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我国公派留学人员状况_第1页
1978年以来我国公派留学人员状况_第2页
1978年以来我国公派留学人员状况_第3页
1978年以来我国公派留学人员状况_第4页
1978年以来我国公派留学人员状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78年以来我国公派留学人员状况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留学取得了最重要的成就(一)海外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加1.高校出国机构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从1978年到2003年,在国外的各类学生总数达到70.02万人,在国外的返回人数达到17.28万人。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52.74万人。其中,有35.66万人正在国外进行学习、合作研究、学术访问等。近几年,出国留学人数上升较快,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各类留学人员情况统计:2000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3.9万人,其中,国家公派0.3万人,单位公派0.4万人,自费留学3.2万人。2001年,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8.4万人,其中,国家公派0.3万人,单位公派0.5万人,自费留学7.6万人。2002年,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12.5万人,其中,国家公派0.35万人,单位公派0.45万人,自费留学11.7万人。2003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73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02人,单位公派5144人,自费留学10.92万人。2.公费留学人员从1978年到2003年,中国公派留学生共计65527人。从1996到2003年,国家公费留学人员的情况参见下表。2004年拟选派规模为3630名,其中面上选派2330名,按各项目选拔1300名;3000人拟以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方式派出,630人利用国外、国内资金和有关项目合作资金派出。3.自制出国人数之和从1978年到2003年底,自费留学人数虽然有一些波动,但总体上成大幅上升趋势。近几年,自费留学人数上升速度较快,教育部的统计显示,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自费出国人数之和达30多万。由于2003年上半年发生SARS疫情,联系国外学校、办理签证等受到影响,加上教育部加强了对留学中介的监管,当年发布了13个留学预警,克服了一些人的留学盲目性,因此,同2002年相比,2003年出国留学的总人数降低了6.3%,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数降低了6.8%。(二)海外的学生是多样化的1.各学科的集中和集中研究1978年以来,我国留学生从到前苏联、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留学,发展到赴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或地区学习,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门类,其中,以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和农林牧科学为主,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科学略少。2003年,国家公派留学选派计划做了较大调整,确立了重点支持的七大学科领域,该年度录取人员中,重点资助学科人员1126人。2004年,重点资助学科专业录取比例拟定为65%,其他学科、专业35%(包括语言、文学专业)。2.高级研究学者“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重点、增强效益”是近几年国家选拔公派留学生的基本思路,保证了申请者的总体水平逐年有所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较高,申请研究方向多是有关学科前沿。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共录取各类出国留学人员3276人(含面上录取和各项目录取)。面上共录取2171人(不包括德国DAAD项目和俄罗斯艺术类项目人员),其中高级研究学者204人,占10.1%,访问学者/进修人员1967人,占89.9%。录取人员中,重点资助学科人员1126人,占总数的55.99%。录取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1575人,占78.3%,其中博士932人,占46.3%(2002年为36.7%);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467人,占72.9%(2002年为72.3%)。录取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7岁(2002年为37.9岁),其中高级研究学者平均年龄为44岁,访问学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录取人员涉及87个中央和地方的主管部门。农业、卫生、中科院、社科院以及重要的工业系统均有一定数量的人员被录取。2004年拟选派规模为3630名。其中,面上选派计划(包括与有关国家的互换奖学金项目及地方合作项目)包括:(1)高级研究学者:200名,3-6个月;(2)访问学者:1730名,6-24个月;(3)博士后:200名,12~24个月;(4)研究生:200名,以博士生为主,12-36个月。面上选派计划中,500人将纳入与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计划派出,其他人员将以全额资助方式派出。地方合作项目选派规模为90人。3.美日适用的学生出国深造趋势从1978年以来,我国留学人员通过国家公派、单位公派和自费留学三条渠道,前往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或研究。我国留学人员虽分布广,但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赴国外留学的46万人中,赴美国就有20万人,占总数的53.3%;赴日本的留学人员数量仅次于美国,约13万人。赴美国和日本的留学人员约占全部留学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近年来,随着赴海外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加和国外有意延揽人才,留学人员对留学国别的选择呈多元化趋势。虽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仍然是主要留学国,如2002年赴英国留学的人数比2001年增加了70%,赴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也分别增加了50%,但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成为我国学生出国深造的选择,赴爱尔兰、荷兰、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非、韩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留学的人数增长较快。目前,爱尔兰有我国留学人员3万多人,在新加坡、德国留学的分别达到了1万人,赴新西兰的留学生也增加较快。究其原因,与签证的难易程度、留学国家的教育质量、收费高低等有很大关系。(三)回归率不断提高1.