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工(EPC)总承包项目基坑监测方案编制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编制人:日期:2023年3月12日目录1编制依据 42工程概况 52.1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 52.2设计概况 52.3工程地质条件 53施工安排 73.1项目管理组织 73.2项目管理目标 74监测目的、原则及方法 84.1监测目的 84.2监测项目及数量 84.2.1监测项目的内容 84.4.2监测实物工作量 84.3监测项目的实施 94.3.1现场巡视 94.3.2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测斜) 94.3.3地下水位 114.3.4沉降观测 124.3.5水平位移监测 144.3.6支撑轴力监测 154.4监测周期、频率及报警值 164.4.1监测周期 164.4.2监测频率 164.4.3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 164.5信息化监测及成果反馈 184.5.1信息化监测 184.5.2成果提交计划及提交内容 194.5.3应急处理措施 194.6监测仪器和设备 215技术管理措施及质量保证措施 235.1技术管理措施 235.2质量保证措施 246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证措施 256.1安全保证措施 256.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56.3环境保证措施 267安全环境因素 267.1高处坠落事故处置措施 277.2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277.3触电事故处置措施 287.4机械伤害事故处置措施 287.5基坑坍塌事故处置措施 298职业健康目标及其保证措施 308.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308.2保证措施 308.3职业病预防措施 319基坑监测应急预案 32
第一章编制依据序号类别文件名称编号1国家行业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7《建筑施工测量标准》JGJ/T408-2017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9企业管理文件《技术质量管理手册》CSCEC81-JS-202410《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编制模板》CSCEC81-SZ/FA-2019
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工程名称杭州市城北净水厂工程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工程性质市政工程/污水处理建设规模约6.4亿元工程地址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320国道以西、刘文路以东、临一路以南总占地面积49593㎡总建筑面积25130㎡建设单位杭州市排水有限公司项目承包范围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主要分包工程主体结构劳务分包勘察单位合同要求质量争创“鲁班奖”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监理单位工期940天总承包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全无安全事故,杜绝死亡、重伤和机械设备事故,无火灾事故,轻伤频率1.5‰以下分包单位/科技完成公司下发的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公司级工法2项,核心论文5篇等科技目标工程主要功能或用途市政污水处理2.2设计概况表2.2-1各地块设计概况一览表地块建筑面积层数高度(m)结构类型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地下地上预处理及污泥处理区3639m25295m212地上16.0m地下12.3m钢筋混凝土框架二级处理区18541.3m²/1/地下5.7m钢筋混凝土框架深度处理区9313m29890.1m212地上15.2m地下10.25m钢筋混凝土框架综合楼1403m23715m2/3地上12.044m钢筋混凝土框架总变电所399m2399m2/16.45钢筋混凝土框架2.3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钻探取样描述、室内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成果和岩土的成因类型,勘探深度内地层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9个工程地质亚层。现将各地基土层的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0杂填土(Q4me):杂色,稍湿,松散。以建筑垃圾为主,碎石、角砾和少量粘性土混杂其中,偶见块石,局部区域底部分布少量软塑状新近回填粘性土。全场分布,层顶高程5.79~10.87m,厚度0.60~6.80m。④粉质粘土(al-lQ32):灰黄色,硬可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刀切面具油脂光泽,可见铁锰质条带渲染,土质较均匀。大部分分布,东南角部分钻孔缺失。