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课件_第1页
标本采集课件_第2页
标本采集课件_第3页
标本采集课件_第4页
标本采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本采集宁强县天津医院内三科学习目标熟悉标本采集的意义及原那么熟悉各类标本采集的方法标本是指采取病人少许的血液、排泄物

(

尿、粪

)

、分泌物

(

痰、鼻分泌物

)

、呕吐物、体液

(

胸水、腹水)

和脱落细胞

(

食管、阴道

)

等样品,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试验室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检验,作为判断病人有无异常存在的依据。定义:标本采集的意义1、协助明确疾病诊断2、推测病程进展3、制定治疗措施4、观察病情遵照医嘱充分准备严格查对正确采集及时送检标本采集的原那么1、遵照医嘱采集各种标本均应按医嘱执行。医生填写检验申请单,字迹要清楚,目的要明确,医生应签全名。凡对检验申请单有疑问,护士应及时核准、核实后才可执行。

2、充分准备1

.采集标本前应明确检验工程、检验目的、采集标本量、选择采集的方法及本卷须知。

2

.采集标本前应向病人作耐心的解释,以取得合作。

3

.根据检验目的准备好必须的物品,在选择的容器外必须贴上标签,注明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目的和送检日期时间。

4

.护士操作前作好自身准备,如剪指甲,洗手,戴帽子口罩等。3、严格查对4、正确采集5、及时送检查对是保证标本采集无误的重要环节之一。采集前应认真查对医嘱,核对申请工程,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等。采集完毕及送检前应重复查对。为了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必须掌握正确的采集方法。采集标本既要保证及时,又须保证采集量准确。凡细菌培养标本,应放人无菌容器内,采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并应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假设已使用,应按抗生素的半衰期计算,在血药浓度最低时,采集标本,并应在检验单上注明。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不应放置过久,以防止标本污染或变质,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特殊标本还应注明采集时间。1、血液标本采集2、尿标本采集3、粪便标本采集4、痰标本采集5、咽拭子标本采集各种标本的采集一、血液标本的采集全血标本血清标本血培养标本血清酶、脂类、电解质、肝功等病原菌血沉、血常规、测定血液中物质的含量〔血糖、尿素氨、血氨等〕分类血液标本采集一、毛细血管标本

二、静脉采血标本三、动脉血标本用途:血常规检查、局部生化检查部位:成人末端采血、婴幼儿脚后跟采血静脉采血标本注射器采血真空采血准备用物〔根据医嘱准备药液和溶液〕→洗手→戴口罩

核对化验单→根据医嘱选择适宜的试管→按要求在试管外贴好标签评估解释病人准备用物准备再次核对皮肤消毒携用物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病人床号、姓名评估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平安〕→携病历至病床→核对病人床号、姓名等→评估病人合作程度→告知静脉采血的目的、方法、采血的种类、采血量,查看血管协助病人上洗手间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选择穿刺部位→在穿刺静脉肢体下垫治疗巾和小垫枕→嘱病人握拳,在穿刺点上方6cm处系止血带→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两次〔消毒范围必须大于5×5cm,首次消毒顺时针消毒,再次消毒逆时针消毒〕→准备一根干棉签放于手上静脉穿刺手持采血针,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30°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滑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再顺静脉进针少许静脉采血固定采血采血针采血注射器采血固定采血针,使血液沿试管壁缓慢注入试管→采集适量血液→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干棉签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嘱病人按压至无出血固定注射器针栓,抽取所学血量→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干棉签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嘱病人按压至无出血

