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自2003年至今,我教思想品德已有7个年头了。反思过去,许多感慨,酸甜苦辣一应俱全。思想品德课,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1.坚持学习。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有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是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为了充电,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历史,经济,心理访谈等。尽可能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丰富经历,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也许才有如此效果吧。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因此,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我几乎都要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他们学着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中学的学习有很多不适应,我在讲完“学习新天地”的内容后,还经常问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3.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反思带来的收获我感受颇深,如今也尝到了一定的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我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看法自从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考实行开卷考以后,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也应随着考试方法的改变而改变。通过这几年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我觉得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原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考的考试范围只是初二和初三的知识,但实行开卷考以后,中考的考试范围变成了初一、初二和初三三年的全部知识。这样一来,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考试范围扩展了,难道也增加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把基础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并且要让学生理解了并掌握了,只有这样的话,学生才能在中考中才不至于在基础知识的题型上丢分。这就要求我们认真上好每一节政治课,认真作好每道重点试题,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培养和锻炼能力。二、因为中考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范围广、任务重。要想提高复习效率,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就需要掌握和使用科学的复习方法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关注知识体系。随着教育的改革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对来说,对知识的记和背降低了要求,尤其是实行开卷的考试形式后,怎样复习和应考,是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在复习中,1、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学生认为政治反正是开卷考,所以没有必要再去记它了。如果对基础知识不掌握的话,中考卷中的37个小题都去翻书的话,时间绝对是不够用的,更何况那些中考题不可能都翻得到。2、注意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很重要,因为在对能力进行考核的时候,往往加大知识的综合性,一道试题要涉及到几个框题、几课,甚至两三个年级的内容,还要联系学生和社会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的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一个重点问题,很快就能够找准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看到它同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就能很快把握答题的思路。3、注意用政治术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政治试题在改革中,越来越注意联系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实际,从命题的思想和语言上都力求贴近现实,更加生活化,但是如果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会发生在答题的时候,只知道大体的意思,说不出更深的内容的问题,即所谓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4、认真关注一年来的重大时事政治,注意同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中考试卷中每年都有时政内容,并且这些内容都和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是密切相连的。所以中考卷在考时政内容时,实际上也是在考察教材的知识点。
巧将竞争机制引入思品课堂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是师生互动、密切配合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然而,很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课前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了一些操作性强、难易适中、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本以为这些问题在课堂上一抛出就足以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轰动效应,但现实残酷的很,无论我们教师怎样引导、怎样鼓励,学生们要么面无表情、毫无反应,要么偶尔像星星之火般参与回答几个,课堂沉寂的像一潭死水。教师只能无奈的自问自答,一个人“唱独角戏”硬是把课进行到底。长此以往,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我就曾因为碰到这种现象而一度陷入困惑、迷茫之中,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后来我尝试着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想不到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再说,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因为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竞争无处不在、无处不存,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谋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具备竞争意识、竞争能力是现代人应必备的一种基本品质、能力。现就我在思品教学中竞争手法的运用浅谈一、二:(一)
具体操作流程课前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吃透课标,精心设计课堂上所需要的竞赛题。一般把竞赛题设计为两种题型:必答题和抢答题,比较简单的、课标中只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设置成每组、每队的必答题,而有一定难度课标中要求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则设置成抢答题。正式开始上课时,首先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分队。分组方式一般可按学生原先在班级中的座位自然把他们划分为四个大组,也可按学习成绩的好、中、差交叉搭配以五、六个人为一小组,还可按性别的差异划分为男队、女队等等。竞赛开始,教师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一组、每一队进行一轮的必答题的提问,如果哪一个小组的同学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回答出属于本组的必答题,这个题的回答权就依次转让给下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回答对一题就给一个奖励。竞赛过程中,必答题和抢答题交替着使用。有时,在抢答过程中出现各组学生各不相让、课堂混乱的场面,教师可采取“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或采取“抓阄”的方式给学生定出输赢,赢的组方可答题。一般在每一节课下课前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对当堂课各组学生的竞赛情况进行及时的小结、评价。奖励先进组,惩罚后进组。(二)
