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生活配套区(跳蹬河滨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一标段)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生活配套区(跳蹬河滨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一标段)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生活配套区(跳蹬河滨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一标段)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生活配套区(跳蹬河滨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一标段)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生活配套区(跳蹬河滨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一标段)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生活配套区(跳蹬河滨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一标段)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第III类环境下,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Ⅱ类环境下,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B类条件下,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5.7特殊性岩土1、岩石风化勘测区岩石以物理风化为主,其形式有表层风化、裂隙式风化及顺层风化。风化速度和深度与岩性、地形、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砂岩强度高,风化速度慢。泥岩岩性软弱,风化快而强烈,但风化后较快遭剥蚀,相同岩性则裂隙发育较不发育的风化速度快和强烈。砂岩泥岩互层时差异风化明显,容易形成“凹岩腔”。当风化作用沿层面和较软弱的岩层进行时,风化深度较大。区内含泥质较重、长期浸水地段的砂岩存在风化层较厚的情况。2、人工填土根据地表调查及钻探揭露,拟建场区的人工填土主要集中在建道路、乡村道路及居民点附近,堆填厚度变化较大,堆填时间不等,皆未经严格压实,密实度差别较大,填土组成变化大,不均匀,压缩性差别大,易出现湿陷和差异沉降,造成地表开裂、下沉。路基经过未经处理合格的该地层时,应对既有填土进行强夯或翻挖碾压或换填处理,对于个别大块石或孤石可进行破碎。处理范围及深度根据路基要求确定。3、软土据地质调查与钻探揭露,拟建道路沿线及周边地势低洼处、沟谷地带分布有大量的水田、鱼塘等,水田和鱼塘内分布有约0.5~4.0m厚软土或过湿土,粉质粘土长期饱水,呈流塑至软塑状,局部含腐殖质,呈灰黑色。区内粉质粘土饱水后易呈流塑软塑状,故丰水期或雨季,区内稻田等低洼地段易形成软土,厚度约等于粉质粘土层厚度。软土分布及评价见表2.2.7-1,具体位置见平面图。软土分布及评价表里程土地现状基本地质情况设计概况处理措施建议K2+120~K2+150(1号支路)耕地表层为淤泥或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一般1.0~2.0m,下为软塑状-可塑状粉质粘土。填方建议抽干积水,清除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和腐殖土或抛石挤淤,并压实基底后再进行填筑,路堤底部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做好排水设施。K2+520~K2+560(1号支路)耕地表层为淤泥或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一般1.0~2.5m,下为软塑状-可塑状粉质粘土。填方建议抽干积水,清除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和腐殖土或抛石挤淤,并压实基底后再进行填筑,路堤底部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做好排水设施。K2+780~K2+850(1号支路)耕地、水沟表层为淤泥或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一般2.0~4.0m,下为软塑状-可塑状粉质粘土。填方建议抽干积水,清除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和腐殖土或抛石挤淤,并压实基底后再进行填筑,路堤底部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做好排水设施。K0+335~K0+480(11号次干道)水塘、耕地表层为淤泥或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一般1.5~3.5m,下为软塑状-可塑状粉质粘土。填方建议抽干积水,清除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和腐殖土或抛石挤淤,并压实基底后再进行填筑,路堤底部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做好排水设施。K0+070~K0+100(12号次干道)水塘表层为淤泥或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一般1.0~2.5m,下为软塑状-可塑状粉质粘土。路基建议抽干积水,清除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和腐殖土或抛石挤淤,并压实基底后再进行填筑,路堤底部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做好排水设施。软土压缩性大、承载力低,高填方易发生过量沉降及侧向挤出、圆弧滑动等工程问题。考虑到沿线软土厚度不大,建议抽干积水,并对其挖除换填或抛石挤於处理,并按照相关规范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承载力及压缩性进行检验,确保处理后土层满足设计要求,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值得注意的是,软土的厚度和季节性有一定的关系,雨季时较厚,不易处理,且清淤时受机械扰动,厚度有一定的加深。汇水条件好的地带建议做好排水和多采用透水性好的材料铺筑。5.8文物古迹10号次干道跨越马家坝河下游桥湾处的十号路K0+343桥有两处渝北区文物,分别是马家堡石室墓群和马家堡小桥,石室紧邻拟建桥墩,桥墩修建可能会对石室造成破坏。小桥距离较远,影响较小。10号次干道终点附近,里程桩号K1+350左侧边坡顶部有一处贞节牌坊文物需要保护。5.9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结合本次地面地质调查,在线路区及周边岩层分布连续,未见断层、构造破碎带,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5.9工程地质评价1、地震效应评价本次勘察在桥梁和高边坡区域共选取8个钻孔进行波速测试,同时进行岩土体剪切波速测试,剪切波速测试成果见下表:岩土体等效剪切波速经验表孔号岩性Vse等效剪切波速(m/s)1人工素填土1442粉质粘土1553强风化岩体>5004中风化岩体>800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第3.1.2、3.1.4条规定,线路区内拟建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7度。场地的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相关规定:素填土等效剪切波速144m/s<150m/s,为软弱土;粉质粘土等效剪切波速155m/s≥150m/s,为中软土。

