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中的5个小题,按难度层级大致可分为两类:断句题、词语题、概述题,三个小题难度一般,主要是对文言基本素养的考查,主要靠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本专题的第一讲(自修课)和第四讲(习题课),通过语基教学和小题多练的形式来确保这三类题目不丢分;翻译题和简答题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难点题型,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本专题主要针对这两类题型进行深化提升、重点攻坚,二轮复习,攻下薄弱点才是增分点。厚语基——积累永远在路上(自修课)第1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词语不通,解题懵懂。对于文言文来说,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律性决定了自身文言素养的高低,谁课下用功多人一点,谁高考成绩就可能会高人一筹。在考前所剩无几的备考时间内,如何让自身的语基储备更厚实一些,更丰盈一些?如何让学习更高效一些,更有针对性一些?如何走出背了忘、忘了背,重复识记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低端备考的窠臼?本书通过“精读高考真题”“归纳6类主题热词”的方式,让学生课下积累文言语基——做到有“本”可依、有“法”可循。途径(一)精读高考真题——
在语境下盘“活”语基高考题全身都是“宝”,其选文、命题均是经过命题专家组深思熟虑、精雕细磨的产物。可以说,高考选文所保留的每一个词都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鉴于此,本部分针对2023年的高考真题进行精读设计,在具体语境中让考生解释关键字词,更有利于盘活储存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在文后附“高考真题”训练,让学生更深刻体会高考命题特点。目录文言文语篇精读(三)——2023·全国甲卷文言文语篇精读(四)——2023·全国乙卷文言文语篇精读(一)——2023·新高考Ⅰ卷文言文语篇精读(二)——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完成文后的题目。材料一:文言文语篇精读(一)——2023·新高考Ⅰ卷[注]
❶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❷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答案:CEG
解析:解答此题,可结合语意和固定结构进行断句。从语意上看,“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其后应跟说的内容;结合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应断开。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答案:B
解析:B项,“与……中的‘劝’词义不相同”错误,“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是“鼓励、劝勉”的意思,和文中的“劝”词义相同。D项,现代汉语中“诬蔑之辞”指以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名誉的话。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答案:C
解析:“世人”“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可知,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争取民众信任的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选项扩大范围。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骄侮”(高傲轻慢)、“唯”(只有)、“是以”(因此,所以)各1分,句子大意1分。(2)“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仔细考察)、“信”(真实)各1分,句子大意1分。参考答案:(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5.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材料二中的“韩非书云……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可知,子鲋批驳韩非书云“夫子善之”是欺诈之言,由“何以明其然?”引出子鲋批驳韩非“实诈”的事实依据。根据“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这一时间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远”的总结可知,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子鲋便是用这一事实依据来批驳韩非的。参考答案: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材料一: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突围后,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者中功劳第一的。张孟谈说:“晋阳城突围的事,高赫没有大功劳,现在却在受赏者中排第一,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城被围一事上,我的国家形势危急,社稷危亡啊。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首先奖赏他。”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善于奖赏啊,赵襄子!