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库岩溶渗漏调查_第1页
浅谈水库岩溶渗漏调查_第2页
浅谈水库岩溶渗漏调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水库岩溶渗漏调查

碳酸盐岩分布区水库现象普遍。大坝坍塌不仅影响大坝的正常运行,降低工程效率,而且是持续利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对岩溶库区的渗漏特征、渗漏机理研究和渗漏防治十分必要(袁道先,1988,1996;卢耀如,1982),梅正星等(1988)对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与库区渗漏进行了示踪试验。而针对北方岩溶渗漏问题采用微量元素多元示踪技术和多种方法的综合定量研究还未见报道。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北干流上游段。左岸山区碳酸盐岩广泛出露,为岩溶含水岩组的补给区,且地下水补给河水;右岸库岸出露碳酸盐岩地层,随远离岸边逐渐倾没地下,河水补给地下水。水库蓄水后与右岸岩溶地下水形成近百米的水头差。笔者在水库蓄水期间,选择微量元素三元示踪试验、地下水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方法和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对右岸主渗段的渗漏途径和强度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北方库区岩溶渗漏调查方法进行探讨。1地下水的水位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分析是岩溶渗漏研究、示踪试验布置和结果解释的基础。地质勘探证实,万家寨库区右岸龙王沟-黑岱沟一带碳酸盐岩平均厚度达380余米,发育着不同规模的褶皱、挠曲和断裂。地表岩溶形态主要有溶洞、溶蚀裂隙。碳酸盐岩见洞率马家沟组为57.39个/km2,亮甲山组17.29个/km2。在研究区钻孔钻进过程中普遍见有溶洞,近岸钻孔见洞率高,主要分布在奥陶系中、下统地层中,洞高多在1~6m之间,多数溶洞已被砂质土充填,其钻孔地层剖面见图1。1998年10月底水库开始蓄水,当水位达到965m时,在库区中段阳壕沟内发现SK1、SK2两个溶洞先后出现渗漏现象。水库不同蓄水期地下水水位变化较大(图1),特别是靠近水库岸边的钻孔,地下水位变幅在30~60m之间,该区水动力场的改变破坏了地下溶洞的稳定条件,水流冲刷带走溶洞上覆10余米土层,引发了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对比不同时间的地下水化学分析资料,各种组份浓度的变化逐渐接近黄河水,并随黄河水而变化;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与水化学组成变化特征基本相同,其丰度逐渐接近黄河水的丰度。研究区地下水动力场与同位素水化学分析显示,库水已向右岸岩溶含水层渗漏。2环境同位素研究示踪试验是研究岩溶连通性的直接方法,以往多采用食盐或染料作为示踪剂,对于大型渗漏或复杂渗漏问题研究受到限制。目前,国内外探索用微量元素及环境同位素进行示踪研究(庄琦华,1983;孙继朝,1998)。成功的示踪试验依赖于对条件的认识、示踪剂的选择、工程布署、采样及测试等工作。2.1响期显著,性质稳定示踪剂的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示踪元素的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足够低且波动小;②围岩对示踪剂无吸附或吸附损失很小;③对环境无不良影响或影响期极短;④对多元示踪,一种示踪剂在最大接收浓度范围内对其他示踪剂的检测不产生干扰,或虽有干扰,但能找到消除干扰的方法;⑤性质稳定,不与其他示踪剂和环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限定条件。此次在环境背景值调查采样(2000年10月20日)分析、示踪剂围岩(灰岩、砂岩)吸附性能及相互干扰情况研究基础上,兼顾示踪剂选择要求,选定了钼酸铵、碘化钾、亚硝酸钠3种示踪剂。