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查问卷八年级语文命题人:张梓君樊昕玲审题人:张梓君樊昕玲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基础(28分)社区生活丰富多彩,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0月17日下午,“舞出我文明”——宝安区社区舞蹈大赛决赛在宝安青少年宫梦剧场精彩上演。决赛当天,15支舞蹈队的气势③,他们以饱满的热情、①qīngyíng的步伐、优美的姿态,依次登台表演。既有用曼妙身姿展现中华古典意蕴与神采的原创古典舞,也有富有动感韵律的现代街舞。比赛现场,队员们合着音乐的节拍,④地完成一个又一个整齐划一的动作,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市民们奉献了一场⑤的表演,也②zhāngxiǎn了宝安区市民奋发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1.根据拼音写汉字。①qīngyíng______________②zhāngxiǎn_____________2.从下列成语中选择合适的三项,填入文段③、④、⑤空白处(填序号)。A精彩纷呈B.眼花缭乱C.一丝不苟D.锐不可当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3.请你为这段新闻拟写标题。(20个字以内)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是()A.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比通讯更有时效性和现场感。B.《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留学生活,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为“五律”或“七律”。律诗规定每首八句,讲究押韵。D.“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5.宝安区社区舞蹈大赛中,西乡街道桃源社区的“毛边组合”舞蹈队凭借原创古典舞《清平乐》拔得头筹。实验学校舞蹈社团想邀请他们在11月13日16时的社团课上为大家做指导。请你代表实验学校舞蹈社团,打电话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发出邀请。【答案】1.①.轻盈②.彰显2.①.D②.C③.A更多优质滋元可家威杏MXSJ6633.宝安区社区舞蹈大赛决赛精彩上演4.B5.“毛边组合”您们好!我是实验学校舞蹈社团的学生。恭喜您们获得宝安社区舞蹈大赛一等奖!11月13日16时我们学校的舞蹈社团课想邀请您们为我们做指导,不知道您时间是否合适?热切期待您的到来!【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轻盈,qīngyíng,意思是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彰显,zhāngxiǎn,鲜明的显示。【2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精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B.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C.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D.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③根据前面的“气势”可知,应用:锐不可当。故选D。④根据后面的“完成一个又一个整齐划一的动作”可知,应用:不丝不苟。故选C。⑤根据后面的“表演”可知,应用:精彩纷呈。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拟写新闻标题时,可从新闻的导语中提炼关键信息来拟写。本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句话。根据“宝安区社区舞蹈大赛决赛在宝安青少年宫梦剧场精彩上演”可拟写为:宝安区社区舞蹈大赛决赛精彩上演。【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B.《朝花夕拾》是散文集。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首先是称呼和问候语“‘毛边组合’您们好”,然后是自我介绍“我是实验学校舞蹈社团学生”并对他们的获奖表示祝贺“祝贺您们获得宝安社区舞蹈大赛一等奖”,接着表达邀请的目的,点明活动举行的时间“11月13日16时”,邀请的目的“想邀请您们为我们做指导”,最后询问对方是否有时间,并列达热烈的期盼对方前来之意。6.古诗文默写。(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黄鹤楼》崔颢)(2)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3)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曹操)(4)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王维)(5)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赠从弟》(其二)刘桢)(6)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7)春、夏、秋、冬,四时之景各有不同。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初春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莺歌燕舞道出了春的旖旎;王绩在《野望》中写秋日黄昏“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影婆娑,对仗工整。【答案】①.芳草萋萋鹦鹉洲②.馨香盈怀袖③.老骥伏枥④.长河落日圆⑤.瑟瑟谷中风⑥.鸢飞戾天者⑦.几处早莺争暖树⑧.谁家新燕啄春泥⑨.树树皆秋色⑩.山山唯落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芳草、萋萋、鹦鹉、洲、馨、盈、袖、骥、伏枥、圆、瑟瑟、鸢、戾、早莺、燕、啄、皆、唯、落晖”等字词的正确书写。7.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别》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李白此时的心情如何呢?请你结合诗中景物的特点,简要分析。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答案】示例:颔联写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江水朝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视野辽阔,境界高远;颈联描写明月如镜,云海升腾,变幻多姿,灵动优美,体现了作者喜悦开朗的心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鉴赏。