奖赏一个人后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礼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善于赏罚的,(使)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群臣不对照译文,比对文意理解偏差之处敢失掉君臣的礼节。主上设置了有关法令,而臣子没有奸诈的想法。像这样,就可以叫作善于赏罚了。赵襄子有君臣相亲的恩泽,掌握着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法令,如果还有高傲轻慢的臣子,这是赵襄子失去了处罚的原则。做臣子的,谋划政事并且有功劳的就奖赏。现在高赫仅仅因为不高傲轻慢,赵襄子就奖赏他,这就奖赏错了。所以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材料二:陈郡有个叫武臣的,对孔鲋说:“韩非确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论太多了。我常常探究他们言论的内涵并比较他们所做的事,发现它们历久不变、长久流传,在遏制奸邪、劝勉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孔子未必是全部合适的。像韩非那样的人,也是当代的圣人了。”孔鲋说:“如今世人说到高的一定要说达到了天的顶点,说低的必然要说深渊。那些喜欢多事而且喜欢牵强附会的人,定会引述经书中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援引圣人的话来显示自己贤明,他们想以此取得愚昧民众的信任从而传播他的说辞。就像诸子的书,里边的道理都是这样。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武臣说:“好。”孔鲋说:“从前赵、韩一起吞并知氏,赵襄子进行奖赏,首先奖赏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然后才奖赏有功劳的臣子。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得好’,引用孔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会有不同呢?然而实际上是欺诈之言。用什么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呢?我的祖先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到哀公二十七年荀瑶和韩、赵、魏三家讨伐郑国,遇到陈恒(率齐国军队救郑)而返,那时孔子去世已经十一年了,而晋国四卿都还在世。再往后到鲁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件事情前后相隔很远,而韩非(在书里)公然将两件事情合为一件来说,竟然没有惭愧之意。由此可见世上有这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过。所以我因此对韩非这样的旁门左道沉默不言,对诸子的学说堵住耳朵不听已经很久了。但是你立起很短的表来测量天的高度,竖起寸长的手指来测量深渊,在大道上蒙昧而不能醒悟,相信胡说妄言而怀疑圣人,恐怕不是我所希望的。”文言文语篇精读(二)——2023·新高考Ⅱ卷答案:EFG
解析:“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的意思是“被人陷害却还想战胜敌人”,句意完整连贯,故“胜敌”后应断开;“不亦……乎”是反问句式,“乎”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不亦难乎”可译作“不也是困难的吗”,语意完整,故需在“乎”后断开;“苻坚之类”作“是也”的主语,两者之间不应断开,故应在“苻坚”前断开。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答案:B
解析:B项,“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说法错误。“金”指“钲”,古代军中乐器,作战时击之为收兵信号。而在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中有一句“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教材对“刁斗”注释为:三足长柄的锅,古代军中兼用于炊煮和巡更敲击的铜制用具。C项,“片善”,文中指微小的长处,其中的“片”是形容词,意为很少;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是量词,指一片,修饰“甲”,一片盔甲,代指士兵。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答案:D解析:“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概括片面,根据材料二中的“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可知,苻坚战例是失,吴汉战例是得,唐太宗认为可以作为万代借鉴的是这两个战例的得失。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却”(后退)、“得”(得以)各1分,句意2分。(2)“不意”(意想不到,没有事先防备)、“斯”(这)各1分,句意2分。参考答案:(1)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2)古人临阵时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也是变化的方法吗?5.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题干可知,需从材料二中找到李靖对淝水之战中苻坚的评价语句,然后再分析李靖的观点。根据“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和“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可知,苻坚没有谋略,不善用兵。