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能正确地将简洁分数、有限小数相互转化。
3、使学生把握分数化小数的一般方法,把握最简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培育学生观看、比拟、推断。归纳的思维力量。
重点难点:
把握最简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和题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说说下面小数的意义:
0.2表示()分之(),0.75和0.625呢?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并说出方法。
1/103/10051/1000
2、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看课外书吗?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学生自由说,汇报沟通。)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看课外书的时间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数学问题。(板书:看课外书时间)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
下面我们来了解林林和明明每天的看课外书时间。
2、观看主题图,理解图意。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图表,从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林林0.4时明明1/4时)
3、提出问题,进展估量。
请同学们估一估,谁用的时间多一些?(板书:谁用的时间多一些?)(估量汇报并说明道理。)
4、解决问题的探究。
同学们有的说林林的多,有的说明明的多,怎样才能准确的比拟出谁用的时间多呢?
(1)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独立思索并记录下解决过程,你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进展比拟。
(2)合作沟通。和小组的同学沟通一下自己的比拟方法。
(3)全班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比拟方法?(依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展板书。)
5、课件展现课本中呈现的方法。
教师用课件展现课本上给我们呈现的方法,看不清的请看课本上相应的图。留意对比你们探究出来的方法,哪些方法是与你们相像的,哪些方法是没有想到的。(每展现一幅图时指名学生说说比拟的方法)
6、争论并归纳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1>分数化成小数
(1)做课本上的试一试第2题。(独立练习)
(2)请同学们争论并归纳出分数化成小数的根本方法是什么?(小组争论全班汇报课件展现)
<2>小数化成分数
(1)做课本上的试一试第1题。(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2)请同学们争论并归纳出小数化成分数的根本方法是什么?(小组争论全班汇报课件展现)
三、稳固练习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课件出示练习题)
17/207/814/250.571.237.4
2、比拟下面数的大小。(课件出示练习题)
2/3,0.67,5/8
3、把3/45/1413/405/6化成小数,你发觉了什么?
怎样解决?
(1)引导学生观看:每个分数所化成的小数,是什么样的小数?每个分数的分母与这个分数所化成的小数有什么联系?
(2)学生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
(3)观看质因数,启发学生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引导学生概括。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分数、小数的互化)
2、进展分数、小数的互化时有什么要留意的?(如,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要;小数化成分数不是最简分数时,要)
五、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在自己四周查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将查找到的信息与同学进展沟通。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7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分析、争论、归纳、猜测的讨论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2.经受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3.结合小嬉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育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觉数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预备:
投影、杯子。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熟悉数的奇偶性。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示图(右图)
小船最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
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来回。
1、
(1)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
(2)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请任说一个摆渡的次数,学生答复在南岸还是北岸?
3、请学生画示意图和列表并观看。
4、想:摆渡的次数与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摆渡奇数次后,船在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岸。
试一试
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反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反动19次后杯口朝。
1、想一想:翻动的次数与杯口的朝向有什么关系?
