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语法常识侯乃峰《古代汉语·通论》目录第一节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2.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如副词)第二节古代汉语的特殊语序(词序)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
3.行爲数量表示法目录第一节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一、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2.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作动词二、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如副词)[注:或归属于上面的“词类活用”]
1.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2.“岁”“月”“日”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第二节古代汉语的特殊语序(词序)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
3.行爲数量表示法第一节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引言:古今汉语的词类划分
以先秦口语爲基础而形成的文言文,其词类划分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
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爲:
①名词、②动词、③形容词、④副词、⑤代词、⑥数词(以上实词)
⑦介词、⑧连词、⑨助词(结构/语气/音节)、⑩叹词(以上虚词)等10类。
在先秦文言文中,量词还没有从名词中分化出来,这是先秦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类划分上的主要不同之处。【实词】:一、常用副词(P81-)1.范围副词(1)表总括。[皆、尽、悉、咸、俱、具、举、毕、并、凡…(都、全、统统、一起…)](2)表限止。[特、徒、第、直、止、但、独、仅…(衹、仅仅、衹不过…)]2.程度副词(1)表示程度高。[最、极、至、甚、尤、太(大)、殊、孔、良、絶、颇…(很、最、非常、特别…)](2)表示程度加深。[益、愈、滋、弥、加…(更、更加、越来越…)](3)表示程度低。[少、略、稍…(稍微、略微…)]3.时间副词(1)表示动作行爲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既、已、业、尝、曾…(已经、曾经…)](2)表示动作行爲正在发生或正巧遇到某种情况。[正、方、适、会、属…(正在、恰巧、碰巧…)](3)表示动作行爲将要发生或某种情况将要出现。[将、且、行、方且…(将要、就要…)](4)表示追溯往事。[初、昔、昔者、囊、囊者、向…(当初、过去、从前…)](5)表示动作行爲最终发生。[终、竟、卒…(终于、到底、最终…)](6)表示动作行爲突然发生。[卒cù(猝)、卒(猝)然、猝、骤、暂、暴…(突然)](7)表示同一动作行爲屡次发生。[屡、又、复、仍、骤、累、亟qì、数shuò…(又、屡次、多次地…)]【==频度副词?】(8)表示动作行爲之间时间短暂或在时间上的衔接。[遂、即、立、寻、旋、辄…(就、于是就、马上、不久…)]4.情态副词[a诚、必、固、信;b聊、姑、且;c殆、盖;…](a)表示肯定。[诚(的确/确实)、必(一定/必定)、固(本来/必定)、信(确实/果真)](b)[聊、姑、且](尚且/姑且)(c)表示对事情的不肯定或推测、估计。[殆、盖](大概/或许/恐怕是)5.否定副词(1)不、弗。(不)(2)毋(无)、勿。(别、不要)(3)未。(不、没有、未)(4)莫。(不要、不)(5)非。(不是)(6)否。(7)微。(不、不是)6.谦敬副词(1)表谦副词。[敢(冒昧地/斗胆)、窃(私下里/私底下)、忝、伏、猥…](2)表敬副词。[敬、请、谨、幸、惠、辱…]【实词】:二、常用代词(P93-)1.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自称代词)。[我、吾、予、余、台yí、卬áng、朕、身…](2)第二人称代词(对称代词)。[汝(女)、尔、若、而、乃…](3)第三人称代词(他称代词)。[其、之、厥、彼…](后+[属、等、曹、辈、侪…]=多数(这批人、这班人、这些人…)附:谦称&尊称(P98—)谦称一是:自己称呼自己的名二是:借用一种表示卑下的称呼:臣、仆、(犬马?)走、小人、愚、妾、寡人、不谷…尊称一是:称人之字二是:称呼对方的官职、身份等:君、子、公、吾子、陛下、足下、先生、卿…2.疑问代词(1)指人:谁、孰(谁)。(2)指事物:何(甚么/爲甚么)、胡、奚、曷(怎麽/爲甚么)。(3)指处所:安、焉、恶(哪里/怎么)。3.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是、此、兹、斯、之、然、尔……](这、这个、这里、这样、这些…)(2)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那里、那样、那些…)。4.无定代词(不定代词、无指代词、虚指代词)(1)或。(有人、有的人……)(有人、有的……)(有的……,有的……)(2)莫。(没有谁、没有甚么东西[事情]……)【虚词】:(P103-P107-)一、介词于(于)、乎、以、爲、因、由、自、从、与、及……二、连词(并列、偏正)而、以、且、则、与、及、若、乃、遂、苟、假、纵、令、即、诚、既、虽、尚、犹、况、如、故、虽则、虽使、虽然、然、然则、然而、然后……【虚词:(P114-120)】三、助词(一)结构助词之、者、所……(二)语气助词也、矣、乎、哉、尔、耳、焉、与(欤)、邪、夫、其、唯、盖、而已……(三)音节助词(衬音助词、词头、词尾)1.用于词之前的:有、其、言、于、薄…2.用于词之后的:然、乎、焉、如、尔、若……(adj.之后:……的样子)什么是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充当别的词类。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水”由名词活用爲动词,“游泳”的意思。②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坚”与“锐”由形容词活用爲名词,分别是“坚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的意思。注:词类活用≠词的兼类现象词类活用,是指某个词临时活用作别的类词;而词的兼类,是指某个词本身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如: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知:动词“知道”。②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知:名词“知觉”。——“知”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属兼类词。有的兼类词,兼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词性。如:①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益:动词,涨水。②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察今》——益:动词,增加。③其家必日益。《吕氏春秋·贵当》——益:形容词,富裕。④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益:名词,好处,益处,利益。=词的兼类现象,词义有明显的变化,是词义引申的必然结果。古代汉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有: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1.名词活用作动词(A)普通名词活用爲一般动词。①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张衡传》——目:用眼睛瞪。②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说苑·贵德》——风人:(如风那般)吹拂人;雨人:(如雨那般)滋润人。