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夜食堂》分析中日饮食文化差异_第1页
从《深夜食堂》分析中日饮食文化差异_第2页
从《深夜食堂》分析中日饮食文化差异_第3页
从《深夜食堂》分析中日饮食文化差异_第4页
从《深夜食堂》分析中日饮食文化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深夜食堂》分析中日饮食文化差异摘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以及对《深夜食堂》的观看和思考,以影视作品中的饮食着手,深入研究中日的饮食文化差异,简要阐述以《深夜食堂》为研究背景的中日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以及各自的饮食文化特征等。本文首先介绍了中日的饮食文化背景和现状。其次,以《深夜食堂》为媒介,分析和对比中日饮食文化的同异性,深入的剖析中日饮食特征。并且在文章的最后进行归纳和总结,阐述笔者对中日饮食文化的看法。关键词:《深夜食堂》;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目录TOC\o"1-5"\h\z\u一、引言 31.1研究背景 31.2目的意义 31.3研究方法 3二、文献综述 42.1国内文献对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的观点 42.2国外文献对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的观点 6三、《深夜食堂》中的日本饮食文化 73.1《深夜食堂》简介和饮食文化背景 73.2《深夜食堂》看日本饮食观念 73.3《深夜食堂》看日本饮食文化礼仪 73.4《深夜食堂》看日本食材选择 73.5《深夜食堂》看日本饮食习惯 8四、中日饮食文化对比及差异原因 84.1中日文化差异 84.1.1饮食观念差异 84.1.2饮食礼仪差异 84.1.3饮食习惯差异 94.1.4烹调食材选择差异 104.2文化差异原因 104.2.1中日饮食文化差异原因 104.2.2中日饮食礼仪差异原因 114.2.3中日饮食习惯差异原因 11五、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4一、引言1.1研究背景《深夜食堂》是一部以烹饪者和食客为人物线索的优秀影视作品,围绕日本日常料理讲述了汇聚在一个凌晨营业的小餐馆中的人情冷暖,以饮食为媒介将屏幕前的观众联系在一起,通过食物展现日本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深夜食堂》中老板的身份神秘且可以“即兴制作”食物,这种设计调动起观众对料理的期待,而他的正直善良也增添了手下饭食的人情温度。剧中登场的食客身份多样,有黑社会老大、嗜酒的老妇、当红明星等等。不管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如何,他们在深夜的“食堂”里脱下社会外衣,成为饥肠辘辘、渴望美食的食客,享用简单而美味的日常菜肴,也面对着相似的喜乐哀愁。这种人物设定体现了人在食物面前的平等和人质朴的天性,能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而人物享用的常常出现在家庭饭桌上的美食和与美食相关的故事,也容易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本文以《深夜食堂》的饮食为线索,对比和分析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研究中日的饮食文化特点。1.2目的意义文章从中国和日本饮食文化的差异入手,就中国饮食观念、饮食礼仪、饮食烹调及选材、酒文化、饮食习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以期达到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良性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之目的。中国和日本都属亚洲东北部国家,从很早以前中国的饮食文化就已经对近邻日本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两国在饮食文化上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但是,由于两国地理位置及风俗习惯并不同因素影响,造成两国饮食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深入探究中日两国饮食的差异,对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1.3研究方法文献法。对中日饮食文化差异采用查阅文献的办法。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图书馆借阅有价值的书籍,并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已有的研究成果。查阅的数据库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调查研究法。对价值链视角下旅游商品开发创新策略研究主要采用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数据查阅等方法来完成。5.资料的搜集情况本文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在对资料的搜集过程中,主要通过中国知网获取关于“中日饮食文化差异”以及“《深夜食堂》饮食文化”研究的文献资料,通过知网检索“中日饮食文化”,共计1593篇文献资料,其中涉及“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的共计702篇,笔者从中选取文献进行研究分析,为文章添加佐证。