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_第1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_第2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_第3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_第4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绪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特点和内容一、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按照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则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第二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是指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外语。2、母语和外语是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母语指的是本国的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指的是外国的语言。母语=第一语言?外语第二语言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是按照言语社团来区分的,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4、目的语目的语是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选择“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目的语”填在括号内:一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来中国学习汉语,英语是他的(),汉语是他的()。一个在美国出生的中国孩子,正在学习汉语。英语是他的(),汉语是他的()。一个在苗寨出生长大的孩子,学会了汉语。苗语是他的(),汉语是他的()。结论:以上概念从不同角度提出,它们之间存在:1、交叉现象2、模糊现象母语本族语第二语言外语(二)学科的名称学科名称是学科内容和学科本质特点的反映。1、对外汉语教学体现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如果:教学对象——不是外国人教学地点——国外适合国内教外国人汉语时使用2、汉语教学国际场合,国内外学者一起讨论学科或学术问题时。国际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科学性——精确地指出了本学科的内涵和性质学术论著中使用不上口4、对外汉语教育(学)学科教学论角度本学科形成以来,对外汉语学界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事实上包含了“对外汉语教育(学)”的全部内涵。与事实不符:将本学科完全归入“教育学”或“学科教学论”。5、对外汉语从学科或专业内涵角度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结论:使用“对外汉语教学”名称1、实际内涵:“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不仅包括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还包括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师资和科研人员的培养。2、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深入人心。3、中央文件、国家机构、学术团体等都正式采用这一名称。二、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含义:一是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即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过程;二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三是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二)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第一,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第二,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第三,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四,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三、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2、具备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学科理论。“一体两翼”模式:一体是汉语语言学本体,即“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语言学”;两翼分别是对外汉语学科教学论(包括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和中外文化素养。3、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4、具有成熟的教学科研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教学和科研队伍有较大发展:我国已经建构起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完整的跟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学历和学位教育体系;有专门的国家领导机构、专门的协会、专业的杂志、专门的出版社、专门的研究机构、专门的科研项目等。(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研究;教育学、语言学习和语言认知理论、学科教学论、教学法、教育技术学;语言对比、文化比较、心理学、宗教学等等学科知识。从根本上说,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三)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光有理论,没有教学实践的验证,可能是空洞、不切实际的理论;光有实践,没有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可能是盲目的、随意的、不科学的。(四)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它具备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特点:教学目标——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学中心——语言技能训练重点阶段——基础阶段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对比来确定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结合教学手段——集中强化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的特殊性1、语音学习上的难点;2、汉字学习上的难点;3、词汇学习上的难点;4、语法学习上的难点;5、汉语语感形成的难度大。继续一向一直昨天下午我()在教室里,哪儿都没去。你()可好?这封信写得太长了,有事后来再写吧。返回我希望明天雨要小一点。眼看会下雨了,还是别去了。天气预报说明天不()下雨。我很早就打算了来中国。上午我的身体有点不舒服了。我把篮子放了在椅子上。他昨天不来学校。我明天没做作业。他再来我们的宿舍了。我明天又来。拿出来一支笔走进去教室返回四、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和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含义: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内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四个环节。基本任务:“怎么让一个从未学过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最快、最好地学习好、掌握好汉语。”完成任务的主体: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层次的一线教师。继续如何理解让外国人学习好、掌握好汉语?