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教案-奇妙化学9篇(完整)
化学教学教案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把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力量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试验,培育学生观看、分析及语言表达力量。
德育目标:通过讨论氧气的性质,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试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
通过试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把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试验现象的精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气引入新课。
【引言】化学上学习和讨论一种物质,一般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着手。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什么叫物理性质?
【学生答复】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引导学生看书】依据物理性质的要求引导学生看书P11
【归纳板书】1、通常状况下: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2、标准状况下:
密度为1.429克/升,(空气密度1.293克/升)。
3、加压.降温条件下:
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投影】课堂练习
1、液态氧为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变化。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学生答复】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的燃烧
【试验】【试验1-2】【引导学生观看】
【归纳板书】现象:①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C+O2===CO2
【板书】2.硫的燃烧
【试验】【试验1-3】
【归纳板书】现象: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光明的蓝紫色火焰;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O2====SO2
【板书】3.磷的燃烧
【补充试验】磷的燃烧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黄白色光;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板书】4.铁丝的燃烧
【试验】【试验1-4】
【归纳板书】现象:①猛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黒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问题争论】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
或在集气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解释】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板书】5、铜.铝也可以燃烧
【板书】6、石蜡的燃烧
【试验】【试验1-5】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④瓶壁上有水雾产生。
化学方程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小结】
【作业】P141.2
【教学反应】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1、理解化合反响的概念,初步学会推断化合反响的方法。
2、了解氧化反响的概念及其反响的推断和氧气的用途。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的分析、归纳学问的力量,通过对反响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归纳,初步学会推断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的方法。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打算物质的用途。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培育学生对科学严谨仔细的态度。
通过对问题的争论、分析、归纳、熟悉反响的本质。
重点、难点:化合反响、氧化反响概念的建立及对反响根本类型的推断。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初步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点燃
【投影提问】写出碳、硫、磷、铁、石蜡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
点燃
【学生板答】化学方程式:C+O2===CO2
点燃
S+O2====SO2
点燃
4P+5O2====2P2O5
3Fe+2O2====Fe3O4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板书】三、化合反响.氧化反响
1、化合反响:
【归纳板书】Ⅰ、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响。
Ⅱ、特点:多变一
Ⅲ、表示方法:A+B→AB
【投影】练习:
1、以下化学反响中属于化合反响的是(B)。
A、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B、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C、碱式碳酸铜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点燃
2、以下反响不属于化合反响的是(C)。
A、C+O2===CO2
点燃
点燃
B、S+O2====SO2
点燃
C、2C2H2+5O2==2H2O+4CO2
D、4P+5O2====2P2O5
【板书】2、氧化反响: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响称为氧化反响。
【争论】1、氧化反响肯定是化合反响吗?举例说明!
【学生答复】1、氧化反响不肯定是化合反响。例如石蜡的燃烧。
【板书】四、氧气的鉴定
【讲解】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定.现象:木条重新燃烧
【试验】鉴别氧气和空气
【板书】五、氧气的用途
【讲解】性质依靠打算用途
【投影】医疗
供应呼吸登山、潜水
航空
氧气的用途
气割、气焊
支持燃烧炼钢
宇航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全篇二
一、教材分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讨论物质组成、构造、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要讨论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需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查找到缘由。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只要了解了原子的构造,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构造,进而深入熟悉物质的组成和构造,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究物质的神秘。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根底。
二、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2、熟悉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力量目标:
提高同学们区分概念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原子构造的讨论,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究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难点:熟悉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构造的学问,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拟简单承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学问。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预备:
学生学习预备:导学案
教师教学预备:投影设备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怀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现的方式)
(二)、情景导入,展现目标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构造亲密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一样。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
1、原子构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打算。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全部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初三化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知道升华与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怀环境,乐于探究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试验培育学生的观看试验力量,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育学生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育学生运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观看和争论法。
教具预备:试管和试管夹,碘,烧杯,酒精灯,火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激疑:
1、与学生一起回忆所学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回忆时要用多媒体协作画“固、夜、气三角图。”
2、通过三角图启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图中的“固”和“气”之间加以“?”。
预想结果:(1)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变吗?