大学毕业生流动学术研究从1978年到2003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70.0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7.28万人,其中,公派留学人员回国率高,这其中又以1978—1981年派出的留学人员回国率最高,派出的人数与回国的人数大致相符。因为这段时间以派出访问学者为主,生源基本上是“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大多是经过严格挑选后派出的,年龄较大,学成回国服务的信念较强。1996年教育部对国家公派留学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进一步推动公派回归率逐年上升。1996—2002年,派出人员的按期回国率年平均为95.88%,特别是从2000年至今,公派留学生回归率已连续四年保持在95%以上。2002年度留学回国人员总数1.8万人,比2001年度增加了47%,其中,公派留学生回归率达97.83%,履约率达99%。2003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01万人,这是自1978年邓小平同志做出扩大派遣留学生指示25年以来,我国年度留学回国人数首次突破两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638人,单位公派4292人,自费留学1.32万人。由于近两年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度上升,预计,今后几年回国人数也将大幅度上升。2.理性育人:海外的评论员培养了中国和先进的学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后,他们把在国外学到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带回到国内的工作岗位,为我国的教育、科研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教育部2001年10月对百所高校的调查统计,约有81%的中科院院士,54%的工程院院士,58%的45岁以上的博士生导师,51%的高校校级领导,35%的院系级领导,94%的科学院所、室级领导和课题组长为留学回国人员。参见下表:与此同时,近几年来迅速兴起的在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活动日趋活跃,为祖国争做贡献已蔚然成风。在外的留学人员通过短期回国讲学、学术交流、联合科研、引进项目和资金、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与国内单位开展合作。留学人员不仅带回来高新技术,也带回来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资金,缩短了中国和先进国家的差距。截至2003年,全国已建各级留学人员创业园110家,入园企业达6000多家,入园创业留学人员约15000人,该年技工贸总收入327亿元人民币。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留学生企业占园区企业总数的六分之一,半数以上的归国留学人员拥有个人科技成果,其中44%的成果获得了专利。(四)学习专业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一直超过来华留学人数。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留学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仅2001年一年就达5万多人,是我国历年来接受留学生最多的一年,相当于50年代到80年代的总和。截至2001年底,外国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已达35万人,首次与我国同期出国人数基本持平。不但来的人多了,而且越来越多的留学生由过去单纯地学习语言、短期培训,发展到读学历学位,所选择的专业也有很大变化。以往到我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学习语言的要占到80%以上,其次是中医、戏曲等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专业,读学历的很少,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则有了明显的变化。目前在华学习的5万名留学生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占到近一半。教育部有关人士认为,越来越吸引外国学生到我国留学的主要原因除了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前景看好外,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正在逐步提高,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外国留学生的增加也给我国教育市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仅北京市2001年一年的教育收入就有9个亿。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2003—2007年留学工作发展规划》,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我国将适时地扩大接受外国留学生的规模。在继续扩大招收亚洲特别是周边国家学生的同时,积极促进欧美发达国家的招生工作,注重俄罗斯、独联体国家及中东地区的生源,并兼顾非洲和拉美地区,努力争取每年递增10%,至2007年达到当年在华留学生12万人,其中长期生占四分之三。二、中国出国留学产业发展的原因(一)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人才活动1.高校鼓励带来的发展历程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教育部汇报清华大学工作时做出了扩大派遣留学生的指示。教育部立即就留学生的选派原则、选派方式和选派规模等做出规划,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公开考试选拔出国留学预备生。1979年,教育部成立出国留学培训部和集训部;1986年12月,为推动国家留学事业的发展,国务院批转由原国家教委起草的《关于出国留学人员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1988年,教育部成立中国留学服务中心;1991年,教育部支持成立了全国出国留学工作研究会;1993年7月,为进一步打开鼓励自费出国留学的渠道,原国家教委出台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有关问题的通知》;1996年,教育部成立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实行“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国家公派留学的选派和管理办法。2002年9月,为了加大我国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的力度,教育部制订实施了“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2004年11月,为了支持自费留学,教育部报请国务院批准,不再对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自费出国人员收取高等教育培养费。200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对85个国家的公派留学人员奖学金标准做了大幅度的提高;10月,教育部设立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该奖学金首先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五个国家进行试点,试点阶段奖励名额为100人,试点资助的主要对象为在学的年龄在40岁以下、正攻读博士学位的自费出国留学生,他们每人获得5000美元的资助。