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合实际谈对当代化的认识一当代化理论与否是一种筐“当代化”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五四”后来有关东西文化观的争论中,严既澄在193月发表于《民铎》杂志的《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出现了“近代化的孔家思想”的提法,1927年柳克述在其《新土耳其》一书中将“当代化”与“西方化”并提。在1935年有关中国文化出路的讨论中,“当代化”一词逐步为知识分子所接受,取代了“西化”、“中国化”等概念而广为沿用。但中国并未因此而产生出一套有关当代化的理论体系。当代化研究形成规模始于二战后来的西方,并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中快速兴起,它的兴起引发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的关注,但各学科又有各自的理解。虞和平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当代化历程·绪论》中指出:在社会学家看来,当代化是一种传统社会的变革,也就是欠发达社会获得较发达社会共有特性的过程。在经济学家看来,当代化就是经济由不发达成发达的发展过程,社会消费由低档向高级上升的过程。在政治学家看来,当代化是传统政体向当代化政体的转变过程、政权的合理集中化和科层化(制度化)的过程。在历史学家看来,当代化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从历史上发展而来的多个体制适应客观环境的过程。在人类文化学家看来,当代化是促使社会、文化和个人各自获得科学知识,并把它运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过程。罗荣渠先生认为当代化涵义大致有四类:(一)当代化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的历史过程。(二)当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三)构造功效学派认为的当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的统称。(四)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方面认为,当代化重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过程。另外,人们对当代化的历程和模式也认识不一,有人认为中国当代化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有的认为始于洋务运动,尚有人认为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二中国的当代化理论萌芽早于西方吗罗荣渠先生多次分析马克思与当代化理论的关系,指出马克思早已形成有关“当代”的科学概念,并得出一种结论:马克思虽未使用过“当代化”一词,但有关当代化的思想,事实上早在他的唯物史观形成之初即以提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心部分正是有关当代社会的发展问题。马克思固然远远早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怎么能将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当做研究当代化的理论工具的同时,又认为中国有关当代化的概念和观点早于西方当代化理论呢?我们懂得,一种社会理论的发展是与社会实践的变化分不开的,有什么样的社会现状才会产生出什么样的社会理论。人类社会的当代化历程起始于欧洲,事实上,有关当代化的理论也发端于欧洲。从18世纪开始,就有某些欧洲的社会学家,如法国的圣西门、孔德、杜克海姆、德国的马克斯·韦伯,等等,以欧洲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人类社会从传统到当代的发展规律。他们即使尚未正式提出“当代化理论”这一名称,而陈之为“社会进化论”,但该理论事实上已包含着当代化理论的内核——对人类社会如何从传统到当代化的变迁过程的认识。特别是韦伯,他系统地叙述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其因素,并对东、西方资本主义当代化的前提条件和成败因素作了比较研究,指出了当代化过程中精神与物质的互动关系。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化含义的探索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对当代化含义的认识最后应当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化含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化含义的科学界定应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内涵与外延相结合。当代化含义必须由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的结合才干规范、清晰和明白,才干更具现实感和实践性。中国当代化的内涵我国学者已经进行了充足地揭示,就是促使中国由传统社会向当代社会转变的过程。而外延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化的时空界限。从空间上说,就是中国的当代化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社会各领域的全方面发展。从时间上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化不是无限的范畴,它是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二世界是发展的,中国是世界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曾经饱受侵略和民族压迫,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我们当代化的目的。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决定了中国的当代化必然是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三是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当代化的含义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离开了这点,对当代化的理解就失去了现实依靠。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化用中国的发展战略所揭示的在特定时间要完毕的特定目的作为原则可能更为适合。中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我国到本世纪中叶达成中档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当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当代化国家。“三步走”发展战略能够成为认识我国当代化的现实根据和界定我国当代化的外延的一种原则。总而言之,可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化拟定一种较明确的含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化就是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前提下,以科技进步为依靠,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方面协调发展,完毕从传统社会向当代社会的转变,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当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当代化”这个政治学、社会学的惯用概念,人们往往偏重于或片面性的仅仅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加以认识和研究。