层顶高程2.53~6.78m,厚度0.00~4.40m。⑧1含砾粉质粘土(dl-plQ3):褐黄色-砖红色,硬可塑,局部软可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砾石含量约占10-20%,砾径一般小于5mm。少量钻孔缺失。层顶高程-0.90~7.64m,厚度0.00~9.10m。⑧2含粉质粘土砾砂(dl-plQ3):灰黄色,稍密-中密状。砾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约占总质量的40%,其中碎石含量约占25%,砾径2~6cm居多,个别大于8cm,砾石含量约占15%。母岩多为火山岩,次棱角状,碎、砾石风化程度不均匀,局部呈强风化状,粘性土混杂其中;均匀性略差。大部分钻孔分布。层顶高程-5.94~6.16m,厚度0.00~9.00m。⑨碎石(el-dlQ):杂色,中密。根据钻探揭露,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约占总质量的60%,大于6cm的颗粒占5%,最大粒径超过20cm,2~6cm的颗粒占55%,母岩成分多为凝灰岩和砂岩,次棱角状,局部夹强风化砂岩,砂粒和粉、粘粒混杂其中。从北向南厚度渐薄,个别钻孔缺失。层顶高程-11.44~1.75m,厚度0.00~15.70m。⑨夹粉质粘土(el-dlQ):灰黄色-褐红色,硬可塑。切面较光滑,韧性及干强度较高,含铁锰质结核,混少量角砾。零星钻孔分布,南侧偏厚且连续。层顶高程-13.81~-1.17m,厚度0.00~5.20m。⑩1全风化砂岩(S3t):黄褐色-灰黄色,硬可塑状。结构基本已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岩芯呈土状为主,局部呈砂状,夹有少量风化碎块,手捏可碎,干钻可钻进。近全场分布,个别钻孔缺失。层顶高程-22.03~-7.77m,厚度0.00~8.10m。⑩2强风化砂岩(S3t):黄褐色-灰黄色,密实。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岩石结构大部分被破坏,岩芯呈碎块状、块状,少量短柱状,手掰可碎,锤击声闷,易击碎,裂隙面可见氧化铁锰质。全场分布。层顶高程-22.63~-10.14m,厚度1.50~18.50m。⑩3中风化砂岩(S3t):青灰色,砂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和块状,少量短柱状,一般柱长小于10cm,进尺平稳,互击声较脆。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20.68MPa,属较软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夹层。全场分布。层顶高程-31.44~-13.74m,本层未揭穿,最大控制厚度12.80m。第三章施工安排3.1项目管理组织表3.1项目管理人员及职责分工序号管理职务姓名职责和权限1项目经理杨卓负责总协调工作,负领导责任,施工人员组织,合理安排工序,进度计划考核,保证工作按要求有序进行2项目总工孟凡瑞全面负责施工技术、质量工作。3专业工程师史百泽韩磊负责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工作安排、工作面的协调、物资进场验收等4安全工程师李俊杰负责施工过程安全总监督、安全问题整改监督5质量工程师陈琳直接对现场的施工质量负责表3.2监测小组配备一览表序号管理职务姓名职称(资质)职责和权限1组长黄少佳工程师统筹、统管、协调2副组长杨川峰工程师技术审定3监测员丁根乐技术员测试4监测员张帅飞技术员测试5监测辅助人员陈飞、崔兵阳等人6办公室13.2项目管理目标项目管理目标名称目标值工期940天,其中涉及测量工期790天质量目标“鲁班奖”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安全文明目标无安全事故,杜绝死亡、重伤和机械设备事故,无火灾事故,轻伤频率1.5‰以下绿色施工目标达到“五节一环保”要求
第四章监测目的、原则及方法4.1监测目的通过监测工作,可以达到以下目的:①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由于土体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及不连续性决定了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影响,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基坑稳定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②验证设计、指导施工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与实际符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③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通过对周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调整施工参数、施工工序、重车进出以及停靠位置,确保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有利于保障业主及相关方的利益。④积累地区性基础工程施工经验通过对围护结构、周边环境等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了解施工期间各监测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所受的影响程度,分析基坑施工特征,为地区性类似的工程积累经验。