区桥梁抗震场地类别划分编号桥梁名称桥梁总长岩土类别覆盖层最大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地段类别特征周期1一支路K0+280桥68素填土、粉质粘土、砂岩、泥岩2.99>500Ⅰ有利地段0.25s2一支路K0+575桥208素填土、粉质粘土17.33144Ⅱ一般地段0.35s3一支路K1+010桥189素填土、粉质粘土16.4144Ⅱ一般地段0.35s2、一支路桥梁段一号支路拟建6座桥,本标段三座桥梁工程地质评价详见下页表格。一号支路桥梁工程地质评价表桥梁名称工程地质条件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形式建议各墩台建议持力层和岩土参数桥墩台施工条件一支路K0+280桥该跨线桥位于丘陵斜坡地段,场地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现状为施工区和林地。场地地形标高284.48~301.29m,高差15m左右,地形起伏较大,地面坡度10~30°。

跨线桥区场地不需要平场,场地内主要分布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素填土呈松散~稍密状,厚约0.8~7.5m。该场地无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不丰富,适宜桥梁修建。桥位区第四系覆盖层及基岩强风化带分布不均且厚薄不一,其结构松散,岩体破碎,物理力学性质差,不能选作基础持力层。综合分析桥位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桥墩台结构特点,强风化、中风化基岩是桥墩台良好的持力层。0#:扩大基础/桩基础,泥岩,抗压强度7Mpa

1#:桩基础,泥岩,抗压强度7Mpa

2#:扩大基础/桩基础,泥岩,抗压强度7Mpa桥台位置位于缓坡地段,覆盖层主要由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组成,厚度为0.5~1.5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泥岩、砂岩。桥台施工时,建议采用临时边坡放坡或设置临时支挡措施,并做好排水措施,桥台南侧、北侧、东侧临时坡率:土层按1:1、强风化按1:0.75、中风化按1:0.5;西侧临时坡率:土层1:1.5、强风化按1:1、中风化按1:0.75。在进行桥台的施工时,应分段开挖,采取动态法设计,信息法、逆作法施工,该桥右侧存在一陡坎,现状稳定,建议对其进行支护。避免对基坑岩体扰动过大,恶化边坡的稳定性。沿线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含量甚微。采用人工开挖时应加强孔壁临时支护措施,避免孔壁土层垮塌、变形。桥梁桩基础建议采用机械成孔,并加强孔壁临时护壁措施,避免土层垮塌变形;加强质量控制和监测,避免断桩、缩径。一支路K0+575桥该跨线桥位于丘陵斜坡以及沟谷地段,场地内人类工程活动很强烈,现状为施工区。场地地形标高290.5~305.5m,高差15m左右,地形起伏较大,地面坡度1~45°。拟建桥墩均位于正在平场回填区的斜坡上,坡度约45°,且填土极不均匀,处于松散状态。桥墩开挖施工条件很差。桥台位置地形起伏较小,施工条件好。场地内正在平场,主要分布素填土。素填土呈松散~稍密状,厚约0.8~20.5m。该场地无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不丰富,适宜桥梁修建。桥位区第四系覆盖层及基岩强风化带分布不均且厚薄不一,其结构松散,岩体破碎,物理力学性质差,不能选作基础持力层。综合分析桥位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桥墩台结构特点,强风化、中风化基岩是桥墩台良好的持力层。0#:扩大基础/桩基础,泥岩,抗压强度7Mpa

