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小学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_第1页
2023中小学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_第2页
2023中小学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_第3页
2023中小学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_第4页
2023中小学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中小学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目录一、理论框架与调研设计 1(一)际国究现状评价 1(二)育数转型的OPIP评架 15(三)研基况 20二、调研结果分析 24(一)国教字化转整体数字化段 25(二)部教字化转程度其他地区 26(三)二年制学校育数转型程最高 27(四)市教字化转程度高于城和农村 28三、调研主要结论 29(一)国教字化转以政领为主导 29(二)学核程尚未现教字化转型 39(三)中西育数字转型不均衡 46(四)师数能力不是数转型重挑战 57(五)育新正在形但发均衡 63四、政策建议 67(一)强顶计发挥府与的协同应 67(二)教育改革为破口核心要数字型 69(三)育数转型支政策西部和北及倾斜 71(四)强教字能力设 73(五)一步中小学字教态系统 75PAGEPAGE1一、理论框架与调研设计(一)国际国内研究现状与评价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教育。按照国际上较为普遍的观点,这种改变大体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数码化阶段和数字化(DigitalTransformation)①视。国际研究现状②字能力等个别领域。国际上一些较为典型的代表如下。英国学校数字化成熟度评估2019年,英国教育部发布《教育技术:探索学校数字化①D.ChristopherBrooksandMarkMcCormack.DrivingDigitalTransformationinHigherEducation.ECARresearchreport.Louisville,CO:ECAR,June2020./-/media/files/library/2020/6/dx2020.pdf?la=en&hash=28FB8C377B59AFB1855C225BBA8E3CFBB0A271DA②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发展机遇[J].电化教育研究,2022(1):11.(EducationExploringDigitalMaturityin①英国教育部委托库珀吉布森研究公司(CooperGibsonResearch)就英国各学校教育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学校教育技术使用策略概况及有效性((20216月英国教育部发布了该次调研的成果《教育技术调查2020-2021》[EducationSurvey(EdTech)2020-21]研究报告。②随后,英国教育部又委托库珀吉布森研究公司对这次的调研数据进2022年,英国教育部发布《教育技术:探索学校数字化①DepartmentforEducation.Realisingthepotentialoftechnologyineducation[EB/OL].(2019-04-03)..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791931/DfE-Education_Technology_Strategy.pdf②DepartmentforEducation.EducationTechnology(EdTech)Survey2020-21[R/OL].(2021-06-24)..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057817/Education_Technology_EdTech_Survey.pdf(EducationExploringDigitalMaturityin(Strategy),各自包括的要素如下。((包括设备和软件、风险防护、软件适用性。01051(Lowdigitalmaturity(Mediumdigitalmaturity(Highdigitalmaturityschools)等级划分。①①CooperGibsonResearch.ExploringdigitalmaturityinschoolsusingEdTechdata[R/OL].(2022-03-15).44SELFIE评估工具2006列为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字能力框架”(DigComp)、“教育组织数字能力框架”(DigCompOrg)、“消费者数字能力框架”(Thedigitalcompetenceframeworkforconsumers)年还发布了“数字教育行动计20212027(gitalEducationonn221202720182021年分别推出了针对学校和教师的数字能力自我反思工具——通过促进创新教育技术的使用进行有效学习的自我反思(SELFIE)工具。学校SELFIE2015字能力框架”开发,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来收集学校里学生、Leadership(Collaborationandorking基础设施与设备(InfrastructureandEquipment)、持续专业(ContinuingProfessionalSupportsandResources)、教学法课堂实施(Pedagogy:ImplementationintheClassroom)、评估实践.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057693/Exploring_digital_maturity_in_schools.pdfPAGEPAGE18(AssessmentPractices)、学生数字能力(StudentDigitalCompetence)8个领域(areas)来设置。各领域包括的具体指标如下,其中部分为自选指标。(自选关系、混合学习协同(自选)。(自选-(自选-支持应对挑战(自选)、自带设备(自选)、物理空间(自选)辅助技术(自选)、在线图书馆/存储(自选)。持续专业发展——持续专业发展需求、持续专业发展参与、共享经验、持续专业发展的有用性、面对面专业学习、在线专业学习、合作学习、专业网络学习、内部指导/培训、其他内部培训、考察访问、认证课程、其他持续专业发展机会,有效持续专业发展活动实例。教学法支持与资源——在线教育资源、创建数字资源、(自选、教学实用技术。教学法课堂实施——为学生量身定做、培养创造力、吸引学生、学生合作、跨学科项目。(自选(自选、使用数据提高学习(自选)、重视校外培养技能(自选)数字技能(自选(自选)(选)。SELFIE工具SELFIE20176(ProfessionalEngagement)(Digitaland(Empowering(FacilitatingLearners’DigitalCompetence)。各领域包括的指标具体如下。(技术进行(关于数字技术的思维。数字资源——搜索和选择、创作、修改、管理与保护、分享。教与学——教学、指导、合作学习、自我调节学习、新兴技术。评估——评估策略、分析证据、反馈与规划。赋能学习者——机会与包容、差异化与个性化、积极吸引学习者、混合学习。提高学习者数字能力——信息与数据素养、沟通与合作、内容创建、安全与福祉、负责任的使用、问题解决。K-12教育数字化转型准备成熟度评估为评估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现状,美国“身份自动化”(IdentityAutomation)gitalranorationReadinessysessent)K-12IT主管、CTO和其他教学技术和课程方面的教育技术确保所在地区在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技术战略与学生成果保持一致。IT8维度。①各个维度的具体内涵如下:数据驱动见解——能够利用有意义的数据报告、仪表板①IdentityAutomation.DigitalTransformationReadinessMaturityAssessment./k12-assessment和可视化,在个人、班级、校园和地区层面提供可操作的见解。数字学习能力——伴随技术或有效利用技术的教学实合学习和虚拟学习。领导力和愿景——主要领导层对积极支持、参与和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协作努力的接受和意愿。IT治理——确保有效和高效地使用IT使学区能够实现其目标的流程。数据治理——有助于确保学校系统内数据资产的正式管理的实践和流程的集合。信息与系统集成——数据在数字生态系统中所有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无缝、统一传递的级别。基础设施——学校系统IT环境的存在、运行和管理所需的硬件、软件、网络资源和服务的组合。访问管理和身份验证——确保系统不会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并提供严格的安全控制来验证特权用户的身份。5(4分的具体得分及需要改进的建议。国内研究现状212014(领航校2.03.0索。21重要使命。20232蓝皮书以智慧教育内涵阐释为主线,从环境、教学、治理、416个具体特征,总结中国智慧教育发展经验,向世界发出未来应重点关注的7个议题和5项倡议。并立足“智慧教育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客观实际,探索建立了由4个一级维度、12个二级维度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对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①②①朱永新,杨帆.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逻辑、应用场景与治理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3(01)②胡小勇,孙硕,杨文杰,丁格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愿景与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01).③尹后庆,张治.未来学校变革的背景、逻辑与趋势[J].人民教育,2019(24):42-45.活力、提供法制保障、加快创新应用①。3(教育科学版升国家数字教育平台能级,以数字化思维治理教育数字化。