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第1页共11页施工图设计说明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第第2页共11页1工程概况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起于正在实施的石河立交,自南向北延伸,分别上跨石壁支路,与石船大道形成立体交叉、上跨石翔支路,与石金路平交,上跨石凤支路,石垭支路,终点与御石路相交,路线全长为2.4km,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60km/h,路幅宽度66m,双向8车道,其中K17+473.298~K19+900.000为本次两江大道北延伸段二段的设计范围。全线含菱形立交两座,分别为与石船大道立交(含桥梁117m)和与御石路立交(含地通道170m),跨现状水系河水沟设置桥梁一座,为龙井湾大桥,桥梁全长280m。高边坡信息详见下表。编号范围长度最大高度类型支护方案1#K17+480~K18+110右侧850m45.1m土质填方坡率法放坡+喷播植草护坡2#K18+400~K18+470右侧70m18.0m衡重式挡土墙3#K18+600~K18+840右侧160m23.5m岩质挖方坡率法放坡+土工格室植草护坡4#K18+600~K18+820左侧220m22.6m5#K18+840~K18+920右侧80m12.1m土质填方坡率法放坡+喷播植草护坡6-1#K18+860~K19+140右侧280m18.0m岩质挖方坡率法放坡+土工格室植草护坡6-2#K18+940~K19+020左侧80m18.0m7#K19+060~K19+140左侧80m14.7m土质填方坡率法放坡+喷播植草护坡8#K19+160~K19+500左侧340m26.6m9#K19+180~K19+720右侧540m31.1m10#K19+580~K19+640左侧60m21.2m岩质挖方坡率法放坡+土工格室植草护坡11#K19+780~K19+860右侧80m22.2m岩质挖方12#K19+740~K19+860左侧120m30.2m岩质挖方另,立交主线和匝道之间的挡墙根据高度不同,分段采用俯斜式和扶壁式挡土墙。2设计依据2.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2.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2.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2.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11《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2.12《市政工程边坡及支挡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6-2011)2.13《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DBJ50/T-137-2012)2.14《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指南》(SZDB/Z31-2010)2.15重庆江北地质工程勘察院2017.10提供的《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3《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执行情况3.1复核边坡岩土参数,补充典型断面及各种不同破坏模式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回复:按意见复核设计参数,无误;并增加验算剖面数目,以及同一剖面不同假设滑裂面,详见计算书。3.2重力式挡墙应加强基底验算,同时补充加筋土挡墙方案比选。回复:按意见验算,2#边坡衡重式挡土墙地基底应力大于地基承载力,因此边坡支挡方案采用加筋土挡墙,方案比选内容,详见初步设计说明第7.8.2条及剖面设计图。3.3加强基底清理和填料质量及回填压实质量的控制,加强坡脚处理及防冲刷处理。回复:按意见修改,补充边坡范围地面清表及回填料的要求,并于粉质粘土较深区域增设3m深的干砌块石镇脚,详见剖面设计图;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百年一遇洪水高程为180.11m,桥台位置边坡坡脚高程为185.36m,洪水对坡脚无冲刷影响。3.4补充细化与边坡稳定性有关的结构施工、土石方开挖、回填施工顺序、工艺及方法。完善场地边坡截、排水系统设计。回复:按意见补充边坡施工顺序、工艺及方法相关内容,详见初步设计说明第7.10条和第7.12条;按意见补充边坡截、排水设计,详见初步设计说明第7.8.14条及平面设计图和剖面设计图。3.5完善计算书、立面图和方案细部设计。回复:按意见补充,详见计算书及图纸。3.6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细化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回复:按意见补充“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详见初步设计说明第7.5条;按意见补充边坡监测相关内容,详见初步设计说明第7.13条。