所谓让外国人学习好、掌握好汉语,是指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使外国学生能运用汉语进行不同层次的交际和交流,具备不同目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返回(二)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1、对外汉语教学研究(1)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规律(2)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主体(3)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认知规律(4)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5)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2、对外汉语学科建设学科性质、学科任务、学科地位、学科结构体系、学科研究、学科人才培养、学科规划等多个方面。(三)作为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加快汉语的国家化趋势,使世界范围内的汉语学习热进一步升温。狠抓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各种层次的对外汉语专业教师,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升对外汉语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增加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科研投入,提升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学术含量。大力研究和宣传、推广汉语水平考试,不断开发出多种专门用途的汉语水平考试类型,使汉语水平考试成为世界上最权威、最实用的汉语考试。研究好对外汉语教学跟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变化的关系,及时调整或改革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以应对不同的国际政治环境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对外汉语教学走出去。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框架一、一个“核心”,两个“基本”(一)“教什么”是一个核心目的: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和表达习惯,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二)“如何学”和“怎样教”是两个基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怎样教”以“如何学”作为前提,“如何学”为“怎样教”提供依据。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四个层面第一层面——本体论:汉语本体研究,理论基础是语言学。第二层面——认识论: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第三层面——方法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第四层面——工具论: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与学的研究,理论基础是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虽然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很长,但是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外汉语教学才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和一项语言教育事业。一、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几个阶段(一)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二)巩固和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恢复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四)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二、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一)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国家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不断加强;教学体制不断完善,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汉语水平考试进一步推广,研发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更加广泛;建立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汉语中心;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研究受到高度重视;教材开发有了新的突破;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和评优工作。(二)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存在的问题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尚无重大建树;在教学实践上尚无重大突破;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有待现代化;研究人员数量不足,且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有待提高;从业人员教学任务繁重,研究时间难以保证;代表本学科研究水平、在社会上有较广泛、深刻影响的研究成果不多。(三)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如何提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思考题1、谈谈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2、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有哪些?3、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有什么特色?4、简要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历程。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体系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发展概况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介绍。国内学者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的认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包括教学理论和基础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包括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包括三个层次:学科支撑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包括三个部分:基础理论;学科理论;教育实践。国外学者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的认识外语教学理论包括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应用学科(语言教学的原则、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学科(课堂教学实践)。外语教学的理论包括理论基础(语言教学史、语言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人类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学);应用理论(学习理论、语言理论、教学理论);实践(教学方法和组织机构)。国外研究者把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划分三个层次:本体:研究本质(语言、语言使用、外语学习过程)实践:研究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研究教学实践中贯彻教学原则的手段和方法(三)国内外学者观点的异同异:观察角度不同,国内学者着眼学科理论体系本身,理论色彩浓,工作流程色彩淡。国外学者着眼教学过程,理论色彩淡,工作流程色彩浓。同:1、理论研究和理论体系的构建,着眼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并服务于教学实践的需求,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理论问题。强调不同层次上的理论“转化”,强调理论家、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分工”。