一、“当代化”概念的产生及其基本内涵当代化一词,辞海解释为不发达社会成为发达社会的过程和目的。中国的当代从何时开始?有的主张从19五四运动开始(大多数历史教科书以此为界限),也有的主张中国的当代应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当代化一词作为过程,其首要标志是用先进的技术发展生产力,生产和消费水平不停提高。与之相适应,社会构造和政治意识形态也随之出现变化如政治民主、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社会活动和当代化人格;作为目的,它普通指以当代发达社会为参考系数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先进生产力水平及消费水平。当代化这一概念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实现当代化成为一股公认的不可抗拒的世界性潮流。虽说至今在全世界并未形成统一的模式,在学术上也没有形成权威的定义,各国都能够按照各自不同的国情制订当代化的抱负原则,但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高度发展是重要原则是没有争论的。中国提出当代化建设的任务和目的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周恩来总理1975年所作的第四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在二十世纪内全方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当代化的宏伟目的和规划。自此,四化成为实现经济上社会主义当代化的基本内容。在邓小平理论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当代化确实切含义。我认为,当代化概念的基本内涵能够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大的方面来分析和认识。单纯从任何一种方面来认识都是片面的。其物质文明的属性是指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技术进步为标志)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人均收入为标志)。这个标志属于各国的共性;作为精神文明的属性。则指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人的科学、技术、文化、道德水平及社会治安状况等。二、当代化概念内涵剖析。当代化概念自产生以来,不管从科学技术进步还是从民主政治建设上都曾经历了若干重大变化。今天的当代化概念与五十五年以前(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当代化概念就有若干差别;再过五十年,即二十世纪中叶(中国实现当代化时)。那时的当代化概念与今天的当代化概念也会有若干区别。因此,今天的当代化概念指的是当今社会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水平而论的。(二)当代化概念的全方面性作为一种严格的社会科学概念,当代化既不是一种纯正的经济学概念,也不能理解为一种纯政治学概念。它是一种包容经济(涉及经济管理)、社会(涉及伦理)、政治(涉及法律)、文化(涉及社会组员的文化素养)等多重内容的综合性概念,并且它又与国际化有关联。(四)当代化概念的渐进性和质的规定性当代化体现为一种逐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在资本主义国家大概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时间。通过因科技发展造成的工业革命的几次大的飞跃。如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现、原子能的发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应用等;当代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应当有其客观的主观上不能否认的质的规定性。正如中国在五十年代曾把“大锅饭”宣布为“实现了共产主义”同样。用一种低原则说成当代化是极为有害的。当代的当代化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将上列的当代化概念的全方面性再具体化为若干指标,使其数字化,逐个实现。三、中国社会主义当代化的特性解放早期,有人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叫社会主义,叫当代化;五十年代有人把“一大二公,吃饭不要钱”叫社会主义,叫当代化;近年有人把实现小康叫当代化,这些提法都把当代化减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当代化是在中国这个具体国情条件下提出的。它除了含有质的规定性外,还应当有自己的特性。这些特性是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不同的。无视这些特性也不利于实践工作。(一)农业当代化是实现当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是中国实现当代化的重要方面,农民是中国实现当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农业和农民的当代化是中国当代化建设的两个攻坚硬指标。。即使在重要工业技术和科研成果已经达成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农业未实现当代化,也不是当代化国家。(二)全民素质之提高重在普及,人的自然素质和人文素质都急待提高。适应当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各类科教育和技术人才。(三)中国社会主义当代化是政府推动实现的当代化资本主义当代化的实现道路是靠自发的、无序的、自由竞争实现的,政府基本上不实施调控。只是到了近代,才在实现法制政治的同时,经济运行上实现了法治经济。我国的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目的首先是由党作为大纲提出而后写入宪法依靠政权的力量推行的。社会主义制度给当代化的实现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和保障。(四)中国实现当代化呈现阶梯性阶梯性也叫层级性。即实现当代化可分为若干相对独立并含有一定区别的阶段。阶梯性特性是由中国现阶段当代化基础差、起点低决定的。不管从物质文明来看还是从精神文明来看,我国现阶段处在不发达国家或称作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科学技术、人民生活水平及全民文化素质偏低;邓小平同志精心设计的分三步走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当代化的战略布署就是指的阶梯性进步的具体指标,富强、民主、文明就是当代当代化的具体内容。(五)中国实现当代化的地区时间差别性中国幅员广阔,由于历史的因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差别极大。当代化的经济、民主、文化发展指标不可能同时以同一原则实现当代化。总而言之,概言之,中国社会主义当代化就是在中国这样一种长久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条件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施依法治国,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制化,逐步达成发达社会(即逐步实现在重要生产领域内的技术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上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和目的有关当代化理论与中国当代化进程的若干认识1.有关“当代化”的概念什么是当代化,国人的认识经历了一种变化的过程。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曾流行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四个当代化”的说法。