二、文献综述2.1国内文献对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的观点每种文化都有有自己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每个国家都是,我们也同样,就象我们自己的古代经典,它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我们有我们文化的土壤,就象我们特有的牡丹一样,它不可能在外国生根发芽,只有在本土的自然条件下,他才能呈现出它那天生的雍容华贵。西方文化也一样,因而东西文化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体现在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在对待家庭问题上,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等等方面。各位学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阐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注重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强调征服和改造自然.肖尚军的《传统文化概要》(2006.12)中指出,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则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即征服自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濑溟1999.7.1)中指出,在方法上,中国人注重抽象和虚的意味,“往往拿这抽象玄学的推理应用到属经验知识的具体问题”,所以中国传统不具有西方征服自然、科学方法、民主精神之异彩。《中西伦理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启示》(刘宗碧2006.2)中指出,西方持幸福论为主的维度,追求主体权益满足的自我确证;中国持功德论的维度,追求“顺天意”的功名。(2)在对待家庭问题上。中国强调家族和整体利益,而西方追求个人利益与尊严.在《传统文化概要》里,中国文化强调“家族本位”,突出国家和家族的整体利益。西方文化则奉行“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的人格与尊严。未来之舟编著的《礼仪培训手册》(2009.8)中指出,我们一直以谦虚为美德,不论是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成绩,总是喜欢自谦。外国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权,日常交谈中,一般不会涉及对方的“私人问题”。而我国的个人隐私观念比较淡薄。特别是在亲朋好友之间,大家喜欢不分你我,共同分享对方的私人生活。长者往往可以随意问及晚辈的私人生活,以显示关心。在万艺玲所著的《汉语词汇教程》(2000.1)中,特有词语显示了此方面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称谓语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的宗法、家庭、伦理等观念具体反映在汉民族的家庭、亲戚的称谓关系上。而西方对家庭亲戚的称谓只有aunt和uncle两种,由此可见东西方家族观念的差异.(3)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中国历史上基本奉行以和为贵的政策,西方人则有征服天下的野心.中国文化奉行的是“亲仁善邻”和“协和万邦”,而西方则奉行“征服天下”。在徐言行所著的《中西文化比较》(2007.9)一书中,指出中国文化中庸和平和西方文化崇力尚争的特点,中国人注重节制、追求和谐与平稳的文化性格和西方人鼓励竞争、追求功利、崇尚力量和进取的价值目标。《中国文化概论》(檀江林2009.12)指出:对民族关系问题的处理原则上,中国的原则是亲仁善邻、协和万邦、顺俗施化、以德怀远,西方民族的原则是以武力征服天下。各位学者在诸多著作中进一步阐述了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阅读和参考了多位学者对中西文化差异根源的阐述,现将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文化的基础不同直接决定了中西方的性格、思维等等的不同。《安全文化新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组织2002)指出,中国文化有两大基础:艺术和道德。西方文化同样有两大基础:科学和法律。在各自的两大基础中,中国文化又以艺术为主要精神,西方文化以科学为主要精神。科学和艺术有着显著的差别:科学的题材一定要合理并依据事实,艺术的内容可以不合理,也可以不必忠于事实;科学研究事物的通性,艺术描述事物的个性,用具体的语言表达个别的意境。唐君毅也在《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集》中说,从宏观上看,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宗教和科学。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造成中西文化中人伦关系的差异:中国文化侧重艺术精神,西方文化侧重科学精神《安全文化新论》中指出,艺术精神孕育于农业社会,科学精神却从商业社会发展而来。同时,农业社会的文化和商业社会的文化所引起的人伦关系亦有所不同。农业社会人要依赖于自己所定居的土地来生活很少远徙他乡,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形成了固定的家族邻里关系,自然会相互关爱和帮助。