由国家资助自费出国留学在中国留学史上还是首次。2004年也奖励100人,预计到2007年将达到每年奖励500人。为有效管理在外留学人员并为他们提供良好服务,教育部迄今已在38个国家驻外使(领)馆设立了55个教育处(组)。各教育处(组)指导成立了中国留学人员联谊组织2000多个,以及300多个在外中国学者专业学术团体。为加强与在外留学人员的联系和沟通,1987年,教育部创办了《神州学人》杂志,1995年增设电子周刊。总体来说,我国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多渠道、多层次的选派格局。2.中国南海方教育机构的发展为海外项目提供了“服务”20多年来,我国始终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政策、规定,并启动了许多带有示范作用的项目。其中有:1990年5月,原国家教委设立了“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截止2003年上半年,共资助10487名留学人员,资助金额共计3.4亿元;1993年启动了“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到2002年,资助金额达1.7亿元;1996年4月,教育部设立了面向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的“春晖计划”,2000年底又增设了“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2003年,教育部“春晖计划”以“集团式、捆绑制、基地化”模式,组织了我国在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近200名优秀留学人员赴青海、云南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研究、人才培养等服务活动,为留学人员报效祖国开辟了“绿色通道”。教育部利用“春晖计划”组织优秀留学人员到西部挂职服务。2003年西部有关省(区、市)为海外优秀留学人员提供回国挂(任)职服务岗位92个,先后有58名在外留学人员报名应聘,当年已有9名优秀留学人员与聘用单位签定了《挂职协议》。1998年8月,教育部启动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到2003年,已有537位曾留学海外的学者受聘为特聘、讲座教授,占特聘、讲座教授总数的93%。2001年1月,针对中外文化教育差异较大,留学回国人员子女难以适应国内学校教学要求的困难,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妥善解决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的意见》。2002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吸引海外留学人员为西部服务,支持西部建设有关工作函》。为便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教育部所属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还专门成立了“回国服务处”、“留学人员回国投资事务处”和留学人员学历学位认证和档案服务机构,并开办了“中国留学网”。近一时期,我国还将制定和实施留学人才回归计划,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通过培养和引进造就一批跻身国际前沿的科学家、学术技术带头人、高级管理人才和精通国际规则的高级专门人才。3.有关高校出国流动及工作方面的文件25年来,教育部及其他有关部门制定了400余件关于出国留学选派、国外管理、回国工作、为国服务、出入境便利、海关、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文件。下表列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件。(二)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1.中国高校特大人才对我国国家竞争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或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本质上都是对人才的竞争,谁能有效地吸引、留住、使用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我们国家要发展、进步,要在世界舞台上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大批人才,特别是优秀、高级人才。留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才群体,对我们国家的发展、进步已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国家要保持快速、可持续地发展,就离不开这个人才群体。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留学生工作,既是对这个人才群体的认可,也是我们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2.减少了国内学生出国因果开发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让世界瞩目,社会经济的发展既增加了对留学生人才的需求,也为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舞台。这种日益增加的内在需要,既产生了吸引留学生归国的强大拉力,也推动更多的国内学生出国留学。目前,已经归国的17万多名留学生遍布国内各个行业,绝大多数归国留学生表现出色。我们国家要实现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对与世界科技、经济前沿有亲密接触的留学生将有持续、大量的需求,这一客观因素将长期推动我国留学事业快速发展。3.我国就业市场竞争的现状近几年,我国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度上升,同国内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很大关系。因为,“海归”在人才市场具有一定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出国留学的行业中。(三)民族文化的影响1.中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给中国人带来一个挥之不去的民族心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心态固然有很多不是,但也是中国人好学上进的一个诱因。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国内教育尚有一定差距。出国学习显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方面是好学上进的民族性格,一方面是出国留学带来的优势,两方面因素推动越来越多有条件的家长送自己的孩子出国学习,也推动我国留学事业的繁荣。2.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尽管“文革”期间有过“臭老九”的痛苦经历,尽管由于一些素质不高的留学生影响了一些“海归”的声名,但总的来说,整个社会对留学生群体还是认可的。在大多数场合,有了一个留学背景,也就等于有了一种让人刮目相看的资本。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氛围的情况下,出现“留学热”也是一种必然。3.