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钱钟书与韩寒作品幽默讽刺艺术的异同-以《围城》和《三重门》为例_第1页
比较钱钟书与韩寒作品幽默讽刺艺术的异同-以《围城》和《三重门》为例_第2页
比较钱钟书与韩寒作品幽默讽刺艺术的异同-以《围城》和《三重门》为例_第3页
比较钱钟书与韩寒作品幽默讽刺艺术的异同-以《围城》和《三重门》为例_第4页
比较钱钟书与韩寒作品幽默讽刺艺术的异同-以《围城》和《三重门》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目录TOC\o"1-2"\h\z\u摘要 1关键字 1一、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语言中比喻使用的精彩绝伦 1(一)钱钟书《围城》中比喻的运用 2(二)韩寒《三重门》中比喻的运用 3二、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语言中运用英文词语的文字游戏 3(一)钱钟书《围城》中英文词语的运用 4(二)韩寒《三重门》中英文词语的运用 5三、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语言中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的讽刺和调侃 6(一)钱钟书《围城》中文言文词语的运用 6(二)韩寒《三重门》中文言文词语的运用 7四、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艺术的差异 7(一)作品寓意体现的差异 7(二)作品成熟度和思想的差异 9五、结语 11参考文献 13Abstract 14Keywords 14致谢 15比较钱钟书与韩寒作品幽默讽刺艺术的异同——以《围城》和《三重门》为例摘要:钱钟书的《围城》因其独特另类的讽刺手法,新奇罕见的讽刺视觉点,以及轻松调侃式的笔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独具特色的讽刺幽默方式影响深远,而当代作家韩寒的《三重门》则是模仿《围城》中钱式讽刺风格的典型之作。本文主要通过对钱钟书《围城》以及韩寒《三重门》的对比,来说明这种独特的讽刺艺术手法是怎样在两个处在迥然不同的时代的作家之间传承的。本文分别从两部作品的比喻、英文词语、文言文词语的使用三个方面来论述本论题,通过两个作品的比较对文学作品中的幽默讽刺语言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进一步探析。关键字:钱钟书;韩寒;幽默;讽刺;围城钱钟书是一座“文化昆仑”,在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之称。他的幽默语言熔铸了他对于人生、社会种种新颖独特的见解于一炉,博采东西文化之长。《围城》是钱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有论者认为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围城》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韩寒作为80后最具传奇性的青年作家,他以其锐利深刻的思想,幽默灵性的语言,初到文坛就深深地吸引了无数青年读者的眼球。2010年4月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被称为当代意见领袖,自称“公民韩寒”。《三重门》于2000年出版,畅销200多万册,成为中国近二十年来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本文就这两部作品的幽默讽刺艺术进行浅析。一、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语言中比喻使用的精彩绝伦“比喻”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一方面可以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使复杂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写作中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理解,从而产生幽默讽刺的效果,也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钱钟书在他的《旧文四篇》里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二)《三重门》中比喻的运用韩寒的模仿能力极强,他欣赏并追崇钱钟书的幽默语言,凭借其丰富的知识、睿智的设喻,将小说的语言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幽默之感由此产生,相对《围城》深奥的喻体来说,韩寒使用的喻体相对更适合青年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韩寒的代表作《三重门》全书21万字,据统计,仅比喻就用了372个,与《围城》中的比喻运用密度相近,各类比喻一应俱全,堪称比喻手法之集大成。但韩寒的语言本身,也具有很大的特色,在于他生动地联系现实生活,趣味盎然而又针砭时弊的比喻修辞和推理逻辑,且两者相同的是比喻巧妙贯通文作,语句自然过渡,用量虽大却不显矫情做作。如“经过漫漫的等待,菜终于上来。四个人都有一碗面,有所不同的是Susan的面条根根士气饱满,也是一副“君子”的样子;相形之下,其余三人的面条都像历尽了灾难,面黄肌瘦。用政客的说法,Susan的面是拿到国际上去树立民族自信的;其他的面则是民族内部矛盾的体现……放在一起,那三盘浇头仿佛是朱丽叶出场时身边的婢女,只为映托主人的出众。”韩寒.