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下引导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常见问题分析_第1页
超下引导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常见问题分析_第2页
超下引导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常见问题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下引导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常见问题分析

由于pic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穿刺成绩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长等优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需要长期药物、化疗和外胃营养的患者。针对血管条件不好、肉眼看不到、弹性差、肥胖、水肿等患者穿刺比较困难患者,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们应用B超引导塞丁格技术成功穿刺置PICC管56例,成功率100%,但在穿刺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分析后给予相应处理对策均成功置管。现报告如下。1picc穿刺失败本组患者56例,材料均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尖端开口式导管,导管型号为3~4Fr,导管全长为65cm。穿刺过程中遇到第一针穿刺失败重新穿刺2例,送导丝困难2例,扩皮不到位4例,送PICC导管不顺利3例,导管异位2例,穿刺点出血3例。以上问题及时处理后均置管成功。2分析和总结常见问题的原因2.1穿刺置管及手术操作原因分析:(1)操作者对靶向血管位置、深度、血管横面直径判断不清楚,选择穿刺部位有偏差。(2)穿刺针进皮肤时,B超探头固定不稳、移位。(3)操作过程中患者穿刺侧肢体移动。(4)操作者为新手。处理对策:(1)超声仪器放置操作者对侧,操作者可平视超声屏幕。置管前操作者认真评估血管,通过B超探头在肘上2cm处开始向上扫查血管,判断血管位置、走向、深度及血管直径,确定合适穿刺部位及导管,根据血管深度选择合适导针支架。(2)置管过程中穿刺侧手臂外展90°并外翻,以便于固定方便操作,对不能配合的患者,助手应给予固定穿刺侧肢体。(3)密切手眼配合,严格消毒皮肤后B超探头装好导针支架及穿刺针,在确定穿刺点处左手固定好探头防止移动,右手轻轻送穿刺针进血管,送针过程中操作者双眼直视B超显示屏幕,根据穿刺针进入血管时血管凹陷后又恢复,穿刺针尾部有血液缓慢流出以判断针进入血管内。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动作轻柔,严格无菌原则。(4)操作护士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熟练的技能。2.2超声技术原因:(1)穿刺针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2)穿刺针与皮肤角度太大。处理对策:(1)超声技术能清晰显示血流状况,血管内径,管壁厚度,内膜光滑度及血管曲直。可有计划地选择适宜置管的血管,选择最佳穿刺点,提高置管成功率。(2)先预计导丝进入血管长度,在估计导丝进入血管后,放低穿刺针与皮肤呈5°~10°以利于导丝送入血管;操作者及患者体位要舒适,利于操作。2.3超声图像误识原因:(1)操作不熟练,扩皮前对血管深度判断不清易造成扩皮不到位。(2)对血管走向了解不清,造成扩皮与血管错位。处理对策:操作者须经过专业培训会清楚辨认超声图像,正确判断血管深度、走向,动作熟练,扩皮力度适中,减少误差;扩皮刀与导丝平行方向轻轻刺入皮肤,防止与血管错位,同时易损坏导丝。2.4正确选择血管原因:(1)患者采取体位不当。(2)患者情绪紧张。(3)PICC导管型号选择不适合。(4)选择头静脉、血管瓣膜多、血管发育变异。处理对策:(1)患者平卧,手臂外展与躯干成90°。(2)置管前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以取得其信任,能够与操作者配合;穿刺过程中及时与患者交流,转移其注意力,预防静脉痉挛,增加置管成功率。(3)根据B超下屏幕显示血管直径与导管直径对比,选择适合的PICC导管型号,所选择的血管横截面积要大于预置PICC管直径的2倍以上,以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4)贵要静脉管径粗、直、静脉瓣少,且在置管体位下是导管头部到位最直、最短的途径,为首选血管。而头静脉导管易反折入腋静脉或颈内静脉,且刺激血管及皮肤,易引起无菌性静脉炎,应尽量少选。故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以提高置管成功率。2.5picc穿刺术后患者原因:(1)置管过程中,当导管推进至颈内静脉分叉位置时未及时有效调整患者颈部位置,致使导管进入颈内静脉。(2)昏迷无法配合患者。(3)术前健康教育不到位。处理对策:(1)了解静脉解剖结构;精确测量PICC导管置入长度;估计导管推进长度到达颈内静脉分叉位置时,由助手负责,协助患者向穿刺侧转头并将下颌紧贴同侧锁骨处,必要时施加些外力。(2)对清醒患者术前1d开始与其沟通,教会患者做转头动作并反复练习,方便术中与护士配合。2.6患者血常规、出凝血原因:(1)操作不熟练或患者太胖,造成扩皮口太大。(2)操作者按压位置不到位或时间过短。(3)操作前未检查患者出凝血,患者出凝血系列有问题。处理对策:(1)置管前常规检查患者血常规、出凝血系列,各项指标正常方可置管。(2)撕裂导管鞘后按压穿刺点上方0.5ml处,压迫10~15min。(3)血液透过穿刺孔渗出,在穿刺点上方压4cm×4cm8层的无菌纱布,用自粘绷带绕过穿刺点和手臂加压包扎。使局部压强大于其他受压部位,可有效压迫穿刺点,为防止穿刺部位血运受限,每2h松开自粘绷带3~5min,加压6~8h,凝血差可延长加压时间至24h。穿刺24h内减少置管侧肢体活动。3注意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