课堂中运用竞争机制应注意的问题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并勇敢地参与竞争让学生了解到,竞争并不意味着对手之间是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关系。要懂得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竞争对手不能互相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竞争中还要懂得正确处理竞争或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和误会,不能心存怨恨,不能嫉妒他人。教育学生积极勇敢的参与竞争,鼓励学生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在竞争面前畏手畏脚,坦然看待竞争中的输赢,树立“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
2、
竞争机制运用中要有奖惩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既然开展了竞争就一定要对竞争的结果进行小结、评价,当奖的奖、当罚的罚。给以在竞争中获胜的小组或表现突出的个人的奖励,可以是精神奖励,也可以是物质奖励。(1)、精神奖励。我一般会在课前黑板的一角画出评比各组、各队竞赛的表格,然后按各组答题的正确与否分别在表格内给他们画小红旗以示奖励。对于在竞赛中表现特别优秀的个别学生给以“记忆大王”等称号。(2)、物质奖励。有时可以迎合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奖他们一些精美的贴画,有时奖他们一些价廉物美的文具用品。
总之,不管采用那一种奖励方式,学生们都是非常高兴并乐于接受的。既然有奖当然就要有罚。对于在竞争中失败的后进组的惩罚,可以是罚唱一首歌或在本组中选出一名学生代表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讲一个笑话-------。还可以罚全组学生上讲台做几个身蹲或做几个高抬腿的动作等。3、
竞争机制适用的范围竞争机制既可以用在新课的讲授和复习课中,也可用于平时的学生作业和检测中。尤其适用于复习课,我每一次上复习课都要开展竞赛活动,而每一次都收到了较好的复习效果。4、
教师一定要机智调控好课堂
对于非重点的内容,不能一味地让学生争论下去,要适可而止。也不能一味的搞形式主义,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忽视了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舍本逐末”。5、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及学生成绩的变化,不断改进竞争、评价机制,从而使其向着良性循环发展。总之,每一次在课堂中开展竞赛活动,学生们的心情都很激动、情绪异常高涨,回答问题都很积极、踊跃,.课堂气氛活跃得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往往到该下课时,学生们竞争的兴头还意犹未尽,纷纷扬言下次接着比。这样一来,既传授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活跃了课堂气氛-------真可谓“一举多得”。很多学生课后找我说:“老师,你上的思品课既好听又好玩,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我们总是期盼着思品课快些到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想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不管白猫还是黑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在教学过程中,无论运用那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只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让学生获得新知、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都是好方法。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指导,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只是体现师道尊严的陪衬,是储藏教师所传知识的容器。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居于从属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立,主体人格、主体精神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主动活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我们应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
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
二、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只有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所提问题才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
三、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
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
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
质疑,鼓励学生在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
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师生在教学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初二法律常识时,可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节目,必要时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法律问题
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取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增加趣味性。思想品德课的有些内容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不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就会觉得心烦意乱。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
言技巧,将引人人胜的寓言、脍灸人口的诗歌,言简意骸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或美妙动听
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等融人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感觉、
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例如在讲“学会拒绝诱惑”这一课时,可让学生讲故事,让学生对本班同
学进行调查,然后上台讲本班学生受到了哪些诱惑;或开展辩论赛——“玩电子游戏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等活动方式。这样,学生的参与由被动变主动,课堂十分活跃。
2、导入要新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是否能吸引学生,导入至关重要。传统的导
入,如:提问法,如果长期使用,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让学生没有新鲜感,激发不起人的
好奇心。实施新课改之后,我们可采取多种导入法,如讲“情趣”这节课时,就可采取小品导入,
通过让学生表演来展示自己的情趣;又如在讲“成长中的我”时,可采取影片多媒体导人,展示