1#:桩基础,泥岩,抗压强度7Mpa

2#:桩基础,泥岩,抗压强度7Mpa

3#:桩基础,泥岩,抗压强度7Mpa

4#:桩基础,泥岩,抗压强度7Mpa

5#:桩基础,泥岩,抗压强度7Mpa

6#:扩大基础/桩基础,泥岩,抗压强度7Mpa桥台位置位于缓坡地段,覆盖层主要由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组成,厚度为0.2~3.2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泥岩、砂岩。桥台施工时,建议采用临时边坡放坡或设置临时支挡措施,并做好排水措施,桥台南侧、北侧、东侧临时坡率:土层按1:1、强风化按1:0.75、中风化按1:0.5;西侧临时坡率:土层1:1.5、强风化按1:1、中风化按1:0.75。在进行桥台的施工时,应分段开挖,采取动态法设计,信息法、逆作法施工,避免对基坑岩体扰动过大,恶化边坡的稳定性。由于部分桥墩位置地表素填土厚度较大,桩壁土层自稳能力差,且可能存在临时滞留水,采用人工开挖时应加强孔壁临时支护措施,避免孔壁土层垮塌、变形。建议采用机械成孔,并加强孔壁临时护壁措施,特别是3#桥墩,避免土层垮塌变形;加强质量控制和监测,避免断桩、缩径。一支路K1+010桥该跨线桥位于丘陵斜坡以及沟谷地段,场地内人类工程活动很强烈,现状为施工区。场地地形标高300.0~318m,高差18m左右,地形起伏较大,地面坡度1~45°。场地内正在平场,主要分布素填土。素填土呈松散~稍密状,厚约0.8~15.0m。该场地无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不丰富,适宜桥梁修建。桥位区第四系覆盖层及基岩强风化带分布不均且厚薄不一,其结构松散,岩体破碎,物理力学性质差,不能选作基础持力层。综合分析桥位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桥墩台结构特点,强风化、中风化基岩是桥墩台良好的持力层。0#:扩大基础/桩基础,泥岩,抗压强度7Mpa