注入试管混匀标本整理记录及时送检血液注入标本瓶的顺序:血培养全血血清血培养瓶抗凝试管〔注:将血液注入抗凝试管后,应旋转摇动试管,使血液和抗凝剂混匀)枯燥试管真空采血管的颜色及应用2毫升4毫升4毫升2毫升静脉采血的本卷须知:〔1〕采血前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以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心理,如遇个别病人采血后发生眩晕,可让其平卧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如有其他情况,应立即找医生共同处理。〔2〕应防止血标本溶血,造成溶血的原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枯燥,不清洁;压脉带捆扎时间太长,淤血过久;穿刺不顺损伤组织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产生大量气泡;抗凝血用力振荡等。〔3〕为了防止淤血和浓缩,压脉带压迫时间不可过长,最好不超过半分钟;〔4〕抽血时,只能向外抽,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空气注入形成气栓,造成严重后果;〔5〕当肢体正在进行静脉输液时,不宜由同一静脉采集标本;〔6〕标本不能及时检测或需保存以复查时,一般应存放于4—6℃冰箱。〔7〕根据不同检验目的选择标本容器。〔8〕血生化标本因在病人空腹时采集。〔9〕急查生化,用绿管采集血标本。动脉血标本采集目的:做血液气体分析用物:1ml或5ml注射器(或动脉采血专用注射器)、碘伏、棉签、橡皮塞、稀释的肝素抗凝剂、弯盘、化验单部位:桡动脉和尺动脉、足背动脉实施:1、用注射器抽取稀释肝素抗凝剂1ml转动注射器使整个注射器内壁均匀附着肝素液,针尖向上排尽肝素液和注射器内残留气泡,放在无菌注射盘内备用。2、携用物至病人处,核对、解释,取适宜体位,取得配合。3、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碘伏消毒液穿刺部位〔以动脉搏动最强点为圆心,直径大于5cm〕。4、消毒操作者左手的食指和中指。5、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45-60度角穿刺,假设取股动脉穿刺采血那么垂直进针。穿刺成功后抽取1~2ml〔一次性采血专用注射器那么血液自动流入针管内〕。6、取血后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内,以免空气进入影响结果。7、无菌棉签压迫5-10分钟,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8、将注射器轻轻转动,使血液与肝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9、在化验单上写上患者体温及抽血时间、有无用氧及用氧浓度,及时送检。二、尿标本采集〔一〕尿常规标本目的:检查尿液的颜色及透明度,测定比重,检查有无细胞和管型,尿蛋白、尿糖定性检测。实施:清晨中断尿〔月经期不宜留取〕、早孕实验留晨尿,留取后及时送检。〔二〕尿培养标本目的:细菌培养或细菌敏感试验。实施:清洁、消毒外阴及尿道口、留取中断尿,及时送检。〔三〕12小时或者24小时尿标本目的:尿生化检查、尿浓缩查结核杆菌。实施:在医嘱规定时间留取、使用恰当的防腐剂。如:如留12h的尿,应从当日7pm到翌日7am的尿倒入带盖的集尿瓶中;如:留24h的尿,应从当日7am到翌日7am的尿倒入带盖的集尿瓶中〕注:根据检验要求添加防腐剂。三、粪便标本采集〔一〕常规标本的采集目的:检查粪便性状、颜色、细胞等实施:解便于清洁便盆内〔先排空膀胱〕,取中央局部或黏液脓血便约5克、水样便盛于容器中送检。〔二〕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目的:检查致病菌实施:解便于消毒便器内,无菌棉签采集中央或脓血局部2~5克,置于培养瓶中,盖紧瓶盖送检;无粪便者,可以用棉签拭去标本。〔三〕隐血标本的采集目的:检查肉眼不能看见的微量血液实施:采取标本前三天禁止食用:肉类、铁剂、绿色蔬菜、动物肝脏,三天后按常规留取。〔四〕寄生虫标本的采集目的:检查寄生虫、幼虫及虫卵数。实施:〔1〕寄生虫及虫卵:取不同部位带血或黏液局部5~10克送检。〔2)蛲虫:将透明胶带贴于肛周,粘有虫卵后贴于玻璃载片上或将透明胶带对和立即送检。〔3〕阿米巴原虫:将便盆加温至接近人体温度,排便后连同便器立即送检。注意:〔1〕采集寄生虫标本:如患者服用驱虫药或作血吸虫孵化检查,应留取全部粪便。〔2〕采集阿米巴原虫标本:在采集标本的前几天,不应该为患者服用钡剂、油质或喊金属的泻剂。四、痰标本采集痰液: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的分泌物组成:粘液和炎性渗出物工程:检查痰液内细胞、细菌、寄生虫;观察其性质、颜色、气味、量主要目的:诊断呼吸系统的疾病常规痰标本痰培养标本24h痰标本目的目的目的检查一般性质协助诊断疾病、检查痰液中的细菌、虫卵或癌细胞等。检查痰中致病菌、确定病菌种类,选择抗生素。检查24h痰量、性状;协助诊断;作浓集结核杆菌检查。用物用物用物普通容器无菌容器漱口溶液500毫升广口玻璃瓶内盛少量清水,必要时加少量石碳酸防腐。自行咳痰:不能自行咳痰:实施清晨进食前漱口后深呼吸数次用力咳出取适当卧位叩击背部按吸痰法操作注意事项查癌细胞,10%甲醛溶液或95%乙醇溶液固定痰液后立即送检。不可将唾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痰液中。收集痰液时已选择在清晨。留取24h痰标本应在广口集痰器参加少量清水,留取时的应是清晨未进食前漱口后第一口痰。次日清晨未进食前漱口后第一口痰。五、咽拭子标本采集目的:从咽部和扁桃体处取分泌物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