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六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方案大全(16篇)六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方案篇一坚持按照学校要求,遵从课程标准和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全面开展,要在班级老师和学生的协作配合下顺利的完本钱期的教学工作。二、班级情况分析^p本班是一个人数较多的班级,有47人,学生的根底差异较大。在上期教学中,学生整体成绩不错。缺乏之处在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太好,两极分化比拟严重,学习气氛也有待进一步进步。三、教学目的及措施在本期的思品教学中,针对上面的情况,我决定首先在班上选好小组长。利用班干部来管理好小组长,小组长又管理其他成员。要求当天上的内容当天必须完成作业,并可以背诵。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一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通过理论活动,产生兴趣,掌握技能,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才能,养成擅长观察的好习惯。教育学生有正确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四、课时安排本册教材共有13课,我准备每周上一课,一课用一个课时上,其它几周用做开展理论活动和复习。我希望通过本期的学习,学生的思想有所进步,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上有所表现,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六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方案篇二一、指导思想:1、贯彻《国家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详细目的,全面完好地表达《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开展的课程目的。2、充分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3、根据学生身心开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二、教材分析^p: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那么,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承受才能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根底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2、教材表达了较强的综合性根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开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络。3、教材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那么,选择了富有生活性、兴趣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每一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4、教材的呈现方式新颖独特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巧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展思想品德教育,防止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开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可以满足老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可以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三、教学措施:由于品德与社会课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开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络,与社会生活的联络。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尽量将教学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理论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展。六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方案篇三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2.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难点:第二至八自然段鲁滨孙战胜困难的经历。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略读课文,内容比拟粗浅。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鉴于个别学生已经大概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因,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印象讲述故事,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提示”,按要求读课文,多读几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接着,读课文重点局部第二至八自然段,讲一讲鲁滨孙的种.种困难的经历。最后交谈一下自己学习本课的感受。教学准备:建议学生在课前阅读《鲁滨孙飘流记》原著。教学时间:1课时板书设计: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救“星期五”回到英国启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场面。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通过学习,霍金那种向命运____的勇气,顽强的斗志,给我们留下了深化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与困难作斗争的勇士,他就是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鲁滨孙。(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通过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你们对鲁滨孙知道了些什么?2.哪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几位同学共同完成?3.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读流利。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1.先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然后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2.把不理解的语句画下来四、小组合作学习请大家自由组合,三五人一组,先交流对画出的难理解语句的理解,再讲讲鲁滨孙的故事。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自由说,如,课文是长篇小说的缩写,小说的其他内容等。讲故事,听故事。阅读“阅读提示”,并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画出不理解的语句交流难理解的语句,讲讲鲁滨孙的故事。阅读第二至八自然段并考虑讨论并归纳交流体会并自由发言五、重点研读感悟1.仔细阅读第二至八自然段,考虑鲁滨孙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克制了哪些方面的困难?2.师生共同讨论,从“食物、住处、平安”等方面进展归纳,使学生认识到:这是生存下来的必备条件,为此,鲁滨孙想了不少方法,很不简单。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鲁滨孙的非凡经历中,感悟学会生存的道理。如要有生存的勇气,要擅长因地制宜想方法,要不断改善生存环境。作者简介: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欧洲大陆各国经商。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此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机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笛福在59岁时开场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送。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四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假设干部传记,几部国内外游记,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络,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开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笛福的“鲁滨孙小说”,以第一部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反叛,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五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鲁滨孙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容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反叛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严格说来都是道德说教。