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庆市高考物理三诊合格性试卷(康德卷)(附详解)_第1页
2021年重庆市高考物理三诊合格性试卷(康德卷)(附详解)_第2页
2021年重庆市高考物理三诊合格性试卷(康德卷)(附详解)_第3页
2021年重庆市高考物理三诊合格性试卷(康德卷)(附详解)_第4页
2021年重庆市高考物理三诊合格性试卷(康德卷)(附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重庆市高考物理三诊合格性试卷(康德卷)

1.20世纪初,丹麦物理学家N・玻尔意识到了经典理论在解释原子结构方面的困难,

提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下列关于波尔原子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

B.第一次提出了原子能级的概念

C.把电子的运动看作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是该理论的成功之处

D.无法解释大多数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一带电粒子沿某一方向射入某电场,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

速度"与时间t的关系如题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该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做曲线运动

B.该粒子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a点的电势能

C.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D.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

3.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沿足够长的平直道路行驶,以x表示它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

如图近似描绘了该汽车在0—40s内的x-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这段时间内一直在行驶

B.汽车所到最远位置距离出发点约30m

C.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约为1km

D.汽车在t=5s时的速度是t=30s时速度大小的2倍

4.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从海南文航天发射场升空,

2021年春节前后进入环火轨道,将依次完成“绕、着、巡”三大任务。若“天问

一号”进行“火星环绕”时的某阶段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与地球同步

卫星的轨道半径相等,已知火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9,则该阶段“天问一号”的

绕行周期为()

A.72/iB.27hC.24flD.8h

5.如图是监控汽车安全带使用情况的一种简化报警电路。汽车启动时,开关工闭合;

驾驶员系好安全带时,开关S2将断开。L是报警指示灯.,P是蜂鸣报警器,RN为安

装在座垫下方的压敏元件(电阻值与所受压力大小成反比),M是一种触发开关(当4、

B两端电压升高时,C、。两个端口间将像普通开关一样直接接通,从而连通L、P所

在支路),则()

A.当驾驶员坐在座位上启动汽车但未系安全带时,RN电阻变大,小B两端电压升

高,指示灯点亮,蜂鸣器报警

B.当驾驶员坐在座位上启动汽车未系安全带时,RN电阻变大,C,。两端口间接通

C.当驾驶员坐在座位上启动汽车并系上安全带时,4、B两端电压降低,指示灯熄

D.当驾驶员坐在座位上启动汽车并系上安全带时,C、。两端口间接通,指示灯熄

6.如图所示,水平向右且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空间内,一质量为7H的带电小球,通

过一长度为/的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绳悬挂于水平天花板上。点,静止时轻绳与竖直方

向夹角为心现用外力将小球缓慢移到。点正下方B点,然后撤去外力,将小球由静

止开始无初速度释放,小球运动过程中轻绳始终绷直,已知。为锐角,重力加速度

为g,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是()

第2页,共23页

E

AQA

--------,---

A.外力对小球做功为0

B.小球运动到a点时机械能最大

C.小球到达最高点时轻绳的拉力大小为mg

D.小球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值为,-cos。)

7.一物体以速度又匀速运动,从某时刻起,物体开始以某个恒定加速度沿直线运动,

使得在时间t内经过的路程最短,该最短路程为()

A.皿B.(V2-l)vtC.写D经弊

4oN.2

8.如图所示,水平平行导轨固定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左侧与恒压电源相连。一

直导体棒ab静止于粗糙的水平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导体棒所受安培力和摩擦力

大小分别为&、Ao现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磁场方向,如图2所示,当磁场

与水平面夹角为。斜向上且与导体棒防垂直时,导体棒所受安培力和摩擦力大小分

别为尸2、%。贝(1()

A.—=sindB.=1C.3=5讥。2D.7=sind

FlF、AA

9.如图1所示电路中,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R为定值电阻,4为理想电流表,交流电

