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的成因及治理_第1页
产能过剩的成因及治理_第2页
产能过剩的成因及治理_第3页
产能过剩的成因及治理_第4页
产能过剩的成因及治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能过剩的成因及治理

一些因素无法降低产量。削减意味着无法正常生产,因此很难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此外,该公司在削减后的原销售市场被其他公司垄断,导致多种因素的过剩生产能力再次恢复。产能过剩呈愈演愈烈态势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和政府宏观决策的重大挑战。由于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落后产能推出的措施不完善,部分地区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巨大的产能遇到了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变化。目前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达60%以上,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发达经济体降低需求,外需骤然减少,我国出口出现了负增长,无形中又增加了国内的压力。产能消费不了,产能过剩问题就越发凸显。尤其是“两高一低”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很大的危害。淘汰落后产能,犹如箭在弦上。三第二工厂的盈余产能过剩、负债竞争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在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投资潮的带动下曾以两位数增长,随后经济增速开始持续放缓。政府在1995~1996年间实现经济“软着陆”,而之后试图重启经济增长。当时信贷快速增长并远远超过名义GDP的增速,不过这并没能扭转固定投资增速的大幅放缓,去库存也随之一直持续,当时产能过剩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主要问题。工业企业利润率出现下滑,企业也疲于偿债。政府采用了限产减库存、淘汰产能、限制投资等措施治理。抑制产能过剩2003年年初,当年一季度,国家发改委就指出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汽车等四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之忧;2004年,产能过剩扩展到焦炭、电石、铁合金等产业,抑制产能过剩就成为调控关键词;2005年年末,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一次专题部署抑制产能过剩;国家发改委指出仍然有11个行业产能过剩,其中钢铁、电解铝,汽车等行业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等行业也潜藏着产能过剩问题;2006年,国务院将10个行业列为产能过剩或潜在过剩行业;当时政府采用严格行业准入标准,综合利用金融、土地、环保、能源供应等措施,作为行业调整的两大主要“利器”。很多产能过剩行业都制定了明确的准入标准,对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投资项目,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金融机构不予提供信贷支持,土地管理部门不予提供土地,电力企业不予供电,环保部门不予办理环保审批手续。产能过剩引发行业竞争在2009年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房地产投资增长十分强劲,刺激了钢铁的需求,乐观的预期又刺激了钢铁行业的投资出现快速增长;一旦房地产投资放缓,则钢铁行业立即遭受产能过剩的打击。类似钢铁行业的还有电解铝、水泥、煤炭等.产能扩张迅猛,却又面临着需求减少的困境。2009年第三季度,国家统计局监测的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度整治产能过剩,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六个行业作为调控和引导的重点,同时列出了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的行业。从2009年至今,政府各部门相继出台各种措施,来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见表)。调结构.促转型2013年10月15日,为积极稳妥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指导其他产能过剩行业的化解工作,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指导意见》指出,受到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从全局和长远来看,遏制矛盾进一步加剧,引导好投资方向,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要坚决管住和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存量,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长效机制。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必须精心谋划、总体部署、统筹安排,积极稳妥加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在化解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依然严重存在。2013年8月2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连发两文称.将在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同时,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以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为重点,出台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此外,环保部牵头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在8月正式出台,其中“控制排放”成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下一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氧化铝等两高一资产业排放标准和监控将更加严格。产能过剩、企业退出首批落后产能淘汰包含19个行业7月25日,工信部公布了2013年首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共包括19个工业行业1294家企业,这些行业分别为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水泥、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和铅蓄电池等行业。