三重门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40页.韩寒对这个场景的描写没有用平实的叙述来表达,而是通过把面条拟人化来生动的描述出饭店老板对四个人的差别待遇,“Susan的面条根根士气饱满,也是一副“君子”的样子”,可看出老板对Susan的特别照顾,这样的描写使整个场景生动灵活起来,不再刻板。加上韩寒一贯讽刺的语言,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比如“用政客的说法,Susan的面是拿到国际上去树立民族自信的;其他的面则是民族内部矛盾的体现。”这样新颖和大胆、辛辣的讽刺语言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有所思考。韩寒写《三重门》时是十七岁的少年,通常,人们对少年的希望是简单的,幼稚的,好糊弄的,是容易对付的。可韩寒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却又有着同龄人不一样的成熟,这一点在韩寒写作的语言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语言是分年龄层次的,什么样的年龄说什么样的话。然而少年韩寒确是一个例外,他不再以一般少年的语言来思考世界,来叙述世界。看到药丸他说:“那药和人在一起久了,也沾染了人的习气,粒粒圆滑无比。”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79页.二、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语言中运用英文词语的文字游戏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的文化开始进入国人的视域,部分较为新进的知识分子和一批留洋后的中国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也是西文化向中文化渗透的一种表现。后来在这些青年文学作品中也出现大量的中英文相间的写作手法,中英文相间的写作手法不仅有双关,婉曲的修辞意义,从语意的效果看,更是一种幽默和讽刺。(一)《围城》中英文词语的运用钱钟书于1935年——1938年间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就读于牛津大学英文系,是接受西方教育较早的一批青年。这段留学经验对钱钟书的写作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围城》中,钱钟书大量的运用到了中英文相间的的写作方法,这也属于《围城》的一大特色。钱钟书的文字之妙与文思之精细密不可分,深邃的思想凭妙趣横生的语言传达给读者,使我们既得到钱钟书智慧的启发,又得到美文的享受。从钱钟书作品中英文词语的使用,能看出钱钟书对当时政局的愤懑和抨击。“那些学生虽然外国文不好,卷子上写的外国名字很神气,有的叫‘亚历山大’,有的叫‘伊利沙白’,有的叫‘迭克’,有的叫‘小花朵’(Florrie);有个人叫‘火腿’(Bacon),因为他的中国名字叫‘培根’。”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213页.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213页.这段讲的是方鸿渐所教的学生在试卷上写的英文名字,在语文水准日益低落的今天,这段嘲讽文字可说是现实最好的写照,也可以看出当时学生崇洋的心态。更是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的教育出现的改变,中国开始出现一些新学堂和新的教育思想,开始逐渐的收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后来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那时候只想保守中立;中既然不中,立也根本立不住,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此外全让给日本人。‘约翰牛’(JohnBull)一味吹牛;‘山姆大叔’(UncleSam)原来只是冰山(UncleSham),不是泰山;至于‘法兰西雄鸡’(Galliccock)呢,它确有雄鸡的本能——迎着东方引吭长啼,只可惜把太阳旗误认为真的太阳。”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302页.“中立”,末句的“法兰西雄鸡”,断章伸引,关合多边复杂而具体的国际形势,浑然天成,妙手偶得。中译名“约翰牛”之“牛”,恰好与中文成语“吹牛”的“牛”,有同字同音双关之意——“约翰牛”吹牛。但中译“山姆”与汉字“山”,纯粹是风马牛不相及,根本无双关。这也只有在钱钟书创造性的语境中才能化解沟通。UncleSham中译就是“骗子大叔”或“行骗的当铺老板”,故“山姆大叔”不是真大叔,而是假大叔、靠不住的老板——假Sam(山)也,犹如“冰山”。讥讽当时的民国政府以UncleSam(美国)为靠山,靠的只是假山即冰山。《围城》在这方面的创制,所下的功夫最大,最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去体会。又如《围城》中,张先生大笑道:“我不懂什么年代花纹,事情忙,也没功夫翻书研究。可是我有hunch;看一件东西,忽然whatd'youcall灵机一动,买来准OK。他们古董掮客都佩服我,我常对他们说:‘不要那假货来fool我。Oyeah,我姓张的不是sucker,休想骗我’”关上橱门,又说:“咦,headache——”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40页.此处可见中国国民性中的故作聪明、无知卖弄,崇洋媚外的心态,亘古长存于灵魂底处。作者轻描调侃的语调背后实质潜藏着对于中国强大的热爱与悲哀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40页.