源的输入电压”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2,两只规格均为“4V2VT'的灯泡都正常

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图2

A.t=0.01s时电流表示数为0B.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8。

C.原、副线圆的匝数之比为2:1D.该交流电源的输出功率为6W

10.如图,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固定于水平天花板上a点,另一端绕过动滑轮P和固定

于b点的定滑轮Q后与重物乙相连,重物乙距离定滑轮Q足够远,动滑轮P与重物甲

相连。整个系统自由静止时,动滑轮P两侧轻绳之间夹角为106。。现将重物甲缓慢

向下拉至动滑轮P两侧轻绳之间夹角为74。后,由静止释放,己知a、b两点间距离

为L,重力加速度为g,s讥37。=0.6,cos37°=0.8«不计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

忽略滑轮的大小和轻绳、滑轮的质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重物的质量之比为6:5

B.甲、乙两重物的质量之比为3:5

C.重物甲返回原处时的速度大小为联属战

D.重物甲返回原处时的速度大小为+J3054gL

11.某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功能关系的实验。在水平光滑桌面边缘固定两颗钉子,将一条

橡皮筋两端分别套在钉子P1、「2上,P1P2间距等于橡皮筋原长。如图1为水平桌面

俯视图,将橡皮筋拉伸至Q点,将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弹射,小球从桌面边缘。点水

平抛出,落到足够长的水平地面上N点,如图2所示,己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不

计空气阻力。

第4页,共23页

N

图2

(1)测出小球质量为m,。点与正下方水平面上M点间高度为无,MN间距为L;

(2)小球从。点水平抛出时的速度大小v=;

(3)橡皮筋对小球做功W=;

(4)如果用n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一起拉钟至Q点,仍将该小球从静上开始弹射,

则小球在水平地面上的点N,与M点之间的距离为o

12.某无线电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某种电子元件的特性,用如图1所示电路测定该电子元

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所用实验器材有:

待测电子元件直流电源:电动势约1.5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阻值0-20。

电压表V:量程0〜2匕内阻约15k0

电流表4:量程0〜0.24,内阻约0.50

开关,导线若干

FaI

H解

H睡

B暄

a值OgL

70

图2

(1)已知选取的各元器件均无故障,但实验中发现,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调节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不能调到零,分析其原因是点

至______点的导线没有连接好。(填图1中标注的数字);

(2)重新正确连接后,某同学测较数据如表:

u/(Q0.800.860.910.940.971.001.011.021.041.05

l(mA)1030507090110130139169189

如图2已描出上述数据,根据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可求出电压U=1.03U时,被测

电子元件的电阻阻值为0(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电阻值比真实值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若将该电子元件接到电动势为1.11/、内阻为1.00的直流电源两端,则该电子元

件的电功率为W.(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如图所示,真空室内水平边界。】。2上方、竖直虚线Pz左侧区域存在范围足够大的垂

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1。2上方、竖直虚线匕左侧区域还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

场,竖直区域P*2宽度为4或一群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从心左侧

以相同速度/水平向右飞入距离。1。2边界上方高度为a-5a的水平区域S1S2。已

知粒子在Pi左侧空间恰好能沿直线运动,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8=粉,不计粒

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粒子所受重力影响。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E,以及从S2处水平飞入的粒子经过BP?区域时偏转的

角度心

(2)粒子经过边界。1。2的范围.