4.2监测项目及数量4.2.1监测项目的内容根据设计图纸监测要求,监测内容主要为:①、深层土体水平位移②、坡顶位移及沉降③、地下水位④、立柱沉降⑤、周边管线位移监测⑥、支撑轴力监测⑦、支护桩监测⑧、建构筑物沉降4.4.2监测实物工作量根据设计图纸,本工程监测项目及数量如下表所示。表4.1监测项目、监测数量一览表序号监测项目监测数量设计孔深备注1土体或墙体水平位移44孔15-26m2地表沉降水平位移54点3地下水位30点4立柱沉降49点5周边管线位移监测66点6支撑轴力监测44个7桩顶沉降与水平位移29点注:实际监测过程中,根据实际变化情况,适当调整部分监测项目的数量及位置等。4.3监测项目的实施4.3.1现场巡视①首次巡视在施工影响前对所要巡视的地面做首次巡视。重点是调查周边道路、建(构)筑物有无裂缝、地面有无裂缝、地面隆陷、监测设备工作状态等情况。有裂缝的地方做好标识,记录裂缝的位置、形态,用裂缝读数仪测量并记录裂缝情况,采用拍照或摄影方式进行资料存档。②日常巡视主要巡视内容包括:①支护结构有无重大开裂、渗漏、涌水、②支护体系施工的及时性、③基坑的降排水情况、坑边堆载情况等、④周边管道破损泄漏情况、道路开裂情况、⑤基准点、监测点完好保护情况等等。巡视过程中须注意人身安全,听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指挥。发现基坑周边有明显差异,及时通报并拍照存档,填写现场巡视场表。4.3.2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测斜)(1)监测的内容监测围护结构的土体位移情况。(2)测点的布设与保护测斜管的埋设流程为:定位放样→钻机成孔→埋放测斜管→校准测斜管方位→中粗砂封孔→做孔口保护→测读初始值。首先在围护桩(或连续墙、土层)上钻孔,钻机成孔的直径为110mm以上;然后将在地面连接好的测斜管放入孔内,校准测斜管方位,保证有一对凹槽与基坑边缘垂直;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回填细砂或水泥与膨润土拌合的灰浆;孔口周围采用水泥抹平,砖砌回形围档。并用红漆醒目标示出其位置及编号。图4.1测斜现场布设图图4.2测斜孔效果图(3)监测的原理与方法当测斜管嵌固在稳定岩土体中时,宜以测斜管底部为位移起算点;当测斜管底部未嵌固在稳定岩土体时,应以测斜管口上部管口为起算点,,放入测斜管内的活动测头,测出各个不同分段点上测斜管的倾角变化,则管口的水平位移值就是各分段位移增量的总和。计算公式:式中:为测斜管的深度(mm)为S深度的累计位移(计算结果精确至0.1mm)为S深度的本次坐标(mm)为S深度的初始坐标(mm)为仪器在0方向的读数为仪器在180方向上的读数为探头标定系数为探头长度(mm)为倾角图4.3测斜原理图(4)监测仪器与精度瑞茨柏滑动式测斜仪测斜仪,精度±0.01mm。4.3.3地下水位(1)监测的内容监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2)测点的布设与保护地下水位管的埋设遵循以下步骤:①、成孔:在预布设的位置钻孔,钻头的直径为Φ110②、水位管加工:水位管的原材料为内径Φ50mm的PVC管。为保证PVC管的透水性,在PVC管底部端3m范围内的测管每隔20cm打一小孔,便于地下水进入管中,同时用土工布滤网包裹该段管子以免管外土粒进入管中。水位③、水位管放置:成孔后,经校验孔深无误后吊放已经加工好的水位管,确保有滤孔端向下,水位观测孔应高出地面0.5m。④、封孔:在地下水位观测孔井管吊入孔后,立即在水位孔管的外围以中粗砂封孔,地表下2m长范围内管外孔隙用粘性土封堵,避免地表水流入管中。⑤、洗井:在下管、封孔结束后,应及时采用清水进行洗井。洗井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的有关规定。并做好洗井记录。图4.4水位管埋设图图4.5水位孔效果图(3)监测的原理与方法①、用水位计进行观测。将测头缓慢放入水位管,当二次仪表的蜂鸣器鸣叫时,表明测头已放置水面,此时应反复试探,直至找出正确的水位;②、读数,换算出地下水位深度;③、利用水位观测井及水位管测试基坑内外的水位变化,用水位计测量,了解降水效果。(4)测试仪器及精度SWY8090水位计,精度±1mm。4.3.4沉降观测(1)监测的内容监测基坑地表沉降、周围市政道路、管线沉降情况。(2)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一般布设在离施工现场(5倍基坑深度以上)安全稳定的地方,拟设3个点组成首级监测高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加密发展。基准点采用具有长桩基础的高层建筑物结构上建立基准点,必要时,在现场采用桩基直接进行布设。开挖前,对基准点进行连续3次以上的初值测试,并用专门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开挖期内,对基准点定期(一个月一次)进行复核。若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数据异常时,立即进行复核。(3)测点的布设与保护地表沉降观测点采用长钢筋(一般50-100cm长)打入土体(或钻入岩体)中,顶部做球形标示,测点的周边用混凝土浇筑,并在旁边做好醒目的标志(见土体沉降点的效果图)。图4.6土体沉降点的效果图(4)监测原理与方法①水准控制网观测水准控制网的观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可以只观测一次(相同点将进行两次观测),也可以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水准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沉降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之较差(mm)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II±1.0±0.300.60√n0.8√n三等水准作业注:n为测站数。