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和学科理论体系(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提出的背景两个基于:对外汉语教学是交叉学科、应用学科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学在我国尚缺乏应有的学术传统、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探索这一客观现实。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的内容所谓学科建设体系,包括有关学科理论的各个方面和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以及学科发展和建设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它由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和学科发展建设四个部分组成。学科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赖以形成的基础原因:对外汉语教学的跨学科性内容: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学科理论基础研究的发展是对外汉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2)学科基本理论核心理论学科存在的标志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应用理论的研究。学科基本理论的形成及其体系的建立,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在学科理论基础中可以找到确定的支撑理论;第二,是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根本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包括“学什么”和“如何学”)的理论体现;第三,能够作为学科应用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也能够全面指导有关教学的应用研究。学科基本理论内容:学科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跨文化教学理论。支撑理论分别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文化学,也包括具有广泛支撑性的哲学。这些学科基本理论及其各自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能够指导: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及评估测试等有关学科的各项应用理论研究。学科基本理论跨学科在学科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服务于教学的教学理论。体现着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最直接、最有应用价值的学科理论本身,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存在的主要标志。学科基本理论依托促进学科理论基础(3)学科应用理论是学科基本理论的应用和体现。综合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教学中的某一实际问题。这类研究所形成的有关理论适用面最窄,应用性最强。学科应用理论依托启发借鉴学科基本理论(4)学科发展和建设学科发展和建设是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尤其是作为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方方面面。学科发展建设依托促进学科应用理论(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体系: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学科发展建设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基础的性质和地位学科理论基础的性质☻多学科性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的性质。(二)学科理论基础的地位学科理论基础是一门学科赖以形成的基石,是学科发展的原动力,是学科理论体系的有力支撑。学科理论基础并不就是学科基本理论。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不是学科基本理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中的各门学科都是独立的学科,有着各自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它们中的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单独支撑起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也不能单独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这些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直接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一般也不能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找到解决方案。学科理论基础的内容哲学。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提供指导。首先,认识论基础——认识语言的本质和语言使用的本质。其次,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第三,方法论指导——语言教学研究、调查研究和教学实验。第四,间接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二)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性的理论基础首先,在语言普遍规律和原理、所教授语言的具体特点和规律上给予指导和影响。其次,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给予第二语言教学以启发和指导。第三,所教授的特定语言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第二语言教学所吸收和利用。第四,开展直接服务于语言教学需要的语言本体研究。第五,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是外语教学法流派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第六,对第二语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编写、评估测试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三)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其次,教育和教学的一般原理和原则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都有指导作用。第三,教育学和教学论是外语教学法流派产生的基础。(四)心理学——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首先,心理学是研究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智能的心理规律和心理机制的科学。其次,要研究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就要分析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过程,研究儿童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习得第二语言的不同特点,这样的研究离不开心理学的理论支持。第三,心理学也是外语教学法流派产生的重要基础。(五)文化学——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语言和文化关系非常密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教学。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交际中的各种问题和交际策略的研究,语言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因素的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概说学科基本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核心学科建设体系: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学科发展建设。