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详细勘查_第1页
沙坪坝区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详细勘查_第2页
沙坪坝区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详细勘查_第3页
沙坪坝区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详细勘查_第4页
沙坪坝区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详细勘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沙坪坝区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详细勘查.前言0.1任务由来近年来沙坪坝区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不断发生变形、垮塌,在2016年该斜坡发生崩塌,变形岩体掉落砸中停车场车辆。目前斜坡多处发生多处拉裂缝、垮塌,坠落的可能性极大,严重影响凤天公园、凤天竹苑小区居民楼及停车场、凤天公园支路及附近行人出行的安全。同时,该点位于重庆主城区,不稳定斜坡的风化剥落严重破坏城区生态景观,若发生较大地质灾害,其社会影响巨大。2019年,重庆市沙坪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托我队对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进行了控制性勘查,勘查报告结论提出建议对该不稳定斜坡进行详细勘查并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因此,为及早消除隐患,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0年5月20日经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覃家岗街道办事处组织该项目投标获得本次详细勘查任务。勘查范围与前期控制性勘查一致。0.2勘查的目的与任务按照业主下达的勘查委托任务要求,此次勘查主要目的:为避免斜坡失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为下一步斜坡的防治工作提供地质依据。其主要任务是:A、查明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成因、形成机制;B、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评价;C、分析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或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性;D、提出不稳定斜坡防治方案建议,为设计及施工提供所需的勘查成果资料。0.3规划概况及勘查范围根据沙坪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查询,工作区目前规划和现况相同,没有变化。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中上部为凤天公园,底部为城市用地。本次勘查地质灾害隐患点于2016年纳入沙坪坝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见图0.3.1)。图0.3.1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群测群防平面图本次勘查范围与原地质灾害隐患点影响范围相同,勘查范围受业主的委托范围为18192km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了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影响范围及勘查范围为34667km2。勘查范围坐标(表0.3-1):表0.3-1勘查范围(国家2000坐标系)拐点编号X坐标Y坐标拐点编号X坐标Y坐标J013269355.98640958.83J053269033.17640994.31J023269337.03641054.32J063269023.23640962.63J033269273.01641034.94J073269062.08640883.42J043269080.10641025.93J083269111.09640901.380.4勘查工作概况0.4.1地灾概况根据本次对勘查区的工程地质测绘和现场调查表明,勘查区位于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凤天竹苑小区东侧,斜坡整体坡向向西,长约360m,高30~70m,斜坡中下部在平面为不规则“长条”型的岩质斜坡,为人类工程活动形成,坡向向西,长约360m,高3~50m,主要由泥岩夹细~中粒砂岩组成,斜坡上部为自然斜坡,坡向向西,长约330m,高20~40m。斜坡形成危岩单体及多处砂岩条带,近年来坡体发生多处变形垮塌,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现场调查的坡向、岩性、灾害分布将整个斜坡分为6段(详见3章)。0.4.2群测群防监测情况分析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在2016年发生崩塌掉块后,于当年8月被纳入沙坪坝区群测群防监测系统。该不稳定斜坡群测群防主要监测方法为宏观巡查,宏观巡查主要通过当地社区居民及地灾点群测群防监测员日常巡视进行观察。据收集的宏观监测记录数据显示,在2016年8月18日记录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上部凤天公园步道出现一次地面新裂缝,为蓝色预警,另在2018年2月5日及2018年4月3日发现裂缝变形扩大,告蓝色预警两次。在监测期间,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时有发生局部掉块及溜滑现象,据该点地灾驻守队员反映近年来该不稳定斜坡存在较缓慢变形,累计变形日趋严重,每次大雨来临之际,该点都是重点防范对象。监测记录资料详见报告附件。0.4.3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根据现场调查、走访社区及查阅近年群测群防数据,沙坪坝区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在2016年该斜坡发生崩塌,变形岩体掉落损毁停车场车辆。目前斜坡多处发生多处拉裂缝、垮塌,坠落的可能性极大,严重影响凤天公园、凤天竹苑及小区停车场150户约643人出行安全及和凤天公园支路的安全,同时威胁资产达4000万人民币。0.4.3防治工程等级根据受灾对象重要性及成灾后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小,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相关规定,将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确定为一级(见表0.4-1)。表0.4-1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防治工程等级划分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直接威胁对象重要性人数(P)P≥500(√)500

>P≥100P<100建构筑物的重要性重要(√)较重要一般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S)万元S≥50005000>S≥500(√)S<500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一级