第6页,共23页

p.P:

E

xx

XX

B

XX

XX

o,Oi

14.如图是某“极限挑战”项目的示意图,挑战者抱着装备从滑道上。点由静止滑下,

经过滑道上P点时做斜抛运动冲出,到达最高点。时,将手中装备在极短时间内沿

水平方向抛出,之后挑战者落到下方的缓冲保护区,并要求装备落到宽度为4九的平

台4B上,已知。点到平台48左端4点的水平距离为九,距离平台4B的高度也为九;0

点距离平台4B的高度刈=:九;挑战者的质量为m,装备的质量为km。挑战者抱着

装备在滑道上运动过程中克服滑道阻力做功为篙(1+挑战者及装备均可视

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u;

(2)若挑战者抛出装备后恰好竖直落下,且装备刚好落到平台4B右端B点,求k应满

足的条件;

(3)若k=0.2,要求装备落到平台48上,且挑战者落入缓冲区,试确定装备被抛出

时的速度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15.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分子的形状是球体

B.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

C.压缩气体,气体的内能增加

D.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16.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粗细均匀的直玻璃管长度为30on,潜水员将该玻璃管从

空气中开口向下缓慢压入水中,至管内外水面高度差为5m处,如图所示。己知水

面上下温度相同,大气压强Po=lx105pa,P次=1x103kg/m3,重力加速度g=

10m/s2,环境温度保持不变,玻璃管底厚度不计。

①请分析说明,潜水员将玻璃管从空气中开口向下缓慢压入水面下过程中,玻璃

管中空气吸热还是放热?

②玻璃管内外水面高度差为5m时,求管内空气柱的长度。

第8页,共23页

17.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从空气中以45。角从平行玻璃砖上

表面入射,进入玻璃砖后分成a、b两束单色光,其中a光

的折射角为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为企

B.a、b光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是平行光

C.6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比a光的传播速度大

D.将a光和b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形成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大

18.如图所示,0,P为某均匀介质中平衡位置相距d=17H的两质点,一列简谐横波从。

点向P点传播,如图分别为。、P两质点的振动图象,求:

①质点尸的振动方程;

②该简谐横波的传播速度大小。

第10页,共23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BD,波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

的概念,提出了原子能级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无法解释大多

数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故正确;

C、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对更复杂的原子发光,玻尔理论却无法解释,它的不足之处在

于过多地保留了经典理论,仍然把电子的运动看成是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故C

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波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

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根据玻尔理论,结合历史的局限性分析:从宏观现象中总结出来的经典物理学规律不一

定都能适用于微观体系。但是在某些问题中利用经典物理学规律也能得到与实际比较相

符合的结论。

2.【答案】B

【解析】解:力、v-t图表示的是直线运动而不是曲线运动,故A错误:

3、带电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减小,由能量守恒定律知其电势能增加,

则该粒子在b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a点的电势能,故8正确;

C、由于不能确定电场方向,所以不能确定电势高低,故C错误;

。、根据t图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知带电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由Q=詈知a点的电场强度一定大于匕点的电场强度,故。错误。

故选:B。

根据t图像知道带电粒子做直线运动,从a点运动到b点做减速运动,根据电场力方

向,无法确定粒子的电性;根据动能的变化分析电势能的变化,无法判断电场方向,不

能判断电势高低;根据图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数学知识判断带电粒子的加速

度变化情况,即可判断电场强度的大小。

解答本题时,要根据速度-时间图像斜率的意义分析加速度的变化情况,由电场强度与

加速度的关系a=臂分析电场强度的大小。

3.【答案】B

【解析】解:4、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知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

示物体静止,可知汽车在10s-20s内静止不动,故4错误;

B、由图象可知,10s末离出发点最远,为30m,故8正确;

C、由图可知,汽车做往返运动,总路程为60m,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前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方=7^m/s=3m/s;汽车在20s〜40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30s末的速度的大小等于20s〜4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则30s末的

速度的大小:%o=£=|^/s=1.5m/s,可知汽车在前10s内的平均速度为30s

末速度的2倍,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汽车在5s末的速度明显大

于前10s内的平均速度,所以汽车在t=5s时的速度大于t=30s时速度大小的2倍,故D

错误。

故选:B。

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t轴的图线

表示静止。位移等于坐标的变化量。由此分析。

本题是位移-时间图象问题,考查基本的识图能力,关键要知道位移图象的“斜率”等

于速度,位移等于坐标的变化量。

4.【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

设地球质量M,同步卫星轨道半径R,周期T,则活性质量M'=?,“天问一号”的周

期为广,由牛顿第二定律

GMm27T

下=皿亍3o

对“天问一号”:

GM'm2n

卞-由印)/?

