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与湘语的接触对赣语语音的影响_第1页
移民与湘语的接触对赣语语音的影响_第2页
移民与湘语的接触对赣语语音的影响_第3页
移民与湘语的接触对赣语语音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民与湘语的接触对赣语语音的影响

历史上,湖南接待了大量移民,其中包括以江西移民为例的移民。江西移民于湖南始于五代,到宋、元及明初,移民逐渐增多,形成潮流,最终形成“江西填湖广”的局面。江西移民所带来的方言(主要是赣语)必然和本土的方言(主要是湘语)发生长期的接触,互相渗透,彼此影响着对方。这种影响有两个特点:一是覆盖面广。江西移民的足迹遍布湖南全省,因此这种影响覆盖全省范围。二是影响不平衡。湖南省东部靠近江西的地带受赣语影响大,形成赣语片;在湘语区,有些湘语受赣语影响深,赣语特征明显,有的影响相对小一些,赣语的特征不十分突出。下面以受赣语影响较深的新化湘语为个案来探讨湘语与赣语接触的情况。新化县地处湘中腹地,资江中游,其方言属湘语娄邵片。新化在宋朝以前未曾建县,县境居民多为瑶族,汉称“长沙蛮”,隋称“莫瑶”,唐宋称“梅山蛮”。宋熙宁五年(1072),湖南转运副使蔡煜开辟梅山,梅山分为两县,上梅为新化县,隶属邵州,下梅为安化县,隶属潭州。建县后,境内瑶族大都移居西北、西南一带的崇山峻岭之中,宋王朝诏谕江西大批移民至新化,随后定居下来。明永乐二年(1404),又有调江西人来新化屯田之举,有的后来即定居下来。从《新化县志》中可以看出江西移民移居新化的情况。据县志1900年统计,全县总人口120万人,从江西迁来的最多。据县内58个姓氏的宗族家谱查证,有54个姓氏的始祖先后于五代后唐、宋、元、明等朝代从江西等地迁至新化,江西移民39户,占移民总数的72%,其中江西泰和占12户147。全县共267姓,10万人口以上的1姓,5万至7万的3姓,1万至5万的18姓,5000至1万以下的14姓,5000以下的231姓。县志《主要姓氏源流》记载了1万人以上共22姓的源流,有18姓来自江西,比例接近82%。其中明确记载来自江西吉州泰和县的有10姓,且这22个大姓的前6姓均来自江西吉州泰和县154-158。由上可以看出新化的江西移民具有下述特点:一是数量大;二是迁徙时间、地点(出发地)相对集中。因此移民方言(赣语)与新化方言长期接触,对新化方言势必产生重大影响。《新化县志》认为:“县城方言,成因于古瑶语与江西话,属老湘语,与长沙等地的湘方言相去甚远,但同溆浦、涟源、冷水江、隆回、新邵交界之地接近。”989在最新的湘语分区中,娄邵片又分为五个小片,新化方言独立为一个小片,原因是新化方言的某些特征在湘语中显得很独特,具有赣语的色彩,新化方言“是具有赣语色彩的湘方言”。赣语对新化方言的影响渗透是全方位的,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各方面,下面仅从语音的角度分析新化方言的赣语色彩。(一)变更湘语为复合语,升语以赣语为中心的基本信息(4)新化方言还具有一些其他的赣语特征,说明新化湘语受赣语影响较深,详见下文。因此我们认为新化方言浊音送气现象是赣语影响新化湘语、两种方言的特征叠置而成的结果。(二)国际汉字分布中去声字分布新化方言去声不分阴阳,古浊声母去声字今部分念阴平,部分念去声,念阴平的多为口语常用字。根据目前的调查,古浊声母去声字今白读念阴平的现象在湘语中极为少见,只见于新化和冷水江(冷水江原属新化县),而在赣语中却较多见,江西赣方言中去声不分阴阳、浊声母去声字归阴平的现象在都昌、波阳、崇仁、贵溪、铅山、余江、宁冈等地都有分布294,在湖南洞绥片赣语中,也存在去声不分阴阳、浊去读阴平的现象。如洞口话:新化方言古浊声母去声字今念阴平现象与部分赣语相一致。(三)浊上中少数字归阴平的现象新化方言上声不分阴阳,古清上与次浊上今读上声,全浊上一部分仍读上声,一部分归去声,有少数全浊上声字今白读阴平,文读去声。如:有的有两个白读,一个读阴平,一个读上声,文读去声。例如:新化方言浊上中少数字归阴平的现象在整个湘语中都是很独特的。浊上(包括全浊、次浊)部分字归阴平是客赣方言的重要特点。