②①朱永新,杨帆.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逻辑、应用场景与治理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3(01):1-7+24.②袁振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转什么,怎么转[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3):1-11.慧统领面向未来智慧教育的全盘教育数字化转型。①造。②靳彤、李亚芬认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理解数字化时代的学校公共空间,需要重新审视数字空间中的学校边界、课程及人。“互联网+学校”拓宽了学校公共空间,也凸显了学校的关系性。③①祝智庭,戴岭.设计智慧驱动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向度、指导原则和实践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3):12-24.②尚俊杰,李秀晗.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困难和应对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3):72-81.③靳彤,李亚芬.理解数字化时代的学校公共空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难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3):45-51.机制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运行机理,创新环境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条件保障。①术的教育性提升。③育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与个性发展。此外,随着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和认识的加深,有研①许秋璇,吴永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与逻辑框架——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J/OL].现代远程教育研究:1-9②余胜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3):62-71.③蔡连玉,金明飞,周跃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从技术整合到人机融合[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3):36-44.(评估祝智庭和胡姣构建了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整合性理论框论层面勾勒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用方略。①5185个层面探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框架的关键应用场景。②国际国内研究现状评价ChatGPTAI+①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4)②吴永和,许秋璇,王珠珠.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3):25-35.实践层面的变革,例如有不少研究规划出理想的变革图景。而具体如何实施,则必须立足大规模的现状调研。(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OPIP评估框架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估框架经验和专家咨询基础上,本研究以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CIPP评估模型——背景评估(Contextevaluation)、(Input(Process(ProductOPIP评519个三级指标。51)。该框架以结果为导向,所以将“未来教育实践”作为首个一级指标,这一指标评估的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结果6了未来教育理念。“核心要素数字化转型”是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Process)评。所依托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属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物”“认知与保障”是对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人与制度”推动因素(Promotor),所以本研究将这些内容也纳入到教建设也是重要因素,所以这两个要素也被纳入进去。的推进。表1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估框架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未来教育实践1.1课程与教学1.1.1课程计划1.1.2课程类型1.1.3知识获取/学习方式1.2.数字化技术1.2.1素养/适应度1.2.2技术应用1.2.3技术获取1.3.组织管理1.3.1教育生态管理1.3.2数字化程度1.4.教育评价1.4.1数字化评价1.5.学习场所1.5.1学习空间1.5.2学校功能1.6.师生1.6.1教师角色1.6.2师生关系1.6.3学生培养目标2.核心要素数字化转型2.1教学数字化转型2.1.1课前环节的数字化转型2.1.2课中环节的数字化转型2.1.3课后环节的数字化转型2.2评价数字化转型2.2.1学生评价的数字化转型2.2.2教师评价的数字化转型2.3管理数字化转型2.3.1政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2.3.2教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2.3.3信息管理的数字化转型2.3.4校园安全及后勤管理的数字化转型3.数字基础设施建设3.1数字化网络3.1.1网络接入3.1.2网络速度3.1.3专网建设3.2数字化设备3.1.1校园设备3.2.2教室设备3.2.3个人设备4.数据与平台建设4.1数据储存4.1.1数据储存的内容4.1.2数据储存的形式4.1.3关键数据备份4.2网络信息安全4.2.1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机构与机制4.2.2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措施4.2.3网络信息安全人员培训4.3平台建设与使用4.3.1政务管理平台4.3.2教务管理平台4.3.3数据管理平台4.3.4教学资源平台4.3.5教学应用平台4.3.6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4.3.7校园安全及后勤管理平台5.认知与保障5.1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认识5.1.1对目标的认识5.1.2对数字化领导力/数字素养作用的认识5.1.3对教育数字化风险的认识5.1.4对数字资源的认识5.2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态度5.2.1对教育数字化治理的态度5.2.2对教育评价的态度5.2.3对教学改革的态度5.2.4对课程改革的态度5.3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意愿5.3.1数字技术工具的使用意愿5.3.2数字资源平台的使用意愿5.3.3数字应用平台的使用5.4政策与领导体制5.4.1教育数字化的(政策)目标5.4.2教育数字化领导体制5.6人力资源5.6.1学校与管理部门的数字化领导力5.6.2教师培训(部分示(校长/信息主管象所处的发展阶段。表2部分指标不同阶段特征描述指标数码化阶段特征数字化阶段特征数字化转型阶段特征1.1.1课程计划弹性课程,自定义学习进度根据个人需求和生定制学习生涯规划每个人根据个人2.核心要素数字化转型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老师有意识地使用电子设备及终端将教学、评价和管理中的纸质文件进行数据化,并在教学、评价和管理流程中开始使用数字资源、系统和平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老师能够开展基于流程数据的描述性和诊断性分析,并将其用于教学应用、师生评价和管理决策,数据和平台能够满足日常教学、评价和管理需求校和老师能够实现跨业务流程的实时数据打通与对数据的预测性和规范性分析来准性、有效性5.1型的基本认识认为教育数字转型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生没有必要拥有数中的应用也没有风上主要应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认为教育数字转型主要是为了提需要掌握一定的生需要掌握一定在教育中的应用建设上应以服务应用为导向认为教育数字转型主要是为了变革传统教育为未需要有较高的数需要有较高的数育中的应用有很资源建设上应以统筹规划为导向(三)调研基本情况调研背景21促进教育公平以及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战略意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推进提供支撑服务。调研概况20223202252022月~12和数据搜集工作。样本选择与问卷回收情况211261043。表3全国中小学教师样本加权情况地区 第七次人口普查比例 权重系数东部地区39.93%39.99%中部地区25.83%25.87%西部地区27.12%27.16%东北地区6.98%6.99%7012份。为提高调查结果代表性4。表4全国中小学教师样本加权情况地区 第七次人口普查比例 权重系数东部地区39.93%39.98%中部地区25.83%25.86%西部地区27.12%27.15%东北地区6.98%6.99%样本分布情况40.30%37.30%22.40%。22.40%40.30%37.30%22.40%40.30%37.30%乡镇学校农村学校图1.教师所在学校类型分布60.00%50.00%