诗中写景的两联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为: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了;江水汹涌地奔流着进入无边无际的旷野。“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当时见此景象的欣喜和新鲜。二、阅读(44分)(一)文言文对比阅读(10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历仕四十余年,所在仁风惠政。墨迹才名,震耀天下。凡存其片纸只字者,无不奉为至宝。每一游览,所至之处或乞字或求诗纷纷不已。坡公曾不少辞,皆遂其所请而去。东坡暮年,在毗陵养病,门人邵民瞻,具钱五百千,为师置宅。已择期,而未入屋。坡公偶尔步月,忽闻一老妇哭声甚哀。坡公曰:“异哉,此必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心而然也。”遂推户而入,问其何为?老妇曰:“吾有居屋,相传百年,为子不肖,一旦售之于他人,所以悲耳。”问:“屋在何所?”妇言其地,即五百千所售之居。坡公恻然曰:“吾幸未入室。”即取券,对老妇焚之。自是,遂寄居门人之家。(节选自元代陈秀明注《东坡诗话》)8.解释下列加点词。(1)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2)凡存其片纸只字者_______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2)此必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心而然也。10.下列读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列“唐宋八大家”。B.甲文中的“闲人”既表明作者的政治处境无知无权,清闲无比;又展现了作者夜游的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C.乙文讲述了苏轼为老妇人退还宅院的故事,从侧面刻画了苏东坡的形象。D.乙文划线处“所至之处/或乞字/或求诗/纷纷不已”断句正确。11.甲乙两文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苏轼的人格魅力,请你结合文中的描写,谈一谈你心中的苏轼形象。【答案】8.①.大概是②.凡是9.(1)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2)这一定是有十分难以割舍的事,触动了内心,才会这样哭啊。10.C11.①他是豁达乐观的。他被贬黄州,虽然无职无权,但见到美好夜色,依旧“欣然起行”;②他是才华横溢的。他“墨迹才名,震慑天下”,他的片纸只字都被奉为至宝;③他是慷慨大方的。人们来求他的字画,他都不推辞,都会让他们如愿而去;④他是善良的。听到了老人痛哭祖宅被变卖,便烧了房契,把宅子还给了老人;(以上四点任选2点作答即可。)【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大概是院中竹柏的影子。盖,大概是。(2)句意:凡是存有他的只言片语的人。凡,凡是。【9题详解】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如,像。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2)此,这。必,一定。大,很。触,触动。然,这样。【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侧面刻画”有误,应为:正面刻画。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甲文中的“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可得:乐观豁达。根据乙文中的“墨迹才名,震耀天下。凡存其片纸只字者,无不奉为至宝”可得:才华横溢。根据乙文中的“所至之处或乞字或求诗纷纷不已。坡公曾不少辞,皆遂其所请而去”可得:慷慨大方。根据乙文中的“坡公恻然曰:‘吾幸未入室。’即取券,对老妇焚之”可得:善良。【点睛】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柏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东坡在朝当官四十多年,所在期间实行仁政。文章和政绩才干,名扬天下。凡是存有他的只言片语的人,没有不把它当做宝贝的。每一次游览,所到的地方,有人要字,有人要诗,很多人要个不停。东坡公每次都不推辞,人们都能如愿要到自己所要的东西才离开。东坡晚年的时候,在常州府养病。东坡的学生邵民瞻,凑足五百千钱,为他买了一座房子。(苏轼)已经选了一个好日子,还没搬入新居。有一次,东坡月下散步,偶然听到有(一个)妇人哭得很哀伤。东坡听后说:“奇怪了,这一定是有很大的难以割舍的事触动了她的心才会这样的。”于是推门进去,东坡问她为什么哭泣?老妇人说:“我有一间房子,已家传百年,但是我儿子没出息,(把它)卖给别人了。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于是东坡)问她原来的房子在什么地方,老妇人说出房子的地址,竟然是门人用五百千买的那座房子。东坡悲伤地说:“我幸亏还没住进去。”于是让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人的面(把房契)烧了。从这之后,就借住在学生的家里。(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材料一】曾几何时,“影子教育”成了一个热词,说的正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不断扩张,孩子们很多课余时间,也交给了补习机构,“负担越减越重,睡眠越减越少”的情况普遍存在。靠“刷题”“填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很难适合将来的社会发展。《意见》出台,也是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双减”政策推出后,各地也有相对应举措来推动政策落地。比如,江苏明确将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这2个小时的时间,能够开展各种兴趣活动,把学生自由探索、身心健康发展的时间还给孩子,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北京的“双减”措施则包括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多数书面作业,学校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等等。