学科理论体系: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应用理论选择填空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学科发展建设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理论核心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建设体系包括()学科理论基础和学科发展建设不是学科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1、学科发展建设中有的内容不是学科理论本身的研究,如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进修培训、学科发展规划和学科历史研究等;2、学科发展建设的研究不能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其成果不能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根本问题上有所作为。3、学科理论基础有很强的理论性,有关研究对“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根本问题也有帮助,但是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学科应用理论为什么不是学科理论核心?学科基本理论直接联系学科理论基础,体现学科的交叉性特点——外联;学科基本理论直接指导学科的应用研究,体现学科的应用性特点——内导。这种“外联”和“内导”作用是学科应用理论不具备的。(二)学科基本理论确立的原则两个面向——根本着眼点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面向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2、三个结合——根本途径◊结合国外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问题◊结合中国的教育传统和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内容学科语言理论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普通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理论研究。继续为什么要强调“面向对外汉语教学”?普通语言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必须和第二语言教学实践相结合,只有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语言理论。返回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言学研究教学内容——汉语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汉语的结构规律、组合规律、表达规律学科语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的汉语本体(语音、词汇、语法等)研究的成果☻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言学研究和把汉语作为一种语言系统进行的研究有何异同?两种研究的异同同:汉语的结构规律、组合规律、表达规律等异:1、是否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完整性2、研究内容不同3、研究方法不同(二)语言教学理论学科性质理论所谓学科性质理论,就是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性质和特点的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最根本的性质是:它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几个基本观点:◊最基本的语言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基本的教学观:要把语言当作交际工具来教,而不能当作知识体系来教;◊最基本的目的观: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在教学时,汉语知识的传授是基础,但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汉语技能的训练和养成。中国传统教学观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的教育思想中进行的。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以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观念很不相同的文化传统和教育观念为背景的。既不能完全照搬中国的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概否认之。应该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研究中国的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从中做出取舍和调整。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合理成分,又不至于对学生学习造成障碍。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应用理论和学科发展建设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应用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应用和体现,这类研究所形成的有关理论适用面最窄,应用性最强。学科应用理论研究的范围:教学目标研究、教学大纲研制、学科课程设计、学科课程建设、测试理论研究、评估理论研究、教材编写理论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技巧研究,等等。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发展建设是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尤其是作为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方方面面。主要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进修培训、教学管理研究、学科发展规划、教学实践研究、教学技术的开发、教学资源的管理、学科历史研究,等等。思考题1、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体系?它由哪些部分组成?2、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各是什么?3、为什么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问题?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应用理论和学科发展建设各包括哪些内容?5、你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有哪些素质?语言教学理论

和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一节语言教学理论一、教学原则理论(一)教学原则的基本性质1、时代性2、实践性3、理论性4、针对性5、层次性(二)教学原则的层次体系常规教学原则:不受或基本不受时代和教育目的影响,或者说多数学科多种目的的教学都应遵守的常规性的教学原则是常规性教学原则。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性原则等。非常规教学原则:时代性较强、受教育教学目的以及学科性质和特点影响较大的教学原则叫做非常规教学原则。非常规教学原则包括上位教学原则、中位教学原则和下位教学原则。◊上位教学原则:大原则或总原则,是整个教学工作和全部教学活动都应当遵守的教学原则,其适用范围是全局性的。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等。◊中位教学原则:亚原则或分原则,是部分教学工作或部分教学活动应当遵守的教学原则,其适用范围是局部性的。如课堂教学原则、课型教学原则、课程设置原则等。◊下位教学原则:微原则或单原则,是某一项教学工作或某一教学环节应当遵守的教学原则,其适用范围是单一性的。如课堂练习机会均等的原则、作业及时批改及时返还的原则等。☻常规教学原则体现在非常规教学原则中,上一位的教学原则决定下一位的教学原则,下一位的教学原则体现上一位的教学原则,上一位比下一位的概括性强,下一位的比上一位的针对性强,数量也更多。(3)对外汉语教学的总教学原则总原则(上位教学原则)是教学原则理论中最具实用价值的核心内容,在语言教学理论乃至学科基本理论体系中都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结构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二、几种重要的教学理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世界上第二语言的教学从公元2世纪也已经开始,但第二语言教学的经验状态却一直延续到近代。从近代开始,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才精彩纷呈,蔚为大观。