联立两式可得:

第12页,共23页

GM

R2n

GM,二(T)♦

R2,)2&

解得

T:T'=1:3

地球同步卫星T=24h

则7'=72h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4。

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24h,根据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

力,列式求出周期的表达式,再结合“天问一号”的轨道半径相等求解.

本题关键根据地球同步卫星和天问一号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以及同步卫星的周期为

24/1,联立等式后求解.

5.【答案】D

【解析】解:AB,当驾驶员坐在座位上启动汽车但未系安全带时,开关S2闭合;驾驶

员对座位的压力增大,则RN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R的电流增大,则A、B两

端电压升高,C、。两个端口直接接通,连通L、P所在支路,指示灯点亮,蜂鸣器报警,

故AB错误;

CD、当驾驶员坐在座位上启动汽车并系上安全带时,开关S2断开;驾驶员对座位的压

力增大,则即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R的电流增大,则4、B两端电压升高,

C、。两个端口直接接通,但L、P所在支路短路,指示灯熄灭,蜂鸣器不会报警,故C

错误、£>正确。

故选:Do

当驾驶员坐在座位上时对座位的压力增大,则8,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分析通过R的

电流的变化,则力、B两端电压的变化;根据开关S2是否闭合确定指示灯和蜂鸣器是否

工作。

本题主要是考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弄清楚电路的连接情况和各元件的

作用,知道该简化报警电路的工作原理。

6.【答案】C

【解析】解:4、小球静止在4点时,受力平衡,则

则电场力qE=mgtand

小球缓慢移到。点正下方B点过程中,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为阻力,外力为动力,做正

功,故A错误;

8、把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视为“等效重力”,4点为等效最低点,易得小球的摆动关

于。4对称,上摆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机械能增加,小球经过A点后,机械

能仍增加,故B增加;

C、小球到达最高点时轻绳的拉力与B点相等仍为mg,故C正确;

。、小球运动到4点时速度最大,从B点到4点由动能定理可知:

qElsinO-mgl(l-cos。)=-mv2-0

解得:v=J2gl-]),故。错误;

故选:Co

在4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电场力、重力的方向和大小关系,则小球缓慢移到。点正下方B

点过程中可知外力做功情况;电场力做功改变机械能;小球在最高点对小球受力分析可

知轻绳拉力等于小球重力;小球运动到4点时速度最大,从B点到4点由动能定理可求出

小球运动的速度最大值。

本题考查等效重力场的知识,在只有重力作用下,最低点速度最大,最高点速度最小。

当空间存在电场时,将重力和电场合成为等效重力场,小球在等效最低点时速度最大,

在等效最高点时速度最小,根据动能定理求出速度最大值和速度最小值。

第14页,共23页

7.【答案】B

【解析】解:若t时间内物体速度方向不发生变化,易知其速度减速为0经过路程最小,

即有s=苧,若汽车片时减速为0继而反向运动,功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为Si=竽,加速

度为a=高反向运动t-环时间内的路程为52=2式£一片)2=?£«-%)2,全程路

程为S=S1+S2=Voto+^--vot>23玲・笑-vot=(V2-l)vot-当%to=罗,

2to\2t0"0

即to=舟时取等号,此时路程最短为(2-l)V0t<竽综上最短路程为:Smin=(V2-

1)%3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o

物体以恒定加速度做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运动学公式,并结合数

学知识求解。

8.【答案】BD

(解析]解:4B•设磁感应强度为B、导轨宽度为L、

导体棒的电流为/,图1、图2磁场方向均与导体棒

垂直,由尸=知两种情况安培力大小相等,故

B正确,A错误;