4工程地质条件4.1地形地貌拟建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位于重庆两江新区龙兴镇。拟建道路区原始地形总体为北西高南东低,场地现状地形标高176.56m(ZY102)~261.85m(ZY285),相对高差约85.29m。拟建场地地貌上总体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4.2气象、水文建设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冬暖夏热、春早夏长、秋雨连绵之特点。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085.1~1141.8mm,多年最大日降雨量126.6mm,最大日降雨量266.6mm(2007年7月17日),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4.3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位处大盛场向斜轴部,岩层呈单斜产出,倾向144~178°,倾角9~21°,裂面平直光滑,张开度2~5mm,局部泥质充填,中厚层状,间距0.30~0.80m,延伸长度大,结构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地及其邻近未发现断层,将各段落的岩层产状及裂隙情况分述如下:K17+473.298~K17+780段:产状:144°∠10°,主要发育两组裂隙313°∠79°为软弱结构面、199°∠72°为硬性结构面。K17+780~K18+050段:产状157°∠9°,主要发育两组裂隙305°∠82°为软弱结构面、224°∠80°为软弱结构面。K18+050~K18+300段:产状159°∠8°,主要发育两组裂隙18°∠52°为硬性结构面、274°∠81°为硬性结构面。K18+300~K18+680段:产状151°∠11°,主要发育两组裂隙16°∠66°为硬性结构面、323°∠73°为硬性结构面。K18+680~K19+000段:产状:168°∠10°,主要发育两组裂隙34°∠63°为硬性结构面、119°∠81°为硬性结构面。K19+000~K19+450段:产状:160°∠16°,主要发育两组裂隙24°∠79°为硬性结构面、125°∠61°为硬性结构面。K19+450~K19+690段:产状:165°∠16°,主要发育两组裂隙42°∠71°为软弱结构面、112°∠79°为硬性结构面。K19+690~K19+860:产状:178°∠21°,主要发育两组裂隙25°∠76°为软弱结构面、112°∠75°为软弱结构面。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地质构造简单,场地裂隙发育程度为较发育。4.4地层岩性据钻探揭露,路段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粉砂质泥岩及砂岩。其特征由新至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素填土:杂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砂岩、泥岩块碎石及少量粉质粘土组成,块碎石粒径45~210mm,约占60%,为修建景观步道及平场时回填,回填时间约1月~1年。主要分布于拟建路段K17+473.298~K17+900段南北西侧表层。厚度0~23.10m。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土质较均匀,切面较光滑。表层含植物根系。分布于K17+900~K19+860段。厚度0~11.13m。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粉砂质泥岩: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少量灰绿色砂质条带或团块,局部地段含砂质较重。勘察揭露最大厚度30.30m。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灰黄色、灰褐色、灰白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岩屑、云母次之,钙泥质胶结,局部地段含泥质较重。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18.35m。4.5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场地K18+280m处有一条小河沟,勘察时水位175.43m(2017年6月8日),据调查了解,该溪沟100年一遇高洪水位180.11m(2016年7月),低于拟建道路路面高程。地下水:沿线地下水富水性受原始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地下水受大气降雨和生活污水等渗漏补给,路线区的小河沟为最低侵蚀基准面,沿线大气降水丰沛,地下水补给条件良好。勘察期间,对钻孔进行简易水文观测,提干钻孔循环水后,在原始地形的局部沟谷钻孔内揭露地下水位,丘包中上部地段钻孔均为干孔。勘察中选择3个钻孔进行一次降深简易抽水试验,地下水类型属风化裂隙水,地下水沿砂岩、粉砂质泥岩接触面呈股状流出,涌水量较小。