1#:桩基础,砂岩,抗压强度23Mpa

2#:桩基础,砂岩,抗压强度23Mpa

3#:桩基础,砂岩,抗压强度23Mpa

4#:桩基础,砂岩,抗压强度23Mpa

5#:桩基础,砂岩,抗压强度23Mpa

6#:扩大基础/桩基础,砂岩,抗压强度23Mpa0#桥台位置位于缓坡地段,覆盖层主要由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组成,厚度为1.2~4.9m,桥台东侧为一陡坎,现状稳定,基岩出露。6#桥台位于现状填方边坡上,覆盖层为素填土,厚度约10m,该边坡开发商正在回填,处于不稳定状态。桥台设计高程低于目前地面高程。桥台施工时,建议采用临时边坡放坡或设置临时支挡措施,并做好排水措施,桥台南侧、北侧、东侧临时坡率:土层按1:1、强风化按1:0.75、中风化按1:0.5;西侧临时坡率:土层1:1.5、强风化按1:1、中风化按1:0.75。该桥右侧存在一陡坎,现状稳定,建议对其进行支护。避免对基坑岩体扰动过大,恶化边坡的稳定性。由于部分桥墩位置地表素填土厚度较大,桩壁土层自稳能力差,且可能存在临时滞留水。现状施工堆填的填土未固结,且原始地形较陡,填土可能沿岩土界线滑动,应加强孔壁临时支护措施,避免孔壁土层垮塌、变形。建议采用机械成孔,并加强孔壁临时护壁措施,避免土层垮塌变形;1~3#桥墩勘察期间由于交叉作业未能在桥墩位置钻探,施工时请及时通知地勘单位对地质条件的复核。注意:1、整个拟建场地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统计值为8.4Mpa,但变异系数为0.28,属于高变异性。故桥梁基础的泥岩抗压强度承载力建议值进行了折减。2、一支路K0+575桥,3#桥墩的原始地面线很陡,横坡坡度大于10°,填方局部地段还位于陡坎斜坡处,边坡填筑很难压实,现状为施工区,勘察期间未见变形迹象。但桥墩修建将进行开挖,坡体可能沿土岩界面坡缘开裂、下沉,威胁桥墩的安全。为验证边坡填方部分的稳定性,选取13-13’,15-15’剖面进行稳定性验算,计算模式假设暴雨状态,边坡沿岩土界面或填土内部滑移。土体重度取22KN/m3,界面参数:C取15kPa,内摩擦角取10°。素填土内部取综合内摩擦角22°(经验值)计算示意图见图4.3.1-20,计算结果见附表45.10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目前勘察正进行到外业阶段,且钻孔数量还不具规模,样品数量更是达不到统计数量。故本阶段根据周边工程经验以及重庆市地区经验综合取经验值。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重度KN/m3天然*20*20.0/24.6/25.6饱和*22*20.2/*25.0/*25.8岩体抗拉强度KPa///740/200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MPa///30.94/8.46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23.44/5.26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150(可塑)*4001500*300500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25784/9306内聚力KPa*0(综合)*25(天然)/1980/570*12(饱和)内摩擦角°*30(综合)*17(天然)/37.5/33*9(饱和)岩体理论破裂角°///62/60弹性模量MPa///6585/1469泊松比(μ)///0.18/0.32基底摩擦系数/0.250.250.350.550.300.40M30砂浆与岩石粘结强度特征值KPa///750/300水平抗力系数MN/m3//353002550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814////备注:1、表中带“*”者为经验值;6、主要材料6.1混凝土:6.1.1现浇箱梁C50混凝土6.1.2墩柱C40混凝土6.1.3桩基、台帽、承台C35混凝土6.1.4台身C25混凝土6.1.5人行道、路缘石C30混凝土6.1.6沥青铺装采用上面层采用4cmRAC-13橡胶沥青上面层,下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0)及2mm道桥用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主梁侧面和桥墩侧面采用颜色涂料进行装饰。6.2钢绞线:采用公称直径15.2mm的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MPa,松驰率为3.5%。6.3普通钢筋:设计采用HPB300、HRB400钢筋,HPB300钢筋其质量应符合GB1499.1-2008的规定,HRB400钢筋其质量应符合GB1499.2-2007要求。直径≥20mm的钢筋采用等强度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方式,要求为Ⅰ类接头。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不大于50%,并满足规范(JGJ107—2003/J257—2003及DB50/5027-2004)要求。6.4钢板:应符合GB/T200-1998规定的Q345钢之性能标准。6.5锚具:施工单位在采购锚具及其配套产品时要求所使用的预应力锚具必须是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在桥梁工程中广泛采用的锚具,在符合本设计文件的各项要求前提下重新进行计算复核,以确保桥梁安全。6.6支座:本次设计主要采用盆式支座及板式橡胶支座。6.7伸缩缝:本次设计主要采用40型、80型和160型梳形板伸缩缝,设置在两端桥台及分联墩处。伸缩缝必须符合《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的有关规定。6.8预应力管道:预应力管道采用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16)的塑料波纹管。7、一支路桥梁设计要点7.1一支路K0+280桥桥梁起点桩号为K0+243.0,终点桩号为K0+311.0,桥跨布置为(3×35)m,桥梁全长68.0m,桥梁宽度为16m,桥面布置为:4.0m(人行道)+8.0m(车行道)+4.0m(人行道)。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等高截面连续箱梁,箱梁全宽16.0m,箱梁高度为1.8m,跨中截面顶板厚0.25m,底板厚0.25m,腹板厚度0.5m;支点附近截面顶、底板厚度为0.5m,腹板厚度为0.8m,通过4.0m逐渐过渡到跨中截面。箱梁翼缘宽度为2.5m,悬臂端0.2m,根部为0.5m。桥墩为曲线柱式花瓶墩,高度为11.0m,距墩顶7.8m范围内为曲线,曲线半径为10m。桥墩下接承台+桩基础,桩基为直径1.5m钻孔灌注桩。桩基嵌入岩层不小于3倍桩径,嵌岩深度以岩石中风化线或桩身岩石襟边为5m处开始计算,基底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8MPa(黏土质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桥台采用U型桥台及桩基础,桩基为直径1.5m钻孔灌注桩。