CD.对图1导体棒受力分析有为=/LB,对图2导体

棒受力分析如图,有片=ILBsind,所以铝sin0,

故。正确,C错误。

故选:BDo

由安培力公式计算安培力;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可求其比值。

本题考查安培力。考查知识点有针对性,重点突出,充分考查了学生掌握知识与应用知

识的能力。

9.【答案】CD

【解析】解:AC,输入的交流电的有效值为[/=解=喀U=12V,两只规格均为

V2V2

“4V2W”的灯泡都正常发光,故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入=(/一(/"=121/-

九1%821P2A

41/=81/,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才=1=丞通过灯泡的电流/灯=4=["=

0.54,原线圈中的电流为为。,则告=最,解得A=0.254流过电流表的电流/=3一

A=0.54—0.254=0.254故A错误,C正确;

B、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言。=320,故8错误;

。、定值电阻消耗的功率PR=%/=8x0.25UZ=2小,故该交流电源的输出功率为「游=

PR+2P=2W+2x2W=6W,故力正确;

故选:CD.

电流表测量的是交流电的有效值,故电流表的示数不为零,根据两灯泡正常发光,求得

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即可求得线圈的匝数,根据求得流过灯泡的电流,求得求得

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得电阻的阻值,交流电源的输出功率等于灯泡和电

阻消耗的功率。

理想变压器是理想化模型,一是不计线圈内阻;二是没有出现漏磁现象.同时运用闭合

电路欧姆定律来分析随着电阻变化时电流、电压如何变化.分析的思路先干路后支路,

以不变应万变.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变压器的原线圈与电阻R并联后与灯泡串联后接入交

流中。

10.【答案】AC

【解析】解:AB,静止时动滑轮两侧轻绳夹角为106。,动FF

滑轮两侧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53。。

以乙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可得轻绳的拉力F=机z。;

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

H9

有:mqj9-2Fcosd

m甲

解得#=6故A正确,B错误;

CD、由几何关系可得两绳夹角由74。到106。时,重物甲上升的高度为:

117

hm=~Lcot37°——cot53°=——■L

尹2224

第16页,共23页

重物乙下降的高度为无/=2(4----匕)=三〃

乙、sin370sin53o/12

动滑轮两侧轻绳夹角为106。时两重物速度关系为=2。5os53。=楙。甲,

由系统机械能守恒有:m^gh^-m7rghrp=^mtrv^

解得重物甲返回原处时的速度大小为:v甲.展区,故C正确,。错误。

故选:AC.

分别以乙、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两个重物质量

之比;

由几何关系可得两绳夹角由74。到106。时,重物甲上升的高度、重物乙下降的高度,由

系统机械能守恒求解重物甲返回原处时的速度大小。

本题主要是考查共点力的平衡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对于力的平衡,关键是能够确

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然后建立平衡方程进

行解答。

11•【答案】睹嗟血

【解析】解:(2)小球离开。后做平抛运动,有

竖直方向:h=^gt2;

水平方向:L=vt

解得"=暗

(3)根据动能定理有:W=imv2=畔

24"

(4)用九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做功为九W,设MN'的距离为%,则

mgx2nmgl7

nW=———=———

4九4h

解得久=y/~nL

故答案为:(2)L福:(3)啜;(4),而心

根据平抛公式可求得初速度;根据动能定理求得做功;n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做功为nW,

联立可求得距离。

本题考查平抛运动与动能定理结合的问题,注意每条橡皮筋的做功相同。

12.【答案】346.1偏小0.19

【解析】解:(1)连接实物图后,由于无论怎

6H皿0

样滑动滑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不能置e

,感

调到零,故是滑动变阻器被串联在电路中,留

廛;