②沉降监测点观测根据水准控制线路测出的各控制点高程数据,观测周围的各建筑(构)物沉降点,采用闭合线路或附合线路。建筑物沉降点观测时,各观测点也可采用支点观测,但支点站数不得超过2站,且支点观测必须进行两次观测。沉降监测点的精度和主要观测方法见下表。沉降监测点的精度和主要观测方法等级高程中误差(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III±1.0±0.50.5√n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注:n为测站数。(5)监测仪器与精度DINI03水准仪,精度±0.3mm/km。4.3.5水平位移监测(1)监测的内容监测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变形情况。(2)基准点的布设位移观测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距离基坑边缘不小于3倍的开挖深度,根据现场情况,布设3个基准点。基准点的做法如图所示,首先在预设处挖一深50cm、宽30cm的深坑,埋设3根长1m的钢筋,然后用混凝土浇筑观测墩,墩顶部埋设强制对中螺栓和仪器整平钢板,螺栓尺寸暂定为10mm,并刻十字丝,在墩的中间增加加强钢筋(3)测点的布设与保护基坑围护顶部观测点于围护浇筑时埋设预埋标。预埋标长约30cm,需20cm买入冠梁内(必要时可与主筋焊接),露出约10cm。冠梁混凝土凝固后于上面做好保护及醒目标志。图4.7围护顶部测点埋设图(4)监测原理与方法本工程水平位移监测视场地条件和施工情况灵活采用极坐标法和小角法进行监测。(5)测试仪器及精度索佳FX101全站仪,精度1″。4.3.6支撑轴力监测砼支撑轴力埋设方法:监测断面选定后,将传感器布置在支撑长度方向上距离端部三分之一处,每处砼支撑埋设4支钢筋应力计,于上下左右四个面的中部对称位置处,保证在求取平均值时可靠。钢筋计与受力主筋一般通过连杆电焊的方式连接。有条件时应先将连杆与受力钢筋碰焊对接(或碰焊),然后再旋上钢筋计。或者在安装钢筋计的位置上先截下一段不小于传感器长度的主筋,然后将连上连杆的钢筋计焊接在被测主筋上。在焊接时,为避免传感器受热损坏,要在传感器上包上湿布并不断浇冷水,直到焊接完毕后钢筋冷却到一定温度为止。
4.4监测周期、频率及报警值4.4.1监测周期监测周期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土方回填后7天截止并提交监测总结报告,预计监测周期8~10个月。4.4.2监测频率根据国家标准GB50497及浙江省地方标准规定的要求,结合设计的要求,监测频率见下表。表4.2监测频率一览表施工进程监测频率开挖前连续测3次以上初值开挖期间1次/d垫层浇筑后1次/3d底板完成后1次/7d说明:①现场观测采用定时观测和跟踪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②监测频率可根据监测数据的日变化和累计变化进行适当调整;连续5天测试数据稳定(或变化量很小时),频率降低;③监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调整为每天2次或不间断监测。④各项目开展、监测范围的扩展,随基坑施工进度不断推进与调整。⑤开挖后,暂停施工时,按1次/7-10天进行。⑥支撑拆除期间应提高监测频率,监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调整为每天2次或不间断监测。4.4.3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根据监测规范GB50497-2019和设计要求,各监测项目报警值如下:序号项目名称报警值连续3日变化量(mm/d)累计变化量(mm)备注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3452地表沉降和水平位移3453地下水位400mm/d10004立柱沉降2205周边管线2306支撑轴力7桩顶沉降与水平位移3304.5信息化监测及成果反馈4.5.1信息化监测通过监测,可以分析支护系统的变化规律,验证支护结构设计,预测判断支护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及时发现预兆,避免发生重大事故。同时,根据施工方的施工进度和监测数据,分析两者规律,指导施工方的下一步施工。由于上述原因,实现监测过程的信息化,建立顺畅、快捷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准确地测定各监测项目的变化量及变化速率,及时反馈获取的与施工过程有关的监测信息,供设计、施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决策使用,才能最终实现信息化施工。为实现顺畅、快捷地反馈监测信息的目的,我们制定了以下监测信息反馈流程图。项目部制定的经审核的监测方案项目部制定的经审核的监测方案现场数据采集监测数据整理分析监测成果内部审核立即上报业主并在2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同时按超预警值方案增加监测频率业主通知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调整设计、施工方案数据正常数据超预警值每天15时前内提交当天成果报告依照业主要求调整监测方案图4.8监测信息反馈流程图当数据出现异常,具明显提示或报警时,由现场负责人第一时间通过口头、电话、短信、电邮、书面材料等形式将预警结果向现场业主代表、驻地监理、施工项目经理等各方报告。同时,组织现场监测、巡视人员紧急加密监测、加强巡视,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项目、加密监测点,密切关注现场情况的发生。