民族文化的考量人的需求不只是物质方面的,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当人的物质方面需要得到一定满足之后,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对于留学生来说,尽管在发达国家的物质生活相对丰富,但一般来讲,他们很难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民族文化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有不少“海归”回国,就是因为不想再做一个“边缘人”了。当祖国能为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与舞台时,留学生归国的可能性就更大了。由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多地满足了留学生对物质生活方面达到富裕小康与精神生活方面回归主流社会的双重需要,这实际上是当前我国留学生归国数量大幅度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三、新兴国家留学面临的挑战(一)全球化给人才的竞争带来了压力1.国外的招聘制度我国在校的优秀学生(包括中学生)、高层次的在职人员和在外留学的尖子人才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争夺的重要对象,特别是1989年后,西方国家以种种借口对我留学人员进行截留,成为我国留学人员滞留的主要原因。1992年,美国总统签署了《1992年中国学生保护法》后,据此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中国留学人员多达5万余人。而澳大利亚政府以政治保护为由,批准了3.6万名在澳中国留学人员的居留权。加拿大也宣布给予当时中国在加的全部留学人员以居留权。为了进一步吸引国外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的尖子人才,近几年发达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美国总统2000年5月提出了一项旨在吸引外国技术人才的新签证议案,美国参议院于10月3日以96票对1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该项计划。根据此项签证议案,在2001—2003年内,对从外国引进高科技人才的工作签证(H—1B),将从2000年度的11.5万人/年增加到19.5万人/年,并考虑将逐步取消在签证方面的限制。迫于人才严重短缺的压力,英国决定将对移民制度进行30年以来的首次重大改革,即每年允许10万外籍人员赴英工作。日本今后10年中,科技人才将短缺160—445万人,因而宣布要将外籍科研人员的比例,从目前的不足10%提高到30%。国外发达国家对留学人员的争夺、对优秀人才的争夺,将为新时期我国吸引留学生回国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从出国总人数与归国总人数的对比来看,我国留学生人才流失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但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参见下图:2.高级打工者据国家人事部的统计,目前已经回到国内工作的17.28万“海归”,除少部分进入国家科教文化机构工作,或自己创业外,更多的回国留学生最终到外资的研究所和外资企业服务,成为外企的高级打工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安营扎寨,对本土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海归”们由于在语言方面的优势,加之又熟悉国内环境,自然格外受到跨国公司的青睐;同时,跨国公司又能拿出诱人的高薪,于是,大部分归国留学生以各种身份在外企里扮演着高级打工者的角色,中国人才遭遇“国内外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目前,有14个国家的4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已在中国建立研发机构,聘用人员多数来自中国最著名学府和从海外回归的留学生。(二)新时期对出国留学的要求1.出国对比原因。在自费留学的基础上,对内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虽然我国公派留学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公派人员数量长期徘徊不前,其层次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费留学规模迅速增加,但层次不高现象严重。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由于国内人才竞争激烈、出国留学途径越来越多,一些有经济基础的家庭为了孩子的前途,宁愿花上一大笔钱送孩子出国深造,这种情况造成了这批留学潮中回国的“海归”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低龄留学”现象愈演愈烈。据调查,办理出国留学的中学生已占所有出国人员的70%到80%。近四年来,中国青少年出国留学人数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这种留学低龄化渐成趋势,急需引导与规划。2.差异了派驻人员的质量让尽可能多的学有所成的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这是国家公派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要实现这一诉求,就必须保证派出人员的层次和质量。当前实行的“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选派办法相对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派出人员的质量。但在出国留学人员的派出针对性、国外管理、回国验收等几个环节还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3.目前存在部分非法中介行为针对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近几年,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规范和整顿措施,包括公布国外正规院校名单、发布留学预警、通过新闻媒体曝光严重违规案件、建立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等。1999年7月,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共同发布了《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并对这一行业进行了大力整顿。2000年1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对第一批11个省、市的68家自费出国留学服务中介机构进行了资质认定;北京市公布了首批18家有资格开展自费留学服务的中介机构名单,同年11月公布了第二批28家合法中介机构。但是,目前仍有一些不具备自费出国留学中介资格的机构在从事非法留学中介活动,这些非法中介采取非法经营、超范围经营、弄虚作假、层层转包、非法挂靠等手段非法牟利。因此,自费留学中介需要进一步规范。(三)市场环境不规范给“回归”带来了障碍1.思想认识欠缺,缺乏高素质管理队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强劲的发展,留学生回国创业已成潮流。然而,“海归”们在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水土不服”问题。一般来说,多年的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培养了留学生强烈的规则意识,但在国内,由于商业环境不规范,法律体系不够健全,面对商业环境中的种种“灰色渠道”,“海归”企业往往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入乡随俗”,要么因成本降不下来而被市场淘汰。创建留学人员创业园能部分解决“海归”们遇到的水土不服问题,有利于帮助“海归”们实现“软着陆”。