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9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抓住考点学抓住考点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需要学通的基础知识1.实验操作: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时发现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该如何操作:①向上移动光屏;②向上移动蜡烛;③向下移动凸透镜。2.如果用手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光屏上依然是一个完整的像,但亮度较暗。3.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u<f)②烛焰在焦点上(u=f)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4.燃烧的蜡烛不断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或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5.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幻灯机u<f正立放大虚象不考虑放大镜6.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像跟着物体跑(谁远谁大)。根据考点考根据考点考【例题1】(2019北京)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透镜B能用来矫正(选填“近视眼”成“远视眼”)。【答案】(1)缩小;(2)发散;近视眼。【解析】(1)凸透镜A焦距10cm,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所以物距u=30cm>2f,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凸透镜B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透镜B能用来矫正近视眼。【例题2】(2020辽宁阜新)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操作如下:(1)实验前,小明调节______、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将蜡烛放在如甲图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实像,小明计算出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3)把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向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以得到倒立的、_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上。(4)乙图中,能够观察到烛焰所成的虚像的是______(选填“A”或“B”)。【答案】(1)烛焰(2)10(3)远离放大投影仪(4)A【解析】(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由图可知,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0.0cm,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特点知,此时u=v=20.0cm=2f可得f=10.0cm(3)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25cm刻线处,此时2f>u>f,物距变小,由物近像远像变大知,像距变大,应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以得到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4)物体通过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与物在透镜同侧,故能够观察到烛焰所成的虚像的是A。结合考点练结合考点练1.(2020辽宁抚顺)下面是小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3)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小光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合适位置,只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4)小光移开近视镜,只将蜡烛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答案】(1)同一高度(2)10(10.0)(3)右(4)右放大投影仪【解析】(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2)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时,物距等于两倍焦距。由图得,此时物距为20cm,所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3)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小光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合适位置,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4)在凸透镜中满足物近像远像变大。小光移开近视镜,只将蜡烛向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2.(2020湖北荆门)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现进行如下操作:(1)将蜡烛第一次放置在M处,第二次放置在N处,则蜡烛与所成像的位置关系为______;A.两次都在凸透镜同侧B.两次都在凸透镜两侧C.第一次在凸透镜同侧,第二次在凸透镜两侧D.第一次在凸透镜两侧,第二次在凸透镜同侧(2)某次实验中将蜡烛放置在P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Q处,现将蜡烛放置Q处,根据______原理,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在”或“不在”)P处。【答案】(1)C(2)光路可逆在【解析】(1)蜡烛放置在M处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则此时所成的是虚像,像与物在同一侧,放置在N处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此时所成的是实像,物与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所以C选项正确。(2)蜡烛先放置在P处,像在Q处,当将蜡烛放在Q处,光屏在P处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这是根据光路可逆原理。3.(2020新疆兵团)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首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___高度,再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_________cm刻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接着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成焦距为8cm的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答案】(1)同一(2)70(3)左【解析】(1)首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此时物距为20cm,等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到70cm刻线处,此时像距也是2倍焦距,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换成焦距为8cm的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应将光屏向在左移动,使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可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2020四川南充)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__;(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4)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适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5)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说明老师戴的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答案】(1)同一高度(2)5(3)缩小照相机(4)能(5)近视【解析】(1)为了使凸透镜成像到光屏中央,安装器材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两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结合甲图,当物距为10cm时,像距也为10cm,则焦距为5cm。(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物距在两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这一工作原理相符的是照相机。(4)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5)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了物理老师的眼镜具有发散光的作用,因此是凹透镜,近视眼镜就是凹透镜。5.(2020南京)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2)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如图甲、乙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其中成缩小像的是图______;(3)凸透镜焦距可能是______(填字母);A.5cmB.8cmC.10cmD.15cm(4)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图______(选填“丙”或“丁”)的视力缺陷。【答案】(1)需要(2)甲(3)C(4)丁【解析】【详解】(1)只有将蜡烛点燃,才可以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图甲中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图乙中,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u=50cm-32cm=18cm2f>18cm>f①像距v=73cm-50cm=23cm23cm>2f②由①②得到11.5cm>f>9cm(4)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将光线会聚了,对光线起到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丁图是远视眼,此镜片可以矫正丁图的视力缺陷。6.(2020牡丹江鸡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__(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答案】(1)放大投影仪(2)靠近变小【解析】(1)凸透镜焦距为10cm,我们观察发现蜡烛到凸透镜距离超过10cm不到20cm,即在一倍焦距外二倍焦距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后者幻灯机就是利用此原理成像的。(2)物远像近像变小,蜡烛远离透镜,像就会靠近透镜,所以光屏应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此时像近像变小。