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炼行业发展现状_第1页
我国地炼行业发展现状_第2页
我国地炼行业发展现状_第3页
我国地炼行业发展现状_第4页
我国地炼行业发展现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地炼行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地方造船厂的发展1.小炼厂组建地炼企业地方精炼厂(以下简称“精炼”)的名称由中央公司精炼厂提出。它的发展来源于1998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宏观调整。截至1998年底,我国有各类炼油厂220个,其中加工能力在100万吨/年以下的有193个。当年,政府对石油行业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业务重组,小炼厂区别性关停并转。整顿结束后,加工能力在1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大多划归两大国有石油公司,而100万吨/年以下的小炼油企业选择保留了82家,成为“地炼”;沥青厂、溶剂油厂和润滑油厂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其余则予以关闭。我国炼油企业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包括地炼。2002年,自中海油收购滨州沥青公司开始,中海油、中国化工、中国中化等央企开始了一轮“以资源换市场”收购地炼的行动。至2010年,以中国中化增资控股弘润石化为标志,央企对优质地炼资源的收购和整合暂告一段落。截至2012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常减压装置的地炼约100家(部分常减压能力低于30万吨/年,且不属于82家保留企业的炼厂不在此列),一次加工能力合计1.58亿吨/年,单厂规模平均达到159万吨/年。2.地方炼厂常削减能力分布根据本文对100家地炼的统计,我国地炼60%的常减压能力和86%的焦化能力分布在山东,故山东地炼成为我国地炼的典型代表。东北和广东也有聚集了部分地炼企业,分别占11%和9%的加工能力。2012年,我国地方炼厂常减压能力分布情况见图1。2004年成立的中国化工集团是我国石油炼制行业最年轻的央企,也是央企收购地炼“热潮”中收购数量最多、收购能力最大的一家央企。截至2010年底,中国化工集团已经控股10家地炼,常减压能力合计1007万吨/年。控股完成后,数家被控股炼厂进行了大规模扩能,2012年底,中国化工集团旗下的地炼企业常减压能力增加至3003万吨/年,占地炼总能力的19%。二、中国地方造船厂的发展1.地方炼能所超过的规模国家不断出台政策,规范和指导炼油行业的发展,对节能和环保的要求日益苛刻,对炼厂规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规定,对炼油厂的淘汰红线为200万吨/年。为应对政策要求,2012年扩建的8家地方炼厂的新建常减压装置能力均在150万吨/年以上,加上旧装置,炼能均跨过了淘汰红线。从地炼的规模分布来看,百万吨能力以下的企业数量虽然占70%,但其加工能力仅占42.1%;百万吨能力以上的企业以30%的数量占据了57.9%的能力。尤其是17家能力在20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已占地炼总能力的47%。2012年我国地炼规模分布情况见图2。2.燃料油作原料1998年整顿后保留的82家地炼,每年可获国内原油指标700万吨。其中中国石化集团供应约300万吨,主要是胜利原油和少量塔河原油;其余为中国石油集团供应,主要是辽河原油、少量大庆原油和长庆原油。另外,陕西、宁夏、新疆、东北、山东等地的地炼还可从当地油田获得少量原油,估计总量为200万吨/年。中国海油供应地方炼厂海洋原油的数量近1000万吨/年,其中50%供应中国化工旗下的几家炼厂,其余为中海油自己控股的几家地方炼厂。中石油燃料油公司除为旗下的几家沥青厂供应南美原油外,还向合作单位如阿尔法沥青公司、东明石化等地炼供应进口原油。燃料油是我国地炼主要的加工原料,尤其是进口燃料油。比较典型的是俄罗斯M100直馏燃料油和东南亚低硫蜡渣,属于中低硫、低密度燃料油,硫含量通常在1.0%〜1.3%,密度<1kg/L,通过焦化和催化的二次加工,轻油总收率可达到64%〜68%,是较受我国地炼欢迎的原料。2012年,预计我国进口直馏燃料油2000万吨,其中1400万吨用作地炼原料。国产燃料油也是地炼重要的加工原料,近年来用作地炼原料的国产燃料油量约为800万吨/年。自2009年燃料油提征消费税后,用作地炼焦化料的沥青数量开始逐渐增多,尤其以中国海油旗下的炼厂生产的道路沥青居多,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国石化集团也有沥青产品被贸易商销往地炼作为焦化原料。2009-2010年,大量炼厂生产180#、200#沥青名义的常压渣油供给地炼,作为焦化或重催原料;2011年四季度,沥青价格较低,燃料油价格高企,大量90#、110#重交道路沥青也被用作焦化料的调和组分。预计2012年被地炼用作焦化原料的道路沥青数量在200万吨以上。2012年我国地方炼厂的原料构成情况见图3。3.汽柴油的收率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的有关数据测算,近年来我国地炼的原料加工量不断提高,从2006年的2000万吨左右提高到2011年的4900万吨。由于加工手段不完善,加之原料中原油比例不高,汽柴油收率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的炼厂相比明显偏低。但随着地炼二次加工能力和产品精制装置的配套建设,地炼的汽柴油收率在不断提高。2011年,汽柴油收率达到50%,产量近25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6%。2012年,预计汽柴油收率保持在50%以上,原料加工量和汽柴油产量均继续提高。