场地路基段在钻探施工深度范围内总体地下水贫乏,沟谷底部有少量地下水存在,水量受地表水体及大气降水补给,分布无规律,水量变化大。4.6不良地质作用软弱地基为场地主要特殊岩土。主要分布于沟谷、平坝地段,地表一般为水田或冬水田,还有零星分布的池塘、鱼塘等。且由于排水不畅,形成由饱和粘性土组成的软基。具有含水量高,承载力低,抗剪强度小的特性,易产生过大工后沉降或引起填方路堤的失稳。本次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查明软基的分布情况。软基主要分布于路线区K17+529~K17+585段右侧、K17+720~K17+760段右侧、K18+200~K18+275段、K18+816~K18+886段、K19+200~K19+405段、K19+673~K19+700段,分布厚度一般0.5~2.0m,呈软塑~可塑状,表层局部呈流塑状。建议进行浅层处治,其厚度较小,建议将其清除,或采用采用1.0~1.5m片石排水沟进行处理。经过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场内及邻近未发现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与地质灾害,亦未发现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路线区不良地质主要为危岩。W1岩腔回填后对线路影响较小。W2危岩该危岩位于道路范围内,道路施工时会将其清除。5设计原则和工程设计指标5.1设计原则设计采用动态设计法,施工采用信息法施工。由于本工程建设场地正在进行场平施工,应及时根据现场情况修正边坡工程设计。边坡设计以"安全、经济、实用、美观"为原则,施工时设置监测系统,根据施工情况随时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设计做修改和补充。如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和勘察设计资料不符,施工单位应及时反馈,以便调整设计。工程竣工后,监测时间不得少于二年。5.2工程设计指标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永久性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35,临时性边坡稳定性系数1.25。挡土墙抗滑移安全系数1.30,抗倾覆安全系数1.60。综合道路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荷载,取20kPa。岩土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6岩土参数选取6.1土体参数取值项目天然重度(KN/m3)饱和重度(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天然抗剪强度指标饱和抗剪C(Kpa)Φ(°)C(Kpa)Φ(°)素填土20.2*20.5*120(压实)*0*28*0*25*粉质粘土K17+473-K18+104段19.720.4150*26.3212.7917.2210.21K18+104-K19+150段19.320120*25.6312.5816.769.59K19+150-K19+860段19.720.3120*27.1712.7618.0510.55软塑状粉质粘土18.519.250*189.911.89岩土界面K17+473-K18+104段26.3212.7917.2210.21K18+104-K19+150段25.6312.5816.769.59K19+150-K19+860段27.1712.7618.0510.556.2岩体参数取值天然重度(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抗剪强度指标基底摩擦系数岩体综合内摩擦角粘聚力内摩擦角(Kpa)(°)强风化粉砂质泥岩24.5*300*0.30*Ⅲ级:55°Ⅳ级:45°强风化砂岩24.0*450*0.35*软砂岩24.237820.35*中风化粉砂质泥岩K17+473-K18+10424.8339437831.150.40*K18+104-K19+15024.9375848631.350.40*K19+150-K19+86025377057932.240.40*中风化砂岩K17+473-K18+10424.512118202840.50.50*K18+104-K19+15024.213187191740.760.50*K19+150-K19+86024.710482156339.630.50*6.3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取值里程类型产状结构面类型C(Kpa)Φ(°)K17+473.298~K17+780产状144°∠10°软弱结构面3515裂隙313°∠79°软弱结构面3515裂隙199°∠72°硬性结构面5018K17+780~K18+050产状157°∠9°软弱结构面3515裂隙305°∠82°软弱结构面3515裂隙224°∠80°软弱结构面3515K18+050~K18+300产状159°∠8°软弱结构面3515裂隙18°∠52°硬性结构面5018裂隙274°∠81°硬性结构面5018K18+300~K18+680产状151°∠11°软弱结构面3515裂隙16°∠66°硬性结构面5018裂隙323°∠73°硬性结构面5018K18+680~K19+000产状168°∠10°软弱结构面3515裂隙34°∠63°硬性结构面5018裂隙119°∠81°硬性结构面5018K19+000~K19+450产状160°∠16°软弱结构面3515裂隙24°∠79°硬性结构面5018裂隙125°∠61°硬性结构面5018K19+450~K19+690产状165°∠16°软弱结构面3515裂隙42°∠71°软弱结构面3515裂隙112°∠79°硬性结构面5018K19+690~K19+860产状178°∠21°软弱结构面3515裂隙25°∠76°软弱结构面3515裂隙112°∠75°软弱结构面3515裂隙106°∠62°软弱结构面35156.4设计参数取值路基压实填土综合内摩擦角30°。