根据“‘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可得出苻坚失败的外因:为慕容垂所陷害。根据“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可得出苻坚失败的内因:用兵能合不能分。参考答案:①外因:为慕容垂所陷害。②内因:用兵能合不能分。(一点1分,两点3分。若答“没有谋略、不善用兵”亦可得分)材料一:大凡作战,如果兵力对比我众敌寡,不可在险狭之地与敌交战,一定要选择平坦开阔之地做战场。部队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这样(作战)没有不胜利的。兵法上说:“指挥大军作战,要能控制部队进退。”东晋太元年间,前秦帝苻坚率领大军进驻寿阳,在淝水一岸摆好阵势,同晋将谢玄(隔水)对峙。谢玄派人对苻坚说:“你率军长途跋涉踏入我境,却临水列阵,是不想同我迅速作战。请对照译文,比对文意理解偏差之处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苻坚的部下都说:“应当在淝水阻截,不让晋军渡河上岸。我军兵多,对方兵少,这样做一定会万无一失。”苻坚说:“只管退军,让他们渡河,(趁其渡河之时)我率领几十万骑兵朝河中行进,逼近并歼灭他们。”苻融也赞成这样做。于是苻坚指挥秦军后撤,(不料)部队因此大乱而不能停止。于是,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八千精兵渡过淝水。谢玄和谢琰进兵与秦军在淝水之南激战,苻坚部队溃败。材料二:唐太宗问:“古人临阵时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也是变化的方法吗?”李靖答:“前代的战斗,多是凭借小智谋战胜没有智谋的人,凭借微小长处战胜没有长处的人,这些人哪里能谈论兵法呢?如谢玄(在淝水)打败苻坚,不是谢玄善于用兵,而是苻坚不善于用兵的缘故。”唐太宗回过头命侍臣挑选出《谢玄传》来阅览,说:“苻坚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好呢?”李靖答:“我看《苻坚载记》上说:‘(淝水之战)前秦各军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独自得到保全。苻坚率领千余名残兵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掉苻坚,没有实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慕容垂一军独自得到保全,苻坚被慕容垂陷害就很明显了。被人陷害却还想战胜敌人,不也是困难的吗?所以我说没有智谋,苻坚这一类人就是这样。”唐太宗问:“军队有分兵有聚合,使用何法以适宜为贵。前代的事迹中,谁是擅长这一兵法的人?”李靖答:“苻坚统率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这是用兵能合却不能分导致的。吴汉讨伐公孙述,和副将刘尚分兵驻扎,相距二十里,公孙述来攻打吴汉,刘尚出兵合击,大败公孙述,这是用兵能分而又能合导致的。”唐太宗说:“是的。这些得与失的事迹,足以作为万代的借鉴。”文言文语篇精读(三)——2023·全国甲卷答案:BDG
解析:“母异之”是一个“主语+谓语+宾语”结构的句子,意思是“母亲认为他与众不同”,语意、结构均完整,其后应该断开;“谓……曰”是一个固定结构,意思是“对……说”,“曰”后应断开;“多”是副词,可译作“多半”,用来修饰“知孝养我矣”,“多知孝养我矣”意为“将来多半会懂得孝顺奉养我啊”,故应在“多”前断开。C.蔽,有涵盖、概括之义。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D.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义相同。答案:D
解析:“与……‘寓逆旅’的‘逆’意义相同”说法错误。“寓逆旅”的“逆旅”指迎客止宿之处,即客舍、旅店,这里的“逆”意为“迎接”,与文中的“逆”意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B.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C.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D.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嘉许。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答案:B
解析:“对于不如自己的人”说法错误,原文“有慢己者”中的“慢”意为轻慢,由此可知应是“对于轻慢自己的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纮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周尧卿)流着眼泪说:“除此之外,即使我想尽心竭力(侍奉母亲),又怎么可能做到呢?”[“泫然”(流泪)、“过是”(除此之外)、“复”(又)各1分,句意2分](2)杨纮到了城邑,不再做其他考察,只根据自己所听闻的情况举荐周尧卿。[“察”(考察)、“第”(只)、“荐”(举荐,推荐)各1分,句意2分]对照译文,比对文意理解偏差之处周尧卿,字子余。他的祖先是汝阴人。周尧卿机警聪明、记忆力强,七岁就擅长写诗,二十岁时凭借学问品行而闻名。天圣二年考中进士,官职累积做到太常博士、通判饶州。去世那年,周尧卿五十三岁。著有文集二十卷,有关《诗》《春秋》的释文各三十卷。周尧卿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看到母亲就抑制情感强忍悲伤,不想伤母亲的心。母亲认为他与众不同,对族人说:“这个儿子这样爱我,将来多半会懂得孝顺奉养我啊。”他最终做到了孝顺奉养母亲,其心意就像周母说的那样。他对兄弟,尤其忠厚,爱护有加。(他)操持完母亲的丧事,居庐守丧三年,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即使生病也不喝酒吃肉。有人用礼制劝勉他,说:“《礼记》中说‘老人、病人不需停止喝酒吃肉’,心中或许还承受不住颓丧。你生病了暂且没有老,何必强忍成这样?”葬礼举行之前,周尧卿亲自背土筑坟。有人告诉他说:“古代因贫穷而无法安葬(父母)的人或许会这样,如今你为什么要自寻痛苦呢?”