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思路与方法_第1页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思路与方法_第2页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思路与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思路与方法

感染综合征(ihs)是一种常见的免疫退行性感染综合征,也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已20余年,但不论是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都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和手段,目前普遍公认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HIV,但因其毒副作用大、价格昂贵、易产生耐药性等而无法广泛应用。祖国医学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体系。笔者在防治艾滋临床工作中,应用中医药治疗颇有体会,现介绍如下。1从《疫》与“疫”相似、病状相似的从艾滋病是一种新发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中医历代文献虽无艾滋病之名,但根据其传播方式、流行情况、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转归等方面来看,归属于中医“疫病、伏气温病、虚劳”等范畴。《素问遗篇·刺法论》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因此,艾滋病与瘟疫相似,本病潜伏期长,病情持续进展,起伏多变,虚损症状层出不穷,如长期低热、乏力、盗汗、纳差、泄泻、进行性消瘦等。《金匮要略·虚劳篇》载有:“面色白、喘悸、短气、痠削不能行、目眩发落、汗出、小腹弦急、腹满,甚则腹泻,食不化、精自出……”等,其所描述的症状与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期的临床症状颇为相似而将其类归“虚劳”。艾滋病的一些机会性感染如淋巴结肿大、恶性肿瘤、带状疱疹等归属于中医“瘰疬,积聚,蛇串疮”等范畴。但艾滋病与上述各病症有质的不同,一是病毒属性,二是感染途径,三是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特殊性,四是毒邪始终伴随疾病并不断耗竭人体正气。2“疫毒”费用不同现代医学认为,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HIV后导致人体免疫缺陷而引发的,其临床表现分急性期、无症状HIV感染期、艾滋病期。祖国医学对这一新的病种,认同现代医学的观点,但对其病机有自己的见解。艾滋病是一种高致病性、高传染性的难治性疾病,“疫毒”通过损之肌肤、精窍或由母体传入,见血即染,藏于膜原,择机而发。早期(急性期)因证似外感,故有外感湿热秽浊疫毒之说;中期(无症状期)可因禀赋不足、房事不节(洁)、血虚体弱或情志不遂等,使机体卫外功能减弱,脾胃功能失调,气血津液难以滋养肌肤筋脉,在“疫毒”的不断作用下,导致多种病症出现;后期(艾滋病期)“疫毒”深入人体,舍于血络,血热达表则皮损多变,邪毒入里,伤及脏腑,阻遏全身气机,影响三焦气化功能,脏腑经络功能紊乱,痰饮瘀血丛生,导致各种变证叠起;终末期(艾滋病期)邪(毒)盛正衰,阴阳两竭而成不治。3急性期、东南角、艾期克氏原螯虾、晚期辨证论治基于上述病机特点,笔者认为中医药治疗HIVAIDS应当分为早、中、晚三期辨证论治,但并不拘泥于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亦不能受免疫指标的局限。因为CD4+T淋巴细胞数值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中也发现CD4+T淋巴细胞数值的高低不能完全客观的反映患者的身体状态。3.1急性期内短药虽然在感染HIV2~6w后有流感样症状出现,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咽痛、全身关节酸痛和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但此期往往被医者忽视。而对于“急性期”后进入潜伏期数年的患者,看似没有任何症状,实则不然。如有些患者表现为发育迟缓(儿童)、智能低下、畏寒易感、体瘦乏力等,亦应引起重视。对已明确为HIV感染且有上述症状者,中医辨证以肺脾气虚兼有脾肾阳虚为主,治疗以健脾益气,培补后天脾胃为主,兼以温补肝肾。3.2患者一般资料及中医辨证类似无症状的HIV感染期,此期一是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质逐渐下降,出现易感发热、咳嗽、腹泻、乏力、淋巴结肿大、盗汗,或瘙痒、或斑疹、或口腔糜烂等,但患者尚能承受一般的体力劳作;二是已发展到艾滋病期且出现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经HAART后身体状态有所恢复,但仍常出现上述症状者。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气血亏虚、肝郁气滞、肺气阴虚等证型,其病机为虚实夹杂、正邪交争,正气有所消弱,各种外邪乘虚而入,逐渐损伤脏腑。治疗上应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祛邪(抗病毒)的同时,兼顾扶正(支持人体免疫系统)。一般可根据脏腑的偏衰,用扶正固本、培补气血的方剂加减。3.3慢性泄漏,或嘴唇不仁此期类似于艾滋病期,全身症状突出,表现为长期发热、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多汗、消瘦、全身无力,或持续性慢性泄泻,或肌肤麻木不仁,或口腔多处溃疡、白斑等。此期伏邪已发,正气衰败,精气耗损,元气已伤,致使毒热、湿浊、瘀血等各种病邪结聚,呈现正气虚衰夹有邪实内蕴之证,若以逐邪之法已失正气之内应,而扶正之方则有生机之可能,且可驱邪,故治以培补元气,温脾肺肾,兼以滋养肝肾阴精之法,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之品。4讨论4.1中医体质及病机对于中晚期HIV/AIDS患者所并发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如弓形虫、肠道原虫、念珠菌等感染;各种恶性肿瘤,如卡波西肉瘤、淋巴瘤、子宫颈癌等,据其临床表现又当归属于中医的“痴呆、泄泻、鹅口疮、恶核、癥瘕”等范畴。本病以疫毒内盛、正气亏虚为基本特点,主要累及肺、脾、肾三脏。“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正相搏贯穿于整个病情演变过程。病之早期以邪实为主,中晚期以脏腑虚弱为主。根据疾病转归、标本缓急及兼夹诸症,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补泻兼施”为原则。早期疫毒为重,以祛邪为主,扶正配之;中期攻补兼施;晚期则以扶正固本、对症治疗和延长生命为重,据其阴阳消长随证应变。4.2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作用机制艾滋病是一个逐渐消耗人体正气的过程,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功能。清·吴鞠通十分重视人体正气的根本地位,在其所著《温病条辨·原病》第十九条中明确指出:“叙气运,原温病之始也。每岁之温,有早暮微甚不等,司天在泉,主气客气,相加临而然也”,“盖能藏精者,一切病患皆可却”。中医药能够有效保护和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使其长期带毒生存,特别是在无症状HIV感染期。现代医学认为不宜过早的给予抗病毒药物的治疗,而中医药的治疗干预就是较好的黄金切入点。《温病条辨·原病》第八条的注文强调了人体正气的抗邪作用:“留得一分正气,便有一分生机”,“正无捍邪之意,直听邪之所为,不死何待”,故在对艾滋病的治疗上应处处以顾护人体正气为怀。另外,《温病条辨·原病》第十八条引用《素问·刺法论》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再次强调了正气在发病中的重要防御作用。因此在艾滋病的治疗中当根据脏腑气血阴阳的偏虚,分别施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又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故尤当重视补益脾肾,使得先天、后天之本不败。4.3从病邪中去病艾滋病发病的关键在于疫毒内侵,伏而后发。但综观艾滋病的整个病程演变,均是在邪毒的逐渐入侵损伤人体正气,正气虚弱,不能抗御外邪侵袭而导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