2001年春晚宋丹丹,赵本山表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我”,学生观后,兴趣盎然,很快融入课堂;再如讲“祝福青春”这一课时,可播放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来导人,学生很快进入设置的情境。浅谈新课程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愈益重要。因此,在初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改革当前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摆正学与教的关系,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我们每位政治教师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认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迅速转变角色,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形势,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由被动执行课程内容的任务者向研究者转变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是按照统一的教材“教书”,即传递教材知识,而且必须“忠于大纲,忠于教材,忠于教参”。从而形成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统得过死、教得过死、教师成了“教书匠”的局面,根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也扼杀了学生的天性。而新课程标准中规定:“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试评价等方面应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因此,我认为,我们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为教而教,不能单一地就学科知识而教,应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服务”的新课程理念。新教材注重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出学习内容,同时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设置了探究情景,将学生的观察、比较、调查、讨论、辩论、交流合作、归纳整理等多种学习方法直接引入教材,适当地采用“情景—问题—讨论—结果”的思路来建构教材内容体系。要上好新教材,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加以反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从由被动执行课程内容任务者向研究者转变,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新课程中,都会感到学生有的时太吵闹了,如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讲小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讨论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谈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在课堂讨论时更是争论不休等。围绕课堂吵闹问题,我们教师就要进行研究,因为这在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新课程的实施以后,由于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和情景性,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课堂吵闹问题会更加突出。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对类似问题进行研究,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提供必要的前提与手段。二、由单一的学科教学者转化为学生人格发展的引导者“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三种学生:(1)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2)尊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3)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中,我们要能允许学生犯错误,要承认认识知识和应用知识需要一个过程,要承认掌握知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要做到:(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大声训斥学生;(4)不冷落学生;(5)不羞辱,嘲笑学生;(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甚微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教师不能作为简单的管理者,而应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所以,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具有如下一些角色行为: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有学习的潜力,没有绝对的差生和优生。教师要慎重地运用学生原有的鉴定和别人的介绍,对别的任课教师对某一学生的评价要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一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防治两极分化,要经常仔细地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学生上有差别,要尽量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觉察到了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教师要成为一位引导者,让学生能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学科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己被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在别人的尊重中,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以后人格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教师由传授者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促进者的转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更缺乏的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的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在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由于我们的教师长期受到旧观念的束缚,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会浪费自己的教学时间,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等等,因此,在教学中仍按旧的教学方法去教,这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要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那么,在学科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1、
注意培养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新。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2、注意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发现的机会,锻炼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要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景,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新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特殊到一般,有共性进行归纳出规律等。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究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展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随着开放性和探究性学习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值得强调的是:在探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分析理解,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四、由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向师生互动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敬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在课堂中,教师处于“权威”,是“一人准备,全班等候;一人板书,全班笔记”,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谈不上师生的合作。但在新课程实施中,师生互动既是教学方式的发展趋势,又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动力。古语“教学相长”,正是提倡这种境界。特别是在媒体发达、信息畅通的今天,学生往往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教师不了解的知识、信息,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来源,而且往往能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获得新的信息和知识。初中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异相天开的时期,其提出的问题和奇妙的想法。又无不给善于学习和思考的教师以启示。因此,教学相长在今天可以说是到了有实质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时代,这也是新型师生关系和新的发展观的体现。在师生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要多采用开放式教学、活动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做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呢?1、
