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_第1页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_第2页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_第3页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_第4页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穿越到先秦吃顿饭,差点饿死!先秦某店小二:里边请,请问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打尖!来一碗西红柿鸡蛋面那抱歉,客官,面条要到宋朝才能成形呢。而且西红柿是美洲货,明朝万历年间才传入中土。小店目前只有鸡蛋,要不您点一个?什么鸟店!连碗面都没有,麻辣烫总有吧?上一碗!瞧您说的,辣椒到明代才引进呢,我想开麻辣烫也开不成啊!穿越到先秦吃顿饭,差点饿死!那就不吃饭了,上点水果吧。大热天的,来半个西瓜。呃,西瓜是非洲特产,要到宋朝民间才有种植……没有西瓜,苹果总有吧?真抱歉,苹果十九世纪才从欧洲传入我国。客官,您别点水果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像什么葡萄啦,芒果啦,石榴啦,草莓啦,菠萝啦……您现在都吃不到。喂,客官……客官您别走啊!客官您还要什么?…………

第二课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学习目标:1.运用唯物辩证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必然性和重大历史影响。2.认识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3.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征和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4.让学生认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一、美洲物种的外传01新航路开辟以前,食物物种交流主要在在彼此邻近的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物种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部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名称传入时间引入地蒲陶、苜蓿、胡桃、西汉西域胡瓜(黄瓜)、胡麻(芝麻)南北朝印度/西亚番石榴、番木瓜宋元由“番舶”带入注:凡是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凡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

——农史学家石声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原因。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非欧之间;在邻近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交流物种较少;存在少量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1.美洲物种外传的原因?

材料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玉米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并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并居杂粮之首。(1)新航路开辟,美洲的发现。(2)欧洲列强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3)世界市场的出现及扩展。世界市场的逐渐扩展,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加强。(4)多种物种自身的优势:玉米、马铃著、甘薯这三大粮食作物产量高,生长快,对土、肥、水要求低,对气候适应性强,播种期长,耗工少,受病虫害的影响小,便于储藏,可多种加工,等等。一、美洲物种的外传2.外传概况(1)时间:(2)物种:(3)区域: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外传概况类型物种

传入地欧洲粮食作物玉米①最初②16世纪中叶,在

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③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马铃薯甘薯蔬菜作物番茄①最初只是②18世纪末,传回美洲辣椒只是种植在庭院,供人们观赏南欧地区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栽培经过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外传概况玉蜀黍重出西土,种者亦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玉蜀黍……田家园也多种之。——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宁河县志》五谷……收番麦则多矣。——嘉庆元年(1796年)《华亭县志》玉麦……则处处产之。——道光十二年(1832年)《兰州府志》材料所讲的是何种作物?随时间推移,其种植有何特点?玉米;由很少种植到遍布全国。类型物种

传入地亚洲中国粮食作物玉米①传播路径:明朝时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②种植情况:先是在丘陵山地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到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甘薯玉米逐渐传入,为人所知的过程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外传概况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丛生,百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明]高濂《遵生八笺》我是谁?类型物种

传入地亚洲中国蔬菜作物番茄辣椒①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②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材料一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形栽播。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公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壬午夏,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凤冈陈氏族谱》【学思之窗】p9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路径和原因)陈益从越南引种番薯至广东东莞陈振龙从菲律宾引种番薯到福州长乐县路径:明朝万历年间,通过菲律宾和越南传入中国。原因:①新航路开辟;②耐旱、高产,可有效缓解饥荒;③华侨华人的积极引入和推广。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022.农作物(欧亚)的推广类别物种粮食类水果类蔬菜类经济类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黄瓜、豌豆甘蔗、咖啡(非洲)用途物种影响用于役畜用于食用3.禽畜的推广牛、驴、马猪、羊、鸡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②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推广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纷纷出现,并推广到北美的波士顿、纽约、费城。从此,欧洲和北美的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的习惯。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交的重要场所。1.绘制咖啡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路线图。2.从这一传播过程来看,你如何认识不同地区的物种交流?3.谈谈咖啡的传播产生了哪些影响非洲阿拉伯欧洲美洲

物种交流既是经济交流,也是文化交流的载体。P11【历史纵横】咖啡的传播及其产生的重要社会影响①改变了欧美等地的社会生活习惯;②咖啡馆成了社会的重要场所,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咖啡文化;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031.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材料一

材料一

土豆耐寒,落地就生根,入土必出芽,饱腹感更明显。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福建松溪县发布劝农文告,点名要求当地农民大力种植“马铃薯”。在清朝,有玉米参加轮作复种的土地,比没有玉米轮作的土地增产四分之一,水稻亩产超过千斤是近几十年才实现的事,而甘薯亩产千斤在清代时就能轻松做到。三、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1)非洲:玉米使干旱的非洲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2)中国:玉米丰富了粮食种类,扩大了种植面积。(3)欧洲:马铃薯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增长。材料二——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统计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一)积极

可以推测辣椒传入中国应该是明末清初,但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大量传入则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大开海禁之后。值得一提的是,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和四川数省民众都以嗜椒著称。人们常不无戏谑地说江西人是“辣不怕”,湖南人是“怕不辣”,四川人“不怕辣”。

——摘编自戴雄泽《漫话辣椒的起源和传播》

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1)马铃薯改变了欧洲人的食物结构。(2)小麦丰富了北美人民的饮食种类。(3)玉米、马铃薯、甘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一)积极在北美地区,水稻仅有3%供本地消费,其余全都用于出口。玉米、番薯的上市贸易,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起到了平抑粮价的作用。北美和俄国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场;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3.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北美:水稻主要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增加了粮食总量,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二)消极:物种交流引发生态问题,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

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何炳棣、陈树平1.美洲:(1)马牛羊繁殖数量远超土地承载能力;(2)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地表植被遭到破坏。2.明清:引进推广玉米、甘薯等,扩大了耕地面积,但过度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加拿大“一支黄花”◎非洲大蜗牛◎鳄雀鳝入侵【知识拓展】外来物种的侵袭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应对:成立国际组织,制定国际公约、协议;国家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投入大量财政;组织专家开展防治技术攻关……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特点:物种种类增多;交流范围扩大,双向互补;欧洲主导。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特点:物种种类增多;交流范围扩大,双向互补;欧洲主导。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