墙背和填料的摩擦角15°。天然重度20kN/m3。路基填料分层碾压回填,分层厚度30cm,最大粒径15cm。压实系数0.94。7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案比选7.11#边坡稳定性分析本段边坡长约850m,最大高度约45.1m,为土质填方边坡,其中K17+480~K17+850段为临时边坡,设计坡比自上至下为1:1.75、1:1.75、1:2.0和1:2.0,坡面采用喷播植草防护;其中K17+850~K18+110段为永久性边坡,设计坡比自上至下为1:1.50、1:1.75、1:2.0和1:2.0,坡面采用骨架植物护坡放防护。本段边坡可分位两类,一类基岩埋藏交浅,且较为陡峭,此时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折线滑动,典型断面为16-16`剖面;一类基岩埋藏较深,无剪出口,此时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圆弧滑动,典型断面为19-19`剖面。取19-19`剖面作为典型剖面,验算天然工况下,边坡圆弧滑动的稳定性系数1.356(详见计算书),满足规范要求。取16-16`剖面作为典型剖面,验算暴雨工况下,清底后边坡折线滑动的稳定性系数1.615(详见计算书),满足规范要求。即按设计坡比放坡,边坡整体稳定。7.22#边坡稳定性分析本段边坡长约70m,最大高度约18.0m,为土质填方边坡,由于地面横坡较陡,且边坡坡率和地面横坡近似平行,边坡放坡距离过远,因此设置挡土墙,中风化线埋深约7.5m,开挖工程量较大,在方案设计阶段,专家建议采用轻质挡墙——加筋土挡墙。后根据初步设计阶段专家意见,考虑到加筋土挡墙施工质量不易控制,此处可能存在安全风险,故采用衡重式挡土墙,挡墙基础以中风化为持力层。7.33#、4#边坡稳定性分析3#边坡长约160m,最大高度约23.5m,4#边坡长约200m,最大高度22.6m,为岩质挖方边坡,自下至上设计坡比1:1、1:1.25和1:1.25。坡面采用土工格室植草护坡。赤平投影图如下所示: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左侧边坡裂隙2为外倾结构面,结构面倾角大于放坡坡脚,岩层面滑移可能性较小,且受裂隙1与层面交线及裂隙3与层面交线影响,已形成楔形掉块,右侧边坡受裂隙1与裂隙3交线影响,易形成楔形掉块。3#坡裂隙1和裂隙3控制楔形体验算5.482(详见计算书);4#边坡裂隙1和层面控制楔形体验算4.384;裂隙3和层面控制楔形体验算3.526(详见计算书)。7.45#边坡稳定性分析本段边坡长约80m,最大高度约12.1m,为临时边坡,设计坡比自上至下为1:1.75和1:1.75,坡面采用喷播植草防护。本段边坡基岩埋藏较浅,较为平缓,此时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圆弧滑动,典型断面为45-45`剖面。取45-45`剖面作为典型剖面,验算天然工况下,边坡圆弧滑动的稳定性系数1.551(详见计算书),满足规范要求。7.56#边坡稳定性分析本段边坡长约160m,最大高度约18.0m,为岩质挖方边坡,自下至上设计坡比1:1、1:1.25和1:1.25。坡面采用土工格室植草护坡。其中K18+980~K19+027段赤平投影图如下所示: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左侧边坡受裂隙1与层面交线及裂隙3与层面交线影响,已形成楔形掉块。6#坡裂隙1和层面控制楔形体验算4.397;6#坡裂隙3和层面控制楔形体验算4.989(详见计算书)。右侧边坡与三组裂隙和岩层层面均大角度相交,结构面对岩体稳定性影响较小,边坡稳定性由岩体强度控制。其中K19+027~K19+140段赤平投影图如下所示: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左侧边坡受裂隙1与层面交线影响,易形成楔形掉块。6#坡裂隙1和层面控制楔形体验算3.732(详见计算书)。右侧边坡与三组裂隙和岩层层面均大角度相交,结构面对岩体稳定性影响较小,边坡稳定性由岩体强度控制。7.67#边坡稳定性分析本段边坡长约80m,最大高度约14.7m,为土质填方边坡,自上至下设计坡比1:1.75和1:1.75,坡面采用喷播植草防护。本段边坡基岩埋藏交浅,且较为陡峭,此时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折线滑动,典型断面为52-52`剖面。取52-52`剖面作为典型剖面,验算暴雨工况下,未清底边坡折线滑动的稳定性系数1.097,剩余下滑力设计值约476kN/m3(详见计算书),不满足规范要求。