父子、夫妻、兄弟、君臣、朋友这五种关系,构成了中国社会的“五伦”。商业运作最要紧的是把握时机、追逐获利的机会商业社会迁徒移居的可能性很大,家庭的单位往往只是以夫妻为中心,子女长大后就分立门户,而父母经商的积蓄也可以保证其在年老体衰后得到生活的保障,不再依靠子女的照顾。由此产生的商业文化的道德,是必然以“个人本位”为中心的。《中西伦理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启示》(刘宗碧2006.2)一文中,提出,西方建立的是以平等、独立人格为基础的一种法理性规范;而中国建立的是以对血缘关系从属为基础的一种宗法制规范。2.2国外文献对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的观点文化传统中价值观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文化中忍的行为约束力的差异。西方文化的基础是科学和法律,其原因首先是二者出于同一种文化精神。科学的活动,非常重视明晰的定义、法则的遵从和证据的确立,这些同样是法律的精神,现代西方国家的司法,特别注意程序的合法和证据的确立。中国的文化是艺术的,这里所说的“艺术”是相当广义的,并不仅指一个一个的文艺作品,而是指一种精神取向,以孔子为鼻祖的儒家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对今天的中国文化还有着深刻的影响,孔子给后人留下的更多的是“崇高德行的典范”,强调榜样的力量。在《中西伦理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启示》(刘宗碧2006.2)中指出,中国是以自己的历史经验来对自己生活进行解释的一种文化范型。这种文化范型,缺乏外在因素对人的发展进行参照,而是以人自身来对人的发展要求进行参照的。因此,它是以人自身的完美和理想模型来对人的修为提出要求的。而这种“完人”的标准在文化建构上就是“圣人”。西方把“上帝”视为完美而人视为缺陷的人性设置相比,中国把“人”本身视为应是“完美”的。《企业文化建设100问》(2004.7)中有提到,中国文化强调榜样力量和社群团体的作用,而西方人却崇尚个性自由和我行我素。中西文化中人权观念的差异决定了中外文化中对权利与义务的看法不同:现代人权观念起源于17世纪英国,18世纪,西方国家流行“天赋人权”的学说,实际上,西方人对权利的认识由来已久。中国的道德传统强调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的观念。三、《深夜食堂》中的日本饮食文化3.1《深夜食堂》简介和饮食文化背景《深夜食堂》改编自安倍夜郎的同名漫画,由小林薰、绫田俊树、不破万作、松重豊、光石研主演。该剧讲述发生在一个小餐馆的故事,这里的菜单只有猪肉酱汤套餐一种,但是老板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利用现有食材做出各种料理,而且他还会和客人一起带出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3.2《深夜食堂》看日本饮食观念在日本这个国家,很早以前就开始吧粗粮作为健康的饮食进行推广,同时在日本人的饮食结构上能够看出,日本主要的主食就是玄米,副食相对来说比较少,即便是需要摄取也是简单的动物蛋白,并且摄取的量非常少。虽然日本人的饮食比较单调,但是非常健康,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日本人在肉类的摄取上比较注重的就是鱼肉,还有海鲜类,不习惯食用动物内脏和肥肉。同样日本人在使用鱼肉的时候,比较习惯选择生鱼片,还有寿司也是人们在饮食过程中的首选。这些都是日本人的饮食观念和习惯。3.3《深夜食堂》看日本饮食文化礼仪日本仍然是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女性在家庭中更多的仍是从事相夫教子的传统家务,因此做饭做菜的家务主要是由家庭主妇来完成。当一家的家庭主妇做好饭菜之后,招呼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全家人对饭菜鞠躬道:“いただきます(我开动了)”,并拿起筷子开始用餐。据说日本人认为,人类所有的一切无一不是神赐予的,享用时务必首先对神的厚爱致意。3.4《深夜食堂》看日本食材选择日本是面积狭小的海岛国家,陆地以山川为主,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资源稀缺,这就直接导致了日本农耕技术的落后。受地形条件限制,日本主食以水稻为主。日本四面环海渔业资源丰富,其肉类获取的主要来源便是各类海产品,所以日本学者总结日本的食物结构是“稻米加鱼类”。跟我国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的食物来源较为单一。3.5《深夜食堂》看日本饮食习惯唐风生鱼片更能突显鱼肉的鲜美,这种吃法在唐朝时传入日本并迅速与当地的环境相结合形成了今日日本饮食中的一大特色。日本生食历史久远,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饮食现象。日本料理五法中专门将“生”作为一种料理方法与其他烹饪方法并列。如今生鱼片与米饭搭配作为一道日本名菜而闻名于世界。四、中日饮食文化对比及差异原因4.1中日文化差异4.1.1饮食观念差异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饮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样中国人的饮食观念也呈现出很大的变化,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认为不吃早餐的害处比较多,特别是老年人都认为每天吃早餐能够保证人们具有充沛的精力,同时中国人还认为,早餐要吃的像皇帝一样、午餐要吃的像平民一样、晚餐要吃的像穷人一样,这样的饮食习惯才健康。