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_第1页
第6课-北宋的政治_第2页
第6课-北宋的政治_第3页
第6课-北宋的政治_第4页
第6课-北宋的政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积贫积弱?第6课北宋的政治五代: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

后周十国

时间:960年人物:赵匡胤事件:陈桥兵变定都:开封

(东京)一、北宋的建立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960年)

人物:时间:策略:意义:宋太祖、宋太宗960年—979年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一、北宋的统一“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辽西夏吐蕃大理北宋的局部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2、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初期的治国方略: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收精兵(兵权):3、禁军分内外驻屯,将领定期换防。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枢密院掌调兵权。1、“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P29背景: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建国时分裂割据的现状一、他怎样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1)军事上:“收其精兵”(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961年的一天,宋太祖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贫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么办。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说:“你们不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职,交出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一、他怎样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1)军事上:“收其精兵”(兵权)

控制调兵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政治上:“稍夺其权”(官员权力)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②在地方,派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三年一换、频繁调动;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3)经济上:“制其钱谷”(财权)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中央掌控税收;②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影响:中央地方地方地方行政权兵权财权强干弱枝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守内虚外积极影响: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消极影响: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军队指挥不灵(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战斗力下降;2、官员冗多,国家财政开支大;行政效率低下;3、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增加了财政支出,人民负担加重。唐朝河西节席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北宋文官出行图北宋时,文官地位高两幅图对比: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三、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2.政策(表现):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1)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抑制武将,提升文臣的地位(宋太宗)。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2)武将指挥权被严重束缚(3)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史料记载: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3、科举制发展(1)概况: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2)影响:范仲淹包拯欧阳修宋朝名臣3、科举制发展、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励学篇》——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神童诗》——汪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活字印刷术岳麓书院科举制的发展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积极影响:(1)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2)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3)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4.重文轻武的影响4、重文轻武的弊端:(1)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军队战斗力减弱;(2)文官势力坐大;(3)军人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大大削弱了其战斗力和国防力量。启发:鉴于此,你认为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仍然存在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课堂小结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强化集权重文轻武:军事:“杯酒释兵权”;

统调分离;更戍法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行政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财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北宋的政治文臣统兵,压抑武将,改革和发展科举制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2.“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A.长安B.临安C.建康D.东京AD小试牛刀3.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D.武将无能4.宋朝司法中的“情理法不协”及对判例的影响。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B.开创进士科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AC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A、知州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