(2)假如能转变,是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二、猜测假设:
1、学生分组争论,教师巡回视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观看学生的动向,必要时进展个别启发。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鼓舞学生尽量把各种猜测都说出来。
预想结果:(1)有可能,固态变为气态要吸热,气态变为固态要放热。
(2)可能行,也可能不行,可能吸热也可能放热,还可能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3、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试验验证。此过程要抓住契机对学生进展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和依靠试验进展探究的学科学法教育。
三、设计试验:
1、教师介绍试验的器材。指出用来观看的物质是碘。
2、学生分组争论设计试验的方案。教师巡回视察,必要时加以个别提示。
3、收集各组争论结果,组织全体学生一一考察分析,选出最优方案,之后再修改成正式的方案。此处要留意强调以下几点: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酒精灯的用法、观看的重点、操作上的合作和试验的安全。
预想结果: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碘加热,留意观看是否真的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后停顿加热再观看气体是否真的直接变为固体。
四、进展试验:
学生分组进展试验,教师巡回视察、指导。
五、分析论证:
1、各组学生汇报、沟通自己看到的现象。
预想结果:加热时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紫色的气体而未看到液体的生成。撤去酒精灯后,紫色气体渐渐腿去而在试管壁上消失了黑色固体小颗粒。
2、启发学生归纳出结论并且把两条结论进展板书,指出本节课的主题。
预想结果: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汲取热量。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出热量。
3、将三角图补充完整。这里要激发学生体会到自然的美从而产生喜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和探究大自然的思想意识。
六、稳固提高:
1、稳固结论:全体学生一齐诵读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此环节要求学生边读边想。
2、应用学问: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让学生说说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可以是课本内的也可以是课本以外的),教师以放映幻灯片和穿插启发来协作。学生未提到的例子教师补充。
3、课堂小结:
(1)、学生自发谈自己的收获。尽量顾及到大面积的学生,鼓舞他们多发言。
预想结果:知道了第五和第六种物态变化,以及它们发生的必要条件。知道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讨论物理问题离不开试验。事实是检验结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大自然是美的,我们要喜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探究大自然。
(2)、教师归纳总结。要从三方面小结。
板书设计:
4.4升华与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汲取热量。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出热量。
化学教学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了解化学肥料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培育运用所学学问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阅读教材内容,来让学生学会如何探寻重点、要点,有条理地归纳整理新学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了解了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后,懂得
“科学种田,越种越甜”的道理。
2、培育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氮肥的特效及施用留意事项
3、通过探究试验学会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教学预备
化学样品: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氨水、尿素等教学步骤
一:导课
1、导入: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食物等养分物质,植物
的生长也是一样的,需要充分的养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7页
1、2段并思索、探讨以下问题:
(1)农作物所必需的养分元素有哪些?
(2)农夫常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
2、总结过度:虽然植物需要的养分元素种类许多,但是对
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我们常见的有氮肥、磷肥、钾肥。合理施肥已成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化学肥料的学问。
二: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77—79页的有关内容,通过小组
争论并进展看图抢答
利用投影展现不同受损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答复以下问题:投影中的这些植物是否养分不良,假如是,你预备给它施用何种肥料,依据是什么?
2、提问: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植物能
不能将空气中的氮气直接汲取并转化为氮肥呢?
