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一一现代文(二)
宝山区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第8-11题。(15分)
甲天空的点缀萧红
①用了我有点苍白的手,卷起纱窗来,在那灰色的云的后面,我看不到我所要看的东西
(这东西是常常见的,但它们真的载着炮弹飞起来的时候,这在我还是生疏的事情,也还是理
想着的事情)。正在我踌躇的时候,我看见了,那飞机的翅子好象不是和平常的飞机的翅子一
样——它们有大的也有小的——好象还带着轮子,飞得很慢,只在云彩的缝际出现了一下,云
彩又赶上来把它遮没了。不,那不是一只,那是两只,以后又来了几只。它们都是银白色的,
并且又都叫着呜呜的声音,它们每个都在叫着吗?这个,我分不清楚。或者它们每个在叫着的,
节拍象唱歌的,是有一定的调子,也或者那在云幕当中擞下来的声音就是一片。好象在夜里听
着海涛的声音似的,那就是一片了。
②过去了!过去了!心也有点平静下来。午饭时用过的家具,我要去洗一洗。刚一经过走
廊,又被我看见了,又是两只。这次是在南边,前面一个,后面一个,银白色的,远看有点发黑,
于是我听到了我的邻家在说:
③“这是去轰炸虹桥飞机场。”
④我只知道这是下午两点钟,从昨夜就开始的这战争。至于飞机我就不能够分别了,日本
的呢?还是中国的呢?大概是日本的吧!因为是从北边来的,到南边去的,战地是在北边中国虹
桥飞机场是真的,于是我又起了很多想头:是日本打胜了吧!所以安闲地去炸中国的后方,
是……一定是,那么这是很坏的事情,他们没止境的屠杀,一定要象大风里的火焰似的那么没
有止境……
⑤很快我批驳了我自己的这念头,很快我就被我这没有把握的不正确的热望压倒了,中
国,一定是中国占着一点胜利,日本遭了些挫伤。假若是日本占着优势,他一定要冲过了中国
的阵地而追上去,哪里有工夫用飞机来这边扩大战线呢?
⑥风很大,在游廊上,我拿在手里的家具,感到了点沉重而动摇,一个小白铝锅的盖子,啪
啦啪啦地掉下来了,并且在游廊上啪啦啪啦地跑着,我追住了它,就带着它到厨房去。
⑦至于飞机上的炸弹,落了还是没落呢?我看不见,而且我也听不见,因为东北方面和西
北方面炮弹都在开裂着。甚至于那炮弹真正从哪方面出发,因着回音的关系,我也说不定了。
⑧但那飞机的奇怪的翅子,我是看见了的,我是含着眼泪而看着它们,不,我若真的含着
眼泪而看着它们,那就相同遇到了魔鬼而想教导魔鬼那般没有道理。
⑨但在我的窗外,飞着,飞着,飞去又飞来了的,飞得那么高,好象有一分钟那飞机也没离
开我的窗口。因为灰色的云层的掠过,真切了,朦胧了,消失了,又出现了,一个来了,一个又
来了。看着这些东西,实在的我的胸口有些疼痛。
⑩一个钟头看着这样我从来没有看过的天空,看得疲乏了,于是,我看着桌上的台灯。台
灯的绿色的伞罩上还画着菊花,又看到了箱子上散乱的衣裳,平日弹着的六条弦的大琴,依旧
是站在墙角上。一样,什么都是和平常一样,只有窗外的云,和平日有点不一样,还有桌上的短
刀和平日有点不一样,紫檀色的刀柄上镶着两块黄铜,而且不装在红牛皮色的套子里。对于它
我看了又看,我相信我自己绝不是拿着这短刀而赴前线。
1937年8月14日
乙风景谈①(节选)茅盾
①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啜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
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薄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
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
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
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
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
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
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
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②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1940年12月,于枣子岚娅
【注】①作者曾于1940年5月到10月访问延安,亲眼见到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战斗生
活。1940年底,在“国统区”的重庆写下此文。
8.选取甲文芾:个语言运用的特点加以赏析。(3分)
9.乙文中的小号兵和荷枪战士,体现了“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创作思想,请加以分
析。(3分)
10.对于“景象”,甲乙两文有不同的构思,请作比较赏析。(5分)
11.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后,学校印发了萧红的《天空的点缀》和茅盾的《风景谈》,要求学
生结合这两篇散文内容写观后感,小杰在文中写道:“倘若再有外寇来犯,我也像萧红女士一
样,绝不是,而是;我也像《风景谈》中的
战士一样,,;我会捐躯赴国难,我会视死忽
如归。”请在横线处补足观后感内容,填入后四处横线的分句形成对偶。(4分)
【答案】
8.(3分)答案示例一甲文短句和词语反复形成特色。“不,那不是一只,那是两只”“这
次是在南边,前面一个,后面一个”“过去了!过去了!”“飞着,飞着,飞去又飞来了的,
飞得那么高”。这样的语句运用使叙述描写细节逼真,简短而间隔的节奏与其观察活动和情
绪统一,真切细致地观察蕴含着对战局的紧张感受及对百姓、国家命运的担忧。
答案示例二甲文了、着、呢、吧、吗等助词的运用很有特色。如“真切了,朦胧了,消失
了,又出现了,一个来了,一个又来了。”“了”更近口语,强化了节奏感,造成短促的音
响效果,细致写出作者视角的移动变化和飞机的络绎不绝,蕴含着对战局的紧张感受及对自
己、百姓、国家命运的担忧。
答案示例三甲文疑问句的运用形成特色。它们每个都在叫着吗?日本的呢?还是中国的呢?