0.5勘查工作评述0.5.1前人研究程度前人对沙坪坝区的地质灾害做过大量的地质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基础资料有1960年四川省地质局成都水文地质队进行了1:5万地质填图普查工作;1980年四川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分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重庆幅);2、2002年12月沙坪坝区国土资源局编制了《重庆市沙坪坝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15年)》;3、2007年12月重庆市地勘局川东南地质大队编制了《重庆市沙坪坝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设计报告》;4、2010年12月重庆市川东南地质大队编制了《重庆市沙坪坝区地质灾害排查报告》;5、2012年12月重庆市川东南地质大队编制了《重庆市沙坪坝区地质灾害排查报告》;6、2015年12月重庆市南江地质队编制了《重庆市沙坪坝区地质灾害排查报告》;7、2017年7月重庆市南江地质队编制了《沙坪坝区凤天路社区公园公路病害、凤天路社区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地质勘查报告》;8、2018年重庆市沙坪坝国土分局编制完成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9~2023年)》;9、2019年11月重庆市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编制了《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控制性勘查报告》;10、近年来沙坪坝区的群测群防数据。上述各前人的工作给本次分类调查工作提供了详细、丰富的基础资料。0.5.2执行的技术标准1)勘查依据(1)《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详细勘查委托书》;(2)《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详细勘查方案》(经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组织专家组审查通过)。2)主要执行的技术标准(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143~2018;(2)《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3)《建筑边坡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6)《工程岩体试验标准》(GBT50266~2013);(7)《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000)》DD2019~08(8)其他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等。0.5.3勘查质量评述我队中标该项目之后,在控制性勘查的基础上,补充调查工作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编制勘查方案,本报告《勘查方案》日提交至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并组织专家在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会议室对我队提交的《勘查方案》进行审查,《勘查方案》通过专家组审查,审查核定主要勘探工作量为:布置6条剖面,11个钻孔,3处槽探。由于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影响,延误了本次勘查项目的施工进度,在积极复工复产后,我队于5月26日进场开始野外勘查施工,于6月12日完成全部野外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作为监理单位对整个野外工作进行旁站式监理。2020年7月1日,项目业主重庆市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办事处组织了野外验收了,参加验收的单位有沙坪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沙坪坝区地质灾害整治中心、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野外资料验收综合意见认为:工作量达到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的要求,同意野外工作结束,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详见表0.5.4。本次勘查手段采取地面调查测绘、测量、钻探、槽探与室内样品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勘查方法手段及质量符合规范要求。(1)工程地质测绘与地质测绘在勘查区全面进行了1:500的工程地质测绘与地质测绘,测绘面积0.058Km2,着重调查地形、地貌及斜坡周围已有建筑情况,调查地面、道路变形裂缝、变形特征及分布情况,调查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有无软弱夹层等;调查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及发展情况。现场标识定位并记录并拍照,地质点、地质界线现场勾绘并采用测量仪器定位,误差不超过2mm,测绘工作能满足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2)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本次对钻孔孔位和地质剖面均采用拓普康102实测,平面比例尺1:500,剖面比例尺精度1:200,勘探点高程误差小于5cm,平距误差小于50cm。坐标系采用国家2000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质量和精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测量引测依据的控制点资料由我单位测绘,点号为T1(其坐标为X=640907.4420,Y=3269134.3020,Z=310.6630)、T2(其坐标为X=640943.7880,Y=3269284.7600,Z=308.6050)、T3(其坐标为X=641018.7966,Y=3269168.6500,Z=376.8810)。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将各钻孔放测于实地,所引用的控制点在图内。并在钻探结束后定测各钻孔实际位置。三角高程法测得各钻孔高程。测量成果经现场自检、互检和专检,精度符合规范要求。无人机倾斜摄影航拍技术,以多角度立体采集影像,建立比例尺不低于1:2000的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识别斜坡体及调查区内自然地理环境的平面分布特征,不稳定斜坡体威胁对象,并通过模型实现灾害特征的定量统计,识别不稳定斜坡三维空间分布特征、解译边界、体态特征等,查明威胁对象、影响范围。(3)工程钻探滑钻探:本次勘查采用2台XY~150型钻机进行钻探。钻探采用回转岩心钻探方法,对土层采用无水钻进(干钻),基岩采用小泵量清水钻进。回次进尺土层不超过1.0m,在岩层中不超过2.0m。土层采取率大于75%,强风化基岩及破碎岩体采取率大于65%,中风化基岩采取率大于80%。