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
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
2、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活动二
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正方形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圆中的数都是偶数,正方形中的数都是奇数
试一试:(投影)
三、稳固练习(投影出示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1、课本第17页试一试的题目。
2、优化作业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课件1]
5÷614÷2512÷12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课件2]
12÷35=()/()()÷()=4/7
()÷()=a/b8÷()=()/9
()÷17=7/()1÷()=()/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课件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课件4]
30分米=()米180分=()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例4:(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索: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分有什么一样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当怎么办怎样计算
板书:3÷10=3/10(米)
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怎样求得
板书:17÷60=17/60(时)
※P91。做一做
2,教学P92。例5: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1)提问:A,用谁作标准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比照,有哪些不同点和一样点
(2)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P92。做一做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P93。4
§要求说说题目的思路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2,P93。6
提问:这两个问题中的标准量一样吗请说说标准量分别是什么
3,P93。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家作。
P93。5,8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四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比拟图形的面积;熟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多边形的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问,是小学生应当把握的一项根本技能。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熟悉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习了面积与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等有关学问,初步感受了解决有关图形面积计算问题的思维方式,即用面积单位去度量一个图形的面积。本单元在此根底上绽开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解决有关图形面积与组成图形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问题。
备内容
比拟图形的面积(1课时)→比拟图形面积大小的根本方法;体验图形外形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熟悉底和高(1课时)→熟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会用三角尺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高;能画出指定底和高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
多边形的面积
探究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课时)→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活动: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活动:梯形的面积(1课时)→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备目标
学问与技能
1.借助方格纸直接推断图形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数方格及割补法在图形面积探究中的应用。
2.熟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会用三角尺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高。
3.把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试验观看等活动,体验图形外形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关系,进展空间观念。
2.经受利用割补、转化等方法探究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把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详细的操作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探究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获得胜利探究问题的体验。
备重难点
重点
1.熟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会用三角尺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高。
2.把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
1.能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2.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图形的旋转,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看、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加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展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把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把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用课件演示:
(1)钟表的转动;
(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看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沟通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围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围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状况?
生答复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看,描述旋转现象。
观看: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刚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完整)
观看: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看: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相互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假如指针从“6”连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依据我们刚刚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晰,应当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晰,不仅要说清晰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晰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知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晰,不仅要说清晰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晰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教学板书:
旋转
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
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能在观看活动中,发觉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2、进展归纳与概括的力量;
3、了解数学进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觉和概括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观看图形中的规律
上课前,同学们凭借灵敏的听力找到了规律(板书:规律),现在,教师来考考你们的视力。请看屏幕,认真观看,你能从这一组图形中发觉规律吗?
(出示幻灯片3)3:生观看说规律,可提示,师总结)
2.观看一组数的规律。
看来,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就会有不同的发觉,同学们的视力真不错!让我们连续,(出示幻灯4)你能从这一组数中发觉规律吗?(1、4、9、16、25)
假如有困难不能精彩完成,那我们今日就来一起讨论,从而导入
3.出示点子图
同学们,这一组数中其实还隐蔽着其他的规律,只是仅凭观看这几个数不太简单发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生想方法)
好办法!为了帮忙同学们更直观、更深入地讨论这一组数,教师把它们分别画成了一种最简洁的图形点(幻灯5出示课本97页主题图),假如我们能发觉这几个点子图之间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发觉这一组数中隐蔽的规律了。让我们立刻开头!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渗透不同的观看方法
(1)认真观看,想一想,这几个点子图之间毕竟有什么变化呢?把你的发觉说给同桌听;教师并用幻灯片6展现。
(2)指名说怎么观看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
(副板书:横竖看、斜着看、拐弯看)
(3)设问,那第5个点阵有多少个点?请画出此图形。
2.小组探究
同学们都很会思索,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到了不同的变化,为了更清楚、更精确的感受这些变化,现在,我们把观看和动手结合起来,小组合作,选择一种观看挨次,用线条分一分这几个图中的点,然后依据划分的结果写出算式来表示这几个数。最终想一想,你们从中发觉了什么规律。听明白了吗?好的,现在请小组负责,观看点子图,立刻开头你们的合作讨论;再次出示幻灯片6。
合作任务
1、选择一种观看挨次,用线条分一分这几个图中的点。
2、依据划分的结果写出算式来表示这几个数。
3、想一想,你们从中发觉了什么规律?
1=()4=()9=()16=()
(1)学生分组探究,师巡察
(2)在展台上展现沟通。(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合作成果?)
①生展现分法、算式和规律其他组补充总结规律
②学生说算式师板书
③拓展aa
第5个点子图是什么样的,应当是哪个数?出示片7,用前面的观看方法,再争论(副板书55)第10个呢?
后两种:下一个图形的算式是什么?(副板书下一个图形的算式)
算一算结果是25吗?