(二)韩寒《三重门》中英文词语的运用现今的中国教育对英语的重视超出了语文,这样的教育形态在韩寒看来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试问,如果连中文,本国的文化都学不好,学习外语的意义何在?韩寒在收录于《通稿2003》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现今的学生关于学习英语的问题,“一到早上朗诵的时候,全学校出来的都是英语,闭上眼睛以为是在牛津,睁开眼一看是在天津。”韩寒.通稿2003[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第98页.极尽讽刺与调侃,在韩寒的《三重门》中也多次出现关于英语使用的情节,韩寒以一贯的幽默的方式来叙述和描写,利用错用的英语造成幽默效果,这也是在《三重门》中反复使用的方法,这样的句子还有韩寒.通稿2003[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第98页.“传的内容莫过于姚书琴问:“你会什么乐器啊?”钱荣传纸条道:那些easy,我通——可能只是粗通SexViolin也会一点,人家叫我Fiddler。……姚书琴对这些看不懂的英语敬叹不已,遂对钱荣敬叹不已,这增加了钱荣的洋气,下课说话都是:“Ohdear!这小子是uglyha,no……no……,not这样的,上次我们在Pub里,他灌我drink,真是Shit,Fackhim!”这些随口就说出的英语让全班自卑万分。”韩寒.三重门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255~256页.钱荣说自己通萨克斯管:sax,不料却说成了性交:Sex,钱荣的“我通——可能只是粗通……”韩寒都描写得精彩绝伦。钱荣一直得意于他被别人称为“小提琴家”(fiddler),想不到这个词却被韩寒多注释了一个义项:“骗子”。文段中韩寒通过描写钱荣在讲话时中英文夹杂,讲英语的时候又多次出现错误的景象,来表达当今学生在英语上的故作聪明和做作的卖弄,和崇洋媚外的心态,整个场景灵活生动。韩寒《三重门》中英文词语的使用,更多的是为了对教育制度表示出不满,由于身处环境的差异,使钱钟书和韩寒在表达和描写上产生了一定的差异,钱钟书先生更多的关注整个社会和政局的发展,而韩寒这个十七岁的少年,更多的是对教育的关注和对身处于这个环境的抗议,可相同的是,钱钟书和韩寒都对当时社会上所存在的崇洋媚外的情况和故意使用英语词语的卖弄极尽调侃和讽刺。三、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语言中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的讽刺和调侃文言文词语指的是文言文中所使用的词语,在古代一般作为基本词语来使用,但在现代文学中一般很少用到。然而,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有意,并恰当的使用文言文词语能更好的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能增强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感染力。(一)《围城》中文言文词语的运用钱钟书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有着丰富功底,在《围城》中,钱钟书还灵活地运用了文言文词语对人物进行讽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银行的周经理有这样一段话:“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遮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有荣焉。”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9页.这段话整段都是文言文。周经理本来是想在方鸿渐面前抬高自己的身份,希望方鸿渐感恩图报。这段话本来如果使用白话文是浅显易懂的,但是现在使用的是文言文,这样使读者在阅读时也产生了麻烦,同时产生厌恶感。钱钟书就用这样的方法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一同嘲讽他。也通过这段话讽刺了周经理的虚伪、虚荣、市侩的嘴脸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9页.在《围城》中方遁翁劝诫儿子方鸿渐的一封家书中这样写到:“伍不惜重金,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苦读之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吾不图汝甫离膝下,已濡染恶习,可叹可恨!且父母在,不言老,汝不善体高堂念远之情,以死相吓,丧心不孝,于斯而极!当时汝校男女同学,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托词悲秋,吾知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7页.方遁翁老先生文如其人:喜欢用典,保守,自矜,偏狭,迂腐。通过这封家书让这个满口“之乎者也”的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却又顽固迂腐的封建乡绅形象灵活生动的展现。钱钟书是一位接受外国教育,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严重的中国知识份子,一直想努力的跳脱中国迂腐的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所以,方遁翁的形象之所以能够塑造得如此成功,主要是钱钟书对那些身在二十世纪的当代,观念却还停留在过去的封建时代乡绅之流的空洞造作的深入了解和接触。