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四种理论:语法——翻译理论行为——结构主义理论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交际教学法理论语法——翻译理论语法翻译理论的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重在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的特征以培养读写书面语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的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用母语进行教学,母语和外语互相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阅读领先,重视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通过阅读外语名著来学习外语。语法翻译法的优缺点优点: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阅读和翻译水平较高;用母语讲授,可以减轻教师压力,节省课堂教学时间。缺点: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过分强调语法规则的教学,忽视语言技能的的训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利用母语教学,过分强调翻译,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能力;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少实践机会,课堂气氛沉闷。(二)行为——结构主义理论行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缘起于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基本特征:强调语言是人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经由习惯的养成而学会。语言学习就是通过强化获得的语言行为。“听说法”是行为——结构主义对语言教学影响最深最广的贡献,至今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转换生成语法学家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内容是语言能力,即语言知识,或称为语言使用者已经掌握的潜在的规则系统,而不是语言行为;语言有表层和深层之分,语言使用者的话语,只是语言的表层现象;语言具有生成性,一套数量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产生出数量无限的句子;语言有差异,更有共同之处,所以语言学应着力研究不同语言的共同之处,以揭示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本质。格式塔心理学家则认为,学习是一种智慧的行为,一种顿悟的过程,需要有理解、领会与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参与,并体现为一种突现和飞跃的过程。他们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任务不是控制学生,而是帮助学生总揽问题的情境,使他们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缘由,以便在理解和领会的前提下产生顿悟。学习贵在打破旧知识旧模式的束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创造性思维和智力水平的提高。(三)交际教学法理论交际教学法理论强调从学习主体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上,交际教学法一反“听说法”有错必纠的做法,认为错误是学习语言过程中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路标,只要不影响语句完整的理解,应该容许学习者不尽完善却促使进步的有效交际。对外汉语教学法一、对外汉语教学法历史“对外汉语教学法”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从宏观上说,它是教学理论的一个完整体系,处理教与学各类关系的一系列指导性原则;从微观上说,它又是贯彻这些理论、原则的一套方法和技巧。(一)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初创: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1、教学路子是以教授词汇、语法规则等结构形式为核心。2、侧重语言规律,强调系统语法知识的讲授。3、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会的语言能力。标志性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典型教材:北京大学中国语文专修班1958年编写出版的《汉语教科书》。这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二)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改进:体现实践性原则1、针对上一阶段过分注重理论的倾向,提出实践性原则。2、侧重语言的听说训练。3、教学原则是尽量减少理论讲解,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体。标志性教学法:相对直接法。典型教材:赵淑华、王还、许德楠、张维等在20世纪60年代编写的《基础汉语》和《汉语读本》。(三)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探索:深化实践性原则1、深入认识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强调实践的交际性含义。2、针对学生需要选择语言内容。3、突出听说技能训练,训练方法以对话和句型操练为主。重要教学法:听说法。主要教材:李德津1978年编写的《汉语课本》,李培元1980年编写的《基础汉语课本》。鲁健骥等编写的《初级汉语课本》,是我国最早的对外汉语分技能训练的系列教材。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现状(一)引进“功能法”。它强调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强调言语行为在实际交际目的中的作用。体现纯功能教学法的教材是邱质朴的《说什么和怎么说》以结构为纲,兼顾功能;以功能为纲,兼顾结构;以结构为纲,以功能为中心;以交际情景为主线,暗含功能等。体现这种功能和结构相结合教学法的典型教材是刘珣等的《实用汉语课本》。(二)强调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始终要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因素,但是还需要探讨第二语言教学中包含哪些文化因素。这不但改进教学内容,而且对编排设计言语训练情境,甚至完善训练体系原则,都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路子。(三)语言学习理论引起人们新的思考在第二语言教学活动中,应该把重点从“教”转移到“学”的研究方面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新的研究视角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心理语言学界、外语教学界、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重视。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教师的“教”应该针对学生的“学”,启发式教学法成为最常用的教学法。(四)形成了多种教学法体系每种教学法都有优点和不足,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不同的教学阶段,适用的教学法也不一样。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法,发挥它们各自长处,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尝试了结构、功能、意义、情景、文化等不同内容的综合形式,尝试了综合课和技能课的综合、各技能之间的综合。三、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趋势(一)更加重视理论研究1、宏观研究2、微观研究3、多学科研究(二)形成典型的教学模式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有:分技能教学模式语文分开,集中识字教学模式词语集中强化教学模式实况视听教学模式汉语交际任务教学模式(三)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1、语言材料以语篇为主。2、教学活动交际化。(四)重新强调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论那一种教学法,都不可避免语法教学问题。语法教学不是对交际活动的削弱,而是更加充实交际活动。(五)实现立体教学1、教学内容的立体化。语篇内容的引入,涉及上下文、交际背景、文化等立体的教学内容。2、教学参与者的立体化。学习者、教授者、语篇形象三者组成的立体化的教学参与者模式。3、学习形式的立体化。个体、小组、班级的立体化学习形式。4、活动环境的立体化。营造超越课堂时空背景的立体化活动环境。