④(出示幻灯片8)原来问题还可以这样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3.小结
同学们真是太能干了,不仅发觉了新的规律,还能用规律推想出后面的数。可见,你们不仅听力和视力好,讨论力量和表达力量更是特别的高。
4.提醒点阵
那么,同学们,在查找这一组数的规律时,是什么帮忙了我们?(点子图)是的,像今日我们用到的这种排列很有规律的点子图在数学上又叫点阵。(板书:点阵中的规律)
点阵中的规律可以帮忙我们更直观、更便利的讨论一个数或者一组数。早在两千多年前,希腊的数学家们就已经利用点阵来讨论数了。还有一点肯定要告知你们,刚刚我们讨论的这组点阵正是当年的数学家们曾经讨论过的,不知不觉中竟然当了一回数学家,感觉特好吧?这确实是一件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
三、稳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试一试
怎么样?同学们?用点阵来讨论数好玩吧?让我们连续这项好玩的讨论。
1、观看以下点阵,你能依据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吗?
请看屏幕,这是一组什么外形的点阵?认真观看这一组点阵,你能依据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吗?(请看试一试,同学们用水彩笔涂出下一个图形;可出示幻灯片9来检查学生是否画的正确)
生画展现:说明为什么这样画?(有不同的想法吗)
2、下面的点阵分别代表了哪个数?请你用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表示这几个数。
这是一组什么外形的点阵?下面的点阵分别代表了哪个数?你能用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表示这几个数吗?(请看试一试,出示幻灯片10,我们比一比,哪位同学写的又对又快。)
生做展现算式拓展下一个,你能画出地5个图形,再来讨论第4个图形。
(拓展)你还有什么发觉?展现幻灯片11。
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其它讨论方法?(学生思索后,可以出示幻灯片12)
(二)拓展延长
出示梯形和螺旋形点阵:除了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点阵之外,还有这样的点阵,什么外形的?
我们来看书本98页的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做后,出示幻灯片13来检查。
对,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或感受过点阵吗?你见过哪些点阵?(指生说)其实生活中的点阵还有许多,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14)点阵以其独特的魅力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生活,这些点阵中也隐蔽着好玩的规律。只是课上的这40分钟太有限了,不过,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连续讨论。
四、回忆整理,反思提升
1、同学们,时间过的真快,立刻要下课了,想一想,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
2、你们总结的真好!同学们,在生活中,规律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教师盼望每位同学都能从现在开头做个有心人,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观看、多思索,连续去发觉更多、更奇异的规律。
板书设计:
点阵中的规律
1、正方形点阵
2、长方形点阵
3、三角形点阵
4、其它点阵
小结:在观看活动中,发觉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七
教材学情:
《折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把握了分数的根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学问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根底,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展计算。五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上一个单元里又把握了通分的技能。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学问点都已具备,在这节课里,重点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力量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和运用所学学问自主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胜利的情感体验,建立学习自信念。
教学重点:
把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只有一样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正方形纸片
教学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纳“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稳固应用。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思维的主线,学生先想先做,教师后讲后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把握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在主要运用“引探教学法”的同时,结合运用直观教学法、比照教学法、学问迁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让学生经受数学学问产生的过程,在详细的情景和数学活动中猎取数学学问。
教学学法:
在本节课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在计算法则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合作沟通做法,真正地让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加教学,体验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经受观看、探究、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推导计算法则。详细学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沟通法、动手操作法、练习稳固法等。
教学过程:
为了到达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复习导入,铺垫孕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巧设练习,稳固新知→课堂评价,师生小结等五大环节。
一、复习导入,铺垫孕伏
我通过设计“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和“口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复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目的是为学好新课打下根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动身,从现实生活中的“手工折纸”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索“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表达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新课程提倡,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敬重学生的已有学问和阅历,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握了学问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念,才能制造性地学到新的学问,这样的学问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本教学环节是主要环节,我分四步进展。