做一名有为的旁观者。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学生的探究活动,小组的相互讨论和协作活动增多。有的人说:“在新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教师上课可以轻松点”。这是片面的理解。学生在自主观察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没有事做,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并不清闲,而是积极地看学生在做,积极地去听学生的讨论,必要时参与学生的讨论,真实地感受学生活动中的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随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针对课堂中暴露出的问题,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既进行第二次备课。2、做一名有为的组织者。在探究或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生知识和经验不足,在方法上要求教师去指导;在探究和研究中,学生怕失败或信心不足,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进行组织活动,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3、做一名有为的合作者。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除了教育学生同学间要互相合作,友好相处,要有团队精神外。我们教师也要积极学会与学生合作,做学生的助手。总之,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教师只有转变角色,在教学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就一定可以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发展。浅谈如何让思品课堂活起来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活动教学以课堂宠儿的身份走进了课堂,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课堂游戏是课堂活动的形式之一,精心组织课堂游戏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锻炼学生思维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对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更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采取分角色表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课程的内容,设定一些情节,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指导学生的行为,并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深化知识理解。组织这样的游戏要做到:第一,结合教材知识组织游戏,要选好角色,组织好表演。因为只有选好角色才会达到预期效果,活动才会成功。而表演什么,怎么表演,要吸引学生的目光,更多的需要教师精心的组织和安排。第二,结合所学知识开展游戏活动,否则,就偏离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第三,在学生表演后要组织讨论等活动。表演本身并不是目的,因此,在表演后教师要结合表演安排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使学生提高认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强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例如:在上初二上册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中在竞争中合作和在合作中竞争时,我们设置了一个表演比赛,内容为表演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剧情提示:骄傲的兔子在败给乌龟后很不甘心,又向老实的乌龟挑战,并请长颈鹿伯伯做裁判。这次长颈鹿伯伯规定的比赛路程时先走过草地,再淌过河水,最后谁先摘得石榴树上的石榴,谁就是冠军。比赛开始后,兔子见乌龟爬得那么慢,又犯起了老毛病,再一棵大树下睡起了懒觉。当乌龟满头大汗地爬到他身边时,乌龟想:我要不要叫醒它呢?······兔子跑到河边,犯愁了,要怎么过河呢?······乌龟兔子过了河,来到石榴树下,它们怎么也摘不到树上的石榴,快来想想办法吧。·······长颈鹿裁判把金牌给了谁?此时乌龟和兔子都
陷入了沉思······游戏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根据剧情提示齐心合力设计出合理做法,然后挑选几组同学分角色表演。比赛结束后,让全班同学评出“最佳组合奖”和“最佳表演奖”。教师点评游戏:人与人之间既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合作。在集体中生活,只有相互帮忙,相互合作,才能在竞争中共同进步。二、通过知识竞赛型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开展的游戏活动,就是知识竞赛型游戏。这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表现的机会,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可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觉强化,巩固所学知识。组织这种比赛要做到:一是做好充分地课前准备,营造好竞赛气氛。教师要通过分组竞赛、竞赛评选等活动,营造出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二是竞赛过程中,要遵守比赛的规则,否则会出现比赛的混乱。三是竞赛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体验、感悟等,只有这样,才能升华游戏,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的行为。否则,学生可能只有在游戏过程中热闹一番、活跃一阵了事,难以发挥游戏应该发挥的作用,从而丧失游戏的功能。例如,我在上复习课的过程中,经常让学生以知识竞赛的方式来进行,题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学生自主提问。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答题每组题量相同,每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不得分;抢答题每组都可以自由抢答,答对得10分,答错扣5分;最后,学生自由问答,回答正确者得10分,回答错误提问者得10分。最后根据各组累计得分进行表彰。同时告诉学生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知识,鼓励同学们在下一次比赛中能有更好的发挥。三、以辩论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辩论的形式展开的游戏,这种游戏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组织这种活动要做到:第一,确定辩论的主题,确定辩论的目的,选好辩手,为辩论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充分辩论。辩论双方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双方都有力求驳倒对方,如果辩论不充分,学生的认识就不会深刻。第三,准确总结,为了驳倒对方,双方往往各执一词,这就会存在认识片面、极端等问题,教师必须准确进行辩论总结,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准确的认识,否则就会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模糊认识。第四,及时评比。对双方辩论的情况,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借此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成绩,说明所存在的不足。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为了让学生辨明网络的优势与不足,我们组织了学生进行辩论,辩题为“上网的利与弊”。以男同学为正方,认为上网利大于弊,以女同学为反方,认为上网弊大于利。让双方各选出四位辩手,由老师主持,双方围绕辩题进行激烈的辩论。最后,由老师做一个全面的点评,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迄今所拥有的容量最大,内容最全面,传递速度最快的信息中心。网络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上网,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熟悉网络交往的特点,遵守网络交往的规则,避免“网毒”的伤害。