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洲湾B区交通组织改善项目(纵二路三支路)电力工程(土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概况及电力设计范围1.1工程概况龙洲湾B区交通组织改善项目(纵二路三支路)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龙洲湾新区B区(鱼洞组团Q标准分区),李家沱——鱼洞组团是《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主城16个组团之一,是城市向南拓展的重点区域,是巴南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力发展居住、商业服务等功能。龙洲湾新区B区(位于组团东南部,规划区东靠铜锣山山麓,西临长江,与钓鱼嘴半岛隔江相望,龙洲湾素有主城第一湾的美誉。随着渝南大道拓宽改造工程的完工,渝南分流道、巴滨路以及轨道2、3号线的通车运行,改善了该区域交通环境,给该地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次设计共包含4条道路:5号路起于五横路交叉口,止于枢纽南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全长658.941m,双向4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26m,26m=5m人行道+8m车行道+8m车行道+5m人行道。6号路起于5号路交叉口,止于一纵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全长1026.820m,双向2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16m,16m=4m人行道+4m车行道+4m车行道+5m人行道。7号路起于6号路交叉口,止于一纵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全长112.519m,双向2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16m,16m=4m人行道+4m车行道+4m车行道+5m人行道。8号路起于五横交叉口,止于一纵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全长137.333m,双向2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16m,16m=4m人行道+4m车行道+4m车行道+5m人行道。1.2设计范围龙洲湾B区交通组织改善项目(纵二路三支路)的5号路、6号路的电力管廊单项土建设计(适用于10kV及以下城区公共电网电缆敷设),不包括电力电缆的敷设。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2.1设计依据我院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2采用标准规范(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293-2014);(3)《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16);(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6)国标图集《110kV及以下电缆敷设》(12D101-5);(7)国标图集《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8)本院道路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及图纸。(9)初设审查意见:无意见。3电力现状及规划3.1电力现状本次设计道路无现状电力管线,5路起点、6号路终点分别与现状电力井顺接。3.2电力规划本次设计道路无相关规划,根据道路情况及需求,本次设计电力管线主线规模暂定为12孔电力排管(11孔PVC-C-φ160×8,1孔φ110mmPVC七孔管),地块过街电力管线规模暂定为6孔电力排管(5孔PVC-C-φ160×8,1孔φ110mmPVC七孔管,最终由电力部门核定实施)。本次设计7号路、8号路不设置电力排管(最终由电力部门核定实施)。4电力土建工程设计4.1新建管廊设计(1)设计考虑电力排管具有美观、安全、防盗等优点,本次设计范围内10千伏及以下线路下地敷设,本次设计电力通道采用电力排管。(2)本次设计路段电力管线规模暂按如下情况考虑:沿5号路、6号路主线新建12孔电力排管(11孔PVC-C-φ160×8,1孔φ110mmPVC七孔管),布置在东侧(5号路)和北侧(6号路)人行道下,具体布置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5号路起点与道路现状电力管线接顺,终点与6号路电力管线接顺。6号路起点与5号路电力管线接顺,终点与道路现状电力管线接顺。(3)每隔120m左右预留过街,规模为6孔电力排管(5孔PVC-C-φ160×8,1孔φ110mmPVC七孔管)。穿越交叉路口时主线电力管沟为12孔电力排管敷设。(4)建设单位根据电网远期规划电缆根数并征求电力部门意见共同确定,并按实际需求进行电力排管和地块过街孔数的变动。如需变动,请及时与我院联系。电力管网的容量需经管线单位和规划部门同意审批后方可实施。4.2电力排管(1)主线电力管线设计为12孔电力排管的,排管采用三层敷设(3×4排列),其中6号路终点处因管道交叉,排管采用两层敷设(2×6排列);地块过街电力管线设计为6孔电力排管,排管采用两层敷设(2×3排列),排管均采用Φ160×8PVC-C,要求人行道管顶覆土(管顶至路面)不小于0.75m,车行道管顶覆土(管顶至路面)不小于0.7m。排管采用高压电力电缆管,并使用配套管枕。电缆管在施工时沟底平整,多层电缆管间隔1.0米安装电缆管枕一组,套管间隙用M5砂浆嵌缝,排管用C20混凝土包封。(2)本次电力排管为单侧布置,电力过街排管如有需要增设,请在施工过程中及时与我院联系。(3)排管接地:沿电力排管外侧全线通长敷设一根-50×5热镀锌接地扁钢,接地扁钢在首端、末端、分支处及每隔30m左右电力井处做重复接地,接地极采用∟50×5热镀锌角钢,长2.5m,埋深不小于0.8m。具体做法详见国标图集14D504,页17,埋地的角钢接地极安装。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欧,若实际测量值大于10欧,则增加垂直接地极的数量,直到满足接地电阻值要求为止。所有金属材料均采用热镀锌防腐。(4)电力排管应设置纵向排水坡度,以不小于0.3%的坡度坡向电力工作井。(5)电力排管在终端、分支处、敷设方向及标高变化处设置电力工作井。(6)电力排管管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7)每根管子只穿一根电缆,电力排管须做成直线,管道中间不能有变点。(8)电力排管通过填方地段,排管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配Φ6@200双向筋进行加固,路面结构按道路加固图对道路结构进行加固处理。(9)为避免误挖,电力排管上方宜设置警示带。4.3工作井(1)电力排管间隔30m左右及过街处在排管两侧设置工作井,做为拉线用。(2)每座封闭式电力工作井的顶板应设置直径不小于700mm人孔1个,井盖采用五防球墨铸铁井盖(井盖板采用钢筋混凝土),井盖承重能力不小于10吨,并按照片区统一规定增加防坠网。