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的设置,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摘编自周良霄、顾菊英著《元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影响。(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原因。【分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原因。第一问要结合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影响来解答。第三问要结合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原因来解答。【解答】(1)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收精兵、削实权、设通判等方面简要概括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了三冗的国家财政危机等方面概括其影响。(3)措施:根据“行省即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车间消防演练
- 气象学教师劳动合同样本
- 无人驾驶技术董事聘用合同
- 本溪市供热环保政策实施
- 经济适用房交易附加协议
- 畜牧业会计聘用合同样本
- 停车场绿化工程合同
- 商务楼宇电梯安全运行规范
- 采矿技术人员培训课件
- 校园文明礼貌教育活动
- 朝鲜战争完整版本
- 动漫制作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行政执法卷)及参考答案
- 殡葬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 QGDW11957.2-2020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2部分:线路
- 中国抗日战争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 轨道工程(第三版) 课件 高亮第6章 道岔
- 深圳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疑难解析(2023年)
- 特仑苏广告效果调查报告
- 机动车检测站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
- 2022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试卷第1套(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