50.68%22.55%11.79%22.55%11.79%10.87%2.83%1.28%30.00%20.00%10.00%0.00%小学 初中 九年一贯 高中 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图2.教师任教学段70.61%0.42︰1。70.61%29.39%男女70.61%29.39%图3.受访教师性别分布434.99%31.51%,农村学校占33.50%。33.50%34.99%31.51%33.50%34.99%31.51%乡镇学校农村学校图4.受访校长或信息主管所在学校类型分布从任教学段来看,受访校长或信息主管所在学校以小学为主,占比为61.53%;其次是初中(18.15%)、九年一贯(11.97%)。70.00%

61.53%18.15%11.97%18.15%11.97%5.08%2.39%0.89%40.00%30.00%20.00%10.00%0.00%小学 初中 九年一贯 高中 完全中学 十二年一贯图5.受访校长和信息主观任教学段从性别分布来看,受访校长或信息主管中男性占比62.29%,女性占比37.71%,男女性别比约为1.65:1。62.29%37.71%男女62.29%37.71%图6.受访校长和信息主管性别分布二、调研结果分析参考国际上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指标的思路,我们以教育数字化转型OPIP评估框架和本次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指数(下称“指数”),对全国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进一步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类型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程度进行了量化比较。OPIP评估框架,将数据分为理解与认识层面5个一级指标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程度进行量化描述OPIP评估框架,本研究对数码化阶段、数字化阶0-0.330.33-0.67、0.67-1,并参考英国数字化成熟度指数计算的赋分方法对问(一)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整体处于数字化阶段0.400.29、0.430.500.000.290.400.300.430.400.500.580.540.700.60图7.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指数其中核心要素数字化转型程度主要包含教学数字化转0.20、0.340.25。0.170.07。(二)东部教育数字化转型程度高于其他地区型仍处于数码化阶段。5(园建设(智慧教室未来教育实践核心要素数字化数字基础设施数据与平台认知与保障未来教育实践核心要素数字化数字基础设施数据与平台认知与保障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00.230.240.280.300.340.330.370.370.350.390.400.400.480.460.440.460.500.570.54 0.530.540.600.610.640.70图8.不同地区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三)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程度最高客观因素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学段和类型的学校。小学小学 初中 九年一贯 高中 十二年一贯 完全中学未来教育实践核心要素数字化数字基础设施数据与平台认知与保障0.000.30 0.280.330.310.31 0.380.400.400.400.390.400.410.410.410.430.420.470.480.500.520.530.540.540.570.560.560.580.600.590.590.600.630.70图9.不同学段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四)城市教育数字化转型程度显著高于城镇和农村城市教育数字化转型程度显著高于城镇和农村,尤其在核心要素数字化转型程度方面,城市已处于数字化阶段,而城镇和农村仍停留在数码化阶段。在数字基础设施指数中,城市学生个人终端设备配备指数是城镇和农村配备指数的两倍。市区市区 乡镇 农村未来教育实践核心要素数字化数字基础设施数据与平台认知与保障0.0040.270.300.380.360.340.380.370.400.450.430.500.520.510.570.550.590.600.630.70图10. 不同型校教数化转成度三、调研主要结论(一)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政府引领为主导从调研结果来看,在评估框架的三级指标中,凡是政府有明确标准和建设要求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程度相对较高,而没有具体要求的,数字化转型程度相对比较低。教育技术企业只有在个别领域参与较多。具体如下。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数据平台建设中只有政府重视的部分进入数字化阶段调研程数据访问。网络建设能够较好满足教学需求与移动学习,5G网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校园物联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基础,专网建设成果显著,仅一成学校未被专网覆盖,近半学校专网建设级别为区县级。9100M以下的比例相当。5G55G网络穿透性较差5G5G网络公共区域覆盖率略高于教室内覆盖。(有线网+无线网55.15%5G网络覆盖。84.76%的受访校长或信息主管表示教室内实现了双网覆盖,公共区域和教室内实现5G覆盖的占比分别为52.13%、49.85%。38.18%13.29%的受访教师表示“很慢”或“无法上网”。根据校长或信息主管数据,学校网其次是“1000M(“100M以下(100M)”(13.71%)。在专网建设方面,校长或信息主管数据显示,建设级别27.21%10.95%。第二,网络信息安全也已进入数字化阶段。总体看,学8定与法规。具体数据如下:68.28%54.75%。“出口”(86.23%)、“统一网络地址规划”(84.86%)、“统一身份认证”(81.99%)。