……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漂泊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卑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社会不容许这种人出头,他或她只好不择手段,干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致出卖肉体的勾当。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观,总是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坏事,但环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违犯誓言。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他擅长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制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情节构造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六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方案篇四教材简析:《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应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化的哲学和社会意义。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才能。2.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阅读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3.初步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2、本课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2.简介作品作者,激发起阅读的兴趣。3、播放电影片段及课文朗读二、阅读梗概,自主研读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局部,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容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反叛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3、理清文章条理三、粗浅讨论小说1、出示自学要求:文章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依次表达了那些事?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3)平安-防御。(4)孤独-救助“星期五”。2、展开想象,鲁滨孙还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丰富对人物的感受四、阅读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1.阅读精彩片段,与梗概相比照,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局部,理由是什么?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3、学生交流4、师点拨总结五、感受人物形象创精彩人生鲁滨孙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生存的奇迹,他靠的是什么?学生谈各自的看法,从中受到教育,指导自己的行动六、拓展延伸1.假如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制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板书设计:鲁滨孙漂流记住所食物平安孤独(毫不畏惧坚决信念积极乐观学会生存)教学反思《鲁滨孙漂流记》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主要记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的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单独一人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九,最后,他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个故事。课文按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顺序表达,情节生动曲折。故事塑造了鲁滨孙这位不畏艰险、机智顽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形象,富有深化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表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学生的知识构造特点,提倡学生在独立考虑的根底上,通过老师的指导,能紧紧围绕重点段落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理论中,逐步学会独立考虑,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与文本进展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悟”字出发,体会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懂得了在厄运面前,要英勇地面对困难,要有生存的勇气,要积极地想方法改善生存环境,并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战胜困难,去主宰命运的道理。同时,在学习中,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便在今后的阅读过程学会阅读。因为本课的教学目的不是就一篇学一篇,就一篇讲一篇,而是要借此激发起学生阅读原著,阅读更多名著的兴趣。应该说,就此目的,本堂课中,还是实现了。当然,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中还有许多的缺乏,如还是牵得学生比拟多,老师的语言比拟烦,学生的自主感悟少,交流表达少,思想碰撞的时机少,独立阅读的时间少,诸多的问题有待我课后做认真的反思,尤其是阅读课的教学,怎样更有效,怎样能在前期阅读经历的根底上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会自主,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课题。在教学中,还发生一段小插曲,当我提到人生的困境,举了最近____发生的地震与海啸,希望____人民尽早走出困境的例子,居然引发了学生的一片唏嘘。场面一时难以控制。虽然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态度也是不端正的,但从中也可看出我们的孩子们,对于那段耻辱的历史还是铭刻于心。我想这样未尝不好,只有记住历史,才能更好的创始将来。六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方案篇五教材分析^p: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外表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根底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根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消费劳动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教学圆柱和圆锥,可以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圆柱和圆锥,也可以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历,深化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构造,开展空间观念。教学圆柱和圆锥,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探究外表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时机,有利于转化才能和推理才能的进一步进步。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详细安排见下表:例1圆柱、圆锥的形状特点例2圆柱的侧面积例3圆柱的外表积例4圆柱的体积例5圆锥的体积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外表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敏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学难点:灵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历,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教学准备:1、多媒体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2、老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指名学生分别说。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答复。谈话:不管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答复,老师板书:圆柱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学生答复,老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老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一样的圆柱叫直圆柱。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老师巡视解答疑惑。