其中,2013年造纸产能计划淘汰634.86万吨,铜产能计划总共淘汰65.44万吨,铝产能计划淘汰26万吨,炼铁产能淘汰277万吨,铅(含再生铅)冶炼产能淘汰80.7万吨,炼钢产能淘汰697.9万吨,锌产能淘汰14.55万吨,焦炭产能淘汰1630.3万吨,化纤产能淘汰14.42万吨,味精产能淘汰22万吨,平板玻璃产能淘汰1680万吨。工信部通知要求力争在2013年9月底前关停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落后产能,并确保在2013年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钢铁行业第二批审核结束目前工信部对报送的第二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审核完成,已有更多钢厂被纳入考核“黑白名单”。此次工信部对部分企业采取现场检查等方式,审查力度不断加大。对于符合规范的企业,工信部将会同国家质检总局、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给予支持.特别是在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及区域内的兼并重组、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政策鼓励,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对于不符合规范的企业,将采用差别电价,信贷收紧等经济手段,节能环保等法律约束,以及行政问责等措施,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逼迫企业退出钢铁行业。同时,目前工信部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研究制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力图通过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压缩一批过剩产能;鼓励地方提高标准,落实产能等量减量置换制度,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企业。产能过剩行业将继续支持鼓励企业发展8月2日,央行发布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明确表示2013年下半年,将严控对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7月24日,央行回应并未对产能过剩行业一刀切,将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对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将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对合理向境外转移产能的企业,将通过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积极支持增强跨境投资经营能力。对实施产能整合的企业,将通过探索发行优先股、定向开展并购贷款、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对属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将通过保全资产和不良贷款转让、贷款损失核销等方式支持压产退市。而对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央行严禁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资,防止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造成“罪犯困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就着力于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内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一直如影随形。以钢铁行业为例,根据中钢协的调研,目前在建产能规模依然很高,今后3年分别新增1.1亿吨的炼铁产能和1.3亿吨的炼钢产能.新增加的粗钢产能是已淘汰掉产能的近6倍。一边在大量淘汰落后产能,另一边在疯狂上马新项目,结果新增产能比淘汰掉的产能高出数倍之多。而如此荒谬的场景居然一再上演,致使淘汰落后产能的行动成为无用功,国内钢铁产能过剩局面愈演愈烈,直至陷入全行业性的亏损泥沼。依赖行政手段淘汰落后产能的做法,虽然看上去轰轰烈烈,每年都有大量落后产能被强制关停,但却只起到短暂的效果,并未刹住企业扩张产能的步伐,导致钢铁产能逐年快速递增,呈现越淘汰越多的“怪圈”。在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的重压下,钢铁行业整体利润本就微薄,炼钢铁还不如养猪赚钱,而在宏观调控的打压下,基建、地产等需求量锐减,钢铁产能利用率过低的局面无法改善,亏损在所难免。可就是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各地钢铁企业仍然在大肆扩张产能,试图依靠将规模做大,维持行业市场地位,以便与其他企业血拼产能。显然,钢铁行业已步入“囚徒困境”,谁都不愿意压缩产能,而是将希望寄托在扩张上。其实,不仅是钢铁行业,其他诸如水泥、建材、光伏等行业,均存在着类似问题,都是在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里打转。从企业角度来说,其不愿减产有多方面因素,减产意味着不能进行正常生产,随之很难从银行那里获得抵押贷款,另外企业减产后原有销售市场会被其他企业抢走,多重因素造成过剩产能再次反弹。培育现代经营机制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看来,目前是中国产能释放高峰阶段,生产过剩是当下经济主要矛盾。而解决生产过剩矛盾,必然会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分配领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说,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市场化改革。首先,要让市场主体真正按照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其次,要推动价格机制改革,实现生产要素价格的完全市场化,避免不合理的价格信号对其他产业发展产生错误诱导;最后,引导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尊重市场规律,不盲目要求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要激发市场的矫正和调节作用,首先是政府要释放一个明确信号,即轻易不会伸出经济援手。这样才能使难得的市场倒逼机制真正发挥作用,该淘汰的淘汰,该兼并的兼并。其次,要积极推动政府监管方式转变,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比如,以往核准一个新项目,政府考虑经济规模和未来盈利能力比较多,但这方面应该是出资人关心的,而政府应该更加关注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