的学校“没有组织或参加过”,72.79%的学校开展频次为“1-3次/年”,12.61%的学校开展频次为“4次/年及以上”。发展较弱。调查显示,69.06%的校长或信息主管表示学校开(83.35%)室(74.50%)。83.35%74.50%83.35%74.50%54.33%35.82%29.09%15.58%45.94%校园安全智能管理智能图书馆智能餐厅智能体育馆其他图11. 智慧园设况(一体机)(92.24%)(81.76%)(投影白板(65.43%)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92.24%2%92.24%2%6.625.50%32.84%42.75%48.98%57.51%65.43%69.28%81.76%投影仪(投影白板)实物投影仪(高拍仪、短焦投影仪其他图12. 教室息设情(师)信息化设备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电子白板()(67.28%)()(65.51%)(投影白板)(62.07%)。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11.04%20.32%36.61%11.04%20.32%36.61%39.57%57.70%62.07%65.51%67.28%80.40%92.00%电脑摄像头实物投影仪(高拍仪、短焦投影仪)投影仪(投影白板)其他图13. 教室息设(长)160%1(90.03%)(82.75%)式/(38.31%教165%1个的(89%(81%台式机/笔记本电脑(32%)。VR1个比例较高的依次为智能学伴终小组配置1(9.23%(6.89%1(7.58%)1个比例阵笔(7.85%)14所示,配备范围是试点班(Pad班)的占比73.27%。10.40%5.18%11.16%10.40%5.18%11.16%73.26%试点班(Pad班试点年级全员配备图14. 学生端备状教)15(Pad班8.33%70.65%。8.33%6.51%14.52%8.33%6.51%14.52%70.64%试点班(Pad班)试点年级全员配备图15. 学生端备状校或信主)48.89%49.71%。教学和评价数字化转型政府干预有限,转型程度总体不高教师在数字技术支持教学方面的实践主要集中于多媒(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过度时教师调查数据显示,(电(73.62%)的包括: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答题器)(46.10%)、微课(22.71%)、智能备课(16.17%)。表5教师微课和多媒体使用情况5新兴的个性化学习方案(自适应学习)和口语测评占比3-432成。具体数据如下:“常态化使用”)的是电子阅卷(26.56%)。表6教师数字化评价使用情况此外,教师对网络教研和录播评价了解的比例分别是79.82%21.99%、15.17%。体质健康监测是企业参与较多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政府提出体质健康监测相关工作要求,且企业创新使用数字化手段有效满足需求且减轻工作负担的智慧体育实践,在短时间内有了较高的推广率和使用率。(45.58%),习方案(45.17%)。图16. 数字评手采情(教)(58.38%),心理健康监准推送相关的微课、微测等资源(41.48%),智能组卷(40.10%)。图17. 数字评手使采现状校或息管)(二)教学核心流程尚未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分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在试点班中开展了基于过程性数据管(第一阶段(第二阶段5成教师和成左右教师和校长或信息主管表示只能够在有限的试点班开展教学管测评的数字化实践与数据互通。具体数据如下:教学主阵地的数据采集主要停留在网络接入和智慧校园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在校园层面的建设集中于管理赋能方面,(数据采集)9成老师由学校统一配备电脑,仅1-2成教师由学校配备平板、3类型主要以智慧学伴、平板和点阵笔为主,统一配备和BYOD的模式比例大致相当。数据与平台对教育教学需求的响应度不高,难以满足教师的使用需求(段自动+键数据进行了备份。的受访教师表示数据储存在办公电脑//U机(42.68%);个人网盘(20.52%)和学校平台(15.37%)53-4成,与教师数据中使用个人网盘、学校平台的数据储存比例基本吻合。表7数据存储现状(教师)(49.36%(24.07%(12.24%)+3.21%数据备份(灾备)。5化转型只限于考勤、档案等日常管理的简单应用;3教师和校长或信息主管表示只能够在有限的试点班开展教学管测评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数据互通;2校长或信息主管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数据预测学生行为式采集的作业和考试成绩可以有效预测学生行为并指导教学。具体数据如下:的受访教的受访教师表示学校“除日常管理应用之外,可在试点班(Pad班)实现教学管测评等多方应用。”图18. 数字管发现(师)的受访校长或20.83%(Pad班的表示学校“在试点班可以实现“教学管测评的数据互通”。图19. 数字管发现(长)从平台满足使用需求程度来看,探究受访教师和校长或51(2.88(2.86教务管理平台(2.85)。图20. 数字平满程(师)受访校长或信息主管认为教学资源平台的满足程度最2.96(2.91(2.88图21. 数字平满程(长)从数据应用情况看,对于学校各类数据是否可以实现跨17.71%14.24%5成学校课时实现各类数据的跨业务3业务协同尚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在平台满足需求的认同度方面,主管领导和教师存在一定错位(第一阶段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对教学资源和教育应用平台使用率最9(尤其是资源与应用基本满足使用需求。教师参与平台设计与建设的比例较低。822.24%;24.45%。表8数字化平台使用现状(教师)受访校长或信息主管使用比例较高的平台依次为:教学(93.36%)(91.19%)9所示。表9数字化平台使用现状(校长)(三)东中西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均衡从国家政策来看,我国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同地区学校网络建设双网覆盖比例较高,公共区域和教室5G覆盖近五成(有线网+无线网现5G覆盖的分别占比52.13%、49.85%。