汇报观察结果: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展评价)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一样的?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老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板书:底面2个完全一样的圆侧面1个曲面高两底之间的间隔3、认识圆柱的高老师从学生拿来的圆柱中随意找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观察比拟。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底面大小决定圆柱粗细,高决定圆柱的高矮谈话:哪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谈话:你知道你手中的圆柱形有多高吗?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条吗?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老师巡视指导汇报测量结果。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使学生明确: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学生答复,老师板书:板书:高上下两底面之间的间隔(无数条)老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二)认识圆锥1、谈话:刚刚我们认识了圆柱,如今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摸一摸、量一量,和圆柱比一比,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小组内交流。老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观察结果。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老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考虑:圆锥有几条高?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学生讨论,老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学生合作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并指名上台演示。板书:底面1个圆形侧面1个曲面高1条2、交流对圆锥的认识3、小组讨论比拟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络?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5、学生阅读课本9、10页的内容。三、稳固练习四、课堂小结回忆新知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点,稳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络。五、课堂作业练习二第3题。第2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的例2、第12页的例3和第1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4~6题。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拟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历,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才能,进一步形成和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络,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进步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1、理解圆柱侧面积、外表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才能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准备:师生各备一易拉罐,并把上下面用彩纸包好,剪刀、胶水、圆规、白纸一张、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浸透思想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我想让它站起来,你有什么方法吗?小结:原来在一定条件下平面可以“化直为曲”。⒉把这个圆柱形的纸筒翻开后是什么形状?小结:同样地,在一定条件下曲面可以“化曲为直”。⒊揭题:这节课将运用这个知识来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板: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爱喝饮料,今天我们共同带来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师引导:我们就来先来解决这位同学提出的商标纸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圆柱的侧面积)1、引导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①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商标纸的面积呢?②全班交流: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再展平。③小组合作探究: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清要求:先独立剪开商标纸展开,再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如今小组里交流一下。接头处忽略不计。④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指名上台拿着学具汇报,生。(师再追问:通过刚刚同学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呀?学生答复,师适时板书)⑤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再次追问:为什么?(补充板书)⑥小结:你们真不错,巧妙地运用化曲为直,讨论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2、计算圆柱的侧面积①如今请你计算一下这罐椰子汁所用商标纸的面积(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长约是厘米,高约是厘米)你是怎样算的?②解决例2: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直接告诉你底面周长,例如怎么算?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指名一生板演,集体反应。③考虑:要求一个圆柱的侧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④小结:假如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应用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然后求侧面积。(二)探究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1、理解圆柱外表积的含义①动手贴出圆柱外表积:拿着实物,光这样一个侧面能装饮料吗?还需加上(两个底面)我们把这个圆柱饮料罐各局部一一展开粘在纸上(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发现两种常见粘法)交流展示,最好这样放。看着圆柱展开图,让它在头脑中动起来(长方形的长等于…宽等于…)这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想象出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指着图,由这些些局部组成了圆柱的外表积,什么是圆柱的外表积?(板书)②动手画出圆柱外表展开图:下面我们要画圆柱的展开图,画前先算一算,学生算好后答复,师板书。要求画在书上的方格纸上,友谊提醒:一要想要画出圆柱的哪几个面?二要注意每个方格纸边长厘米,根据算的数据合理布局。(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作评价)3、怎样计算圆柱的外表积?①例3中的圆柱外表积会算吗?独立做在书上,交流反应:每步求出的是什么?指出:解答时为清楚最好分步算出各局部面积。②出示易拉罐的数据,图例:半径:2.5厘米,高:12厘米,求铁皮用料。③要求一个圆柱的外表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三、应用练习,稳固深化过渡: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圆柱体实物,你会根据实际算出它们要求的面积吗?1、教材第12页“练一练”(理解题意要求的是圆柱的哪局部面积后独立做)2、练习二第6题。(通过填表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分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外表积三个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算法;整理侧面积、底面积与外表积之间的联络,使计算圆柱外表积的思路更加清楚)四、全课总结,认识升华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课堂作业练习二第4、5题。板书: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ch圆柱外表积=1个侧面积+2个底面积第3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第14页内容。教学目的: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圆柱的外表积怎么求?(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二、实际应用1、练习二第7题(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考虑“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积?