四、组织演讲型竞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激发学习热情以演讲的形式开展游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还能使学生明辨是非,激励情感,激发斗志,焕发热情,鼓足干劲。组织这种竞赛要做到:第一,做好竞赛准备。演讲如何分组,每组由谁来演讲,谁来主持等,都要教师做好充分的竞赛准备。第二,调动学生参与演讲的热情。演讲活动需要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往往会望而却步,因此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演讲的积极性。第三,认真开展好评选活动,谁的演讲好,谁的演讲不好是一个不好把握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制定好竞赛的标准,提出评选的要求等。例如,在学习科教兴国战略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时,我让学生以民族的希望在教育为题,发表简短的演讲。让学生意识到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总之,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愿望。在活动中,教师要正面引导、热情鼓励,以激发课堂活跃的思维热点,还要善于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教师对学生开展的活动教学是否认真有序,对问题的设置是否恰当,对学生讨论的具体要求和任务安排是否科学合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放手让学生搞活动的时候,教师自己有何作为,什么时候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收放自如。活动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课堂的变化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资源,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智慧及时捕捉这些资源,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活动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佳途径
体验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体验教育突出主体性,强调以人为本。它把学生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作为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受教育的机器”。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体验中认知所学内容,使认知内容与个人心理产生“共鸣”,使学生切实感悟认知对象的价值和认知内容的涵义,进而自觉地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一、
创设体验情境。这是体验的开端,也是引发学生积极体验的动力。除营造体验氛围外,其情境问题一般由学生或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提出,目的在于为学习者设立进入体验的目标。二、构建体验平台。体验的一般方法有:1、阅读体验。教师提出学习建议,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本中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这是学生掌握体验学习的关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2、视听体验。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相关资料。这样必然会给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活力,不由自主地卷入到体验学习中去。 3、讨论体验。或分组、或集中、或同桌,一起讨论研究,共同感悟学习目标,提倡合作方式,鼓励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以及创新精神。 4、质疑体验。对于难度较大的、一时弄不清的问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法解决,关键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 5、实践体验。有些情境问题的解决,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或积极参与才能完成,包括参观调查、即兴演讲、课堂辩论、撰写小论文等。三、分享体验成果。学生通过体验获得了结果,使情境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体验学习并没有结束,还应让学生对体验结果作出自我评价、自我鉴别。最后由教师指导、小结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绪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体验学习的过程,特征鲜明,操作灵活。它是一个有序、可探、开放的学习系统。要按照“先体后导”、“先悟后议”的基本原则,灵活安排操作程序,让学生自己选择体验策略。它虽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不等于自流学习,仍要发挥教师的参与作用。学生在尝试体验、解决问题后,教师可根据情况安排第二次体验学习。政治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主动的体验学习,并使青少年在体验中认知、思考、感悟,从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道德品质。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进一步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这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挑战,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学期我们使用的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文中增加了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分析、体验,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因此本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灵活性和综合性,那么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更能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大胆创新,参与课堂,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中收获到知识与快乐,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这就是我们教授粤版教材的思想品德教师们必须探讨的问题。首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信任学生。初中生开始他们的初中生活的时候,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压抑?还是个性的张扬、智慧的闪光?这很多时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产生畏惧老师的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创新欲望。新课程观要求政治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更新观念,因此教师要淡化过去思想政治课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度,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尊重和信任学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努力改变学生知识存储器的角色,要尽量让学生们来做主人,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做,鼓励他们去发现、去创新。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甚至诚恳的向他们请教。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学相长,我们会为他们的学习潜能、创新能力感到惊讶!只要相信学生,剪除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并发出思维的火花,展开思维的翅膀,我们的课堂就一定能够充满活力,而课堂的活力就能促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其创新欲望。今天的学生是充满智慧、潜能各具特点的鲜活生命体;教学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当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学生不是缺少创造力,而是缺少发挥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舞台,只要老师给学生搭建好这个舞台,学生的表现会让老师、乃至学生自己兴奋不已。