84.76%52.13%52.13%49.85%教室内实现双网覆盖 公共区域实现5G网络覆盖 教室内实现5G网络覆盖图22. 学校网建情况100.00%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80.00%60.00%40.00%20.00%现了双网覆盖的比例较高,5G网络覆盖除东北地区均达到100.00%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80.00%60.00%40.00%20.00%0.00%教室内是否实现双网(有线网+无线网)覆盖公共区域是否实现5G网络覆盖教室内是否实现5G网络覆盖东部地区91.25%55.15%52.82%中部地区86.07%55.59%52.91%西部地区76.90%47.70%45.72%东北地区71.11%36.03%34.37%图23. 不同区校网建情况各地区半数以上学校各类数据可以实现完全或部分跨业务协同51.66%17.71%60.00%50.00%

51.66%17.71%14.24%17.71%14.24%16.39%30.00%20.00%10.00%0.00%可以完全实现 可以部分实现 无法实现 不清楚图24. 学校类据现业协同况高。可以完全实现可以部分实现无法实现不清楚20.83%58.73%12.55%7.89%11.23%51.54%16.74%20.48%8.56%42.96%24.60%23.89%100.00%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80.00%60.00%40.00%20.00%0.00%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8.05%45.98%24.14%21.84%图25. 不同区100.00%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80.00%60.00%40.00%20.00%0.00%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8.05%45.98%24.14%21.84%各地区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均高度重视8成以上的学校均建立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制度”的占比92.18%,“有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的占比78.87%68.28%,54.75%。10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