桩基嵌入岩层不小于3倍桩径,嵌岩深度以岩石中风化线或桩身岩石襟边为5m处开始计算,基底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8MPa(黏土质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该桥上部结构预应力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下部结构墩身、桥台采用搭设支架现浇施工,桩基础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7.2一支路K0+575桥该桥梁平面部分位于曲线上,曲线半径为100.0m。梁起点桩号为K0+471.50,终点桩号为K0+471.50,桥跨布置为(3×35)m+(30+35+30)m,桥梁全长208.0m,其中第二联中跨位于8号次干路交叉口,该区域8号路对应位置亦采用桥梁结构,并在8号路设置桥台,该段桥梁跨径布置为1×28.52m。桥梁标准宽度为16m,桥面布置为:4.0m(人行道)+8.0m(车行道)+4.0m(人行道),其中在弯道处车行道加宽、内侧人行道对应压窄。对应8号路桥梁段宽度26m,桥面布置为:5.0m(人行道)+16.0m(车行道)+5.0m(人行道)。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等高截面连续箱梁,箱梁标准宽度为16.0m,箱梁高度为1.8m,跨中截面顶板厚0.25m,底板厚0.25m,腹板厚度0.5m;支点附近截面顶、底板厚度为0.5m,腹板厚度为0.8m,通过4.0m逐渐过渡到跨中截面。箱梁翼缘宽度为2.5m,悬臂端0.2m,根部为0.5m。其中第二联中跨箱梁与8号路桥梁段相连,8号路桥梁段采用简支现浇箱梁结构,细部构造与前者一致,端部采用设置翼缘与一支路桥梁翼缘相接。二者翼缘各预留25cm宽后浇带,待各自张拉完成落架后进行浇筑。后浇带浇筑前需对界面进行凿毛处理,涂刷界面剂,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桥墩为曲线柱式花瓶墩。其中墩高≤15米桥墩采用单曲线设计,距墩顶7.8m范围内为曲线,曲线半径为10m;以下部分为直线接墩底承台,基础采用3根单排桩基础。另外墩高>15米桥墩采用双曲线设计,距墩顶7.8m范围内为上曲线,然后以80m半径的下曲线顺接,基础采用承台+桩基础,桩基为单排3根的双排桩基础。桩基均采用直径1.5m的钻孔灌注桩。桩基嵌入岩层不小于3倍桩径,嵌岩深度以岩石中风化线或桩身岩石襟边为5m处开始计算,基底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8MPa(黏土质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桥台采用U型桥台及桩基础,桩基为直径1.5m钻孔灌注桩。桩基嵌入岩层不小于3倍桩径,嵌岩深度以岩石中风化线或桩身岩石襟边为5m处开始计算,基底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8MPa(黏土质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该桥上部结构预应力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下部结构墩身、桥台采用搭设支架现浇施工,桩基础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7.3一支路K1+010桥该桥梁平面部分位于曲线上,曲线半径为220.0m。梁起点桩号为K0+00.50,终点桩号为K1+118.50,桥跨布置为(20+25+30+30)m+(3×35)m,桥梁全长218.0m,其中第一联第二跨位于与三支路交叉口,该区域3号路对应位置亦采用桥梁结构,并在3号路设置桥台。桥梁标准宽度为16m,桥面布置为:4.0m(人行道)+8.0m(车行道)+4.0m(人行道),其中在弯道处车行道加宽、内侧人行道对应压窄。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等高截面连续箱梁,箱梁标准宽度为16.0m,箱梁高度为1.8m,跨中截面顶板厚0.25m,底板厚0.25m,腹板厚度0.5m;支点附近截面顶、底板厚度为0.5m,腹板厚度为0.8m,通过4.0m逐渐过渡到跨中截面。箱梁翼缘宽度为2.5m,悬臂端0.2m,根部为0.5m。其中第一联第二跨箱梁与3号路桥梁段相连,3号路桥梁段采用简支现浇箱梁结构,细部构造与前者一致,端部采用设置翼缘与一支路桥梁翼缘相接。二者翼缘各预留25cm宽后浇带,待各自张拉完成落架后进行浇筑。后浇带浇筑前需对界面进行凿毛处理,涂刷界面剂,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桥墩为曲线柱式花瓶墩。其中墩高≤15米桥墩采用单曲线设计,距墩顶7.8m范围内为曲线,曲线半径为10m;以下部分为直线接墩底承台,基础采用3根单排桩基础。另外墩高>15米桥墩采用双曲线设计,距墩顶7.8m范围内为上曲线,然后以80m半径的下曲线顺接,基础采用承台+桩基础,桩基为单排3根的双排桩基础。桩基均采用直径1.5m的钻孔灌注桩。桩基嵌入岩层不小于3倍桩径,嵌岩深度以岩石中风化线或桩身岩石襟边为5m处开始计算,基底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8MPa(黏土质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桥台采用U型桥台及桩基础,桩基为直径1.5m钻孔灌注桩。桩基嵌入岩层不小于3倍桩径,嵌岩深度以岩石中风化线或桩身岩石襟边为5m处开始计算,基底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8MPa(黏土质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该桥上部结构预应力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下部结构墩身、桥台采用搭设支架现浇施工,桩基础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7.4附属结构7.4.1桥面铺装设计桥面铺装自上而下分别为:(1)4cm厚RAC-13橡胶沥青上面层;(2)0.3~0.6L/m2改性乳化沥青粘层;(3)6~12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0);对于曲线横坡有变化区域,利用该层沥青进行调整。(4)2mm桥面防水层:喷涂道桥用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防水层需符合《道桥用防水涂料》(JC/T975-2005)相关规定。7.4.2人行道系设计人行道系采用桥面现浇钢筋混凝土纵梁、铺设预制人行道板的形式。人行道铺装采用2cm厚毛面花岗岩,路缘石增设钢制防撞护栏。人行道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对盲道、盲文标识牌的要求进行设计。从人行道板下通过的管线应尽量在盖人行道板前安装就位或预留管道(手工井),避免反复撬动人行道板,损伤人行道板及人行道铺装。一支路位于曲线部分的桥梁由于道路加宽需压窄部分人行道宽度,人行道最窄区域宽3.05m,本次设计图纸为4m标准宽人行道。该变化区域人行道实施保证纵梁构造不变,调整其间距,并对应缩小人行道板宽度,具体调整情况还需满足人行道内管线的布置。7.4.3桥面排水设计桥面雨水通过PVC管引导桥面雨水通过PVC管引导到桥台或岸上桥墩位置,在桥台及桥墩处设PVC管将桥面雨水沿桥墩(台)有组织地引入两岸集水沉淀池,进而引入市政雨水管网系统中,避免桥面积水及雨水直接排入下方道路。