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1、地理区域分类
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将地球划分为:世界地理分区、国家地理区域和国家政治地理单元。
2、地理区域差异性
地理区域的差异性是指不同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这集中体现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自然地理方面,不同区域的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存在明显差异。人文地理方面,不同区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等也存在较大差异。
3、地理区域整体性
地理区域的整体性是指一个地理区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经济状况,而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也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4、地理区域发展阶段性
地理区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重点。例如,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会经历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导;在中级阶段,工业和服务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在高级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
5、地理区域整治与开发
地理区域的整治与开发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这包括自然环境的整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城市规划和建设等方面。在整治和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太湖流域。范围涵盖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
二、地形地貌
该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太湖流域地势低洼,水网交织,形成了一幅独特的江南水乡画卷。
三、气候特征
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无霜期长。梅雨季节和台风季节是该地区的典型气候特点。
四、水文特征
该区域河流纵横,水网交织,水量充足,水位变化大。太湖是该地区的最大湖泊,也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具有调蓄洪水、提供水源、保护生态等多种功能。
五、植被和土壤
该区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六、经济特征
该区域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以轻工业、服务业和农业为主导产业。农业以水稻、油菜、茶叶等作物为主。工业以纺织、电子、机械等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以旅游、物流、金融等为主。
七、人口和文化
该区域人口密集,民族多样,文化丰富。吴越文化、徽文化等是该地区的典型文化。该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地区,拥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八、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该区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土地资源退化等环境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防止土地资源退化;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治,推行清洁生产等。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实地范围等高距的关系
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实地范围小,等高距小;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实地范围大,等高距大。
二、关于等高线地形图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2、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1)山顶:等高线的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或者说四周等高线的数值向山顶集中),可判定该地形是山地或丘陵。
(2)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山脊为分水岭。
(3)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山谷为集水线,山谷处易形成河流。
(4)鞍部:两座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也是两点之间必经过的低点。
(5)陡崖: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就组成了陡崖。陡崖是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的重合处,其海拔就是各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那个数值。陡崖最大高度可以用公式求得:d≤800m,陡崖处的相对高度h为:h≥(n-1)d≤800m,其中d为等高距,n为等高线的条数。
三、关于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原理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水平垂直剖面图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着某一方向的地形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首先确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然后画出水平基线即以水平0米出此刻剖面线上;之后根据地面上各点的高程画出垂直线;最后将各垂直线与水平基线的交点连接起来即成剖面图。
四、关于经纬网地图上方向的判别
在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时一定要先确定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因为南北半球确定方向的方法是相反的。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判定方向时,要根据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判断其东西方向;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判定方向时,要根据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判断其东西方向。在经纬网地图上确定大致方向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已知某点的经纬度位置的前提下确定方向;二是在不知道某点的经纬度位置的前提下确定方向。
五、关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二是使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三是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其中第一点和第二点可用右手定则来判定,而第三点则可用左手定则来判定。
六、关于气候因素对植被的影响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降水量和光照等条件对植被类型、种群密度、林龄及季节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和降水对植被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而光照则与植被呈负相关关系。具体来说,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降水量增加,植被类型由寒温带针叶林向温带落叶阔叶林转化;随着温度升高、降水量减少,植被类型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向热带雨林转化;随着温度降低、降水量增加,植被类型由热带雨林向寒带针叶林转化;随着温度降低、降水量减少,植被类型由寒带针叶林向高山草甸转化。另外在热带地区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会出现从热带雨林向高山草甸的垂直分异现象。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以及这些特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影响。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我们需要理解区域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地域。地域是具有共同特征和功能的地理单元,这些特征可能包括气候、土壤、植被、人口、经济活动等。地域的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功能进行,比如气候区、土壤区、植被区、人口分布区等。
我们需要了解地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地域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条件,还受到周边地域的影响。比如,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受到本地资源的影响,还受到邻近地区的经济状况、政策环境、市场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再者,我们需要理解地域的动态变化。地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源于自然环境的改变,比如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等,也可能源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结构调整等。
我们还需要了解地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在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时,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保证地域的可持续发展。这可能涉及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生态的恢复等多个方面。