3、总结讲解:大局部植物不能把氮气转化为可以汲取
的氮肥,但豆科植物利用根部的根瘤菌却能将氮气转化为氮肥,这类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肥,因此,有阅历的农夫常把其他植物与豆科植物种在一起。讲解:这种将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
组织辩论:将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以“使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为题进展辩论,使学生在辩论中深入领悟化学肥料的利与弊,懂得合理使用化学肥料。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氮肥、磷肥、钾肥这几种重要肥料的作用并利用它们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进展初步区分。同时,了解了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也会带来环境问题,因而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并留意削减污染。
教学探讨与反思
教材中化肥的学问很有限,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化肥和农业进展的一些趋势,树立一些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如化肥进展的概况和趋势等,也可以结合本课题后调查和讨论发动学生收集资料,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
化学教学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养分物质
学生分析:
食物中的养分物质,学生在《生物学》中已学过,有了肯定的根底,但本课题侧重让学生了解养分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所以教师的教学主旨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辅以必要的讲解,从而完本钱课的学习。
设计理念:
本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各项活动和任务的绽开以学生的讨论性学习为中心,通过开展四人活动、小组活动、以问题、图片、故事等方式创设不同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所要谈论的话题,课前让学生调查家庭和学校,收集有关资料。让学生学会探究、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以及共同学习,资源共享的精神。
课堂流程:
一、情景示意,导入新课
引入多媒体画面,引出民以食为天,看到这几幅画:
教师:你能说说食物中的养分成分有哪几种?
学生: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
通过美丽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题探究
探究始于问题,这个问题是在教师细心设计的情境中,捕获到的新情境与原有学问水平间的联系,但又与答案有肯定的距离的信息后形成的,也就是说,当情境中隐含的与学生现有观念、学问构造产生冲突的,令人困惑的信息时,学生便能提出很多“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蛋白质教学:恩格斯曾说:“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它是人体不行缺少养分物质,那么什么是蛋白质?它有何生理功能,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88—p90,学生通过阅读拓宽了学生的学问面懂得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教师:对于儿童、青少年、伤病员,医生建议他们多喝牛奶和鱼汤补身体,为什么?
学生:牛奶、鱼汤含丰富的蛋白蛋,是修补受损组织和生长的主要原料。
多媒体展现:吸烟的害处
故事:美国曾经进行了一次吸烟竞赛,在1小时内吸烟最多者获胜,结果造成一名队员当场死亡。请同学分析这名队员死亡的缘由?
学生: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致人死亡。
教师:晓刚同学想探究香烟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质,请你帮他设计一个试验方案。学生分四人一组争论后,上台沟通。
学生:将香烟点燃后,生成的气体收集起来,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再通过新奇的鸡血。
糖类、油脂教学:其实在六大养分素中能给人供应能量的还有糖类、油脂。下面利用资料分析,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多媒体展现:优质大米和霉变大米
学生结合图片和资料p92分组争论答复:在生活中能否用霉变的大米喂养家禽、家畜?
学生:家禽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后,毒素会积存在家禽体内,人吃了这样的家禽,也会因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而危害自己的身体安康。
维生素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现一则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陶冶情操,猎取学问。
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常常遭到坏血病的熬煎,患者经常牙龈出血,最终苦痛死去,人们始终查不出病因,惊奇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看发觉,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奇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每天吃一些新奇的柑橘。奇迹消失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妙的本事呢?