7.(2020长春)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请画出图中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______;(2)实验中,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3)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生活中______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4)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5)利用凸透镜可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答案】(1)(2)同一高度(3)照相机(4)左(5)远视眼【解析】(1)折射光线是蜡烛火焰发出的光照射到凸透镜上发生折射形成的,所以连接烛焰与入射点即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3)由图可知,成清晰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4)当改用焦距为5cm的透镜继续实验,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移动,即向左移动。(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小明将LED灯、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三者中心在______。接着,小明调节LED灯、凸透镜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2)把焦距10cm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法是______。(3)小明选择LED灯替代平时常用的蜡烛做实验,优点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答案】(1)同一高度;缩小;(2)把LED灯向凸透镜移动适当距离;(3)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解析】(1)实验中需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当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LED灯、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由图知,LED灯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即物距大于2f,所以光屏上得到LED灯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2)凸透镜焦距减小能使光线提前会聚,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靠近凸透镜或者LED灯靠近凸透镜。把焦距10cm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这是光线提前会聚。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法是:把LED灯向凸透镜移动适当距离或把光屏靠近凸透镜;(3)蜡烛换成LED灯便于观察。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等。9.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什么关系?(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镇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选“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答案】(1)物距;(2)10.0;(3)照相机;(4)增大;大于;小于。【解析】(1)根据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关;(2)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20.0cm﹣10.0cm=10.0cm;(3)由于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物体在15cm处时,物距为50cm﹣10cm=4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原理;(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h(厘米)像的大小物像之间距离L(厘米)1489.60.6缩小的像57.622811.21.239.231614.42.432.441320.84.8放大的像33.8512246.036.2610401250①分析实验序号1、2、3或4、5、6像距v和像高h随物距u的变化关系,可得出初步结论:。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中物像距离L随物距u的变化,可得出初步结论:。③如果物像距离L=35厘米,则像高h的范围为。【答案】①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②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与像距之和越大,成的像越大,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与像距之和越小,成的像越大;③1.2cm~2.4cm或4.8cm~6.0cm。【解析】①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数据中,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实像,所以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②计算表中1﹣6中的物距与像距之和可知,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与像距之和越大,成的像越大,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与像距之和越小,成的像越大;在表一中,当L为32.4cm时,像高度为2.4cm,当L为39.2cm时,像高度为1.2cm,物像距离L=35厘米,则像高h的范围为1.2cm~2.4cm。在表二中,当L为33.8cm时,像高度为4.8cm,当L为36.2cm时,像高度为6.0cm,物像距离L=35厘米,则像高h的范围为4.8cm~6.0cm。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拉姆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用同一凸透镜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前,拉姆同学用图甲所示的方法来测量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f,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2)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该小组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A点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再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此时移动光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答案】(1)10.0;(2)缩小;照相机;(3)不能。【解析】(1)由图甲知,焦距为f=40.0cm﹣30.0cm=10.0cm;(2)当蜡烛放在A点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3)当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此时移动光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12.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1)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2)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上图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选填“增大”或“减小”)。(3)在整理器材时,某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的(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答案】(1)Ⅱ;变大;(2)远离;减小;(3)反射。【解析】(1)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15cm=35cm,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即光屏应在Ⅱ区域内左右移动;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的大小变大;(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由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像远离凸透镜,所以应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3)从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此时她所持的凸透镜镜面当成了反射面,即当做了凸面镜,此时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是根据光的反射来成像的。13.如表是小海同学用焦距f=10cm的凸透镜探究其成像规律的记录表,根据表格完成下列问题:实验次数物距u/cm像的性质虚实大小正倒18虚像放大正立210不能成像312实像放大倒立414实像放大倒立516实像放大倒立620实像等大倒立722实像缩小倒立825实像缩小倒立(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物距u满足条件(选填“u<f”、“f<u<2f”或u>2f”)时,凸透镜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应用了凸透镜的这个成像规律。(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物距由20cm变为22cm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小海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答案】(1)f<u<2f;投影仪;(2)靠近。【解析】(1)由数据可知,物距为12、14、16cm时成放大实像,物距等于20cm,即2f时成等大实像,说明成放大实像需物距小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10cm,即u=f时不成像,物距小于10cm,即u<f时成虚像,说明成放大实像需物距大于一倍焦距,综上可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2f>u>f;生活中投影仪是利用2f>u>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工作的;(2)使物距由20cm变为22cm时,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像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小海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减小像距。14.(2019山东威海)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小明通过实验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物距u(cm)605035302019181716151412像距v(cm)1212.514152021.122.524.326.7303560(1)根据表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cm。