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发展历程_第1页
人力资源发展历程_第2页
人力资源发展历程_第3页
人力资源发展历程_第4页
人力资源发展历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史材料学院+商学院-石东11/22/20231二、雇用管理阶段三、人事与劳动管理阶段四、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五、人力资本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沿革一、劳工管理阶段六、未来趋势11/22/20232逻辑寓意图示11/22/20233关注生产环节的管理重视市场销售的管理偏向资产运营的管理强调以发挥人的潜力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杰出企业11/22/20234中国人全球500强全球1000强集团跨国公司中国集团公司中国企业平均寿命71岁岁30岁11-12岁7-8岁40-50岁11/22/20235长寿公司1.斯多拉(stora)公司 12882.苏米托莫公司 15903.杜邦公司 伊雷内•杜邦18024.纽约时报 亨利•雷蒙 18515.李威•施特劳斯公司 李威•施特劳斯18536.摩根财团 约翰•爱尔 1861 庞特•摩根7.西尔斯•罗巴克公司 西尔斯•罗巴克18668.三菱集团 岩奇弥太郎 18709.标准石油公司 约翰•D•洛克菲勒1870(洛克菲勒石油公司)10.塔塔工业集团 詹姆谢特吉•塔塔187711.华盛顿邮报 尤金•麦耶 187712.可口可乐公司 彭伯顿 188613.壳牌公司 小马科斯•萨缪尔189014.施乐公司 理查德•施乐189315.百事可乐公司 189916.福特汽车公司 亨利•福特 190317.吉列剃刀公司 吉利特 190318.通用汽车公司 WilliamDurant190819.住友集团 吉左卫门 191220.IBM公司 托马斯•沃森191221.波音公司 波音 191622.盖蒂石油公司 保罗•盖蒂191623.松下电器公司 松下幸之助 191724.西方石油公司 哈默186625.时代华纳公司 戈莱德•雷文191826.迪斯尼公司 沃尔特•迪斯尼191927.希尔顿公司 唐拉德•希尔顿191928.西屋企业集团 堤义明 192029.雅普公司 麦肯尼尔 192030.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192331.肯德基 桑德士 193032.三星集团 李秉哲 193833.惠普公司 休略特、帕卡德193934.麦当劳公司 雷•克鲁克 1954

排行公司名称 创始人 创立时间

排行公司名称 创始人 创立时间11/22/20236松下电器——经营之神天虽不予二物,但予一物11/22/20237近代

人事管理时代

管理学思想开始关心人的方面,这并不是出于人道的考虑,而是因为绝望。

11/22/20238历史背景

直接起因于求解“不可调和〞的劳资矛盾和冲突劳资纠纷频繁发生劳资矛盾日益突出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罢工浪潮风起云涌

11/22/20239三、人事与劳动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80年代〕集体谈判的出现由于工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他们不可防止地要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分工的专业化导致同一专业的工人联合起来要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工会迅速开展壮大起来。美国1935年公布的?国家劳工关系法案?明确规定工人组织和集会的权利,以及和雇主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雇主不能强制或压制员工行使自己的权利,否那么就是不公正行为。集体谈判的出现,使组织内的劳工关系发生了变化,从而推动了人事管理的开展。11/22/202310早期工业心理学的实践早期的工业心理学研究实际上并没有对当时的人力资源管理立即产生影响,相反,它几乎是独立地开展起来的。心理学家首先注意到了在工作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对工作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大量研究。后来,这些结论才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11/22/202311代表人物:雨果·明斯特伯格玛丽·帕克·福莱特玛丽·帕克·福莱特切斯特·巴纳德11/22/202312早期的倡导者——雨果·明斯特伯格开创了工业心理学领域1913年?心理学与工业效率?研究如何通过心理研究选拔、培训和鼓励员工研究科学管理与工业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寻求提高生产率今天的甄选技术、雇员培训、工作设计和鼓励的知识,很多都建立在明斯特伯格的研究工作根底上11/22/202313早期的倡导者——玛丽·帕克·福莱特提出了更富人本导向的思想:管理者的任务是协调群体管理者和工人之间是合作者的关系、都是群体中的一个局部管理者应当更多地依靠他的知识和专长去领导下属,而不是依靠他的职务的正式权利11/22/202314早期的倡导者——切斯特·巴纳德在古典管理观点和人力资源观点之间架设了桥梁1938年?经理的职能?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系统要求人们之间合作,组织和员工之间,以及与外部机构保持良好关系,意即调整组织以保持组织与环境平衡。管理者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和鼓励下级提出权威的接受观点〔Acceptanceviewofauthority〕即权威来自于下级接受它的意愿。11/22/202315人际关系运动的开展11/22/202316霍桑研究HawthorneStudies1924年,埃尔顿·梅奥〔EltonMayo〕梅奥的结论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情绪和平安感的作用小霍桑研究对管理思想的演变方向有显著的影响霍桑研究在学术上的重要作用是:使研究者在研究生产效率时更注意人的因素11/22/202317霍桑实验 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照明条件,来找出影响绩效的因素,发现,在人们参与的工作中随着某一种条件的改变,不可能给其他变量带来影响,而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工人的积极性,家庭和社会及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金钱不是唯一的决定的因素,感情有重大影响基层管理要重视人际关系,和工人多交流非正式团体,左右员工的行为,对员工的影响11/22/202318人际关系运动