学生: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
三、学问建构
教师引导学生将探究的结果引入生活中,以学科标准的形式纳入学生的学问构造,将学问系统化、构造化、严密化,并将获得的学问应用于新的现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到达学问的稳固和扩展。
多媒体展现: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提示:设计午餐食谱要含有五类食物且比例适宜。)学生分组探究,并选派一名同学上台沟通,师生评价。
学生:一根黄瓜、一条红烧鱼、一碗紫菜蛋汤、一碗米饭
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的“认知构造”还达不到“系统化”的高度。因此最终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进展了回忆,重新端详了本节课的内容,借助投影列出了教师事先设计的学问要点,并应用这些学问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教学效果:课堂设计充分表达了人性化、共性化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气氛深厚,学问建构与思维进展相得益彰。详细表现为:
1、导入引人入胜:“民以食为天”引出人类重要的养分物质,直奔课题。
2、课堂设计学问与应用并重。以“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为例,通过探得出缺乏维生素c所致,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有化学,化学之中有生活。
3、课堂气氛紧急而活泼,课堂沟通和谐有序。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加热忱,学生自主探究的热忱高涨。
4、注意了学生的力量进展和提高。
5、课堂容量大,效率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几个方面:
1、对课程的分析深度不够,应加强对本学科学问系统的联系和理解。
2、教师语言和表情需缺乏亲和力。
3、思维与力量培育的力度还要加强。
4、课堂反应要更准时精确,在学生的反应中要充分展露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缺陷,捕获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赐予准时精确的评价。
初三化学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使学生了解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通过化学试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复原性,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过比照和试验,使学生把握CO的主要性质。
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的试验观看力量和思维力量;通过对CO化学性质的试验探究,初步提高学生试验设计和试验操作技能;初步培育学生毒气处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CO化学性质试验的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体验胜利,培育化学学习兴趣;通过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现象,对中毒机理进展微观分析,提醒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CO的全面熟悉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强化使用毒气的自我爱护意识和环境爱护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中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生长点。一氧化碳的性质不难理解,又有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作比照、铺垫,学习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探究。内容严密联系实际。此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严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一氧化碳是学生初中学习的第一个有毒物质,是典型的环保素材、自我爱护素材。对一氧化碳的学习,既可满意九年义务教育对学问普及的要求,同时又可提高学生自我爱护、环保的力量。
因此,无论从教材的位置看,是从学生的学问贮备、力量水平分析,还是从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动身,一氧化碳的学习作为探究性学习,内容、难度均适合,是高中学习的生长点。
课堂引入指导:
法一:通过介绍煤气中毒,及其危害的新闻实例引入。突出熟悉——试验——应用(预防煤气中毒)的学习活动。
法二:将小老鼠放入盛满一氧化碳的钟罩内,观看一氧化碳的毒性,讲解煤气中毒原理及抢救方法,实际抢救小老鼠。从兴趣动身,学习一氧化碳性质。
法三:单刀直入,碳有两种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析分子式差异,推想性质,引入试验。
学问讲解指导:
1、以试验为手段,深入剖析,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其一可燃性,其二复原性),特性(剧毒性)。
2、讲解应条理化,有层次。
3、留意比照氢气性质与一氧化碳性质的异同。
教学建议
(1)突出试验教学的功能
试验设计是探究学习中的一种重要验证方式。本节课应充分挖掘化学试验在探究学习中的功能,在学生提出假设后,通过设计试验方案、论证方案及实施验证,以形成学问。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表达化学试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学问、应用学问、验证假设、训练思维。
(2)充分表达主体性教育原则
无论在课的设计上,还是在课的组织上,都应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设计课时,充分发挥主体性,制造性地处理教材,乐在其中。学生在上课时,兴趣较高,积极参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探究力量和制造力。
(3)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
在一氧化碳教学中应充分表达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学生仅仅熟悉CO有毒的根底上,通过学习CO其它性质,并引导学生分析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用途,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熟悉方法去熟悉客观事物。
(4)强化学问和力量的整合。
通过设计高质量的思索题,整合学问和力量。高质量的思索题,不仅能将课堂教学向外延长,而且能将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向肯定高度。如本节课留的思索题(CO复原Fe2O3),有三个重要作用。其一是引导复习CO的化学性质。其二是应用CO的化学性质。其三是整合试验装置。将可燃性试验、复原性试验、尾气的处理试验整合起来,设计一套试验装置,这不仅是试验的整合,更是学问和力量的整合。
课程完毕指导:
1、布置学生小结一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再分别与氢气、木炭等进展对比。
2、以一氧化碳中毒的缘由为内容,进展争论,着重在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中毒后的处理措施。
3、辩证熟悉一氧化碳,了解一氧化碳的重要用途。
一氧化碳中毒及其救治
教学设计方案
一氧化碳的性质:
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构造打算性质)。
【指导阅读】阅读97页第1自然段(留意与物理性质的比拟)。
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如何收集?