语言要素教学和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语言能力是指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它是一种内在的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它是一种外在的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外化。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范畴,语言交际能力属于言语范畴。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书面语言的)文字。语用规则是语言的使用规则,也就是根据一定的语境(交际场合、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等),对谈话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统称为语言知识,它们是语言能力的构成因素。语言要素的教学(一)语音教学1、辅音教学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1)注意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2)注意清音和浊音的区别(3)注意h和n、l的发音2、元音和韵母教学(1)单元音教学aoeiuüer(2)复元音和带鼻音韵母的教学作为整体自然声调教学一靠模仿,二靠记忆(1)先教第一声和第四声(2)学会了第四声以后,用第四声带第二声(3)先教半三声,再教全三声(二)词汇教学1、词的选择所谓词的选择,也就是确定要教的词的范围。选择所要教的词汇的标准有很多:频率;范围;可用性;覆盖率;熟悉程度;课堂交际用途;可学性对外汉语教学中选词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常用构词能力强2、词汇量的控制词汇量的控制就是决定教多少词的问题。教多少词决定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学习时限。教学目标决定了达到某个词汇量的必要性,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学习时限则决定达到某个词汇量的可能性。国家汉办制定的留学生长期进修大纲把词汇量定为:初等2500个,中等5000个,高等8500个。目前在词汇量的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难以测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掌握多少词,根据现有的经验,在不同的情况下,平均一个课时的教学词汇量可以在2-4个词之内浮动。词义解释的方法(1)实物或图片解释。(2)用同义词和反义词解释。(3)用语素义进行解释。(4)类比。(5)叙述情境。(6)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解释。(7)搭配法。(8)话语联结法。词汇练习常用的练习方法有:(1)感知性练习(2)理解性练习(3)模仿性练习(4)记忆性练习(5)应用性练习(三)语法教学1、语法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正确的表达,也就是遣词造句。2、语法教学的内容包括把词组织成短语的规则。把词、短语组织成句子的规则。把句子组织成语段的规则。把语段组织成语篇的规则。重点语法项目的选择重点语法项目的选择有两个标准:一是选择的项目要能体现语法系统的总体特征二是选择的语法项目应是学习的难点重点语法项目:量词的用法;形容词谓语句;无标记被动句;带各种补语的句子;“把”字句;“了”、“着”、“过”的用法;比较句;方位词的用法;长定语;三位数以上的大数目;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规则;段与段之间的连接规则等。语法点的编排语法点的编排原则:①先易后难,②在不违背上一条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把相关的语法点组成一个系列,连续编排。了1了2语法点的解释和练习避免经院式的语法解释,尽可能使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话语。要尽可能使用启发式教学,促使学生自己发现规则,体会汉语和自己母语的差异。教语法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一是归纳法;二是演绎法;三是“引导性的发现法”。言简意赅直观形象设备教具大量练习语法点和语法规则的练习方式观点一:模仿性练习理解性练习记忆性练习观点二:机械性练习有意义的练习交际性练习(四)汉字教学1、汉字教学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读(识字)、写汉字(书写文字)。学习汉字,一是为了读,二是为了写。从阅读的角度看,进行汉字教学,首先要选好常用字。国家汉办制定的留学生长期汉语进修大纲规定: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分别掌握汉字1604、1604+601和1604+601+700个。2、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先认读,后书写。先教可以作为部件的独体字,后教包含学过的独体字的合体字。先教笔画少的字,后教笔画多的字,由易到难,由简至繁。教学时要一笔一笔地展示新部件的笔画、笔顺以及笔画与笔画、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正确位置和布局,要严格要求。对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当作些说明,以便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要帮助学生区分同音字的不同的字义。对区别性小,容易混淆的字要作对比练习。对学过的部件要及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记忆。尽量做一些用字组词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学会通过字义理解词义。练习汉字的方法有描写、临写、抄写、根据拼音写、用汉字组词等。关于汉字简化和简化字教学根据目前现实情况:主张简化字和繁体字都教,但是应当以教简化字为主。先教简化字,后教繁体字;简化字要求会认、会写,繁体字只要求会认,不要求会写。二、语言技能的训练(一)语言技能语言技能指的是听、说、读、写的技能。语言的这四项技能是个人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是从语言要素的学习掌握到自如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中间环节。听说读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技能系统,一个人的语言技能,这四项缺一不可。听和读说和写(二)四项技能的训练1、听力训练听力训练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听力理解的能力。听的能力通常分解为8种微技能:辨别分析能力、记忆储存能力、联想猜测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边听边记能力、听后模仿能力、检索监听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听力训练的基本方式:听辨训练、听读训练、听写训练、听记训练、听说训练听力训练中要注意的问题:听力训练应当尽早开始。要进行听力理解策略训练。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听力训练。精选有质量的听力材料。☻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的接受水平相适应;便于培养学生“抓关键”、“跳障碍”的能力。(5)听力训练的具体技巧应考虑重复、重组、扩展等方式,并应注重对听话技能与其他技能的结合性训练。2、口头表达训练指对口头语言表达的专门性训练口头表达的微技能包括:选词造句能力、组句成段能力、选取恰当方式成段表达能力、善于运用声音技巧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主要内容是成段表达能力,它是选词造句能力和组句成段能力的综合,又是大段(语篇)表达能力的组成部分或先期能力。口头表达训练时要注意的问题创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增强学生说的胆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容忍错误,不要过多地纠错。话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感到说是学习生活的需要。允许口头表达中的沉默。将说的训练和其他各项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口头表达训练的方式:朗读、背诵。基础性的口头表达训练方式。复述。口头表达训练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口头问答。口头表达训练中常见的方式。讨论和辩论。口头表达训练中具有较高层次要求的一种训练方式。口头作文。口头表达训练中具有较高层次要求的一种训练方式。阅读训练对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的专门训练。阅读理解能力的微技能包括:对字的理解能力、对词的理解能力、对句的理解能力、对语段的理解能力、对篇章的理解能力。