(2)当u=25cm时,像距ν应该在(选填“15﹣16”、“16﹣17”、“17﹣18“、“18﹣19”或“19﹣20”)cm范围内;当u=60cm时,光屏上成(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此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什么光学仪器?(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此时,用遮光板遮住LED光源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相比原来的像会(选填“变暗”“缩小”或“不完整”)。(3)LED光源的高度h=10cm,小明经过认真测量,得到像高h′与物距u的数据,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画出h′与u的关系图象。【答案】(1)10;(2)16﹣17;缩小;照相机;变暗;(3)见上图。【解析】(1)由表格数据u=v=2f=20cm,可得,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2)已知f=10cm,当u=25cm时,=,则=+,解得v≈16.7cm,故像距ν应该在16﹣17cm范围内;当u=6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用遮光板遮住LED光源的一部分,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其他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3)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如图所示:15.如图所示,小明和实验小组同学利用透镜、光屏、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缩放正倒虚实3514缩小倒立实像2517缩小倒立实像2020等大倒立实像1625放大倒立实像5﹣放大正立虚像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过程中,要使透镜中心、烛焰和光屏中心大致在;(2)由实验数据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约为cm;(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像距逐渐增大;(4)如果用该实验中的透镜来矫正视力,可以制成(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答案】(1)同一高度;(2)10;(3)变大;(4)远视。【解析】(1)使光具座上的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由实验数据可判断,u=v=2f=20cm,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10cm;(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随着物距的减小,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增大;(4)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用该实验中的透镜来矫正视力,说明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则为凸透镜,可以制成远视眼镜。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高度上。(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3)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方移动(选填“上”或“下”)。(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答案】(1)10.00;同一;(2)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3)上;(4)远视【解析】(1)由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20.00cm-10.00cm=10.00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重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2)由乙图可知,物距:u=15cm,∵f<u<2f,∴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或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3)∵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实验时,蜡烛变短了,烛焰的像再光屏上的位置会向上移动;(4)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即像距变小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该眼镜是远视眼镜.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A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cm,凸透镜A的焦距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答案】(1)10;小于;(2)右;变大;(3)靠近。【解析】(1)根据图乙可知,当u=v=20cm时,蜡烛成等大的实像,这时u=v=2f,所以f=10cm,即凸透镜A的焦距是10cm。设凸透镜B的焦距为fB,由图丙知fB<30cm<2fB,所以15cm<fB<30cm,所以凸透镜A的焦距小于凸透镜B的焦距。(2)原来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蜡烛右移5cm后,物距变为25cm,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光屏应向右移动,像距比原来更大,所以像将变大;(3)图丙所示实验中,蜡烛通过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与幻灯机的工作原理一致;把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远视眼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所以通过透镜B成像的是蜡烛的放大的虚像,像的位置在蜡烛的左侧,要想还在原来的装置上成像,需要蜡烛靠近透镜,使其通过远视眼镜所成的放大虚像在原来蜡烛的位置上。18.小体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用到的光具座足够长.(1)如图所示,依次放置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并将它们调整好后,点燃蜡烛,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没出现烛焰的像,但取掉光屏,在放光屏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cm.看到的像是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2)将蜡烛移至零刻度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模糊的像,当把光屏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在光屏上可以看到烛焰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像,在看到清晰像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光屏的方向移动,在光屏上可以再次看到烛焰_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像.【答案】(1)大于;虚;(2)远离;放大;靠近;缩小【解析】(1)由图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30cm-15cm=15cm,在放光屏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u=15cm<f,即焦距f>15cm;(2)将蜡烛移至零刻度处时,物距:u=30cm,∵f<u<2f,∴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v>2f,即光屏应放在60cm刻度的右侧,∴把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在光屏上可以看到烛焰放大的清晰像;在看到清晰像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靠近光屏的方向移动,使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可以再次看到烛焰缩小的清晰像.19.五一期间小红随父亲到宜昌市磨基山公园游玩,小红父亲用照相机拍摄了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小红发现相机中桥的像有点小,提议能否把桥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她父亲便更换相机镜头后在原地又拍摄了一张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如图12甲所示,两次成像的大小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她猜想可能是两个镜头的焦距不同造成的。为了验证这一想法,返校后,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一只蜡烛、焦距分别为5cm和10cm的两个凸透镜、光具座、光屏等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1)如图乙所示,她先将f=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再将蜡烛放在光具座10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2)接下来她换用f=10cm的凸透镜,仍然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她应该保持_________不变,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容外科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市静海区2024-2025学年高三生物试题(新课标)第二轮复习测试卷含解析
-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大众文化和当代影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栏目包装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美术学院《新疆专题外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械领域前沿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乐山市乐山第一中学校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某物业服务公司合同管理规程
- 2025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11月期中调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节奏与旋律》课件
- 2024年05月新疆克拉玛依金龙国民村镇银行招考15名客户经理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
- 2024年中国全钢子午线轮胎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抖音游戏推广合作服务合同范本3篇
- 全屋定制家居整装家装门店设计师与导购分工合作管理方案
- 电专业十八项反措内容宣贯
- 【MOOC】中国传统家具欣赏-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桥梁机电交通设备施工及测试方案
- 2024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