(侧面积)(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3)集中分析^p评讲。2、练习二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3、练习二第9题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4、练习二第10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提问:这个“博士帽”是由哪几局部组成?分别求哪些面的面积?(3)学生自主完成。(4)集体评讲,注重后进生辅导。5、练习二第11题(1)学生读题。(2)提问:要想求“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须先求什么?。(3)学生独立完成6、练习二第12题(1)学生读题。(2)引导考虑。(3)集体练习7、练习二考虑题(学有余力学生完成。)引导考虑:截成3段截了几次?一共多了几个面?几个什么样的面?那么外表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假如截成4段、5段会做吗?接下来学生练习。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四、课堂作业根底训练。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和理论活动,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2、经历类比猜测——验证说明的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浸透、体验知识间互相“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ppt课件圆柱等分模型教学过程:一、联络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测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3、引入: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教学例41、观察比拟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2、实验操作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方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⑵提出要求:你能想方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⑶讨论交流:假如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引导想像:假如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3、推出公式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根据学生的答复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三、分层练习,发散思维,教学“试一试”⑴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⑵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s和h,r和h,d和h,c和h)四、稳固拓展练习1、做“练一练”第1题。⑴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⑵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⑶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2、做“练一练”第2题。底面周长和高,该怎么求它的体积呢?引导学生根据底面周长求出底面积。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六、作业练习三第1~3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第5课时:圆柱体积的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三第4~9题。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稳固圆柱的体积公式。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我们是怎么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的?3、知道哪些条件,我们就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二、根本练习1、做练习三第4题。⑴猜猜看,哪个杯子里的饮料最多?⑵算一算,看到底是哪个杯子里的饮料多?2、算出下面各圆柱的体积。⑴底面积0.8平方米,高1.2米⑵半径5厘米,高15厘米⑶直径6分米,高8分米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对照板演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三、讨论实际问题1、练习三第5题。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假如从外面量算出的是什么?怎么知道这个保温茶桶能不能盛150千克的水呢?2、练习三第6题。怎么算一枚硬币的体积?3、练习三第7题。先估计这两个圆柱的体积,指出哪一个大,再计算它们的体积,验证前面的估计。(如有困难,可以动手操作,理论一下。)4、练习三第8题。引导学生考虑:根据底面周长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容积。5、练习三第9题。出示一个圆柱形茶杯,讨论:要知道它的容积,需要量出什么数据,怎么量?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四、作业:根底训练。第6课时圆柱外表积和体积的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三第10~16题、考虑题、动手做。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详细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底面积、侧面积、外表积和容积这些概念的联络和区别,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历。2、进步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开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才能。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一、复习回忆,理清思路。1、回忆复习。老师谈话:用一句话介绍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关于圆柱的知识。预设学生答复: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的特征;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和各种情况。2、理清思路。同桌说说计算圆柱体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再算出圆柱的体积;同桌说说计算圆柱外表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和侧面积,再算出圆柱的外表积;3、提醒课题——圆柱外表积和体积的练习课。二、根本练习,形成技能。1、练习三第10题。根据表中的分别计算每个圆柱的未知量。学生独立完成。2、练习三第11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注意分清3个小问题分别求什么问题。3、练习三第12题。引导考虑:第1个问题求水池里最多能蓄水多少吨,要从体积入手;第2个问题要弄清楚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之和。4、练习三第13题。学生读题,分析^p题意。之后一人板演,全班齐练。评讲时注意后进生的辅导。5、练习三第14题。⑴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⑵讨论:塑料薄膜的面积相当于什么?大棚内的空间相当于什么?⑶分别怎么算?引导理解:蔬菜大棚中求需要多少塑料薄膜和空间有多大,分别求圆柱外表积和体积的一半。6、练习三第15题。分析^p:玲玲把一块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圆柱体虽然形状变了,但什么没变?(体积)7、练习三第16题。提问:要求水面高多少分米,要先求什么?(水杯的高)三、拓展延伸,开阔思维。1、第19页考虑题。学有余力学生完成。⑴把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你能想到什么?⑵全部浸入,水面上升9厘米,你又能想到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钢的体积?⑶这题还可以怎么想?让学生明白:上升或下降的水的体积就是那一局部钢材的体积。2、第19页动手做。讲解测量方法——在容器里放适量的水,把土豆浸没在水中,测量并记录相关的数据,算出土豆的体积。并且提供一张表格,提示应该记录容器的底面积、放入土豆前的水面高度、放入土豆后的水面高度以及算出的土豆体积。然后是测量与计算,一边操作一边考虑应注意什么。如,容器底面积不能直接量得,只能测量底面的半径、直径或周长。测量半径需要确定圆心,测量周长还要计算直径,一般测量直径,既容易量,也便于算。又如,测量底面直径、水面高度都要在容器里面进展,利用容器里面的数据,算出的才是水的体积、土豆的体积。四、作业:根底训练第7课时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1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四的第1~3题。教学目的:1.组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2.会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3.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分析^p、综合的才能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4.以小组形式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5.