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地理》的流域地理思想
一、“三水”一个是没有任何关于河流的一种重要地理研究“流域”是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概念,是河流和支流整个地区的总称。对于河流的关注和记述,在我国历史地理知识系统发展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从流域这一意义上来关注河流及其所流经的区域的地理状况,在《水经注》出现以前还没有系统的著述。《水经注》首次发现了河流流域系统,并以此为对象来系统阐述一个流域的地理状况,开创了我国地理编撰学的新时代。而流域观念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地理学思想的新进展。我国古代最早关注河流的地理著作是《禹贡》和《山海经》两部著述。它们的成书时代一般认为是在战国时期,前者被认为是“征实派”的作品,后者被认为是“幻想派”的撰述。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对河流的关注与记述其实都只是一种必要的附属品,而不是全书的重点所在。《禹贡》的重点在于描述“九州”的疆域、山水、土壤、田地的等级和贡物及其贡道等地理,所涉及的河流和其他水体只是某一州的众多地理要素中的一个要素。对于这个要素,在记述上首先关注的是几个较大的河流,或者与当时人们生活关系较密切的河流。而在关注点上,有的是不得不说的方面。如关于相关河流的治理及其所形成的区域,其重点在九州的形成和划分上。而作为九州疆界的标志的河流,虽然也被计入州中,但其重点在标志的意义,不在河流本身。如济、河之间为兖州,淮、海之间为扬州,黑水、西河之间为雍州等,都是疆界的标志意义上来计入的。至于作为贡道的河流,其重点在“贡道”,只是贡道的有些部分走的是水路,或者相当部分的陆路是傍水而行的,所以不得不记述这些河流。因此它关注的并不是河流本身。正是在这些意识和观念下,它所关注的河流既是有限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选择性的。如雍州,主要有弱水、泾水、渭水、漆水、沮水、沣水等水,豫州,主要涉及洛水、涧水、瀍水、伊水等。由于《禹贡》记述的重点在于九州地理,对于各州内部的水系除了以上几种功能意义上的关注外,对相关河水的流经关注甚少。大概除了“导水”部分关注的若干条河流,大致记述其流经和入海外,其他言之甚少。在这一点上,它甚至还不如《山海经》的记述。《山海经》是以自然地理为主体的地理著述,虽然其中夹杂不少神话和想象的成分,但对于河流的源头和流入(或归属)的记述非常到位。这在记述上几乎形成了一种公式,即:xx山——xx水出焉——所流方向——流入x水或x泽。如《南次二经》所记几条水:柜山,……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浮玉之山,……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成山,……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会稽之山……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都是这样的记述模式。显然,在这一模式中,山是首要的记述对象,水只是依附于山的附属要素。它虽然对于个体河流的发源和流入某河流的关系的记述是清楚的,但对于流经地区和城镇几乎不予关注,这就难以涉及河流干流、支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问题,因此对于一个流域的整体性状况的描述就无从谈起。《汉书·地理志》是继上述两种地理著述之后的又一部地理学名著,在思想上它继承了《禹贡》的基本精神,以行政区划为对象,记述郡一级区划内的自然、人文地理现象,同时也兼及历史地理的描述。其中对于水体的记述,分别吸收了《禹贡》和《山海经》的成就,既有部分河流发源和流入另一河流的记述,也有相当一部分河流只叙述其在该郡所属诸县的大概位置,甚至流经的大致行程和地区。如弘农郡卢氏县下记载:“伊水出,东北入雒,过郡一,行四百五十里。又有育水,南至顺阳入沔。又有洱水,东南至鲁阳,亦入沔。皆过郡二,行六百里。”由于分区记述本身的原因,它在河流的选择和具体记述上自然就大体上承袭了《禹贡》的一些做法,既有所取舍,也在具体流经上较为空泛。这大概是自然河流依附于行政区划的著述的常规性表现形式。总之,直到汉代,我国古代地理著述虽然出现了以自然为主体和以人文为主体的著述体例和思想,但对水体的关注总体上只是体现在一种附属的、必要的地理要素的意义上而已,以水体和水域为主体的水文地理并没有出现。这种状况直到三国时期出现的《水经》才有所改观。《水经》是第一部以水为主体的水文地理著述。从学术史上看,它继承了《山海经》为代表的自然地理撰述的一脉,将此前著述中把水作为从属或附庸地位的情况,转变为以水为主体的撰述,也就是说,第一次将自然河流作为主要对象加以系统描述,这是一次新的超越。正因为如此,它在借鉴了以前关于河流记述成就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河流干流及其较大的支流的发源、流经地区、流经城镇,以及流入河流或入海情况。虽然文字很少,记述也非常的简略,并且只记述了137条主要河流,但这也是对于以往河流记述的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开创了河流流域地理撰述的先河,在中国地理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水经注》是在“注释”《水经》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部伟大的地理学著作。它的伟大之处并不主要表现在所谓的“以水证地”,也不在于它的与此相关的“开创”之功,而在于它对于《水经》所表现出的流域地理学观念的系统完善和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它从总体上摆脱了以河流为主体的、重点关注河流及其流经的思想,而是将流域作为一个整体,较为全面地反映一个流域的整体的自然、人文以及现实环境与历史的联系。虽然其中一些著述的表现形式,继承了《禹贡》、《山海经》和《汉书·地理志》的记述方式和成就,但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流域里来系统地组织和撰述这些地理内容,这是对以前地理学成就的集大成,更是在一个新的流域框架下整体反映流域地理的伟大创造。如果说《水经》开创了河流流域地理撰述的先河的话,《水经注》则较为系统地创立了流域地理学的撰述形式,这是郦道元的伟大贡献。