近年来我国地炼原料加工量和汽柴油收率的变化情况见图4。4.燃料油与沥青的转换由于部分地炼以南美重质原油和绥中36-1原油为原料,东北部分地炼以辽河原油为原料,这些原油较适合生产道路沥青,加之部分地炼加工装置简单,缺乏深加工和产品精制装置,因此部分地炼将沥青作为目标产品之一。目前我国较为固定的沥青型地方炼厂有40家左右,近年沥青产量在200万〜400万吨/年,占国内沥青市场15%左右的份额。燃料油和沥青在生产工艺上有较为灵活的相互转换性。近年来地炼的燃料油和沥青总产量基本持稳,与地炼不断增加的加工量相比,地炼的燃料油和沥青收率持续降低,从2008年的49%下降到2011年的24%(见图5)。5.调和油的平均质量及调油标准目前大型地炼(常减压能力在200万吨/年以上)一般为央企控股企业,二次加工装置和化工产品深加工装置较为齐全,并配套建设了加氢精制装置,汽柴油质量一般可以达到国III标准。根据息旺能源测算,2009-2011年,“调和油”利润每年分别为730元/吨、542元/吨和450元/吨,调油利润可观。在经典的调油配方中,不需缴纳汽柴油消费税的成分占30%以上。2011年我国调和汽油量约为1100万吨,2012年预计在1000万吨左右。随着调油利润的下降以及两大集团对外采汽油标准的日益苛刻,调和油数量将降低;未来随着税务政策的调整,调和油市场变数较大。三、分析中国地方造船厂的发展趋势1.政策执行力度仍需加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简称“目录”),规定新建常减压装置门槛为800万吨/年,淘汰范围在100万吨/年以内。在其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新建常减压装置门槛抬升至1000万吨/年,淘汰范围扩大到200万吨/年以内。按照目录要求,地炼将受到极大影响,但政策执行力度的不确定性较大。若严格按目录要求执行,83%的地炼企业将关闭,涉及一次加工能力约8000万吨/年以上。从历史上看,地炼企业经历了2000年前后的集中清理整顿和2005版目录的宏观调整后,数量反而较2000年增加60余家,一次加工能力增长超过1亿吨,年加工能力在百万吨以下的仍有70家,如果算上加工能力在30万吨/年以下的一些小炼厂,淘汰范围内的地炼可达百家之多。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部分企业利用国家对“高等级道路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和特种沥青生产”的鼓励政策,以生产沥青的名义得以保留;二是部分企业对常减压装置进行了扩能改造,跳过100万吨/年的2005版目录淘汰红线;三是地方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地炼企业对地方经济和就业等均有重要支撑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在可行范围内多对其给予各种支持,使其得以生存。2011版目录给出的政策实施时间为2013年底,地炼仍有时间消化政策,扩能、重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整体规模仍有上升可能。2012年,8家地炼大规模扩能2250万吨/年,可以看作是地炼对2011版目录的有效响应,也是国家政策引导和规范效应的体现。2.合成液体石油国税总局2012年10月出台政策,要求“催化料、焦化料其特性属于重质燃料油,同类产品如腊油、渣油等明确为燃料油的征收范围。因此,催化料、焦化料也应当征收消费税。”此前部分企业购入不征税的沥青,但通过“变票”方式将其申报成可以抵扣消费税的燃料油,以达到避税的目的。今后此类行为将为税法所禁止。国税总局2012年11月6日出台新政,自2013年1月1日开始,统一对液体石油产品征税,将MTBE、芳烃、混合芳烃等用于调油和化工原料的产品亦纳入征收范围,税率亦按照1元/升来征收。部分油品生产企业在销售汽油时开具MTBE的发票避税,新政出台后,将有力地打击此类避税行为,还将直接打击调和汽油的成本优势。以山东地炼芳烃调和汽油为例,密度为0.725kg/L,芳烃添加比例在30%左右。芳烃增收消费税后,调和国III93#汽油成本将增加约415元/吨。按此计算,调和汽油基本上无利润空间。3.原油输送系统项目东明石化的日照-东明原油管道于2012年12月建成投产。该管线全长446千米,年输油量可达1000万吨。中化弘润石化输油管道于2012年4月竣工,因原油资源未落实延期投用。该项目东起青岛市黄岛港,西至潍坊滨海化工园区,全长190千米,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中国化工旗下的数家地方炼厂也将在2013年开始使用原油管道进行原料输送。莱州港到昌邑石化的输油管道有望在2013年4月正式投产,为昌邑石化供应原料。该管道输油能力为1300万吨/年,输送品种预计为海洋原油和进口燃料油。昌邑石化到正和石化和华星石化的管道也将在2013年开始建设。通过管道运输原料,地炼将大幅降低原油进厂的物流成本,减少原有槽车运输的物料损失,有利于地炼盈利能力的提高。4.中国化工集团对大规模封闭原油进口数量的影响中国化工旗下地炼有可能获原油进口配额。中国化工集团旗下的昌邑石化、正和石化、华星石化、安邦炼化、蓝星石化五家炼厂向国家发改委申请2013年合计1000万吨/年的进口原油配额。目前中国化工集团正与拥有原油进口权的公司联络实施进口的可能性。如果获批,这将是国家层面首次向地炼大规模敞开原油进口大门。原油资源的增加改善了原料结构,汽柴油收率将提高。受收率提高和加工能力增加两种因素的影响,2013年,地炼尤其是山东地炼的汽柴油产量将有明显提高。中国化工如果获得1000万吨/年的原油进口配额,则旗下炼厂可增加汽柴油产量720万吨左右。四、现行调节体系不健全,部分调和油地炼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市场不可忽视的资源之一,特别是在我国成品油、燃料油和润滑油基础油市场供应中占有一席之地。展望未来,地方炼厂将在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