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并同时同业主、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联系,指导采取初步控制措施,配合制定处理方案。4.5.2成果提交计划及提交内容监测报表包括日报总结报告。每份报告均盖本单位的监测资料章。当监测结果未达到警戒值时,在24小时内将书面报告递交到业主。当监测结果达到警戒值时,立即电话、短信通知各相关单位,书面报告在2小时内递交到业主。以上测量成果资料一式3份,电子文件1份。(1)日报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监测主要结果,给出各项目监测结果的最大值,判别是否达到警戒值。结合施工情况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建议。提供图表:日常巡视表、监测布点图、各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累计位移量及累计量—时间变化曲线图以上成果提交表式均按GB50497中相关报表格式进行。(2)监测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监测目的和依据;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各监测项目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分析及整体评述;监测工作结论与建议。提供以下图表:1)各项监测成果表;2)典型测点的变化值——时间曲线图线;3)监测测点布置图;4)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供其他分析图表。4.5.3应急处理措施工程出现紧急情况或监测数据超预警值时,应结合应急预案采用如下应急措施,配合本工点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实施工程应急监测工作:①、立即按照相关程序向公司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报告现场情况;②、组建应急监测工作小组,启动监测应急预案;③、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增加监测人员和监测仪器设备;④、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增加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点及监测频率等;⑤、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做好与紧急情况或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工程场地现状的各种文字、影像记录等;⑥、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协助相关部门处置紧急情况,并对工程应急处置工作提出建议。4.6监测仪器和设备我公司按照通过的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及计量认证体系统一对各监测仪器进行管理和派发,对现场中进行监测的所有仪器均有检定证书,且在有效期内,对超过有效期的,严禁进入工地。监测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瑕疵的仪器,马上进行更换,保证测试的第一性。投入本项目的主要设备见下表。我公司按照通过的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及计量认证体系统一对各监测仪器进行管理和派发,对现场中进行监测的所有仪器均有检定证书,且在有效期内,对超过有效期的,严禁进入工地。监测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瑕疵的仪器,马上进行更换,保证测试的第一性。对监测工程中最重要的测斜、深层竖向位移、沉降三项,采用国内、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进行,保证第一数据的真实性,确切反映基坑的发展变化情况。投入本项目的主要设备见下表。表4.3主要监测仪器、设备一览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使用情况投入时间备注1水准仪DINI031台2年工程开始沉降2瑞茨柏测斜仪RDIS1030S1套2年工程开始深层水平位移3水位计SWY80901副1年工程开始水位4全站仪FX1011套2年工程开始水平位移5电脑F411台1年工程开始数据处理6打印机HP10071台1年工程开始输出7数码相机佳能2台1年工程开始照片拍摄8钻机XY-1002台1年工程开始钻探天宝DINI03水准仪瑞茨柏测斜仪江苏SWY-80990水位计索佳FX101全站仪
第五章技术管理措施及质量保证措施5.1技术管理措施①进场仪器均有检定证书,且在有效期内,进场前对所有仪器进行检验校核,不合格仪器一律不得投入使用。②监测人员均经过专门的监测培训,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一律不得进场。③现场监测严格执行公司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为减少误差,保证每日数据的可靠性,监测时,采用定时、定人、定仪器、定点、定路线、定方法进行观测;严禁随意更换测试人员、测试仪器、测试路线等。④监测数据处理a、可靠性检验资料整理时,首先应对原始资料进行可靠性检验及误差分析,若发现当日原始观测资料存在较大误差,应立即进行重测,并及时检验:作业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观测仪器性能是否稳定、正常、测点是否有松动、各测量数据物理意义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一致性、相关性、连续性、对称性等。