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培优练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培优练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培优练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培优练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培优练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单元培优练创新应用练1.

[2023江苏连云港期末]1793年,马戛尔尼带着大批“奇异之物”来到中国,要求“驻使”“通商”、自由往来等。但乾隆皇帝和大臣仍把英国看作是“蛮夷之邦”,用“驾御外藩之道”应对。最终,中英双方最初的接触不欢而散。这体现了清王朝(

)

CA.海防意识的强化

B.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C.朝贡外交的僵化

D.统治阶层有先见之明【解析】根据材料“但乾隆皇帝和大臣仍把英国看作是‘蛮夷之邦’,用‘驾御外藩之道’应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英国提出的自由贸易往来请求,清朝统治者仍停留在“天朝上国”观念,用传统的“宗藩关系”去应对,反映了清朝朝贡外交的僵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防,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从历史发展来看,清朝统治者已故步自封,落后于世界潮流,排除D项。2.

[2023江苏无锡期末]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认为,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而协定关税,新的关税比旧有的自主关税还要高一点,最不应该的是开放五口通商。这说明“当时的人”(

)

DA.认清国家发展的短板

B.已有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坚守闭关自守的政策

D.对世界近代化认识不清【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都是对我国主权的损害,当时的人却认为在这样的外交中中国是占便宜的,说明他们没有近代民族国家观念,主权意识淡薄,对世界近代化认识不清,故D项正确;“当时的人”丢掉了国家主权,因此不是认清国家发展的短板,排除A项;“当时的人”尚未具有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排除B项;五口通商结束了闭关自守的政策,自此清朝的门户洞开,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3.

[2023江苏扬州检测]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一书虽以转述西方历史地理为主旨,却代表了中国人在时代嬗递之际的认真思考,它是中国人用一场失败了的血战所换来的醒悟与警觉。其意在说明该书(

)

BA.破解了中国近代化道路问题

B.反映了士人挽救危局的努力C.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

D.改变了清政府对洋人的态度【解析】根据材料“代表了中国人在时代嬗递之际的认真思考”“是中国人用一场失败了的血战所换来的醒悟与警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魏源、林则徐等爱国官员开始睁眼看世界,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来摆脱民族危机,《海国图志》反映了士人挽救危局的努力,故B项正确;中国近代化道路开始于洋务运动,而非《海国图志》,排除A项;晚清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而材料强调《海国图志》是中国人战败后“醒悟与警觉”的表现,二者不相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海国图志》引发了中国的“醒悟与警觉”,未涉及清政府对洋人的态度变化,排除D项。4.

[2023江苏连云港调研]洪仁玕执政时,宣布对外国实行平等互惠的通商政策;1860年,太平军一方面与清军在安庆激战,另一方面又大败进犯青浦的华尔洋枪队。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CA.应急措施摇摆不定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D.固守封建传统外交理念【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晚清时期,此时列强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所以太平天国一方面意图与外国实行平等互惠的通商政策,另一方面也与列强之间存在军事冲突,因此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意图与列强平等互惠,但又不得不应对联合清政府镇压自己的侵略军,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不能说明应急措施摇摆不定和固守封建传统外交理念,排除A、D两项;太平天国没有真正发展资本主义,排除B项。5.

[2023江苏连云港调研]1866年,奕䜣奏请在同文馆增设天算馆,招收30岁以下的正途仕人(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学士倭仁反对道:“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因,在人心不在技艺。”京师各省士大夫聚党私议,约法阻拦,报者无几。这说明(

)

AA.中国近代化起步异常艰难

B.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C.洋务运动瓦解了传统社会

D.顽固派固守儒家的治国理念【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京师同文馆,受到了士大夫的反对,说明顽固派势力强大,中国近代化起步异常艰难,故A项正确;无论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他们都维护清朝统治,说明并未分化,排除B项;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社会,并未瓦解,排除C项;顽固派固守儒家的治国理念只是对材料的概括,而不能体现其实质,排除D项。6.

[2023江苏扬州检测]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推论对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选项史实推论A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推动清政府全面学习西方B开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洋务派中地方官员以汉族为主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变化D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毫无历史功绩可言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洋务派中地方官员以汉族为主,使得地方汉族官员权力上升,改变满族专权的局面,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故C项正确;清政府只学习西方的技术,排除A项;客观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是洋务派开办的民用工业,排除B项;“毫无功绩”说法过于绝对,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排除D项。7.

[2023江苏苏州检测]据相关研究显示,在维新运动期间主权及权利观念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1897—1900年,与主权相关的词汇在中文文献中开始大量出现,其中,“主权”出现400多次,“自主之权”300多次,“国权”400多次。这反映出该时期(

)

CA.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B.民众赞同政体改革C.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D.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国人思想觉醒,国家主权及权利观念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与主权相关的词汇在中文文献中开始大量出现,这说明民族意识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主权及权利观念”,而不是民主思想,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国家“主权及权利观念”,而不是政体改革,排除B项;根据材料“维新运动期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民族矛盾和危机严重,而不是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排除D项。8.