但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功能单调,许多创业园只考虑到硬件设施的建设,忽视了软环境的优化;二是缺乏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三是个别创业园在发展中甚至出现浮躁之气,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问题的比较少,不少创业园的设施还出现大量闲置的情况。2.未发挥政策的作用,也不可能导致企业“走出去”目前,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多靠优惠政策,但后劲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投融资体系,致使资金问题成为创业“海归”最头痛的问题。这些年来,为了争取人才,一些地方的新技术开发区为归国创业者提供10万元到30万元的创业基金,但对于前期投入很大的高科技企业,这些钱仍不足以支持到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除非“海归”能从国外为自己的创业公司带回大笔资金,否则公司很容易因资金短缺而夭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优惠政策固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起一定作用,但因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国民待遇呼声渐高,从长远看,这些政策势必会最终取消。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更加强调公平竞争,所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建良好的法制、政策以及管理环境,建立高效、透明、公平的政府,当务之急是建立遵循国际惯例的创业环境,确立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正确关系。否则会人为拉开与国内人才的距离,产生负面效应。目前,回国人员占出国留学人员的比例仍然很低,并多集中在科研院所,这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很不相称。因此要加以引导,加大和合理开发留学人才资源。四、做好出国工作的对策选择1.在招聘方面,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解决稳定的问题在整个社会都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人本主义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也应更多地体现在留学工作中。无论是在为出国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资金帮助,还是为“海归”创业办理手续、提供服务等方面,都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持续改善留学生回国服务的环境。(1)要进一步完善法制和市场机制。目前,我国在公派留学生的数量与类别方面,主要还是人为的指定与调节,相比市场需要存在着滞后问题;在吸引留学生回归方面,许多限制性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突破;在留学人员的招聘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出多门、一窝跟风、浮躁习气、形式主义、宣传过头、落实不够等;在外国人才引进方面市场化程度也不高,绝大部分专家是政府主导引进的,由非赢利的国外专家组织介绍的多,通过市场中介渠道引进的少。要有效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大力完善我们国家整体的法制环境、市场机制,确保效益原则、公平原则、开放原则、规范原则在今后的留学工作中得到更多的体现。(2)继续加强留学生创业园的建设。以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产学研结合,注重新型人才培养;注重与高新技术创新相适合的文化氛围的培养;注重市场导向;注重政府管理、公共服务、企业经营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注重当地优势,合理利用资源,等等。(3)对回国留学人员设立专项基金,加强资金扶持力度。建议政府加强和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尽快建立“留学人员风险投资专项基金”,这将会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办企业,使之成为我国高科技发展的重要生力军。(4)进一步切实解决优秀留学生子女入学问题。这为吸引和用好优秀留学生提高后勤保障。(5)尽快恢复在外留学人员的党建工作。这是吸引留学人员的政治保障。(6)加强信息沟通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留学人才信息系统,强化留学人员供求信息沟通机制。只有坚持“服务第一”的理念,完善留学人员在回国工作、生活中的国民待遇,健全留学人员创业时的贷款、融资机制,建立一个法制健全、高效透明、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才能迎来“海归派”的创业高潮,才能提高留学生的归国率。2.完善有关项目的基本前提,建立好优秀传统既要吸引优秀留学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也要鼓励留学人员到企事业单位,鼓励留学人员积极参加西部和东北地区建设,这是当前我国使用留学人才的基本导向。要实现这种诉求,就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建构合理、有序的流动机制。因为,人才的无障碍的流动,是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保障,是吸引和用好优秀留学人员的基本前提。当前,尽管我国各地、各界都在呼吁要打破身份限制,许多地方也在积极尝试(如上海聘请民营企业人员到政府部门任职),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人才流动机制还很不完善,人才在流动时还面临种种障碍,特别是人才在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流动渠道不畅。许多人才不愿意到落后地区、到民营企业去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担心到这些地方以后,就很难再“流回来”。同时,我国普遍存在的官本位思想、行业差别思想对推动人才流动也是一个障碍。要有效发挥归国留学人员的聪明才智,就要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地区、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限制,疏通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要实现这一诉求,既需要规范相应的政策、制度,也需要下工夫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一些根深蒂固的理念,比如“官本位”思想。3.扩大规模,强化责任担当一是扩大出国人员规模,提高层次。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今后一段时期,留学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大重点学科人才的培养力度,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带头人,特别是要培养一批精通WTO规则的金融、财会、外贸、法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以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