施工工艺及质量达到《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规范要求。钻探施工完成后,对钻孔实施了水泥封堵措施,保证了基岩的完整性。(4)山地工程本次勘查在不稳定斜坡完成了3条探槽施工,探槽的设计长度一般控制在20m左右,设计开挖底宽80~120cm,设计深度不超过1.5m,侧壁采取适当放坡以保证施工安全。探槽采取人工开挖,工程地质技术人员重点查明土层厚度,岩体类型,以及岩体结构面发育情况。探槽揭露基岩面,记录数据准确,并照相存档,编录内容详实、规范,达到了本次勘查方案及相关技术要求。(5)样品室内试验所有岩、土、水样采集后及时封装、分批送检,土样取样采用薄壁取土器连续静力压入法和人工挖掘。岩、土、水样试验由重庆岩土检工程测中心有限公司完成,实验采用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其试验数据精度满足岩土测试规范要求,保证了本次勘查成果较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6)水文地质工作:竖直钻孔终孔后24小进行了的水位观测,因钻孔无地下水,故未做提水试验。(7)图件编制本次成图采用”autocad2014”和“QuickGEE1.1”软件,图件成果满足勘查规范要求。(8)监理工程质量评述本次勘查在《勘查方案》审定后,项目总监组织业主、施工单位、勘查单位进行野外地质钻探施工技术交底,并对整个勘查过程进行全程旁站,野外勘查工作结束后,组织三方单位对勘查施工内容进行野外验收会议,会上一致通过我队野外钻探施工内容,并前述野外验收意见。以上各项工作内容及其精度均满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中相关的技术要求。0.5.4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控制性勘查实际完成主要工作量详见表0.5.4。表0.5-1勘查完成主要工作量表序号工作项目单位设计工作量实际工作量完成率备注1工程地质测绘km20.0480.050104%2钻探本次钻探竖直孔m/个67/568.1/5101%水平孔70/670.6/6101%利用钻孔个103.42/6103.42/6100%利用控制性勘查钻孔6个3槽探m3/个60/379.04/3132%5工程测量全面工程地质测绘km20.0480.048100%测放钻孔个1111100%地质剖面m/条528/6728.9/6138%6采样本次采样组77100%利用样品组利用控制性勘查样品7组7现场测试抽水试验次/孔1/11/1100%8室内试验岩样抗压组44100%抗拉组33100%抗剪组33100%1.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1.1位置及交通状态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天路社区城市中心地带,地理坐标为X:3269180,Y:36641010,周边有内环快速,经纬大道,轨道交通,各种城市道路,交通便利(图2.1),人类活动频繁。图2.1交通位置图1.2气象水文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为18.5℃,无霜期341.6天。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5℃;最低气温是元月,为7.2℃。日极端最高气温是42℃(2006年8月21日),最低为零下1.8℃(1977年1月15日),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月份是5、6、7、8、9月,10°C以下的冬寒期为12、1、2月。多年相对湿度为79%。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和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mm,雨量集中在4~9月,降雨量高达866.2mm,占全年降雨量的76%。年平均降雨为168d,日降雨量大于25mm的大雨、暴雨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场地内及周边未见溪河分布。1.3社会经济概况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主城区、重庆大都市区之一,位于主城区西南部,是重庆市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区及高等教育中心。截止2019年8月,沙坪坝区辖20个街道、6个镇,总面积396.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85万。2018年,沙坪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36.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5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77.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4:37.9:61.7,产业结构为“三二一”。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看: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为~0.1%;第二产业贡献率为91.5%,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8.6%,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社会经济情况良好。2.地质环境条件2.1地形地貌勘查区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整个勘查区东高西低,地势呈陡崖、陡坡地形。区内地受地质构造、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地形坡度较陡,坡角在55~65°之间。区内相对高差大,场地最高点位于区内东北侧,高程约400m左右,最低点位于区内西侧,高程309.12m左右,高差约90m。勘查区最大高程约380m,形成勘查区高差约70m。图2.1-1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卫星照片图2.1-2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全貌2.2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收集的区域质资料可知,勘查区内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层(Q4ml),残坡积土层(Q4el+dl),下伏基岩有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各地层岩性特征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侏罗系下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钙质较重。钻孔揭露强风化厚度1.39-3.20m,岩芯呈碎块状,中风化岩芯完整呈柱状,节长7-40cm。(2)砂岩:主要岩层,灰色,细粒~中粒结构,中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等,含泥质不均,局部含泥质较重。为前期控勘钻孔揭露。