浸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教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一套,一些沙或米等。教学过程:一、联络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学生答复时老师出示相应的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然后板书相应的计算公式。)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是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的。板书:转化)3、(出示教具)大家觉得这个圆锥与哪个立体图形的关系最近呢?(老师比拟学生指出的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4、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的体积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研究比拟简单呢?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5、它们的体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二、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1、课件出例如5。(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2)让学生猜测:图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测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用学具演示)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老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2、老师课件演示3、学生讨论实验情况,汇报实验结果。4、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1/3用字母表示:v=1/3sh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1/3?5、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3)修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三、发散练习、稳固推展。1、做“练一练”第1、2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1/3。2、做练习四第1、2题。学生做在课本上。之后学生反应。错的要求说明理由。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学生交流五、作业练习四第3题。板书: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1/3用字母表示:v=1/3sh第8课时圆锥体积的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四第4~12题和第23页考虑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步理解、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出圆锥的体积。2、进步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才能。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进—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络与区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复习体积计算。(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2)口答以下各圆锥的体积。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2.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学新课组织练习。1、做“练习四”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2、做“练习四”第5题。把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互相转化,从的圆柱体积得出相应的圆锥体积,从的圆锥体积得出相应的圆柱体积,继续加强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理解。3、做“练习四”第6题。出示第6题的图。引导分析^p:根据图示的各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直径与高,寻找与圆锥体积相等的圆柱,可以从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推理出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假如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3;假如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1/3。还要注意到,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3倍小圆直径是大圆的1/3,大圆的面积那么是小圆的9倍小圆的面积是大圆的1/9。4、做“练习四”第7题。(1)提问:圆锥体积最大时与圆柱的关系是什么?(等底等高)接着让学生独立练习。(2)让学生自主地提出其他问题,进一步的掌握圆锥和圆柱的关系。5、做“练习四”第8题。联络实际,解决问题。6、做“练习四”第9题。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绕它的两条高旋转一周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锥。在此根底上让学生独立计算。7、做“练习四”第12题。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方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15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三、课堂小结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假如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有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休的重量。四、布置作业1、练习四第10、11题。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考虑题。第9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第24页回忆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6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能判断一个物体或立体图形是不是圆柱或圆锥。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外表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并进步灵敏应用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圆柱的外表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教学过程:—、提醒课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今天开场复习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一方面,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熟悉圆柱和圆锥各局部的名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掌握圆柱外表积、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汁算方法,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二、复____征1、说出物体名称。出示一些圆柱和圆锥的物体和模型,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形体。2、复____征。(1)同时出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指名学生说出各图的名称。(板书:圆柱、圆锥)(2)提问:谁能拿出圆柱和圆锥,说出各局部的名称?(在图中板书)圆锥的高怎样测量,试着量一量你手里圆锥的高。(3)提问:哪位同学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哪位同学来说说圆锥有什么特征?三、复习计算1、练习与应用第1题。出示表格,说明要求,让学生计算,填在表格里。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填表。提问:圆柱的外表积怎样计算的?(板书:圆柱外表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底面周长乘以高?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强调把—个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得出新的结论)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的?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又是怎样得到的?这两题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2、练习与应用第2题。提问:压路机前轮是什么形状的?前轮滚动一周所形成的面的大小相当于前轮的哪一局部面积?接下来学生独立完成。3、练习与应用第3题。引导考虑:水桶底部的铁箍大约长15.7分米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分米就是圆柱水桶的哪些面的面积之和。这个水桶能盛120升水吗?要拿什么和120升比拟?