《围城》中钱钟书是以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在书写。《围城》中忽而冷嘲、忽而热讽的玩笑,出尽了那些庸俗知识分子的洋相。(二)《三重门》中文言文词语的运用韩寒的《三重门》中的主角林雨翔,在儿童时期就不断被父亲逼着学习、背诵古文,古文功底不错。所以,在韩寒在《三重门》中也极大的发挥了这一点,文中多次出现林雨翔使用古文的段落。如“近日谣言亟起,其言甚僭,余不能息。甚憯,见谅。孰谮之,余欲明察。但须时日。向余与诸大学中文系教授通信,惯用古文,今已难更。读之隐晦酸涩,更见谅矣。……复古亦非吾之本意。夫古文,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然古文之迂腐,为我所怼之。汝识字谨译。余之文字往往辞不及意,抑或一词顿生几义。然恰可藉是察汝之悟性。”韩寒.三重门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111页.这是林雨翔给Susan的一封信,信件中林雨翔通篇都用古文来书写,林雨翔也想通过这封信来夺得美人心,故在信件中绞尽脑汁的故作深沉大玩文字游戏,翻字典磕磕碰碰的凑出了一封完整的信件,在这封信中出现了僭、憯、谮这三个字形相似字义不同的汉字,这三个字所表达的意思其实很浅显易懂,但林雨翔在信中却反复的使用这样故作深沉的手段。这段文言文也可看出韩寒有一定的古文功底,这点从文段中引用了《史记屈原列传》里的一句话,“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史记[M].司马迁.史记[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第603页.四、钱钟书和韩寒幽默讽刺艺术的差异韩寒极为推崇钱钟书的讽刺手法,并在自己的处女作——《三重门》中竭力的加以模仿。对于一个仅仅十七岁的少年而言,他在文字情感把握以及挖掘人物心理的程度上的模仿已经是极大的成功了。但是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以及个人阅历的限制,使得韩寒的作品或多或少的带着缺憾和钱钟书的《围城》相比在语言艺术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一)作品寓意体现的差异《围城》虽然是一部以讽刺手法见长的著作,但是我们在阅读作品的时候能感觉得到作者对自己所讽刺的对象带有一种淡淡、隐蔽的同情。他对作品中人物的感情与鲁迅相似,都体现出了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懑。《围城》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上个世纪前半期的中国,这正是各种思想涌入中国社会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错位“的状况可能发生的更加频繁。这种由于时代所带来的错位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方豚翁老先生的身上。首先方豚翁老先生思想上与现实生活的错位。我们可以看到,方豚翁的思想可以用“食古不化”四个字来形容的。在他脑子里面各类封建封建思想仍旧牢固的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各类思想的涌入,方豚翁也渐渐开始明白钱的重要性,变得又要名又要钱逐渐变得市侩起来,而这种情况在后文搬到上海之后,变得更加明显起来。可以说,方老先生的思想如果在当时情况下早个六七十年,还是属于先进的。他明白教育的重要性,懂得拒绝早婚,但是时代变得太快,在他这一生的后半期,突然就遭遇了与自己先前所接受的社会完全不同的一套东西。最显著的就是在文章开头方豚翁给儿子写的信,“伍不惜重金,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苦读之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吾不图汝甫离膝下,已濡染恶习,可叹可恨!且父母在,不言老,汝不善体高堂念远之情,以死相吓,丧心不孝,于斯而极!当时汝校男女同学,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托词悲秋,吾知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若执迷不悔,吾将停止寄款,命汝休学回家,明年与汝弟同时结婚。细思吾言,慎之切切!”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7页.在这份简短的信不禁让人忍俊不禁,可以看见方豚翁对儿子未来的控制欲,一方面用传统的道德思想馆约束儿子,一方面又不住的为儿子谋求好的出路。把婚姻作为获得金钱的筹码。越到后来,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可以看见的是,方豚翁作为一个传统的封建文人,对于封建的节操观在大体上还是密切的遵守着,例如在国家遭难时,他还是会为着“节操”举家搬迁,然而在上海这个物欲横流的城市里,这些节操观慢慢的开始变得淡漠,开始不遵循孔子“君君父父臣臣子子”的教训,开始盘算儿子的钱财起来。方豚翁是当时那个社会,中国传统封建势力的典型形象,他们掌握着很大的权利,却在新的思想和社会中慢慢处于下风。被整个社会所扭曲。可以说,这种对金钱的占有欲出现在一个以名节和土地财富为重的封建大家族家长身上,是错位的一种,可以想象,一个老人,在年逾古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社会和家庭的巨变,他的价值观突然崩塌,对他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冲击。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方豚翁对某些过去事物的坚持,他仍然试图给儿子钱来结婚,试图去公平的对待三个儿子,但是,他却无能为力。