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应采纳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殊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需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
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叙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
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响,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复原氧化铜。
设问:CO是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导学生思索:①试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②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分?③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要求学生观看:①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并出示小黑板:
药品:CO、CuO、溶液。
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
步骤:
①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③停顿加热;
④处理收集到的尾气。
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使CuO复原成Cu,同时生成。在该反响中,CO是复原剂,表现出复原性。
(2)一氧化碳的复原性:
强调:
①CO必需枯燥、纯洁。这样有利于反响的进展,也避开了试验事故的发生。
②增加尾气收集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因从导管进入细口瓶的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③尾气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课本99页图给出了处理尾气的另一种方法。
提问:复原CuO、C复原CuO、CO不原CuO,三个反响有何异同点?
归纳:①反响CuO中均为氧化剂,、C、CO分别作复原剂。②前两个反响属置换反响,最终一个不是。
争论: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质打算用途)
归纳并板书:
①作气体燃料;
②作冶金工业上的复原剂。
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响原理是:
争论:如何实现CO和CO2之间的相互转变?
归纳并板书:与CO之间的相互转变。
提问: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
讲解: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由于CO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体内缺氧,产生头痛、昏迷,严峻时发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剧毒!!使用时必需留意安全。
争论:如何防止CO中毒?
讲解:使用时应留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煤气中添加具有特别气味的物质能帮忙人们推断是否发生了煤气泄漏,避开中毒、爆炸事故的发生。
提问:空气中有无CO气体呢?假如有,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性?
阅读:99页中间局部。
明确:①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等。③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逼人类的生存。
4.CO对空气的污染。
CO危害严峻!造成环境污染有许多人为的因素。每个人都应增加环保意识,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化学教学教案篇七
一、系统阶段
系统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夯实根底,并适时培育的。系统复习阶段按根本概念、根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试验、计算六大块进展复习,而每一块又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一单元的复习又按以下“四环节”进展复习。
1.使学生仔细,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
将所要复习的每个单元的根底学问按填空题、选择题的方式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进展预习。预习时指导学生找到本单元学问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搞清那些是自己的薄弱环节,那些自己理解还有困难。重点、难点以及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局部做好记录,以到达有目的、有规划地。这样在复习一开头就表达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的主导作用。
2.重点讲解,使学问点网络化高中历史。