学生自主完成。4、练习与应用第4题。联络实际解决问题,要求得数保存整数。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练习与应用第5~6题。第10课时整理与练习(2)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练习与应用”第7~11题、“探究与理论”12~14题、评价与反思。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络。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络。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我们已经复习了圆柱的外表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外表积、体积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外表积、体积的汁算方法,进步应用知识的才能。二、复习体积计算1、复习公式。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2、做复习第7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三、知识应用复习我们掌握了这些根底知识,可以解决消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1、做练习四第8题。引导学生把新知与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进展比拟。2、做练习四第9题。结合画图演示水流的速度就是圆柱的高,每分钟的高在每秒的根底上乘以60。3、做练习四第10题。提问:用这堆沙子去填长方体的沙坑哪一个量是相等的?(体积)接着学生计算。4、做练习四第11题。出示题目:结合题目和图形理解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与每个圆柱体饮料罐相相关数据的关系。接下来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要注意后进生的辅导)5、做练习四第12题。可以先举例说明,再概括。6、做练习四第13题。提问:要求圆柱体饮料罐的容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要注意从它的里面测量)通过计算再与商标纸上标出的容积比一比,你发现什么?加强学生把数学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7、做练习四第14题。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交流。8、评价与反思:结合3个方面让学生自主评价。9、让学生理解“你知道吗?”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五、课堂作业根底训练六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方案篇六教学目的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欢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1.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木筏(fá)畜(xù)养2.指导书写课前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p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三、初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1.默读梗概局部,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自由交流)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四、课堂小结。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故事。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导入新课: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冒险精神、坚忍、有毅力、有智慧、英勇、果断、勇于进取……)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阅读精彩片段,说一说在表达上它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做,其中运用了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表达角度的好处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间隔。精彩片段非常详尽地描写了鲁滨逊的心理活动,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令人读起来兴味盎然。)2.默读节选片段,说一说,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解决的?(自由交流)3.抓住精彩句子来体会。(1)他(鲁滨逊)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鲁滨逊救下野人的时间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给野人取名“星期五”。这个名字,与鲁滨逊一贯对时间的重视是有关的。在原著中,有很多关于时间的记录,他记得是“9月30日”来到海岛,上岛十一二天后,想到用刀子在大木杆上刻痕来记录年月日……所以给野人用时间取名字,也在情理之中。(2)我如今处在一个……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这句话正是鲁滨逊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一个人置身于孤岛,鲁滨逊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等物质方面的窘迫,还有精神上的孤寂和绝望。如何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孤独,是他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3)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却办不到。鲁滨逊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人是需要交流的,由于这种想法太强烈,所以希望身边的狗也能开口说话。(4)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句话要结合前文鲁滨逊把流落荒岛的“幸(好处)”和“不幸(害处)”排列出来来理解: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极的东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还是幸运的,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应该心存感谢。这句话是鲁滨逊“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表达。(5)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害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这句话是鲁滨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表达。他之所以能在荒岛上生活28年,跟他这种生活态度有亲密的关系。他把好处和害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从而内心得到抚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种面对困境、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对于处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4.感悟精神。(1)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鲁滨逊心态的变化。(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害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害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的句式来说一句话。(4)出示并齐读:“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害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一定有所感悟吧?那么,你想对鲁滨逊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2.课外拓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板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梗概: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感悟:在困境中,把好处和害处对照起来看,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关注主人公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这对他的人生造成了什么影响,以此来体会主人公在逆境中奋起的崇高品质。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讨论交流,读懂片段的内容,在对主人公特点的逐步认识中完成学习任务,升华情感,在畅谈个人见解的过程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既形成独到的认识,又达成集体的共识。六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方案篇七一、理解作者唐代王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齐名,两人创作诗歌的风格相似,并称“张王乐府”,后人称为“张籍王建体”。