阅读训练的另一项任务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快速阅读能力阅读技巧包括:识别词义的能力和理解要点的能力(基础性技巧)推理能力(核心技巧)评价能力欣赏能力。根据阅读的目的和速度,我们可以把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细读和粗读)。阅读训练的方式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目前的阅读训练通常采用三种模式:(1)自下而上模式。讲究对字、词、句的精确理解,从理解字词句开始。(2)自上而下模式。不讲究对字词句的精确理解,从整体掌握篇章入手。(3)相互作用模式。认为阅读是视觉信息和阅读者已有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说是前两种模式结合。4、写作训练写作训练的目的和任务A.培养学生笔头表达能力。B.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2)写作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初级阶段的写作训练:写字训练。训练步骤:先认读,后书写。先写简单,后写复杂;先描,后临两个基本功:笔画和笔顺的基本功和整字构架(布局)的基本功。写话训练,写自己想说的或别人说过的话。基本方法是说后写、听后写。中级阶段的写作训练训练重点是应用文写作训练项目有:书信(包括信封)、假条、便条、贺卡、请柬、通知、日记、申请书、表格填写等。要把读后写作为主要的训练方法。高级阶段的写作训练较难的应用文写作训练训练项目有:布告、合同、协议书、备忘录、说明书、产品介绍、读书笔记、工作总结、经验介绍、专题论文等。可以用读后写进行训练,还可以做些语体变换练习。(3)写作训练的途径在课时较多的情况下,开设独立的写作课。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和其他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或在综合课中设专门的写作训练的教学环节。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语言要素不能传授传授言语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正确性;言语交际技能除了要受语言规则的制约以外,还要受语用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相关的文化知识真正到达了高级阶段的话,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占据的比重也达到了最高点。中级阶段的口语课和汉语课当中的文化内容都有所增加。但是我们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无论哪个民族的文化都既

精华的一面也会有糟粕的一面。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对病句学理论指导下的研究,受王希杰“病句生成学”理论的影响,出现了一批对病句进行系统的新的研究的学者的有关著作。宾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是在一个句子中存在一个复杂的宾语,而且有较长的修饰语,使宾语的中心词缺失,造成句子的不完整。思考题1、对外汉语教学的总教学原则有哪些?试加以评价。2、每种教学理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3、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4、谈谈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5、如何进行语言要素教学?6、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有什么不同?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解释一、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一)习得和学习有学者认为:“习得(acquisition)”指类似于儿童获得母语的形式,是一种自然状态下、下意识地、非正式地获得语言的过程。“学习(learning)”是指有意识地、正式地获得语言的过程。pinkingup吕必松:明显的学习行为——“学习”是一种行为,“习得”是一种过程。语言输入的有序无序语言获得过程发生的环境目前,国外学者在一般情况下把“习得”和“学习”看作两个可以互换的概念。国内学者强调二者的区别,但还没有各家都赞同的区别标准,对二者的转换研究还不够。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暂且忽略二者的区别。(二)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1、一般意义上的异同。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动机认识水平等2、习得机制上的异同。语言习得过程言语机制思维机制3、社会文化上的异同。学习语言学习有关的社会文化和行为规范完整的学习不完整的学习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学解释(一)内部大纲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各种语言项目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顺序,有人称之为“天然的顺序”、“普遍的顺序”,也有人称之为“内部大纲”。*Thisbookyoushouldread.(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别差异1、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也称语言学能或学能。目前,最有影响的学能测试有以下三种:《现代语言学能测试》(ModernLanguangeAptitudeTest,MLAT),由Carroll和Sapon在1959年设计;《语言学能考试》(LanguageAptitudeBattery,LAB),Pimsleur在1966年设计;《初级现代语言学能测试》(ElementaryModernLanguageAptitudeTest,EMLAT),由Carroll和Sapon于1967年设计。Carroll和Sapon的语言学能分类:语言编码和解码的能力;语言的敏感性;强记能力;语言学习的归纳能力。Pimsleur的语言学能分类:言语智力(掌握单词的能力和分析归纳言语材料的能力);学习语言的动机;语言听力。2、动机和态度吕必松对第二语言学习目的进行分类: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目的;职业工具目的;其他目的(临时目的)。动机目的不同,精力、愿意学习的程度、持久性、兴趣、对上课的喜欢程度等也会不同。态度,是指个人对事物或人的一种评价性的反应。第二语言学习的态度和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其他学科。有学者研究对待第二语言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度:①学习外语是浪费时间;②掌握一种外语是“有教养的人”的一个标志;③第二语言是社会、职业和经济方面的一笔财富。对目的语社团和人民的态度与成绩也有一定的相关性。3、性格(1)内向和外向内向型——利于发展读写技能。外向型——易于发展听说技能,(2)自尊心自尊心体现个人对自身的评价、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判定和态度。自尊心强有优势,尤其是口语能力(3)抑制抑制是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抵御外部威胁的心理屏障。抑制过强,会对第二语言学习形成障碍。(4)移情移情是一个心理理解的过程,是自我与他人之间暂时消除隔阂的心理过程。移情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是必要的。4、认知方式(1)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场依存型的学习者擅长在自然的环境中以习得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场独立型的学习者适合在课堂中学习第二语言。(2)宽范畴和窄范畴宽范畴型的学习者易犯过度运用规则的错误;窄范畴型的学习者不敢运用必要的概括,不能举一反三。(3)内省型和冲动型内省型的学习者学得慢但准确性高,学习进展呈跳跃态势;冲动型的学习者在课堂上争取到更多的练习机会,但错误率高,学习逐渐发展。(4)歧义容忍度容忍度高的学习者不受材料复杂性的烦扰,但易于囫囵吞枣;容忍度低的学者易表现出烦躁,甚至采取回避的策略。年龄关键期临界期13岁7-14岁无所谓最佳年龄年龄与不同能力相关(三)第二语言学习模式1、监察模式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监察系统是存在人脑中的一个有意识的系统,监察系统一旦被激活,语言使用者就能有意识地编辑语言,并且注意语言的形式(结构)而不是语言的表达。监察系统的运用需要三个条件:懂得语言规则、注意语言结构;需要一定的时间。2、有意识强化模式Carroll和Sapon提出的语言学习起始于学习表达某个与语言相关的意图,意图与情景要求与早先在类似情景中获得的信息一起,作用于学习者的行为语法,从而产生一个反应。如果反应达到预期目的,就得到强化。强化不仅能促使行为的重复,形成习惯,而且也使学习者进一步了解语言的性质,成为后继学习的反馈条件。3、技能学习模式外语的运用是一种操作技能(包括认知因素和行为因素);技能学习既可以进行分离式操练,也可以进行综合式操练。教学输入是按一定的教学顺序调控的。