b、粗差的有效判断及时对粗大误差进行有效判断,将以往数据带至现场,在观测时进行现场校核、计算观测数据,绘制过程曲线,综合确定粗差点,及时更正。观测,数据采集观测,数据采集自检100%(测站限差、条件限差、精度限差)自检100%(测站限差、条件限差、精度限差)互检100%(核对)互检100%(核对)组检100%(核对)全部或局部返工全部或局部返工组检100%(核对)全部或局部返工项目部检查或抽查项目部检查或抽查公司检查或抽查公司检查或抽查上机数据处理(独立)A上机数据处理(独立)上机数据处理(独立)A上机数据处理(独立)计算成果对比计算成果对比计算成果对比向甲方反馈信息向甲方反馈信息图5.1监测数据处理流程图5.2质量保证措施我单位已通过方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控制流程严格按照我公司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计量认证体系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进行,保证成果质量。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建立质量台账,做到监测质量“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作业。①培训制度:本工程全体作业人员在作业前需进行质量培训教育考核,主要明确本工程特点、作业质量保证注意事项。②例会制度:每周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本工点全体作业人员召开质量分析会,内容包括本周质量管理情况、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和下周质量要求等;③交底制度:技术要求、工序流程、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内容由质量、技术负责人在每项工作开展前进行交底,质量控制小组进行监督;④日常检查制度:对具体实施时作业的人员资格、仪器设备、外业操作、内业资料等要素进行定期及不定期检查;⑤质量验收制度:技术人员每次对现场监测成果、质量负责人对成果报告分级验收考核⑥资料管理制度:工程资料由项目部资料管理员管理,建立专门的资料台帐,按资料验收制度及借阅制度严格控制。
第六章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证措施6.1安全保证措施①安全生产方针及目标: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在本项目实现零安全事故、安全生产责任书签约率100%的安全目标。②安全生产分工及职责:a项目负责人对要工点作业安全总负责,包括安全教育、定期安全事故、定期安全会议、安全事故处理、监测作业安全奖惩等;b专职安全员负责工点安全监督管理,包括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进行安全交底、定期安全检查,对违反规章制度有权制止及上报,建立保管安全资料档案台帐并定期上报安全报表,发生安全事故时进行报告及救护等。③安全保证制度:a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项目部建立本工点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参与本项目的人员作业前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各自岗位;b安全例会制度:每周定期召开1次安全会议;c安全检查制度:项目负责人、安全员对工点作业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检查方式有定期检查、专业性检查、验收性检查、经常性检查等。每次检查均有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整改。④安全保证措施:现场作业人员,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违章指挥或声音作业,并遵守如下要求:a禁止酒后上岗作业,仪器及工具的使用由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b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自觉服从安全检查人员检查;c正确使用个人劳保防护用品,按要求佩戴安全帽、反光标志服等;d对旗现场所使用的仪器注意安全放置,杜绝由于使用和旋转不当而造成事故;e在作业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基坑的围护结构上、支撑上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由专人指挥安全作业,注意人员、仪器与现场起重、运输设备的安全距离;在道路上作业须穿戴反光标志服,测站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注意来往车辆等。6.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①制订项目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制订项目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文明施工的要求:文明施工,人人有责;分工负责,逐级监督;场地整洁,存放有序;创造安全、整洁、有序的施工环境与条件。②加强日常管理与监督明确谁施工,谁负责相应的文明施工管理。