二、读出“望”之画面美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望月到了哪些景象呢?1、“白”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我们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地上仿佛满浸着清澈透明的水,树的影子照在地上,随风婆娑,仿佛是水草在摇曳。2、“栖”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鸦栖树”,但为了押韵,诗人调整了语序。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场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们仿佛听到乌鸦等小鸟一开场被亮堂的月色所惊动,扑楞楞地展翅欲飞,声音喧闹,逐渐逐渐声音低落下来,最后终于没有声音。“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亮堂,又衬托了月夜的寂静。3、“湿”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潮湿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润之久,也说明露水轻盈无迹。我们仿佛闻到庭院中弥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传说人间的桂花树是广寒宫里那棵桂花树的种子落到人间后生长出来的。那么人间的桂花香了,广寒宫里的桂花也应该香了吧。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非常丰富美妙的联想。4、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无声,望出桂香飘逸,望出天上人间。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清雅隽永。三、读出“望”之情感美1、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还在望,桂花潮湿,诗人仍在望。从这个“望”中你能读出诗人什么情感吗?“秋思”,秋天的情思。说的很含蓄,点而不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王昌龄《秋思》“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萧悫《秋思》秋思:秋天,天气转凉,大雁南飞,花木凋零,万物萧条,身处在异乡的游子感受到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仍不能与家人团聚。这首诗中,夜深露重,诗人却久久不肯睡觉,从这个“望”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么的心情?秋思,秋天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四、读出“望”之表达美。但我们从诗句中能直接读出诗人这种怀人的愁绪吗?没有,诗人表达得很含蓄很美。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的意思。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这么亮堂,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赏月,不知道这怀人的愁绪会落到哪一家。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亲人,这浓浓的愁思啊,到底会落到哪一家呢。言外之意:再怎么落,难道还有我的愁思深吗?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怀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蕴藉深沉。这种表达情感表达方法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这叫间接抒情。也有一种情感表达方法,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两种情感表达方法各有好处。2、“落”诗句中还有一个动词,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让人眼睛一亮。这个词语能否换成“在”?“落”:理解词语先考虑什么意思,再联络诗句意思,品味词语在诗句中的详细意思,并与平常的用法作比拟看好在哪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五、读出“望月”之情结美1、按老师的要求说出诗中的词语或诗句。直接表达月光如水,澄澈透明;从声音这个角度侧面表现中秋夜晚之宁静;突出诗人望月之久,表现孤寂之情;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含蓄表达自己愁思之深。2、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照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抚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3、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者及作品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月夜忆舍弟(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六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方案篇八教材地位: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外表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根底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局部内容。圆柱与圆锥都是根本的几何形体,也是消费、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学情分析^p:小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本单元立体图形的学习利于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学具,让学生观察、动手、动脑,丰富其表象,训练形象思维,而本节的复习课又便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才能和整理、分析^p、综合概括的才能。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理论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纯熟地运用公式进展圆柱、圆锥外表积或体积的计算。(2)才能目的:通过让学生对知道的整理进步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才能。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进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3)情感目的: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纯熟地运用公式进展圆柱、圆锥外表积或体积的计算。难点:通过对知识进展整理,进步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才能。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明确复习目的同学们,我们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中学习了有关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对这些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并运用它们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学生自主作业让同学们自主整理本章知识。(三):两两交流、解疑(兵教兵)同桌之间交流整理成果、互相解答各自的疑惑。(四)组内帮教、组间交流、解疑小组内合作,复习稳固本单元学习的主要计算公式;组间交流,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惑并互相给予解答。(五)小组展示,讨论、完善,形成根本的知识网络。各组选派代表,展示、完善整理成果。圆柱和圆锥根本特征根本公式圆柱两个底面,侧面积=底面周长×高一个侧面外表积=侧面积+底面积×2体积=底面积×高圆锥一个底面,一个侧面体积=底面积×高÷3〔老师点拨:〕(1)圆柱的侧面怎样剪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2)圆柱展开图与圆柱有什么关系?(3)说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迁移运用圆面积推导的转化思想)(4)回忆说出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实验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的整理,进步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分析^p、综合、概括知识的才能,在小组交流中,培养合作、质疑、辩论的才能。(六)稳固应用、互练互测(兵练兵)1.屏幕呈现:一个圆柱体木料,底面直径20厘米,高30厘米。(1)根据条件,结合已学圆柱、圆锥的知识,提出问题,看谁的更有创意?(2)学生考虑后提出问题。〔预设问题:〕①木料的侧面积是多少?外表积是多少?②木料的体积是多少?③把木料削成一个的圆锥,它的体积是多少?④……〔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考虑,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联络实际解决问题的才能。2.“刷”出外表积有关的知识。〔老师引导:〕针对这一圆木,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求外表积?〔预设答复:〕给圆木涂油漆求涂漆面积的时候需要用外表积的知识。〔老师追问:〕给圆木涂油漆有几种情况?都发生在什么条件下?〔预设答复:〕①假如是柱子时,只刷侧面。②假如是个木桩,只涂一个侧面和一个上面。③假如是个圆木料,可涂整个外表。〔设计意图:〕一个“刷”,刷出了与外表积有关的符合实际的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3.“切”出新的外表,求增加的外表积。〔老师引导:〕有同学说可以把圆木切开,求外表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那同学们说说可以怎样来切?