同样的中国人还认为,不能够在睡觉之前吃东西,这样会严重的影响水民质量,这也是中国人比较喜欢的饮食习惯和思想行为。在饮食的过程中,人们一般以谷物类为主,并且辅食以蔬菜和肉类为主,同时每餐都需要食用主食,这就是中国人的饮食观念。在日本这个国家,很早以前就开始吧粗粮作为健康的饮食进行推广,同时在日本人的饮食结构上能够看出,日本主要的主食就是玄米,副食相对来说比较少,即便是需要摄取也是简单的动物蛋白,并且摄取的量非常少。虽然日本人的饮食比较单调,但是非常健康,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日本人在肉类的摄取上比较注重的就是鱼肉,还有海鲜类,不习惯食用动物内脏和肥肉。同样日本人在使用鱼肉的时候,比较习惯选择生鱼片,还有寿司也是人们在饮食过程中的首选。这些都是日本人的饮食观念和习惯。4.1.2饮食礼仪差异餐桌是家人聚集的重要场所,既是传统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从中日两国的餐桌礼仪看两国的饮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总体上看,中日餐桌文化中各有特色,于细微处见特征,简单的家庭就餐能够显现社会的诸多价值理念和文化传统。一方面,日本的家庭餐桌可以随处让人感受到日本普通家庭饮食礼仪的渗透。由于日本仍然是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女性在家庭中更多的仍是从事相夫教子的传统家务,因此做饭做菜的家务主要是由家庭主妇来完成。当一家的家庭主妇做好饭菜之后,招呼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全家人对饭菜鞠躬道:“いただきます(我开动了)”,并拿起筷子开始用餐。据说日本人认为,人类所有的一切无一不是神赐予的,享用时务必首先对神的厚爱致意。而且通常情况下夹到碗里的饭菜必须吃得干干净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对饭菜的口味,不可以随便挑剔;无论是否真心喜欢,出于对为了做饭而付出辛勤劳动的家庭主妇的感恩,一般要多少说上两句恭维之辞,以体谅劳作者的辛苦。用餐完毕,筷子要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碗的旁侧,并再次向桌面鞠躬道“ごちそう�でした(谢谢款待)”才行。饭桌也是中国人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表现。但是饮食文化不仅仅是菜肴本身,更重要的是吃饭过程中的人家关系的表现。中国人在用餐时一般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或听到长辈说:“大家一块吃吧”,才能动筷,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夹菜时,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别人的一边夹起,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盘里翻来倒去地“寻寻觅觅”,眼睛也不要老盯着菜盘子。用餐时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中国餐桌礼仪文化的重要要求。4.1.3饮食习惯差异中国人长久以来受到阴阳五行和中医养生之说的影响认为五脏六腑相通,需以温热之物来进补,因此中国人忌生冷之物。《红楼梦》中宝玉要喝冷酒宝钗劝说“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中国饮食以熟食、热菜为主,当然中国也有各式凉菜,但这大部分都是作为前菜出现,并不作为全餐的重点。我国沿海地区饮食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出现生鱼配合调味的饮食现象,这种吃法在唐朝时随着中日交往的频繁而传入日本。唐风生鱼片更能突显鱼肉的鲜美,这种吃法在唐朝时传入日本并迅速与当地的环境相结合形成了今日日本饮食中的一大特色。日本生食历史久远,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饮食现象。日本料理五法中专门将“生”作为一种料理方法与其他烹饪方法并列。如今生鱼片与米饭搭配作为一道日本名菜而闻名于世界。4.1.4烹调食材选择差异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国家,早在商周时期我国人民就已经在种植五谷了,五谷的种植在养育了人民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受气候、地形地势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就形成了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的饮食习惯;地形变化较大,山川河流遍布,这就为古人提供了捕猎的场所,也给家畜的驯化和饲养提供了条件。肉类食物多以猪、牛等家畜,鸡、鸭等家禽还有鱼类为主。由此可见我国古代食物的选择范围广、获取食物的方式多。日本是面积狭小的海岛国家,陆地以山川为主,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资源稀缺,这就直接导致了日本农耕技术的落后。受地形条件限制,日本主食以水稻为主。日本四面环海渔业资源丰富,其肉类获取的主要来源便是各类海产品,所以日本学者总结日本的食物结构是“稻米加鱼类”。跟我国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的食物来源较为单一。4.2文化差异原因4.2.1中日饮食文化差异原因饮食文化的形成与文化的创造者,也就是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分不来的,平民的生活水平高低左右了饮食文化发展的速度以及饮食文化的风格。