HumanRelationsMovement戴尔·卡耐基〔DaleCarnegie〕认为成功的方式是争取其他人的合作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提出了需要层次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Mccregor〕提出了人性的两套系统性假设—X理论和Y理论研究注重雇员对工作的满意态度具有一定的生产性11/22/202319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ofneeds〕马洛斯认为:人们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

自我实现尊重社会需求平安需求生理需求精神需求物质需求11/22/202320

X理论根本观点:1.大多数人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2.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也不喜欢负什么责任,而宁可让别人领导。3.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自相矛盾的,为了到达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严加管制。4.大多数人都是缺乏理智的,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5.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满足根本的生理需要和平安需要,所以他们将选择那些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6.人群大致分为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局部人应当负起管理的责任。11/22/202321Y理论根本观点:人并不是被动的,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只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他们会视工作为一种得到满足的因素,就能主动把工作干好。因此,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管理上找原因,排除职工积极性发挥的障碍。1、认为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的话,人们工作起来就象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3、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一般不仅乐于接受任务,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4、人群中存在着广泛的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问题的创造性;5、人们工作中存在着极大的潜力;11/22/202322行为科学理论家

Behavioralsciencetheorists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进行客观地研究心理学家主要研究领导、雇员动机和工作设计社会学家主要研究权力、冲突和组织设计,并做出奉献11/22/202323行为科学的研究

行为科学包括研究与人们的行为有关的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很多知识和应用都来自以下行为科学的分支:工业或组织心理学:研究人在工作中的行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相互影响和被影响。组织理论:有关组织为什么存在,职能是什么,如何设计,以及怎样更有效的理论。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及群体行为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这一研究在组织环境中使人的生产率更高,工作更令人满意。社会学:研究社会、社会机构及社会关系的学科11/22/202324四、人力资源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人力资源〞一词是当代著名管理大师于1954年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提出的。在这部学术著作里,德鲁克提出了管理的三大广泛的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经理人员和管理员工及他们的工作。在讨论管理员工及其工作时,德鲁克引人“人力资源〞这个概念。他指出:和其他资源相比,惟一的区别它就是人。并且是经理们必须考虑的具有“特殊资产〞的资源。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的能力、判断能力〞。经理可以利用其他资源,但是人力资源只能自我利用。“人对自己是否工作绝对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利〞。11/22/202325现代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1954年,德鲁克首次提出“管理学〞概念被西方学界尊为“大师中的大师〞!11/22/202326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去世美国当地时间2005年11月11日上午,95岁高龄的现代管理学教父彼得·德鲁克“因自然原因〞在洛杉矶附近的家中辞世。出生于1909年11月19日的德鲁克最终没能等来自己96岁的生日,却在人们不经意间撒手人寰。11/22/202327永远的管理大师——德鲁克

无论是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彼得.圣吉,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还是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克.韦尔奇……以上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德鲁克先生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目标管理的创立者,他在市场、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11/22/202328德鲁克在企业界的影响“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哈佛商业评论?11/22/202329深受德鲁克影响的企业领袖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德鲁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对时髦思想狂热的人群中独树一帜。——英特尔主席安德鲁·格鲁夫11/22/202330彼得·德鲁克生平〔1〕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父亲为奥国财务官员,曾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母亲是奥国率先读医科的妇女之一。1938年父母因反对纳粹,逃往美国,父亲任大学教授,1967年逝世。1931年德鲁克获法兰克福法学博士。1942年受聘为通用汽车公司参谋。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对成功的大企业有细腻而独到的分析。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奠定大师的地位,并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11/22/202331彼得·德鲁克生平〔2〕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巨著,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已超过30篇,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等。Drucker在国内另一译名为“杜拉克〞。11/22/202332“我永远不会提拔一个从不犯错误、特别是从不犯大错误的人担任最高层的工作。〞——德鲁克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德鲁克11/22/20233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真正“以人为本〞为核心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鼓励〞型系统化整合管理。现代

人力资源管理时代11/22/202334实践

背景20世纪50年代,非零和博弈的市场竞争20世纪60、70年代,零和博弈的市场竞争11/22/202335鼓励理论:学术背景之一Maslow,AbrahamH〔1908~1970〕需要层次论(1954)Mcgregor,Douglas〔1906~1964〕X–Y理论(1957)Herzberg,Frederick,〔1923~〕保健与激励双因素论(1959)1954年,?管理的实践?11/22/202336战略理论:学术背景之二Chandeler,A.Jr.?战略与结构?〔1962〕Drucker,P.?基于结果的管理?〔1964〕Ansoff,I.H.?公司战略?〔1965〕Rumelt,R.P.?战略、结构与经济绩效?〔1974〕Miles,R.E.andSnow,C.S.?组织战略、结构和过程?〔1978〕1964年,Drucker,P.?基于结果的管理?11/22/202337时代背景

——世纪之交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以互联网为核心〕全球化浪潮〔世界越来越平坦〕跨文化竞争挑战11/22/202338人力资源管理学

核心思想以人为本战略性鼓励11/22/202339雇员的招募与甄选录用工作绩效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