罗荣渠先生著《当代化新论》对以往人们有关当代化的种种认识归纳为四类,其中之一是:“当代化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我国有关“四个当代化”的说法即属这类。这种认识突出强调了当代化在经济和技术层面内容,但仅将当代化视为一种经济和技术问题。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当代化不仅仅涉及经济和技术问题,而是整个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问题,是一种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人类社会的这一转变最初出现在西欧,但随着西方工业文明(涉及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全球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地区和民族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卷入或被带入这一社会转型的进程。在这种状况下,才有了“赶上英国”这样的标语,而这种“赶上”,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当时其中可能蕴涵着这样的认识: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在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已经是先进国家,或者说已经“当代化”了,现在需要的仅仅是在经济和技术方面实现当代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正是这样认识的。列宁指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当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干得到最后的胜利。”在列宁看来,苏维埃俄国在社会制度上已经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当代化,如果再实现了“电气化”,就是获得了“最后的胜利”,“电气化”——也就是说经济和技术问题,仅仅是当代化的—个方面。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和当代化研究的进一步,人们对当代化的认识在逐步深化。当代化是人类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当代工业社会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是一种包罗宏富、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虞和平先生在《中国当代化历程绪论》中指出:“从当代化理论的原本含义而言,它是探讨一种国家如何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当代工业社会(下列简称‘从传统到当代’)发展的理论”;许纪霖、陈达凯在《中国当代化史总论》中指出:“我们将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大转变(“从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逐步过渡到工业文明”)理解为当代化”,“当代化也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工艺技术的进步,它是一种民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文明构造的重新塑造,是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层面在内的全方位转型。”能够说,当代化是一种以物质生产活动方式的转变为基础,从经济到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及思想观念全方位的转变。这里也有“核心词”,那就是“工业化”,也就是说物质生产活动的变化是整个转变的前提、基础及核心,物质生产活动的变化—一从以农业生产为主转变为工业化生产,引发其它社会生活领域的变化,由于“物质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可能,在这个意义上能够说,“当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虞和平在《中国当代化历程绪论》中指出:“如果就完整意义上的当代化而言,反帝反封建的改革和革命应当包含在当代化进程之中。这是由于,反帝是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关系,方便合理地运用国外资源;反封建是为了争取民主、建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更加好地进行当代化的社会动员。因此反帝、反封建的改革和革命既是当代化的一种构成部分和一种重要动力,也为当代化建设解决制度、道路问题,并扫除障碍。”有关中国当代化历程阶段的划分,反映出人们对中国当代化道路问题的具体认识。学界对于中国当代化历程各阶段的划分不尽相似,特别是有关中国当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如何划分,各有所见。1.有关“1840年至19”的划分《中国当代化历程》一书提出:“如果从当代化的世界性和主体目的—一工业化和民主化来讲,中国的当代化起始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从世界学术界比较公认的当代化发展阶段原则来讲,中国的当代化通过了19之前的准备阶段和19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的启动阶段。从中国特有的当代化道路来讲,可分为1949年10月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当代化、1949年lo月至1978年的典型社会主义当代化、1979年至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化。”这里提出了划分中国当代化历程阶段的两种不同的原则,但这两种原则在逻辑上并不存在对应性,其各自的含义也不很明确。《中国当代化历程》一书分为“第一卷前提与准备”(自鸦片战争前至19);“第二卷启动与抉择”(1912-1949年);“第三卷改道与腾飞”(1949-)。将中国当代化历程分为这样三个阶段,事实上是将上述划分阶段的不同原则综合运用的成果。有关第一种阶段,《中国当代化历程》认为,在清末70年中,中国进行了某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建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 2024年度劳动合同台账模板
- 2024年度大豆品牌宣传与市场营销合同
- 2024版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抵押细节2篇
- 二零二四年度户外广告发光字制作合同3篇
- 2024年度食品加工分包设计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餐饮业知识产权许可合同
- 2024版货物买卖与进口合同3篇
- 2024年度版权购买合同标的权利义务明确3篇
- 二零二四年度煤炭居间质量保证合同(标的:50万元)
- SL-T+62-2020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 除颤技术(除颤仪的使用)
- 农业合作社全套报表(已设公式)-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
- 反吊膜施工安全方案
- 思想道德与法治 第三章
- 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
- 【计量标准】JJF 1190-2019 尘埃粒子计数器校准规范
- modScan32使用手册
- 中国编辑出版史
- 结核性胸膜炎.ppt
-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三种统计速率习题.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