所以是3、4两点的导线断开造成;•・

(2)在已经描点的坐标系中,将这些点用平滑

H庭

曲线连起来,如图所示,且从曲线上找到当

U=1.03V时,电流/=170mA,所以此时电

图2

子元件的电阻/?=彳=常益=6.1。,由

于电流表采用的外接法,电流表的测量值大于元件电流的真实值,所以电阻的测量值偏

小;

(3)该电子元件接到电动势为1.11/、内阻为1.00的直流电源两端时,同欧姆定律可以写

出元件两端的电压与其电流的关系式为:/=早,将已知代入后有:/=并

将直线画出电子元件的U-/的图象中,如图所示,找点交点坐标为(0.99匕115nl4),

则该电子元件的电功率P=UI=0.99x0.15PV=0.19W。

故答案为:(1)3、4;(2)6.1、偏小;(3)0.19

(1)根据实际连线及出现故障的特点分析断点在哪;

(2)把描好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并求出相应电压下的电子元件的电阻值,并分

析误差;

(3)写出电子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式,并画在17-/图象中,找到交点坐标,求出实

际功率。

本题考查了欧姆表读数、电压表改装、设计电路图、实验器材的选择问题,要掌握常用

器材的使用及读数方法;根据题意确定滑动变阻器与电流表的接法是设计电路图的前提

与关键;要掌握实验器材的选择原则.

13.【答案】解:(1)粒子在B左侧恰好沿直线运动则:qvB=qE

解得E=”=学

Sqa

作出轨迹图,根据丁=器

解得丁=5a

第18页,共23页

所以sin”号.

解得e=53°

(2)从S2水平飞出的粒子进入右侧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到达。1。2最右圆的点为M,

与边界的交点为P3,则

P3M=3acot6=—

从S水平飞出的粒子,在OiQ边界上的N点,有

22

NP3=4a-7(5a)—(4a)=a

所以粒子经过边界。】。2的范围NM为a=a+2.25a=3.25a

答:(1)偏转的角度为53;

(2)粒子经过边界Oi。2的范围为3.25a

【解析】(1)粒子在Pi左侧恰好沿直线运动,洛伦兹力等于电场力,可求得速度与半径;

(2)根据几何关系分析粒子运动轨迹可求得。]。2的范围。

本题考查带点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结合粒子直线运动的条件,合理作图可进

行求解。

14.【答案】解:(1)从。到D,根据动能定理可得:(1+k)mggi-九)一必=+

km)v2—0,解得u-

(2)以挑战者和装备为整体,在水平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则(l+k)nw=krm/

从。点做平抛运动,则h=:gt2

5h=v't

联立解得k=i

(3)在D点,在水平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1+k-)mv=mvr+kmv2

挑战者和装备做平抛运动,则%tW/i,h<v2t<5h

联立解得叫M护唇心状

即V]=1.2J||g九一0.2V2

T叵

2-2J2

故为满足的条件为|聆W2一栏

答:(1)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亚警;

(2)若挑战者抛出装备后恰好竖直落下,且装备刚好落到平台AB右端8点,k应满足的条

件为k=

(3)若A=0.2,要求装备落到平台4B上,且挑战者落入缓冲区,装备被抛出时的速度大

小应满足的条件为|J"Sv2<5^o

【解析】(1)从。到。,根据动能定理求得速度;

(2)以挑战者和装备为整体,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装备做平抛运动,即可求得满足的

条件;

(3)在。点根据动量守恒及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位移关系求得满足的条件。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明确挑战者和装备从。点开始做平抛运动即

可求得。

第20页,共23页

15.【答案】D

【解析】解:

4、分子的形状不一定是球体,故A错误;

8、不清楚分子间距离与分子受力平衡时的距离的关系,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不确定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怎样变化,故B错误;

C、不清楚气体与外界热交换情况,压缩气体,不能确定气体的内能怎样变化,故C错

误;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故。正确。

故选:D。

一、对分子动理论的考查,涉及到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分

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先减小到零然后反向增大,到某一极值再减小一直到零;二、改变内

能的两种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