针对“一支路K0+575桥”和“一支路K1+010桥”两座桥梁,在T型交叉区域需根据路口竖向设计,在人行道路缘石最低点设泄水孔,增强桥面排水。7.4.4伸缩缝设计本次设计主要采用40型、80型和160型梳形板伸缩缝,设置在两端桥台及分联墩处。伸缩缝必须符合《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的有关规定。7.4.5桥头搭板设计由于桥台两侧存在填方区域,为使行车平顺,台后均铺设长8m的钢筋混凝土搭板。7.4.6支座采用GPZ盆式橡胶支座,必须符合《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09)的有关规定。7.4.7栏杆设计大桥采用不锈钢栏杆,桥面栏杆类型应与桥梁景观要求匹配,业主可对栏杆生产厂家做充分调查后综合考虑确定栏杆类型。7.4.8混凝土涂装本项目在桥梁混凝土结构外露表面,包括主梁、桥墩、桥台等部位涂装时(不含防撞护栏),其涂装材料均采用氟硅渗透抗化涂料。施工前应先对混凝土外露表面进行清洁、找平,确保涂装材料与混凝土表层之间足够粗糙。具体涂装工艺如下表:涂层位置配套涂料名称道数涂层厚度备注底层氟硅渗透抗化涂料(透明)150μm设于外露表面面层氟硅渗透抗化涂料(灰色)270μm7.4.9灯饰桥梁景观设计桥梁路灯及景观设计由全线统一整体打造,注意根据电照、景观设计埋设管道和照明、排水、交通标志和景观设施等设备的预埋件。8、结构抗震设计根据《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本桥最大跨径为60m,位于次干路上,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按7度设计桥梁抗震构造措施,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Ⅰ0类(由地勘资料提供),地震特征周期值为0.30s,根据《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第3.3.3条。6度区丁类桥梁按C类设计。C类桥梁要求满足相关构造和抗震措施的要求,不需要进行抗震分析和抗震验算。根据《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第3.1.4条,丁类桥梁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要求。桥梁采用有效的防落梁措施,如防震挡块,加长梁端到桥台边缘距离的设计等。9、结构耐久性设计本工程采用100年的设计基准周期,因此需进行耐久性设计。具体措施为:9.1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根据国内外相关科研成果和长期工程实践调研结果,采用当前较为成熟的提高钢筋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9.1.1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其技术途径是采用优质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和新型高性能膨胀剂,配以与之相适应的水泥和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形成低水胶比、低缺陷,高密实、高耐久的混凝土材料。从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出发,在原材料的优选试验中,以坍落度评价混凝土的工作性,以抗压强度等评价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以混凝土的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扩散法)试验结果评价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并以耐久性能为首要要求。(1)原材料要求1)水泥宜选用硅酸盐42.5/52.5水泥,其质量必须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要求,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3%。在确定最终水泥品种之前,应做水泥与所使用的辅掺材料、外加剂等之间进行复配试验,以选用匹配性能的优良的水泥。2)辅掺材料辅掺材料主要以矿渣(微粉)、粉煤灰(可用于承台及桩基础)、硅灰等活性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复合并深加工而成。矿渣微粉满足《粒化高炉矿渣微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DG/TJ08-501-2008)中S95品质指标的要求;粉煤灰满足《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粉煤灰》(GB1596-2005)中低钙I级粉煤灰的品质指标的要求;硅灰满足《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附录A的要求。3)细骨料、粗骨料中砂、碎石其品质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严禁使用碱活性骨料。4)混凝土拌和用水混凝土拌和用水,应使用不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硬化或促使钢筋锈蚀(Cl-含量<200mg/L)的饮用水。(2)混凝土性能要求混凝土需满足工作性能优良、体系密实、无宏观缺陷、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兼顾经济性、质量稳定性。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基础上和现行行业标准基础上,满足下列要求:1)工作性能现浇混凝土坍落度:14±2cm。同时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坍落度经时保持性、均匀性、保水性能。2)力学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一定的富余。(2)质量控制对于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与评估是重中之重。相对普通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而言,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涉及原材料质量、配合比、拌和、施工、保护层厚度、养护等方面,其重点在于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保护层厚度和养护等方面。1)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高性能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可选用新型优质高效减水剂,其质量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的要求,氯离子含量小于0.02%。减水率20%以上,并且与水泥、掺合料等胶凝材料的匹配性能良好。