大概是日本的吧!落了还是没落呢?这些句子细致地写出了自己的观察,细腻逼真地表现了
自己的心理和意识流动,把自己的感受置于广阔的抗战背景中,真切动人。
9.(3分)本文写于1940年,作者亲眼见到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战斗生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
希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民,小号兵和荷枪战士正是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文中的
自然环境是战斗环境的逼真再现,战士的严肃、坚决、勇敢正是抗日军民形象的代表,是民
族精神的化身。
10.(5分)
答案示例一从题材题旨看,甲文题目“点缀”有蔑视含义,甲文有对侵略者记录正告的意
图;乙文题目“风景”有赞扬含义,要通过景物赞扬人及其精神并阐发哲理。甲文以人观景
活动及心理为主体,乙文景物为主体且人是景物主体,这使乙文景象有象征和烘托人的手法
而甲文没有;布局上,甲文的情感与描述一体,乙文写景后有议论。甲文的构思能激发人们
奋起抗战,乙文的构思能突出民族希望之所在。
答案示例二甲文单纯写景叙事,质朴的风格更能够动人;乙文画面后以议论点睛揭示蕴含,
深化主题,增强了作品的哲理性。甲文天空、飞机、家居等景象细节逼真、时有重复,蕴含
不安及对日寇仇恨的心理;乙文景象与人、景象与景象、景象与情感形成烘托,背景、远景、
特写、人物结合,凸显人和解放区军民精神的崇高伟大。甲文景象有记录侵略罪行及百姓苦
难的史笔意图,乙文则把政治寓于景物。
11.(4分)前两空:不是拿着这短刀而赴前线,而是端着刺刀(抗起钢枪……)。后两空:吹
起山峦震动的喇叭,荷着刺刀闪亮的钢枪荷着刺刀闪亮的钢枪,负起民族解放的希望
【解析】
8.考查语言运用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分析。无论从哪个特点,其表达的思想情感会是相同的。
在通过语言的某一特点表现其看得仔细这方面中,萧红有独立于自己的生命体验使叙述者间
离读者的表达意图,又蕴含着精神伤痛。如果学生能赏析出这样的表达效果,其它方面无错,
可以满分。叠词拟声词的使用、比喻拟人的使用,赏析正确,即可3分(从萧红散文整体看
这可能是特点,但就本文还不能说是特点)。以语言表现心理是语言运用特点的角度,给分;
若直接分析心理描写及其它描写方法等,不给分。
9.考查按要求分析艺术形象特点及手法。典型环境2分,典型人物1分。也可把“作品的典
型环境和人物形象,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形象的关系,典型环境对典型形象塑造的作用”列
为3个点,1点2分,给满3分为止。若典型环境中没有写到时代背景的,不能满分。
10.考查分析文章选材、谋篇布局的能力。从题材♦、题旨情境中心思想、手法、结构布局等
方面评分;分条比较、综合比较都可。题材,题旨情境中心思想,手法,结构布局,以上1
点2分,2点4分,3点5分;如果某一方面比较赏析得特别好,可以加分,但最高4分。
11.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对偶可以是宽对。形式上符合对偶要求,内容上契
合原文,即为正确。
崇明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海啸
盛文强
①海啸袭来时正是深夜,院子里起了风,石榴树沙沙响,我们丝毫没有觉察,均匀的呼
吸声从窗户传来,墨绿的窗纱随着风势一起一伏。村子栖在半岛的岬角上,大水轻轻一抬腿
就进了村,黑暗中闪着亮的釉质海水从墙角、树根冒出来,村口的低洼地带瞬间被抹平。有
它们开路,后面的大队人马就更加顺畅了,它们争相钻进巷子,胀满了整个村庄。有几个浪
头攀上院门又掉了下去,黑漆铁门的下摆立刻透出一片油光,过年时贴的春联只剩下些残片,
经水冲刷后纷纷脱落,它们侧着身穿过了宽大的门缝,在满院的激流里翻滚几下就不见了。
②那是我从未有过的经历。海水溢过了桐木的炕沿,在秫秸炕席的缝隙里迂回前进,我
们后背上渐渐有了斜纹状的丝丝凉意。后来水势暴涨,炕上的水由偷偷摸摸变得■明目张胆,
骤然间送来了刺骨的寒意。我梦见我在一个黑夜里赶路,天上没有月亮,四外空旷无人,狗
尾草的硕大穗头扑剌剌作响,它们摇摆的方向各不相同,不知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这时
下起雨来,雨点敲在头上隐隐生疼,并带来轻微的晕眩。我倒退几步,脚后挨了一绊,仰面
栽倒在一片水洼中,倒地的瞬间,忽然看见漫天白亮的雨珠,它们在夜露中悬浮了片亥“,接
着齐刷刷地砸下,我双手来回拍打,直打得水花四溅,蓦地惊醒,发现竟然真是在水中,双
手还保留着拍打的姿势,许久也没弄明白哪是梦境,哪是真实。来不及细想,水已经漫过半
身,一只塑料的苍蝇拍朝我漂过来,急剧的痉挛赶走了残留的梦境。翻身下炕,已经高过坑
的大水减缓了我的落地速度,双脚着地时悄无声息,虽然已经是七月,但海水却像来自遥远
的冰雪国度,往前趟了几步,头发都要一根根立起来了,下半身瞬间失去知觉,每挪一步都
要靠手拨动大腿。
③父亲和母亲从西屋瞠水出来,尖声叫着我的名字,看见我出来,这才放下心。父亲把
母亲推上楼梯,回身一把拽住我,紧往前赶几步,几乎是拖着走,把我拖到了台阶下,一家
人互相搀扶着上了屋顶。我打开阁楼盖板,迎面扑来密集的雨点,它们在疾风里横着飞,侧
头望天,乌云的浓烟缝隙里闪出了月亮的身影,马上又被遮住了。我不敢打开盖板,父亲在
后面推了一把,我才顶开了盖板,冒雨到了房顶,父亲母亲在后边也上来了。屋顶有一片平
地,这是留着晒鱼虾用的,平地西侧有两间阁楼,父亲拔开插销,把母亲和我塞了进去。
④阁楼是堆放鱼网的仓库,我们坐在网上,浑身滴着水,头上是尖角的秫秸顶棚,雨点
砸在瓦上,我们清楚地听到了巨大的回声。父亲在外面带上门,叫我们在里面别动,我知道,
他是不放心停在海边的船。侧耳细听,他咚咚下楼去了。我推开一点门缝,见父亲推出一块
小躺板,他坐在上面,顺手抄了根竹竿划着走了。巷子里注满了黑里透亮的海水,其中布满
了细小的漩涡,到处飘着塑料拖鞋、树叶。父亲拿竹竿拨打水面的杂物,不时撑住巷子两边
的砖墙,射板靠反作用力前进,像走路一样灵巧。他端坐在躺板上,翻滚的头发在风中剧烈
燃烧,到了巷口,他回过头朝阁楼望了一眼,瞬间拐出巷子不见了。
⑤父亲走后不久,水势逐渐下跌,东方微微泛白时,水只剩下到脚踝的薄薄一层了。母
亲带着我下楼,地里积了一层泥,炕上,桌子上,被褥,全是一层黄泥,里面掺杂着石榴树
叶、旧拖鞋、暮帚头,还有几尾掉队的白条鱼,在炕上不住地弹跳着。滴水的窗台上落着一
只浑身湿透的麻雀,小黑眼珠喳了我,又微微合上,它也在大水中也耗尽了力气。
⑥第二天上午,父亲扛着躺板从海边回来,顺便带回一条死讯,前街王家的小女儿被水
冲走了。海啸来的那个晚上,她出门看热闹,她家房子在高坡上,没有进水,却失足掉进自
家门前的排水沟。这沟是人工修建的,红砖砌成,水泥抹的底子,直通大海。孩子瘦小的身
躯掉在里面,宽度正好,沟里是山上流下的雨水,把她给带走了。穿着红背心的孩子像一只