结合工程需要确定了各示踪剂的投放量(表1)。2.2提取示踪剂实验数据选择2001年3月水库蓄水地下水位逐步抬升时进行示踪试验。选定SK1溶洞、ZK162孔和ZK176孔为示踪剂投放点(图2)。SK1溶洞投放钼酸铵150kg,ZK176孔投放亚硝酸钠20kg,ZK162孔投放碘化钾50kg。选取RZK1、RZK2、ZK162、ZK115、移民井、ZK179、ZK180、ZKI81、SK34和大塔水文孔等10个接收点。初期每小时取样一次,然后视检测结果改为每2~4h,最后至每天取样一次,为及时获得示踪剂接收信息,在水库管局建立实验室,取得实验数据共计11911个。各元素检测方法和精度见表2。2.3l检因点异常识别示踪剂异常是否出现的指标是示踪元素的异常检出限L检。如果在一个接收点检测到的示踪元素浓度超过了该接收点的L检,就是检出了异常。L检因点而异,一般按下式计算:L检=x¯B+2s=x¯B+2s式中,x¯Bx¯B为该点环境背景值的平均值;s-该点环境背景值和检测方法的联合标准偏差。如果环境背景值低于检测方法的检出限l检,则L检等于l检。2.4水库渗流速度分布将检测结果绘制成示踪元素含量历时曲线,典型曲线见图3。曲线变化随投放点距离和岩溶发育程度有差异,其形态反映地下水流速及地下岩溶发育程度,地下溶洞发育、连通性强,接受示踪元素迅速且很快降到背景值,反之则接受示踪信息缓慢。从取样孔示踪曲线形态分析和特征值统计得出,从SK1溶洞到RZK1、RZK2孔、从ZK176和ZK162孔到ZK179、ZK180、ZK181孔连通性较好,地下岩溶较发育。示踪剂从投放点到各取样点的视速度,是指投放点至取样点的距离除以示踪剂从投放点到取样点所耗的时间,根据在图上量测的距离除以示踪剂从投源点到达接收点的时间,分初现视速度和峰现视速度。对视速度计算结果综合分析表明,水库蓄水到975m时,在主研究区,水流速度介于5~25m/h;随水库蓄水,研究区的渗透性呈明显增大特征。试验证实在阳壕沟(SK1、SK2溶洞位置)附近沿裂隙和岩溶发育带发生了较集中渗漏。在主径流带上水流速度达到20~100m/h。主径流带上的平均水流速度比补给区约大4倍。3地下水流变学模型及计算配合示踪试验,对研究区地下水动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该区含水层主要是寒武-奥陶系碳酸盐类地层,其间夹有一定厚度的泥灰岩、页岩,形成相对隔水层。据隔水层分布范围及其稳定性可划分为3个含水岩组。各含水层展布、厚度及渗透性变化等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相似,建模时视为统一的多层结构的含水、透水岩体。忽略其间的垂向运动。其水平运动渗透性由3个含水层及各强岩溶渗透层饱水厚度与饱水与否共同决定,实现渗透性能的分层和跨层突变的转换。模拟计算区面积2758km2,采用不规则有限差方法,建立起多重介质、多重水位和多重释水的岩溶水快速流模型,模拟研究区地下水实际流速。用钻孔揭露的地层剖面及抽水试验、监测等实际资料给出所需的基础数据和参数。模型反演期为1997年9月16日至2000年3月30日,计927d,分为76个时段,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拟合较好。利用数值模拟对现状条件下水库不同运行水位时的渗漏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和预测,结果见表3。4地下水流场特征分析采用三元微量元素进行的示踪试验,试验规模大,时机选择有利,所投示踪剂在主要检测点大都接收到了清晰的可辩识信号,并未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试验效果良好;利用多种方法互相印证,揭示岩溶渗漏发展过程,为北方水库岩溶渗漏调查探索了有效途径。示踪结果表明,水库蓄水到975m时,在主示踪区,地下水水流速度介于5~25m/h;在主径流带上水流速度达到20~100m/h。水库水沿NNE和NW两组裂隙及岩溶发育带发生渗漏,沿断层破碎带方向经溶洞发育层向岩溶主径流带(低缓带)径流。模拟分析蓄水高程为970m时,阳壕沟至大焦稍沟漏失量为3.56m3/s。其中阳壕沟口段漏失量为3.17m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