2)高性能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高性能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应采用变形多面体形式,高性能细石混凝土预制,垫块材料的强度及抗渗透性均不低于本体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标准。3)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顶面混凝土由于阳光直射温度较高而产生温差过大的现象,同时由于风速较大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混凝土表面收缩较大而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承台混凝土成型抹面结硬后立即覆盖土工布,混凝土初凝后立即在顶面蓄水进行养护,养护用水为自来水。9.1.2提高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提高工程钢筋混凝土使用寿命的最为直接、简单而且经济有效的方法。因此,本工程在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关于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基础上,适当提高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具体要求如下:各混凝土构件钢筋净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性能要求一览表结构部位钢筋类别净保护层厚度(mm)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品种主梁、主拱圈最外层钢筋30C50高性能混凝土桥墩箍筋30C40高性能混凝土承台主筋50C35大掺量掺合料混凝土桩基础主筋60C35大掺量掺合料混凝土人行道防撞护栏路缘石箍筋30C35普通硅酸盐混凝土人行道构件、栏杆立柱最外层钢筋30C35普通硅酸盐混凝土普通钢筋(箍筋和分布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钢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表中的最小净保护层厚度Cmin与保护层厚度施工负允差Δ之和。C≥Cmin+Δ11.1.3混凝土结构保护涂层为了封闭由于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表面的空隙,增强混凝土外表面的抗水性、抗腐蚀性,增强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加桥梁结构外侧的美观,在箱梁外侧及桥墩外表面涂刷混凝土外保护涂层。保护涂层主要技术要求如下:抗CO2渗透系数:≥1.5×106抗水蒸气扩散系数:≤1.5×104与混凝土粘结强度:≥2.5MPa。9.1.4桥面防水涂层在箱梁顶面上喷涂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9.2检查及维护管理桥梁建成通车后,需进行维护和管理,常规检查维护要求如下:混凝土构件维修周期构件名称日常维护周期是否可更换备注桩基每10年检测1次不可更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承台每2年检测1次不可更换,局部可修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桥墩每2年检测1次不可更换,局部可修复建立健康检测档案,定期维护箱梁每2年检测1次不可更换,局部可修复建立健康检测档案,定期维护沥青混凝土铺装每2年检测1次可修补更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支座垫石每2年检测1次不可更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支路多数桥梁位于曲线及边坡之上,应对加强其运营期间的观测和检查,尤其重点关注墩顶沉降及其墩顶支座滑移、脱空情况。10、桥梁施工注意要点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和《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确认各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后方进行施工。应充分了解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以便更好地组织施工。10.1测量施工准备阶段,应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同等级复测。根据施工精度要求,对控制网进行加密。测量等级应采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中规定的最高等级要求,并符合相关规定。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设计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如采用其他系统,应采取可靠的方法进行坐标转换。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中最高等级要求,并符合相关规定。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复测,对结构变形过程进行随时监测和记录,并技术报告给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平面、水准控制测量的要求和测量精度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的要求。10.2材料10.2.1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做好配合比试验,综合考虑施工程序、工期安排、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通过试验,保证混凝土强度,减小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不良影响。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并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石料,砂料,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认真凿毛清洁,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所有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为防止混凝土收缩开裂,提高结构耐久性,桥梁上部结构均应掺加混凝土膨胀剂,混凝土限制膨胀率不小于:0.035%。混凝土掺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和《混凝土膨胀剂》(GB/T23439-2017)的规定,添加外加剂均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膨胀率的前提下,通过砼配合比试验确定适应性和相应掺入量,试配报告单应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单位批准。