弩箭的红缨,笔直地射进了海湾,消失在莽莽苍苍的海湾里。她的母亲从屋里跑出来时,只
能眼睁睁地看着,想救已经来不及了,片刻之后,传来了声嘶力竭的呼喊,邻居们听见后,
提着筒往外舀水的手停下了,掘土堵住房门的手停下了,拧衣服的手也停下了,大家纷纷摇
头叹气。大水总会带走很多东西,留给我们的只有悲伤和绝望。
⑦久别重逢的太阳驱散了最后的云层,把我们滴水的头发烘干。
(有删节)
8.第①段语言运用独具特色,请加以赏析。(3分)
9.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文章第②段内容。(4分)
10.第⑤⑥两段写到白条鱼、麻雀、小女孩等内容,请从构思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
11.以下是一位网友针对本文的跟帖点评,请你结合《文学阅读的多维向度》一文的相关观
点,拟写一条跟帖留言,对其点评进行评析。(4分)
【网友跟帖】
文中我的父母在洪水中行为冷静,带我登屋顶躲进阁楼体现了很好的防灾避险意识,而
小女孩的行为正与此相反,在洪水中出门看热闹,缺乏防范意识以致丧生,令人惋惜,足以
引起我们的警醒。
【答案】
8.本段运用一连串典型的动词,如“冒”“抹平”“攀",形象贴切地刻画了深夜洪水袭来的
迅猛和悄无声息(1点);采用比拟、比喻手法(1点),如''均匀的呼吸声从窗户传来”“大
水一抬腿就进”“后面的大队人马就更加顺畅”“它们争相钻进巷子”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
洪水突袭的肆无忌惮、来势凶猛。(1点)。整体上以细腻的笔致刻画了海啸袭来的过程,内
容与语言有机融合(1点)。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3分为止。
9.本段细腻描写了梦境中自己茫然不知所措中遭遇大雨的场景(1点),与现实中海水透过
炕席送来刺骨寒意的遭遇紧密结合(1点),整体上虚实结合(1点),营造出如真似幻的境
界,真切地描写出洪水袭来的骤然与不可预测(1点),真实地刻画出身处其中的人们的无
助与惊恐(1点)。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10.第⑤段承接上文我们一家的遭遇内容(1点),交代了海啸带来的后果,其中掉队的白条
鱼与无助的麻雀更是凸显了在洪水之中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会遭遇困境(1点);而小女孩
在海啸中丧生进一步呈现海啸给人们留下的悲伤与绝望,凸显大自然带来的灾难的沉重性(1
点)。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旨,阐发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1点),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1点)。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11.参考示例:
朋友您好,从文章中读出防灾意识、引发警醒未尝不是一种收获(1点)。但是,这并非是
文学阅读的收获(1点)。文学阅读需要确保从作者到读者意义传达的连续性,是一种基于
文本“召唤结构”的不断去补充、扩展、引申(1点)。而您对本文的阅读显然以心中既有
的所谓防灾理念来对待本文,使得文章成了印证您心中理念的材料,是一种强制阐释的体现
(1点)。所以,您的解读是不可取的,无法获取文学阅读应有的趣味(1点)。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解析】
8.考查语言鉴赏。语言鉴赏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以及炼字词、句式、语言风格
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等角度出发赏析。本段运用一连串典型的动词,如“冒”
“抹平”“攀",形象贴切地刻画了深夜洪水袭来的悄无声息,采用比拟、比喻手法,如“均
匀的呼吸声从窗户传来”、“大水一抬腿就进”“后面的大队人马就更加顺畅”“它们争相钻进
巷子”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洪水突袭的肆无忌惮、来势凶猛。最后,整体上的效果也要回
答出来。
9.考查段落赏析。答题思路,本段内容先概括出来,接着写本段的手法以及内容分析,手法
的效果,最后写作者表达的情感。本题的难点在于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出如真似幻的境界
这样的氛围,真切地描写出洪水袭来的骤然与不可预测,真实地刻画出身处其中的人们的无
助与惊恐。
10.考查构思题。需要考虑段落本身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如承上启下以及照应、呼应等,
另外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倒叙、插叙等也要考虑。本题中,第⑤段承接上文我们•家的遭
遇内容,交代了海啸带来的后果,其中掉队的白条鱼与无助的麻雀更是凸显了在洪水之中无
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会遭遇困境需要注意。
11.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题目比较灵活,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结合《文学
阅读的多维向度》来回答。如结合“召唤结构”分析网友评价的不合理之处,并进一步阐
明原因。
奉贤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月夜和风筝
牛汉
①在我童稚的心里,父亲很深沉,与父亲的生命能以融合的月夜和风筝也很深沉。深沉,
意味着识不透底蕴。对于月夜和风筝,父亲有许多自己的哲学和具有哲理的玄想。我正值童
年,对父亲困惑不解。
②父亲从来不在白天放风筝。父亲说:“白天不需要风筝,白白亮亮的天空,要风筝干
什么?”父亲总是当天地黑透了之后才去放风筝。奇怪的是,白天没有风,黄昏以后,常常
不知不觉地来了微风,似乎不是从别处刮来的,风就藏在我们村子里一个角落,它觉得应该
醒了,站直身子,轻飘飘地跑起来。有时候,白天风刮得很狂,一到黄昏便安生些,仿佛事
先与父亲和风筝有过默契。
③放风筝在春二月,天日渐长起来。父亲悠然地看看天,说:“又是个月明的天!”只
有我知道,他并不是赞美月夜,他希望的是没有月亮和星星的黑夜,“没有月亮多好。”父
亲慨叹一声。实际上黑透了的夜极少。我对父亲说:“有月亮放风筝才好。”我想,天黑会
阔人,有月亮能看见升天的风筝,看见红灯笼与星星在一块闪烁,还能望见海琴振颤的翅羽。