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学生没有在学校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就不会消解,对培训的需求可能还会通过其他手段满足。【材料二】“双减”后国庆假期,孩子们在家的时间分配图【材料三】一些家长以为靠“时间+汗水”的疯狂培训就能提分,过度看重分数的高低,其实家长更应关注孩子的进步表现和成长过程。家长与其掉进“疯狂培训”的陷阱,不如静下心来理性、科学育子。要纠正违背和谐成长规律之偏。眼下,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患上“教育焦虑症”,给孩子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甚至透支其身心健康。深层次原因在于家长没有深刻认识和把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常识所蕴含的教育规律,总是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应明了,如果任孩子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恶性加重下去,将会摧毁教育的根基。家长需转变观念,学校课程才是“正餐”,私下补习不但不能胜出,反而会坏了孩子的“胃口”,影响健康。【材料四】“双减”新政引发教培行业大变局,但是细观“双减”前后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相关动作,就会发现此次教育改革之非比寻常,比如上海、北京等地率先推行大学区改革,在中考招生中大幅扩大分配到校名额,有力遏制学区房价格非理性上涨,逐步推进房产与教育脱钩。又有上海、北京和深圳纷纷推出教师全面轮岗制度,优质教师通过有序的轮岗制度进行规范化流动,打破“名校壁垒”和“学区壁垒”。事实上,此次“双减”新政发出了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强烈信号:教育改革不再是小修小补的局部性改革,而是具有政策组合拳攻势的系统性改革。此次“双减”新政及其系列政策的出台,事实上就是一种高度观照到影响教育的外部要素的思维,是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的典型,颇有深化教育改革再发力之意味。1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影子教育,挤占了孩子们大量课余时间,这种“刷题”“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可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B.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或指导完成书面作业,是各地学校周一至周五在校课后服务的主要形式。C.从材料二图看,“双减后”国庆假期,孩子们在家花在素质类学科培训的时间最少,劳逸结合形式的时间最多,将近八成。D.一些家长过度看重分数的高低,其实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进步表现和成长过程。13.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推出的举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只要学校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就会消解学生对培训的需求。B.“疯狂培训”的危害极大,既违背了学生和谐成长的教育规律,也给孩子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压力,甚至会透支其身心健康。C.“双减”政策落地后,全国大多数的城市针对教育领域的痼疾,出台了系列组合拳式政策,预示此次改革非同寻常。D.京沪等地教育领域内部大学区改革、教师全面轮岗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际上正是基于影响教育发展的外部要素的观照。14.落实“双减”政策,对政府、学校、家长都提出了要求。请根据材料,说说政府层面可以做出哪些调整?15.小深上初二后,刚接触物理这门新学科还不适应,成绩暂时不理想,小深妈妈非常焦虑,周末给他安排了很多补习班,小深感觉压力很大、负担很重。请你结合材料,劝一劝小深妈妈。【答案】12.A13.D14.①深化教育改革,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②实现教育均衡,打破“名校壁垒”和“学区壁垒”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15.阿姨您好,我非常理解您的焦虑,您的焦虑会给小深带来很大的压力,过多的培训班也会让他负担很重。刚接触新学科,不适应是正常的,我们只要紧跟学校课程,遵循教育规律,慢慢小深一定会跟上来的,请您给他减少一点补习班吧。【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根据材料一第①段“靠‘刷题’‘填鸭式’教育培养出未的孩子,很难适应将未的社会发展”可知,“刷题”“填鸭式”教育模式的影响是“难以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本项“绝对不能培养出”的表述过于绝对,是错误的;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根据材料一第③段“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学生没有在学校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就不会消解,对培训的需求可能还会通过其他手段满足”可知,要消解学生对培训的需求,还应“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本项表述“只要学校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就能消解学生对培训的需求”以偏概全,表述有误;B.依据材料三“眼下,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患上‘教育焦虑症’,给孩子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甚至透支其身心健康”可知,“给孩子带来压力、危害其身心健康”的是“家长‘教育焦虑症’”,并非“疯狂培训”;本项表述曲解文意,表述有误;C.依据材料四“‘双减’新政引发教培行业大变局,但是细观‘双减’前后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相关动作,就会发现此次教育改革之非比寻常”可知,根据“双减”前后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相关动作,就会发现此次教育改革之非比寻常;而并非是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因此本项表述缩小的范围,是错误的;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提炼信息。