因为此处边坡为临时性边坡,远期将要平场,如采用挡墙支挡边坡,会造成浪费,因此采用坡脚反压的方式加固边坡。将自上至下第二级马道宽30m,形成反压护坡道。验算暴雨工况下,未清底边坡折线滑动的稳定性系数1.461(详见计算书),满足规范要求。即按设计坡比放坡,边坡整体稳定。7.78#、9#边坡稳定性分析8#本段边坡长约340m,最大高度约26.6m,9#本段边坡长约500m,最大高度约31.1m,均为临时性土质填方边坡,设计坡比自上至下为1:1.75、1:1.75、1:2.0和1:2.0,坡面采用喷播植草防护。本段边坡基岩埋藏较浅,较为平缓,此时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圆弧滑动,典型断面为56-56`剖面。取56-56`剖面作为典型剖面,验算天然工况下,边坡圆弧滑动的稳定性系数1.432(详见计算书),满足规范要求。7.810边坡稳定性分析本段边坡长约60m,最大高度约21.2.0m,为岩质挖方边坡,自下至上设计坡比1:1、1:1.25和1:1.25。坡面采用土工格室植草护坡。赤平投影图如下所示:边坡坡面产状为210°∠45°,坡面和两组裂隙及层面均大角度相交,因为本段边坡不存在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按设计坡比开挖,边坡整体稳定。7.911#、12#边坡稳定性分析11#边坡长约80m,最大高度约22.2m,12#边坡长约120m,最大高度30.2m,为岩质挖方边坡,自下至上设计坡比1:1、1:1.25和1:1.25。坡面采用土工格室植草护坡。赤平投影图如下所示: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左侧边坡受裂隙2与层面交线影响,易形成楔形掉块,右侧边坡无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自身强度影响。12#坡裂隙1和层面控制楔形体验算3.797(详见计算书)。7.10挡土墙设计两江大道上跨石船大道匝道和主线之间挡墙根据高度不同,分段采用扶壁式和俯斜式挡土墙;两江大道下穿御石路匝道和主线之间挡墙根据高度不同,分段采用扶壁式和俯斜式挡土墙。7.11坡区综合排水和坡顶隔离措施边坡坡顶、马道设置截水沟。截水沟的雨水汇入附近市政管道。高边坡坡顶设置隔离栏杆,防止人群坠落。8边坡支护工程结构构造8.1土工格室植草护坡土工格室的标准展开尺寸不小于4m×5m,土工格室高度为100mm,抗光老化等级达到Ⅲ级,各单元采用插销连接,格室组间连接处抗拉强度不小于120N/cm。图中钢钎按纵、横向间距2米控制,固定钉按纵、横向间距1米控制。稳定性良好的软岩边坡,钢钎采用1.5m,固定钉采用0.4m,绿化基材混合物厚10cm。草种应根据气候区划进行选型,应具有优良的抗逆性,并采用两种以上的草种进行混播。草种选择为高羊茅、狗牙根、苜蓿和多年生黑麦草,比例为4:3:2:1。草种生长后,总绿化面积不应低于90%。8.2重力式、扶壁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材料为C20片石混凝土,片石体积不超过20%。片石强度不小于MU30。为减少砼内外温度应力差产生应力裂缝,水泥采用矿渣水泥。基底逆坡设计为0.1:1。挡墙地基纵坡坡度大于5%时,基底应做成台阶。扶壁式挡土墙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扶肋壁厚0.5m,扶肋净距4.5m。挡墙以压实填土为持力层。基槽预设20mm厚C15混凝土垫层。应根据地形及地质变化情况设置变形缝,间距10m左右,在基底高差变化处亦需留置。缝宽20mm,缝中应填塞沥青麻筋或其他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塞深度15cm。墙身背侧设置50cm厚砂砾石反滤层,挡土墙内布置直径100mmPVC泄水孔,间距2×2m,泄水孔进水口应用土工布包裹,最下一排泄水孔在墙前地面以上0.3m。挡墙以岩层为地基,地基承载力不小于挡墙详图相应要求。墙前基槽采用M7.5浆砌MU30片石回填至原始地面线。8.3喷播植草护坡坡面平整后先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再铺设一层三维植被网。坡顶、马道和坡脚处三维植被网和土工格栅采用锚固沟固定,坡面采用钢钉固定。土工格栅、三维植被网搭接宽度不小于30cm,搭接处需要用钢钉固定。三维植被网上覆盖耕植土,耕植土内可以根据绿化要求拌合草籽,耕植土厚度不小于15cm。种子用量和配比如下:高羊茅10g/m2,狗牙根8g/m2,苜蓿6g/m2,多年生黑麦草2g/m2。9施工工序挡土墙:开挖基槽——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土工格室植草护坡:平整坡面——铺设土工格室——喷播改良土——铺设三维网——喷播植草——铺设无纺布养护。喷播植草护坡:坡面修整——挂三维网——喷播植草——养护。10材料10.1混凝土混凝土中掺入防水微膨胀剂,掺入量为水泥用量的8%。配制的骨料应选择良好的级配,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40mm,且不超过最小断面厚度的1/4;含泥量按照重量计应不超过1%;砂子的含泥量及云母含量按重量计应不超过3%。混凝土掺用外加剂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经试验确定,外加剂的掺入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禁止使用氯盐。