父亲不答理我。到了街上,他说:“没有月亮和星星,天是囱囹的,完完整整的。”“为什
么?“我问。父亲回答:“天黑透了,天才能安静下来,风筝在天上才自在。天空只有风筝
和灯,只有海琴的歌,一个完美的世界。”父亲像是在吟诗。我当时还是喜欢在月明的夜放
风筝,我喜欢望着朦胧的天,它越看越深,越看越高,风筝飘带上的月光跳来跳去,还能看
见变化莫测的飞云。红灯摇摇晃晃,比所有的星星快活得多。如果天全是黑的,我们什么也
看不见,天也看不见我们。父亲摇摇头不作解释,他清楚他那套玄想无法让我理解,而我也
有我自己童稚的玄想。
④父亲年轻时喜欢写诗、吹箫。他有时自言自语,以为我听不懂,听到我的某一句问话
以后,他惊愕地回过头来望一望我,似乎我不应该听懂他的话。
⑤我和父亲去放风筝,总有一群小孩跟在我们后面吵吵嚷嚷。如果我和父亲不放风筝,
这些孩子都不会到街上来,家里老人不放心他们在月亮地里跑动。我们照例在一个小的广场
上停下来。这里实际上是村里的一个十字路口,没有车马,就成为一处注满月光的开阔地方。
靠北边,有个高坡,父亲站在上头就能把风筝放到天上去,不需要助跑,他让我把风筝直立
在丈把远的地方,在背后扶着风筝。父亲高高扬起双臂,猛地向上一拽,风筝抖动一下,被
惊吓得跳起来。父亲手中的绳子一抖一拽地就把风筝逗到了空中。风筝显得很高兴。它和父
亲配合得很好。一会儿风筝就升高了。风吹着,月光抚摸着“天官”的彩衣,发出瑟瑟的声
音。
⑥等到风筝放得很高以后,父亲横着身子一步一步地移到五道庙前。五道庙有结实的栅
栏,父亲把绳子放尽,手里只剩下一根光滑的木棒,他把木棒横别在栅栏上。父亲站起来,
用手摸摸风筝的绳子,如果绳子绷得不够紧,海琴常常放不上去。父亲放海琴和灯笼不让别
人插手,他先把海琴连到绳子上,再把灯笼挂在海琴下边。他总是当风筝稳定到最佳状态时,
才小心地把灯笼点亮。我和孩子们鸦雀无声,等待着海琴和灯笼开始升起的一刹那,父亲异
常专心,眼睛也明亮起来,不住地看天、看灯笼和海琴,只听孩子们一声喊:“海琴动了,
动了!”海琴在一片欢呼声中沿着琴弦似的绳索嗡嗡地歌唱着升了上去,越升越快。我把耳
朵贴着绳子谛听,真能听到远方大海的声音,嘿,大海的声音原来像一群蜜蜂在飞。父亲目
不转睛地看着海琴和灯笼升到风筝那里。天空出现了一颗与众不同的红色的星,摇摇晃晃的
星,会歌唱的星。灯,在天空,也不过亮半个钟头。灯灭了以后,放风筝的高潮便结束。孩
子们纷纷回家。
⑦父亲年年都要放风筝。每年都认真地把风筝修补一番,重新染一次颜色。村里放风筝
的人有好多家,都没有我父亲放风筝那样虔诚和认真。
⑧这放风筝的一套技能父亲是怎么学来的,可能是我们家乡自古传下来,也可能是他从
北京城学来的。但是,我在北京待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见过有人夜里放风筝,更没见过
挂海琴和灯笼的风筝,真感到奇怪和遗憾。
⑨父亲为什么总在月明的夜放风筝,而且特别喜欢在黑夜挂灯笼和海琴,我此刻真有点
理解了。如果我现在放风筝,我也一定在黑夜放,而且一定挂上灯笼和海琴。
⑩当风筝放稳了之后,父亲就不停地抽烟,很少跟谁说话,他仿佛很深地进入另外一个
世界,他放风筝跟他吹箫的神情很相近。他有自己放风筝的哲学,希望风筝带着灯笼的光亮
和海琴的歌,也带着他的心灵,升向高高的空旷的夜空。
⑪后来,到了四十年代,我知道,父亲在家乡那些年写过不少的诗,有旧诗,也有新
诗,从来没有发表过,他似乎没有想到过要发表。
⑫还有,父亲一生嗜酒。他放风筝之前,喜欢先喝点我祖母酿的黄酒。我们家乡的春
二月,大地还没完全解冻,夜间是很冷的,有月光的夜更加清冷清冷。
⑬似乎一旦风筝连同海琴和灯笼升到天上,月夜就变得温暖起来。至少我父亲的感觉
是这样。
(本文有删改)
8.第②段画线部分的词语使用巧妙,请加以赏析。(4分)
9.分析第⑤⑥段中孩子群像的作用。(3分)
10.本文主要以“我”童年的视角回忆父亲,请分析其效果。(4分)
11.有同学想把这篇散文拍摄成短视频,但他对使用“月夜”还是“黑夜”作为放风筝的场
景犹豫不决,请为他出主意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8.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赚予风以人的动作,用一连串的动词“藏”“醒”“站直”“跑”
表现风力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2分)作者赋予风以人的情态如“很狂”“安生些”“默契”,
表现风在白天和黄昏的差异,恰好与父亲想要在夜间放风筝的诉求一致。(2分)用“似乎”
“仿佛”来想象风的位置和归属,拉近了风与父亲的情感距离,与“默契”前后关联。(2
分)(评分说明:I点2分,2点4分)
9.孩子群像构成了父亲和我在月夜放风筝的环境(背景)。(1分)孩子们的吵吵嚷嚷和欢呼
声,营造了热闹、欢快的氛围,使本文安静的画面具有了一丝灵动的色彩。(1分)孩子的欢
闹和父亲的深沉的不同特点,共同构成了月夜放风筝的美好画面。(1分)孩子的出现、期待、
欢呼、回家串联了放风筝的整个过程。(1分)(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3分为止)
10.本文记叙的是童年的我和父亲起放风筝的事件,突出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1
分)通过我童年时与父亲的对话,以儿童的好奇和不解,表现父亲独特的哲学和玄想。(1
分)。写我童年时代不理解父亲为后文我在成年后慢慢理解父亲作铺垫。(1分)从而进一步
引发读者对父亲行为哲学的思考。(1分)(评分说明:1点1分)
11.示例一:“月夜”的场景更好。月夜能够概括本文的主要环境,本文记叙的是父亲在月夜
放风筝的片段,体现在“月亮地里”“注满月亮的地方”。(2分)深沉的月夜和风筝是能够与
父亲的生命融合的客观之物,父亲将自己时精神家园的追寻寄托在月夜和风筝上。(2分)“月
夜”与文章内容相关联,如月夜的月光使夜晚更加清冷,所以父亲在夜晚放风筝之前需要喝
点黄酒暖身;如月夜比较多见,而黑夜极少,父亲总在月明的夜放风筝;如风筝飞上天空让
月夜温暖起来。(2分)。(评分说明:1点2分,2点4分)
示例二:“黑夜”的场景更好。“黑夜”代表着父亲精神审美的最佳物象,父亲并不赞美月夜。
(1分)父亲更喜欢没有月亮和星星的夜晚,黑透了的夜是安静的,风筝才能自在地在天上
匕。(1分)父亲喜欢在黑夜在风筝上挂灯笼和海琴,这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就像风筝一样
飞向空旷完整的天空而获得了自由。(1分)(评分说明:I点1分,3点3分,满分3分)
【解析】
8.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考生在解答此类时首先要明确,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并明
确其特点是什么。随后结合语句,放到段落中,明确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然后结合具体内容,