出露的强风化较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场地内主要岩性为泥岩夹砂岩2)第四系全新统土层(Q4)(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筑土层(Q4ml):素填土:灰白色为主,主要由混凝土、砂泥岩碎块石、粘性土等组成,碎块石粒径一般10~200mm,土石比8:2~5:5,稍湿,结构松散~稍密,该土层主要分布在场所地内道路及小区,堆积年限1年~10年不等。厚度0.50m~5.00m。(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粉质粘土:褐色,刀切面较光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呈软~可塑状态,分布于场区斜坡上部,厚度0.5~1.5m。(3)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Q4col+del):崩坡积物:杂色,为陡崖崩积堆积产物,物质组成主要为粘性土混杂碎石或块石,结构较松散,零星分布于场地内斜坡坡地处。2.3地质构造及地震2.3.1地质构造据调查,调查勘查区位于金鳌寺向斜西翼(详见图2.2.3.1),无断层通过,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105°∠12°,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裂隙①产状:3°∠79°,间距0.5~1.5m,延伸0.5~1.2m,整体闭合,局部裂面张开1~3cm,无充填,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好,属硬性结构面;裂隙②产状:283°∠57°,裂隙局部变陡,间距1~3m,延伸1.5~3.5m,闭合,局部张开1~3cm,无充填,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图2.2.3.1勘查区构造纲要图2.3.2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勘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受地质构造和岩性制约,勘查区地形坡度较陡,有利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排泄,不利于地下水渗透和储存,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但是斜坡以泥岩为主,在地表水作用下,沿坡面风化裂隙渗透,加速了岩体风化和软弱,以及差异风化形成岩腔,均与地表水转换成浅部风化裂隙水相关密切作用,诱发斜坡风化崩解剥落、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根据现场钻孔揭露情况,勘查区受地形条件控制,孔内无水。加之勘查区无地表河流、溪沟等地下水贫乏。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5人类工程活动该点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勘查区为城市建设用地,斜坡东侧为凤天公园,西侧为凤天竹苑小区停车场、居民楼及市政公路等,斜坡南北两端处边坡进行了治理,故勘查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3.不稳定斜坡基本特征3.1空间形态特征根据本次对勘查区的工程地质测绘和现场调查情况表明,勘查区位于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凤天竹苑小区东部及凤天公园西部,斜坡整体坡向255°~300°,长约360m,高30~70m。斜坡中下部为在平面上呈“长条”型的岩质斜坡。自上而下斜坡总体上分为自然斜坡和人工边坡,上部为自然斜坡,整体坡向向西,高20~40m,斜坡多为基岩出露,坡面多存在残坡积耕植土,厚度小于1.0m,坡顶局部存在拉裂缝及溜滑等变形现象。中下部人工边坡,形成年代达10年,整体坡向向西,长约360m,高3~50m,主要由泥岩夹细~中粒砂岩组成,该边坡夹多条砂岩条带,故多以风化形成凹岩腔,形成不稳定岩体。根据斜坡形态、坡向等主控条件将不稳定斜坡分为5段进行分区评价(图3.1-1、3.1-2)。其中CE段中部形成危岩单体W1,方量369m³,为斜坡最不利地段。图3.1-1斜坡航拍图图3.1-2斜坡分段示意图3.2斜坡、危岩基本情况根据本次详细勘查,并结合控制性勘查成果显示,斜坡总体为岩质斜坡,中上部存在第四系残坡积耕植土,厚度小于1.0m;上部凤山公园的公路一带局部路面变形拉裂,主要受人工填土稳定性影响;中下部斜坡陡峭并发生过掉块,主要受结构面以及差异风化影响其稳定性,局部有危岩分布。为对斜坡进行详细评价,拟采用分段进行评价如下:AB段:位于场地北侧,长约50m,顶部高程358.05,底部高程310.90,高度约48m,坡向约323°,坡角约60~67°,为切向边坡,为凤天俊园修建小区形成的人工切坡,边坡组成岩性为泥岩夹薄层砂岩,形成时间达10年;形成斜坡的中下部已采取挂网锚喷,高3~27m。中上部为自然斜坡,斜坡上部为凤天公园内部道路。治理边坡和自然斜坡未发现变形现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照片3.2-1AB段BC段:坡向约276°,长约115m,顶部高程375.10,底部高程311.86,高度约64m,坡角约33~65°,为反向边坡。斜坡上部自然斜坡,TC1、TC2探槽揭露残坡积土层0.2-1.32m,多为耕植土;人工填土主要分布在斜坡上部的凤天公园观景平台及公园道路,一般厚度小于1.0m,最大厚度约4.0m(仅分布在观景平台回填区域,照片3.2-2);公园观景平台可见拉裂缝L1长约30m,宽1~5cm,沉降0~0.1m,已经变形达5年,目前处于稳定状态。斜坡中下部为人工切坡形成,坡高20~35m,斜坡中下受构造裂缝切割以及差异性风化影响,多处形成多层风化凹腔条带及砂岩条带,凹腔深约0.5~1.5m,砂岩条带分布5条,呈长条形,条带厚0.5~5m,坡体下部分布3~5m厚崩坡积块石,块石0.3~10m³不等,长期风化剥落易形成危岩(照片3.2-3)。可能沿外倾临空裂隙面及强风化带发生滑移破坏,同时受裂隙切割以及差异性风化作用,不稳定块体总体积约6100m3。坡脚堆积2-3m崩坡积块石,块径20-100cm,呈棱角状,崩积年限近10年(照片3.2-4)。根据本次勘查水平钻孔SK1、SK2揭露,该段岩质边坡部分泥岩风化带厚度1.90-3.0m,岩芯破碎呈块状或短柱状,风化裂面呈褐色。照片3.2-2BC段顶部拉裂缝(L1)照片3.2-3BC段凹岩腔照片3.2-4BC段坡脚崩坡积CD段:坡向约253°,长约76m,顶部高程376.80,底部高程312.41,高度约65m,坡角约37~67°,为反向边坡。斜坡上部自然斜坡,基本为基岩出露,据钻孔揭露,残坡积土体小于1.0m,为耕植土;公园道路为人工填土最大厚度达3m。中部发育一处独立危岩带W1,W1为一中位小型危岩,顶部高程361.5,底部高程357.4,长约23m,宽约3-5m,厚约4m,体积369m3,以坠落式破坏为主,局部采用石柱支撑已变形,坡体底部分布3~5m厚崩坡积块石,块石0.3~10m³不等。斜坡中下部为人工切坡形成,坡高30~45m。斜坡中下受构造裂缝切割以及差异性风化影响,多处形成多层风化凹腔,凹腔深约0.5~1.5m,呈长条形,主要由砂岩组成,厚0.5~5m,长40~70m,长期风化剥落易形成危岩。可能沿外倾临空裂隙面及强风化带发生滑移破坏,不稳定块体总体积约7400m3;根据本次勘查水平钻孔SK3、SK4揭露,该段岩质边坡部分泥岩风化带厚度约2.50-2.80m。照片3.2-5CD段照片3.2-6CD段中部危岩带(W1)DE段:长约50m,顶部高程375.61,底部高程312.41,高度约63m,坡向约299°,坡角约35~65°,为反向边坡。斜坡中上部自然斜坡,基本为基岩出露,据钻孔揭露,残坡积土体小于1.0m,为耕植土;上部的凤天公园道路上为人工填土,厚度1-3m,目前发生拉裂缝L2延伸长约40m,宽0.1~1cm,呈闭合状(照片3.2-7),已变形达3年,目前处于稳定状态。斜坡中下部为岩质斜坡,坡高28~35m,斜坡中下受构造裂隙切割以及差异性风化影响,多处形成多层风化凹腔及砂岩条带,凹腔深约0.5~1.5m,条带呈长条形,厚0.5~5m,长20~50m(照片3.2-8)。