在学生预习的根底上,摸清学生的学问底子,搞清学生的薄弱环节,细心备课。备课时留意学问的系统化、整体化,力争使学问点网络化,使本单元学问成为有序的、有规律的信息块贮存在学生的头脑中。讲课的过程中,以学问点为线索,安排适量的典型,和学生一起分析学问点的应用规律,并留意的转化和变形,学问点的迁移和重组。引导学生突破命题者细心设计的种种误区,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4.讲评,培育学生敏捷的。
化学复习的成败关键在组题,但重点在讲评。由于学生力量的提高,必需在教师有目的、有规划的指导下进展,盲目的、无规划的、无指导的培育力量,实际上是空中楼阁。因此每份试卷的讲评都要在反应信息的根底之上有的放矢地进展讲解,重在讲思路、讲,讲试题的变型、转化、延长、重组,讲试题的奇妙设计,以使学生能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对试题进展分析和端详。每次讲评后要求学生必需将做错的试题集中在“错题集锦”中,由于学问在不断订正错误中完善,成绩在不断订正错误中提高。
这样在每一单元的复习中,预习的缺乏由精讲弥补,精讲的缺乏由测试弥补,测试的缺乏由讲评弥补,讲评的缺乏
由订正错误弥补。四个环节环环紧扣,每一环节中既有其独立的目的和作用,又弥补前一环节的缺乏。每一单元经过四个环节的叠加复习,力争使学生学问点过关,单元测试达标。
二、专题突破阶段
化学试题中,第(?)卷选择题起掩盖学问面的作用,第(?)卷非选择题起选拔和区分的作用。提高平均分的关键在第(?)卷不丢分,第(?)卷多得分。依据往年学生的得分状况,我认为多项选择题、综合试验题、有机信息迁移题、无机框图题、计算题是学生答题的难点,也是取得高分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其次轮的复习中,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在细心讨论历年高题的根底上,对学生进展“多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综合试验题的思路分析”、“有机信息迁移试题的分析方法”、“无机框图题突破口的选择及综合分析”、“综合计算题的标准化要求及思路分析”、“计算型选择题的巧解妙解”六个专题进展重点的讲解和分析。每一个专题既有专题分析又有专题测验,还有专题试卷讲评。经过专题突破后,学生对重点题型必将有深刻的熟悉和理解,同时学生的思维力量也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模拟训练阶段
模拟训练阶段是高考的冲刺阶段。进入五月下旬,高考日益接近,各种信息和外地交换的试题及也较多,这时我便细心讨论各地的模拟试题,分析各地的高考信息,讨论新的高考说明,讨论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在分析讨论的根底上细心编出六至八套模拟试卷,对学生进展高考前的模拟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适应高考的题型和题量,同时查漏补缺,进展高考前的最终冲刺。
化学教学教案篇八
一。教学内容:有机物专题
二。教学目标:
有机反响类型及特征
重点:有机物间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说明:
1、取代反响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响,其产物一般为两种物质,能发生取代反响的物质有:烷烃、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醇、羧酸和酯等,有时在题目中也会消失一些反响,符合取代反响的特征,也应归纳为取代反响。
2、加成反响: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物质的反响,能发生加成反响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碳氧双键等,可以加成的物质有:H2、X2、HX、H2O和HCN等,极性分子和不对称烯烃发生加成反响时,应遵循马氏规章,即带负电荷局部总是加在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在信息题中,往往还考虑醛与醛之间的加成反响生成羟醛类物质。
3、消去反响:有机物分子在肯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物质(如:HX、H2O等)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如卤代烃和醇。
4、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在有机物反响中,有机物加氧去氢的反响是氧化反响,有机物加氢去氧的反响是复原反响.氧化反响如:有机物的燃烧;烯、炔等含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的物质被酸性KMnO4等强氧化剂氧化;烯烃、醇、醛的催化氧化、烷烃的催化氧化生成酸等.都属于有机物的氧化反响.而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物与氢气的加成反响都可以看成是复原反响.
5、聚合反响:聚合反响也可以分为两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小分子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根据其反响特征及产物类型可分为:加聚反响和缩聚反响.加聚反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化合物通过加成反响相互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其产物中只有高聚物,无其他小分子物质,但生成的高聚物由于n值不同,所以一般为混合物,加聚反响的单体一般为烯烃、炔烃(二烯烃)、醛等含有不饱和双键或叁键的物质.缩聚反响是单体间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物质,这种反响的特点是生成的链节的组成与单体的组成略有不同,常见的缩聚反响有:生成聚酯的酯缩聚、生成蛋白质的肽缩聚、酚醛缩聚等.
6、显色反响:某些有机物跟某些试剂作用而产生特征颜色,如:苯酚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淀粉与碘显蓝色;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等.