可以说,钱钟书写《围城》并不只是简单的想要揭发某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或是发泄自己的不满,而是更注重作品中的人物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反思。因此,《围城》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儒雅、温婉的,也能带给读者更多的反思。而《三重门》的作者虽然思想早熟,却也不过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无所顾忌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软肋。韩寒的作品明显的带上了太多的愤世嫉俗的色彩,并且将太多的写作精力倾注在对人物的嘲讽上。他只是单纯的想要表达自己对社会、教育体制的不满,却不大在乎文本给予读者多少警示价值。因此,作品给笔者总体上的感觉是寓意性不足。如,“没当官的人好比一群野狗,那官职宛如一根链条,一旦野狗群里有人当官,那野狗就俨然变成一只家狗,有了狂吠几声赶其它野狗的资本和身份。姚书琴表面从容,暗地里不停记雨翔的名字,罪名是大声喧哗。倘若论单打独斗,野狗与家狗应该实力相当,但野狗往往打不过家狗是因为家狗有主人。雨翔连斗的勇气也没有,只有背地里骂的本事。”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238页.为了讽刺姚书琴这只“家狗”的仗势欺人,韩寒不惜把主人公林雨翔也比作“野狗”,讽刺的程度无以复加。确实,这种带哲理性的讽刺令人不得不佩服。

韩寒的笔尖如同针尖一样的刺入肌肤,用极其深刻的比喻进行无情的讽刺。正是用这些形象深刻的比喻使整部小说的讽刺意义更加鲜明突出,也使小说具有了更大的形象性与生动性。效果更强烈,主题更深刻。但是,韩寒这种过于偏激的刻画,使他的作品带上虚无和颓废的色彩,我们几乎无法看到作者对社会存在何种希望。过度的体现消极面,这就是韩寒对钱钟书讽刺艺术的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238页.(二)作品成熟度和思想的差异鲁迅先生说过:“为笑笑而笑笑的是不能长久的,于是幽默也就免不了改变样子了,非倾于社会的讽刺,即堕入传统的学笑话和讨便宜。”鲁迅.鲁迅文集[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第56页.读《围城》,不但可以感受到沿途邂逅的惊喜,体会到妙趣横生的比喻,更能咀嚼蕴含深意的象征。钱钟书先生有着丰富的人生历练、渊博的学识,他调侃的语调背后实质潜藏着鲁迅.鲁迅文集[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第56页.小说引一句英国古语:“说婚姻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结局。”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89页.又引一句法国的名言:“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89页.人生无处不围城,小说主人公冲破了一个又一个围城,却永远面临着下一个围城,笔法细腻,再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追求与幻灭过程中的心理“围城”,其讽刺意味极为深远。“围城”这一主题便具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钱钟书先生对于现代人在爱情、婚姻、职业乃至人生万事的“围城”现象作出了具有警示作用的揭示,发人深省。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89页.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89页.“围城”的话题是从婚姻引发而来的,而方鸿渐的爱情、婚姻也在这“围城”中兜兜转转。在留学归来的船上,方鸿渐没有抵挡住鲍小姐的引诱,与她勾搭在一起,但船一靠岸,鲍小姐马上断情绝义,转变了面孔,投入了她未婚夫的怀抱。接下来,他又与苏小姐接触密切,却始终无法爱上她,反而对苏小姐的表妹唐小姐一见倾心,最终虽拒绝了苏小姐的爱,但也同时因为误会和懦弱而错过了唐小姐。孙柔嘉是一个工于心计、精明柔韧的女孩子,她先是制造谣言,后又故意让学校同事看到自己与方鸿渐的亲密动作,使大家误以为他们已经订婚,进而顺水推舟,诱使方鸿渐娶了她。“鸿渐最初以为她只是个女孩子,事事要请教自己;订婚以后,他渐渐发现她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262页.“订婚一个月,鸿渐仿佛有了个女主人,虽然自己没给她训练得驯服,而对她训练的技巧甚为佩服。他想起赵辛楣说这个女孩子利害,一点不错。”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264页.而此时方鸿渐已然身居“围城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262页.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264页.由爱情、婚姻的“围城”引申开来,小说中同样贯穿着方鸿渐、赵辛楣等人在事业上追求、挣扎、选择和放弃的过程。方鸿渐本性善良,虽不学无术但亦不愿弄虚作假、欺世盗名,但他懦弱的性格缺点同样导致了他事业上的不顺。方鸿渐从国外归来,职业无着,挂名于岳父的银行;与岳父闹翻后他千辛万苦来到三闾大学,可却发现这里更是充满了明争暗斗和相互倾轧;失业后又冲回上海,求职却依然无门……上海是座“围城”,三闾大学是座“围城”,接下来的道路又将如何?等待方鸿渐的可能仍然是一座新的“围城”!