92.18%78.87%78.87%68.28%54.75%有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有专门机构或专人负对相关系统开展等级对相关平台、数据库和管理制度

保护评级

开展代码审计图26. 在学或高面网信息全作的法98成左右。东部地区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100.00%80.00%60.00%40.00%20.00%有专门机构或专人 有网络信息安全工 对相关系统开展等 对相关平台、数据负责 作和管理制度 级保护评级 库开展代码审东部地区 89.69% 98.19% 79.80% 64.06%中部地区 79.22% 91.55% 67.58% 54.97%西部地区 63.75% 84.44% 54.37% 43.11%东北地区 78.33% 91.98% 59.29% 46.03%图27. 不同区学或高面的络息全作的做法其次,各地区超过6成以上的学校通过统一互联网出口、“统一身份认证”(81.99%)。88.00%86.00%84.00%82.00%80.00%78.00%76.00%74.00%72.00%68.00%

86.23%

81.99%80.03%81.99%80.03%78.19%74.12%统一互联网出统一网络地址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的网络安端点检测和响多因素身份验口 规

全防护软件/系统(防火全防护等)

应(终端安全证和单点登录管理)图28. 在学或高面现网络息全施8地址规划”这一措施各地区实现的程度均较高。代码防护、应用安全防安全管理)登录护等)92.85%98.14%98.50%94.04%89.80%86.07%80.65%87.39%86.70%82.59%79.57%74.14%63.61%69.89%65.59%66.46%62.64%59.93%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100.00%80.00%60.00%40.00%20.00%0.00%统一的网络安全防护软件/系统(火墙、恶意端点检测和 多因素身份响应(终端 验证和单点东部地区东北地区 68.97%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100.00%80.00%60.00%40.00%20.00%0.00%统一的网络安全防护软件/系统(火墙、恶意端点检测和 多因素身份响应(终端 验证和单点东部地区东北地区 68.97%79.84%78.41%72.14%68.25%59.52%14.60%1-3次/年”,12.61%的表示“4次/年及以上”。80.00%70.00%