(周尧卿)流着眼泪说:“除此之外,即使我想尽心竭力(侍奉母亲),又怎么可能做到呢?”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有轻慢自己的人,一定郑重地以礼相待来使对方惭愧。在朝为官虽然俸禄微薄,却接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他所赴任的地方都说治理得好,离任之后百姓都会怀念他。曾经做汀州宁化县知县,提点刑狱杨纮进入县境,暗中窥伺刺史是否仁厚,(看到)有人戴着刑具给庄稼锄草,杨纮走过去询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说:“我因为家贫贪利,给别人作假证,县令是不能欺骗的,可我欺骗了他,我又能怨恨什么呢?”杨纮到了城邑,不再做其他考察,只根据自己所听闻的情况举荐周尧卿。庆历年间,范仲淹举荐周尧卿的经术品行可作学习的榜样,没等到被任用他就去世了。周尧卿治学,不被古人传注迷惑,询问辨识、思考探索,以通达为目的。他学习《诗经》,按照孔子所说的“《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没有邪念”,孟子所说的“解说《诗经》的人,要用自己的心思来揣测作者的心志,这才叫有所收获”,来推求《诗经》的主旨,从而发现了毛氏、郑玄的得失,(周尧卿)说:“毛氏的《毛传》想做到简明,但有时缺少义理,这不符合‘一言以蔽之’的要求。《郑笺》想做到详尽,但有时远离性情,这不符合‘以意逆志’的精神。对此可以不加取舍吗?”他学习《春秋》,说:“左氏记载详细,找到了经书著论的缘由。”至于《春秋》三传之间的异同,他都有所不听取的,说:“圣人的意思,难道会不一样吗?”欧阳修为他的墓碑写碑文说:“像周君这样的人,侍奉生者竭尽孝道,守孝时竭尽哀思,且都遵循礼制。周君治学擅长《毛传》《郑笺》《左氏春秋》。”文言文语篇精读(四)——2023·全国乙卷答案:BFG
解析:首先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大概意思是(曹)君应该杀了晋公子。然后分析句法结构,结合句意断句:“遇之无礼”是“状语(遇之)+中心词(无礼)”结构的句子,意思是“对他没有礼貌”,其后应断开。“彼”应指“遇之”中的“之”,即重耳,“有时反国而起兵”是一个由连词“而”连接的动词性短语,用来陈述主语“彼”,“起兵”后应断开。“即恐为曹伤”的意思是“那恐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而“君不如杀之”是一个“主语(君)+状语(不如)+谓语(杀)+宾语(之)”结构的句子,因此“君不如”前应该断开。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称为血食。D.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答案:A
解析:
A项,“穷冬烈风”的“穷”是“极”的意思,与文中表示“困窘、困厄”的“穷”意思不同。B项,“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是“出来进去”的意思。D项,“绝世无双”的“绝世”是“冠绝当世”的意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耳遭到曹君的无礼对待,叔瞻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张杀掉重耳以杜绝后患,曹君没有听从叔瞻的建议。B.釐负羁参与了接见重耳的活动,为曹君对重耳无礼感到忧心忡忡,他妻子问明原委后,积极帮他出主意,釐负羁听取了她的意见。C.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晋献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立重耳为晋君。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釐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答案:D
解析:
“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可知,重耳要求曹君把叔瞻从城墙上吊下来,他将杀掉叔瞻并暴尸示众。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这个人如果返回晋国,一定会惩罚对他无礼的人,那么曹国就首当其冲了。[“反”(返回)、“无礼”(对他无礼的人)各1分,句子大意3分](2)(于是釐负羁)在壶里装上黄金,用食物把壶装满,又在壶上加了块玉璧,在夜间派人送给晋公子重耳。[“充”(装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施工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乙方为甲方提供财务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度供应链融资合同融资额度与还款方式说明
- 2024医疗器械公司与研发团队合作协议
- 2024年度技术服务与授权合同
- 2024婚姻担保协议合同
- 2024建筑的装饰合同书范本
- 2024年度版权出租合同详细条款及其标的
- 2024年居住房屋买卖合同
- 画小鸡课件教学课件
- 大学音乐表演职业生涯规划书
- 硫酸脲氨化造粒复合肥料的生产技术
- 图像学完整分
- 医院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 2022-2023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真题附答案
- 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电梯检验及注意事项全套
-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基础知识考试题库(600题)
- 构建高效课堂让教育真正发生教学课件
- 印刷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第15章分式教材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