根据材料一中的“也是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材料四中的“颇有深化教育改革再发力之意味”可得:深化教育改革,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根据材料一中的“没有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和材料四中的“打破‘名校壁垒’和‘学区壁垒’”可得:实现教育均衡,打破“名校壁垒”和“学区壁垒”。根据材料一中的“说的正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不断扩张,孩子们很多课余时间,也交给了补习机构”可得: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15题详解】本题考查拓展应用,开放类试题,结合材料相关内容,言之成理即可。首先是称呼和问候语并对她的焦虑表示理解。接着从材料中提炼理由。根据材料三中的“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患上‘教育焦虑症’,给孩子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材料一中的“负担越减越重,睡眠越减越少”可得:您的焦虑会给小深带来很大的压力,过多的培训班也会让他负担很重。刚接触新学科。然后结合实际给出建议,如,刚学习物理,这是一门新学科,暂时的成绩不理想是正常的,只要紧跟老师授课,及时与老师沟通,成绩就一定会有所好转。最后表达自己希望对方能给孩子减少一点实习班的意愿。(三)现代文阅读父亲和树陈宝全①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②只有父亲理解这些老了的苹果树的心思,他提着斧头进了果园。③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④父亲在动手之前,用手量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四拃多一点。父亲知道,它的身体里藏着30个年轮。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末,它还是一株小树苗,嫩叶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细小的枝条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⑤斧头落下去,父亲听到了树皮破裂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比斧子撞击树干的声音要小很多,却还是被父亲敏感地捕捉到了。父亲落泪了。【A】⑥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⑦上世纪80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在他栽下第一批苹果树苗的时候,大片的小麦仍然享有辽阔的土地,是地里的主角。为了保住小麦,人们曾与草作战,把它们统统赶出麦田。在田里,草都不让长,怎么会容忍树长进去?⑧父亲是在乡村干部的劝说下,才栽下了第一片果树。⑨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⑩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⑪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按照时序,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突飞猛进地好了起来。⑫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⑬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他将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砍倒果园里所有的老树,再把它们劈成木柴。这些带着浓郁芳香的木柴,将陪伴他度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B】⑭父亲不再主持果园里的事,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果园里转转。砍掉了老树的土地,平整而安详,像是卸下了所有的负担,在休憩,在安睡。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6.下列对于标题《父亲和树》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父亲”和“树”是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文章围绕二者之间的故事展开叙述。B.“和”字暗示了父亲和苹果树的密切关系,他们都有很多相似的品质。C.文章以“苹果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两条线索贯穿全文。D.点明文章主旨,揭示父亲砍掉苹果树、破坏生态的痛苦和悔恨。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⑦--⑪段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丰富故事情节。B.苹果树给我们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表达了对苹果树无私奉献和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和感恩之情。C.老苹果树砍了,把土壤的肥力留给新的苹果树,新的苹果树又会继续焕发生机,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和馈赠。D.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的人。他把果树砍了是为了把它们劈成木柴,用来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天。18.请用词语概括父亲对苹果树的感情变化。抗拒——()——()——难过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20.以下文段是原文中摘录出来的,请问放在【A】【B】哪处更合适?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原因。这棵苹果树并没有落泪,它活到这个岁数,已经没有多少泪可以流了。北方的好多树都是这样,它们把身体里的水分用来对抗恶劣的生存环境,不像南方的一些树,皮肤受一点伤,就有汁液如眼泪一般哗哗地流出。生长在北方的树,也有了北方人性格中特质:强硬、倔强。21.文中第⑬段写道:“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请结合全文,设想这时的父亲想对苹果树说些什么?