二、《收述》集注及资料内容的内容流域地理的基础,首先在于明了一个流域的河流山川,以及分布于其中的其他自然景观要素,从而较为全面清晰地反映人类活动“舞台”的基本结构和面貌。《水经注》是早期地理学著作中首次深入、全面认识到这一点的。不但如此,它之所以首先关注水,是因为在作者看来,“水为万物之先”,水对万物的意义至高至大,“神莫与并”。这也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中,第一次在自觉意义上高度认识和评价水的意义和价值的论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看到以前地理著述和历史著作的缺陷,即记述较为简略,着眼点较为零碎,水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涉猎得不全,即缺乏流域地理所要求的要素的完整性、关联性和结构性。《水经注》原序讲:“昔《大禹记》著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其所不录,简而不周;《尚书》、《本纪》与《职方》俱略;都赋所述,裁不宣意;《水经》虽粗缀津绪,又缺旁通。所谓各言其志,而罕能备其宣导矣。”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这种学术史背景下,他吸收《大传》“大川相间,小川相属,东归于海”的河流之间相互联系的思想,在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思想指导下,系统整理和补注《水经》,借以建立一种流域山水相互关系的流域自然地理新秩序,郦道元称之为“脉其枝流之吐纳,珍其沿路之所躔”,也就是把一个全面的流域河流山川的相互联系及其分布的结构表现出来,作为人地关系的自然地理基础,这是他的理想目标。这种新秩序的重建工作是通过对《水经》的注释来实现的。而《水经》是三国时期的作品,如何能通过对它的注释来实现他的目标呢?这一点郦道元没有告诉我们,但从他的工作方法来看,他的潜意识里存在着这样的意识,即河流不像历史那样有着严格的时间概念,河流是一种客观存在,任凭岁月的流逝,它们都不会有太多的变化。所以不必像当时的学人注释古史那样,将事实严格地限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正是基于这一点,他采取了当时甚为流行的“集注”的方法,把古往今来的众多资料收集起来,同时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访渎搜渠”——以补充完整各主要河流的水系的发源、流经及其流变,从而建立起相比于以往众多撰述的河流山川及其相互联系的流域地理新秩序。从他所依据的300多种资料的性质来看,这些资料主要是历史资料和历史地理资料,另有一部分是他所在的时代的资料,但往往都不同程度地包含和描述历史地理的内容。因此,这种注释既不完全是对三国时期的河流水系的表现,也不是对于他所在的时代的流域水系的全面表现(这需要系统的勘察,当时人是做不到的),而是运用北魏及其以前的历史地理资料,对于前北魏时代全国流域水系的一种总结性描述或复原。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性质应当是历史地理学性质的撰述,涉及河流水体这一部分,应当说是通代全国历史水文地理学性质的著述。王成组先生说:“《水经注》一书,在体例上是一部说明水道源流的专著,在实质上它也是一部历史地理的资料。后一个特点历来所起的作用,可能超过前一个特点,但是在评价这部著作的时候,往往偏重于前者而忽视后者。”这一认识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将它只放在“历史地理的资料”的位置上,似乎还是不够的。《水经注》对流域自然山水地理秩序的重建,首先在于它对当时已经认识的河流水系的系统描述上,所以它将《水经》记述的137条河流补充到1252条,并在描述这些河流的过程中,详细地描述了河流的发源地、流经的具体地区,以及沿途“吐纳”的支流、支津,以及这些支流、支津所“吐纳”的支流的情况。这是以前任何著述都没有做到的成就,当然,由于资料本身的限制,《水经注》中对于所述河流的详细程度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特别是对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若干水系的记述颇为简略,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这些情况前人多已指出,这里无需烦叙。其次,对河流发源与其发源地关系的描述往往比较细致,这一点也是在早期地理著述基础上的新发展。它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对于河流认识的不断深入,也客观地展示了那一时期对于河流的认识成就。如渭水发源问题,《山海经》和《禹贡》都只简单记述渭水发源于“鸟鼠同穴”山,《汉书·地理志》加上行政建制“陇西郡首阳县西南(山)”,《水经》又附加说“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虽然一次比一次清晰,但其源头情况终究还是模糊的。到《水经注》则记述的就比较清楚:“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三源合注,东北流径首阳县西与别源合,水南出鸟鼠山渭水谷,《尚书·禹贡》所谓渭出鸟鼠者也。《地说》曰:鸟鼠山,同穴之枝干也。渭水出其中,东北过同穴枝间,既言其过,明非一山也。又东北流而会于殊源也。渭水东南流,径首阳县南,右得封溪水,次南得广阳溪水,次东得共谷水,左则天马溪水,次南则伯阳谷水,并参差翼注,乱流东南出矣。”又如关于“河水”(黄河)发源问题,虽然从现在角度看,《经》文和《注》文在这一问题上的记述很多是极为荒诞不经的,但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引用了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间约40种相关文献①,对于昆仑山、河水起源及其相关的神话传说加以论述,虽然没有达到比较科学地描述河水发源的问题,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及其以前我国对于这一问题以及这一地区的认识状况。这一成就和这种探索精神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复次,结合水系的系统描述和探讨,《注》文中还记述了流域内不少其他特征的各种水体、山水景观以及它们的具体位置。如湖泊、瀑布、温泉、伏流、山峡、季节性河流等,陈桥驿先生对此有专门的研究,可参见其《水经注研究》一书以及《郦学札记》的相关部分。