进行解答。本题中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风以人的动作,用一连串的动词“藏”“醒”
“站直”“跑”表现风力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
9.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把题干要求对应到相应的段落中,明确段落表达的内容,句与
句之间的关系,它们内容上的逻辑联系,如本题中孩子们的吵吵嚷嚷和欢呼声,营造了热闹、
欢快的氛围,使本文安静的画面具有了一丝灵动的色彩。孩子的欢闹和父亲的深沉的不同特
点,共同构成了月夜放风筝的美好画面等。
10.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对文章内容有一个
整体感知,然后深入到文本中,结合具体内容,明确作品意境是什么。本文记叙的是童年的
我和父亲一起放风筝的事件,突出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通过我童年时与父亲的对
话,以儿童的好奇和不解,表现父亲独特的哲学和玄想。
11.解答此类题时,要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总结阅读感受,结合具体
的语句在思想、内容、社会层面进行解答,属于开放性题目,但又需要在文本理解的范围之
内。本题中可以分别从不同方面去解答,如写“月夜”的场景更好。则要从月夜能够概括本
文的主要环境,本文记叙的是父亲在月夜放风筝的片段,体现在“月亮地里”“注满月亮的
地方”等展开写。
虹口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7分)
森林
李娟
①我们在森林里循着声音找到一只啄木鸟。
②森林里荡漾的气息是海的气息——亿万支澎湃的细流汇成了它的平静与沉寂。我们走
在其中,根本是陷在其中,上不见天日,下不料东西:脚下厚厚的苦葬浓裹的汁水,是这空
间中所有透明黏稠的事物一层一层液化下来的沉淀。我踩上去一脚,瞬间陷入深渊。.
③这森林,用一个没有尽头的地方等候着我们。隔着千重枝叶,目不转睛地注视我们的
一举一动。我们迷路了,我们背靠着一棵巨大的朽木喘息。然后安静,直到沉静。森林开始
用一分钟向我们展示一万年。我们站起身继续向前。忽有遥远的叩门声,如心脏搏动般一声
声传来,并且一声声让一切沉下去,寂下去。我们回头望向那处,仓促间绊了一跤,等踉跄
着站起身来,恍忧惚惚什么都乱了——血脉搏动与视线混淆在一起,触觉与味觉难含难分。
疼痛逼入了呼吸。巨大的孤独从我们的脸庞抚摸到心灵——我看着这森林,惧骇深处全是忧
伤。我想到了故乡,又想起了其实我没有故乡……我们这是闯入了谁的命运?陷入了谁的痛
苦……环顾四周,发现这四下里居然只剩我一人,不知什么时候走散了。
④我大声喊着妈妈。我的声青四处穿梭,寻找,再空空地回来。回到我面前问我:“妈
妈?”我跑了起来,弓着身子,在枝条下,灌木丛中飞快穿行,头发和裸露的手臂被挂痛的
感觉从远处暧昧不清地传来。那痛感更像是谁努着嘴唇向脑子里呵气。我加快了步子。我巳
经想象到自己四肢布满伤痕地走出森林的情景——那时阳光普照,我却丢失了我的母亲……
我扒开一丛灌木跳下去。爬起来,一招头,妈妈正站在不远的空地上,看着我,坚一根食指。
⑤我们想,这自然界中恐怕再也没有什么力量会比森林更为强大吧?只有森林蕴藏着熊
熊燃烧的火焰,只有森林是天地问最饥遇,最庞大的火种。它在自己的梦中是一片火海,它
醒来就灼灼看着在梦中已经被它毁去的世界。它四季常青,它没有迸出火焰却迸发出簇簇四
射的枝条。它死去后仍没有忘记留下一片片橘黄,赭红——尽是被楚烤后才会呈现的颜色,
枯枝败叶的最后一笔激情便是极端的枯干凋残,便是等待,更为无边际的等待。
⑥我们湿漉漉地走出森林,像是从大海中被浪潮推上沙滩。我们筋疲力尽。我们最爱的
那首歌,那首热烈、高亢、激越的歌,它什么也没能点燃,它一出口便被打得湿透,一句一
句沉重,一句一句坠落。我们唱出一句,就忍不住泪水长流。……我们的歌声多么单薄,
而世界多么强大这森林是火焰与海洋交汇的产物。是被天空抛弃的那一部分——当火焰
与海洋交汇,排山倒海,激烈壮阔,相互毁灭。天空便清悠悠地冉冉升起,以音乐的神情静
止在我们抬头终日寻找的地方。而那些剩下的残骸渣滓,便绝望地在大地上向上方伸服着手
臂,努力地想要够着什么……终于长到一棵树那样的高度。便开始洞零。
⑦我们在说这森林。说了海洋又说火焰,唯独没有说这森林中一棵平凡的树木。于是我
们离开时,它便在我们身后轰然倒塌。……这是这森林所能制造出的最大声响。这一声响彻
山野后。制下更为广袤的寂静。这一声不同于山风林麓的任何一声。这一声只喊一声,终生
只喊一声。这一声之后,广袤的寂静中回荡着“笃、骂、笃”的叩门声。妈妈,那又是哪一
棵树呢?我们找不到,我们找到的时候,森林将它的咫尺之遥隐藏到千里之外。
⑧我们在森林里目送一只啄木乌远去。
(有删改)
8.根据第②③④段内容概括森林给人的独特感受。(4分)
9.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4分)
10.文章开头和结尾使用了相似却又不同的句子,请分析其作用。(4分)
11.综观全文,评析第⑦段的意蕴。(5分)
【答案】
8.(4分)答案示例:安静沉寂的空间(或深陷其中难以行走);邈远的心理时间;身体的
疼痛;内心的孤独、恐惧、忧伤;宿命感和乡愁:人类的平凡和渺小。
评分说明:答对任意4点即可,1点1分,共4分。
9.(4分)答案示例:这句话写出了森林由众多树木构成,易于燃烧,所以说是“庞大的火
种”;森林的常态是生命(四季常青)、但死去以后,不仅色彩与火焰相似(橘黄、赭红),
面且留下枯枝败叶等待燃烧。所以说蕴藏”火焰而“饥渴”。比喻新颖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评分说明:火种、蕴藏、饥渴的理解各1分,修辞手法与效果1分,未结合文本酌情扣
分。
10.(4分)答案示例:结构上:首尾呼应,用啄术鸟贯穿全篇,显得整一;内容上:以小
见大,用一只啄木鸟作为森林的代表;开头用“找到一只啄木鸟”提示读者两人刚进入森林,
结尾用“目送啄木鸟远去”收束由森林引发的感兴。
评分说明:结构1分,内容3分。
11.(5分)答案示例:第⑦段告诉我们:树木是组成森林的最根本的生命体;它的倒塌声
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因而不同于山风林籁;树木的生命只有一次,终其一生才有从开始到完
结的全过程。作者在赞美了森林伟大的力量之后,也向读者展现了作为个体的树木脆弱的一
面,借此提醒我们个体生命的价值和重要性。
评分说明:分析意蕴3分,评价2分。
【解析】
8.考查内容的概括,结合原文②③④段内容概括森林给人的独特感受,注意抓住关键词句进
行整合概括。②段破折号后面表示解释说明,由“亿万支澎湃的细流汇成了它的平静与沉寂。”
可知作者感受到的是安静沉寂的空间,由“脚下厚厚的苦解浓裹的汁水”、“我踩上去一脚,
瞬间陷入深渊。”可知作者感受到的是深陷其中难以行走。③段由“隔着千重枝叶,目不转