[2023江苏盐城检测]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空前兴盛,下表反映了其部分研究成果。作者成果魏源《西北边域考》沈垚《新疆私议》李兆洛《大清一统舆地全图》官方修订《钦定回疆则例》据此推断,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

)

AA.体现出忧患时局的精神内涵

B.反映出“天朝上国”观念盛行C.总结了历朝的治国理政经验

D.推动了近代史学逐渐走向繁荣【解析】根据《西北边域考》《新疆私议》《大清一统舆地全图》等研究成果,可得出这些都与当时清政府所面临的统治危机有关,反映出忧患时局的精神内涵,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天朝上国”,排除B项;“历朝”的说法太绝对,材料并没有体现其他朝代,排除C项;材料与史学繁荣无关,排除D项。9.

[2023江苏扬州检测]光绪末年,地方督抚愈来愈频繁地与各国接触,并且自借外债,用这些钱来办新政、建军队、弥补地方财政的亏空。对这种情况,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嗣后各属与各国领事交涉,须将详细情形,详明上司,转报农工商部立案”。这说明晚清时期(

)

BA.旧有政体阻碍社会转型

B.中央统治秩序受到冲击C.列强侵略激化社会矛盾

D.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光绪末年,地方督抚的财政自主权逐渐扩大,中央集权遭到削弱,中央统治秩序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旧有政体的阻碍作用,排除A项;材料论述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不是社会矛盾,排除C项;材料中地方督抚并未形成割据势力,排除D项。真题实战练10.

[2022江苏卷]1876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李圭的言行表明(

)

B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体系

B.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C.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政府应倡导实业救国【解析】根据材料“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可知,李圭强调国人了解世界较少,参加万国博览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开启民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李圭的言行表明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卷入了世界市场体系,排除A项;1876年世界贸易重心在英国,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应倡导实业救国,排除D项。11.

[2021江苏卷]下表中的评论反映出当时(

)

1875年《申报》文人当“效思于农工商贾之事”1875年《申报》“西人之为商为工农者,固无不兼习文字也”1881年《万国公报》农夫“用其力于植树之法、机器之耕,则利益广矣”DA.社会分工日益精细

B.农商皆本成为共识C.工商致富备受推崇

D.职业观念发生变化【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文人经商、商人学习文化、农民学习植树之法和机器之耕,体现了职业观念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社会分工一般指生产分工,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评论是一些媒体的观点,不是国人共识,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商致富备受推崇,而是强调职业观念发生变化,排除C项。12.

[2021江苏卷]清末某报发表的《论体育》一文提出:“体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础也。今之国势者,定一国之盛衰,不定于版图之大小与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这表明,当时国人(

)

CA.已认识到落后根源

B.重体轻文蔚然成风C.救亡自强愿望迫切

D.呼吁实施分科教育【解析】根据“体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础也。今之国势者,定一国之盛衰,不定于版图之大小与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可得出,面对民族危机,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如体育强国,反映出救亡自强愿望迫切,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当时国人认识到落后根源,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体育,未反映“重体轻文蔚然成风”,排除B项;材料与分科教育无关,排除D项。13.

[2022湖北卷]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

D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

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学习中文,研究汉学。这可以用来论证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不是中西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无法得出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排除C项。14.

[2022山东卷]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哉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今美利坚教师丁韪良翻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

D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

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张斯桂认为《万国公法》对中国外交有益,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故D项正确;A项内容与材料“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哉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不符,排除;材料未体现当时部分中国人力主融入国际社会,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而非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排除C项。15.

[2021山东卷]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

B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思想解放的推动【解析】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是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的,而从“维新”代替“洋务”则是洋务运动未能解决民族危机的产物,革命取代改良则是改良未能挽救民族危机的结果,所以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民族危机的加深,故B项正确;“西学东渐”的深入为解决民族危机提供了可能,并不属于变化的必要条件,排除A项;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时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所以与其发展没有关系,排除C项;这些变化主要是由民族危机加深导致的,思想解放只是其可能性条件,排除D项。16.

[2021天津卷]1864年,李鸿章在一封信中谈到,西方船坚炮利,中国“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仍循数百年绿营相沿旧规,厝火积薪,可危之甚”。由此可见李鸿章(

)

CA.深恶朝政腐败

B.力图维新救国

C.主张强兵御外

D.开始了解西方【解析】根据材料“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可危之甚”可知,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改革兵制,以强兵御外,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李鸿章主张强兵御外,未涉及朝廷腐败的信息,排除A项;李鸿章是洋务派,康有为等维新派力图维新救国,排除B项;“开始”说法错误,林则徐就已经“开眼看世界”,排除D项。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