〔预设答复:〕①可以横切,分两段切一刀,增加两个底面大小的面,分三段切两刀,增加4个底面大小的面,以此类推。②还可以沿直径纵切,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长和圆柱的高相等,宽和直径相等。〔课件演示:〕横切和纵切〔设计意图:〕横切、纵切两种不同的切法探究,加上课件的演示,能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削”出圆锥,讨论圆柱与对应圆锥的关系。〔老师引导:〕除了对圆木“涂”“切”以外,有同学说还可以“削”成一个的圆锥。那怎样“削”才算是呢?你能用四句话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预设答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多2倍,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三分之二。〔老师引导:〕假如圆柱和圆锥等底等积,那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预设答复:〕圆柱和圆锥等底等积:圆柱高是圆锥高的三分之一,圆锥高是圆柱高的3倍。〔老师引导:〕假如圆柱和圆锥等高等积,那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预设答复:〕圆柱和圆锥等高等积:圆柱底是圆锥底的三分之一,圆锥底是圆柱底的3倍。〔设计意图:〕将圆柱削成一个圆锥,让同学们讨论分析^p两者之间的关系,便于进一步理解两者的内在联络,从而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5.“挖”出容积。〔老师引导:〕我们还可以对圆木如何加工呢?〔预设答复:〕可以挖成一个木桶,求求它的容积,内外涂清漆,求涂漆的面积是多少。〔老师追问:〕容积和体积有何联络和区别?〔设计意图:〕“挖”出容积,将容积和体积加以何联络和区别,木桶的内外都涂上清漆,与前面的涂漆问题加以联络和区分,学生的空间观念得以进一步的开展。(七)联络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要修建一个圆形水池,池内安装喷泉,水池直径5米,深1.5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问题:〕①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②挖这个水池要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③假如给水池贴瓷砖,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④水池装满水,能装多少立方米?〔老师提问:〕⑤假如给水池接一圈水管,并4米安装一个喷头,需要按几个?⑥池内假如注入1.2米深的水,那将有多少立方米的水?〔老师追问:〕每一个问题都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识?〔设计意图:〕一个水池问题,让同学们再一次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问题解决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灵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八)课堂小结:同学们畅所欲言,谈收获和感受。附:板书设计圆柱和圆锥根本特征根本公式圆柱两个底面,侧面积=底面周长×高一个侧面外表积=侧面积+底面积×2体积=底面积×高圆锥一个底面,一个侧面体积=底面积×高÷3六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方案篇九一、分析^p教材《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是文天祥于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元军强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文天祥断然回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光照天地的爱国诗篇。诗歌回忆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历的艰辛危难,抒写“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说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前六句写国家和个人遭遇的悲惨。先从自己的出身说到报国。说明原先就有艰辛奋斗的阅历,暗示经得起后来的艰危的磨炼,而儒家思想那么是他的精神支柱。接着连用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概括抒写奋战中的感受:以“风飘絮”表现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的惨相和诗人对时局的悲哀,以“雨打萍”表现诗人在抗元斗争中遭受的种.种打击和挫折。“惶恐”二句那么借典型事件实写感受。上句说兵败,“说惶恐”含有与士卒共度艰危的意思。下句说被俘,“叹零丁”兼有将士伤亡殆尽的孤独感。巧用地名作对,运用语义双关,把纪实与抒写特有的心情结合得天衣无缝。尾联直抒胸臆,表白自己置生死于度外的爱国忠心。出语斩截有力,气贯长虹,是千古名句,曾鼓舞无数仁人志士取义成仁。前六句悲凉沉痛,后二句转悲为壮,构成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二、教学目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学生实际情况,及本课内容为古代诗歌的特点,我认为教学诗歌,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全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其次通过研读、赏析,领悟诗作的精妙,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只有朗读成诵,才能深化理解作品的内涵。所以本人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的:知识和才能目的: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过程和方法目的: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2、熟读并背诵诗作。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互相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四、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那么,大家知道哪些爱国的名人名言或爱国故事呢?(学生答复,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顺势导入)(二)、简介简介文天祥生平(三)、简介写作背景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回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说明自己的心志。(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五)、老师进展适当的朗读提示。(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展适当点评。(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九)、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1、首联回忆了诗人怎样的经历?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____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4、尾联说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明确:说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表达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老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诗篇。(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十一)、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十二)、布置课堂稳固练习1、《过零丁洋》一诗押韵,韵脚是。2、《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风格上有何区别?3、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32讲锐角三角函数及其应用(讲义)(原卷版)
- 624届二模化学试题答案
- 2019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案7辛亥革命
-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3Unit4Astronomythescienceofthestarsperiod5测试(学生版)
-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 MTP管理培训闫高峰老师-20211101100801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四年级上英语人教版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 第1章-非平衡态热力学4
- 2024年沈阳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 2024年酒店会务合同协议书
- 2025届【九省联考】全国高三10月联考数学试题
- 第1-4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3--2024学年苏少版七上综合实践教案
- 《婴幼儿常见病识别与预防》课件-婴幼儿湿疹
- 坦克介绍英语解读
- 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合同三篇
- 2024版民政局办理离婚的离婚协议书
-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 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