4、文化适应模式文化适应可分为两类:结合性参照性影响文化适应的变量有:(1)社会变量(2)个人变量5、社会教育模式外语学习在一定程度受到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的态度和信念的影响。有四个变量:(1)社会环境;(2)个别差异(智力、语言能力、动机等);(3)外语习得场合(正规的语言训练、非正规的语言习得);(4)成果(语言成果、非语言成果)话语理论指导思想:语言获得的目的是完成交际,因此语言获得的过程也应该来自交际。该模式认为,语法获得具有共同的顺序;跨语交际中母语使用者经常要调整语言来提高表达的明晰度。语言的调整对外语获得的影响:(1)语法获得顺序受到语言输入的顺序及使用频度的影响;(2)学习者首先获得常见的表达方式,而后才能理解其中具体成分的意义。普遍语法假设理论:第二语言也受到语言普遍规律的制约和管辖,可利用普遍语法和语言类型来预测第二语言获得的顺序和过程,语言项目可依据语言共性和语言个性来预测其难易程度。该模式认为,第二语言获得中的迁移现象是在语言共同规律基础上的迁移。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学解释(一)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内容1、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一套完整的静态的系统,言语是社会成员对语言的运用,带有运用者个人的风格特色。2、语言要素、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要素,就是语言各层面、各项目的规则和知识。语言能力,也称言语能力,就是对各语言要素和语言规则的运用能力,一般归纳为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也称言语交际能力,是指在交际过程中的言语能力。☻语言能力追求正确性,语言交际能力追求得体性。3、语言要素、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语言要素在教学中一般反映为结构,也就是结构要点(语言点)和结构线索(结构大纲)。语言能力在教学中反映为对不同类型课程的设置。语言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反映为设置情景项目、功能-意念项目,并以此为线索进行教学和练习,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的结构和功能1、从内部结构看: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三要素、抽象性和生成性、递归性、任意性和强制性、系统性、民族性。2、从外部功能看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海姆斯: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韩礼德分别对儿童的语言功能和成人的语言功能进行分类:(1)儿童的语言功能工具功能;控制功能;交往功能;表达个体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信息功能。(2)成人的语言功能观念功能;交际功能;话语功能。英国威尔金斯“功能法”,语言的功能:传达与了解实际情况:判断、报告、纠正、询问等;表达或了解理智性的态度:同意、可能、知道、确定、必须、接受、拒绝等;表达或了解道义上的态度:道歉、原谅、赞同、反对、遗憾等;表达或了解情感性的态度:高兴、不高兴、喜欢、满意、失望、意愿、需要、希望等;请人做事:请求、警告、指令、建议等;社交:问候、介绍、告别、祝酒等。意念,是指功能作用的对象,也就是功能的具体内容,常用来回答“什么”或“谁”的问题。普通意念是指与功能相关的时、空、数量等关系,适用于各种话题和背景;特殊意念指由话题直接决定的词汇项目,如个人身份、住处、业余爱好、旅行、购物、家庭社会、服务行业、问路、天气等。功能、普通意念和特殊意念,合称为“交际的三大要素”,前两项又被称为“内核”。(三)选定合适的语言变体1、社会语言学认为,一种语言实际上是语言集团中所有成员的心理认同,一种语言内部实际上必然存在着差异,不同语言内部差异或大或小,或多或少。语言变体可以分为地域变体(地域方言)、社会变体(社会方言)和个人变体。2、语言变体的选择(1)选择的根据:目的语社团与母语社团的社会态度;交际潜力;扩展潜力;工具潜力。(2)应该选择的语言变体第一、语言的共核(中性语言):语言的共核,是某个语言的各种变体所共有的语言成分,它是中性的,不应也不能被排斥,它的扩展潜力也是最大的。第二、地域变体:地域变体在整个语言社团中是不平等的,没有特殊原因,强势变体会被首选。第三、社会变体:是指语言由于人们结合成不同的社群而产生的语言变体。第四、语域变体:语域变体也称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汉语最大的语体区别是口语和书面语。4月131、2节8:00——9:30初级上精读董光浩206初级下听力陈海生听力1中级上口语方芳211中级下阅读刘克云2083、4节9:50——11:20初级上听力刘水听力1初级下精读许迎春202中级上阅读刘克云211中级下精读荆莉208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对比分析所谓对比分析,就是把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分析的最终目的:预测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可能造成的影响,即第二语言学习者受母语干扰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作用: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其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比分析对语言的认识有三点:各种语言之间有许多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都是可以描述的;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产生迁移的根源。对比分析引入了心理学中的迁移理论。所谓迁移,指先行学得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其中起促进作用的积极影响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消极影响是负迁移,不发生任何影响的是零迁移。(二)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局限作用:有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预测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有利于选择测试项目。有利于发现单语研究中发现不了的问题。对比分析强调的对语言形式的细致分析,是每一个语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作为语言教学的资源和背景,在语言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局限:对比分析只重视学生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作用,忽视了语内迁移作用以及社会和心理等许多其他因素产生的迁移作用。经典对比分析重视语言的形式,而忽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因此,它不能对学生在意义、功能方面的错误以及得体性方面的错误作出解释。对比分析虽有利于预测学生的语言错误,但对比分析对语言错误的预测也并非完全有效。从母语对目的语影响的角度谈谈“洋腔洋调”产生的原因所谓“洋腔洋调”,是指外国学生在用汉语进行口头表达的过程中所出现各种各样的语音语调错误。产生的原因:(1)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母语的干扰和影响而产生的。直接表现:用母语语音代替目的语语音把汉语声调与母语语调相混淆(2)掌握目的语知识不足偏误分析所谓偏误分析,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偏误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使第二语言教学更有针对性。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中介语理论的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二)偏误分析对偏误原因的认识对比分析理论认为母语干扰是产生偏误的唯一原因,偏误分析理论认为第二语言学习中造成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母语干扰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负迁移)。教学训练失误。母语文化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4)学习策略不当。继续《汉语教程》(一年级)第二十八课“生词”中,“会”的英文解释是“can,will”;“要”的英文解释是“wantto,wishto,will”1、“会”的义项:(1)有能力做某事,相当于英语中的“can”、“beableto”、“toknowhowto”;(2)做某事很有技巧、擅长,相当于“begoodat”、“beskilledin”;(3)有条件做某事,具备可能性,相当于“can”、“belikelyto”、“b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