③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用蹄子踢。(B)方位名词活用爲动词。①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记·商君列传》——前:往前挪。②秦师遂东。《左传·僖公32年》——东:方位名词活用爲动词,向东进发。(C)名词性词组活用爲动词。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史记·货殖列传》——冠带衣履:把“冠带衣履”等生活用品供应给天下的人。1-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老:adj.活用爲v.像对待老人那般对待,引申爲尊敬,敬爱;幼:adj.活用爲v.像对待幼儿那般对待,引申爲爱护,慈爱。②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原列传》短:adj.活用爲v.说某人的短处/坏话,贬低,诋毁。词类活用的条件(n./adj.—v.)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或偏正关系,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爲动词。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的后面,活用爲动词。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爲动词。4.名词放在副词的后面,活用爲动词。5.名词、形容词放在代词“之、我”的前面,活用爲及物动词。6.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活用爲动词。7.名词用“而”连接时,组成并列结构,活用爲动词。2.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也即: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这个动作。2-1.动词的使动用法(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史记·项羽本纪》:“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本是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之”,活用爲使动用法,即“使之活”的意思。②《史记·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huì尉。”——“忿恚”本是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活用爲使动用法,使……生气/愤怒/恼怒。③《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本是不及物动词,活用爲使动用法,使……来(归服)。(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①《汉书·苏武传》:“会论虞常(单于派人一起审问虞常),欲因此时降武。”——“降武”不可能是(单于)投降苏武,而是单于想使苏武投降,即“使…投降”的意思。②《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饮:使…饮酒2-2.名词的使动用法①《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肉骨”即“使白骨生肉”;[“生死”:v.使动用法,使死人复生]②《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爲王③《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使……爲将2-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其事”即“使自己的事情做得好”;“利其器”即“使其器械锋利/便利好用”。
②《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正”即“使…端正”。③《触龙说赵太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即“使…(地位)尊贵”。④《过秦论》:“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秦”即“使秦国弱”。3.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主观上)认爲(或以爲)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注:“使动”与“意动”的区别“意动”是一种主观上的看法,客观上并不一定如此。“使动”:表示的是客观的结果,其意义是(客观上)“使得宾语如何”;“意动”:表示的是主观的认识,其意义是(主观上)“认爲宾语如何”。辨别:“使动”与“意动”①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美其身:(客观上)使得其自身美好。②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美我:(主观上)认爲我长得美好。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zhuó而小之,则王怒。——小之:(客观上)使木头变小。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鲁:(主观上)认爲鲁国小;小天下:(主观上)认爲天下小。分析: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有何异同?相同处:
句法结构相同,都是动宾关系。
两种用法均可以由名词与形容词的活用形成。不同处:
所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现实或者能够实现的;而意动用法是“(主语)认爲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上并不一定如此。
出现的范围不同。意动用法仅限于名词与形容词的活用,动词只有使动用法,而无意动用法。3-1.名词的意动用法①《左传•子产不毁乡校》:“不如吾闻而药之也(不如我听取郑国国民的议论并且把它们当作治病的良药)。”——药:以……爲药物。②柳宗元《封建论》:“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君君”即“认爲国君是国君/把国君看作国君”。③《后汉书·仲长统传》:“于是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鱼肉百姓:以百姓爲鱼肉/把百姓当成鱼肉/任意残害宰割。3-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荀子·天论》:“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怪:以……爲奇怪②晁错《论贵粟疏》:“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贵:以……爲宝贵/贵重;贱:以……爲贱③《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异之”即“以之爲异/认爲之奇异”。古代汉语的爲动用法:
爲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爲是爲了宾语而发出的,即“爲宾语而动”的意思。1.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动作。翻译格式爲:主语+给(替)+宾语+动词①文嬴请三帅。《左传·僖公33年》
“请三帅”是“替三个元帅请求”。②提弥明死之。《晋灵公不君》——“死之”即“爲之(赵盾)而死”。2.表示目的或原因。翻译格式爲:主语+爲了(因爲)+宾语+动词①吾非悲刖yuè也,《韩非子·和氏》——“悲刖”即因爲受了刖刑(古代酷刑,把脚砍掉)而悲伤。②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死国”即“爲国家而死”。3.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动作。翻译格式:主语+向(对)+宾语+动词①君三泣臣矣,敢问谁之罪也?《左·襄22年》“泣臣”是对着我哭泣。②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诸葛亮传》“解之”是向他们解释。(与1相似)4.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如副词)