7、裂化:多碳原子的烷烃在高温或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成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从而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三)有机合成路线的推导:
一般有三种:一是“直推法”;二是“反推法”;三是“直推法”和“逆推法”相结合的。比拟常用的是“逆推法”。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各种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官能团的引入与消去。醛基复原(也可称为与氢气加成)可得到醇羟基,醇羟基在肯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响可生成烯烃,烯烃发生加聚反响生成聚丙烯。则形成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反响类型有:加成(复原)、消去、加聚等反响类型。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推断,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一样而构造不同,因此,在解题时要围绕构造不同加以分析。(1)问中1mol甲与足量金属Na反响生成1molH2,说明有两个羟基(醇羟基或羧酸羟基),又由于甲还能与NaHCO3溶液反响,故,原构造中含有一个醇羟基和一个羧酸羟基,则构造简式为:CH2(OH)CH2COOH;若甲能发生银镜反响,则说明甲中含有醛基,则其构造简式为:CH2(OH)CH(OH)CHO。
(2)乙分子中全部同类原子的化学环境一样,且不与金属Na反响,说明乙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都是等效的,且没有羟基的存在。具有对称性。故构造为:
(3)丙分子中碳与氧分别有两种化学环境,氢的化学环境一样,说明氢原子呈对称构造,而碳和氧原子则有两种排列方式,三个氧原子有两种排列方式,则必有一种是C=O双键,另一种为碳氧单键。由此可得构造为:
这种材料可采纳如下列图所示的合成路线
(1)①该同分异构体的苯环上相邻的三个碳原子上都连有取代基。
②该同分异构体在肯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响和水解反响,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
答案:
【模拟】
1、有机物的正确命名为()
A、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3,3,4-三甲基己烷D、2,3,3-三甲基己烷
2、以下各选项中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羟甲基(-CH2OH)和甲氧基(CH3O-)B、亚硝酸(HNO2)和亚硝酸根(NO5、应用纳米新材料能给人民币进展杀菌、消毒。我国纳米专家王雪平创造的“WXP复合纳米材料”的主要化学成份是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含硅衍,它能保持长期杀菌作用。有鉴于此,35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议案,要求加快将此新技术应用到人民币制造中去。若戊二醛是直链的,请你依据所学的推断沸点不同的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同分异构体可能有()
A、4种B、5种C、6种D、8种
6、有机物A和B,只由C、H、O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一样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以下对A、B的推断错误的选项是()
A、A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B、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
C、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CO2”D、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H2O”
7、在由5种基团-CH3、-OH、-CHO、-C6H5、-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响的有机物有()
A、4种B、5种C、6种D、7种
8、按反响特征与产物的构造关系,有机反响大致可分为:取代反响、消去反响、加成反响三种,以下反响中属于加成反响的是()
A、C6H5CH2ClNaCN?D→C6H5CH2CNNaCl
B、C6H5LiCO2?D→C6H5COOLi
C、CH3CH2CHO+HCN?D&rarr高中地理;CH3CH2CH(CN)OH
D、CH3COOHC2H5OH?D→CH3COOC2H5+H2O
9、环丙烷的构造简式可表示为△,而环己烷因碳原子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有两种空间异构体(如图)a为船式,b为椅式的构造,当环己烷的不同碳原子上连有两个重氢(D)原子时,包括重氢在六个碳环上位置不同与空间异构在内的异构体共有()
或NaOH的最大量分别是()
A、6mol;1molB、5mol;1mol
C、6mol;2molD、5mol;2mol
11、据最近的美国《农业讨论》杂志报道,美国的科学家发觉半胱氨酸能增加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对掌握艾滋病毒的扩散有奇效。已知半胱氨酸的构造简式为,则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半胱氨酸,属于a-氨基酸
B、半胱氨酸是一种两性物质
C、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构造简式为:
D、HS?D?D?D可与NaOH溶液反响放出一种碱性气体
12、己烯雌酚是一种激素类药物,构造如下。以下有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它易溶于有机溶剂
B、可与NaOH和NaHCO3发生反响
C、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5molBr2发生反响
D、该有机物分子中,肯定有14个碳原子共平面
13、我国科学者合成了很多构造简单的自然有机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叶绿素的构造如下列图。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叶绿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在肯定条件下,叶绿素能发生加成、水解、酯化等反响
C、叶绿素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D、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两种类型的双键
14、将和请你评价若用上述方法制取乙醛存在哪些缺乏(写出两点)。
II、某课外活.huzhi动小组利用下列图装置进展乙醇的催化氧化试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以下空白:
(1)甲装置经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2)试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掌握肯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试验完毕。