重力式挡土墙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扶壁式挡土墙采用C35混凝土,地通道采用C35防水混凝土,防水等级为P6。10.2水泥水泥强度不应低于32.5MPa;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砂中云母、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1%;灰砂比宜为0.8~1.5,水灰比宜为0.38~0.5。10.3砂注浆料宜使用中细砂,粒径不应大于2.5mm,含泥量不应大于3%(以重量计),砂中有害物质(如云母、轻物质、有机质、硫化物等)含量应低于1~2%。10.4水拌合水宜为饮用水,水中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1%,氯盐含量不超过0.5%,且不得含糖类、悬浮物和有机质。10.5钢筋锚杆、主筋采用HRB400级钢筋,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子质量应复核GB7908中规定的质量标准。11施工注意事项11.1边坡填方11.1.1路基填料分层碾压回填,分层厚度30cm,最大粒径15cm。压实系数0.94。11.1.2原地面横坡陡于1:6时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11.2边坡挖方11.2.1坡顶塌滑区邻近地表应采用封闭、植被及截、排水等安全防护措施。11.2.2坡顶岩体存在裂隙处,应采用灌浆封闭措施;坡面岩体危岩、掉块应及时清除。11.2.3未防止坡顶岩土体裸露风化,应采取植草等措施保护。11.2.4坡顶施作截水沟,接入附近市政管道,以防止坡顶水流入坡面。11.2.5坡顶1m处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保护人群安全。11.2.6岩质挖方采用光面爆破方式,并预留1m距离做人工开挖。11.2.7由于坡顶存在重要建、构筑物,因此对于爆破开挖范围应进行专项论证。11.3土工格室植草护坡11.3.1基材混合物由绿化基材、纤维、植壤土、植被种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绿化基材由有机质、土壤结构改良剂等材料制成,应针对项目区具体特点进行标准试验,选定配合比。植壤土应选用工程地原有的地表土或附近农田土粉碎风干过8mm筛,风干过筛后的植壤土应采取防水措施,含水量≤20%;纤维可就地取秸秆、树枝等粉碎成10~15mm长,含水应采取防水措施,含水量≤20%。11.3.2基材混合物的配比为(体积比):绿化基材:纤维:植壤土=20%:40%:40%。11.3.3草种应选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含草种的绿化基材混合物各成分含量宜根据野外工程试验综合确定。11.3.4考虑喷射物的压缩变形,实际喷射用量应乘以约1.5的系数。在坡面上喷播符合要求的基材和草籽后,用30g/m2的无纺布覆盖好。喷播后应加强管理,适时适度喷水。当幼苗植株长到5~6cm或2~3片叶时,揭去无纺布。11.4挡土墙11.4.1墙后填土必须分层夯实。11.4.2挡墙基槽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挡墙浇筑等工序。11.4.3挡墙基槽开挖过程中,应采用分段跳槽开挖的方法,分段长度10m,严禁全段通长开挖;基槽开挖后,要及时封闭基底,应浇筑挡墙;严禁雨季施工;施工时应加强对坡顶道路的变形监测,如发现变形较大应及时回填边坡;如按设计坡率开挖,基槽边坡不稳定性,可使用预注浆加固,或土钉墙防护,视现场情况,由参建各方确认。11.4.4在墙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填土,填土应分层夯实。扶壁间回填宜对称实施,施工时应控制填土对扶肋的不利影响。11.4.5当挡墙墙后表面的横坡坡度大于1:6时,应在进行表面粗糙处理后再填土。11.5其他施工单位在组织实施施工前,应仔细调查边坡开挖范围内管线埋设情况,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侵害到地下管线或附近结构物基础。边坡坡顶临时和永久荷载均不应超过坡顶荷载设计标准。12监测边坡工程监测应由设计提出监测项目和要求,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目的、监测方法、监测点布置、监测项目报警值和信息反馈制度等内容,经设计、监理和业主等共同认可后实施。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应少于3个观移动锚杆拉力和预应力损失监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锚杆(索),测定锚杆(索)应力和预应力损失;非预应力锚杆的应力监测根数不宜少于锚杆总数5%,预应力锚索的应力监测根数不宜少于锚索总数的10%,且均不应少于3根;监测工作可根据设计要求、边坡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边坡工程施工初期,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