(A)表示比喻。(象……一样的)①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秦策》蛇行:象蛇一样爬行。②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儿啼:象儿童/小孩一样的啼哭(B)表示对人的态度。(象对待……一样的[来对待]/把……当作……[来对待])①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虏:象对待奴隶一样地。②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客待之:象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C)表示工具或依据。(“用……”/“依靠、依据、按照”)①秦王车裂商君以徇xùn。《史记·商君列传》车:(表示工具)用车子。②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法:(表示依据)按照法律。③太祖累书呼,又敕chì郡县发遣。《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书:用书信。(D)表示方位或处所。(“向……”/“在、到、从……”)①大月氏复西走。《汉书·张骞传》西:向西。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廷:在朝廷上。小练习:词类活用辨析1.晋灵公不君。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3.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5.吾见申生,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6.人不难以死免其君。7.犬牙交错。小练习:词类活用辨析1.晋灵公不君。(n.用作v.行君道/言行合于爲君之道)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n.—v.用刀杀死)
3.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n.用作状语[n.用如副词]儿啼:象儿童/小孩一样的啼哭。)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n.用作状语,犬:象狗一样)5.吾见申生,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生死”:v.使动用法,使死人复生;“肉骨”,名词的使动用法,即“使白骨生肉”。)6.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难,adj.意动用法,以……爲困难;免,v.使动用法,使……免于祸患)7.犬牙交错。(犬牙: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象狗的牙齿那样的)第二节
古代汉语的特殊语序(词序)语序是汉语表达意义的重要语法手段。汉语的词序,从古到今没有太大的变化,即基本次序爲:主语—谓语—宾语。但是,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特殊的语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比如:宾语在一定语法条件下可以置于动词之前,即“宾语前置”。古今语序基本一致例: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宾语前置”,即宾语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之前,是古代汉语最爲突出的特殊语序。宾语前置的类型: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疑问代词(谁、孰、何、安、奚、焉…)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要前置。这一条最爲严格,很少例外。(1)疑问代词充当动词的宾语时,一般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疑问代词“谁”充当动词“欺”的宾语而前置。(2)疑问代词充当介词的宾语时,一般前置如:“吾谁与爲亲?”——疑问代词“谁”充当介词“与”的宾语而前置。【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子其怨我乎?”对曰:“臣实不才,又谁敢怨?”沛公安在?彼且奚适也?
敢问何谓也?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古代汉语否定句(否定词:不、无、毋、未、莫…)中,如果宾语是代词(我、余、予、汝、尔、其、之…),则作宾语的代词一般要前置(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如:成语“时不我待”又如:“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代词“尔”、“我”充当动词“诈”、“虞”的宾语而前置。【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不、无、毋、未、莫等代词:我、余、予、汝、尔、其、之等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特殊情况:古代汉语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远没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严格,有不少不前置的例子。如:有事而不告我(《左传·襄公28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黍离》)【前置例】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园有桃》)此外,“宾语前置”还有:
用代词“之”和“是”复指的宾语前置如:“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臣子们)。”——代词“之”、“是”复指前置宾语“亡”、“群臣”。在前置宾语前加上语气副词“惟”,构成“惟+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如:“惟余马首是瞻。”——等于说“惟瞻余马首。”【又如:唯利是图】
介词“以”的宾语,有时不需要条件就可以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政治(含答案)
- 左心耳围手术期护理
- 2024年度保险合同:某大型企业财产保险
- 2024年度二手住宅权属转移合同
- 2024年度施工合同:大型体育场馆施工建设合同
- 2024年度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承包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合同:影视公司与网络平台的内容授权协议
- 2024年度便利店危机管理加盟合同
- 2024年度北京市二手房买卖合同涉及的房屋交易纠纷处理机制
- ZYJ7道岔故障处理
- 配电柜的维护、管理、保养方案
- 10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3000道)
- 化学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婴幼儿保育技能大赛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昆明茶马古道规划方案
- 公路桥梁施工安全
- 鼻饲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医学
-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海洋意象与文化内涵探究
- 光伏项目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