坡脚分布3~5m崩坡积碎块石,块径10~120cm不等;可能沿外倾临空裂隙面及强风化带发生滑移破坏,不稳定块体总体积约4270m3。根据本次勘查水平钻孔SK5、SK6揭露,该段岩质边坡部分泥岩风化带厚度约2.2-3.20m。照片3.2-7DE段上部道路裂缝L2照片3.2-8DE段上部道路裂缝L2EF段:位于场地南侧,坡向约299°,长约50m,顶部高程370.30,底部高程314.17,南至北高度递增,坡角约20~65°,为反向边坡。斜坡中上部为自然斜坡为主,局部人工改造,残坡积土层厚度小于1.0m及零星碎块石分布;经调查,在暴雨时节,坡体中部有粉质黏土及腐植土(树叶及少量垃圾),冲进凤天竹苑小区,坡体中上部的排水沟年久失修,且排水沟规格较小,未能起到排水作用。斜坡中下部高3~30m,为基岩出露,坡角月60°,已采取挂网锚喷治理,坡体未见变形迹象,目前稳定状态。照片3.2-9EF段照片3.2-10EF段中上部排水沟照片3.2-11EF段坡脚及路面3.3主要变形破坏特征据现场调查及当地居民反映,近年来沙坪坝区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不断发生变形、垮塌,在2016年该斜坡发生崩塌,变形岩体掉落砸中停车场车辆。目前斜坡多处发生多处拉裂缝、垮塌,坠落的可能性极大。随着风化力度加深,整个坡面形成差异风化形成凹岩腔及危岩体也随之增多,斜坡破坏程度加剧,故不稳定斜坡主要受风化、裂隙等因素控制。因此,主要的变形破坏叙述如下:(1)斜坡岩土岩体变形勘察区斜坡分为5段,其中AB、EF中下部已经治理,进行了锚喷防风化处理,未发现变形迹象,其稳定性好;其上部存在有残坡积土层覆盖,受地形坡角陡控制,斜坡土体在暴雨季节易形成土溜,稳定性差。其余三段(BC、CD、DE)中上部仍然存在有残坡积土层覆盖,受地形坡角陡控制,斜坡土体在暴雨季节易形成土溜,稳定性差;中下部基岩裸露,易风化,斜坡坡角55-65°,受裂隙切割坡面较破碎、坡体多处凹岩腔及砂岩条带,极易发生破坏崩塌。故整个斜坡中上部自然斜坡分布面积约12000km2,斜坡土体在暴雨季节易形成土溜,稳定性差。中下部裸露基岩面积6092km2,受风化及裂隙切割坡面较破碎、坡体多处凹岩腔及砂岩条带,极易发生破坏崩塌。(2)危岩W1带:危岩W1位于CE段斜坡(4-4’剖面)中上部岩质边坡顶部,形成自2011年。W1长约23m,宽约4.1m,厚约3~5m,朝向250°,方量约369m³。危岩体下方存在凹岩腔,长期受构造裂隙切割以及差异性风化影响,目前底部支撑石柱已变形。该危岩带属于不稳定斜坡最典型变形区域,随时可能发生变形崩塌。(3)地面裂缝L1、L2:裂缝L1位于斜坡上部凤天公园观景平台旁公路上,整体处在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北东部、斜坡BC段之上。裂缝L1发生自2016年雨季,由观景台两侧的道路外侧开始,往中间逐渐延伸,自北向南呈“S”展布。裂缝长约36.2m,宽1~5cm,沉降1~10cm,南北两端宽度较大,往中间方向逐渐缩小至闭合,延伸方向分别为6°和188°,与道路走向基本平行。该点变形区有覃家岗街道在2017年委托南江勘察设计院完成了《沙坪坝区凤天路社区公园公路病害、凤天路社区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其路面拉裂缝主要原因是填土不均匀沉降所致,观景平台未发生变形,处理建议为:对于A区内路面变形区域建议对路面混凝土层进行开挖,对下部素填土采用夯实处理,压实系数为0.94。公路裂缝L2:裂缝L2位于斜坡上部凤天公园公共场所旁公路上,整体处在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中东部、斜坡DE段之上。裂缝L2发生自2017年雨季,自北向南延伸较直,与道路走向基本平行裂缝长约40m,宽0.1~1cm,基本呈闭合状,变形时间已经超过3年,基本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典型破坏表性变形特征调查表如下:表3.3-1典型变形特征调查表编号初现时间变形特征特征照片形成原因分析斜坡岩土体变形2011整个斜坡中上部自然斜坡分布面积约12000km2,为残坡积层覆盖,易形成土溜;中下部裸露基岩面积6092km2,受风化及裂隙切割坡面较破碎、坡体多处凹岩腔及砂岩条带,极易发生破坏崩塌。1、斜坡中上部土层受地形坡角控制;2、降雨;3、中下部裂隙控制,发生破坏;4、差异风化形成岩腔;5、根劈作用W12011斜坡中部发育一处独立危岩W1,W1长约23m,宽约4.1m,厚约3~5m,方量约369m³,目前W1底部支撑石柱已变形。1、裂隙切割岩体,发生破坏;2、差异风化形成岩腔;3、地表水体;4、根劈作用L12017位于BC段上侧凤山公园观景平台道路上,目前发生裂缝长约36.2m,宽1~5cm,沉降1~10cm。为填土不均匀沉降所致。填土未进行夯实L22017位于DE段上侧凤山公园道路上,目前发生拉裂缝延伸长约40m,宽0.1~1cm,多呈闭合状,已经形成3年以上,处于基本稳定状态。1、填土未进行夯实;2、西侧具备临空条件。3.4影响因素及破坏机制暴雨、地震为斜坡发生溜滑及崩塌的主要诱发因素,其次植物根劈作用和温度也有一定影响。暴雨是诱发土体溜滑及危岩崩塌的主要因素,降水后土体饱水,在陡峭的地形上发生失稳,同时地表水通过陡崖后缘的裂缝渗漏到陡崖裂隙内,降低了裂缝的力学性能,同时,增加了裂缝内的水压力,诱发危岩崩塌的发生。地震等震动可促进陡倾结构面(裂缝)的扩展,促进危岩崩塌的产生。植物的根劈作用使岩体的稳定性有所降低,根茎沿危岩裂隙生长、裂隙扩大,使危岩体产生向临空方向的变形破坏。区内昼夜温差较大,温度作用的差异使危岩带中不同岩性呈现不均匀受热状态,使得岩体存在差异性风化作用,尤其对软质岩体和裂缝的充填物尤为明显,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热胀冷缩作用始终保持向下位移的总趋势,为崩塌发育中的因素之一,同时坡体风化层厚度相对较厚(0.5~2.5m),在暴雨季节可能发生局部滑塌。3.5斜坡类型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上部为自然斜坡,坡向向西,长约330m,高20~40m,局部存在拉裂及溜滑,土层厚度0.5~5.0m;斜坡下部为长条”型岩质边坡,为人类工程活动形成,整体坡向向西,坡向向西,长约360m,高3~50m。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整体为岩质斜坡。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为提供斜坡变形体治理所需物理力学指标,本次勘查针对斜坡岩体岩性分布特征,采取了7组泥岩岩样,岩样试验项目为:岩石物理性质、天然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三轴压缩强度试验。根据试验成果进行数理统计,统计公式如下: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式中:φi——某个指标值。n——参与统计指标的个数。勘查区本次勘查取样岩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详见表4-1。