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欲望。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比如互相讨论。在讲授新知识时,首先拟定出讨论的问题,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大胆的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见解和体会,参与到求知的过程中。另外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精神,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并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辩辩、演演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正是通过了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参与教学活动而逐渐得到了培养!最后,要经常使用“鼓励”教学方法。多鼓励和表扬学生不但能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而且还能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学生的创新过程中,我们更要大大的鼓励他们。不管是他们对学习内容有独到深刻的理解,还是发现简便新颖的解决问题方法,或者是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获得的某种发现…….这些都是一种创新,我们教师要及时的对其表扬与鼓励,这样就更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创新,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而是学生在自身的实践中进行的发现,是学生在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中进行的一种超越,这种发现或超越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才是创新的价值所在。对学生而言,“先进性”必须成为学习活动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持己见,大胆的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批判性,多鼓励和表扬他们,以此来支持他们独特的人格,从而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有了创新精神,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真正充满活力!只有有了创新精神,天才少年才能真正展示天才,不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只有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进步!让感动教育走进政治课堂作为一名教师,在他的一生当中,可能会教给学生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但对于学生来说,多年以后,他们可能会忘记学过的知识,但他们不会忘记,在那样的季节里,老师曾经讲过的那么多平凡的故事,感动着他们的青春,触动着他们的灵魂。而就是这些感动让他们在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的同时,仍不减对生活的热情,积极乐观的面对他们将要面对的一切。如果他们能够达到这样,也就实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学生的德育教育越来越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我们不光要培养知识的巨人,更要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建设者、接班人,培养能够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同时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栋梁!而这些重任的完成,更是千千万万从事思想品德教育者责无旁贷的职责。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一节好的政治课应挖掘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既要让课堂成为传播知识的殿堂,更要成为培养人、塑造人的殿堂,让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承担社会责任等,这是政治课教学的落脚点和根本任务。改革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提高了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因此,教师要追求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就要不仅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美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丰富其头脑,崇高其精神。进而来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而感动是心灵觉醒的前兆,是生命燃烧的火种,在感动教育中,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人格,陶冶心灵。因此说,感动是教育的真谛,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感动教育不可或缺。政治课要以培养学生做人、成人为目标,而人是社会生活的人,富有情感的人,而要还原人的本性,就要唤醒他的情感。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我尽量找一些既能涉及知识点,又能渗透情感教育的真实故事讲给他们听,以期达到感化的目的。并让这些感动的情感和渗透的人生哲学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指导他们的言行。我在讲到七年级教材中《享受学习的苦与乐》一课时,在面对学生对于学习之苦而满腹牢骚的时候,我给他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有点长,但无时无刻不在让人感动着。这本名为《大山深处》的书,是由一个青年志愿者李广宇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叙了他在贵州盘县(全国极贫县之一)四百多个刻骨铭心的日子里的所见所闻和真切的感悟。在我讲到那里的贫困时,这些信息还不能让平时锦衣足食的他们心生惭愧,随后我只是讲了两个情景,而这两个情境,起到了预想的效果,让他们变得默不作声,感受着贫穷与富有的反差。在那里上学的小学生每天走两三个小时是平常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他们为了赶上上课时间,天没亮就带着自制的油灯上山,走到山腰上时,天亮了就把油灯藏在某处,等着晚上回来天黑时再用。而为了节省时间中午通常不回来,因此中午不吃饭便又成为了他们约定俗成的规矩。我还告诉学生他们的希望是用稚嫩的双脚一步步量出来的。另一个是吃土豆的情形,一个大点的男孩拿到了别人送的土豆,把它给了较小的孩子,而那个孩子竟拿着好久都没吃,有的学生便说他们不爱吃,可当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的美味的时候,又没了声音。我告诉学生,在他们的世界里,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于是我的学生们就是在这样的感动中重新来认识和品味学习的苦与乐,而且我相信这个瞬间在他们以后的岁月当中即使是像火花一样偶尔闪过,但仍能让他们的情感为之一颤,而这样的效果对于我们教育者就足够了。实施感动教育是让政治课走进学生心灵的一条通道,而这种教育是不漏痕迹的教育,教育者不是老师,是学生——学生自己通过老师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造业务员工作总结
- 酒店管理岗位考核
- 美容行业前台接待工作总结
- 教师团队专业培训
- 厨具行业采购工作总结
- 2024年设备监理师考试题库带答案
- 2024年热的传递教案设计
- 创意市集活动赞助合同(2篇)
- DB33T 2111-2018 福利彩票视频型彩票销售管理规范
-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5届中考三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 期末测试模拟练习 (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上海市徐汇区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安全风险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含答案
- 线性代数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贵州理工学院
- 建筑幕墙工程检测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安防主管岗位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
- 消防疏散演练宣传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五年级数学下册 课前预习单(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