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离析性能,保持其均匀性。早期强度不能通过添加早强剂来得到。梁体混凝土试件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养护。10.2.2普通钢筋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材和锚具应按设计技术指标和型号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恢复,并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当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在空间上发生干扰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的位置,以保证钢束管道位置的准确,钢束锚固处的普通钢筋如影响预应力施工时,可适当弯折,但待预应力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恢复原位,施工中如发生钢筋空间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普通钢筋布置,但应确保钢筋的根数和净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安排,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如锚下螺旋筋与分布筋相干扰时,可适当移动分布钢筋或调整分布钢筋间距,但不能随意取消。墩台顶支座埋入箱梁部分的构件,应尽可能与箱梁内的钢筋焊接在一起。伸缩缝预埋应要求伸缩缝供货厂商提供有关图纸,并派技术人员现场。10.2.3预应力钢筋(1)预应力钢材及其锚具进场后,应分批严格检验和验收,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才能使用,并作好标识,妥善保管,防水、防锈(腐蚀)、防杂质、防意外损伤。(2)预应力锚具和预应力张拉设备应配套使用,应按锚具说明书上的型号采用千斤顶型号。(3)预应力张拉设备定期进行标定和检修,不合格的设备必须更换。(4)建议在上部施工前先进行试张拉等工艺试验,以熟悉张拉规程,掌握有关参数(设计中考虑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的摩擦系数为0.17,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为0.0015,实际中不得大于此值)。(5)所有预应力钢材不允许焊接,凡有接头的预应力钢绞线部位应予以切除,不许使用。钢绞线使用前应作除锈处理。(6)波纹管应分批检验,不符合技术标准和有关要求者亦不许使用。钢束管道要按图纸要求准确定位。(7)锚具安装时,垫板平面必须与钢束管道空间垂直,锚孔中心要对准管道中心。钢束管道与锚具端头的连接必须妥善处理,严禁管道伸入锚孔内,小半径钢束的穿束方法应仔细研究确定。穿束后应仔细检查预应力束位置(坐标)及定位钢筋,确保其与设计文件相符。绑扎普通钢筋时应考虑钢束的通过位置。(8)锚具夹片和锚头锥孔要保持清洁,严禁有金属屑、混凝土等杂物。安装夹片前要进行清理。(9)两端张拉的预应力钢束应保持对称、同步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同时控制(双控法)。(10)张拉时应在初始张拉力(一般可取设计张拉吨位的10%)状态下注出标记,以便直接测定各钢绞线的引伸量,对引伸量不足的应查明原因并采取补张拉等相应措施。(11)钢束张拉完毕,严禁撞击锚头和钢绞线,钢绞线多余的长度应用切割机切割,严禁采用火焰烧割,合格后应及时压浆、封锚。(12)压浆嘴和排气孔可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设置,压浆前应用压缩空气清除管道内杂质,然后再压浆,管道压浆要求密实(应有备用电源,以防突然断电,压浆中断等事故),应等水泥浆强度达到100%时方可落架。10.3下部结构10.3.1桩基施工(1)施工前应认真阅读有关设计图纸,对设计图纸提供的桥梁墩台控制里程桩号、桩位坐标、设计标高等数据进行核算,在桥梁墩、台位置放样定位并用测距仪器或钢尺对桩中心纵、横距离校核无误后方可施工。(2)基础施工时,对设计所采用的《工程地质详勘报告》中桥位各基础的土层土质与施工成孔记录进行对照,两者若存在差异而导致桩基所穿过土层极限摩阻力有较大变化使摩擦桩长(包括增长或减短)变化,或持力层基岩岩性、高程变化使柱桩(嵌岩桩)桩长变化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地勘协商解决。(3)钻孔桩应严格清孔,桩底沉淀物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4)每根桩均要按设计要求埋设检测钢管,采用超声波检测法检验钻孔桩的混凝土质量,具体埋设方法应与检测单位商定,检测钢管应采用螺纹套管连接,同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在施工中检测管内不被堵塞。(5)钻孔桩成孔后必须测量孔径、孔位,检查桩底岩层高程和岩石强度,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灌注混凝土。(6)对于群桩基础,在承台底面处的桩群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毫米;桩基护筒竖向倾斜度不大于1/100,平面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0毫米。(7)基底取持力岩层强度和设计嵌岩深度指标双控,即施工至设计高程后应检查嵌岩深度,并取岩样进行试验。(8)一支路K1+500桥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实施前须按渝建发[2012]162号文要求对其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专项论证”。开挖前需在边坡上设置操作平台,且保证边坡稳定。10.3.2墩台施工(1)下部结构桥墩建议采用支架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桥墩的竖直度进行校核。(2)桥台台身多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因此混凝土浇注时要求控制水化热,注意温度、气候变化,加强混凝土施工组织,避免混凝土各类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浇注完成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以内。(3)承台内预留墩身钢筋伸出长度须按钢筋接头要求确定,若外露时间较长时,则须采取防锈保护措施,盖梁施工前均须对其进行除锈,并应对承台对应墩柱位置混凝土作清洗凿毛处理。(4)墩台身施工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1、竖直度H≤30m时不得大于H/1500且不大于20mm,H>30m时不得大于H/3000且不大于30mm;2节段间错台不得大于5mm;3、轴线偏位不得大于10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