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区域地理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包括野外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统计和分析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域的特性和变化,从而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总结起来,区域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和人文的多个方面。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我们需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结合,通过理解和分析具体的案例来提升我们的区域地理分析能力。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人口、经济、文化等人文要素。这些要素的组合和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地理现象。这篇文章将概括介绍世界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我们需要理解地球的分区和地貌特征。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隔为不同的大陆和大洋。这些大陆和大洋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小的地理区域,如国家、省份、州等。地貌特征则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沙漠、森林等。这些地貌特征的形成往往与地球的地质构造、气候和植被等有关。
我们需要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气候是影响一个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极地气候、地中海气候等,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结构。气候变化也会对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产生重大影响。
再者,我们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水文系统。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必需品,因此水文系统对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有着深远的影响。河流、湖泊、地下水等都是水文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些水体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农业用水,也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
我们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物质,它是由岩石、有机物、水分和空气等组成的。土壤的类型和性质会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分布,而植被则反过来影响土壤的性质和形成。
我们需要理解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和经济活动。人口分布受到自然环境、气候、资源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也会对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产生影响,例如工业区、商业区、农业区的形成和发展等。
总结来说,区域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学科。它涵盖了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人口、经济、文化等人文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地图的种类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图,大致可以分为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图、景观图、示意图、漫画图、曲线图等。这些地图承载着大量的地理信息,通过解读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变化趋势。
2、地图的运用方法
运用地图进行地理学习,首先要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一般而言,解读地图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先读图名:了解地图的主题和重点;
(2)细读图例:了解地图中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含义;
(3)确定方向:根据地图上的指向标或者坐标网确定方向;
(4)精读图线:地图上的经纬线、海岸线、国界线等;
(5)分析数据:根据地图上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在掌握读图方法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具体的地理学习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读图练习。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可以运用地图了解某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在学习全球地理时,可以运用地图了解全球的气候分布、洋流变化等。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运用
自然地理要素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自然地理系统。在地理学习中,掌握自然地理要素的运用方法非常重要。
1、综合分析法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相互影响的,因此在学习时需要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某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时,需要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例如,气候条件会影响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而植被覆盖又会影响气候和土壤质量。
2、类比比较法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或不同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异同点,可以加深对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可以将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水文等特征进行比较;也可以将不同岩石的形成过程、特点进行比较。通过类比比较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和差异。
三、人文地理要素的运用
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旅游等。这些要素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地理学习中,掌握人文地理要素的运用方法同样重要。
1、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文地理要素的特征和规律。例如,在学习城市规划时,可以以某座城市为例,从人口分布、城市用地规模、城市功能分区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学习旅游地理时,可以以某个旅游景区为例,从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设施建设、旅游活动安排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文地理要素的实际应用和现实意义。
2、图表解析法
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和变化往往可以通过图表进行解析。例如,在学习人口迁移时,可以通过柱状图或饼状图来展示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数量和方向;在学习农业区位因素时,可以通过表格来展示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市场价格等信息。通过图表解析法,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和变化趋势。
一、我国省级行政区
1、记忆省市简称:①两个单字省:黑(黑龙江)、辽(辽宁)。②两个单字简称:甘(甘肃)、陕(陕西)。③四个双字省:云(云南)、贵(贵州)、粤(广东)、台(台湾)。④四个双字简称:鲁(山东)、苏(江苏)、豫(河南)、川(四川)。
2、巧记省会城市:①沿海省会城市(不包括台湾省):按地理方位依次为:港、澳、台、福、宁、杭、北、广。②内陆省会城市:昆、贵、川、渝、京、津、冀、豫、鄂。③将河南省简称为“豫”,河北省简称为“冀”,山西省简称“晋”,黑龙江省简称“黑”,吉林省简称“吉”,辽宁省简称“辽”,这些省的第一个字正好组成了“豫冀晋鲁辽吉黑”正好与地理方位对应。
3、我国的四至点及经纬度位置。最东点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最西点在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点在曾母暗沙,最北点在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南到北依次为: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5、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6、我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止,长约多千米。
7、我国同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10个国家接壤,与越南、老挝、缅甸3个国家相邻。
8、我国现有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我国现有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二、我国地势与地形基本国情
1、我国西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
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3、我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其中青藏高原是海拔最高的高原。我国有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我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4、我国地势总特征是呈阶梯状分布,从青藏高原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及雪峰山一带倾斜。
