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_第1页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_第2页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_第3页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_第4页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最终两段。强化积累意识。

2、诵读老师和父亲的话,启发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视察事物,视察生活,学会老醇厚实做人,认仔细真做事。

教学重难点

品读老师的话,父亲的话,悟出其中含义。

教学打算

实物杨桃,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杨桃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课,由老师向学生问好谈起。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去夸奖老师、同学等。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相识这种水果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老师从大卖场买来了两个杨桃,请细致看一下(看后,摆放在讲桌上),杨桃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种水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仔细真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信任,今日再读课文,你确定还会有新的收获。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完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画下来。

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来说一说。

默读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三、品读重点段落

谁情愿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这一环节有随机性,依据学生思路、感悟随机进行教学。但有一点,品读老师的话,应放在读懂中间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对老师的话的领悟,就没有根基。老师此时要依据学生回答随机调整教案。)

1、品读父亲的话。

a、指读名,能说说吗?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溢关爱、仔细,它反复嘱咐。

师随机板书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b、自由练读。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看大屏幕自由练读。

c、指名读。仔细听他那里读的好?

d、评完后赛读。

e、最终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仔细真地看,老醇厚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精确、

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精确。

指名说。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分。

师小结:少了“认仔细镇,老醇厚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学习方法。

2、略读中间对话。

老师为什么要说这一段话?引导学生先读中间对话部分。

中间对话部分,你们想怎样读?用喜爱的方式去读中间部分。边读边品尝,怎样读出味道。

分角色朗读。从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

师: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番坐到我座位上仔细视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我们再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知我们什么?

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沟通

c、班中沟通,并观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准备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留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最终指生,脱离课本向学生讲好这段话。

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像,他们的训诲使我——。

齐读最终一节。

四、拓展延长

老师、父亲的训诲让我一生受用,那么“我”究竟懂得了什么?

课文学到这里,你们懂得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师:1)小结:学会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学会老醇厚实做人、做事,是一笔珍贵的财宝。课下背诵最终两段话。并抄写在读书笔记上,让这些训诲也让我们一生受用。

桃送给大家,爱画画的孩子可以画一画。

最终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题西林壁》

齐诵。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嘱咐、哈哈大笑、谛视、肃穆、半晌、态度温和、熟识、相像、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终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接着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晰的方法。

教学打算: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细致视察后,确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白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确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指责,反而确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细致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其次部分。

(3)最终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像,他们的训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训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训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望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常常嘱咐“我”的话。)

(3)常常“嘱咐”是什么意思?

(“嘱咐”是一再叮嘱的意思。常常嘱咐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育“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当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知“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知“我”,“望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原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其次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常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仔细真地看,老醇厚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精确。)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常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探讨: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常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常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根据他平常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嘱咐,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化“我”望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仔细真地看,老醇厚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谛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番坐到“我”的座位上视察,最终态度温和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探讨: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详细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其次层(3~4句):教化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信任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意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视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动身。)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改变?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谛视肃穆态度温和什么是谛视?老师谛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肃穆了?

(谛视是细致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仔细。看后他发觉“我”明明画得很精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肃穆了。经过“半晌”仔细思索,老师态度温和地对学生进行了教化。)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训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化?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3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谨记父亲的话,认仔细真地把桌上的杨桃画下来,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是怎样说的?老师又是怎样教化的呢?它告知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今日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第3至18自然段思索:

(1)这部分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缘由。)

(3)把实物摆到桌上,让从不同座位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特殊是前排靠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

(4)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缘由。体会“我”画画实事求是。“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①、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②、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常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③、我认仔细真地看,老醇厚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精确。

(3)我遵从父亲的训诲,仔细地看,醇厚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精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然而,同学们是怎样看的呢?

2、研读第3至18自然段

(1)出示探讨题:

①起先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②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肃穆了呢?

(2)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两次发问和学生的两次回答。

①对比朗读老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看法的改变。

A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觉?(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毫不犹豫的语气;其次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B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讪笑我的话语。激励学生特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相互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毫不犹豫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觉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②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奇妙设计的教化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A、这一看,同学们发觉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的确像个五角星。

B、这一看,同学们知道讪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改变,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C、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恳求我的宽恕。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当讪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简单。宽恕我们吧!”。

D、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讪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敬重别人的看法。

E、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讪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敬重。

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番坐到我座位上仔细视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知我们什么?

3、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沟通

c.班中沟通,并观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准备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留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4、学习最终一个自然段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像,他们的训诲使我——。齐读最终一节。理解“训诲”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像?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5、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接着上下去,孩子们接着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4

教学目标:

1、相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嘱咐、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谛视、肃穆、半晌、态度温和、熟识、训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当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打算: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支配: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日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认记生字):

嘱咐、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谛视、肃穆、半晌、态度温和、熟识、训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沟通

1、默读思索:“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沟通课文内容:小组沟通—全班沟通。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洁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