通过这些工作,《水经注》较为系统地建立了以流域为基础的河流、水体的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自然基础工作。它虽然没有画出相应的流域地图,但却为后来相关地图的绘制奠定了坚实的成果基础。流域自然山水秩序的重建,为流域综合地理的撰述,特别是人文地理要素的“落点”奠定了基础。三、流域地理撰述对象问题《水经注》对流域人文地理内容的记述是依附于水道流经的路径这一主线的。虽然他将这一部分内容在本书中的地位定格为“附其枝要”,但实际上这一部分内容所占篇幅相当多,所记述的人文地理内容非常丰富,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所谓“枝要”的意义。这一点前人多已不同程度地指出过。从记述的思想方法和体例特点看,它和早期的《山海经》以山河为线索,借以记述流传于其中的神话、怪异故事的记述方法略相一致;也和汉晋以来出使西域使者的西域见闻,或西行求法高僧所撰的《行纪》(如《法显传》)一类撰述的思想方法相一致。在这一点上,这种记述体例是对以往地理学传统方法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体现在它比较系统地按照水系中的河流流经来反映人文现象;另一方面体现在它涉猎的内容比较广博,不但有当时地理现象的描述,而且涉及历史时期以来的历史地理现象。以往学术界在评价其学术价值的时候,过分看重其“以水证地”的方法,并且对此评价过高,实际上这种认识方向是值得商榷的,它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揭示这部著作的价值所在。基于这样的思想方法与著述体例,《水经注》在写入的人文要素的选择上,没有按照行政区域的范畴来取舍,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河流所经过地区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地物现象,以及与这些现象相关的人类历史故事上。这无疑是朝着流域人文地理记述和研究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虽然从其所依附于河流这一点看,它还不大像严格的流域地理学著述,而更像是一本“水经行记”。但它记述的河流水系比较齐全(虽然存在不平衡问题),如果将这些河流水系及其相关的人文地理要素统一起来看,实际上又构成了一个个较为完整的流域地理面貌。这正是其流域地理撰述的特点。流域诸水系所经过地区的人文地物现象多种多样,如何选择所记入的对象?又如何记述这些对象?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并没有明确的“凡例”说明,但从《水经注》原序的相关思想和《水经注》的实际内容来看,作者所记述的对象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城市、城市遗迹、其他地名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流变和文化景观等。涉及的时间范畴,包括远古时期到郦道元时代。对于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现象的记述,在我国地理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当然,作者也清楚地认识到它的艰难性和挑战性,他说“绵古芒昧,华戎代袭,郭邑空倾,川流戕改,殊名异目,世乃不同”,对此只能采取“自献径见之心,备陈舆图之说,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的态度。这样的陈述和研究态度无疑是科学的,但也难免存在着采录对象标准不一、时间尺度不一,资料庞杂,体系上显得支离破碎,以及解释上深浅不等一系列问题。在撰述形式上,如果撇开河流对象本身,但就人文对象看,这样的编纂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有点像历史人文地理词典的撰述。这大概是当时地志撰述和已经蔚为风气的注释性著述的基本属性,上述问题往往也是这种体例所固有的问题。对此,郦道元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超越,所以他对这本著述的期望也不是很高。所谓“所以撰证本《经》,附其枝要者,庶备忘误之私,求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统计师考试大数据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租赁合同范本英文
- 2025合同变更的情形
- 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71)
- 2025保险公司最高额抵押合同
- 2025《合同终止操作流程》
- 2025中介合同中介合同范本中介合同模板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药品质量检验综合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职业学院《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兽医药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陕西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招聘(2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中国孵化器行业市场发展前瞻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5.3基本经济制度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Unit4 Breaking Boundaries 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GB/T 16895.36-2024低压电气装置第 7-722 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电动车供电
- 人音版初中音乐 九年级上册 中考一轮复习课件
- 货车挂靠协议完整
- 教学能力大赛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教案
- 钢格构柱组合式塔吊方案(专家认证)
- 工程结算单(样本)
- 校园小品剧本多人10人 校园多人小品剧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