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我国先人以饮食为基石推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历史上我国曾积极对外交往,文化碰撞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饮食文化迅速成长,在融合了本国和外国饮食习惯的基础上于更与各地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大到王公贵族小到平头百姓,中国人的饭桌总是想尽办法热闹起来,可以不夸张的说,我国的饮食文化是“吃”的极致表现。相比之下,日本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人民难以满足最基本的温饱更别提追求美味了,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饮食文化也很难扎根发展。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是两国饮食文化差异巨大的重要原因。4.2.2中日饮食礼仪差异原因自然环境对饮食文化有着绝对性的影响,甚至可以左右饮食习惯的形成,以我国为例,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人民的饮食习惯几乎完全不同。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气候多样,这些自然条件给了我们各种丰富的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国人充分利用着上天的馈赠发展出了具有地区性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先天的优良条件可不是谁都能拥有的,日本的自然条件就残酷许多。日本是一个周围没有接壤邻国的海岛国家,陆地地貌多为山谷丘壑。这就直接导致了日本食物获取的来源十分有限,只能依靠环绕四周的海洋。好在日本领海水质良好,丰富的渔业资源给了日本人捕捞的良好条件。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中日两国独特的饮食文化。4.2.3中日饮食习惯差异原因社会环境是文化发展的摇篮,而饮食文化正是文化构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饮食文化之所以辉煌就是因为其没有停在“吃”这一层面而是继续向深处发展。饮食活动被赋予了“人”的意识,它与社会的各个方面紧紧连接,饮食的作用并不仅是充饥果腹这么浅显。皇上借饮食制式来区别身份的高贵,圣人借饮食来阐明世间的道理。饮食走到民间,老百姓说吃惊、吃亏、吃官司等来说明现状。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并不像中国一般重视饮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相反他们认为饮食是难于启齿的行为。这种社会环境严重阻碍了饮食文化的发展,相反也为今日日本东西结合的饮食文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五、结论历史上中日两国有着十分深刻的文化交流,古代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近代中国从明治政府吸取了不少先进观点。在日本饮食文化中可以看到中国饮食文化的缩影。在当今社会只有两国继续良好交往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我认为饮食可以作为两国友好的桥梁架起和谐相处的明天。参考文献英文部分:[1]CassandraS.Diep,RandallLeung,DebbeI.Thompson,BeverlyJ.Gor,TomBaranowski.CultureandDietAmongChineseAmericanChildrenAged9–13Years:AQualitativeStudy[J].JournalofNutritionEducationandBehavior,2016.[2]JoanCatherineHenderson.Foodandculture:insearchofaSingaporecuisine[J].BritishFoodJournal,2014,116(6).[3]KorehisaKaneko,KeikoOshida,HajimeMatsushima.TraditionalFoodCulture(LocalCuisines,JapaneseSake)ThatHasBeenNurturedbytheRichNatureofthePrefecture,Japan[J].FoodandNutritionSciences,2013,04(09).[4]MohdNazriAbdulRaji,ShahrimAbKarim,FarahAdibahCheIshak,MohdMursyidArshad.PastandPresentPracticesoftheMalayFoodHeritageandCultureinMalaysia[J].JournalofEthnicFoods,2017.[5]Khaliq-uz-Zaman,ImranZafar.FoodCultureinPakistanSince1979-80:CompositeVsSplit[J].CanadianSocialScience,2011,7(2).中文部分:[1]徐静波.试论日本饮食文化的诸特征[J].2008(5).[2]马慧捷:《从日本料理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J].广西大学学报,2007.[3]位迎苏,吴晓荣.治愈系美食剧功能探析——以日剧《深夜食堂》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