72.79%14.60%12.61%14.60%12.61%50.00%40.00%30.00%20.00%10.00%0.00%

没有组织或参加过 1-3次/年 4次/年及以上统一互联网统一互联网统一网络地统一身份认出口址规划证图30. 学校织参网安相关训率分地区看,各地区学校组织或参加网络安全相关培训1-4次/年及以上1-3次/年4次/年及以上1-3次/年没有组织或参加过0.00%7.87%5.7015.20%4.27%20.00%20.44%23.60%26.92%60.00%40.00%75.29%75.99%68.54%67.38%80.00%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100.00%图31. 不同区校织参网络全关训率东部地区智慧校园建设明显优于其他地区(79.69%)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比例最高,其次是中部和西部,东北部的校长或信息主管表示学校开展了智慧校园建设。69.06%30.94%是否69.06%30.94%图32. 开展慧园设况否是20.00%0.00%41.00%31.35%否是20.00%0.00%41.00%31.35%20.31%40.00%42.05%57.95%60.00%79.69%68.65%59.00%80.00%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100.00%图33. 不同区展慧园设情况此外,从智慧校园建设的具体模块看,主要集中于校园安全智能管理和录播教室,智能图书馆等与学习直接相关的模块比例较低。具体而言,关于建设智慧校园包含的模块,排名前两位的依次为:校园安全智能管理(83.35%)、录播教室(74.5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83.35%校园安全智能管理83.35%15.58%29.09%35.82%54.33%74.50%智能图书馆智能餐厅15.58%29.09%35.82%54.33%74.50%智能体育馆45.94%其他45.94%图34. 智慧育园设含模块100.00%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80.00%100.00%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80.00%60.00%40.00%20.00%0.00%校园安全 智能环境 智能体智能管理 监测 智能餐厅 馆86.68% 52.37% 16.05%80.87% 56.24% 18.39%79.85% 55.53% 11.63%80.19% 60.19% 19.43%馆42.17%36.77%23.34%33.58%录播教室其他东部地区30.02%36.27%20.64%28.68%84.28%68.80%61.59%75.28%51.72%43.76%37.59%42.83%图35. 不同区设慧园含的块东部地区普通教室信息化设备配备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名前5位的依次为:电子白板(一体机)(92.00%)、电脑(80.40%)、摄像头(67.28%)、实物投影仪(高拍仪、短焦投影仪)(65.51%)、投影仪(投影白板)(62.07%)。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92.00%电子白板(一体机)92.00%80.40%电脑80.40%65.51%67.28%65.51%67.28%实物投影仪(高拍仪、短焦投影仪)62.07%投影仪(投影白板)62.07%20.32%36.61%39.57%57.70%11.04%20.32%36.61%39.57%57.70%11.04%其他图36. 普通室的息设备(一体机部地区普通教室中拥有其他信息化设备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地区,尤其是实物投影仪(高拍仪、短焦投影仪)。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88.35%电脑 79.05%71.24%75.95%电子白板(一体机)液晶黑板投影仪(投影白板)摄像头麦克风

43.81%39.27%33.49%42.70%

65.15%61.02%58.24%64.84%72.29%67.29%61.24%61.75%66.75%56.05%

89.80%93.95%93.33%92.70%东北地区电子班牌实物投影仪(高拍仪、短焦投影仪)

18.69%20.95%22.52%17.30%

47.80%49.92%60.50%49.83%

80.32%录播主机其他

41.53%37.73%28.95%36.35%

61.27%图37. 不同区通室的息化备(四)教师数字化能力不足是数字化转型重要挑战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教师对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比较了解,部分能够常态化使用较高的主要有:微课(95.04%)、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答题器(73.62%);使用频繁最高()教学(46.10%)、微课(22.71%)、智能备课(16.17%)。0.00%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答题器)20.00%40.00%60.00%80.00%100.00%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智能学伴平板教学微课(电子白板、电子书包数字教材智能备课答题器)不了解55.60%53.46%26.38%4.95%7.94%49.74%29.45%28.16%了解但未实践过29.98%28.71%40.07%26.13%16.30%30.75%33.67%32.17%实践过9.65%10.85%21.14%46.20%29.66%11.74%20.97%23.50%经常使用2.64%3.90%7.44%15.77%27.40%4.63%9.62%10.00%常态化使用2.12%3.07%4.97%6.94%18.70%3.14%6.28%6.17%图38. 技术能堂学了实践况在课程改革推动下,情景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基本普及关于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受访教师最常采用的主要有:讲授(81.18%)、情景教学(74.29%)、小组合作学习(72.24%)。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讲授81.18%情景教学74.29%小组合作学习72.24%播放微课、动画等教学视频57.14%用校内自主开发的资源开展在线学习27.83%用校外资源开展在线学习25.75%大单元教学20.81%项目式学习14.72%双师教学5.33%其他3.66%图39. 教学最采的学式线学习、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等教学方式。15分,的(3.99(3.65播放微课、动画等教学视频(3.37)。小组合作学习3.99双师教学