睛地注视我们的一举一动”“森林开始用一分钟向我们展示一万年”可知感受到的是邈远的
心理时间。由“疼痛逼入了呼吸,我看着这森林,惧骇深处全是忧伤。我想到了故乡,乂想
起了其实我没有故乡”表现「身体的疼痛,内心的孤独、恐惧、忧伤,宿命感和乡愁。这几
段用个体在森林中迷失的经过体现了人类的平凡和渺小.
9.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从手法、炼字、句式等方面切入,结合内容进行理解赏析。本题具
体从火种、蕴藏、饥渴的理解、修辞手法与效果、文本内容结合几个方面来作答。文本内容
提示我们“迸发出簇簇四射的枝条”易于燃烧,“死去后仍没有忘记留下一片片橘黄,赭红,
尽是被楚烤后才会呈现的颜色”,以及留下枯枝败叶等待燃烧,可知森林是“庞大的火种”,
“蕴藏”火焰而“饥渴”。手法上面运用比喻的修辞。比喻新颖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10.考查开头结尾句子的作用。注意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等方面作答。内容要结合手法
分析,结构要关注句子位置,并且结合两者之间的关联作答。内容上:以小见大,用一只
喙木鸟作为森林的代表;开头用“找到一只啄木鸟”提示读者两人刚进入森林,结尾用“目
送啄木鸟远去”收束由森林引发的感兴。结构上:首尾呼应,用啄术鸟贯穿全篇,结构严谨。
11.考查对段落内容的评析。注意先对相关段落内容理解后进行准确深入阐释,接着进行评
价和分析。文章第⑦段属于结尾部分,要适当结合前文内容和主旨进行作答。结合本段内容:
树木是组成森林的最根本的生命体,它的倒塌声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因而不同于山风林籁;
树木的生命只有一次,终其一生才有从开始到完结的全过程。另外本段开头“我们在说这森
林。说了海洋又说火焰,唯独没有说这森林中一棵平凡的树木。”是过渡句。作者在赞美了
森林伟大的力量之后,也向读者展现了作为个体的树木脆弱的一面,借此提醒我们个体生命
的价值和重要性。
黄浦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文本一】
文城
余华
①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
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
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
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
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喷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
出。
②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是
一个大富户。可是有关他的身世来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外乡口音里有着浓重的北方腔调,
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人们由此断定他是由北向南来到溪镇。很多人认为他是十七年前的
那场雪冻时来到的,当时他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经常在雪中出现,挨家挨户乞讨奶水。他的
样子很像是一头笨拙的白熊,在冰天雪地里不知所措。
③那时候的溪镇,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几乎都见过林祥福,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女人有一个
共同的记忆:总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时,他来敲门了。她们还记得他当初敲门的情景,仿
佛他是在用指甲敲门,轻微响了一声后,就会停顿片亥L然后才是轻微的另一声。她们还能
够清晰回忆起这个神态疲惫的男人是如何走进门来的,她们说他的右手总是伸在前面,在张
开的手掌上放着一文铜钱。他的一双欲哭无泪的眼睛令人难忘,他总是声音沙哑地说:“可
怜可怜我的女儿,给她几口奶水。”
④他的嘴唇因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冻裂以后布满了一条一条暗红的
伤痕。他站在他们屋中的时候一动不动,木讷的表情仿佛他远离人间。如果有人递过去一碗
热水,他似乎才回到人间,感激的神色从他眼中流露出来。当有人询问他来自何方时,他立
刻变得神迟疑嘴里轻轻说出“沈店”这两个字。那是溪镇以北六十里路的另一个城镇,那里
是水陆交通枢纽,那里的繁华胜过溪镇。
⑤他们很难相信他的话,他的口音让他们觉得他来自更为遥远的北方,他不愿意吐露自
己从何而来,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身世。与男人们不同,溪镇的女人关心的是婴儿的母亲,
当她们询问起孩子的母亲时,他的脸上便会出现茫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冻时的溪镇景色,他
的嘴唇合到一起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仿佛她们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
⑥这就是林祥福留给他们的最初印象,一个身上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
有着垂柳似的谦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⑦有一人知道他不是在那场雪冻时来到的,这个人确信林祥福是在更早之前的龙卷风后
出现在溪镇的。这个人名叫陈永良,那时候他在溪镇的西山金矿上当工头,他记得龙卷风过
去后的那个早晨,在凄凉的街道上走来这个外乡人,当时陈永良正朝着西山的方向走去,他
要去看看龙卷风过后金矿的损坏情况。他是从自己失去屋顶的家中走出来的,然后他看到整
个溪镇没有屋顶了;可能是街道的狭窄和房屋的密集,溪镇的树木部分得以幸存下来,饱受
摧残之后它们东倒西歪,可是树木都失去了树叶,树叶在龙卷风里追随溪镇的瓦片飞走了,
溪镇被剃度了似的成为一个秃顶的城镇。
⑧林祥福就是在这时候走进溪镇的,他迎着日出的光芒走来,双眼缝怀抱一个婴儿,与
陈永良迎面而过。当时的林祥福给陈永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脸上没有那种灾难之后的沮
丧表情,反而洋溢着欣慰之色。当陈永良走近了,他站住脚,用浓重的北方口音问:“这里
是文城吗?”