做好文明施工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工作人员了解文明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树立良好的文明施工意识,自觉搞好文明施工。③遵守当地习俗遵守当地政府乡规民约,尊重当地群众风俗习惯搞好与其它承包人、监理人关系,确保本项目按合同要求完成。6.3环境保证措施①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②环境污染的治理1)按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控制施工的噪声、粉尘和有毒气体,保障工人的劳动卫生条件。2)保护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应定时清除垃圾,并将其运至批准的地点掩埋或焚烧处理。③场地清理除合同另有规定外,在工程完工后的规定期限内,拆除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施工废弃物。
第七章安全环境因素安全因素是施工顺利进行的保障,进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准确辨识危害安全因素,避免损伤。本测区为建筑施工区,安全、环境因素较多,具体如下:表7.1危险源辨识及控制危险源辨识及控制序号场所及活动可能造成的事故应采取的措施1道路上作业交通事故,设备损坏,摔伤人员,撞车,撞人作业员要穿警示服,及时观察来往车辆,测站周围设警示墩,并注意路面情况2砸钉砸伤本人或他人锤头要检查是否松动,操作要熟练规范3极端天气作业感冒、摔伤防护措施要到位4建筑物周边坠入基坑内、摔伤注意观察,操作规范5高压线杆下作业电伤戴绝缘手套,规范操作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序号环境因素管理措施1油漆的遗洒、油漆的涂写作业员不乱涂乱画,不影响绿化,不影响城市美观,不污染土地、水2油漆桶、油漆刷、毛笔的遗弃固体废弃物由部门有关人员统一处理3钢钉、道钉设置作业员不破坏道路路面7.1高处坠落事故处置措施(1)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地带,移至安全地带。(2)项目经理立即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或直接送往附近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同时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3)技术组相关负责人立即到达现场,首先查明险情,确定是否还有危险源。与应急救援相关人员商定初步救援方案,并向有关部门汇报批准后,现场组织实施。(4)现场救援。(5)记录伤情,现场救护人员应边抢救边记录伤员的受伤机制,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第一手资料。7.2火灾事故处置措施(1)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地带,移至安全地带。伤员身上燃烧的衣物一时难以脱下时,可让伤员躺在底上滚动,或用水洒扑灭火焰。(2)项目经理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并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领导了解和指挥扑救火灾事故。(3)技术组相关负责人立即到达现场,首先查明险情,与应急救援相关人员商定初步救援方案,组织扑救火灾。要充分利用施工现场中的消防设施器材,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战术原则进行扑救。要首先派人及时切断电源,接通消防水泵电源,组织抢救伤亡人员,隔离火灾危险和重要物资。(4)协助消防员灭火。当专业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在自救的基础上,要简要的向消防队负责人说明火灾情况,并全力支持消防队员灭火,要听从消防队的指挥,齐心协力,共同灭火。(5)记录伤情,现场救护人员应边抢救边记录伤员的受伤机制,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第一手资料。(6)保护现场。当火灾发生时到扑救完毕后,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对事故原因及责任的调查。同时应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时清理,将火灾造成的垃圾分类处理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从而将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7.3触电事故处置措施(1)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地带,移至安全地带。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销,可立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以切断电源。如无法立即切断电源可用有绝缘手柄的电工钳、干燥木柄的斧头、干燥木把的铁锹等切断电源线,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离电源。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为工具,拉开提高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严禁直接去拉触电者。