(3)每座电力工作井的底板应设有500×500×500mm集水坑,向集水坑的泄水坡度不小于0.5%,集水坑内设置一根Φ75UPVC排水管与就近的雨水井相连;如果就近的雨水井底高于电缆井底,在电缆管下用Φ75UPVC排水管与低处电缆井连通便于排出电缆井内积水,排水管道坡度按1.5%安装。(4)每座电力工作井外侧设一组(3根)长2.5米的∟50×5热镀锌角钢作接地体,3根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5米,埋深不应小于0.8米,其水平连结体采用-50×5(5)安装在电力工作井内的金属构件采用-50×5热镀锌扁钢与接地体连接,要求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欧姆。(6)电力工作井两侧的排管孔口应封堵。(7)在道路照明分支箱位置预留通用电缆分支箱接口井。(8)电力井做法详国标图集《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其中直通型人孔井详07SD101-8,页26、27,中型直通型电缆井大样图(混凝土);三通型人孔井详07SD101-8,页46、47,中型三通型电缆井大样图(混凝土);地块过街人孔井详07SD101-8,页19、20,小型直通型电缆井大样图(混凝土),其中图集中所采用的HRB335级钢筋全部替换为HRB400级钢筋,HPB235级钢筋全部替换为HPB300级钢筋,垫层采用C20混凝土。其余大样可参考图集相关相应大样做法。(9)所有工作井做不详之处参照《110kV及以下电缆敷设》图集12D101-5相关作法及要求。(10)工作井的防水、积水坑、拉环及预埋管做法详07SD101-8《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126、127、128页。井圈安装及圈过梁和电缆沟管道与井的连接做法详131、132、133页。4.4基础与沟槽(1)电力排管基础地基承载力要求≥180kPa;横穿道路管道基础地基承载力要求≥180kPa。(2)沟槽开挖边坡坡度参照地质报告的建议值,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3)管线沟、工作井施工完毕后,应加强养护,混凝土及砂浆未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得进行回填。回填土应在电力排管包封完成后沿排管两侧对称均均回填,分层夯实。(4)回填材料采用符合路基回填要求的回填料进行回填,但回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40mm,人行道下回填料密实度不小于93%,车行道下回填料密实度不小于95%。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须满足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上部与原路基基层相接,路基结构相关要求以道路要求为准。(5)管区(沟槽底至管顶1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重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6)沟槽内砖、石、木块、纸袋等杂物清除干净,沟槽内不得有积水,不得带水回填。(7)不良土质地段沟槽开挖时采取的护坡和防止沟槽坍塌的安全技术措施。(8)沟槽开挖后须及时施工、按规范要求及时回填,如遇下雨应遮盖,避免雨水浸泡路基和冲刷开挖放坡面。沟槽开挖后应对施工原因形成的沟槽和不平的也应同时进行处理,以防积水,影响道路路基及管网基础安全。(9)沟槽、管道工程施工、回填土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的碎砖、破管、建筑垃圾等杂物。5注意事项(1)管廊在施工过程中,开挖到其他管道,须及时向业主报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2)本工程中有多处过街管道,施工时应注意与其他管道单位通力配合,避免平面及高程发生矛盾。(3)所有预制和浇筑的混凝土构件须保证表面平整光滑。(4)模板的形状、规格应保证设计图纸要求所浇筑混凝土构件的规格和形状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平整,边缘整齐,拼缝紧密、牢固,预留孔洞位置准确,尺寸符合规定。重复使用的模板,表面不得有粘结的混凝土、水泥砂浆及泥土等附着物。(5)本次设计为电力管沟部分,但在施工中应与其他管线统筹安排,协调施工,如遇现场开挖情况与设计不符,应即使通知设计,以便会同其他相关管线一道更改。(6)电力排管施工前应电力部门、业主及相关入住企业联系并充分沟通,征求意见,并进行审批,是否同意按本设计施工,如同意此设计,则按本施工图施工,如有异议请及时通知设计按相关单位意见修改。沟道及各节点大样工艺须征得电力公司同意后方可施工,并要求电力公司参与中间验收。(7)地块过街管可以根据周边入住企业或小区的情况,为和地块内管线接顺,可现场适当调整和增加过街位置。(8)电力管线实施时,应根据现场情况与相交的所有道路电力管网延伸接顺,并预留接口与规划道路未实施的交叉路口电力管网接顺。如果过街管标高无法满足覆土要求,时可采用路面加固措施来保证过街管的安全。如遇管线和工作井位置有重合及冲突时,通告设计院确认后,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交叉口施工时,须与相交道路管线接口位置核对无误后实施,保证管线接顺。(9)土建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施工场地及基坑排水。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安全,采取安全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10)施工单位应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城市市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围挡,防止或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11)施工单位在进行土石方工程时,应注意按规范要求进行合理支护、分层开挖。免槽壁失稳出现塌方,影响施工,甚至造成人身安全事故。(12)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所材料应选用国家现行的技术先进的产品,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设计选择的材料型号仅供参考,不做为订货依据,要求满足性能、规格和参数,并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认证和合格产品即可,本设计不指定品牌和厂家。(13)过街的电力保护套管须满足《电缆用玻璃钢保护管》JCT988-2006和《电力电缆用导管第2部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电缆导管》DL/T802.2-2017相关质量控制要求。检查井盖井座须满足《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相关质量控制要求,并按相关要求提供测试和检验报告,取得相关产品检验合格报告和合格证方可入场使用。电缆排管必须经电力试验单位测试(包括压路试验和通流试验等)合格后方可使用。(14)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和验收规程对工程施工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