⑨这是陈永良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她名,他摇摇头说:“这里是溪镇。”
⑩然后陈永良看见了一双婴儿的眼睛。这个外乡男人表情若有所思,嘴里重复着“溪镇”
时,陈永良看见了他怀抱里的女儿,一双乌黑发亮的眼惊奇地看着四周的一切,她的嘴唇紧
紧咬合在一起,似乎只有这样使劲,她才能和父亲在一起。
⑪怵祥福留给陈永良的背影是一个庞大的包袱。这是在北方吱哑作响的织布机上织出来
的白色粗布,不是南方印上蓝色图案的细布包袱,白色粗布裹起的包被已经泛黄,而且上面
满是污渍。这样庞大的包被是陈永良从未见过的,在这个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摇晃,他仿
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
【文本二】
以上作品是作家余华长篇新作《文城》的开头部分。该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他之前作
品少有着墨的清末时代,上溯至余华的《活着》之前那个更荒蛮残酷的时代,也展现了从北
至南更广阔的地理空间。林祥福原本不属于溪镇,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
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
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
(文本一和文本二,节选自2021.01.28《文学报•悦读》)
8.在文本一里,作者叙述故事时采用了44个第三人称“他”,同时,穿插7次“林祥福”,
分析这样写的效果.(3分)
9.从构思的角度,赏析文本一作为《文城》开头部分的作用。(4分)
10.分析编写文本二的目的。(4分)
11.依据《小说的细节》中作者的观点,从文本一的下列细节中选取一个加以赏析。(5分)
北方口音庞大的包袱为女儿讨要奶水
【答案】
8.(3分)文本-中,采用第三人称“他”,大多用于讲述故事细节,是全知视角,既显得
客观,又能多角度、全方位的介绍人物的身份、背景,把读者快速带入故事的场景中;同时,
直接穿插“林祥福”,主要用于介绍情节发展,明确主人公,避免混淆,在心理感受上,让
读者与人物靠得更近;“他”和“林祥福”交错使用,避免行文呆板。
9.(4分)先讲林祥福万亩荡的富庶,再追忆他的到来;采用倒叙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
趣;还分别介绍他在溪镇人印象中两种不同的出现方式,既写出J'林祥福初到溪镇时带着幼
女的贫穷困窘的样子,和他后来的富庶形成鲜明的对比,乂暗示出他来自北方,但具体地点
不详,有一种神秘感。这样的写法独具匠心,引人入胜。
10.(4分)作为《文学报》应该捕捉、报告、介绍作家的新动向,但报纸篇幅限制,除了
节选小说的开头部分,还需要编写文本二补充;不仅交代小说发生的背景,还勾勒出主人公
林祥福的身世经历,引起疑惑,增强神秘感;简要介绍了小说的梗概,整体把握余华新著的
特点;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11.(5分)答案示例一: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现三次,符合戏剧性细节的特征;这个细节
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具有新的意义;第一次出现点明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第二次出现
是向人讨要奶水喂养女儿,显出他的困窘,第三次是他向陈永良打听文城的地名,扣住小说
的题目;这个细节使整个事件复杂化,让林永祥的身世更加神秘。
答案示例二:为女儿讨要奶水在文中只出现一次,属于刻画人物的细节;林祥福独特的
敲门方式,总是伸在前面的右手,手掌里的一文铜钱,欲哭无泪的眼睛,沙哑的声音;这些
细节一个又一个叠加在一起,刻画出一个深深被生活折磨着,贫穷而有礼,努力维持着自尊
的人物形象;它们鲜活真实,展示人物精神,突显作者独特眼光。
答案示例三:庞大的包袱是白色的粗织布,不是南方的印花细布,既属于刻画人物的细
节,又具有象征意义;“包袱”“庞大”“已经泛黄”“满是污渍”等细致描写,暗示了他来自
北方的身世,刻画出这个男人的顽强坚韧,还象征了林祥福生活的沉重。
【解析】
8.此题考察人称的作用,学生要了解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作用,第三人称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结合文章中''他”的出现,和人物身份、
背景等有关,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林祥福”这一直呼人名的写法,既能是人物与读者
的距离拉近,又能避免行文的呆板。
9.此题考察开头作用,虽然有“构思”这一前提,但通过分析题目和文章开头,主要还是考
察开头的作用,学生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上分析,通过阅读整篇文本可知,开头是倒叙这一手
法,需要学生写出倒叙的好处,内容上介绍了林祥福的形象,暗示了他来臼北方,结构上和
下文他的落魄窘困形象对比。需要答出这样的构思巧妙,独具匠心这点。
10.此题考察报纸的特点,从报纸介绍的内容分析可知,补充交代了作家写作背景,简单介
绍了故事梗概,从报纸的特性来看,篇幅有限,对作家和作品的介绍不宜过多,只能挑关键
信息介绍,这一点学生接触报纸较少,答案不容易得出。
11.此题考察细节描写,但要结合《小说的细节》中讲到的“戏剧性细节”、“刻画人物细节”、
“象征意义”等进行文本解读,难度不大,但是题目非常新颖,需要学生理解第一篇社科文
关于细节的概念才能准确指出“北方口音”、“庞大的包袱”、“为女儿讨要奶水”的细节特点。
嘉定区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奥格教我的事
周洁茹
①离开加州以后,我再没有给奥格写过信。
②奥格是我新到美国时学校派给我的英语拍档,我在很多文章里写过她。那个时候我们
每周见一次面,她会带我去当地人才知道的小花园、集市,有时候也会待在她的很漂亮的家,
聊一下午的天。那是2000年,我第一次看到有人会把暂时不用的衣物租一个仓库放起来。我