请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出来【答案】16.D17.D18.①.妥协②.兴奋1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木屑喷溅而出比作树对父亲说的话,生动形象写出了父亲与苹果树之间关系亲密友好,表达了父亲对砍树的不舍、难过之情20.放A处。这一段写了苹果树没有落泪的原因是有北方人的特质,A处前文提到父亲落泪了,后文写了苹果树强硬、倔强的生长,文段放在A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B处应该是安详、平和的。(结合原文能分析出承上启下即可)21.第一人称,感谢老树这些年对家庭的无私奉献,赞美其顽强生命力,提到再过两年就会有新树苗再这长起来,表达不舍,语言流畅。【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D.根据第①段“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可知,父亲砍苹果树的原因是:这些树老了,结不了多少果子了;根据第⑫段“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可知,父亲为砍倒苹果树而难过;根据第⑬段“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可知,父亲对苹果树的不舍之情;由此可知,标题《父亲和树》点明文章主旨,揭示父亲砍树苹果树的原因,表达对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而非“破坏生态的痛苦和悔恨”;理解有误;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根据末段中的“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可知,父亲把果树砍了是为了种上新的树苗。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变化。根据第⑨段“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可知,父亲对载苹果树持抗拒的态度;根据第⑩段“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可知,父亲看到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妥协了,还许下新的愿景;根据第⑪段“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可知,父亲进入了一种持续兴奋的状态;根据第⑫段“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可知,父亲为砍倒苹果树而难过。故第一空填:妥协。第二空填:兴奋。【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词句的赏析。根据第⑫段“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可知,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比作“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与苹果树关系的和谐友好;根据第⑫段“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可知,表达父亲对砍到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20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联系语段中的“生长在北方的树,也有了北方人性格中特质:强硬、倔强”可知,这段话强调了被父亲砍倒的这棵树没有流泪,是因为它具有北方人强硬倔强的特质。A处前句“父亲落泪了”提到父亲落泪,引出语段中的“这棵苹果树并没有落泪”。语段中的“生长在北方的树,也有了北方人性格中特质:强硬、倔强”引出第⑥段中的“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故应把语段放在A处,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1题详解】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开放类试题,符合文本情境,言之成理即可。联系第⑪段中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突飞猛进地好了起来”可知,可对老树表示感谢,感谢它们对家庭的无私奉献。联系第⑩段中的“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可知,可对这些老树表示赞美,赞美它们顽强的生命力。联系末段中的“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可知,可表示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运用第一人称拟写即可。(四)(8分)名著阅读:请同学们从以下两项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任务一:名著阅读之《红星照耀中国》学校文学社将推出一期《红星照耀中国》介绍专栏,请同学们帮助文学社做最后的校稿工作。22.【“说”红星】文学社首先介绍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A.《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B.这本书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C.它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主观的评价。D.斯诺也具有前瞻性地预言了红色革命必将照耀全中国的未来。请你找出其中有误的地方:(填写句子编号)23.【“画”红星】小红为杂志社绘制了“长征路线图”,但不小心被水打湿了,请你帮她填补模糊了的地方。(1)A处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2)请你结合此事件的具体内容说一说,红军有怎样的精神?____________24.【“赞”红星】《红星照耀中国》里,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他们就如群星般闪耀,照亮了革命前进的道路。请你仿照文学社创作的赞歌示例,再选一位你喜欢的英雄,为他谱写赞歌。示例:你熟读历史,时刻把握世界政治情形,你质朴幽默、平易近人,你是我们敬爱的领袖——毛泽东!【答案】22.C23.①.飞夺泸定桥②.泸定桥上的木板被抽走只剩铁索,三十个人组成的敢死队迎着敌人的炮火,勇敢地冲向对面。体现了红军勇敢无畏的精神。(事件,精神)24.