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有条件的现场可用高压绝缘杆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严禁现场任何人员靠近或使用非专用工具接触触电者。(2)项目经理立即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或直接送往附近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同时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3)技术组相关负责人立即到达现场,首先查明险情,确定是否还有危险源。与应急救援相关人员商定初步救援方案,现场组织实施。(4)现场救援。(5)记录伤情,现场救护人员应边抢救边记录伤员的受伤机制,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第一手资料。7.4机械伤害事故处置措施(1)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地带,移至安全地带。(2)项目经理立即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或直接送往附近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同时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3)技术组相关负责人立即到达现场,首先查明险情,确定是否还有危险源。与应急救援相关人员商定初步救援方案,现场组织实施。(4)现场救援。(5)记录伤情,现场救护人员应边抢救边记录伤员的受伤机制,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第一手资料。7.5基坑坍塌事故处置措施(1)技术组相关负责人立即到达现场,首先查明险情,确定是否还有危险源。如基坑边坡是否有继续坍塌的危险;人员伤亡情况等。与应急救援相关人员商定初步救援方案,现场组织实施。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地带,移至安全地带。(2)项目部经理立即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或直接送往附近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3)组织人员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伤员挤压综合症发生,挖掘被掩埋伤员及时脱离危险区。(4)现场救援。(5)记录伤情,现场救护人员应边抢救边记录伤员的受伤机制,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第一手资料。
第八章职业健康目标及其保证措施8.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做到职业病发生率为零。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为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与健康,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标准,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有关规定,确保施工人员合法权益得到保证、健康得到保障,保持和提高劳动者持久的劳动能力。8.2保证措施(1)人员的劳动保护措施①防尘措施 施工前对必须接触防尘操作的施工人员进行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21.2.3 因式分解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
- 现场安全分析月度例会
- 润滑脂振荡磨损性能测试方法(征求意见稿)
- 空调机房管理规范
- 自建房泥水装修合同(2篇)
- 教科书课件目录
- 教师 党课 课件
- 水调歌头课件在线
- 励志 坚持课件
- 年产5万吨高密度聚乙烯聚合工段基本工艺设计
- 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第1课时)说课稿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课件
- JTG∕T L80-2014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细则
- 五年级上册小学高年级学生读本第11讲《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教学设计
- 2024年全国注册消防工程师之消防技术综合能力考试重点试题(详细参考解析)
- 2024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笔试历年职业技能测验典型例题与考点解析含答案
- Unit 7 Section A(2a-2e)课件人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
- 诉求申请书范文
- 《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与运行管护技术指南》
- 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急救援培训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