在当时由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大背景下,人生乃至整个社会也都成为一座“围城”。理想与现实之间处处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正直善良、才华横溢的人只能处处碰壁,找不到最终的出路。小说从方鸿渐与他们的人事或情感的纠葛中深刻地刻画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寄托了钱钟书先生对人生的深邃思考。而韩寒这个十七岁的少年,更多的是对教育的关注和对身处于这个环境的抗议。比如文中对精神面貌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头汗的谢景渊听见道:‘这样体现了学生的精神面貌。’雨翔摇头想说否也,看谢景渊一脸正经,强忍着说给自己听,想这年头精神面貌越来越有‘面貌’的样子,好的精神面貌似舞女的脸,说不准抹了几层胭脂;学生的精神面貌更像是犯人的供词,要靠逼才能出来。”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225~226页.这段话写的是市南三中历年严防攀比,硬规定学生每天要穿校服,而所配校服又极不合时宜,“夏天的衣服可以用来提水,冬天的衣服洞大得连做渔网的资格都没有。”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225~226页.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第225页.作为一个长期被束缚在校园的青少年,韩寒明显的缺乏人生阅历,所以在语言的运用中并不能像钱钟书先生那样有犀利的审视眼光,以及足够的批判力度。再加上韩寒更为明显的是想泄愤自己的不满,并且急切的想将自己的不屑一顾传达给读者,所以,《三重门》更像是一部宣泄对教育制度不满的作品,而非一部能让人思考人生的文学著作。五、结语《围城》是钱钟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是“五四”以后新文学中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在当今文坛上享有新《儒林外史》的美誉。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趣利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关于韩寒的《三重门》,学界中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部体现社会现实的优质作品,其辛辣的语言,幽默的语调,颇有钱钟书的风范;但也有人认为《三重门》仅仅只是一部不入流的青春文学,它实质上不过是处于青春期少年的牢骚之作。而我认为更为倾向前者。确实,在阅读《三重门》时感受得到作者对不公制度的愤懑,但是作者在表达自我情绪的同时,也间接性地向读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况且每一部作品总是因为作者对某种现象的感想而存在的。此外,不能仅仅将《三重门》看做一部模仿品。因为作者在模仿的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的修改,他的作品具有自己的思维,也表达出了心中所想。故而,《三重门》是一部具有独立性的成功作品。本文通过对钱钟书这位幽默大师的语言和韩寒的幽默语言的了解和对比,进一步的阐释了幽默讽刺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几种体现形式,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钱钟书与韩寒在写作中幽默讽刺语言的成功之处,两位作家都各自为中国当代幽默讽刺的语言艺术提供了新的气息,也让我们对幽默讽刺语言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也让我们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幽默语言。参考文献[1]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2]张宝霞.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J].高新技术企业,2008,(13).[3]卜晓梅.妙“喻”连珠,出奇制胜——论钱钟书《围城》的比喻艺术[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11,(03).[4]孟宪华.浅析钱钟书《围城》的讽刺幽默性[J].文教资料期刊,2009,(03).[5]安凤琴,宋玉红.阐析韩寒作品的语言特征[J].长城期刊,2011,(06).[6]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7]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涂建华.韩寒作品中的英文幽默[J].写作期刊,2002,(12).[9]鲁迅著.鲁迅文集[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10]涂建华.韩寒作品中的英文幽默[J].写作期刊,2002,(12).ComparedwithHumorworkHanhanQianzhongshuSatireArtof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ForFortressBesiegedVSTriplyDoorsAbstract:FortressBesiegedgotgreatsuccesscoztheparticularstyleofwritingwithashaftofwitandthedifferentv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