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响是________反响(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掌握鼓气速度的方法是,若鼓气速度过快则会,若鼓气速度过慢则会。
(3)若试管丁中用水汲取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乙接、_______接丙;若产物不用水汲取而是直接冷却,应将试管丁浸在_____中。
16、在有机物分子中,若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该碳原子称为不对称碳原子(或手性碳原子),以*C表示。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机物具有光学活性。
(1)以下分子中,没有光学活性的是,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A、乳酸?DCHOH?D?DCHOH?DCHOH?D?DCHO
D、核糖,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多羟基醛,且分子中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异构体有数种,请写出它们的构造简式,并标出手性碳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①R?D?D
②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有显著影响。
以下是用苯作原料制备一系列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1)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苯→①→②”省略了反响条件,请写出①、②物质的构造简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在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种同分异构体。
(4)有机物的全部原子(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上。
18、在烃的分子构造中,若每削减2个氢原子,则相当于碳碳间增加一对共用电子对。
试答复:
(1)分子式为CnH2n2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有电子对数为_。
(2)分子式为CnH2n-6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_____。
(3)Cx可看做是烃减氢后的产物,若某物质分子中碳碳间的共用电子对数为160,则符合该条件的碳单质的分子式为;符合该条件的单烯烃的分子式为。
(4)目前,化学家们已经找到十余种富勒烯家族的Cx,它们分子构造中都有由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构成的封闭的凸多面体,C60就是其中的一种富勒烯,其构造如下图。第(3)小题中的Cx也是其中一种富勒烯,则第(3)小题Cx构造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提示:欧拉定理:顶点数面数-棱数=2)
19、软性隐形眼镜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超薄镜片,其合成路线可以是:
已知⑴2CH3CHO2H2O
②掌握甲中单位时间内的气泡数带走过多热量,难以保证反响所需温度反响放热太少,不能到达反响所需温度
(3)ba冰水
16、
(1)B;C
(2)A、B、E
17、
(3)6(4)不是
18、(1)碳成键电子数有4个,全部碳成键电子总数减去与氢成键的电子数,剩余的电子数为碳碳成键的电子数:
(2)同理可计算:,C80;
又因单烯烃的通式为,
单烯烃的分子式为C160H320
(4)设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个数分别为
解之得
19、
⑴CH2=CHCH3(CH3)2C(OH)COOH
⑵氧化消去
⑶CH2ClCH2Cl+2H2OHOCH2CH2OHCH2=C(CH3)COOHCH2=C(CH3)COOCH2CH2OHH2O
化学教学教案篇九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氨及铵盐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液氨和氨水的区分;
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留意事项,熟悉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3、学习观看法、探究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
4、知道氮肥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试验探究活动中,享受发觉的欢乐。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氨气和铵盐的性质;
教学难点:“喷泉”试验的原理,氨水的弱碱性。
三、设计思路
氮肥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根底,是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雷雨发庄稼”(自然固氮)学问的复习和生物固氮方式缺点的争论,从而将本节内容的重点引入人工固氮(合成氮)过程的教学中来。氮肥生产的根底是氨的合成,即可引入本节课教学重点——氨气性质的教学。其中,氨气与水和酸的反响是教学的重点。再通过氨的挥发性、刺激性气味等性质,引导学生争论氨水作为化肥的缺点,在此根底上引入固态铵盐和氮肥学问的教学。在学习铵盐学问的根底上,师生共同争论科学使用化肥的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回忆“雷雨发庄稼”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图片]人类已知的三类根本固氮方式。
[争论]三种固氮方式的优缺点。强调人工固氮的重要意义,引出本节内容的教学。
[化学史话]氮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大气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626.1-2024微细气泡技术表征用样品中气泡消除方法第1部分:评估程序
- 复式楼装修合同
- 个体与企业之间借款合同范例
- 2024年股权收益权转让担保合同
- 建筑项目施工合同范例
- 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书范文
- 合伙建立银行合同协议
- 2024年度企业与实习生实习协议书样本
- 民间担保合同样本参考
- 海员雇佣合同范例
- 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卷 2套(含答案)
-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二十条重大隐患判定标准释义(中化协)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课件交互设计
- 大坝基础面处理施工方案
- 腹膜后间隙解剖及CT诊断
- 自动化控制仪表安装工程采用材料及机械价格表(2014版江苏省)
- 八卦象数疗法
- 鲁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2.3一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
- 上海市重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咨询收费办法
- 能源热电公司班组建设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