示例1:你精通英语,是知识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你头脑冷静、态度温和,你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示例2:你不知疲倦,长征路上背着手上的部下行军,你性格急躁,但很谦虚,你是我们敬爱的将军——贺龙。示例3:你爱惜军士,观看演出将棉衣披在小号手身上,你吃苦耐劳,英勇善战,你是我们敬爱的元帅——彭德怀。(具体事件;人物性格或特点;相对应的人物名字。)【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C.“主观的评价”有误,这是一部纪实性作品,应为:客观的评价。故选C。【23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红军长征的具体历程是: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故应填:飞夺泸定桥。【24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开放类试题,选择名著中的一个共产党领袖或红军将领,结合相关情节和人物形象拟写即可。示例:你坚强不屈、才能出众、有卓越的指挥才能,深谙中国采用游击战争的主要原因和游击战术的主要原则。你就是我们敬爱的大将军——彭德怀。任务二:名著阅读之《水浒传》25.以下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B.当及时雨宋江坐上梁山交椅时,接老父上山,于是李逵也下山接母,行至沂岭时其母被老虎吃掉,他愤怒之下,连杀四只老虎。C.“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歌谣相关的故事情节是“火烧草料场”。D.武松武艺高强,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走上反抗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火烧草料场”有误,应为:智取生辰纲。故选C。26.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父女两个告道:“若是能勾得回乡去时,便是再生父母,只是店主人如何肯放?”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银子,放在桌上,看着A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还你。”……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在店里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去找恶霸镇关西。(1)文中A是(2)结合文段,请你对鲁达的人物形象做出点评,至少写出两点。【答案】26.A是史进27.从鲁达给银子给金氏父女,看出鲁达的慷慨仗义;从鲁达在店里坐两个时辰等金氏父女走远,看出鲁达的粗中有细;从他找恶霸镇关西看出来他的嫉恶如仇。【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选段中的A是史进。根据原著“三人来到潘家酒楼上,拣个齐楚阁儿里坐下。提辖坐了主位,李忠对席,史进下首坐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可知。【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从选段“洒家今日不曾多带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还你”鲁达把自己的钱都拿出来给了金氏父女,可见他的慷慨仗义。从选段“去找恶霸镇关西”及根据原著中鲁达找到镇关西,三拳将其打死,可见他的嫉恶如仇。从选段“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在店里坐了两个时辰”以及根据原著中他打死郑屠后,称其诈死,自己借机逃脱,可见他的粗中有细。27.《水浒传》中,很多情节都与“酒”有关。酒有时候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有时候也会耽误大事。请你仿照以下示例,再写一个与酒有关的情节,说一说酒的作用。示例:酒可以保命,林冲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只因雪夜打酒才躲过了火烧草料场。【答案】示例:酒可以误事,杨志聪明谨慎、武艺高强,只因喝酒了丢失生辰纲酒可以壮胆,武松武艺高强、英勇无比,只因喝了酒景阳冈打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结合《水浒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石油化工产品购销合同
- 2025年贷款担保的合同样本
- 县汽车站建设招标合同
- 北海个人租房合同
- 农业产品采购合同
- 2025简约住宅装修合同范本
- 隔壁同意建房协议书
- 2025年03月如东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吉安县敦城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吉安县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南宁理工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美容师考试理论回顾试题及答案
- Unit5Whatwereyoudoingwhentherainstormcame?SectionB1a-1d课件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2025年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9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B/T 45255-2025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规范
- 老旧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工程设计方案
- 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三3月调研考试语文含答案
- 中医经典临证思维与实践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中医药大学
- 2025年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动火和受限空间作业监护人考试题有答案
- 《高频电子技术》5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
- 老年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2025年)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