在江西的赣语中,这种现象主要分布在赣东和赣中,赣北偶有所见,其中全浊上声字读阴平的现象很常见,次浊上声字读阴平的现象少一些297。湖南赣语中洞口话古全浊上声字的分化同新化方言,读为上声、去声、阴平。阴平字如:杜户序巨拒距聚竖待蟹技巳道赵兆抱后俭簟旱限键像项杏锭仲辅陛罪是氏士柿造皂妇纣受渐,洞口话浊上读阴平的字远多于新化。新化方言浊上字读阴平数量少,且这种现象极少见于其他湘语而赣语多见,应该看成是赣语的影响。(四)古入声字类型新化方言共5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古入声字今部分保留入声,部分今读舒声。据陈晖的统计,《新化方言研究》中510个入声字,今仍读入声的318个,占62%,91个舒入两读,占18%,101个读如舒声,占20%160。今读舒声的古入声字,主要是派入阴平和去声,派入其他调类的几乎没有。清声母字主要读阴平,如:搭喝接刷湿锡瞎脱眨插夹鸭杀;浊声母字主要进入去声,如:白碟昨术贼直叶辣莫跃热密。新化方言入声的这种走向在湘语中不多见,却与某些赣语相一致。江西吉茶片赣语绝大多数方言没有入声,古清声母入声字除遂川外,今都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大多读去声。湖南洞绥片赣语古入声字的走向也大体相同,绥宁(北部)、隆回(北部)赣语保留了入声,有一部分古入声字派入舒声,清入字主要归阴平,浊入字主要归去声;洞口方言入声消失,古全浊入声字今一律读去声,清入、次浊入部分读阴平,部分读去声。新化方言古入声字的演变方向与上述赣语趋同,并不是偶然现象,应该是江西移民所带来的赣语影响的结果。(五)效果比较及结果赣语洞绥片处湖南境内,包括洞口(大部分)、绥宁(北部)、隆回(北部)。与江西赣语相比较,新化方言与洞绥片赣语的相似之处更多,除前面提到的特点外,较突出的相似点还有以下两点(下面的比较以洞口方言为例):(1)部分明母阴声韵的常用字今读如阳声韵。例如:(2)影、疑母在开口洪音前读零声母。湘语、赣语中,影、疑母在开口洪音前今多读声母,而新化话与洞口话读零声母:尽管新化话与洞口话有一些相同的语音特点,但区别还是明显的,如洞口话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读送气清音,新化读送气浊音;洞口话无入声,新化有入声;洞口话定母的大多数字与透母的全部字声母合流白读为[X],新化话无此特点。从语感上看,新化话与洞口话差别大,通话有困难。新化方言的上述语音特征不见或少见于其他湘语,而在赣语中却较为多见,因此可视为赣语带给新化方言的接触性成分,新化方言是带有明显赣语色彩的湘语。湘语与赣语接触的个案分析表明,方言接触造成了错综复杂的方言现象,值得深入调查研究。新化方言保留浊音符合娄邵片湘语的特征,但是送气特征则有些独特了。新化方言中浊音送气现象是古音的保留还是赣方言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我们倾向于此属赣方言的影响,理由如下:(1)如前所述,历史上江西对新化县移民的时间地点相对集中,移民数量大,有可能对新化固有的方言产生影响。可以推测,在江西移民大量进入新化之前,新化地区的方言仍然保留浊音,后来受到江西移民带来的全浊声母清化读送气音的方言影响,新化的浊音也带上了送气的特征。(2)新化方言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一律清化,今读塞音塞擦音的,绝大多数为送气清音,这与部分湘语一致;但古全浊声母舒声字也有清化送气现象,如:,而新化方言新派则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不论舒声入声一般读送气清音,如上文所举例字全读成同部位的送气清音。这一现象更能说明赣语对新化方言的影响,在这一语音特征上,新化方言与赣语的演变方向相一致。(3)与新化相邻的湘语点没有读送气浊音的现象。如新邵县古全浊声母舒声字今一般读不送气浊音;溆浦县古全浊声母平声字今读不送气浊音,仄声字基本清化,平、上、去声字多读不送气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