在写给妈妈的信里说奥格的家很大,但她宁愿用那些空间放一个简直无用的艺术装置甚至一
盆巨大植物。奥格那个时候已经七十岁了,但她对于生活的热情却甚于我的,一周一次中国画,
一周一次瑜伽,一周一次饮茶,还有这一周一次的帮助一个新来美国的年轻人了解美国,融入
美国的生活。
③我那个时候已经中止写作,未来到底会怎样,我不知道,也许更坏越来越坏,我活得很
消沉,每天都在担忧。我更像是一个老年人。
④直到有一天奥格带我去一个艺术集市,她停留在每一个摊位,跟那些完全不认识的摆
摊的艺术家们聊天。我们还站着听了一场露天音乐会,我没听出好来,我克制着不耐烦。表演
结束,奥格买了他们的一张CD,封套上四个穿红西装的老爷爷,手里的乐器在太阳光下面好
像金子做的,闪闪发光。奥格把CD送给我,我突然跟奥格讲:我不会拥有您这样的生活。奥格
说:你将来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的。
⑤我看着她。
⑥我之前从来没有讲过。奥格说,我来自洪都拉斯,你一定没听过这个名字。刚到美国的
时候我们一无所有。奥格说,但是我们年轻啊,唯有努力。我的丈夫直到现在还在工作,没有
休息过一天。
⑦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很羞愧。你还很年较啊。奥格说,你的未来一定会好的,你会有
一个很好的人生。
⑧这一件事是“那些奥格教我的事”中最重要的一件,我想我永远不会忘掉的。
⑨我的儿子肖恩出生在斯坦福医院,我们收到了好多美丽的礼物,奥格的礼物是一个蒂
芙尼银勺子,特别美国。后来我的女儿乔安在纽约出生,我们也给她买了一个刻了她名字和生
日的蒂芙尼银勺子,我把这些件都归入“那些奥格教我的事”。肖恩五个月大的时候,我们离
开加州搬去新泽西州,奥格送给我一个镶了蓝石头的印第安镯子作为告别礼物,送给我的丈
夫一个印第安扣子,都是银做的,我知道我们拥有奥格最美好的祝福。
⑩可是我再也没有写信给奥格。也许只是我的问题,我不联络,如果没有得到回信,如果
得到一个坏消息,我不知道,我不联络,那么一切都还在原位,一切都好好的。我的奥格一直生
活在她的放了好多艺术品的美美的家。我已经四十岁了,可是更多的时候还是很幼稚,就像我
刚刚到美国的时候。
(11)直到两年前我重新开始写作的第三年,我给大家群发了一封地址更新邮件。奥格给
我回了信,说她很高兴终于收到我的信,并且希望我再给她写信,告诉她我一直都在做什么。
我的电话一直没有变,她说,给我打电话。
(12)可是我没有给她打电话,我也没有写信给她。
(13)十六年以后了,我又回到加州,带着我的小女儿乔安。车开在大教堂前面的大路,
两旁是高大的棕桐树,一切好像回到二十年前。我说不出更多的感受,已经四十多岁的我,不
只是消沉,又加上了疲惫。我有没有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不确定。
(14)我拿出手机,搜出奥格两年前的回信给奥格打了一个电话。奥格的声音完全没有变,
我相信她也是马上认出了我的声音。可是真的是过去了十六年了啊,却好像一切都没有改变。
(15)再见到奥格,我觉得像在做梦一样。奥格一点没变,她的房子也没有变,那些艺术品
们,雕塑和画,仍然放在原来的地方。
(16)只是,奥格的丈夫病了,在医院。她经常去医院看他。但是,她已经不能开车,她在
停车场出了车祸,有人撞到了她和她已经停下的车,她被送到医院,躺了好几天。所以她不再
开车了。
(17)奥格给我看一个中国结,她说有一天回家发现这个中国结挂在她的门上,一定是一
个好心的过路人送给她的礼物。我说不出话,我一直在微笑,我还在做梦。
(18)回到洛杉矶,我托朋友给奥格寄去了本我的小说,小说里有我离开加州以后的生活。
希望您喜欢这篇小说。我写信给奥格,期待下次再见。
(19)奥格一直没有回信,我很快就忘了这件事,我越来越忙了。我也不再写小说,也许写
作就是一场长跑,有人永久离场,有人好不容易返场仍然很难跑到终点。
(20)九月的最后一天,凌晨三点,我突然醒了,奥格发来了一封信,她说很抱歉回信迟了,
她一直在忙着照顾丈夫,他在九月中的一个午夜过世了。
(21)现在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时刻,我需要做很多事情才能使我的生活重新恢复。
奥格说,我用读你的书来帮助我度过这个时期。
(22)我从床上坐起来,读这封信。
(23)你不知道你和你家人的来访给我带来了多少快乐。奥格说,真为你感到骄傲,你有
这么可爱的女儿,还有肖恩,很希望下次会见到他。而且你不知道我有多喜欢你寄来的书,这
是一个最特别的礼物,让我知道,你成为了你想要成为的样子,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位作家。
你有一个很好的人生。
(24)爱你的,奥格。
(25)我的眼泪终于没能忍住。
(选自《散文》,有删改)
8.第②段画线句多次重复“一周一次”,赏析其独特的表现力。(3分)
9.“我没有给奥格写信”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从构思角度分析其作用。(4分)
10.文章叙述视角有变化,以⑳一㉔段具体内容为例对此加以赏析。(4分)
11.结合全文,评析文章结尾段。(4分)
【答案】
8.(3分)答案示例:(1)句式相似多次重复,突出人物生活安排丰富而规律,表现人物热
爱生活(有规划)(2)多个每周一次与70岁关联,表现人物年老而积极的精神状态,与我形
成对比。(3)整齐中有变化,暗示人物时间精力爱好与“我”中国身份的关系,表现奥格
对我的关注和用心。
9.(4分)答案示例:(1)作为全篇叙事主线,以自叙回忆形式,串起前半部分我与奥格交
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2)以我没写信的经历、心理与态度与奥格形成对比,呈现不同文化
背景、年龄悬殊两个人物相遇交往过程中不同的心理、行为,突出奥格对我真诚持久的关心、
帮助、祝福与期待。(3)为后半部分我16年后看望奥格并给奥格写信蓄势,体现奥格影响
下我的转变,表达我对奥格的感激与愧疚。
10.(4分)以20-24节为例,主要以“我”的视角叙述奥格生活经历、交往细节,辅以奥
格视角向“我”和读者倾诉信件内容;“我”的视角便于客观叙述奥格人生经历,呈现我作
为“旁观者”“受助者”“读信者”的心理感受,展示我内在情绪、情感的微妙变化,表现奥
格对我的影响;以奥格视角自述信件内容,营造现场感,将读者带入与奥格直接对话的情境,
体会感受奥格的心理情感。两种视角转换贯穿全文,突破单一叙事视角的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