表4-1详勘阶段泥岩块体密度及力学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泥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岩样编号岩性块体密度(g/cm3)块体密度(g/cm3)抗压强度(MPa)抗拉强度天然三轴压缩强度天然饱和天然平均值饱和平均值MPaΦ(˚)C(MPa)Y~ZK2泥岩2.61—11.812.48.607.84———2.60—12.98.422.61—12.56.492.60———2.58———Y~ZK3泥岩2.57—10.610.15.986.18———2.55—8.616.432.57—11.06.112.53———2.53———Y~ZK4泥岩2.60—11.39.956.546.19———2.58—9.756.312.59—8.815.722.61———2.60———Y~ZK5泥岩2.60—15.616.39.0910.5———2.62—16.411.62.60—16.810.92.60———2.60———Y~SK3泥岩——————0.87036.04.4————0.890————1.01Y~SK4泥岩——————0.81635.54.1————0.735————0.663Y~SK5泥岩——————0.61034.73.6————0.712————0.689统计数201212933平均值2.5912.177.680.7835.404.03标准差2.802.010.130.660.40变异系数0.230.260.170.020.10标准值10.596.540.6934.663.58由上表统计结果可知:中等风化泥岩的天然块体密度平均值为2.59g/cm3,饱和块体密度平均值为2.62g/cm3,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0.59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6.54MPa,属软岩。天然抗剪强度φ值平均值为34.66°,C值平均值为3.58MPa,天然抗拉强度标准值为0.69MPa。勘查区利用控制性勘查阶段取样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详见表4-2、4-3。表4-2控勘阶段泥岩块体密度及力学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泥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岩样编号岩性块体密度(g/cm3)块体密度(g/cm3)抗压强度(MPa)抗拉强度天然三轴压缩强度天然饱和天然饱和δτ(MPa)Φ(˚)C(MPa)Y-ZY1泥岩2.572.66.573.631.91.72.562.65.673.142.552.575.093.612.572.6——2.572.59——Y-ZY2泥岩——6.523.62——6.63.62——6.444.38Y-ZY3泥岩2.522.56——0.212.512.52——0.262.542.57——0.222.522.56——2.532.57——Y-ZY4泥岩——4.413.04——6.233.01——5.753.47Y-ZY5-2泥岩2.572.61——2.582.59——322.12.572.6——2.572.6——2.582.62——Y-ZY6泥岩31.61.6统计数15.0015.009.009.0032.002.00平均值2.552.585.923.500.2331.951.90标准差0.760.42变异系数0.130.12标准值5.443.24表4-3控勘阶段砂岩块体密度及力学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砂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岩样编号岩性块体密度(g/cm3)块体密度(g/cm3)抗压强度(MPa)抗拉强度天然三轴压缩强度天然饱和天然饱和δτ(MPa)Φ(˚)C(MPa)Y-ZY5-3砂岩2.532.5538.828.12.542.5536.625.32.522.5437.228.72.532.56——2.532.56——Y-ZY5-1砂岩2.52.54——1.7640.76.32.482.5——1.922.52.52——1.682.472.49——2.52.52——统计数10.0010.003.003.003.001.001.00平均值2.512.5337.5327.371.7940.706.30标准差1.141.81变异系数0.030.07标准值35.8224.64由上表4-2、4-3统计结果可知:中等风化泥岩的天然块体密度平均值为2.55,饱和块体密度平均值为2.58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44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24MPa,属极软岩。天然抗剪强度C值平均值为1.90MPa,φ值平均值为31.95°,天然抗拉强度标准值为0.23MPa。中等风化砂岩的天然块体密度平均值为2.51g/cm3,饱和块体密度平均值为2.53g/cm3,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5.82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4.64MPa,属较硬岩。天然抗剪强度C值平均值为6.3MPa,φ值平均值为40.7°,天然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79MPa。5.稳定性分析评价根据上述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斜坡中上部为薄层残坡积耕植土覆盖,小于1.0m,坡角30-40°,局部在性暴雨作用下易形成土溜;中下部人工斜坡稳定总体受强风化和结构面裂隙控制,裂隙面及岩体破裂角基本一致,按最不利原则,破坏面取裂隙面(57°),且结构面位于强风化带附近基本一致,即是中下部边坡稳定受强风化带,易沿强风化变形破坏形成崩塌的可能性大,可直接根据勘探出来的强风化进行划定稳定界线。CD段危岩带WI也位于强风化带内。故整个斜坡的稳定性可采用定量评价,定量计算评价意义不大。5.1定性分析斜坡各分段稳定性分析如下(见剖面形态示意图、表5.1-1):(1)AB段:凤天俊园小区在修建时已对AB段中下部进行了治理,目前未发现变形,斜坡处于稳定状态。中上部为薄层的残坡积耕植土覆盖,厚度小于1.0m,斜坡坡角约37°,易发生土溜现象。(2)BC段:①斜坡中下部岩体受构造裂缝切割以及差异性风化影响,形成了多层风化凹腔带及砂岩条带,砂岩条带总体方量约500m³,长期风化剥落易形成危岩。据钻孔揭露,该段斜坡整体风化带较厚(1.39~3.00m),在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下,坡体可能发生局部失稳,由于斜坡高陡,坡体可能沿裂隙发生滑移;②中上部为薄层的残坡积耕植土覆盖,厚度小于1.0m,斜坡坡角33-36°,易发生土溜现象。③斜坡顶部凤天公园观景平台步道存在一条拉裂缝L1(变形特征见章节3.3),根据调查情况和过往钻探资料显示,裂缝所处道路段内侧(东侧)基岩出露,其下部的石砌挡墙未发现变形迹象,观景台外侧(西侧)为重力式挡墙,该挡墙长28.6m,宽0.46m,基础形式为扩大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基岩,其墙体和基础均未发现变形迹象。前期勘察表明其填土松散沉降所致,建议对该观景平台填土进行密实度处理。照片5.1-1观景台外侧重力式挡墙(3)CD段:斜坡中下部受构造裂缝切割以及差异性风化影响,多处形成多层风化凹腔条带及砂岩条带,长期风化剥落易形成危岩。斜坡中下部长期风化剥落易形成危岩条带。据钻孔揭露,斜坡整体风化带较厚(2.5~2.8m),在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下,坡体可能发生局部失稳。斜坡中部已形成危岩带W1,方量约369m³,局部采用石柱支撑已变形,现处于欠稳定状态。由于斜坡高陡,坡体可能沿风化带及裂隙发生崩塌。中上部经中上部为薄层的残坡积耕植土覆盖,厚度小于1.0m,斜坡坡角30-36°,易发生土溜现象。(4)DE段:①斜坡中下部受构造裂缝切割以及差异性风化影响,多处形成多层风化凹腔条带及砂岩条带,长期风化剥落易形成危岩。斜坡整体风化带较厚(2.2~3.2m),在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下,坡体局部可能发生垮塌。由于斜坡高陡,坡体可能沿风化带及岩体裂隙发生崩塌。②中上部经中上部为薄层的残坡积耕植土覆盖,厚度小于1.0m,斜坡坡角约33°,易发生土溜现象。③该段斜坡顶部分布凤天公园道路拉裂缝L2,因素填土结构不均,整体松散,土层厚度达3.0mm,道路下方斜坡坡度较陡,路基临空,将造成路面变形。