第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我放手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和独立思索、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合作意识,通过师生验证、争论沟通等形式,逐步把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有意出错题让学生推断,以此让学生理解只有一样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其次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由于学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所以在此环节中,我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思索独立完成,让学生经受学习过程,猎取胜利的体验,建立自信念,培育自学力量。
第三步,算法优化。在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的过程中,学生分别用了折纸、画图和计算的不同解法,我让学生比拟哪一种算法更好、更便利,引导学生在算法多样化中选择算法化。
第四步,争论归纳计算法则。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组织全班沟通归纳。通过发挥学生合作沟通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计算法则。
四、巧设练习,稳固新知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根本练习,如“看图填一填”。旨在展现计算全过程,给差生“拐杖”,力保“双基”。
2、综合练习,如“计算”。完成这一层次的练习不仅要用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要综合运用“通分”、“约分”、“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等学问点,设计意图在于强化算理,提高计算技能。
3、应用练习,如“解决问题”。把所学学问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表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五、课堂评价,师生小结
新课程提倡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留意准时表扬鼓舞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在本节课的最终环节,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学问阅历,完善认知构造。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经受数学学问的形成过程,注意培育学生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与沟通,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多种计算方法,并感知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2、通过和整数乘法的比拟,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列竖式进展计算。
3、渗透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化。
教学理念: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沟通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本节课,意图让学生主动建构,主动参加数学学习,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感受算法的多样化,最终到达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等多元化目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认知冲突
同学们,秋天到了,好多水果都成熟了,你们确定都很喜爱吃水果吧!让我们一起去大统华的水果超市逛逛吧!(课件出示带标价的水果图)
苹果每千克3元
甘蔗每千克0.9元
现在就请你来买一种你喜爱的水果吧!
学生选择,然后全班沟通。
教师先买了2千克苹果,算算教师花了多少钱?
后来又买了3千克甘蔗,你知道教师花了多少钱吗?
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先自己计算,然后和同伴沟通,你是怎样算的?
小组发言:
(1)0.9×3是3个0.9相加,我可以用小数0.9+0.9+0.9,打竖式计算出来就是2.7元
(2)0.9元就是9角,3个9角是27角,就是2元7角,也就是2.7元。
(3)也可以向整数一样列竖式计算
比拟:加法和乘法的竖式计算更简洁一些。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爱吃水果引入生活情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连接起来,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2千克苹果的价钱,学生很简单计算,紧接着抛出3千克甘蔗,也就是0.9×3,是学生没有遇见过的,这时就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而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阅历,这个冲突可以在肯定程度上得到突破,由于它在学生的最近进展区内。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与沟通,了解可以有多种方法来算出0.9×3的结果。感受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
二、主动参加,体验过程。
1、同学们,今日超市西瓜特价,每千克只要2.35元,小明的妈妈要买3千克西瓜,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先用加法计算,再用乘法计算)(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列式,师板书:2.35×3你能自己计算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设计意图:进一步把方法简化成加法和乘法,并通过小数加法的计算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感知小数乘整数它的意义和整数乘法一样,表示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那假如我们要购置的不是3千克西瓜,而是32千克西瓜,该付多少钱呢?
学生列式2.35×32该怎样计算呢?动手试一试,然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你的同伴沟通。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认知再次产生了冲突,用加法来计算,明显不够简便,用乘法竖式明显是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从多种计算方法中体验到乘法的化。
2、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看看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4.72×122.8×53103×0.25
告知同伴,你发觉了什么?
全班沟通,提醒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提醒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学生能很快发觉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新课程中提倡的利用计算工具帮忙学生查找规律的很好表达。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快拳出击
(1)依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148×2.3=148×0.23=1.48×23=
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然后沟通。
设计意图:这是针对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联系而设计的根本练习,通过这组练习,学生能进一步感知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通之处,还能进一步稳固计算方法,明确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它的积就有几位小数,为以后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
(2)练一练
同学们,让我们比一比谁的计算本事强。请同学们在书上完成。
校对时,说说是怎样对位的,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
设计意图:在这组练习中,学生除了要能够正确的进展计算外,还要能正确确实定积的小数位数,还要能了解小数乘整数的竖式的对位及写法,即按整数乘法的方法对位并计算,最终点上小数点。这对以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