5、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地势特征为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海洋地理是高中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地球表面上海洋的分布、特性、形成、变化和运动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将重点对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
一、海洋地理概述
1、海洋的定义:海洋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广大水域,占据地球表面的71%。
2、海洋的特性:海洋具有连通性、运动性、变化性等特性。
3、海洋的形成:地球早期的海洋形成于大约20亿年前,主要是由于地球表面的水循环和地壳的运动。
二、海洋地理要素
1、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海洋地理的重要元素之一,包括平原、海沟、海山、珊瑚礁等。
2、海洋水文:海洋水文是研究海洋的水循环、潮汐、海浪、海流等方面的学科。
3、海洋生物:海洋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包括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等。
4、海洋资源:海洋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三、海洋地理分区
1、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之间,主要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2、大西洋:大西洋位于北美洲和欧洲之间,是世界第二大海洋,主要受温带气候的影响。
3、印度洋: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之间,是世界第三大海洋,主要受热带气候的影响。
4、南极洋:南极洋位于南极洲周围,是世界上最寒冷、风力最大的海洋。
四、海洋地理运动
1、洋流:洋流是指大规模的海洋运动,包括暖流和寒流。
2、潮汐:潮汐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3、海浪:海浪是指由风力、地心引力和其他因素引起的海面波动。
4、风暴:风暴是指由强风和不稳定天气引起的极端天气现象,如飓风、台风等。
五、海洋环境保护
1、海洋污染:海洋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石油泄漏等。
2、海洋生态保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污染源等。
3、海洋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包括渔业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等。
六、总结
通过对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海洋地理的基本概念、要素和分区,以及海洋运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海洋地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探究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工具。
一、地理位置
1、绝对位置:主要是纬度和经度。低纬度一般是指30°-39.99°,中纬度是指30°-69.99°,高纬度是指60°-90°。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W表示西经,E表示东经。
2、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如某地位于亚洲西部,欧洲以西,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为阿拉伯海。
(2)相邻位置:如我国的北方邻蒙古国、俄罗斯,南方邻缅甸、老挝、越南。
二、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是人们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的。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区域的地理特征。
三、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是指一个地区在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的区域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区域的特征。
四、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地区的发展状况。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地理位置、地理区域、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发展状况。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地的差异和特点。
第一章位置和范围
1、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2、亚洲的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西亚、南亚、北亚。
3、亚洲的地形特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耸山脉环绕四周,深刻影响了亚洲的气候和河流分布。
4、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其中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5、亚洲的人口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中国东部和南部以及东南亚人口稠密,而亚洲北部、欧洲、大洋洲以及其他一些地区人口稀疏。
第二章自然环境
1、亚洲的河流特点: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致使亚洲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围的海洋。
2、亚洲的湖泊特点:湖泊多分布在高原和山地,多为内流湖,其中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
3、亚洲的气候类型:气候复杂多样,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西亚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亚、东亚和北亚地区。
4、亚洲的自然资源:亚洲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加上气候的多样性,使得亚洲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第三章经济发展
1、亚洲的经济特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是亚洲的发达国家,其他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2、亚洲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和旱作农业。其中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旱作农业主要分布在西亚和中亚地区。
3、亚洲的工业发展:亚洲各国工业发展差异较大,日本属于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工业发展迅速,而西亚的一些国家则以石油工业为主。
4、亚洲的旅游业:亚洲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
第四章人口和文化
1、亚洲的人口特点:亚洲人口数量最多,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其中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亚洲的文化特点:亚洲的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性,包括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多种文化体系。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3、世界语言分布:汉语、英语、法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三种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像一只梨,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2、地球仪上的点与实地上每一点的对应关系:用经纬网来确定。
3、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垂直。
(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垂直。
(3)经线是一个大半圆,半个圆中间的一点是北极,北极的上面是北纬,下面南纬。
(4)纬线是一个小半圆,半个圆中间的一点是南极,南极的上面是南纬,下面北纬。
(5)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范围最大,为180度;两条纬线组成的纬线圈范围最小,为0度。
(6)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三、纬线和经线
1、纬线:赤道、极圈、回归线、本初子午线、180°经线、极点。
2、经线:0°、90°N、90°S、180°。
3、赤道:南北半球分界线;0°纬线;4万千米;最长的纬线;0°经线经过的点所在的经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4、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分界线;180°经线;重要的经线;0°经线。
5、极圈:温带与寒带界线;90°N和90°S;回归线;极昼极夜发生地区。
6、180°经线:东、西半球界线;重要的经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汽车修理厂租赁合同版B版
- 会计学的课程设计
- 2024年智能节水水暖设备研发与承包合同3篇
- 2024年环保设施运行委托检验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智能家电产品研发合作合同
- 煤矿课程设计前言
- 电子信息工程 课程设计
- 2024年标准采购合同中英版本详尽条款版B版
- 太阳能工程课程设计
- 感恩 教育 课程设计
- 《妇科肿瘤化疗方案》课件
-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常识
- 微积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汇总
- 《幼儿园家长工作指导》 课件 模块三 项目2 幼儿园家长工作特殊指导
- 体育学科2022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 部门王者荣耀比赛策划方案
- 传统村落景观风貌保护与复兴研究以传统村落王硇村为例
-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芜湖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文旅企业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政府专项债务知识讲座
-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