(5)EF段:该段由修建凤天竹苑小区时进行了治理,目前现状稳定。中上部经中上部为薄层的残坡积耕植土覆盖,厚度小于1.0m,斜坡坡角约33°,易发生土溜现象。综合分析: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在差异风化、沿外倾结构面、重力作用下产生剥落、崩塌,由于风化层较厚,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可能发生高位灾害。11’剖面形态示意图22’剖面形态示意图33’剖面形态示意图44’剖面形态示意图55’剖面形态示意图66’剖面形态示意图表5.1-1斜坡稳定性评价一览表斜坡编号长(m)高(m)坡向(°)斜坡岩土体结构安全等级代表性剖面及赤平投影图稳定性分析治理措施建议AB段5040~60323°该斜坡段下部切向边坡,中下部已采取挂网锚喷;中上部为自然斜坡,坡面分布覆盖土层厚度小于1.0m,斜坡顶部为凤天公园内部道路。二级1、中下部已治理,未发现变形,稳定性好。2、中上部斜坡土体,受坡角控制,易发生土溜。1、对治理边坡定时监测,确保治理工程的稳定性;2、对中上部斜坡进行坡面防护,修建排水沟,在坡肩位置设置矮挡墙,防治覆盖层及风化层溜滑。BC段11550~60276°该斜坡段为反向坡,下部为岩质边坡,基岩为砂泥岩互层,分布多层砂岩条带;中上部为自然斜坡,土层厚度小于1.0m。斜坡岩体类型为Ⅳ类。二级见剖面1、21、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斜坡为反向坡,裂隙2顺向临空,斜坡中下部长期在构造裂缝切割以及差异性风化影响下形成危岩失稳。2、中上部覆盖层易形成土溜。1、上部观景平台填土进行密实度处理;2、中上部斜坡在坡肩位置设置矮挡墙,修建排水沟;3、中下部裸露基岩受风化及裂隙面控制,建议放坡+清除强风化层+格构锚固措施。斜坡治理后应考虑相关植被进行覆绿。CD段7660253°该斜坡段为反向坡,斜坡下部为岩质边坡,基岩为砂泥岩互层,分布多层砂岩条带,中部发育危岩W1,方量369m³,处于欠稳定状态;中上部为自然斜坡,土层厚度小于1.0m。斜坡岩体类型为Ⅳ类。二级见剖面3、41、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斜坡为反向坡,无不利结构面,斜坡中下部长期在构造裂缝切割以及差异性风化影响下形成危岩失稳,由于斜坡高陡,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可能会沿岩体破裂角(裂隙面)57°发生失稳;斜坡中部危岩W1位于强风带内,处于欠稳定状态。2、中上部覆盖层易形成土溜。1、中上部斜坡在坡肩位置设置矮挡墙,修建排水沟,;2、中下部裸露基岩受风化及裂隙面控制,建议放坡+清除强风化层+格构锚固措施。斜坡治理后应考虑相关植被进行覆绿。DE段5060299°该斜坡段为反向坡,下部为岩质边坡,基岩为砂泥岩互层,分布多层砂岩条带;中上部为自然斜坡,土层厚度小于1.0m。斜坡岩体类型为Ⅳ类。二级见剖面5、61、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斜坡为反向坡,裂隙2顺向临空,斜坡中下部岩体风化层较厚,在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下,坡体可能发生垮塌。2、中上部覆盖层易形成土溜。1、上部公园道路外侧修建重力式挡墙。2、中上部斜坡在坡肩位置设置矮挡墙,修建排水沟;3、中下部裸露基岩受风化及裂隙面控制,建议放坡+清除强风化层+格构锚固措施。斜坡治理后应考虑相关植被进行覆绿。EF段2027~60299°该斜坡段为反向坡,下部岩质斜坡,基岩为砂泥岩互层,已采取挂网锚喷;上部为自然斜坡,坡体本身无变形,在EF段与FG段交界处,在暴雨时节,坡体中部有粉质黏土及腐植土(树叶及少量垃圾)掉进凤天竹苑小区。二级1、中下部斜坡进行了锚喷治理,总体稳定性好;2、中上部上部土体在暴雨季节发生土溜。1、对治理边坡定时监测,确保治理工程的稳定性;2、中上部斜坡在坡肩位置设置矮挡墙,修复(建)排水沟。斜坡治理后应考虑相关植被进行覆绿。5.26124定量分析 根据上述斜坡分析结果表明,中下部裸露斜坡及危岩W1稳定性需进行计算,为了更全面、客观评价斜坡及W1危岩的稳定性,对其进行定量评价。5.2.1计算模式及方法根据上表分析,场地内斜坡存在不利结构面,且斜坡高陡,可能沿裂隙面发生变形,为进一步分析其稳定性,选取代表剖面1-6剖面分别进行计算(见5.2.1-1、5.2.1-2)。计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采用平面滑动法,对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计算公式如下:式中:——岩土体的重度(kN/m³);——结构面的粘聚力(kPa);——结构面的内摩擦角;A——结构面的面积(m2);V——岩体的体积(m3);——破裂角(º);根据坠落式的计算公式,W1危岩整体破坏模式为坠落式,其计算公式为:坠落式计算公式如下:(稳定系数取两种计算结果中的较小值)当危岩体后缘有陡倾裂隙,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公式1)(公式2)当危岩体后缘无陡倾裂隙,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公式1)(公式2)式中:H──后缘裂隙上端至未贯通段下端的垂直距离(m);H0──危岩体后缘潜在破坏面高度(m);h──后缘裂隙深度(m);W──危岩体自重(kN/m);Q──地震力(kN/m);c──危岩体粘聚力(kPa);φ──危岩体内摩擦角(°);flk──危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kPa);ζ──危岩抗弯力矩计算系数,依据潜在破坏面形态取值,当潜在破坏面为矩形时可取1/6;a0──危岩重心至潜在破坏面的水平距离(m);b0──危岩重心至过潜在破坏面形心的铅垂距离(m)。图5.2.1-11-6剖面中下部斜坡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图5.2.1-2危岩W1稳定性计算示意图5.2.2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斜坡和危岩单体天然重度根据实验值取值,结构面参数根据各结构面特征并参考规范进行取值:危岩单体(砂岩)天然重度取:25.1kN/m3,饱和重度取25.3kN/m3。岩体参数建议场地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岩体粘聚力标准值折减系数取0.30,内摩擦角标准值折减系数取0.88,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折减系数取0.3。边坡为永久性边坡,时间效应系数取0.9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折减系数取0.33,地基条件系数取1.1,以此计算岩体指标为:A、砂岩岩体粘聚力C=6.3MPa×0.30=18900kPa;内摩擦角φ=35.4°×0.88=35.81°;抗拉强度f1’=1.79MPa×0.3=537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4.64MPa×1.1×0.33=89943kPa。B、泥岩岩体粘聚力C=1.9MPa×0.30=570kPa;内摩擦角φ=31.95°×0.80=25.56°;抗拉强度f1’=0.23MPa×0.4=92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24MPa×1.1×0.33=11761.2kPa。潜在滑面抗剪强度参数的选择考虑岩体的破碎程度、裂隙的贯通程度、裂隙的填充程度及裂隙的结合情况,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143-2018)表7,并根据地区经验来确定岩体及岩体结构面的粘聚力C及内摩擦角φ。计算参数详见下表。