2.27

情景教学3.65项目式学习

2.52

3.37

播放微课、动画等教学视频用校内自主开发的资源开展在线学习

2.83

2.96

3.14

大单元教学用校外资源开展在线学习图40. 教学式用率教师以传统角色为主,技术赋能教学较为有限整合和课程统整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探究受访教师在工作中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工作任务,分析中,将受访教师排在第一位的选项赋值为541知识(3.12);其次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1.56)、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1.53)。根据教材传授学科知识3.12其他1.56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统整学科内和跨学科的主题式和项目式课程

0.080.190.58

1.531.02

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借助学校、家长和社会力量,挖掘校外优秀教育资源

0.92

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学管理平台采集的数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图41. 花费间精最的作任务教师参与校园数字化建设程度不高19.46%80.54%19.46%参与过80.54%19.46%没参与过图42. 企业学及上别平台计建参情况其中,西部(14.81%)和东北部(17.57%)不足二成,没参与过参与过0.00%14.81%17.57%20.00%没参与过参与过0.00%14.81%17.57%20.00%22.11%22.25%40.00%60.00%77.89%77.75%80.00%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85.19%82.43%100.00%图43. 不同区业学及上级的台计建参与况各类型教师数字化终端设备配置不足0.00%20.00%40.00%60.00%80.00%100.00%台式机/笔记本电脑1.78%平板1.34%智能助教终端2.18%其他0.00%20.00%40.00%60.00%80.00%100.00%台式机/笔记本电脑1.78%平板1.34%智能助教终端2.18%其他2.35%师均不足1个师均1-2个(含1个)师均2个及以上32.61%65.62%89.05%9.61%81.37%16.45%86.60%11.05%图44. 学校师端置例/1-2个(1个)机/笔记本电脑的配置师均不足1个占比超过半数。师均师均2个及以上师均1-2个(含1个)师均不足1个15.01%6.84%4.99%6.82%24.22%14.13%8.75%9.09%14.49%10.13%7.84%6.74%84.09%92.27%92.87%92.05%73.83%84.11%88.57%88.64%83.70%87.67%88.95%89.89%34.82%38.64%62.32%59.09%笔记65.42%33.48%91.07%7.50%东部地区机/平板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其他中部地区100.00%80.00%60.00%40.00%20.00%0.00%图45. 不同区校师端置比例(五)教育新生态正在形成但发展不均衡科学的教育生态系统是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一了一些进展,但是发展不均衡还是很大问题。学校对外合作呈现多途径和多样化,且数字化合作越来越常态化首先,学校与社区、社会公共资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交流。其中,有一半以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72.86%),与其他学校通过直播课、录播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65.83%),0.00% 20.00% 40.00% 60.00% 80.00%72.86%与其他学校通过同课异构、在线教研等方式共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72.86%65.83%与其他学校通过直播课、录播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65.83%58.62%与本地社区合作,开展社区学习和实践活动58.62%52.82%52.82%织学生定期参观学习33.49%39.93%41.73%45.11%购买校外优质在线教育资源邀请学术专家和科学家进校园讲课向企业购买教育软硬件设施和平台33.49%39.93%41.73%45.11%与企业合作开展研学旅行等实践学习项目31.17%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项目和平台31.17%20.86%科研机构为学生提供在专家身边开展“微研究”的熏陶体验课程20.86%19.85%引入高校资源,在学校开设科学等特色实验班19.85%14.97%联合高校开设夏令营或冬令营项目14.97%图46. 学校外作况教)途径。最后,学校与家长建立了方式多样的沟通合作渠道,即(25.06%)(24.16%)以及家长提供其他等也成为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重要途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家长会92.27%电话、微信、QQ等即时通讯媒体77.86%家访77.29%到校面谈63.73%家长委员会56.34%家长学校33.34%家长组织、参与班集体活动25.06%家长进班听课24.16%家长提供其他资源和支持15.28%家长进班讲课9.72%图47. 学校家沟合的式(师)校外合作在机构类型和城乡方面差异明显>社区和社会公共资源>企业的合作>(均低于30%只有的教师表示,学校可以联合高校开展夏令营或冬令营项目,与其他方式相比有显著差距。联合高校开设夏令营或冬令营项目引入高校资源,在学校开设科学等特色实验班程邀请学术专家和科学家进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