表5.2.2-1结构面参数建议取值表编号破坏模式结构面特征结构面结合程度结构面参数(天然状态)结构面参数(饱和状态)c(kPa)φ(°)c(kPa)φ(°)W1坠落式属于坠落式危岩下切坠落稳定性按下式计算。结合差250020001-6剖面滑移式外倾结构面位于强风化附近,属于软弱结构面,其结合很差结合差481845155.2.3计算工况计算工况选取二种:工况Ⅰ:天然自重状态工况Ⅱ:自重+暴雨5.2.3计算结果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见下表(表5.2.3-1、5.2.3-2、表5.2.3-3):表5.2.3-1不稳定斜坡(勘探剖面)中下部稳定性计算表剖面编号计算工况岩体天然重度(KN/m3)岩体条块面积(m2)条块重量(KN/m)滑面长(m)滑面倾角(°)内聚力(KPa)内摩擦角(°)下滑力(KN/m)抗滑力(KN/m)稳定系数安全系数剩余下滑力(KN/m)1-1′天然25.9059.371537.6828.9257.0048.0018.001289.611660.271.291.200饱和26.2059.371555.4928.9257.0045.0015.001304.551528.401.171.2037.052-2′天然25.9088.412289.8240.4457.0048.0018.001920.402346.341.221.200饱和26.2088.412316.3440.4457.0045.0015.001942.652157.841.111.20173.343-3′天然25.9083.452161.363857.0048.0018.001812.662206.481.221.200饱和26.2084.452212.593857.0045.0015.001855.632032.901.101.20193.874-4′天然25.90130.733385.9156.7957.0048.0018.002839.663325.101.171.2082.49饱和26.20130.733425.1356.7957.0045.0015.002872.553055.401.061.20391.675-5′天然25.90104.262700.3344.757.0048.0018.002264.692623.461.161.2094.17饱和26.20104.262731.6144.757.0045.0015.002290.922410.141.051.20338.976-6′天然25.9094.352443.6741.0757.0048.0018.002049.432403.801.171.2055.52饱和26.2094.352471.9741.0757.0045.0015.002073.172208.901.071.20278.90表5.2.3-2坠落式危岩下切坠落稳定性计算表工况危岩高(m)危岩厚(m)重度(kN/m3)危岩自重G(kN)后缘裂隙深度h(m)后缘顶到危岩底垂直距离H(m)危岩竖向附加荷载Gb(kN)危岩粘聚力c(kPa)稳定性评价F破坏模式防治安全等级安全系数天然4.13.525.3363.0552402501.38坠落I级1.6暴雨43.525.3354.22402001.13坠落I级1.6表5.2.3-3斜坡稳定性计算汇总结果表计算剖面编号工况安全系数稳定性系数稳定性评价剩余下滑力1-2’BC段天然1.201.29稳定0饱和1.201.17基本稳定37.052-2’BC段天然1.201.22稳定0饱和1.201.11基本稳定173.343-3’CD段天然1.201.22稳定0饱和1.201.10基本稳定193.874-4’CD段天然1.201.17基本稳定82.49饱和1.201.06基本稳定391.675-5’DE段天然1.201.16基本稳定94.17饱和1.201.05基本稳定338.976-6’DE段天然1.201.17基本稳定55.52饱和1.201.07基本稳定278.904-4’W1天然1.61.38基本稳定饱和1.61.13欠稳定5.3稳定性综合评价由上节稳定性计算结果:验算结果与现场调查分析结果基本吻合。综上所述,由于斜坡基整体为岩质斜坡,存在顺向临空面裂隙,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有发生外倾结构面(破裂面)及强风化带失稳的可能性。同时在长期风化作用下易形成危岩条带及危岩,危岩带W1处于欠稳定状态。斜坡上部存在薄层土体,由于斜坡高陡,在暴雨季节易发生局部溜滑。5.4发展变化趋势近几年来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累积变形日趋严重,由于斜坡整体为岩质斜坡,存在顺向临空面裂隙,岩体在差异风化作用、根劈作用、自重力作用下,将继续发生崩塌、脱落;中下部在差异风化作用下形成临空砂岩块体,斜坡会沿强风化、破裂角(裂隙)发生变形;斜坡顶部局部地区风化层较厚,在长期的风化作用及根劈作用下可能发生高位灾害;目前W1处于欠稳定状态,突发坠落,滑落可能性极大;斜坡中上部存在薄层土体,由于斜坡高陡,在暴雨季节易发生土溜。因此,判断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的发展趋势是向欠稳定方向发展。6.风险评估6.1不稳定斜坡危险性根据对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调查分析,斜坡存在变形并且迹象明显,斜坡折现型,坡高大于50m,坡度35°~65°,斜坡存在基覆接触界面,岩体为层状结构,土体视为均质结构,该区构造活动性不强,影响程度较小,地表水无影响,地下水主要为裂隙空隙上层滞水,人工切坡高度大于50m,加载活动一般,无爆破、采掘活动,整体植被覆盖度中等,临近地灾点无影响。综合分析,单体灾害隐患点得分为89.7分。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规模为小型岩质不稳定斜坡,目前处于中速扩展变形阶段,扩展方式为扩大型,单体灾害得分为58分。地震对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的影响较小,50年一遇的降雨或不合理切坡为灾害诱发的主要条件,诱发因素强度得分为30.5分综上,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危险性得分为120.2分,划分为中危险等级。6.2不稳定斜坡危害性据现场调查、走访社区及查阅近年群测群防数据,沙坪坝区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在2016年该斜坡发生崩塌,变形岩体掉落损毁停车场车辆。目前斜坡多处发生多处拉裂缝、垮塌,坠落的可能性极大,严重影响凤天公园、凤天竹苑及小区停车场150户约643人出行安全及和凤天公园支路的安全,同时威胁资产约1000万人民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143~2018中表1,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为一级。综上,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危害性得分为51.4分,划分为中危害等级。6.3不稳定斜坡风险评估根据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调查和综合分析,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000)》(DD2019~08)附表C·5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要求填写,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风险等级为M级,风险中等。分析结果见下表6.3-1:表6.3-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表风险低危险(分)中危险(120.2分)高危险(分)低危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